天津市五区县重点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11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天津市五区县重点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11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Ⅰ卷(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1-10每小题2分,10-20每小题3分,共50分)
1. 2024年巴黎奥运会,中国选手郑钦文为中国乃至亚洲赢得了首枚奥运会个人网球金牌。当运动员在比赛时,内环境中不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 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
B. 大量出汗血钙流失增多,易发生抽搐现象
C. 血红蛋白运输O2增强
D. 多巴胺与受体结合增加
【答案】C
【分析】人体的细胞外液,血浆、淋巴液和组织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凡是血浆、淋巴液、组织液的成分,都是内环境的成分。内环境的成分有:机体从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机体细胞分泌的物质如激素、分泌蛋白等;氧气、二氧化碳。
【详解】A、甲状腺激素属于激素,可以通过体液进行运输,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发生于内环境中,A正确;
B、血钙指血浆中的钙,大量出汗血钙流失增多,易发生抽搐现象,发生于内环境中,B正确;
C、血红蛋白属于胞内蛋白,血红蛋白运输O2增强,发生于细胞内液中,C错误;
D、多巴胺属于神经递质,其与受体结合增加的过程发生于突触间隙,即组织液,组织液属于内环境,D正确。
故选C。
2. “酸碱体质理论”认为人的体质有酸性和碱性之分,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若要保持健康,应多喝碱性水或摄入碱性食物。下列关于人体酸碱平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通过检测唾液的pH可推测内环境的酸碱性
B.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pH、温度和渗透压等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C. 丙酮酸在组织液中转化成乳酸会导致人体血浆的pH暂时降低
D. 体内细胞所在内环境pH大致相同,不会因食物的酸碱而发生剧烈变化
【答案】D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详解】A、唾液属于外界环境的成分,不可通过检测唾液的pH来推测内环境的酸碱性,A错误;
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其理化性质指的是pH、温度和渗透压的相对稳定状态,B错误;
C、丙酮酸细胞质基质中转化成乳酸,C错误;
D、体内细胞所在内环境pH大致相同,不会因食物的酸碱而发生剧烈变化,这是因为内环境中的缓冲物质能对内环境的pH做出调节,D正确。
故选D。
3.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
B. 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
C. 神经元是由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组成
D. 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入神经,活动不受意识支配,为自主神经系统
【答案】B
【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
【详解】A、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错误;
B、小脑中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因此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B正确;
C、神经元由树突、细胞体和轴突组成,C错误;
D、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D错误。
故选B。
4. 人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脑皮层参与条件反射的形成,但不参与条件反射的消退
B. 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跳会加快、支气管会扩张、血流量减少
C. 第一级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D. 神经系统对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巧调节依赖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答案】B
【分析】一、条件反射是指人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它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学习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这种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二、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
【详解】A、条件反射的形成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条件反射的消退也需要大脑皮层参与,A错误;
B、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跳会加快、支气管会扩张、血流量减少,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往往是相反的,B正确;
C、长期记忆的形成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而第一级记忆属于短时记忆,C错误;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但在人体内由于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也是单向的,D错误。
故选B。
5. 某同学一家暑假驾私家车去某景点旅游,途中该同学产生“尿意”,憋尿痛苦表情浮现脸面,突然看到路标,离前方服务区还有15km,心情放松了许多。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产生“尿意”的部位是大脑皮层,产生“尿意”过程不属于反射
B. 副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
C. 该同学有意识地憋尿,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D. 该同学憋尿产生痛苦的表情是大脑高级功能的体现
【答案】B
【分析】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而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反射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详解】A、人体产生“尿意”的部位是大脑皮层,产生“尿意”过程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不属于反射,A正确;
B、交感神经兴奋不会使膀胱缩小,副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膀缩小,B错误;
C、该同学有意识地憋尿是因为大脑皮层能对脊髓的排尿中枢进行调控,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C正确;
D、情绪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该同学憋尿产生痛苦的表情是大脑高级功能的体现,D正确。
故选B。
6. 在众多科学家前赴后继的努力下,多种内分泌腺和它们分泌的激素陆续被发现,人们逐步认识到了激素的来源和作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结扎狗的胰管,使胰腺萎缩,萎缩的胰腺提取液可以用来治疗狗的糖尿病
B. 睾丸分泌雄激素的研究中,先摘除睾丸再植入,运用了减法和加法原理
C. 斯他林和贝利斯证明了胰液的分泌只存在化学调节而不存在神经调节
D. 当动物缺乏性激素、肾上腺素时,都能通过“饲喂法”补充
【答案】C
【分析】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②稀盐酸→静脉血液→胰液不分泌;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④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研磨制成提取液注入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分析:①与②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盐酸刺激的部位,因变量是胰液是否分泌,其结果说明稀盐酸是通过小肠肠腔起作用的,不能直接起作用;②与④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否含有小肠黏膜的化学物质,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其结果说明胰腺分泌胰液与小肠膜产生的化学物质有关,且该物质的产生需要稀盐酸的刺激。
【详解】A、结扎狗的胰管,使胰腺萎缩,胰液(其中含有胰蛋白酶)不能分泌,胰岛素不会被分解,再用萎缩的胰腺提取液可提取到胰岛素,可以来治疗狗的糖尿病,A正确;
B、在睾丸分泌雄激素的研究中,摘除睾丸和移植睾丸实验分别运用了“减法原理”和“加法原理”,B正确;
C、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只能证明胰液的分泌存在化学调节,但不能证明不存在神经调节,C错误;
D、性激素和肾上腺素,是固醇类,可以口服,能通过饲喂法补充,D正确。
故选C。
7. 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免疫器官包括脊髓、胸腺、淋巴结、脾、扁桃体等
B. 各类白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
C. 免疫细胞是发挥免疫作用的各种淋巴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D. 抗体、细胞因子和溶酶体等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都由免疫细胞产生
【答案】B
【分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由浆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由T细胞分泌)、溶菌酶等。
【详解】A、脊髓不属于免疫器官,A错误;
B、各类白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B正确;
C、免疫细胞是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包括淋巴细胞、 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C错误;
D、溶酶体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错误。
故选B。
8. 研究发现空腹时身体通过糖异生将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糖类物质,而荔枝中有两种成分会抑制糖异生过程。空腹食用大量荔枝可引起表现为低血糖的“荔枝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胰岛B细胞可受葡萄糖的直接刺激
B. 血糖含量降低时,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起协同作用
C. 下丘脑的血糖平衡中枢通过交感神经使血糖水平升高
D. 荔枝中这两种成分的降糖机理与胰岛素完全相同
【答案】D
【分析】血糖平衡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升高血糖。同时,血糖平衡还受神经调节,胰岛 B 细胞受神经递质和葡萄糖的直接刺激。
【详解】A、当血糖浓度升高时,一方面,葡萄糖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促使其分泌胰岛素;另一方面,血糖升高会引起神经系统的反应,神经系统会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胰岛B细胞,进一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A正确;
B、血糖含量降低时,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都能通过调节提高血糖浓度,二者起协同作用,此外还有胰高血糖素和糖皮质激素的调节作用,B正确;
C、下丘脑的血糖平衡中枢通过交感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水平升高,这是血糖调节的神经调节途径之一,C正确;
D、胰岛素是主要通过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来降低血糖,而荔枝中有两种成分会抑制糖异生过程,进而降低血糖的产生,可见二者的降糖机理不同,D错误。
故选D。
9. 体温调定点是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温调定点上升会引起发热,病人一般要经过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三个时期才能恢复。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人体所需热量主要来源于细胞中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
B. 体温处于上升期,为减少散热,血管收缩,会导致血压轻度升高
C. 体温处于高温持续期,产热与散热过程将在较高水平上达到新平衡
D. 体温下降期,汗腺分泌增加,汗水在皮肤上蒸发带走热量,属于体液调节
【答案】D
【分析】体温上升期,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产热大于散热,高温持续期,机体产热等于散热,体温下降期,机体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产热小于散热。
【详解】A、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过程,这一过程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维持体温,A正确;
B、体温处于上升期,机体产热增加,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同时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减少散热,会导致血压轻度升高,B正确;
C、在高温持续期,体温维持在较高水平,此时产热与散热过程在较高水平达到新的平衡,C正确;
D、体温下降期,汗腺分泌增加,汗水在皮肤上蒸发带走热量,这一过程属于神经调节,D 错误。
故选D。
10. 过敏性鼻炎是特定个体接触过敏原后引起的鼻黏膜炎性疾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敏性鼻炎是人体免疫防御功能过弱引起的
B. 双亲过敏,子女初次接触过敏原时会发生免疫反应
C. 过敏性鼻炎会对鼻黏膜等组织造成严重的损伤,但不会遗传给后代
D. 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与正常机体产生的抗体存在位置相同
【答案】B
【分析】一、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
二、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详解】A、过敏性鼻炎属于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是人体免疫防御功能过强引起的,A错误;
B、过敏反应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但由于双亲过敏,子女可能会在初次接触过敏原时发生免疫反应,B正确;
C、过敏性鼻炎会对鼻黏膜等组织造成严重的损伤,且会遗传给后代,因为过敏反应有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C错误;
D、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与正常机体产生的抗体存在位置不同,因而当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后与吸附在巨大细胞表面的抗体形成复合物刺激巨大细胞产生组胺等物质引发过敏反应,D错误。
故选B。
11. 下表各选项中,符合“M一定能推理得出N”的是( )
【答案】C
【分析】一、胰岛B细胞产生胰岛素,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
二、组织水肿的实质是在不同条件下,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引起组织液增多,原因包括营养不良、肾小球肾炎、过敏反应、毛细淋巴管堵塞、局部代谢活动增强等。
【详解】A、若组织细胞上胰岛素受体的活性受到抑制,则胰岛素不能与受体结合,就无法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血糖水平也升高。因此,患者血糖浓度过高不一定就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也可能是胰岛素受体的活性受到抑制导致,故由患者血糖浓度过高,不能答理得出其胰岛素分泌不足,A不符合题意;
B、高位截瘫患者尿失禁,则排尿反射仍能发生,只是大脑对控制排尿反射失去了控制。因此,高位截瘫患者尿失禁不能推理得出排尿反射的结构基础被破坏,而是推理得出大脑对控制排尿反射失去了控制,B不符合题意;
C、大脑皮层言语区的V区发生障碍,不能看懂文字。若某人能听、说、写,能看见但看不懂文字,可推理得出其大脑皮层言语区的V区受损,C符合题意;
D、营养不良、肾小球肾炎、过敏反应、毛细淋巴管堵塞等都可造成组织水肿,因此,由某人组织水肿不能推理得出其血浆蛋白减少,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运动项目,其刚柔并济、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是由神经系统对肢体和躯干各肌群的精巧调控及各肌群间相互协调完成的。其中“白鹤亮翅”的伸肘动作在脊髓水平上的反射弧结构如图所示,实现伸肌的收缩和屈肌的舒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所示的反射弧中含有4个神经元,效应器是伸肌运动神经末梢及伸肌
B. 若脊髓受损,刺激传出神经不会引起伸肌收缩
C. 若神经元轴突外的Na+浓度升高,神经元产生的动作电位峰值将增大
D. 伸肘时,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不能产生和释放神经递质
【答案】C
【分析】传出神经纤维末梢或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一起称为效应器。这种从中枢神经向周围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终止于骨骼肌或内脏的平滑肌或腺体,支配肌肉或腺体的活动。神经递质的作用效果是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详解】A、图中有4个神经元,效应器是伸肌运动神经元和屈肌运动神经元末梢以及它们支配的相应肌肉(伸肌和屈肌),A错误;
B、若脊髓受损,即神经中枢受损,刺激传出神经会引起伸肌收缩,B错误;
C、若神经元轴突外的Na+浓度升高,则神经细胞膜内外钠离子的浓度差变大,由于动作电位是由于钠离子内流形成的,且钠离子内流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则此时钠离子内流的量增多,则神经元的动作电位绝对值增大,C正确;
D、伸肘时,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能产生和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从而抑制屈肌活动,D错误。
故选C。
13. 下图是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进入低温环境后,图中信息分子A、B、C、D的释放量均明显增加
B. 与调节方式乙相比,甲的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大、反应迅速
C. T淋巴细胞释放的信息分子E是激活B淋巴细胞的第二信号
D. 信息分子A、B、C、D发挥作用后会失活或被降解、回收
【答案】D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图中信息分子A表示传入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信息分子B表示抗利尿激素,信息分子C表示促甲状腺激素,信息分子D表示甲状腺激素,信息分子E表示细胞因子。
【详解】A、分析图示可知,进入低温环境后,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图中的信息分子A神经递质、C促甲状腺激素、D甲状腺激素的释放量均有所增加,但B抗利尿激素的释放量不会明显增加,A错误;
B、调节方式甲为神经调节,乙为体液调节,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的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局限、反应迅速,B错误;
C、信息分子E属于细胞因子,B细胞的激活需要两个信号,第一个信号是病原体和B细胞接触;第二个信号是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C错误;
D、图中信息分子A表示传入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信息分子B表示抗利尿激素,信息分子C表示促甲状腺激素,信息分子D表示甲状腺激素,这些信息分子发挥作用后会失活或被降解、回收,D正确。
故选D。
14. 下图为人体某器官中血液的流动情况示意图,①②表示物质,①促进或抑制②的产生,②产生后将释放到血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该器官为胰腺,则①可能是促胰液素,②可以是胰液
B. 若该器官为肾上腺髓质,①可能是神经递质,②可以表示肾上腺素
C. 若该器官为肾脏,①可表示重吸收的水,②可表示抗利尿激素
D. 若该器官为大脑,则饭后血糖浓度A处高于B处
【答案】D
【分析】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详解】A、胰液是外分泌液,不会进入血液。因此,若该器官为胰腺,则①可能是促胰液素,②也不可能是胰液,A错误;
B、肾上腺素的分泌受下丘脑支配的神经调控,但神经递质会进入突触间隙,即组织液,不进入血液,B错误;
C、若该器官为肾脏,②不可能是抗利尿激素,因为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产生,由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C错误;
D、据图可知,血流方向由A侧向B侧流动,若该器官为大脑,大脑细胞从血液中吸收葡萄糖,则饭后血糖浓度A处高于B处,D正确。
故选D。
15. 假性醛固酮减少症(PHA)患者的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正常,但表现出与醛固酮缺乏症患者同样的症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醛固酮由肾上腺髓质分泌,可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
B. 醛固酮分泌减少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C. 人体血钠含量降低使肾上腺皮质合成的醛固酮增加
D. 推测患PHA原因可能是醛固酮受体异常
【答案】A
【分析】当大量丢失水分使细胞外液量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相反,当血钠含量升高时,则醛固酮的分泌量减少,其结果也是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
【详解】A、肾上腺皮质可合成并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A错误;
B、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Na+内流导致产生兴奋。醛固酮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醛固酮分泌减少,会导致血钠含量降低,影响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正确;
C、当大量丢失水分使细胞外液量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C正确;
D、激素需要与受体结合后起作用,PHA患者的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正常,但表现异常,可能是醛固酮受体异常,导致醛固酮无法起作用,D正确。
故选A。
16. 研究发现吞噬细胞初次接受抗原刺激后,可以通过表观遗传修饰产生某种细胞因子,并且吞噬细胞的这种功能变化能形成免疫记忆,过程如下图,这种现象被称为“训练免疫”。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训练免疫”不针对特定的病原体,属于“第一道防线”的免疫记忆
B. 二次抗原刺激后,吞噬细胞可产生更多的细胞因子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C. 摘除胸腺的小鼠仍能产生训练免疫
D. 吞噬细胞发生的表观遗传修饰属于可遗传变异,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
【答案】C
【分析】人体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①第一道: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
②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
③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共同组成的免疫系统。
【详解】A、“训练免疫”是在吞噬细胞受刺激后功能发生改变后使先天性免疫产生免疫记忆,不针对特定的病原体,属于“第二道防线”的非特异性记忆,A错误;
B、细胞因子不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抗体才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B错误;
C、摘除胸腺的小鼠仍具有吞噬细胞,仍能产生训练免疫,C正确;
D、表观遗传可遗传,但相应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C。
17. 重症肌无力与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有关,乙酰胆碱受体位于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终板膜上,乙酰胆碱受体和乙酰胆碱结合后发挥门控特性,引起肌肉收缩,而乙酰胆碱由乙酰胆碱酯酶分解。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存有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导致骨骼肌收缩无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某种药物能增加乙酰胆碱的释放量,不能治疗该疾病
B. 破坏乙酰胆碱受体可抑制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
C. 可以采取给予免疫抑制剂的方法治疗或缓解重症肌无力
D. 患者神经—肌肉接头处电信号向化学信号转换过程异常,影响兴奋传递
【答案】D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电信号)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化学信号),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A、由题意可知,重症肌无力是患者体内存有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所以某种药物能增加乙酰胆碱的释放量,也不能治疗该疾病,A正确;
B、由题意可知,乙酰胆碱受体和乙酰胆碱结合后发挥门控特性,引起肌肉收缩,所以破坏乙酰胆碱受体可抑制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B正确;
C、由题意可知,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存有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导致骨骼肌收缩无力,免疫抑制剂的方法治疗后,抗体减少,乙酰胆碱受体受损减少,所以可以采取给予免疫抑制剂的方法治疗或缓解重症肌无力,C正确;
D、患者神经-肌肉接头处化学信号向电信号转换过程异常会影响肌肉细胞电位的改变,从而影响兴奋传递,D错误。
故选D。
18. 光可调节小鼠棕色脂肪细胞(BAT)利用血浆中葡萄糖来产热。光通过激活光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ipRGC),最终使交感神经释放抑制信号作用于BAT细胞。通过实验发现,健康志愿者口服葡萄糖后,在蓝光照射处理下,血糖浓度高于黑暗处理组;在红光照射处理下,血糖浓度与黑暗处理组没有明显差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ipRGC兴奋时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B. ipRGC有接收蓝光的受体,该受体不能接收红光
C. 蓝光环境比红光环境让人感觉到更凉爽不仅是心理作用
D. 上图体现出稳态的维持依赖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共同调节
【答案】D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A、当 ipRGC 兴奋时,会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A正确;
B、由题意“在蓝光照射处理下,血糖浓度高于黑暗处理组;在红光照射处理下,血糖浓度与黑暗处理组没有明显差异”可知,pRGC有接收蓝光的受体,该受体不能接收红光,B正确;
C、光可调节小鼠棕色脂肪细胞(BAT)利用血浆中葡萄糖来产热,分析题意可知,红光下与黑暗中相同,而蓝光下血糖浓度高,说明蓝光环境下葡萄糖分解利用受阻,产热少,故蓝光环境比红光环境让人感觉到更凉爽不仅是心理作用,C正确;
D、从图中及题干描述可知,光通过激活 ipRGC,经交感神经作用于 BAT 细胞,未涉及内分泌系统的调节,D 错误。
故选D。
19. 研究发现,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PD-1能识别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将正常细胞视为“自己”成分而不产生免疫应答,而肿瘤细胞可通过过量表达PD-L1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衰老损伤的细胞的PD-L1表达量可能较少
B. 过度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可能会引发自身免疫病
C. 使用PD-1抗体或PD-L1抗体会减弱T细胞对癌细胞的“追杀”
D. 细胞毒性T细胞导致癌细胞裂解死亡的过程通常受基因的程序性调控
【答案】C
【分析】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防卫是指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能力,监控和清除是指机体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或损伤的自身癌变细胞的能力。
【详解】A、衰老损伤的细胞会被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所以衰老损伤的细胞的PD-L1表达量可能较少,A正确;
B、过度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则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PD-1不能识别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将正常细胞视为“非己”成分而产生免疫应答,可能会引发自身免疫病,B正确;
C、使用PD-1抗体或PD-L1抗体会使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PD-1不能识别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将正常细胞视为“非己”成分而产生免疫应答,会增强T细胞对癌细胞的“追杀”,C错误;
D、细胞毒性T细胞导致癌细胞裂解死亡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通常受基因的程序性调控,D正确。
故选C。
20. 海马是机体完成学习记忆功能的关键结构,NO是海马突触中的一种神经递质,长期睡眠不足使NO的含量增加,从而影响人体的学习与记忆能力。若前后两个神经元持续兴奋,则有助于提高学习与记忆能力。下图是NO作用的主要机制,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NO的受体位于靶细胞内
B. 途径Ⅲ表明兴奋在突触处可以双向传递
C. 途径Ⅱ有助于提高机体的学习与记忆能力
D. 长期睡眠不足可通过途径Ⅰ使神经细胞出现供能障碍
【答案】C
【分析】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
二、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体受到刺激,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过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
【详解】A、依据图示信息可知,NO位于突触后膜,根据箭头方向可知,与其结合的受体位于突触前膜内,即相应受体位于靶细胞内,A正确;
B、途径Ⅲ表示NO刺激前后两个神经元,引起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进而使突触后膜继续兴奋,即途径Ⅲ表明兴奋在突触处可以双向传递,B正确;
C、途径Ⅱ显示,NO作用于突触前膜后,促进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因而不利于提高机体的学习与记忆能力,C错误;
D、题意显示,NO是海马突触中的一种神经递质,长期睡眠不足使NO的含量增加,通过途径Ⅰ实现对突触前膜中线粒体起到抑制作用,而线粒体是细胞中的动力工厂,因而会使神经细胞出现供能障碍,D正确。
故选C。
第Ⅱ卷(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
21. 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四种体液,①②表示有关的物质。请据图回答:
(1)A-D中___________是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C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
(2)若①代表CO2,由组织细胞释放到体外依次需要___________系统协助完成;CO2还可作为调节呼吸运动的重要体液因子,调节中枢在___________。
(3)若②代表O2,则肝脏部位的体液中,A、C、D处其浓度大小依次为___________;若②为葡萄糖,经消化道吸收进入脑细胞至少穿___________层磷脂分子层。
(4)内环境维持相对稳定主要依赖于___________调节网络。
【答案】(1)①. B、C ②. 无机盐和蛋白质(答全给分)
(2)①. 循环系统和呼吸(颠倒不给分) ②. 脑干
(3)①. CAD(C>A>D也对) ②. 14
(4)神经—体液—免疫
【分析】图中因为A到B到C是单向箭头,而A和C之间是双向箭头,所以判断出C是血浆,A是组织液,B是淋巴液,A和D之间是双向箭头,D是细胞内液。
【小问1详解】内环境成分包括A组织液、B淋巴液、C血浆,B淋巴液是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小问2详解】若①代表CO2,由组织细胞释放到体外依次需要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协助完成。呼吸中枢位于脑干。
【小问3详解】氧气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由C血浆运输到A组织液,在细胞内液D中被消耗,若②代表O2,则肝脏部位的体液中,A、C、D处其浓度大小依次为C>A>D。消化道中的葡萄糖到脑细胞穿过小肠上皮细胞2层膜、血管壁细胞(进出)4层膜、细胞膜1层膜、故至少需要穿过7×2=14层磷脂分子层。
【小问4详解】内环境维持相对稳定主要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22. “胃肠感冒”在医学上又称“呕吐性上感”,主要是由一种叫“柯萨奇”的病毒引起的,同时伴有细菌性混合感染。它的发病症状主要是:呕吐、腹泻、发热等。
(1)胃部因病菌或其他毒性物质进入,引起剧烈而频繁的呕吐,造成水分大量流失,使机体的内环境渗透压升高,___________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会感知此变化,使机体产生的抗利尿激素___________(“增加”或“减少”)。
(2)图中G的统称是___________,图中具有识别抗原功能的细胞有___________(填字母)。
(3)有人提议注射疫苗预防该疾病,注射疫苗预防疾病的机理主要是使机体产生___________,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当人体再次感染柯萨奇,图中的细胞B可来源于___________(名称)的增殖分化。
(4)免疫调节不仅积极应对外来抗原的入侵,同时也随时应对体内的衰老和癌变的细胞,这分别说明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___________功能。
【答案】(1)①. 下丘脑 ②. 增加
(2)①. 抗原呈递细胞(APC) ②. ADEG
(3)①. 抗体和记忆细胞 ②. B细胞和记忆B细胞
(4)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颠倒不给分)
【分析】抗体与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发生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在抗原的刺激下,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
【小问1详解】胃部因病菌或其他毒性物质进入,通过非条件反射导致胃体肌肉收缩,其反射弧中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胃体肌肉组成。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中,由于渗透压升高,机体产生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对水的重吸收增加,以降低渗透压。
【小问2详解】病毒进入机体以后,被抗原呈递细胞(APC)G摄取、处理,图中具有识别抗原功能的细胞有A(B淋巴细胞)、D(辅助性T细胞)、E(细胞毒性T细胞)、G(抗原呈递细胞)。
【小问3详解】注射疫苗预防疾病的机理主要是使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当人体再次感染柯萨奇,图中的细胞B效应B细胞,可来源于B细胞和记忆B细胞的增殖分化。
【小问4详解】免疫调节不仅积极应对外来抗原的入侵,同时也随时应对体内的衰老和癌变的细胞,这分别说明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作用。
23. 图1表示人体内E2(一种雌激素)、胰岛素分泌的部分调节过程,器官甲是血糖调节的中枢。图2表示脂肪细胞中胰岛素作用机制及游离脂肪酸(FFA)对糖代谢的作用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器官乙为___________,排卵前,E2含量升高导致器官乙对器官甲分泌的①敏感性升高,有利于合成和分泌E2,这属于___________(正反馈/负反馈)调节。
(2)在饥寒交迫时,器官甲一方面可通过分级调节间接升高___________的含量,增加产热;另一方面可通过释放___________直接调控胰腺中的相关细胞分泌___________(填激素中文名称),提高血糖浓度。
(3)根据图2可知,胰岛素与___________结合后,经过细胞内信号转导,引起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增加___________,从而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
(4)I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细胞毒性T细胞。据此推测:患者的胰岛B细胞损伤是机体通过___________免疫导致的。Ⅱ型糖尿病又称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主要原因是胰岛素敏感性___________(填“增强”或“下降”),机体代偿性使胰岛素的分泌增加。
(5)科学家正研究利用胚胎干细胞转变成胰岛B细胞来治疗Ⅰ型糖尿病,而胚胎干细胞经过诱导分化形成的胰岛样细胞是否具有胰岛B细胞的生理功能,需要通过胰岛素释放实验来检验:控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浓度,检测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的量。图3表示所得实验结果,据此分析干细胞诱导___________(成功或失败),得到此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____。
【答案】(1)①. 垂体 ②. 正反馈
(2)①. 甲状腺激素 ②. 神经递质 ③. 胰高血糖素
(3)①. 胰岛素受体(IR) ②. 细胞膜上GLUT4的含量
(4)①. 体液免疫和细胞(特异性) ②. 下降
(5)①. 成功 ②. 在糖浓度高时,胰岛素分泌量多,在糖浓度低时,胰岛素分泌量少
【分析】题图分析,图1中,器官甲是下丘脑,器官乙是垂体、器官丙是卵巢,排卵前,E2含量升高导致器官乙对甲器官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敏感性升高,有利于合成和分泌E2,这属于正反馈调节。下丘脑通过胰腺调节血糖平衡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雌激素使胰岛素生理效应下降,使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的葡萄糖含量减少,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能力减弱。图2示表示胰岛素对脂肪细胞、肌肉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调节机制。葡萄糖转运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在胰岛素的信号刺激下,转移到细胞膜上,促进葡萄糖进入脂肪、肌肉等组织细胞,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小问1详解】器官甲是血糖调节的中枢,所以器官甲是下丘脑;排卵前,E2含量升高,导致器官乙对甲器官分泌的①敏感性升高,促进器官乙合成并分泌促性腺激素,进而促进E2性激素的分泌,这属于正反馈调节。
【小问2详解】在饥寒交迫时,器官甲(下丘脑)可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间接升高甲状腺激素的含量,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代谢,因而使产热增加以维持体温稳定;另一方面可通过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胰岛A细胞,调节胰腺中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提高血糖含量。
【小问3详解】图2中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IR结合后,经过细胞内信号转导引起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增加细胞膜上GLUT4的含量,从而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进而起到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
【小问4详解】Ⅰ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即通过特异性免疫反应导致胰岛B细胞受损,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进而表现糖尿病,据此可说明Ⅰ型糖尿病是一种针对胰岛B细胞的自身免疫病;Ⅱ型糖尿病常见的病因是胰岛素抵抗,即靶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机体为克服胰岛素抵抗,胰岛B细胞会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量,因而会加重胰岛素抵抗。
【小问5详解】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胰岛样细胞是否具有胰岛B细胞的生理功能,实验中需要通过胰岛素释放实验来检验,因此需要创造胰岛样细胞对糖浓度的敏感性,而后检测培养液中胰岛素的含量,图3表示实验结果表明,干细胞诱导实验室成功的,因为干细胞在高浓度糖环境中能产生更多的胰岛素,而在低浓度糖环境中胰岛素释放量较少,说明干细胞对糖的敏感性较强。
24. 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主要症状为情绪低落。单胺类递质假说认为抑郁症发病机制是大脑内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缺乏;神经内分泌假说认为抑郁症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过度激活有关。图1是5-HT在突触间隙发挥作用以及再摄取示意图,图2是HPA轴及相关激素示意图,字母代表物质、数字代表过程,请回答:
(1)5-HT是一种令人愉悦的信号,当兴奋以电信号/神经冲动/局部电流的形式传至神经纤维末梢时,电压敏感钙通道打开,Ca²⁺进入细胞促进5-HT的释放。5-HT在突触间隙以___________的方式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___________,产生动作电位,进而引起突触后膜兴奋。
(2)5-HT发挥作用后被5-HT转运体重新转移到细胞内的去向有___________(用文字描述),当突触间隙5-HT含量过多时,其与突触前受体结合通过过程③___________(“促进”或“抑制”)5-HT的释放,以防止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3)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物氟西汀属于5-HT回收抑制剂,能够___________突触间隙5-HT的含量;长期服用氟西汀治疗疾病可能产生药物依赖,药物依赖主要和5-HT突触后受体____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有关。
(4)图2中A是___________,长期应激和压力会造成HPA轴持续激活,持续高水平的皮质醇使大脑海马体萎缩。海马体在HPA轴的调节中起抑制作用,海马体损伤___________了对HPA轴的抑制作用,HPA轴持续兴奋。研究表明长期坚持有氧运动能缓解抑郁症,推测运动能使海马体体积___________。
(5)根据两种假说,下列哪些药物可治疗抑郁症___________。
A. 可的松(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B. 帕罗西汀(5-HT转运体抑制剂)
C. 槟榔十三味丸(降低皮质醇的量)
D. 苯乙肼(5-HT水解酶抑制剂)
【答案】(1)①. 扩散 ②. Na+内流
(2)①. 进入突触小泡、被5-HT水解酶水解 ②. 抑制
(3)①. 提高 ②. 减少
(4)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②. 减弱 ③. 增大
(5)BCD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小问1详解】 进入突触间隙的5-HT以扩散的方式到达突触后膜上与相应的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由于该递质为兴奋性递质,因此其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
【小问2详解】 5-HT发挥作用后的去向有:①被突触前膜上5-HT转运体回收,重新参与合成突触小泡、②被5-HT转运体回收进入突触前膜,随后被溶酶体中5-HT水解酶水解;当突触间隙5-HT含量过多时其与突触前受体结合通过过程③抑制5-HT的释放,意义是防止5-HT的过多释放,使突触后膜持续过度兴奋。
【小问3详解】抗抑郁药物氟西汀属于5-HT回收抑制剂,能够提高突触间隙5-HT的含量,长期服用氟西汀使得突触间隙5-HT的含量长期升高,使得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减少,药物依赖主要和5-HT突触后受体减少有关。
【小问4详解】图2中A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海马体在HPA轴的调节中起抑制作用,海马体损伤减弱了对HPA轴的抑制作用,HPA轴持续兴奋。期坚持有氧运动能缓解抑郁症,推测运动能使海马体体积增大。
【小问5详解】 A、5-HT浓度低导致抑郁症,由神经内分泌假说可知,肾上腺皮质素含量过高,导致抑郁症,因此不能使用可的松(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抑郁症,A错误;
B、5-HT转运体抑制剂可以抑制突触前膜回收5-HT来调节突触间隙中的5-HT含量,突触间隙中5-HT含量升高,治疗抑郁症,因此帕罗西汀(5-HT转运体抑制剂)可以治疗抑郁症,B正确;
C、降低肾上腺皮质素的含量来治疗抑郁症,而槟榔十三味丸(降低皮质醇的量)可使皮质醇含量下降,因而可治疗抑郁,C正确;
D、5-HT神经递质通过被水解,使突触间隙的5-HT神经递质含量减少,因此苯乙肼(5-HT水解酶抑制剂)可以抑制5-HT神经递质的水解,D正确。
故选BCD。
25. 某科研人员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开展了针法(针法是中医针灸的方法之一)治疗疾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的实验:用低强度电针刺激小鼠后肢的足三里穴位时,发现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活性增强,减轻了炎症反应,有关过程如图所示: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在免疫细胞表面有两种类型的受体,受体α2-AR介导促进炎症反应,受体β2-AR介导抑制炎症反应,①-③表示结构或过程,“+”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1)迷走神经是从延髓发出的参与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属于___________(填“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针灸或低强度电针刺激足三里穴位都能引起肾上腺分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增加,其神经中枢是___________。
(2)脂多糖(一种细菌毒素)进入动物血液后,会刺激肠巨噬细胞释放TNF-α(肿瘤坏死因子)等炎症因子,引起炎症反应。针法治疗发挥抗炎作用时,②、③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或“-”)。
(3)科研人员探究针刺穴位对肥胖者下丘脑食欲中枢的影响,发现连续一段时间每天针刺“后三里”、“内庭”两穴适当时间,能抑制摄食中枢的兴奋性和提高饱食中枢的兴奋性,从而使肥胖者体重减轻。请完善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思路:选取生理状态、体重相同的肥胖大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作为实验组,每天___________;乙组作为对照组,不做处理。针刺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大鼠摄食中枢、饱食中枢放电频率,并在相同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测量大鼠的体重。
预期结果:实验组大鼠针刺后___________,且体重低于对照组。
【答案】(1)①. 外周 ②. 脊髓、延髓
(2)①. - ②. +
(3)①. 针刺大鼠的“后三里”、“内庭”两穴适当时间 ②. 摄食中枢放电频率低于对照组,饱食中枢放电频率高于对照组
【分析】题图分析,低强度电针刺激小鼠后肢穴位足三里可以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其相关机理是:在电针刺激“足三里”位置时,会通过感觉神经元延伸出去的突起部分将后肢的感觉信息经脊髓传向大脑的特定区域,再通过迷走神经作用于肾上腺,肾上腺细胞分泌的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能抑制肠巨噬细胞释放TNF-α,从而减轻了炎症反应。
【小问1详解】迷走神经是从延髓发出的参与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由于迷走神经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因而属于“外周”神经系统。针灸或低强度电针刺激足三里穴位都能引起肾上腺分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增加,该过程的神经中枢是脊髓和延髓。
【小问2详解】脂多糖(一种细菌毒素)进入动物血液后,会刺激肠巨噬细胞释放TNF-α(肿瘤坏死因子)等炎症因子,引起炎症反应。针法治疗发挥抗炎作用时,会减少TNF-α(肿瘤坏死因子)的释放,因此,②、③处分别抑制和促进,相关的符号分别是“-”和“+”。
【小问3详解】本实验是为了验证“连续一段时间每天针刺“后三里”、“内庭”两穴适当时间,能抑制摄食中枢的兴奋性和提高饱食中枢的兴奋性,从而使肥胖者体重减轻”,因此本实验采取的实验材料是肥胖小鼠,因此,实验设计思路为:选取生理状态相同的肥胖大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为实验组,处理方式为连续一段时间每天针刺大鼠的“后三里”、“内庭”两穴适当时间;乙组不做处理作为对照组,在针刺后检测两组大鼠摄食中枢、饱食中枢放电频率,相同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测量大鼠的体重。预期实验结果:实验组大鼠针刺后摄食中枢放电频率低于对照组,饱食中枢放电频率高于对照组,且体重低于对照组,则该结果支持题中的结论。
选项
M
N
A
患者血糖浓度过高
胰岛素分泌不足
B
高位截瘫患者尿失禁
排尿反射的结构基础被破坏
C
能听、说、写,能看见但看不懂文字
V区受损
D
组织水肿
血浆蛋白减少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天津市五区县重点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天津市五区县重点校联考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PDF版含答案,共9页。
这是一份天津市五区县重点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 PDF版含答案,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