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576652/0-17356401472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576652/0-173564014731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576652/0-173564014734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全国大部分地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真题合集(含详细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选项与例句使用的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A. 蚂蚁身躯虽小,但力量很大,一只蚂蚁可搬动一粒米,一群蚂蚁不就可以翻江倒海了吗?
B. 于小刚长得像他爸爸,高个儿,圆脸。
C. 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D.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2.下列情境中,语言运用得体、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小玲对同学们说:“国庆节到了,为了搞好庆祝活动,同学们一致同意劳我大驾,创作一个文艺节目。”
B. 在得知自己获得大赛一等奖的消息后,王教授激动地说:“我退休多年还能获此殊荣,感谢诸位的厚爱。”
C. 一位同学在班上的学习方法交流会上说:“我殷切期望方法不当的同学调整心态,多多向我东施效颦,改进方法,取得佳绩。”
D. 胡图对老师说:“承蒙老师谬赞,在下德薄才疏,实在名副其实。”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3.请在下面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
(1) 采菊东篱下, ______ 。(陶渊明《饮酒》)
(2) ______ ,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2) 李贺《雁门太守行》诗中,表现太守为报君主知遇之恩,愿提三尺剑上阵临敌,即便战死沙场也毫不畏惧的诗句是: ______ , ______ 。
(3) 李清照《渔家傲》词中,表现词人要坐船乘风破浪,游历三座仙山的两句词是: ______ , ______ 。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4.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隧蜂忙着干活儿时进进出出的景象煞是好看。一只采花粉的雌蜂从田野归来,毛茸茸的爪子上沾满了花粉。如果洞门无蜂进出,它便立刻钻进地下去。在门口稍停片刻纯属浪费时间,而活儿不等人。有时候,有好几只间隔不久,相继而来。通道太狭窄,容不下两只同时进出,特别是要避免相互摩擦,蹭掉了各自爪子上的花粉,于是离洞口最近的就赶快钻入,其他的隧蜂则在门口按先后次序排好,不挤不拥,等着轮到自己进入。第一只一钻入地下,第二只便紧随其后,然后第三只、第四只,一只一只地快捷地跟着钻入地下。
(1) 以上选段内容出自《昆虫记》,作者是 ______ 。
(2) 巢穴的通道十分狭窄,很多只隧蜂一起进门时,它们是如何避免拥挤的?
(3) 通过选段,可以看出隧蜂具有哪些良好的生活习性?
四、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2小题,共15分。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一块荒地上,草长得最快,然后慢慢地灌木会长出来,再后来是各种杂树。 ①草和灌木因为没有阳光照射就渐渐逐渐消失了。很久后松树就会从杂树下长出来,慢慢超过杂树,②最终千百年贮立。人也一样,有些人像草、灌木和杂树,表面长得很快,却不持久③有些人虽然成长很慢,也却像松树,成长了就是大才。
(1) 语段中加点的一对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 ______ ”改为“ ______ ”。
(2) “灌木”中“灌”字的读音是 ______ 。
(3) ②句中有一个错别字,应改为“ ______ ”。
(4) ①句存在语病,请将改正后的语句抄写在下面。
(5) 语段③处应该选择哪个标点符号更为恰当 ______
A.……
B.?
C.,
D.:
6.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走进家庭,感受家风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地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 下面是主题活动的宣传标语,请根据前句,运用相同的语言风格,将宣传标语补充完整。
家是洗忧涤虑的清泉,家是 ______ 。
(2) 下面哪项可以作为此次活动的参考资料 ______
A.李白见老妇铁杵磨针
B.孟母三迁
C.孔子为读《周易》韦编三绝
D.匡衡凿壁偷光
(3) 阅读下面材料,任选“十不准家规”中的一条,准备一段发言稿,简述你是否赞同该观点并阐述理由。(不少于60字)
材料:
蔡美儿是华裔美国移民,目前是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她的两个女儿保持着门门功课皆 A 的全优纪录。有人称她们是“音乐神童”。蔡美儿的育儿文章引起轰动,本人也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人物。蔡美儿的家规“十不准”:不准在外面过夜;不准在外面过夜参加玩伴聚会;不准在学校里卖弄琴艺;不准抱怨不能在学校里演奏;不准经常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不准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不准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低于“A”;不准体育和文艺方面拔尖,其他科目平平;不准演奏其他乐器而不是钢琴或小提琴;不准在某一天没有练习钢琴或小提琴。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7.阅读《善良是心灵的灯盏》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风中夹杂着雪花,纷纷扬扬,如柳絮般飘落,小小山村,已经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显得那么晶莹、那么剔透、那么恬静。下了火车,他下意识地裹紧了棉衣,朝家的方向走去。简陋的家中,有他朝思暮想的妻子,有花骨朵般的女儿,有浓香的羹汤。想到这里,他的嘴角浮起一抹笑意。
②刚结婚那会儿,家里真的很穷,妻子爱意灼灼的眼神,让他心里升起阵阵暖意,女儿半岁时,他决定跟同乡一起外出打工,苦些累些都不怕,他只想多挣些钱,让她们过上殷实的日子。
③这两年,他披星戴月地干活,任城市的风尘鞭裂了双手。他留下极少的生活费,其余的钱定期寄往家里,为了省下路费,连续两年没有回家。春节临近,思念更加煎熬着他的心,他决定怀揣积攒的血汗钱,回家过个团圆年。
④走进院落,房门紧锁。妻在信里提到过,家里门锁损坏,临时换了新锁。等了一会,有些看急,心想,干脆到外面走走,给女儿买些零食和玩具。离开家时,她还是襁褓中的小粉团,如今女儿长高了,会喊爸爸了吧?
⑤他挑了一兜蜜桔,又买了毛绒小熊。转身往回走,路过一家小诊所。诊所门口有个女人,抱着孩子轻轻地晃,急得泪珠直往下落。“怎么办?这可怎么办?”女人像是絮絮自语,又像是在对他诉说。
⑥他愣了一下,试着问:“怎么回事?”女人叹了口气,说:“孩子发高烧,带的钱不够。你看,烧得有些迷糊,真怕耽误了病情。”他低头一看,小女孩脸色红红的,偎在女人怀里嘤嘤地哭。
⑦摸了摸衣兜,闪过几分犹豫。他想起在外打工的艰难,每张钱都浸透着汗水。但转念一想,如果对而是自己的家人,面临这样的窘境,他多么希望能有一颗善心,一双温暖的手,帮她们渡过难关。
⑧他侧过身,从棉衣内兜里摸出钱夹,抽出一张 50元,对女人说:“拿着,给孩子看病要紧。”女人望着衣着简朴、有些木讷的他,眼泪再次夺眶而出。他说:“快点取药去吧,先给孩子挂上针。”
⑨有些放心不下,他跟在女人后面,陪孩子打了退烧针,又挂上吊瓶,这才舒了口气。到底是孩子,烧刚退下一些,就有了精气神。柔嫩粉红的小脸上,大眼睛闪烁如星,对着他手里的小熊,咯咯地直笑。
⑩他把小熊递给女孩,说:“你是勇敢的孩子,叔叔奖励你一个小熊。”小女孩接过小熊,宝贝似的搂在怀里,女人低头望着孩子,眼里全是疼爱。看到女孩已无大碍,他转身离开了医院。
⑪回到家,妻子仍没回来。他倚在门口,又困又累,不知不觉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他被轻柔的声音唤酮,揉揉悝怆的眼睛,看到站在眼前的妻。他咧嘴一笑,笑容突然凝固在脸上。原来,妻的旁边站着的小女孩,怀里抱着毛绒小熊。
⑫妻子笑吟吟地说:“女儿今天发起高烧,幸亏幼儿园老师带她看病,现在好多了。”他把女孩揽进怀里,亲了又亲,将几滴热泪蹭到女孩脸上,引得妻子莫名其妙。
⑬在外打工的日子,他遇到过各色目光,深感自身卑微如草芥。 但无论何时何境,他的心里始终亮着“善良”的灯盏。正是这盏也固守内心的纯净,引领他回到温暖的家园。
(1) 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选文中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 请在选文第①段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它的作用。
(3) 第②、③段是选文的插叙部分,有什么作用?
(4) 分析选文结尾划线“但无论何时何境,他的心里始终亮着‘善良’的灯盏。正是这盏灯,让他固守内心的纯净,引领他回到温暖的家园”的作用。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勤于用脑
①常常能听到这样的一种说法:“人的脑子用多了,会死掉许多脑细胞。”“人脑多用了会笨。”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道理的。
②事实上,人的机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脑子也是一样。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经科学家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皮层大约有 140亿个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这么多数量的脑细胞,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足够了。有人计算过,如果一个人活到100岁的话。经常运用的脑神经细胞只不过10多亿个,还有80%~90%的脑神经细胞没动用。所以,根本不会有什么“脑子多用会笨”的事情。
③“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规律。人的机体,用则灵,不用则衰。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因为这些勤于用脑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的状态,脑神经细胞会得到很好的保养,从而使大脑更加发达,避免了大脑的早衰。相反,那些懒于用脑思考的人,由于大脑受到的信息刺激比较少,甚至没有,大脑很可能就会早衰。这跟一架机器一样,搁在那里不用就要生锈,经常运转就很润滑。国外就有过这样的研究,科学家观察了一定数量的 20--70岁的人,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60岁时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而在那些终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懒人当中,大脑早衰者的比例大大高于前者。
④除懂得脑子多用只会聪明不会笨的道理以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这对老年人来讲尤为重要。我们常说,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如果大脑迟钝了,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当然也不会旺盛。所以,保持大脑的活力,就能促进其他机体、器官保持活力;大脑如早衰,也会影响其他机体、器官的早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往往是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互相影响的结果,老年人保持着勤于用脑的好习惯,就会有一种很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使自己的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⑤“勤于用脑,延缓衰老”,这个道理是很科学的。老年人如此,何况我们青少年呢?
(1) 请列举出两种第③段运用的说明方法。
(2) 第④段说明“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主要谈了哪两方面的原因?
(3) “人的机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这句话中的“几乎”能删去吗?为什么?
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15分。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孟子,名 ______ , ______ 时期思想家。
(2) 下面选项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3) 文章开头提到的六位历史人物从贫贱走向成功的经历属于哪种论证方法?从中可以归纳出怎样的结论?
(4) 面对当今优越的物质条件,请谈谈学习本文后,对你的实际生活有什么启示?
(5) 请自拟一副对联,表达你对本文的理解或感悟。(每联不少于5字)
上联: ______
下联: ______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李存审出于寒微,常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馀。”因授以所出,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梁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注释】①李存审:五代时后唐的大将。②镞:箭头。
(1) 下面“出”的义项,其中符合“李存审出于寒微”的一项是 ______
A.出发
B.出身
C.支付
D.发现
(2) 请用“/”为文中画线语句断句。(只断一处)
尔曹生于膏梁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3) 李存审把自己在战场上所中的箭头留给孩子的目的是什么?
七、作文: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11.作文题目:拥有一颗坚持的心
作文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3)不少于500字。(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12.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两只山鹰饥肠辘辘。它们在空中久久地盘旋着,想找到一只兔子或一只山鸡。但是,它们什么也没有找到,连一只老鼠的影子都没有。
一只山鹰忍耐不住了,落到山岩上,缩着脖子打瞌睡。另一只山鹰则继续盘旋着,一圈又一圈,终于,它发现了隐藏在草丛中的一只肥肥的兔子。
当它叼着战利品落到伙伴身边时,伙伴羡慕地说:“你的运气真好!”
捉到兔子的山鹰若有所思地说:“也许是吧,不过我发现,运气好像比较喜欢不辞辛劳、有耐心的人。”作文要求:( 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3)不少于500字。(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例句“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使用比喻修辞手法,把“理想”比作“罗盘”。
A.反问;
B.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C.拟人;
D.比喻。
故选:D。
本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
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答案】B
【解析】A.有误,“劳我大驾”不自谦,语言表达不得体;
B.正确;
C.有误,“殷切希望”用于长辈对晚辈,不能用于同学之间,“东施效颦”是贬义词,语言表达不得体;
D.有误,“名副其实”用语不够谦虚,语言表达不得体;
故选:B。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语言表达得体的掌握。解答此类题,可先通读所给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通过压缩句子,分析主要成分之间的搭配情况,来找出病因。
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3.【答案】【小题1】悠然见南山,烽火连三月
【小题2】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小题3】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解析】答案:
(1)悠然见南山
(2)烽火连三月(注意“烽”的书写)
(3)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4)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4.【答案】【小题1】法布尔
【小题2】
【小题3】
【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常识。
《昆虫记》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共十卷。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它文字清新、自然有趣,语调轻松幽默诙谐,基于事实的故事情节曲折奇异。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尊敬与热爱。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结合“于是离洞口最近的就赶快钻入,其他的隧蜂则在门口按先后次序排好,不挤不拥,等着轮到自己进入”概括可得:离洞口最近的赶快进入,其他的在洞口外排好次序,依次进入。
(3)本题考查内容形象概括。
结合“隧蜂忙着干活儿时进进出出的景象煞是好看。一只采花粉的雌蜂从田野归来,毛茸茸的爪子上沾满了花粉”“如果洞门无蜂进出,它便立刻钻进地下去。在门口稍停片刻纯属浪费时间,而活儿不等人”可知,隧蜂格外珍惜时间,勤奋刻苦;
结合“离洞口最近的就赶快钻入,其他的隧蜂则在门口按先后次序排好,不挤不拥,等着轮到自己进入”可知,隧蜂遵守秩序、懂得礼让。
答案:
(1)法布尔
(2)离洞口最近的赶快进入,其他的在洞口外排好次序,依次进入
(3)珍惜时间,干活麻利,有秩序,懂得礼让。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书中深刻地描绘蜘蛛、蜜蜂、蚂蚁、螳螂等100多种昆虫,概括了昆虫的种类、特征和习性,真实地记录了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表述了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要记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5.【答案】【小题1】也
【小题2】但
【小题3】guàn
【小题4】伫
【小题5】C
【解析】答案:
(1)也 但
(2)guàn
(3)伫
(4)“草和灌木因为没有阳光照射就渐渐消失了。”或“草和灌木因为没有阳光照射就逐渐消失了。”
(5)C
(1)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句子“虽然成长很慢,也却像松树,成长了就是大才”中两个分句表达的是转折关系,“虽然”是表示转折的关联词,故“也”应该修改成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但”“但是”;
(2)本题考查给汉字注音。灌木:guàn mù 矮小而丛生木本植物。
(3)本题考查辨析字形。“贮立”的“贮”应写作“伫”,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4)本题考查修改病句。①句属于句子充分重复啰嗦,把“渐渐”“逐渐”去掉一个。
(5)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有些人像草、灌木和杂树,表面长得很快,却不持久”和“有些人虽然成长很慢,也却像松树,成长了就是大才”两句表达了相反的意思,都是对“人也一样”的解释,故③处应该填入逗号,表示句子间短暂的停顿;
故选:C。
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6.【答案】【小题1】人生旅途的驿站
【小题2】B
【小题3】
【解析】答案:
(1)示例一:家是人生旅途的驿站
示例二:家是挡风避雨的港湾
(2)B
(3)示例一:我赞成“不准在外面过夜”的家规。因为孩子自我约束能力较弱,这一家规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制能力,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一个好习惯可以促进一个人的健康成长。
示例二:我不赞成“不准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的家规。因为这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孩子是生命的个体,生命需要善待,更需要尊重,好的教育首先是尊重人的教育,要尊重人的个性,喜好和选择。
(1)本题考查仿写标语。根据“家是洗忧涤虑的清泉”可知,要用比喻修辞手法,用“家是______”句式拟写。
示例:家是吹散烦恼的微风。家是遮蔽风雨的巢穴。
(2)本题考查材料的选择。材料选择要符合“走进家庭,感受家风文化”为主题。
A.李白见老妇铁杵磨针,表现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不符合本主题;
B.孟母三迁,指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表现孟母明白环境对于人的影响,为孟子选择好的学习环境,符合“感受家风文化”的主题;
C.孔子为读《周易》韦编三绝,表现读书要有刻苦的精神,不符合本主题;
D.匡衡凿壁偷光,指的是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表现匡衡的勤奋好学,不符合本主题。
故选:B。
(3)本题考查分析材料内容,发表观点。可以选择赞成或者不赞成,理由要充分。
示例一:我赞成蔡美儿家规中的“不准在外面过夜”,孩子还小,自我保护意识还不够强,应对外界的危险的能力也有限,所以不让孩子在外过夜是对孩子很好的保护。
示例二:我不赞成家规中的“不准演奏其他乐器而不是钢琴或小提琴”,这条规定过于严苛,孩子是自由的个体,应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可以让孩子自由选择,不能严苛到窒息的地步,扼杀孩子的天性。
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7.【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要结合文中所使用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从语言、动作及神态等描写中把握人物,要注意依据故事情节展开,客观全面地概括人物特点。
选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久在外打工的父亲回家过年,将身上的钱给了一个着急带孩子看病的陌生女人,并把给女儿买的礼物送给了生病的孩子,事后才知道那孩子正是自己很久没见到的女儿。文章中的“他”为了家庭,外出努力地打工,这说明他是一个勤劳的人;为了妻子和女儿,他忍受着辛苦,自己留下极少的钱,其余的全部寄回家,这说明他很有责任心;遇到带着孩子看病却没有钱的陌生女人,他将自己的血汗钱给了她,这说明他是一个善良的人。
(2)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对景物描写的把握情况。解答时,应仔细阅读相应的段落,找出相应的景物描写,结合其在人物形象塑造以及叙事结构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
选文第①段的景物描写主要是“风中夹杂着雪花,纷纷扬扬,如柳絮般飘落,小小山村,已经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显得那么晶莹、那么剔透、那么恬静”,可以依据内容来辨别是否为景物描写,与景物相关的即是。这段景物描写交代了时令和天气,时处冬天,天气寒冷,为故事设置了一个环境背景;寒冷的天气为下文小女孩儿发高烧做了铺垫,情节相互照应,叙事完整;通过环境描写,渲染了一个温馨恬静的氛围,烘托出主人公回家的喜悦和心中对家庭的柔情;此外,美丽的雪景,晶莹、剔透的世界,也衬托了主人公高尚的人格,就如这雪景一般纯净、美好。
(3)本题考查对插叙手法的把握情况。解答时,应先了解插叙的一般作用,再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插叙主要有以下作用: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本文中,②、③段的插叙主要是补充说明他离开家的原因,使得故事的情节更加丰富和紧凑;交代了他挣钱的不易,凸显他主动掏钱给小女孩看病这一行为的善良,为情节发展作铺垫,突出文章的主题“善良”。
(4)本题考查对关键词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注意从词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修辞、描写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关键词与人物形象塑造及主题深化之间的关系分析作答。
选文第⑪段中的“凝固”是固定不变、停滞的意思,用在此句中来形容笑容,写出了他在看到自己救助的小女孩就是自己的女儿时内心的震惊。“凝固”使表达隐晦而又具有深意,使得文章的语言更加精巧,表达效果也更好。
(5)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作用的归纳分析能力。解答时,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注意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是结构上与文章的关系,二是内容上与文章的关系。
选文结尾处的划线句,提到了“善良灯盏”,照应题目,强调了善良的重要性,点明主题;划线句是全文的结束句,对文章中叙述的故事进行了总结,同时在情感上进行总结和升华,使得文章的思想情感表达更加完整。
答案:
(1)“他”是一个勤劳,有责任心,善良的人。
(2)景物描写:“风中夹杂着雪花,纷纷扬扬,如柳絮般飘落,小小山村,已经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显得那么晶莹、那么剔透、那么恬静”。
作用:交代时令,写出天气的寒冷,为下文小女孩儿发高烧做铺垫;渲染恬静的气氛,烘托他愉快的心情;用雪景的美丽衬托了主人公善良高尚的品质。
(3)交代他离开家外出打工的原因,交代他挣钱的不易,为下文他掏钱救助小女孩表现他的善良作铺垫,突出本文的主旨。
(4)“凝固”是固定不变,停滞的意思,形象地表现出他在看到自己救助的小女孩竟然是自己的女儿时的内心震惊。
(5)总结全文,照应题目,再次强调善良的重要性,点明文章的中心。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选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久在外打工的父亲回家过年,将身上的钱给了一个着急带孩子看病的陌生女人,并把给女儿买的礼物送给了生病的孩子,事后才知道那孩子正是自己很久没见到的女儿。故事告诉我们: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因为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插叙手法、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的理解分析能力和对文学作品内涵的把握情况。其中第(5)题是重点题目,学生解答时,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注意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是结构上与文章的关系,二是内容上与文章的关系。
8.【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阅读第③段,根据“因为这些勤于用脑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的状态,脑神经细胞会得到很好的保养,从而使大脑更加发达,避免了大脑的早衰”可知,这里具体解释了为何“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使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作诠释即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将“脑子用得勤的人”与“懒于用脑思考的人”二者进行比较,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脑子用得勤与懒于用脑的人比作一架机器搁在那里,经常运转就润滑与不用就生锈,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列举国外科学家观察的20~70岁长期用脑劳动与终日无所事事的人的事例,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上几种说明方法都重在证明“生命在于运动”这一规律,也就是勤用脑肯定聪明。
(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如果大脑迟钝了,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当然也不会旺盛。所以,保持大脑的活力,就能促进其他机体、器官保持活力;大脑如早衰,也会影响其他机体、器官的早衰”可以概括得出:生理方面看,保持大脑的活力,就能促进其他机体、器官保持活力。根据“老年人保持着勤于用脑的好习惯,就会有一种很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使自己的生活、精神充满活力”可知:从心理方面看,多用脑可以使自己的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3)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把握。“几乎”表示程度,意思是说人的机体的各个部位,大部分是越用越健康,并不表示所有的部位都是如此。如果删去,句子就变成了“人机体的各个部位,都是越用越健康”,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相符。“几乎”一词,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答案:
(1)作诠释 作比较 打比方 举例子
(2)一是生理方面的,就是多用脑能够促进其他机体、器官保持活力;二是心理方面的,就是多用脑可以使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3)不能删去。“几乎”意思是“并非全部”,也就是说“人的机体的各个部位,并非全部都是越用越健康”,也有例外,删去就变成”人的机体的各个部位,都是越用越健康”。这与事实不符,所以不能删去,“几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小题2】
【小题3】
【解析】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开篇由生活中常常听到的一种说法引出说明对象。接着说明人的神经细胞足够一生用、“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及原因。最后说明青少年要勤于动脑。
说明文综合阅读,我们要能够正确理解文意,分析内容,掌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并能够分析文章结构,抓住中心句分析概括。深刻体会理解,进行解答。
9.【答案】【小题1】轲
【小题2】战国
【小题3】C
【小题4】忧虑劳苦可以振兴国家
【小题5】贪图安逸必定祸害己身
【解析】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本文作者是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2)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
ABD.正确。
C.有误,“曾益其所不能”的翻译是: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曾:增加。
故选:C。
(3)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由“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可知,文章开头通过举例论证,列举了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和百里奚等历史人物的经历,这些人物都是在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之后才取得了成功。这种论证方法的好处在于,它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支持论点,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通过展示历史人物的经历,文章生动地说明了逆境和磨难对于个人成长和成才的重要性。这种论证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使读者更加相信“逆境出人才”的观点。此外,文章还进一步指出,这些历史人物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经过了长期的努力和艰苦的磨难。这也意味着成功需要毅力和坚定的信念,不能只依靠天赋或者运气。这一点进一步强化了文章的主题观点,即只有经历艰苦的磨难和挫折,才能培养出坚强的意志和智慧,最终成才。
(4)本题考查启示。本题要求结合当今优越的物质条件,谈谈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后的启示。这涉及到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以及如何将这些理解应用到现代生活中。示例:优越的物质条件虽然为我们提供了舒适的生活,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略内心的成长和挑战。我们要珍惜当下,勇往直前,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智慧,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5)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篇关于人生态度和挑战应对的散文。文章内容强调了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需要经过艰苦的锻炼和磨砺,才能培养出坚强的意志和智慧,以应对未来的挑战。示例:忧患磨砺出人才,安乐享受生危机。
答案:
(1)轲 战国
(2)C
(3)举例论证,要想成才,必须先经历一番艰苦的磨难,由此论证逆境出人才。
(4)物质条件优越,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精神可以懈怠。现实社会竞争激烈,意味追求安乐享受必会被淘汰。我们应当具有忧患意识,磨练意志,激发斗志,迎接挑战,使自己在竞争中获胜。
(5)示例一:忧虑劳苦可以振兴国家 贪图安逸必定祸害己身
示例二:生无情轻如鸿毛 死有义重于泰山
示例三:饱经痛苦易生存 享受安逸容死亡
参考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选拔任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理解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然后再推敲词义。此外,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学会分类积累,积累一些重点文言词语的常见意义和用法。
10.【答案】【小题1】B
【小题2】
【小题3】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
ACD.正确。
“李存审出于寒微”的句意:李存审出身贫穷卑贱。出:出身。
故选:B。
(2)本题考查断句。
“尔曹”为第一句的主语,“生于膏梁”为第一句谓语,“尔曹生于膏梁”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讲述另外一件事情,所以应在“膏梁”后断开停顿;再根据句子意思:你们出生在富贵人家,应该知道你们的父亲是这样起家的。故正确断句为:尔曹生于膏梁 /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3)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根据乙文“存审出于寒微”“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馀”可知,李存审出身贫苦,地位低下,年少的时候带剑离开家乡,经历四十年,多次面对死亡,才换来如今的荣华富贵;李存审把自己身上所中的百余箭头留给孩子是为了让孩子明白“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即李存审身上所中的百余箭头是其经历的见证,体现了创业艰难,能够让孩子们知道富贵来之不易,告诫他们安逸的生活中不要丧失斗志,只有不断经历磨炼,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让孩子们忆苦思甜。
答案:
(1)B
(2)尔 曹 生 于 膏 梁∕当 知 尔 父 起 家 如 此 也。
(3)教育孩子富贵来之不易,须知创业艰难,在安逸的生活中不可丧失斗志,应多多磨练,有所作为。忆苦思甜。
参考译文:
李存审出身贫穷卑贱,他常常训诫他的孩子们说:“你们的父亲年轻时带一把剑离开家乡,四十年里,地位到达将相之高,在这中间,九死一生的情况绝不止一次,剖开骨头从中取出箭头的情况有上百余次。”于是,他把所取出的箭头拿出给孩子们,令他们收藏起来,说:“你们出生在富贵人家,应该知道你们的父亲是这样起家的。”
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11.【答案】例文:
拥有一颗坚持的心 一个人要想取得学业上或事业上的成功,除了个人的努力之外,能够拥有一颗坚持的心,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条件。
古人说:“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潺潺溪水经过日复一日的不懈坚持,终把锐石磨去棱角;细细线绳经过日复一日的不懈坚持,终将木头锯成两段。只有拥有一颗坚持的心,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拥有一颗坚持的心,能够战胜困难。古希腊伟大演说家狄摩西尼小时因天生的唇齿缺陷,说话口吃,吐字不清,与人交流十分困难。这个有着远大抱负的年轻人决心要改掉这个缺陷,从此便每日将一块小小的鹅卵石含在嘴里练习说话,一练就是好几个小时。起初他并不适应口中含着异物说话,牙龈常常被石子磨破出血,但他仍然坚持着没有放弃。他就这样一直练习着,直到他能像正常人一样说话,甚至说话比普通人还要流利。最后他甚至成为了一代演讲大师,站在了数万人的台前侃侃而谈。拥有一颗坚持的心,让他战胜了困难,获得了成功。
拥有一颗坚持的心,能够驱除失败的阴影。法国作家凡尔纳是科幻小说的鼻祖,他在年轻的时候写下了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当时的他将手稿投到报社,却屡被退回,他毫不气馁,屡败屡战,坚持着一连投了十五家报社,却均被退回。但是他没有放弃,而是坚持把他投给了第十六家报社。他的小说终于被看中出版,新书大售,凡尔纳因此名声大振,成为科幻小说的代表人物。拥有一颗坚持的心,让他不惧失败,赢得了成功。
要实现理想,就必须拥有一颗坚持的心。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人生路漫漫,难免会遇到坎坷挫折,我们要相信坚持的力量。
【解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题目中的关键词是“坚持”,“坚持”的意思是坚决继续进行,不停止。“坚持”是成功必不可少的一个努力过程,我们常说“坚持就是胜利”,这是很有道理的。可以围绕“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就要坚持”这样的主题来写。可以写名人故事,也可以记叙自己的亲身经历,还可以写自己的所闻所感。
第二,立意。坚持,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信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立意:拥有一颗坚持的心,坚持努力与拼搏,就会无惧风雨,绽放生命的光彩;拥有一颗坚持的心,坚持热爱与前行,让成长无畏艰险,迸发青春的光芒;拥有一颗坚持的心,坚持传承与发展,让文化与时俱进,焕发新时代的魅力;拥有一颗坚持的心,坚持初心与奋斗,让国家勇往直前,创造灿烂的辉煌。
第三,选材。我们可以写成记叙文,记叙自己在练琴的过程中,始终拥有一颗坚持的心,克服重重困难,在比赛中取得了好的名次。我们还可以写成议论文,阐述“坚持”对于个人成就事业的重要性,可以列举爱迪生费尽千辛万苦,几次失败仍不放弃,终于成功找到适合做灯丝的钨丝的例子;还可以列举三次落榜的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经过27年的刻苦钻研与实践,走遍了长江,黄河流域,参考了800多种医书,写成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的例子。
内容上,文章开头即提出自己的看法,接着以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进行论证,论据充分,具有说服力;②语言上,文章语言不像一般的议论文那样枯燥,富有感染力:③结构上,从开头直接提出论点,中间分三个都分进行论证,最后总结全文,强调了作者的观点。结构完整、严谨。
12.【答案】例文:
再坚持一下 人们都希望驻足金碧辉煌的“罗马宫城”,到达魂牵梦萦的“象牙之塔”,实现自己长久的念想,这就需要不懈的努力,因为坚持就是胜利。
坚持是对极限的挑战,是对心血和汗水的慷慨挥洒,是对理想的执着,是不到长城不止步的豪迈。王军霞在汗水里争渡,在“苦海”里泛舟,最终登上奥运会冠军的宝座,是坚持;中国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将两万五千里踩在脚下,这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还是坚持。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成功往往就诞生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爱迪生的风骨令人折服,他发明蓄电池历时十年,进行了五万次实验,才取得了成功。这就是坚持的力量。有一年的高考作文题是一道漫画题,漫画上那位老兄挖了四口井没有见到井便扬长而去。其实有的井距水层只有一锨之遥,如果再坚持一下,胜利便属于他了,然而他放弃了,于是与成功失之交臂。丢弃恒久长远的坚持,捡起浅尝辄止的遗憾,当然摘不到金灿灿的苹果了。
坚持需要七擒孟获的韧性,需要六出岐山的不坠之志,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孤独,更需要知其不可为而为的大智大勇。张海迪从小便患了脊柱瘤,胸椎以下的肢体永远失去了知觉,然而她却以惊人的毅力自学了英语、日语和德语,甚至翻译创作了几十万字的小说。这就是坚持,坚持使她只有三分之一的躯体放射出灿烂的光彩,坚持使它终于托起了一轮不落的人生太阳。
当然,坚持不是固守,更不是画地为牢。试想,如果蔡伦在造纸的多次失败之后,仍坚持原来的作法,而不是大胆的改进原料,那么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四大发明”恐怕就要改写成“三大发明”了。鲁迅若不是认清形势,弃医从文,中国现代史上恐怕就要多一个平凡的医生,而少一个文豪。那种只知在陈迹斑斑的老路上挥汗如雨,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是莽夫,是懦夫,其结果,势必南辕北辙,头破血流。
远方的诱惑是我们之所以忙碌,之所以奋斗,之所以拼搏之所在。当我们遇到困难,遭受挫折,当我们汗流浃背,精疲力竭的时候,我们应该在心中默念一声:再坚持一下。
【解析】本题是一道根据材料的自命题作文。
审题立意。材料中这只捉到兔子的山鹰也一直在盘旋,不断的寻找食物,而不是放弃寻找食物。捉到兔子的山鹰若有所思地说:“也许是吧,不过我发现,运气好像比较喜欢不辞辛劳、有耐心的人。”这句话点出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运气才会随之而来,可立意为:再坚持一下,成功往往就在眼前,不怕困难,坚持不懈,才会成功。
选材构思。需要新颖,例如不仅可以写自己遭遇挫折后重新坚持的故事,也可以写自己在取得成功后再坚持,给自己树立了新目标的经历,进而表达人生应该永远积极进取,把每一天都当做新起点的主旨;主题还要尽量做到深刻,例如作文可以突破个人再坚持的思路,不仅说到“小我”,还上升到国家民族的高度,说到一个集体、一个国家也应该学会再坚持,从而使文章的思想更有深度和广度。写作时可合理地运用一些语言表达的技巧,诸如运用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来增加文章的文采。
文章运用了丰富的事例进行论证,如王军霞、中国工农红军、爱迪生、张海迪等,使文章具有较强的说服力。采用正反对比论证,如通过蔡伦改进造纸术和某些人不知变通的对比,鲁迅弃医从文和某些人盲目坚持的对比,突出了正确坚持的重要性。A.举于版筑
(选拔、任用)
B.行拂乱其所为
(违背)
C.曾益其所不能
(曾经)
D.而后喻
(了解、明白)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吉林省长春市新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吉林省延边州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其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