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全国大部分地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真题合集(含详细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天津市耀华中学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天津市耀华中学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综合题,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拭泪(shì) 黏土(nián) 雕镂(1óu) 恹恹欲睡(yān)
B. 地穴(xué) 镏金(liú) 考订(dìng) 瘦骨嶙峋(lín)
C. 遏制(jié) 茸毛(róng) 天堑(qiàn) 坦荡如砥(dǐ)
D. 罅隙(xià) 洗涤(tiá) 摄取(niè) 摩肩接踵(zhǒng)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如果说书卷是故人,那么其中的诗歌则胜过故人,它_____________多情,_____________知心,是最易引起共鸣的人生伴侣。旅途中如果没有诗歌,脚步便会凝涩;生活中如果没有诗歌,岁月便会褪色;成长中如果没有诗歌,青春便会萎缩;生命中如果没有诗歌,心灵便会_____________。诗歌,一代一代_____________地影响着华夏儿女,成为中国人的精神支柱和心灵依托。
A. 不仅 而且 干涸 潜移默化B. 因为 所以 干涸 潜移默化
C. 不仅 而且 干旱 耳濡目染D. 因为 所以 干旱 耳濡目染
3.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ㅤㅤ①2023年10月15日,天津马拉松在天津大礼堂开赛。②30000名来自国内外的参赛选手激情开跑。③本次天马赛道路面宽阔平坦,而且超过三分之一的赛段在海河沿线,这充分展示了海河两岸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绮丽风光和现代城市风貌。④本次马拉松不仅让跑者在比赛中感受天津独特的城市魅力和文化,也有利于参赛选手们创造佳绩。
A. 第①句B. 第②句C. 第③句D. 第④句
4.依次填入文中方框内的标点符号,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ㅤㅤ家乡总是牵动着我们的情思:名山大川、寻常巷陌、小桥人家□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在这里经历鲜活的体验□留下生命的印痕,有许多难以割舍的记忆。我们总是探察内心,是什么承载了人们对于家乡的记忆?是童年时玩耍嬉戏的伙伴□还是黄昏时母亲的一声呼唤?对于家乡的种种,我们总会格外依恋。
A. 。ㅤㅤ、ㅤㅤ,B. 。ㅤㅤ,ㅤㅤ?
C. ……ㅤㅤ,ㅤㅤ?D. ……ㅤㅤ、ㅤㅤ,
5.下列对《雁门太守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A. 《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旧题,唐人好用这样的诗题写当时的题材。这首诗以构思奇特、想象丰富的特点在当时影响很大。
B. 作者从正面写战争的惨烈,将“角声满天”和“秋色”这种反差极大之事凝于一句,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雄浑壮烈之美。
C. “半卷红旗”写出了乘夜奔袭之状,“声不起”指的是鼓因霜重“声不起”,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但战士们依然是斗志昂扬。
D. 最后两句引用燕昭王黄金台上招贤才这一典故,表达了将士们英勇杀敌,誓死报国的决心和勇气。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6.请根据原文或提示,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 烽火连三月, ______ 。(杜甫《春望》)
(2) 此中有真意, ______ 。(陶渊明《饮酒(其五)》
(3) ______ ,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
(3) 无可奈何花落去, ______ 。(晏殊《浣溪沙》)
(5) ______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 《赤壁》一诗中,作者运用议论抒发感慨,并隐含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 , ______ 。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7.《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 ______ ,这部作品被称为“ ______ ”。
四、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8.周作人评价说,《昆虫记》中所讲的是昆虫的生活,但我们读了却觉得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请结合下面的材料,谈谈你对周作人评价的理解。
ㅤㅤ小蟋蟀一脱掉身上的那件精细外套,浑身发灰,几近白色,立刻便与上面压着的土搏斗开来。二十四个小时,它体色变化,成了一个漂亮的小黑蟋蟀,乌黑的颜色可与成年蟋蟀一争高下。原先的灰白色只剩下一条白带围着胸前,宛如牵着婴孩学步的背带。
ㅤㅤ它十分敏捷,用它那颤动着的长触须在探查周围空间;它奔跑,蹦跳,开心得很,以后体态发胖就没这么欢蹦乱跳的了。它年幼胃嫩,该给它吃些什么呢?我全然不知。我像喂成年蟋蟀一样,拿嫩莴苣叶喂它。它不屑吃它,或者也许是吃了点而我没看出来,因为它咬的印迹不明显。
五、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9.综合性学习。
ㅤㅤ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学生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学校学生会准备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宣传周活动。作为筹备小组的成员,请你根据以下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
ㅤㅤ随着现代化进程的迅猛发展,一些民间传统文化习俗正在变异、消亡,不少传统技艺濒临灭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我国克服困难,从2002年到2010年,中央财政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拨款为10.26亿元,而2011年的财政预算已经达到了4.15亿元。国家依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增加投入,切实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申报工作,这样做有效地推动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与传承。我国的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族的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第一、二、三批代表作名录。而第四批名录中,我国有22个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3个项目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成为世界上入选代表作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
【材料二】
ㅤㅤ敬萍先生带着有600多年历史的陕西凤翔彩绘泥塑,来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他说:“在凤翔,搞泥塑的有300多人,但根本都是中老年人在做,年轻人不爱干。我们公司有80多名工人搞泥塑,最年轻的也有40多岁了。”
【材料三】
(1) 在宣传周的启动仪式上,你要向同学们介绍“我国是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请从【材料一】中提取两条主要信息,作为你介绍的要点。
(2) 请你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出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一个困难,并请你针对这一困难提出两个解决方法。
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中国古建筑的神来之笔——飞檐
ㅤㅤ①当我们漫步古建筑群,总是会被古建筑顶部屋角上,那灵动轻盈、宛如大鹏展翅的飞檐所吸引,昂首望角兴叹。心中也不禁会生出诸多感慨,这些飞檐究竟有什么来历,又有什么故事呢?
ㅤㅤ②古代建筑多用木头,木头有个缺点就是容易腐烂。那如何与腐烂作斗争呢?我们的祖先想出在周围柱子的外侧,包以较厚的墙壁,除了阻挡风雨寒流与太阳热度不侵入室内以外,还可使梁柱不因风压发生偏斜而影响整个房屋的安全。然而,黏土筑成的墙坯外面虽涂刷石灰,仍经不起长期风雨的剥蚀,于是将屋檐向外挺出,更好地保护周围的墙壁。可是,房屋的规模越来越大,它的墙身因之加高,屋檐也挑出更长。太长的屋檐虽然保护了墙身,但也妨碍了室内的光线。
ㅤㅤ③另外,为了便于屋面排除雨水,就得把屋顶做成很陡的坡形。可是陡屋顶会使急泻下来的雨水溅得很高,这对墙脚、柱基都是不利的。那怎样才是比较理想的设计呢?人们这样设想:最理想的屋面是,上部坡度大,下部较平坦,而中部略呈凹陷形状。这种悬挑出来向上反曲的屋面,不但采光好,也便于泄水缓冲,保护房脚。如果采取四面泄水的方式,它的四角自然而然为反翘形式,结果就产生了飞檐。
ㅤㅤ④飞檐是中国传统建筑檐部形式,屋角的檐部向上翘起,若飞举之势,通过檐部上的这种特殊处理和创造,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向上的动感,常用在亭、台、楼、阁、宫殿、庙宇等建筑的屋顶转角处,四角翘伸,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所以也常被称为飞檐翘角。飞檐是我国古代建筑风格的重要表现之一,不论是在宫殿,庙宇,还是普通亭台楼阁,都会出现它的身影,其设计构图非常巧妙。 远看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仿佛地面有股气在托举着屋檐,使建筑有一种灵动感,让人赏心悦目。
ㅤㅤ⑤飞檐有许多类型,或低垂,或平直,或上挑,其不同的形式制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或轻灵、或朴实、或威严,亭、台、楼、阁都要用飞檐来表明自己的身份,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建筑中,飞檐是用来显示财富的,屋檐翘起越高,就代表屋主越富有。飞檐的高低、长短往往会成为建筑设计的难点和要点,正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其设计必须恰到好处才能显得轻灵而不轻佻,朴实而不机械,威严而不呆板。
ㅤㅤ⑥古代建筑设计师起初为了让檐角最前端的瓦片能够有效承重,并用瓦钉排列固定。时间一长,瓦钉的钉帽便被美化成了脊兽形象。 故宫太和殿飞檐上的10个脊兽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在飞檐最高处的边缘一般都安放有“仙人骑凤”的雕塑形象。普陀沈家门的接待禅寺、桃花岛的圣岩寺,主殿的角脊翘角往往是“仙人骑凤”形象在前,后面依次为狻猊、斗牛、獬豸、凤、狎鱼等5种脊兽。偏殿的翘角上往往仅有“仙人骑凤”形象以及3只脊兽,一般为狮子、天马、海马。
ㅤㅤ⑦北方多雪,冬季低温而漫长,鹅毛大雪洋洋洒洒,却非二三日能消失。故而北方的飞檐较为平直,但翘起的部位会显得突出,在雪天之中,不会对瓦片造成伤害。南方多雨,然而连绵的雨水却也恼人。故南方的飞檐翼角多呈现高挑的状态,高翘的飞檐,抛物线原理的应用,可以将雨水最远距离地排泄抛走,以减少雨水对建筑的损害。
ㅤㅤ⑧一角飞檐,一方天空,一段跌宕起伏的历史。飞檐以其别有一番风味的优雅姿态,自成一幅画卷。晨钟暮鼓,岁月悠悠。经风吹日晒数百年的飞檐神兽,一直牢牢地屹立在殿脊上,给人带来了无限的遐想……
(1) 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我国古代建筑多用木材,木材经不起长期风雨的剥蚀易腐烂,是飞檐产生的原因之一。
B.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我国古代建筑飞檐设计构图之巧妙。
C.古人在柱子外侧包以较厚的墙壁,可以完全阻挡风雨寒流与太阳热度不侵入室内。
D.南方飞檐高挑,北方飞檐平直,这主要是与南北方气候差异有关。
(2) 下列对文中第⑥段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故宫太和殿飞檐上有10个脊兽的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我国古代建筑飞檐上往往有脊兽形象,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B.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分别介绍了故宫太和殿飞檐上10个脊兽的样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我国古代建筑飞檐上往往有脊兽形象,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C.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形象地说明了我国古代建筑设计师为了让檐角最前端的瓦片能够有效承重,用瓦钉排列固定,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D.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具体形象地说明了我国古代建筑设计师为了让檐角最前端的瓦片能够有效承重,用瓦钉排列固定,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3) 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飞檐。
B.脊兽是由为了让檐角最前端的瓦片能够有效承重的瓦钉美化而来的。
C.第⑥段中的加点词语“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D.不同的飞檐形式艺术效果不同,飞檐还可以显示财富,翘起越高就代表屋主越富有。
11.阅读《静静的桃园》一文,回答问题。
静静的桃园
杨闻宇
ㅤㅤ①我们那个村庄叫杏园南村,四围远近却没有什么杏园,稀落的杏树只是分散在田野井台的周围。村子南部地势偏低,多为盐碱地,庄稼不肯长,那里便有我家的一个桃园,也是全村唯一的桃园。
ㅤㅤ②三十多株桃树一般高矮,两两相对,从北向南排列成整齐的两行。因为地薄,附近的庄稼不很兴旺,乍然一看,这桃园倒是挺气派的。尤其是早春,两行红粉,明丽璀璨,村南的一大片天地似乎也一下子明亮了许多。我那时年纪小,因为绿树村边合,见惯了绿浪滔滔的庄稼,整天出没于大自然的锦绣堆中,面对这簇拥成阵的桃花阵容,倒也觉不出有什么新奇。
ㅤㅤ③桃花落而坐果,毛桃由小而大,生长迅速。桃园北端小路畔的两株,冠盖如帐,果实累累,压弯了枝丫,色泽鲜润的桃子分外诱人,可是,它们的味道酸里微甜,提不起我的兴趣。 从北往南一株一株地数,数到第九株,情况可就大不一样了,桃子不仅硕大, 味道也脆甜多汁,但它们外表沁绿,被叶儿严严遮裹,轻易是不亮相的。东风偶尔掀开叶儿时,才能看到下垂的桃儿半遮半掩,那么持重, 又那么沉稳。
ㅤㅤ④乡村贫穷,孩童们经常吃不饱,所以嘴馋。桃熟时节,常在一起玩耍的几个伙伴来到桃园,瞅着北畔树头累累的桃子,眼馋得不行,我摇手说这个不怎么样,好吃的在里边哩。他们迟迟疑疑,猜测我是舍不得眼前的好桃。待摘下几个品尝之后,才跟着我东张西望地朝里走,走到第九株桃树之下,摘下大桃,扯住袖头擦擦,刚咬得一口,立马就大声叫好。离开时,每人还要摘一个,兜里塞不进去,就用衣襟裹着……再经过北畔的桃树时,对方才留恋过的桃子,看也不看一眼,只是小心翼翼地护着衣襟。
ㅤㅤ⑤伙伴们高高兴兴地走了,我则骑在树丫上看小人书,然后蹲在树底下玩耍。挖一个碗口大、尺把深的坑儿,捉几只小蚂蚁丢进坑里。蚂蚁转上几圈,发现没有出路,就沿着笔陡的坑壁朝上爬,每爬到半中腰,可能是体力不支,掉了下去,歇歇,再爬……我见它们可怜,就拔一根节节草插在坑沿,攀着草秆,蚂蚁终于上到地面了。上来后一只蚂蚁停下不动,对着我摆摆右腿,可能是在感谢我对它的拯救之恩吧。
ㅤㅤ⑥桃园北畔离村子近些,南畔显得荒凉。偶尔朝南眺望,发现不知从何处来的一只野兔。因为桃树干横斜而低盘于地面,那兔子就扯长身子趴在树上啃桃子。明明看见它在啃桃,我也懒得去撵。野兔平时缩头缩脑像一团肉,扯长身子吃桃时,躯长竟达三尺。要不是在桃园里碰上它啃桃,我大概今生今世也见不到这样颀长、精神的野兔。
ㅤㅤ⑦父亲忙着在村东经营田禾,爷爷要在村西照看瓜田,母亲在家里家外忙活,他们顾不上来桃园。那时的乡村,没有经商的条件,农家也没有做买卖的意识。熟透的桃子无人摘收,自行跌落于地,很快就腐化入土,最后,桃树底下是一层干透了的褐色的桃核。这个时候,奶奶就拎个筐儿进桃园来了,我和她一起拾掇遍地的桃核,提回去充当柴禾。
ㅤㅤ⑧到得第九株树下,奶奶问我:“这树下的桃核,怎么没有几个?”
ㅤㅤ⑨我说:“因为开春时节,这树上开的净是谎花,倒是蛮好看的,但花落后不坐果。”
ㅤㅤ⑩爷爷说过,园里这些桃树,尽是奶奶年轻时从娘家带来的苗儿栽下的,内里情由,她有什么不知道的呢?见我这样说,奶奶盯着我,抿嘴儿笑了,笑得慈祥,又那么可亲。
ㅤㅤ⑪桃核揽回家里,直接搁在灶房里烧饭。我见过的所有的果核里,最硬邦、最顽固的就是桃核,外表的纹络清晰、深沉,酷似那个打鬼的钟馗的模样儿,核里可能含有油脂吧,火旺,焰蓝,耐烧的程度不亚于优质煤炭。蒸的馍、煮的饭出锅之后,奶奶见我吃得美滋滋的,便笑着问道:“你尝这饭食是不是有股仙桃味儿?”
ㅤㅤ⑫那一座桃园,早在60多年前就消失了。我离家从戎后辗转多地,多少往事都过眼云烟似的消散了,为什么到了晚年,又记起那个桃园了呢?这恐怕是缘于读书。
ㅤㅤ⑬田园诗祖陶潜在《桃花源记》里写道,武陵渔人沿着桃花林行进,“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眼前便展开了一个“别有天地非人间”的绝美境界。此文确实好,可细想下去,总觉得有点儿玄虚,像是痴人说梦。虽然“源”与“园”不同,但每每读到《桃花源记》,我都会想起自家的那个桃园,觉得自己短暂的少年时代,福莫大焉,已经是处于实实在在的如桃花源一般的桃园里了。
ㅤㅤ⑭人生在世,读书实在是好,既能开阔眼界、展望未来,也能在老年时忆起愈行愈远的往昔。美好的回忆,永远是滋润人心的。
(选自《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12日15版)
(1) 请你仔细阅读文章,完成下列表格。
(2) 文中画线句子富有表现力,请你从修辞角度简要赏析。
ㅤㅤ从北往南一株一株地数,数到第九株,情况可就大不一样了,桃子不仅硕大,味道也脆甜多汁,但它们外表沁绿,被叶儿严严遮裹,轻易是不亮相的。东风偶尔掀开叶儿时,才能看到下垂的桃儿半遮半掩,那么持重,又那么沉稳。
(3) 文章第⑬段引用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语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 请联系“静静的桃园”,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我都会想起自家的那个桃园,觉得自己短暂的少年时代,福莫大焉,已经是处于实实在在的如桃花源一般的桃园里了”这句话的理解。
七、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12.阅读《愚公移山》,回答问题。
ㅤㅤ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ㅤㅤ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ㅤㅤ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ㅤㅤ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______
(2) 下列句中加点词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______
A.始一反焉
B.甚矣,汝之不惠
C.惧其不已也
D.无陇断焉
(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课文生动地塑造了愚公的形象,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B.本文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愚公和智叟对比是主要的对比,是故事的寓意所在,同时,运用二人姓名加重对比色彩,而且具有讽刺效果。
C.“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和“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句式相同。妻子的话合情合理;智叟的话尖刻,表现了他对愚公移山的反对。
D.操蛇之神被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出手相助,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太行、王屋两山,分别放置于朔东和雍南两地。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ㅤㅤ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邛城人。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年十余,丁父忧①,每号泣,行人为之流涕。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②过礼。
ㅤㅤ迁左卫将军,禄赐皆班③亲族, 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每月初得禄,载留身粮,其余悉分振④亲族,家人绩⑤纺以供朝夕。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
ㅤㅤ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廉士以为荣。
(选自《晋书》,有删改)
【注释】①丁父忧:遭父丧。②毁:特指居丧时,因哀痛过度而伤害身体。③班:分给,赐予。④振:同“赈”,救济。⑤绩:把麻纤维拧成线。
(1) 解释下列加点词意思。
①身恒布衣不完: ______
②隐之清操不渝: ______
(2) 翻译划线句子。
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
(3) 结合文段内容,说说吴隐之是怎样的一个人。
八、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以笔为舟,文人墨客书写了山水诗路;以书为舟,莘莘学子遨游着知识海洋;以梦为舟,航天英雄创造出太空神话。
“舟”是远行的依靠,是成长的阶梯,是圆梦的翅膀。请用“以_______为舟”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可以记叙故事,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得套写、抄袭;③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A.有误,“雕镂”的“镂”应读“lòu”;
B.正确;
C.有误,“遏制”的“遏”应读“è”;
D.有误,“洗涤”的“涤”应读“dí”,“摄取”的“摄”应读“shè”。
故选:B。
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2.【答案】A
【解析】结合“多情”“知心”可知前两空这里是递进关系,所以选用“不仅……而且”。
干涸:指河流、池塘等干枯无水。也指内心失望,心里已经没有任何期待了的意思。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使土壤水分不足、作物水分平衡遭到破坏而减产的气象灾害。第三空结合“生命中如果没有诗歌,心灵便会”可知应选择“干涸”。
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品性受到环境或别人的影响、感化,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在句中一般作定语、状语。耳濡目染:指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无形之中受到影响。联合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分句。结合语境“影响着华夏儿女,成为中国人的精神支柱和心灵依托”可知可以选择“潜移默化”。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分辨一组近义词,并把它们分别填进不同的句子里面。这样的题目先做有把握的,然后再区分剩下的词语和句子,把词语填进句子里面多读几遍,看看到底怎么填才合适。
3.【答案】D
【解析】ABC.正确;
D.有误,递进不当,应该把“让跑者在比赛中感受天津独特的城市魅力和文化”和“参赛选手们创造佳绩”位置互换。
故选:D。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注意把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病句的发生。
4.【答案】D
【解析】第一处是“名山大川、寻常巷陌、小桥人家”等牵动情思事物的省略,表列举,所以用省略号。
第二处前后是两个并列短语,中间用顿号。
第三处,选择问句,中间用逗号。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使用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解答此题,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还要根据语句关系判断标点运用是否正确。
5.【答案】B
【解析】ACD.正确。
B.有误,颔联是从侧面写战争的惨烈,不是正面。
故选:B。
《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诗歌。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通过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地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首句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第二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第三句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最后一句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本题考查了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和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做这类试题的关键在于对诗歌内容正确的理解,理解到位,才能做对。理解诗歌要看题目、看作者、看诗句、看注释。
6.【答案】【小题1】家书抵万金
【小题2】欲辨已忘言,我报路长嗟日暮
【小题3】似曾相识燕归来,入则无法家拂士
【小题4】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解析】答案:
(1)家书抵万金
(2)欲辨已忘言
(3)我报路长嗟日暮(注意“嗟”的书写)
(4)似曾相识燕归来
(5)入则无法家拂士
(6)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7.【答案】法布尔,昆虫的史诗
【解析】答案:
法布尔 昆虫的史诗
本题考查名著常识。根据平时的阅读积累作答。
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8.【答案】选段中“搏斗、一争高下、开心得很、不屑”等词语把蟋蟀人格化,这是拟人的修辞,“原先的灰白色只剩下一条白带围着胸前,宛如牵着婴孩学步的背带”把蟋蟀身上的白带比作“牵着婴孩学步的背带”,这是比喻的修辞。拟人与比喻的应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蟋蟀了刚出生时的形态与生长过程,字里行间流溢着作者对小蟋蟀的喜爱与兴趣。选段文字清新、自然有趣,语调轻松幽默诙谐,富有趣味。选段末段将蟋蟀称作“我可爱的小家伙们”,并说自己会给他们充分的自由,把它们放归自然,这表现了作者对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哪怕是几只小小的蟋蟀。
答案: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蟋蟀出生后的形态与生长和生活习性。语调轻松幽默诙谐,富有趣味。作者称呼蟋蟀为“我可爱的小家伙们”,表现了他对于生命的尊敬与热爱,这就是周作人所说“更有意义”之处。
【解析】《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书中深刻地描绘蜘蛛、蜜蜂、蚂蚁、螳螂等100多种昆虫,概括了昆虫的种类、特征和习性,真实地记录了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表述了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要记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9.【答案】【小题1】答案:
(1)示例:国家依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增加投入;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申报工作。
(2)示例:困难: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缺少年轻的传承人的困难。
解决方法:加大非遗文化的宣传,让年轻人喜欢上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开设非物质文化选修课。
【小题2】
【解析】(1)本题考查提炼概括信息。由“我国克服困难,从2002年到2010年,中央财政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拨款为10.26亿元,而2011年的财政预算已经达到了4.15亿元。国家依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增加投入,切实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可提炼概括出:国家依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增加投入;由“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申报工作,这样做有效地推动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与传承”可提炼概括出: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申报工作。
(2)本题考查内容概括、图文转化及提建议。由材料二“在凤翔,搞泥塑的有300多人,但根本都是中老年人在做,年轻人不爱干”和材料三统计图可知,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年龄偏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缺少年轻的传承人的困难。针对此种情况,可建议:加大非遗文化的宣传,让年轻人喜欢上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聘请我国民间艺术大师进校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座;在学校开设非物质文化选修课。
图文转化应注意:①注重整体阅读。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②注意图的细节。图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它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画中的字、图下的“注”等。③把握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题目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这样,比较分析有关内容,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10.【答案】【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ABD.正确。
C.有误,除了阻挡风雨寒流与太阳热度不侵入室内以外,还可使梁柱不因风压发生偏斜而影响整个房屋的安全。
故选:C。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
A.正确。
B.错误,因为该句子并未使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而是举例说明了脊兽的种类和数量。
C.错误,因为虽然句子中提到了瓦钉和承重的问题,但这不是该句子的主要说明内容,而是用来解释脊兽形象出现的原因。
D.错误,因为该句子并未使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而是直接列举了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故选:A。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ACD.正确。
B.有误,根据第六段第二句“时间一长,瓦钉的钉帽便被美化成了脊兽形象”可知,脊兽是由瓦钉的钉帽美化而成,而非瓦钉。
故选:B。
答案:
(1)C
(2)A
(3)B
本文介绍了中国古建筑中的飞檐设计,包括其来历、作用、类型、艺术效果、脊兽装饰以及南北方飞檐的差异,展现了飞檐作为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重要表现之一的独特魅力和历史价值。
说明方法是说明文考查的重点。在说明文阅读中,只有弄清文章所用的说明方法,才能更好地理解说明的对象。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引资料、打比方,以及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作假设等。
11.【答案】【小题1】桃花落而坐果
【小题2】看蚂蚁爬坑救蚂蚁
【小题3】见野兔啃桃
【小题4】拾桃核当柴禾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需要按照桃树生长过程的不同阶段,对应找出相应的桃园往事来进行填空。具体解析:对于“①”处,根据文章中“桃花落而坐果,毛桃由小而大,生长迅速”这一描述,能直接得出此处应填“桃花落而坐果”,这是桃树生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阶段,且文中有明确表述,顺着文章行文逻辑可准确提取。“②”处,文中第五段详细描写了作者在桃园看蚂蚁爬坑并帮助蚂蚁的情节,所以此处应填“看蚂蚁爬坑救蚂蚁”,这体现了作者在桃园里除了和伙伴们品尝桃子之外的另一件有趣的事儿。“③”处,从第六段“偶尔朝南眺望,发现不知从何处来的一只野兔。因为桃树干横斜而低盘于地面,那兔子就扯长身子趴在树上啃桃子。明明看见它在啃桃,我也懒得去撵”可知,这里作者记录了看到野兔在桃园啃桃的事,故填“见野兔啃桃”。“④”处,依据第七段“熟透的桃子无人摘收,自行跌落于地,很快就腐化入土,最后,桃树底下是一层干透了的褐色的桃核。这个时候,奶奶就拎个筐儿进桃园来了,我和她一起拾掇遍地的桃核,提回去充当柴禾”,可以明确此处应填“拾桃核当柴禾”,这也是桃园生活中的一部分回忆内容。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句子中“持重”“沉稳”这两个词原本是用来形容人的性格特点的,在这里用来形容桃子,很明显是将桃子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赋予桃子这些人的特性,把桃子藏在叶子下不轻易露面的样子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出来,让读者仿佛能看到桃子那种低调、内敛的姿态,而作者这样细致且带有情感色彩的描写,也流露出了对这些桃子别样的喜爱之情,使得原本普通的桃子在笔下变得饶有趣味,富有生命力。
(3)本题考查引用的作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是人们心中美好却又带有虚幻、玄虚色彩的理想世界,而作者自家的桃园是真实存在、充满生活烟火气的地方。通过二者对比,强调了自家桃园虽然没有《桃花源记》里那般充满奇幻色彩,但有着实实在在的、属于自己少年时代的各种美好回忆,让读者更能感受到作者记忆中桃园的独特魅力与珍贵之处。结构角度:文章前面主要是在回忆桃园里发生的诸多往事,到这里引用《桃花源记》后,开始进一步阐述读书对回忆往昔以及感受生活美好的作用,所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衔接作用,让文章的行文从对具体往事的叙述自然地过渡到更深层次的感悟表达上,使文章层次更加清晰,逻辑连贯。情感角度:借助《桃花源记》这一经典且大家熟知的作品,进一步烘托出作者对自家桃园的深厚怀念之情,同时也凸显了作者对那段充满美好回忆的少年时光的珍视,提升了文章整体的情感深度和感染力,让读者更能共情作者对过往桃园生活的眷恋。
(4)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文章围绕“静静的桃园”展开了诸多回忆,桃园里有花开时的美丽景色可欣赏,有成熟时美味的桃子供品尝,还有像看蚂蚁、遇野兔等充满趣味的生活小插曲,即便桃子掉落腐化后,拾桃核当柴禾的日常活动也满是生活的韵味。《桃花源记》里的世界是人们幻想出来的美好却有些缥缈的存在,而作者的桃园实实在在地陪伴自己度过了少年时光,给那时贫穷但纯真的生活增添了无尽的快乐和幸福。所以作者觉得自己少年时代身处这个桃园,就如同处在如桃花源般美好的地方,是一种莫大的福气。这句话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那段美好少年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承载这些回忆的桃园的深深眷恋与珍视,体现了记忆中的桃园在作者心中有着无比重要的地位,那是一段充满温暖与美好的往昔岁月,一直滋润着作者的内心。
答案:
(1)①桃花落而坐果;②看蚂蚁爬坑救蚂蚁;③见野兔啃桃;④拾桃核当柴禾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持重”“沉稳”等词语将桃子人格化,赋予了桃子人的性格特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第九株桃树上桃子藏于叶间不轻易外露的状态,体现出其低调、内敛的特点,也表达出作者对这些桃子的喜爱之情。
(3)①内容上,通过引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绘的美好却略显玄虚的世外桃源,与自家实实在在的桃园形成对比,突出自家桃园虽然平凡普通,但承载着自己少年时代诸多真实、美好的回忆,是实实在在能触摸到的美好所在。②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对自家桃园往事的回忆,引出下文关于读书能让人回忆往昔、滋润人心的感悟,使文章衔接自然,行文流畅。③情感上,借《桃花源记》进一步升华了对自家桃园的怀念之情以及对那段少年时光的珍视之感。
(4)“静静的桃园”承载着作者少年时代诸多美好的回忆,在那个贫穷的乡村,桃园里有绚丽的桃花可欣赏,有美味的桃子可供品尝,有有趣的蚂蚁可供逗弄,还有罕见的野兔可供观赏,即便桃子熟透落地腐化后,拾桃核当柴禾的过程也充满了生活气息。虽然它不像《桃花源记》里描绘的那般如梦如幻、与世隔绝,充满着神秘色彩,但它是真实存在于作者少年生活中的美好乐园,给予了作者实实在在的快乐与幸福,所以作者觉得自己少年时代身处这如桃花源一般的桃园里,是莫大的福气,表达了作者对那段美好少年时光以及承载着这些美好回忆的桃园的深深怀念与珍视之情。
文章通过记叙桃园往事:欣赏桃花、品尝桃子、和伙伴们一起吃桃、在桃树下玩蚂蚁、看野兔啃桃和奶奶拾桃核当柴禾煮饭的事情,体现了奶奶的慈爱,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12.【答案】【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D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
A.有误,惩,苦于;
BCD.正确。
故选:A。
(2)本题考查通假字。
A.反:同“返”,往返;
B.惠:同“慧”,聪明;
C.无通假字;
D.陇:同“垄”,高地。
故选:C。
(3)D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BC.正确;
D.有误,操蛇之神害怕愚公不停止,告诉天帝。天帝被感动命人搬走两座山。
故选:D。
答案:
(1)A
(2)C
(3)D
【参考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万尺,本来在冀州的南面,河阳的北面。
山的北面有位愚公,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着山走,于是召集全家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削平险峻,使道路直通豫州的南边,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借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山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几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一年时间,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一位叫智叟的人笑着劝阻他们,说:“你也太不明智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对泥土和石块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道:“你的思想太过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用发愁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操蛇之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便去禀告了天帝。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边,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从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13.【答案】【小题1】常常,总是
【小题2】改变
【小题3】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恒:常常,总是。
②句意: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渝:改变。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句中重点词语有:无,没有;尝,曾经。句意为:冬天没有被子,(他)曾经在洗衣服后,就披着棉絮,辛勤劳苦的程度和贫穷的百姓一样。
(3)本题考查对人物的分析。从“年十余,丁父忧,每号泣,行人为之流涕。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可以看出,他在父亲去世时悲痛哭泣,让路人都为之动容,侍奉母亲孝顺恭谨,守丧时因哀痛过度而伤害身体,远超常礼,尽显孝顺之心。“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每月初得禄,载留身粮,其余悉分振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他把俸禄赏赐都分给亲族,自己冬天没被子盖,披着棉絮,和贫庶一样勤苦,每月留够自己的口粮后就把其余俸禄救济亲族,家人靠纺织维持生活,有时甚至两天吃一顿饭,自己常穿破衣服,妻儿也不沾俸禄,这些都体现出他清廉节俭的美好品德。
答案:
(1)①常常,总是。
②改变。
(2)冬天没有被子,(他)曾经在洗衣服后,就披着棉絮,辛勤劳苦的程度和贫穷的百姓一样。
(3)吴隐之是一个品德高尚、孝顺且清廉节俭的人。从“年十余,丁父忧,每号泣,行人为之流涕。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可以看出他孝顺之心。从“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每月初得禄,载留身粮,其余悉分振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自己常穿破衣服,妻儿也不沾俸禄,这些都体现出他清廉节俭的美好品德。
参考译文:
吴隐之,字处默,是濮阳邛城人。他容貌俊美,擅长谈论,广泛涉猎文史典籍,凭借儒雅的风度闻名于世。十多岁时,遭遇父亲去世,他常常放声痛哭,连路过的行人都被感动得流下眼泪。侍奉母亲孝顺恭谨,到为父亲守丧时,因哀痛过度而伤害了身体,超出了常礼的要求。
(吴隐之)升任左卫将军后,所得的俸禄和赏赐都分给了亲族,冬天没有被子,曾经在洗完衣服后,就披着棉絮(来御寒),辛勤劳苦的程度和贫苦的百姓一样。后来升任中领军,清正节俭的作风依然没有改变。每月初领到俸禄,只留下够自己吃的粮食,其余的全都分发给亲族救济他们,家中的人靠纺织来供给日常生活所需。有时甚至穷困到两天只吃一顿饭,他自己常常穿着破旧不全的布衣,妻子儿女一点俸禄都不沾。
吴隐之廉洁的操守始终没有改变,多次受到褒奖赞扬,廉洁的士人都把这当作荣耀
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14.【答案】以书为舟
每读过一本书,你对世界的了解就更多一点。书是我成长的阶梯,以书为舟,能把我带往远方。
书,让我有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小时候,妈妈教我读诗,虽然不懂其意,但是诗中描写的画面却像画卷一样展开,浮现在我的眼前。“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柔嫩的柳条在微风中轻舞,灵动的黄鹂在树上歌唱,远处的天空中有一行白鹭在悠然地飞着,这犹如一幅泼墨的卷轴,散发着自然的清新,使我徜徉其中,流连忘返。“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深秋的夜晚,桂花如雨纷纷飘落,诗人悠闲地在这花雨之中散步。不知何时,月亮探出头来,无声无息的月光竟将安眠的鸟儿惊醒,使它不时发出婉转清脆的叫声。“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江南丹橘枝繁叶茂,冬天也不凋落,四季常青。读诗可以陶冶人的性情。
书,带领我穿越时空,慢慢走进作者的世界,与他们同忧、同乐。长大后爱读的中外名著,使我受益匪浅。“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海明威的一生充满坎坷。他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曾荣获不少奖项。青年时的参战给他带来了后半生的伤痛,又因伤痛而整夜整夜的失眠。病痛的折磨,非但没有把他打倒,反而让他有了很多创作,因为那样可以分散病痛带来的折磨。他的优秀品质促使他写出了《老人与海》等经久不衰的作品,尽管死亡如风,常伴其身,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所以要相信自己,当时你恐慌害怕的,最终会变成你的盔甲。“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大多数人都知道。勤能补拙,勤劳是人必不可少的品质。《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这些闻名世界的作品的诞生,背后不知蕴藏了创作人多少的辛勤汗水和伟大智慧!那些伟大人物的优秀品质使我深受感动,灵魂也为之升华。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过的书会积淀成你的知识和思维。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时光荏苒,阅读永伴我身边。以书为舟,带我去远方。
【解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请用“以_______为舟”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审题可知,“舟”不能单纯理解为“船”,它还是远行的依靠,是成长的阶梯,是圆梦的翅膀。以笔为舟,文人墨客书写了山水诗路;以书为舟,莘莘学子遨游着知识海洋;以梦为舟,航天英雄创造出太空神话。不管以什么为舟,就是要体现出这个事物的作用,以及带给我们的影响。比如“以书为舟”,可以理解为阅读能把我们带向远方。远方是一种向往的生命形态,是一个人生的目标。怎样到达“远方”?唯有阅读,努力不懈,执著追求才能到达远方。此文文体不限,可写人记事,也可写议论性的散文。选取生活中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来表情达意。文章记叙情节须完整,感情抒发须细腻真实。
文章开篇点题,提出“书是我成长的阶梯,以书为舟,能把我带往远方”这一观点。文中设置两个分论点:“书,让我有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书,带领我穿越时空,慢慢走进作者的世界,与他们同忧、同乐”,引用诗句,描写诗句意境,列举中外名著的作者的经历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分论点,证明了中心论点。文末再次点题,呼应开头,总结全文。桃树生长过程
桃树开花
① ______
桃子成熟
果落入土
桃园往事
欣赏桃花
品尝桃子
和伙伴们一起吃
② ______
③ ______
④ ______
A.惩山北之塞
惩:惩罚
B.寒暑易节
易:更替
C.荷担者三夫
荷:肩负,扛
D.达于汉阴
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上海市市北中学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名著阅读,语言表达,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天津市北辰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河北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其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