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实践活动专题】文学,时代的镜子:举办读书研讨会》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576841/0-173564293193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实践活动专题】文学,时代的镜子:举办读书研讨会》教学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576841/0-173564293197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实践活动专题】文学,时代的镜子:举办读书研讨会》教学设计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576841/0-173564293201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实践活动专题】文学,时代的镜子:举办读书研讨会》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实践活动专题】文学,时代的镜子:举办读书研讨会》教学设计,共6页。
文学,时代的镜子:举办读书研讨会【专题解释】本专题引导学生回顾初中以来学过的现当代文学作品,研读本单元文章,拓展阅读相关文学作品及学术研究资料,概括作家在写作理念、艺术流派、语言风格等方面的特点。在此基础之上,举办现当代文学读书研讨会,进一步理解现当代文学对百年中国社会的折射。【预习任务】1.回顾过去所学,独立编写一道现当代文学选择题,可以是有关作家作品的,也可以是有关文学常识的。2.每位学生制作一张现当代作家的手抄报,从写作理念、艺术流派、语言风格等方面展现作家风采,并拟写三个研究题目。3.根据选题组成研究小组,准备课堂汇报(结合PPT),每组4分钟。【学习任务】第一课时任务一 温故,寻觅经典瞬间导语:回顾你的现当代文学阅读史,是否有一句话语触动过你的心灵?是否有一些观点让你醍醐灌顶?你是否对某部作品情有独钟?现当代文学陪伴我们看见了新的天地,那些经典的篇章你还记得吗?下面,我们以快问快答的形式,共同回首经典。建议:教师根据学生的整理情况,或选择若干题目制作成PPT,或将题目导入数字平板抢答题库,现场抢答。这项活动旨在回顾之前学过的内容,搜集整理资料,温习旧知,激发研究热情。示例参考:(1)“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这句话出自谁之口?(祥林嫂)(2)“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段话出自哪篇作品?(朱自清《背影》)(3)“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这首诗歌的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诗歌创作主张?(新诗“三美”主张)任务二 推荐,难忘璀璨星河导语:现当代文学的长河群星璀璨。在你的记忆里,你最欣赏的现当代作家是谁呢?你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位作家的艺术特征、创作理念,还是人生故事呢?请大家依据自己准备好的手抄报,上台为全班同学进一步介绍这位作家,每人限时3分钟。建议:此活动旨在拓展知识面,共享搜集的资料。课前可以在班级布置现当代作家风采展,课上根据上一环节答题情况邀请学生分享,也可以随机抽取学生上台发言。示例参考:任务三 选题,寻找入门钥匙导语:在浩瀚无边的文学世界里,找到一个好题目就是找到一把正确的钥匙,能帮助我们打开现当代文学的宝库。那么,如何选题呢?下面请同学们观察屏幕上的题目,给它们归类,并说说这些题目的共同之处。建议:以一位作家为例,梳理课前学生拟写的相关题目,适当补充,制作成选题表,启发学生思考选题方法和原则。示例参考:课堂归纳:选题可以是对一部作品的文学鉴赏,如板块一的“《风筝》:寻找精神家园”;也可以是对作家作品的综合分析,如板块三的“鲁迅小说的语言与音乐”;也可以对作家作品进行比较研究,如板块二的“《狂人日记》:鲁迅与托尔斯泰同名小说互阐”;还可以是翻译改编研究、出版状况研究、争议问题探讨等,如板块四的“彷徨无地后又站立于大地——鲁迅为什么无与伦比”。研究题目的选择很多,但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找到一个题目进行更有意义的研讨,要根据搜集的资料、阅读的感受、现有的能力,选有兴趣、切口小、可操作的话题来开展研究。第二课时任务一 汇报,展示研究成果导语:巴金说,我们的新文学是散播火种的文学,我们从它那里得到温暖,也把火种传给别人。这节课,我们接过火种,分享各小组对新文学的研究成果,感受现当代文学对时代的折射。建议:课前,研究小组在教师指导下确定选题;课堂汇报可以借助PPT,整合视听材料,充分论证自己的论点,每组限时4分钟。课后,将汇报内容及同学的评论汇总,整理成一篇研究小论文。示例参考: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及其创作意图(节选)北京是老舍的故乡,他生于此长于此,对北京有着深深的眷恋。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老北京人独特的思想、心理,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命运与悲欢。老舍作品中的旧派市民,是指保留着传统美德,追求体面生活,但又有着保守懦弱一面的“老中国的儿女们”。他们是《骆驼祥子》里要把院子里每一个地方都包上红布来办寿宴的刘四爷,《茶馆》里喜爱精致小时表的松二爷,给素不相识的小妞母女送烂肉面的常四爷;他们也是《离婚》里绝望地哀叹“我招惹过谁?”的张大哥,《茶馆》里一生奉行“多说好话,多请安”却落得悬梁自尽的掌柜王利发。老舍欣赏这些人的善良知礼,但也觉察了他们懦弱妥协、墨守成规的一面。作者塑造这些人物,是为了揭示阻碍进步的并不是人的道德败坏,而是一种弥漫于整个旧社会的心理痼疾。要医治这一痼疾,除了政治、经济的变革之外,必须要有一场文化心理的革命,而且要使它在每个中国人心中完成。任务二 对话,碰撞思维火花导语:小组的成果汇报给大家带来了哪些启发呢?对于这些话题你还有哪些补充呢?为了让大家充分阐明自己的观点,现提供给大家一份即兴演讲提纲,请按照提纲的四个步骤组织你的发言。你有5分钟的时间来准备,每位同学发言时间不超过2分钟。建议:可以在布告栏共享小组研讨题目,所有学生可以根据兴趣查阅相关资料。课上学生根据小组发言内容,充分调动语文学科知识、其他学科知识、经验性知识,利用逻辑词汇聚焦问题,进行即兴演讲。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倾听,给出有针对性的回应。示例参考:【课外练习】班级公众号推送了研讨会的精彩集锦,请根据下面的评分标准在微信公众号上给最佳汇报小组和即兴演讲之星投票,并在评论区留言。代表作品人物逸事经典评价创作理念小说:《边城》《长河》《雪晴》等。散文:《湘行散记》《从文自传》《烛虚》等。学术著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唐宋铜镜》《战国漆器》等。故事一:胡适主持中国公学时,聘请沈从文讲授小说创作。第一天上课时,沈从文紧张得讲不出话来,十几分钟后才转身在黑板上写道: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故事二:沈从文非常喜欢他的学生汪曾祺,沈从文的课满分只有100分,但沈从文给汪曾祺打120分。因为他认为太好了,满分都不够。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张充和他用一支洞箫吹奏了这样一个微雨的夜。——何立伟边城山城碧罗裙,小翠清歌处处闻;我论文章尊五四,至今心折沈从文。——荒芜生命在发展中,变化是常态,矛盾是常态,毁灭是常态。生命本身不能凝固,凝固即近于死亡或真正死亡。惟转化为文字,为形象,为音符,为节奏,可望将生命某一种形式,某一种状态,凝固下来,形成生命另外一种存在和延续,让另外一时另一地生存的人,彼此生命流注,无有阻隔。(沈从文《抽象的抒情》)一1.论《阿Q正传》中的女性形象(周雨暄)2.《风筝》:寻找精神家园(李玉明)3.论《野草》的语言节奏与意蕴节奏(张鑫)4.狂人庄子对庸俗庄子的颠覆——鲁迅《起死》对庄子精神的批判与继承(王学谦)二1.谈老舍与鲁迅国民性批判思想的差异(陈贺强)2.《狂人日记》:鲁迅与托尔斯泰同名小说互阐(张直心)3.守望父亲的花园——乔伊斯和鲁迅的乡土叙事(王苹,程冷杰)三1.赏析鲁迅小说的讽刺艺术(何雨欣)2.以文学的力量超越时代谈鲁迅的经典性(周景灏)3.鲁迅小说中的“笑”和“骂”(张以恒)4.鲁迅小说的语言与音乐(许祖华)四1.鲁迅在法国的传播与研究(高方)2.如何评价“阿Q式的革命”并与汪晖先生商榷(谭桂林)3.“无事可做”的“鲁迅”与“忙忙碌碌”的“周树人”——从日记看民国初年鲁迅的日常生活(刘克敌)4.彷徨无地后又站立于大地—鲁迅为什么无与伦比(李泽厚,刘再复)序号题目1鲁迅“国民性”思想研究2艾青诗歌的意象之美3谈沈从文文学创作的语言特色——以《边城》《长河》为例4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及其创作意图5文学从故乡启航——论贾平凹的乡土情怀即兴演讲提纲①引题:梳理汇报要点,引入自己补充的观点或话题。②要点:明确补充的观点或话题。③论证:运用逻辑性词汇比如“首先”“其次”“再次”等论证自己的观点;调动语文学科知识、其他学科知识、经验性知识丰富自己的论点;围绕关键词准备即兴发言,不必一字一句写出来。④总结:回顾要点,再次重申自己的观点。示例①引题:第二组同学分享了艾青诗歌意象的绘画美、色彩美和意蕴美。我想就艾青“土地”意象的意蕴美再进行一点补充。②要点:我认为,“土地”意象寄托了艾青对现实的深度思考,是理解艾青诗歌的关键。③论证:首先,“土地”意象源自中国人天然的土地崇拜。(其他学科知识)其次,“土地”意象与诗教传统存在血脉渊源。(语文学科知识)再次,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土地”意象里深藏着艾青的赤子之爱。(经验性知识)④总结:艾青诗歌的“土地”意象意蕴丰富,只有挖掘出其丰富的精神内涵才能理解他的文心。内容(75分)表达(25分)准确(25分)清晰(25分)新颖(25分)语速恰当,声音洪亮,表达自然流畅,姿态自然得体。文章材料翔实可靠,对问题分析较为全面,归纳总结合理。结构严谨,逻辑性强,简明扼要。有独到的见解,富有新意且对问题有较为深刻的分析。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