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2024)3 中华文明的起源 课件

    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2024)3 中华文明的起源 课件第1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2024)3 中华文明的起源 课件第2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2024)3 中华文明的起源 课件第3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2024)3 中华文明的起源 课件第4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2024)3 中华文明的起源 课件第5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2024)3 中华文明的起源 课件第6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2024)3 中华文明的起源 课件第7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2024)3 中华文明的起源 课件第8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课文内容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课文内容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建造宫室,挖掘水井,制作船只,发明指南车,尝百草,发明纺织,学会煮盐,制作陶器,远古的传说,部落联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通过良渚古城、陶寺都城等考古发现,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早期国家的重要依据。 2.通过示意图和材料,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3.通过古代文献中记述的黄帝、炎帝等神话传说,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学会正确看待传说和考古发现。
    你听过这些传说吗?关于他们的传说是真实的吗?
    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初识地图,找一找当时都有哪些部落。
    再探地图,部落之间经常发生会战。在图中找出传说中会战的地点。
    会战双方是谁?结果如何?
    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抚万民,度四方,……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
    炎帝部落 VS 黄帝部落
    炎帝战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依据材料,说说阪泉之战的交战双方和结果如何。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外,遂禽杀蚩尤。——(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
    炎黄部落 VS 蚩尤部落
    蚩尤战败,归附炎黄部落联盟 黄帝被推举为联盟首领。
    依据材料,说说涿鹿之战的交战双方和结果如何。
    炎黄部落联盟以后逐渐演化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近代以来,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太古及三代载记》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华夏族的形成并非一族所成,是由多民族人民在劳动、生活,甚至战争中相互交融交流逐渐形成的,他们都为华夏族的形成做出重大贡献。
    部落联盟——华夏族的形成
    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派禹治水
    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黄帝之后,部落首领的位子该传给谁?传位的标准是什么?
    东汉画像石大禹治水石拓片(局部)
    相传,当时洪水滔天,禹的父亲鲧(gǔn)受舜之命治理水患。他采用封堵的方法,过了许多年都没有成功,后被处死。禹接替父亲治水,总结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引洪水入海。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禹竭尽全力治水,公而忘私,“三过其门而不入”,后来人们以此形容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
    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树立环保意识
    以身作则、奉献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
    三顾地图,聚焦尧部落所在地。说说尧都的范围。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尧都
    (1)遗址位置:(2)历史时期:(3)都城面积:
    距今约4300—3000年
    陶寺遗址宫殿区夯土基址局部
    陶寺遗址观象台夯土基址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中期平面图
    二、陶寺都城和良渚古城
    阅读教材,梳理陶寺都城的概况。
    截至1980年,陶寺已发掘的700多座墓葬也可以大致分为三种等级。第一种是大型墓。墓穴较大,多有木质葬具。随葬品较多,有的多达一二百件,包括彩绘陶器、彩绘木器、成组的石器、玉器……。这种墓的数量很少,约占发掘墓葬总数的1.3%。墓主人的遗骨经鉴定为男性。第二种是中型墓。墓坑稍小,为长方形竖穴。这种墓也有木棺葬具,但随葬品不及大型墓丰富。这种墓已发掘约80座,约占总数的11.5%。墓主人的遗骨经鉴定有男性,也有女性,后者多在大型墓的两侧。第三种是小型墓,墓坑很小,呈长条形,长约2米,宽约0.5米。多无木质葬具。绝大部分的墓无任何随葬品。这种墓已发掘了600多座,约占总数的87%。——摘编自解希恭主编《襄汾陶寺遗址研究》
    不同群体社会地位差异显著,阶级分化严重
    结合图片和材料,说说陶寺遗址的墓葬分布和规格有何特点。
    墓葬规格说明了什么问题?
    墓葬集中分布规格差异较大
    欣赏下列陶寺古城遗址出土的器物。
    上图器物都有哪些种类?
    铜器、玉器、石器、陶器……
    结合教材和材料,说说陶寺遗址出土的器物有何特点?
    M22玉石器如玉琮、玉璧、玉钺以及玉兽面等就文化因素而言,均非源于陶寺遗址所在的晋南本地。玉琮、玉璧等多为年代早于陶寺文化的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所常见,陶寺此类玉器很可能源于良渚文化因素;玉石钺与双孔石刀则是含有明显的黄河下游地区大汶口-龙山文化因素;而玉兽面与常见于长江中游江汉平原的后石家河文化时期的钟祥六合、天门肖家屋脊遗址出土的玉兽面形象十分相似,又与天门石家河遗址新近出土的玉人头像面部特征相似,显然此类玉器又与长江中游江汉平原同属龙山时代的玉器有着一定交流关系。可见,M22高等级的随葬品又表现出汇聚融合四方文化因素与精华的现象,表达了一种“合”的思想。——高江涛《试论盛期陶寺文化的和合思想 》
    来源广泛,反映各地文化因素汇聚中原
    这一时期长江流域的文明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呢?
    (1)遗址位置:(2)历史时期:(3)古城结构:
    距今约5300—4300年
    良渚古城及外围水利系统结构示意图
    良渚古城城址格局示意图
    阅读教材,梳理良渚古城的概况。
    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出土了约20万千克炭化稻谷
    ——军事指挥权的象征
    ——反映良渚人可能已经形成统一的信仰体系
    随葬品数量和种类对比鲜明,差异明显
    良渚古城9座墓葬部分玉器、石器、陶器、骨牙器出土情况表
    观察上表,你发现良渚墓葬出土器物有什么特点?
    三、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通过对陶寺都城和良渚古城的了解,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性?
    都有宫殿,都城布局功能区明显都出现了贫富差异,阶级分化都表明当时出现了早期国家……
    结合陶寺都城和良渚古城,说说为什么它们是早期国家?
    国家形成的标志为:一是阶级的存在,二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人口增长并向区域中心集中
    牛河梁遗址属于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距今约5500—5000年。遗址中有祭坛、女神庙和埋葬带贵族的积石冢,反映了红山文化晚期的社会分化和祭祀礼仪。
    牛河梁遗址的祭坛、积石冢
    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是什么?
    中华文明有着怎样的特征?
    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中华文明的起源不能算是最早的,但是唯一的从未中断过的文明。……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的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文明,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文明。它的演进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不同地域的文明以及不同民族的文明,在交往过程中整合为一体的过程……后虽然历经战乱与分裂,不断有新的文明元素加入进来,但没有任何一种文明的分支分裂出去,所以这个大格局始终保持着它的完整性而没有打破。-—严文明《中华文明史》
    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1.远古传说等于历史事实吗?
    2.如何证明远古传说是否真实呢?
    3.考古发现和远古传说对认识中华文明起源有什么意义?
    远古传说≠历史事实 远古传说有可能是夸大的,不可全信,但其中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信息
    考古;只有被考古实物证实的,才能相信
    考古发现是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考古,‌我们可以直接接触到古代人类的活动遗迹和遗物,‌从而了解古代社会的物质文化面貌、‌生产生活状态以及文明发展进程。 远古传说则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古代社会和精神文化的间接信息。‌这些传说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虽然不能作为直接的历史证据,‌但它们能够补充和丰富我们对古代社会的认知。 结合考古发现和远古传说,‌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相关课件

    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示范课ppt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任务一,早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学习任务二,学习任务三,学习任务四,部落联盟时期,部落战争,涿鹿之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评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评课ppt课件,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学设问,互学展示,远古的传说,帮学提升,悟学畅谈,阪泉之战,涿鹿之战,人文初祖炎帝黄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背景图ppt课件:

    这是一份历史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背景图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二红山文化,远古的传说,一部落联盟时期,三华夏族的形成,四禅让制,直击中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