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仿真模拟卷02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年1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仿真模拟卷02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7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祖国与苍穹同高,天宫会日月争辉"。2023年1月1日,当新年第一缕阳光撒入中国空间站内时(下图),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记录下了这壮观的一刻,并开启直播模式,让观众随着空间站的第一视角鸟瞰地球,一眼千里。完成下面小题。
1.直播时不能观察到的是( )
A.悬浮在宇宙中的蔚蓝色地球 B.黑色天幕上有明亮的星星
C.阳光照射下明亮的天宫船体 D.急速划过天幕的众多流星
2.最可能对航天员直播造成干扰的现象是( )
A.耀斑爆发 B.极光现象 C.狂风暴雨 D.太阳辐射
【答案】1.D 2.A
【解析】1.在空间站可以看到悬浮在宇宙中的蔚蓝色地球,A不符合题意。宇宙空间中,黑色天幕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星星,B不符合题意。阳光照射下可以看到明亮的天宫船体,C不符合题意。流星是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后与大气摩擦燃烧产生的光迹,而空间站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所以不能观察到急速划过天幕的众多流星,D符合题意。故选D。
2.耀斑爆发会释放出大量的高能带电粒子流,这些粒子流可能干扰卫星通信等,从而对航天员直播造成干扰,A正确。极光现象主要出现在地球的高纬度地区,对航天员直播的影响较小,B错误。空间站位于太空,没有狂风暴雨现象,C错误。太阳辐射一般比较稳定,对航天员直播的干扰较小,D错误。故选A。
地球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下图为科学家绘制的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气中(O2含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乙所处的地质时期( )
A.鱼类开始出现 B.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
C.恐龙从盛行至消失 D.灵长类动物出现
4.丙所处的地质时期是一个重要的成煤期,主要是由于当时( )
①裸子植物极度兴盛 ②蕨类植物繁盛
③全球气候出现冷暖交替变化 ④地壳运动剧烈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3.C 4.D
【解析】3.读图可知,乙时期裸子植物发展,再根据乙时期距今的年份判断,乙所处的地质时期为中生代,该时期为爬行动物时代,恐龙从盛行至消失均在此时期内,C正确;鱼类开始出现和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都在古生代,AB错误;灵长类动物出现在新生代,D错误。故选C。
4.读图可知,丙所处的地质时期约为距今5.4亿年-距今2.5亿年,应是古生代。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森林广布,加上地壳运动剧烈,成为重要的成煤期,②④符合题意;裸子植物极度兴盛是中生代,①不符合题意;全球气候出现冷暖交替变化,与该时期成为成煤期关联性不大,③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海南儋州洋浦盐田是我国至今保留最完好的原始日晒制盐方式的古盐场。盐田的制盐工序古老,主要利用人工将卤水灌制在玄武岩砚式石盐槽上晒盐。玄武岩是由喷出地表的岩浆冷凝形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古法晒盐主要利用水循环的( )
A.地表径流环节 B.下渗环节 C.降水环节 D.蒸发环节
6.构成玄武岩的物质主要来自于( )
A.地壳 B.地核 C.下地幔 D.软流层
【答案】5.D 6.D
【解析】5.由材料可知,盐田的制盐工序古老,主要利用人工将卤水灌制在玄武岩砚式石盐槽上晒盐,水分蒸发后盐分留存,故古法晒盐主要利用水循环的蒸发环节,故选D。
6.由所学知识可知,玄武岩为岩浆岩,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后形成,一般认为,岩浆主要来源于软流层,故构成玄武岩的物质主要来自于软流层,故选D。
石沪(图)是利用石块堆叠而成的弧形捕鱼设施。潮来水位高过沪墙,鱼虾随潮涌入,潮退水位低于沪墙,有鱼虾留在沪内。在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石沪群像散落的珠链镶嵌在海岸边,蔚为壮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石沪捕鱼利用了( )
A.波浪 B.潮汐 C.洋流 D.风暴潮
8.适合修建石沪的区域应具有( )
①较大的潮差 ②适宜的水温 ③充足的石料 ④较强的风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目前石沪大多已不再用于捕鱼,为保护该特色文化遗产,下列开发方式合理的是( )
A.水产养殖 B.建防护林 C.旅游观光 D.潮汐发电
【答案】7.B 8.B 9.C
【解析】7.潮来水位高过沪墙,鱼虾随潮涌入,潮退水位低于沪墙,有鱼虾留在沪内。说明石沪修建在潮间带,因此,B正确;波浪和洋流对潮间带影响小,AC错误;风暴潮不具备规律性,D错误,故选B。
8.由于石沪捕鱼是退潮时将鱼虾困在沪堤内,故石沪堤的修建应具有较大的潮差,才能使鱼虾被困在石沪中,①正确;适宜的水温对于修建石沪影响小,②错误;石沪是利用石块堆叠而成的弧形捕鱼设施,需要石料多,③正确;石沪利用潮汐进行捕鱼,与风浪关系小,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为保护该特色文化遗产,应进行保护性的开发,可以发展旅游观光,C正确;水产养殖、建防护林、潮汐发电等活动会破坏石沪,不利于保护该特色文化遗产,ABD错误,故选C。
很多村落选址都力求“环水”,一村之水流入和流出的地方为风水学中的水口。古人往往在水口附近植树成林,形成水口林。下图为江西婺源某丘陵古村落水口林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婺源乡村水口林的特点是( )
A.常见寄生、绞杀植物 B.树叶纸质,宽而薄
C.以松、杉类植物为主 D.四季常青,革质叶
11.下列对该村落水口林形成环境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A.地下河发育 B.多大风天气 C.气候温暖湿润 D.土壤低温湿润
【答案】10.D 11.C
【解析】10.婺源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对应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大部分植物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乔木多革质(非纸质)叶片,D正确,B错误;寄生、绞杀植物多出现在热带雨林,A错误;以松、杉类植物为主的是亚寒带针叶林,C错误。故选D。
11.婺源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发育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正确;当地并非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河发育应较少,A错误;当地气候温暖湿润,少有大风天气,B错误;当地地处亚热带地区,热量较充足,土壤并不低温,D错误。故选C。
下图示意某年北京市外来人口占比位列前十的省区分布,圆圈越大,表示外来人口占比越大。据完成下面小题。
12.流入北京市人口最多的省区是( )
A.安徽 B.河南 C.山东 D.河北
13.外来人口流入对北京市产生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
A.促进经济发展 B.缓解住房紧张 C.加快产业集聚 D.减轻环境压力
14.近年来,北京市外来人口的增幅呈下降趋势,主要是因为其( )
A.政府机构外迁 B.城市职能优化 C.公共服务升级 D.人口容量减小
【答案】12.D 13.A 14.B
【解析】12.根据材料可知,图示意某年北京市外来人口占比位列前十的省区分布,圆圈越大,表示外来人口占比越大。图中圆圈最大的是河北省,因此,流入北京市人口最多的省区是河北,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3.外来人口流入北京市,为北京市提供劳动力和人才,促进经济发展,A正确;人口增多会加剧住房紧张、增加环境压力,BD错误;与产业集聚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A。
14.近年来,京津冀在推进一体化发展,北京疏解非首都职能,将非首都职能包括工业等大量吸引外来人口的产业向外转移,外来务工人口减少,导致北京外来人口增幅下降,B正确;因国务院定位的北京为全国政治中心,政府机构不会外迁,A错误;公共服务升级,使城市服务更完善,会吸引外来人口,使北京外来人口增幅上升,C错误;北京市人口容量没有减小,D错误。故选B。
下图为“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下列关于“木桶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木桶效应”,地球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无限制地扩大,因此不必担心人口过多的问题
B.如果木桶代表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则在一定历史阶段内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具有相对确定性
C.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长板决定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D.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各板共同决定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16.某地以耕地、森林、淡水、矿产的数量为依据,测得其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6000、4500、10000,则该地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取决于( )
A.耕地 B.森林 C.淡水 D.矿产
17.下列影响我国不同省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
A.四川—水力资源 B.海南—气候资源
C.黑龙江—矿产资源 D.福建—耕地资源
【答案】15.B 16.C 17.D
【解析】15.根据“木桶原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不可能无限制地扩大,A错误;木桶容量在木板高度一定的前提下是一定的,同样,环境人口容量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也具有相对确定性,B正确;若桶板代表资源,则一地的环境人口容量由最短的桶板决定,C、D错误。故选B。
16.依据“木桶效应”,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取决于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最少的那种资源,题中数据说明淡水能供养的人口数量最少,所以该地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取决于淡水,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7.四川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所以水力资源不是四川人口合理容量的短板,A错误;海南为热带季风气候,气候资源丰富,所以气候资源不是海南人口合理容量的短板,B错误;黑龙江矿产资源丰富,所以矿产资源不是黑龙江人口合理容量的短板,C错误;福建地形崎岖,耕地资源少,是福建人口合理容量的短板,D正确。故选D。
地铁站周边共享单车的使用情况与进出站客流量密切相关。读图“北京市某地铁站工作日进出站客流量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8.推测该地铁站周边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商业用地 B.工业用地 C.居住用地 D.文教用地
19.该地铁站周边的共享单车在无调度情况下数量最多时约为( )
A.6时 B.9时 C.15时 D.18时
【答案】18.C 19.C
【解析】18.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铁站进站客流量较多集中在8-9点,而出站人口数量较多集中在18点左右,这两个时间点恰逢上下班时间,因此,该地土地利用类型应该为该地人们在8-9点去上班,18点左右下班回来的场所,应为居住用地,C正确,商业、工业、文教用地的客流量均与图示客流量峰值时间不符,ABD错误。故选C。
19.图中可看出,6点到15点,进站人数多于出站人数,可推测在地铁站周边新停放的单车多于骑走的单车,单车数量一直增加,在15时达到最多,15点后,出站人数多于进站人数,单车数量减少。C正确,ABD错误。故选C。
连接广西北部六寨和宜州的六宜高速公路,所经地区地形地质复杂,隧道桥梁占比高达32%,其中拉会高架大桥是六宜高速公路最长、最高、最弯的大桥。下图为拉会高架大桥局部景观。据完成下面小题。
20.拉会高架大桥所在地区夏季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有( )
①地震②泥石流③滑坡④火山喷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六宜高速公路部分路段采用高架方式的主要目的有( )
①避开冻土路段②保护耕地资源③减少资金投入④降低道路坡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六宜高速公路的修建主要是为了使沿线地区( )
A.聚落布局合理 B.民族文化融合 C.生态环境改善 D.对外联系便利
【答案】20.C 21.C 22.D
【解析】20.地震、火山喷发发生时间不确定,①④错误;拉会高架大桥是六宜高速公路最长、最高、最弯的大桥,读图可知,大桥两岸坡度较大,夏季该地高温多雨,易发生泥石流、滑坡,②③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1.连接广西北部六寨和宜州的六宜高速公路,所经地区地形地质复杂,地势起伏较大,耕地资源较少,因此,采用高架方式的主要目的有保护耕地资源、降低道路坡度,②④正确;该地区纬度较低,没有冻土,①错误;采用高架方式会增加资金投入,③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2.当地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六宜高速公路的修建主要是为了使沿线地区对外联系便利,有利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D正确;与聚落布局、民族文化融合、生态环境改善关系不大,ABC错误,故选D。
当地时间2023年2月6日,土耳其东南部发生两次7.8级地震,震中附近居民受灾严重,距震中约500千米的首都安卡拉几乎没有受损。地震发生后,我国政府积极提供援助,将急需的救援物资第一时间运抵土耳其。据完成下面小题。
23.我国援助土耳其的急需救援物资宜采用( )
A.海洋运输 B.铁路运输 C.公路运输 D.航空运输
24.首都安卡拉在此次地震中几乎没有受损的主要原因是( )
A.震级较小 B.居民防灾意识较强
C.距震中远 D.建筑物抗震性能好
25.利用遥感技术可以( )
A.获取灾区图片 B.制定灾后重建方案
C.评估灾害损失 D.确定救援人员位置
【答案】23.D 24.C 25.A
【解析】23.我国援助土耳其的急需救援物资需要尽快运抵土耳其,因此宜采用速度最快的交通运输方式,与海洋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相比,航空运输运输速度最快,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4.根据材料可知,首都安卡拉距震中约500千米,距离震中远,因此几乎没有受损,C正确,发生两次7.8级地震,震级较高,震中附近居民受灾严重,A错误;与居民防灾意识、建筑物抗震性能关系不大,BD错误,故选C。
25.利用遥感技术可以从空中或外层空间获取地面物质的信息,即获取灾区图片,A正确;地理信息系统可用于分析、处理地理信息,如评估灾害损失,制定灾后重建方案,BC错误;全球定位系统可以用于准确提供急需救援的位置,D错误,故选A。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2023年10月2日农历八月十八浙江钱塘江迎来了年度最佳的观潮期。观潮的游客挤满海塘,海塘是人工修建的挡潮堤坝。下图为杭州湾示意图。
(1)钱塘潮的海水运动形式为 。
(2)请例举三项人们利用潮汐特点开展的工农业生产活动: 、 、
(3)推测每年中秋节前后钱塘江潮水凶猛的主要原因。
【答案】(1)潮汐
(2)潮汐发电 紫菜养殖 赶海
(3)杭州湾外宽内窄,使得潮水迅速上涨;农历每月十五左右日、月对地球引力几乎成一直线,相互叠加,形成大潮;夏季风(东南风)风助水势;夏季是钱塘江丰水期,水位高,抬高了潮水。
【解析】(1)钱塘潮是具有一定周期性的涨落现象,故为潮汐。
(2)结合所学知识,潮汐是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利用潮差可以进行潮汐发电,潮间带可以开发养殖,例如养殖紫菜、海带等;还可以在潮间带上赶海。
(3)读图可知,杭州湾外宽内窄,呈喇叭状,使得潮水迅速叠加上涨;中秋节为农历八月十五前后、月球、太阳、地球引三者成一条直线,引力相互叠加,形成天文大潮;此时刚好是夏季,夏季风(东南风)风助水势,使得潮水更高;夏季是钱塘江丰水期,江水水位高,抬高了潮水,所以每年中秋节前后钱塘江潮水凶猛。
27.根据以下实验,完成实验结论。
福建某校高一学生学习小组进行土壤实验,以验证土壤的组成。实验前取样须清理所选取区域的地表植物和杂物,自地表向下挖出边长为20厘米的土壤立方块。同学在一块未开发的茂密草地上取土样A,另取土样B(壤土)。在附近另一块未开发的稀疏草地上取与A大小相同的土样C。将土样中的根系去除,并将小动物放归自然。有机质或者腐殖质加热有烧焦味。然后分二组进行实验。
实验一 将A、C土样中淋溶层以上部分的土壤晾干,取相同重量的A、C土壤放入不同蒸发器皿,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到土壤冒烟了,并有烧焦味,但焦味浓度不一样。
实验二 取土样B的部分壤土放进烧杯,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搅拌,静置10分钟,后观察到烧杯中的物质分层现象明显。
(1)从实验一中推测土壤的物质组成中含有 对比A、C两土样,推测烧焦味更浓的是 土样。
(2)实验二观察到烧杯中的物质按照颗粒大小分层的现象是:颗粒大的,主要位于烧杯的最 层;颗粒中等的,主要位于 层;颗粒小的,主要位于 层。
【答案】(1)有机质或腐殖质 A
(2)底 中间 上
【解析】(1)结合材料可知,有机质或者腐殖质加热有烧焦味,而A、C土壤放入不同蒸发器皿,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到土壤冒烟了,并有烧焦味,说明土壤的物质组成中含有有机质或者腐殖质;A取自未开发的茂密草地,有机质和腐殖质的来源丰富。而C取自未开发的稀疏草地,由于植被覆盖度较低,有机质和腐殖质含量很少。烧焦味更浓说明有机质和腐殖质含量更高,对应A土样。
(2)充分搅拌,静置10分钟,土壤颗粒会逐渐发生沉淀,其中颗粒大的较重,最先沉淀,位于烧杯的最底层。颗粒中等的后沉淀,覆盖在颗粒大的之上,处于中间层;颗粒小的最后沉淀,位于颗粒中等层之上,即位于最上层。
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城镇化是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城市规划是规范城市发展建设、进行城市合理布局的综合部署。下图为我国东南地区某城市发展示意图。
(1)1950年以来该城市快速发展,图中城镇化的主要标志是 ,进而反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 (填“上升”或“下降”)。
(2)该城市地域形态呈 (填“团块状”或“条带状”或“分散状”),反映地形起伏 (填“大”或“小”)。
(3)影响图中高新技术产业园布局的有利条件是 (填“劳动力丰富”或“交通便利”);火力发电厂布局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位于冬季风的 (填“上风向”或“下风向”)。
(4)下图中,表示甲一乙地租水平变化曲线的是____(单选)。
A. B.
C. D.
【答案】(1)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上升
(2)团块状 小
(3)交通便利 上风向
(4)C
【解析】(1)由图中信息可知,1950年到2020年,城市区域不断扩大,故图中城镇化的主要标志是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说明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
(2)图中城市范围向四周扩张,没有发展轴线或者限制,属于团块状城市,这样形态的城市主要是由于分布地区地势平坦,起伏小,没有城市发展的阻碍,可以向外无障碍扩张所形成。
(3)图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与城市保持一定距离,市区是人口集中的地区,此处劳动力不如市区丰富,但位于环城路和辐射状道路的交汇处,交通便利是主要有利条件;此处是我国东南地区城市,盛行西北-东南季风,火力发电厂位于西北方向,是冬季风的上风向,会在冬季污染城市空气,布局不合理。
(4)甲乙穿过城市中心和外围区域,地租会有明显变化,A错;经过城市最中心的区域,此处人口集中交通便利,应该是地租最高处,D错;地租的次高峰应为外部主干道的两侧,交通便利对地租有提升效果,C对,D错。故选C。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世纪80年代,广西桂平市木乐镇农民从外地买回原料,分发给各家各户加工制作皮衣、风衣、皮袋等产品。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当地逐步形成了服装、针织、印染、绣花、织带等完整产业链,休闲运动服装产业成为该镇的特色产业,2015年该镇获“中国休闲运动服装名镇”称号。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的激烈竞争,近年来该镇很多企业相继出现招工难问题。为了推动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政府又陆续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是打造龙头企业;二是将服装研发和销售中心设在广州,借助智造创新争取在品牌建设上有所突破;三是加快木乐服装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休闲运动服装生产基地。
(1)20世纪80年代,木乐镇服装加工业布局 (填“分散”或“集中”),其原因是生产过程以 (填“作坊”或“工厂”)为主。
(2)服装研发和销售中心属于 (填“工业”或“服务业”)。该镇将研发和销售中心设在广州主要是为了 (填“招收工人”或“获取信息”)。如今,随着电商直播的兴起, (填“服装研发中心”或“销售中心”)将有可能搬迁至木乐镇。
(3)大量服装关联企业在木乐镇集聚,主要是为了 (填“加强交流与协作”或“共用廉价劳动力”),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4)简述建设服装产业园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1)分散 作坊
(2)服务业 获取信息 销售中心
(3)加强交流与协作
(4)加强产业联系,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延长产业链,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推进全镇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解析】(1)结合80年代的实际情况可知,分散加工是资本积累的最初方式,创业者并没有足够的资金完成大工厂式的生产,生产过程以家庭“作坊”为主,故将原料进口后分发给各村各户分散生产;且受当时的国家经济状况的影响,当时的居民对于服装的标准化并没有特别大的要求,但市场需求大,所以各村各户的加工方式会在当时盛行,能够较快完成生产,满足市场需求。
(2)服务业与工业、农业一样,也生产产品,不同的是服务业生产的产品是无形的,是非实物的劳动成果,这是服务业与工业、农业最基本、最本质的区别,服装研发和销售中心没有制造实体产品,属于服务业。结合所学可知,影响研发中心建立的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技术和市场,而影响销售中心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消费市场。广州经济发达,广州高校众多,人才资源丰富,能够满足研发中心对技术和人才的需求,因此将研发和销售中心布局在此不仅可以尽快获取市场和行业信息,还可以靠近消费市场;随着电商直播的兴起,服装销售市场拓宽,开始面向全国,为减少中间成本,可将“销售中心”将有可能搬迁至木乐镇。
(3)一般关联企业在工序上有联系,有投入─产出关系,因此聚集在一起主要是为了加强交流与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4)建设服装产业园可以增加了当地就业,提供居民收入;加强产业联系,拉动区域经济发展,进而推动当地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增加当地财政收入;有利于提高当地设备和技术水平,优化产业结构。
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滁宁城际铁路(下图),始于长三角地区的江苏省南京北站(规划建设中),止于安徽省滁州高铁站,线路全长54.4千米,全线车站数量共有16座,其中地下站有3座,分别为南京北站、市政府站、龙蟠大道站、高架站有13座,最高运行时速140千米/小时。线路分为一期和二期、二期线路主要分布于滁州市主城区内。滁州段线路为汉河新城站至滁州高铁站,目前已建成通车。
(1)滁宁城际铁路滁州段一期的站点分布较二期 (填“密集”或“稀疏”),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填“出行需求大小”或“耕地数量多少”)。
(2)滁宁城际铁路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主要好处是 (填“减少占用耕地”或“减少大气污染”)。
(3)滁宁城际铁路的开通使得两城市间的交通往来更加便利,南京市经济发展水平高、滁州市流入南京市的人口数量将 (填“增加”或“减少”)。
(4)说明滁宁城际铁路建设的意义。
【答案】(1)密集 出行需求大小
(2)减少占用耕地
(3)增加
(4)完善滁州市(城际)交通运输网络,提高运输效率;带动滁州市旅游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滁州市快速融入长三角(南京)都市圈,扩大对外联系;促进滁州与南京乃至长三角之间的人才技术流动,加快滁州市产业发展。
【解析】(1)读图可知,滁宁城际铁路滁州段一期的站点分布较二期更加密集,主要是因为二期线路主要分布于滁州市主城区内,出行需求更大。
(2)滁宁城际铁路主要经过东部平原区,沿途需要经过大面积的耕地,为减少占用耕地,多采用高架的方式。该方式并不能减少大气污染。
(3)滁宁城际铁路的开通使得两城市间的交通往来更加便利,南京市经济发展水平高,滁州市经济发展水平较南京低,因此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南京对滁州人口的吸引力会增强,滁州流入南京市的人口数量将增多。
(4)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完善交通运输网络、促进人员物资等生产要素流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方便出行,提高运输效率。因此滁宁城际铁路全线开通可以完善滁州市(城际)交通运输网络,提高运输效率。滁宁城际铁路可以带动滁州市旅游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滁宁城际铁路可以促进滁州市快速融入长三角(南京)都市圈,扩大对外联系。滁宁城际铁路便于促进滁州与南京乃至长三角之间的人才技术流动,加快滁州市产业发展。
31.读图“微塑料转移过程示意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微塑料通常是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纤维、颗粒或者薄膜,大多由各种塑料制品分解而成。微塑料体积小,不易被发现,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危害。目前科学家已经在世界人迹罕至的南极、马里亚纳海沟、珠穆朗玛峰峰顶等地发现微塑料,说明其已经遍布全球。
(1)生活中常见的可能产生微塑料的物品有 、 等。根据垃圾分类标准,这些物品被丢弃时,大多属于 垃圾或其它垃圾。
(2)图中微塑料得以扩散至全球范围的主要途径有_________(多项选择题)。
A.水循环 B.大气受热 C.洋流 D.食物链
(3)微塑料的潜在危害巨大,全球各国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 原则,共同重视、共同治理。
(4)从政府、企业和公众角度,分别列举有利于减少微塑料危害的具体行为。
【答案】(1)塑料袋 矿泉水瓶等 可回收
(2)ACD
(3)共同性
(4)政府:加强微塑料治理的国际合作等。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减少产品中塑料的使用量等。公众: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加强塑料制品的循环利用等。
【解析】(1)由于微塑料通常是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纤维、颗粒或者薄膜,大多由各种塑料制品分解而成,说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塑料制品都可能会产生微塑料,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塑料物品有塑料袋与矿泉水瓶等,所以生活中常见的可能产生微塑料的物品有塑料袋与矿泉水瓶等,这些物品大多属于可回收垃圾或其他垃圾。
(2)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人类排放与塑料分解产生的微塑料通过水循环进入到水体被鱼摄取,通过食物链进行传播,并且由于在水中,因此会受到洋流的影响,ACD正确。在图中没有直观的体现出大气受热是微塑料传播的主要途径,B错误,故选ACD。
(3)由于目前科学家已经在世界人迹罕至的南极、马里亚纳海沟、珠穆朗玛峰峰顶等地发现微塑料,说明其已经遍布全球,因此治理微塑料是全球各国共同的责任,应当共同治理,因此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
(4)有利于减少微塑料危害的具体行为主要从政府、企业和公众角度分析。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政府应该起到宏观控制的作用,所以应该通过立法与国际合作等形式加强微塑料的治理。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企业应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生产技术改善生产工艺,减少产品中塑料的使用量。从公众的角度来说,公众应加强监督,提高防范意识,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加强塑料制品的循环利用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仿真模拟卷02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年1月云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卷02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年1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卷01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