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九年级检测模拟优选卷化学试卷(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578179/0-173565285882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济南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九年级检测模拟优选卷化学试卷(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578179/0-173565285888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济南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九年级检测模拟优选卷化学试卷(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578179/0-173565285892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济南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九年级检测模拟优选卷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九年级检测模拟优选卷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g+100g-114,6g,解得a=23,2g乙醇完全燃烧可生成1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Cl-35.5 Fe-56 Cu-64 Zn-65
选择题部分 共40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2024年第55个世界地球日,宣传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符合该主题思想的是( )
A.坚持绿色出行,践行低碳生活B.垃圾分类回收,减少资源浪费
C.加强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D.工业废水直排,降低经济成本
【答案】D
【详解】A、绿色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B、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有利于环境的保护,防止污染,不符合题意;
C、植树造林,可以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D、工业废水直排,会造成水污染,污染环境,符合题意。
故选D。
2.《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其中记载的下列工艺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纺纱织布B.伐木制舟
C.烧制陶瓷D.海水晒盐
【答案】C
【详解】A、纺纱织布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伐木制舟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烧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C符合题意;
D、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化学让生活更美好。下列有关说法中,合理的是( )
A.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脱色,利用的是其吸附性
B.氦气通电发出粉红色的光,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C.电器因短路起火,立即用水扑灭
D.硬水软化后口感更好,因煮沸时除去了硬水中的所有杂质
【答案】A
【详解】A、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脱色,是因为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说法正确;
B、氦气通电发出粉红色的光,只是能量的转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说法错误;
C、电器因短路起火,不能立即用水扑灭,否则会发生触电事故,说法错误;
D、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故硬水软化后口感更好,因煮沸时除去了硬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是所有杂质,说法错误;
答案:A。
5.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操作中,符合规范的是( )
A.气密性检查B.加热液体
C.验满CO2D.稀释浓硫酸
【答案】A
【详解】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把导管浸入水中,双手紧握试管,如果导管口的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好,操作正确;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和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操作错误;
C、二氧化碳气体的验满方法是: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熄灭,证明集气瓶内已充满二氧化碳,图中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操作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同时玻璃棒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散发出去,切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里,操作错误。
故选A。
6.2024年12月9日,广西河池一栋居民楼发生火灾,造成一名78岁阿婆死亡。下列有关燃烧、灭火和爆炸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加油站、加气站附近应该严禁明火B.高层公寓发生大火时,乘电梯逃离
C.炒菜时不慎油锅起火,立即用锅盖盖灭D.增大氧气浓度,可促进可燃物燃烧
【答案】B
【详解】A、加油站、加气站附近的空气中,可燃物含量较高,应严禁明火,该选项说法合理;
B、发生大火时,不能乘电梯逃离,该选项说法不合理;
C、油锅起火时,盖上锅盖,能隔绝氧气,从而灭火,该选项说法合理;
D、增大氧气浓度,能使可燃物充分燃烧,该选项说法合理。
故选B。
7.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液态氧可作火箭助燃剂
B.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C.O3、NO、NO2、SO2都属于空气污染物
D.稀有气体不能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答案】D
【详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液态氧可用作火箭发射的助燃剂,故A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所以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故B不符合题意;
C、空气污染物主要包括:粉尘/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臭氧等,故C不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和别的物质发生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和一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现在也制得了氙的某些化合物,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碘元素是人体合成甲状腺素的必要成分。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
B.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C.碘元素和氯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D.碘元素和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核外电子数不同
【答案】D
【详解】A、由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可知:碘元素名称正下方的数字表示碘的相对原子质量,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说法正确;
B、由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在反应容易得到电子,说法正确;
C、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碘元素和氯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碘和氟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说法正确;
D、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一类原子总称,碘元素和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答案:D。
9.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有关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
A.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通常CO有剧毒、可燃,CO2无毒、不可燃——分子结构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D.电解水实验产生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
【答案】A
【详解】A.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隔变大,符合题意;
B.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CO有剧毒、可燃,CO2无毒、不可燃,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
D.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根据化学反应事实推导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以下推理中,错误的是( )
【答案】B
【详解】A、铁比铜活泼,可以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银没有铜活泼,所以与硫酸铜不反应,是因为反应物的性质不同,故A正确;
B、木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是因为氧气的量不同,不是反应温度的因素,故B错误;
C、二氧化碳和水直接化合生成碳酸,通过光合作用可合成有机物,因为条件不同,反应后的产物不同,故C正确;
D、等量的粉末状大理石和块状大理石与等浓度、等质量的稀盐酸反应,反应速率不同,是因为稀盐酸与固体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不同,故D正确。
故选B。
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
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两个及以上但不全的得3分,选对一个得2分,有错选的得0分。
11.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B.物质甲属于氧化物
C.反应生成的丙、丁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2D.图中x的数值为3
【答案】AD
【分析】由变化过程的微粒结构以及变化过程可知该反应为氨气和氟单质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氮气和氢氟酸,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氨气中氮元素化合价为-3,反应后氮气中氮元素化合价为0,所以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说法正确;
B、由微观示意图可知,物质甲为氨气,没有氧元素,不是氧化物,说法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的丙、丁两物质的质量比=(14×2):(1+19)×6=7:30,说法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图中x的数值为3,说法正确。
故选AD。
12.为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采用的相应除杂质方案中,正确的是( )
【答案】ABD
【详解】A.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B.铁粉能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Cu不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C.硝酸钡溶液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过滤掉硫酸钡剩下硝酸,引入新的杂质,错误;
D.过量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以及剩余的碳酸钙,过滤后得到氯化钙溶液,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故选ABD。
13.溶解度曲线能提供丰富的信息。如图为Na2CO3和NH4HCO3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t1℃时,等质量的Na2CO3和NH4HCO3饱和溶液升温到t4℃,为使两种溶液恰好饱和,所加固体质量相等
B.t2℃时,将Na2CO3饱和溶液升温到t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C.将t3℃时Na2CO3的饱和溶液升高或降低温度,都会析出晶体
D.t4℃时,将142gNH4HCO3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20g
【答案】ACD
【详解】A、将等质量的两物质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4℃,溶液均变成了不饱和溶液,因为t1℃和t4℃是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为使溶液恰好饱和,加入两固体质量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B、将Na2CO3饱和溶液从t2℃升温到t4℃,因为t2℃和t4℃时Na2CO3的溶解度相等,所以t4℃时还是饱和状态,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将t3℃时Na2CO3的饱和溶液升高或降低温度,溶解度都会减小,所以都会析出晶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4℃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42g,t1℃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22g。t4℃时,将142gNH4HCO3饱和溶液中含有42g碳酸氢钠和100g水,降温到t1℃,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碳酸氢钠的质量为22g,则析出固体42g-22g=20g,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CD。
14.向一定量的Cu(NO3)2溶液中加入银粉和铁粉的混合物ag,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含有Ag+B.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
C.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gD.滤液一定是浅绿色溶液
【答案】BCD
【分析】银的金属活动性弱于铜,不能和硝酸铜溶液发生反应,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能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单质和硝酸亚铁溶液,若向一定量的Cu(NO3)2溶液中加入银粉和铁粉的混合物ag,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铁单质,所以硝酸铜溶液一定被铁完全置换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铜单质,且铁过量有剩余。
【详解】A、因为银的金属活动性弱于铜,不能和硝酸铜溶液发生反应,所以滤液中没有Ag+,说法错误;
B、因为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能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单质和硝酸亚铁溶液,所以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说法正确;
C、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根据铁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单质和硝酸亚铁溶液中铁和铜的关系式可知,置换出的单质铜的质量大于消耗的铁的质量,所以反应结束后的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g,说法正确;
D、因为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铁单质,铁过量,所以硝酸铜溶液一定被铁完全置换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铜单质,硝酸亚铁溶液颜色为浅绿色,说法正确。
故选BCD。
15.室温时,向盛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混合粉末的烧杯中加入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生成为B.原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为
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D.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案】AC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8.6g+100g-114.2g=4.4g,故选项说法正确;
B、设混合粉末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解得x=10.6g,则混合粉末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8.6g﹣10.6g=8g,所以原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为:,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设生成氯化钠的总质量为a,消耗氯化氢的总质量为b,则根据钠元素守恒和氯元素守恒可得关系式为:,解得b=14.6g,解得a=23.4g,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3.4g,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C的计算可知,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C。
非选择题部分 共60分
三、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6.(10分)按要求从氮气、二氧化硫、硝酸钾、氢氧化铁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1)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
②一种难溶性碱 ;
③一种可导致酸雨的氧化物 ;
④一种易溶性盐 。
(2)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厨房中有许多丰富的化学物质,可以烹饪出美味佳肴。
①醋。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醋酸学名为乙酸(),乙酸中含有 种元素,乙酸的化学式量为 。
②茶。茶叶中的茶多酚有抗癌、防治心血管病的作用,儿茶素是茶多酚中的主要成分,其化学式为。儿茶素中质量分数最小的元素为 (填元素名称),儿茶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③食盐。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是由 (填“原子”“分子”或“离子”之一)构成的,属于 (填“混合物”“单质”“化合物”“酸”“碱”“盐”之二)。
【答案】(1)
(2)3/三 60 氢/氢元素 离子 化合物、盐
【详解】(1)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化学式:;
②在水溶液中解离出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氢氧化铁属于难溶性碱,化学式:;
③二氧化硫是由硫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且二氧化硫能导致酸雨,其化学式:;
④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且硝酸钾属于易溶于水的盐,其化学式:。
(2)①乙酸()含有碳、氢和氧三种元素,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 。
②儿茶素()化合物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氢元素质量比最小,儿茶素中质量分数最小的元素为氢,儿茶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 。
③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由多种元素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属于盐、化合物。
17.(12分)“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是对教师的最高评价。粉笔,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名字,一种再平凡不过的教学用具。课堂上,老师用它为我们传授知识。即便是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粉笔仍伴随我们几乎每一节课,电子设备无法取代粉笔在黑板上耕耘。那么粉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在我国,粉笔的应用大致经历了“普通粉笔→无尘粉笔→水溶性粉笔→液体粉笔”四个阶段。
(1)普通粉笔
普通粉笔基本由熟石膏(2CaSO4·H2O)、碳酸钙和少量生石灰组成,将配料粉碎成极细的颗粒后,加水使之粘稠,倒入模具加工成型,干燥后即可使用。普通粉笔的粉尘污染较大,对手有轻度腐蚀,现已基本淘汰。
①熟石膏与水混合后有可塑性,但不久就硬化变成生石膏。熟石膏失去部分结晶水的变化属于 (选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之一)。
②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它和水反应过程中 (选填“吸收”“放出”之一)大量的热。
(2)无尘粉笔
无尘粉笔属普通粉笔的改进产品,调整了石膏和碳酸钙的比例,并在普通粉笔中加入甘油、聚乙二醇、海藻酸钠等作粘结剂,再加入比重较大的填料,如粘土、泥灰岩等使粉尘不易飞散,减少了教师通过呼吸得职业病的比率。
①甘油是丙三醇(C3H8O3)的俗称,丙三醇属于 (选填“氧化物”“无机物”“有机物”“混合物”之一)。
②聚乙二醇的化学式为HO(CH2CH2O)nH,n不同,物质的外观状态也不同,从液体到固体。聚乙二醇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 元素(填元素名称)的质量分数最大。
(3)水溶性粉笔
进入二十世纪后,技术革新使粉笔逐渐出现换代产品。水溶性粉笔以水溶性乳蜡为底,钛白粉(二氧化钛)和立德粉(锌钡白)为白色基料,同时加入表面活性剂及色彩丰富的有机染料,均匀混合成膏状后,经挤压成型、干燥后即可使用。
①二氧化钛中,钛元素的化合价显 价。
②锌钡白是ZnS和BaSO4的混合物,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白色颜料。下图是用炉甘石制锌钡白的流程图。
ZnO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图中操作②的名称是 ;步骤③处反应只生成两种沉淀,则反应类型为 (选填“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之一)反应。
③水溶性粉笔的配料其实并不溶于水。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难溶于水的乳蜡、染料等有机物被分散成极小的颗粒,因此极易擦拭和清洁,给人以粉笔“溶于水”的错觉。在此过程中,表面活性剂起到了 作用。
(4)液体粉笔
液体粉笔并不是传统意义的粉笔,这种笔也称MARKpen,就是记号笔,主要成分是染料,通过水、二甲苯和乙醇作溶剂,所以也称为溶剂型液体粉笔。马克笔通常在平滑的白板上使用,可用含有乙醇的喷剂擦除。下列有关乙醇(C2H5OH)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填选项序号之一)。
A.乙醇是一种可再生绿色燃料B.9.2g乙醇完全燃烧可生成17.6gCO2
C.使用乙醇时应远离火源,注意安全D.乙醇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1)化学变化 CaO 放出
(2)有机物 3 碳
(3)+4 过滤 复分解 乳化
(4)D
【详解】(1)①熟石膏失去部分结晶水,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②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化学式为:CaO;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热量;
(2)①丙三醇(C3H8O3)是由C、H、O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有机物;
②依据聚乙二醇的化学式HO(CH2CH2O)nH,聚乙二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聚乙二醇的n值在20到30之间,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所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3)①二氧化钛中氧元素显-2价,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故钛元素的化合价是+4;
②ZnO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水,化学方程式为:;图中操作②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是过滤操作;步骤③处硫酸锌和硫化钡反应生成硫化锌沉淀和硫酸钡沉淀,符合“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
③表面活性剂将难溶于水的乳蜡、染料等有机物被分散成极小的颗粒,起到乳化作用;
(4)A、乙醇可以通过粮食发酵而制得,具有可燃性,属于可再生绿色燃料,故A正确;
B、根据化学方程式,乙醇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46:88,所以9.2g乙醇完全燃烧可生成17.6gCO2,故B正确;
C、乙醇具有可燃性,使用时应远离火源,防止乙醇被引燃,引起火灾,故C正确;
D、乙醇是由乙醇分子构成,1个乙醇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D错误。
故选D。
18.(12分)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净化和收集实验的部分仪器。
(1)试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纯净的氧气,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从左到右填写仪器序号字母),上述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实验室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加热的方法可制取C12,同时生成MnC12和H2O。用该方法制取C1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仪器序号字母),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 (填“催化剂”或“反应物”)。
(2)已知某混合气体由CO、CO2和H2O三种气体组成,化学实验小组为验证三种气体的存在设计了下图所示实验。(假设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充分反应)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能证明混合气体中存在CO2的实验现象是 。
②仪器C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③根据实验目的分析,该实验设计存在的明显不足是 。
④若反应后仪器D的质量相比于反应前增加ag,则仪器C处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物质减少的质量为 g(结果用代数式表示)。
【答案】(1)ADE B 反应物
(2)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没有检验水蒸气的装置
【详解】(1)①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为固液常温反应,发生装置选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则可用于干燥氧气,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E装置收集,则连接顺序为ADE;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为加热固体和液体,则发生装置选B;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有锰元素,则说明二氧化锰为该反应的反应物。
(2)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能证明混合气体中存在CO2的实验现象是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C处硬质玻璃管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根据C、D的现象,能证明一氧化碳,则该设计中没有验证水蒸气的装置。
④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则仪器D增加的质量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设固体物质减少的质量为x,则
解得x=。
19.(13分)实验室中有一瓶敞口久置的NaOH溶液,某化学小组同学为探究该NaOH溶液是否变质,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探究。
(1)①方案一:取样,向其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看到溶液变红。
结论:该NaOH溶液没有变质。
反思与评价:由方案一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填写“正确错误”之一)的。
②方案二:取样,向其中滴加足量 (填写一种物质的化学式)溶液,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
结论:该NaOH溶液已经变质。
③方案三:取样,向其中滴加足量Ca(OH)2溶液,观察到有 生成。
结论:该NaOH溶液已经变质。
(2)已知某固体混合物中A中可能含有KCl、Na2CO3、BaCl2、Fe2O3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固体混合物中B中可能含有MgCl2、CuO、NH4NO3、NH4Cl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为探究固体混合物A、固体混合物B中的组成,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请根据实验过程和图示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回答下列问题:
①无色气体E具有 气味,白色沉淀F为 (填化学式)。
②写出步骤Ⅰ中生成白色沉淀B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在无色滤液G中一定含有 种溶质。
④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推断,在固体混合物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⑤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在固体混合物B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及理由分别是: 。
【答案】(1)错误 白色沉淀
(2)刺激性 AgCl 2/两/二 BaCl2 一定不含有CuO和MgCl2,理由:氧化铜与氢氧化钠不反应,加入氢氧化钠后氧化铜依旧是黑色粉末,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若存在与实验现象不符,所以一定不存在。
【详解】(1)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是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①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的碳酸钠也显碱性,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故不能说明该NaOH溶液没有变质,故填:错误;
②结论得出该NaOH溶液已经变质,说明溶液中有碳酸钠,且加入一种溶液后有气泡产生,碳酸钠和该溶液生成气体,说明加入了酸,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填:;
③结论得出该NaOH溶液已经变质,说明溶液中有碳酸钠,滴加足量Ca(OH)2溶液,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故填:白色沉淀;
(2)固体A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和无色溶液C,说明A一定含有氯化钡,可能含有氯化钾,一定不含有氧化铁和碳酸钠,因为氯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说明B是硫酸钡沉淀,氧化铁和硫酸生成硫酸铁黄色溶液不符合现象,碳酸钠与硫酸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符合现象;所以C中一定含有HCl可能含有硫酸钾;
固体B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生成无色溶液和无色气体,说明B中可能含有氯化铵和硝酸铵,因为氯化铵和硝酸铵和氢氧化钠溶液加热都会生成氨气为无色气体且会式酚酞溶液变红,不含氯化镁和氧化铜,因为氧化铜不参加反应以及氯化镁和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不符合现象,所以D中可能含有氯化钠和硝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
①由分析可知,E是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
②由分析可知,F为氯化银,化学式:AgCl;
③由分析可知,步骤Ⅰ为氯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化学方程式为BaCl2+H2SO4=BaSO4↓+2HCl;
④C和D的混合溶液加入硝酸银和稀硝酸,生成白色沉淀F氯化银,无色滤液G一定含有硝酸含有硝酸钠,可能含有硝酸钾和硫酸银;
⑤由分析可知,在固体混合物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氯化钡,化学式为:BaCl2;
⑥在固体混合物B中一定不含有CuO和MgCl2,理由:氧化铜与氢氧化钠不反应,加入氢氧化钠后氧化铜依旧是黑色粉末,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若存在与实验现象不符,所以一定不存在。
20.(13分)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在氨碱法的基础上创立了“侯氏制碱法”。工业上采用侯氏制碱法生产纯碱,主要流程如图:
其生产过程中有下列反应:①;
②
(1)①侯氏制碱法所制的“碱”是指 (填化学式)。
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之一)。
A.向氨盐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可得到纯碱,溶液经结晶后得到纯碱固体
B.反应②因生成气体,所以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比的大
D.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和,首先从溶液中结晶析出
③在反应①的六种物质中,焙制糕点时常用作发酵粉的是 (填化学式)。
(2)超市卖的纯碱产品中往往会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要通过实验来测定某纯碱样品中的质量,向烧杯中加入纯碱样品,加适量的水溶解,制成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①在滴入稀盐酸时,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
②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点时,溶液里一定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③求纯碱样品中的质量。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至)
【答案】(1) D
(2)有气泡产生 解:参加反应的的质量为:
设纯碱样品中的质量为
答:纯碱样品中的质量为。
【详解】(1)①碳酸氢钠加热生成纯碱,即,侯氏制碱法所制的“碱”是指。
②A、向氨盐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可知:可得到纯碱,溶液经结晶后得到碳酸氢钠固体,不是碳酸钠固体,说法错误;
B、反应②,因生成气体,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说法错误;
C、向氨盐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可得到碳酸氢钠,说明碳酸氢钠比氯化铵溶解度小,说法错误;
D、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和,首先从溶液中结晶析出,说法正确;
答案:D。
③在反应①六种物质中,碳酸氢钠加热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松软可口,焙制糕点时常用作发酵粉的是。
(2)①纯碱中滴加稀盐酸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在滴入稀盐酸时,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有气泡生成。
②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A点稀盐酸不足,碳酸钠有剩余,且有氯化钠生成,碳酸钠、氯化钠都含有钠离子,溶液里一定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
③解析见答案。
选项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金属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银不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反应物的性质
B
木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反应温度
C
二氧化碳和水直接化合生成碳酸,通过光合作用可合成有机物
反应条件
D
等量的粉末状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比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速率快
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方案
A
H2
CO2
通过足量NaOH溶液,干燥
B
铜粉
铁粉
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晾干
C
稀盐酸
H2SO4
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D
CaCl2溶液
HCl
加入过量的CaCO3粉末,过滤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九年级(上)第一次质量检测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道,09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淮安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优选卷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4页。
这是一份广东省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优选卷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