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第一阶段测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第一阶段测试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说明:请同学们把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60分)
1. 成语是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下列成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 蜡炬成灰B. 沙里淘金
C. 冰雪消融D. 花香四溢
【答案】A
【解析】
【详解】A、蜡炬成灰的过程中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沙里淘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冰雪消融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花香四溢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做化学实验要养成安全规范的良好习惯。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读液体体积B. 氧气的验满
C. 滴加液体D. 点燃酒精灯
【答案】C
【解析】
【详解】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仰视或俯视读数,故A操作错误;
B、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的验满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应放在瓶口(不应放在瓶中),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经收集满,故B操作错误;
C、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C操作正确;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故D操作错误;
故选:C。
3. 《黄帝内经》中记载“地气(水蒸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表明古人已认识到云和雨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变化而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雨水落地后,水分子仍在不断运动
B. 地面雨水蒸发变为水蒸气时,水分子体积变大
C. 温度升高时,空气中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D. 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A、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雨水落地后,水分子仍在不断运动,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地面雨水蒸发变为水蒸气时,水分子直接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为气态,不是分子变大,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会加快,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 2个铜原子:2CuB. 锰元素:MN
C. 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D. 3个镁离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则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铜原子表示为2Cu,表达正确,符合题意;
B、锰元素元素符号为Mn,表达错误,不符合题意;
C、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故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表达错误,不符合题意;
D、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表示多个该离子则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镁离子表示为,表达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 我国科学家利用光催化技术实现了绿色制取过氧化氢(),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B. 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都不变
C. 和都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 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分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表示氧原子。不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A不正确;
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B不正确;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所以和都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正确;
D、过氧化氢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C。
6.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向试管中滴加少量的浓氨水,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分子可使湿润的酚酞虑纸条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作,该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水硫酸铜吸水变蓝,故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白色硫酸铜粉末变为蓝色,该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可用于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该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该实验中有两个变量,变量不唯一,不能用于探究氧气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该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7. 推理、归纳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①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成气体,该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②汞由汞原子构成,氨气由氨分子构成,氯化钠由氯化钠离子构成
③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
④同种元素核电荷数相同;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微观粒子的总称
⑤离子是带电的微观粒子;带电的微观粒子可能是离子
⑥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纯净物都是由同种分子构成
A. ①③④⑥B. ①②④⑥
C. ①②⑤⑥D. ②③④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成气体,该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干冰升华,错误;
②汞属于金属单质,由汞原子构成,氨气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氨分子构成,氯化钠是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错误;
③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故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但是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如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只是能量的转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
④元素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同种元素核电荷数相同;但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微观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NH3和H2O核电荷数相同,不属于同种元素,错误;
⑤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故离子是带电的微观粒子,但是带电的微观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如质子,故带电的微观粒子可能是离子,正确;
⑥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由同种物质组成,一定属于纯净物;但是纯净物不一定都是由同种分子构成,还可能由同种原子构成,错误。
故不正确的是①②④⑥。
故选B。
8. 某化学研究小组设计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和试剂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白磷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为40℃,化学性质和红磷相似。集气瓶中空气的体积为V,氧气传感器测得集气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集气瓶内气压变化曲线如图丙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白磷燃烧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白雾
B. 倒吸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除以V等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 图丙中比小,主要原因是温度降低导致集气瓶中气压变小
D. 铜丝加热会与氧气反应,但不影响氧气体积分数的测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图甲中白磷燃烧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
B、该实验中,白磷燃烧消耗氧气,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就是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的体积,由图乙可知,白磷燃烧不能将装置内氧气耗尽,故倒吸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除以V小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符合题意;
C、图丙中 P2比 P1 小,主要原因是:白磷燃烧消耗了氧气,导致装置内压强减小,不符合题意;
D、该实验是通过反应消耗氧气,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从而得出氧气的体积分数,故铜丝加热会与氧气反应,但不影响氧气体积分数的测量,符合题意。
故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共60分)
9. 东西湖柏泉茶园距今已有千年历史。茶树能净化空气,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
(1)茶园周围空气清新,清新的空气属于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图1为空气成分示意图,物质A的用途是______(任写一种);为进一步维护好我区的空气质量,下列保护空气的措施合理的是______(填序号)。
A.关闭所有的工厂 B.少开私家车,“低碳”出行 C.植树造林 D.控制烟花爆竹的燃放
(3)图2是木炭在气体B中燃烧实验,图3是常见的实验安全提示图标,做图2实验时,不应该出现的提示图标是______(填序号)
【答案】(1)混合物
(2)①. 作保护气(制氮肥的原料或者冷冻治疗等合理即可) ②. BCD
(3)④
【解析】(1)空气由氮气、氧气等组成,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2)空气由氮气、氧气等组成,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78%,氧气占21%。据图1可知,A是氮气。氮气具有广泛用途,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原料;由于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氮气可作保护气。故填:作保护气。
A、不能关闭所有的工厂,只要排放气体达标后再排放即可。A不合理;
B、少开私家车,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低碳”出行。B合理;
C、植树造林,促进光合作用。C合理;
D、控制烟花爆竹的燃放,减少大量的CO、SO2 、NO2 及粉尘等空气污染物的产生。D合理。
综上所述:选择BCD。故填:BCD。
(3)据图1可知,B是氧气,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需要护目镜保护眼睛;注意明火;防止热烫;实验完毕注意洗手。实验中不涉及锐器的提示。故填:④。
10.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据下图部分元素周期表回答有关问题:
(1)元素周期表中空白处的元素是______。
(2)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氟元素和氯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______。
(3)第2周期有______种非金属元素。
(4)根据上表中的相关信息判断:相同质量的钠、镁、铝三种金属,所含的原子个数最多的是______(填元素符号)。
【答案】(1)P ##磷
(2)①. 16 ②.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六##6
(4)Na
【解析】(1)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所以元素周期表中空白处的元素是15号元素磷。故填:磷或P。
(2)原子中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6;氟元素和氯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填:16;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非金属元素名称带有“石”“氵”“气”字旁,第2周期有硼、碳、氮、氧、氟、氖六种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氖可归于非金属元素。故填:六或6。
(4)原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成正比,钠、镁、铝三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22.99、24.31、26.98,相对原子质量越小,原子质量越小,所以相同质量的钠、镁、铝三种金属,所含的原子个数最多的是钠。故填:Na。
11. 图1展示了目前所学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其中“→”表示一种物质通过一步反应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通常情况下,A为暗紫色固体,B为供给呼吸的气体,C、E均为无色气体,且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F、G均为无色液体,D为密度比水小的白色固体,少量的D在图2装置中能够熔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途径①是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分离空气,沸点属于物质的______(选填“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
(2)F、G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______。
(3)若反应⑤剧烈燃烧,并伴随火星四射、放热的现象,则反应⑤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_。
(4)下列关于反应④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一定是氧化反应 b.一定是化合反应 c.可能是缓慢氧化 d.可能是分解反应
【答案】(1)物理性质
(2)两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3)
(4)a
【解析】
【分析】图1展示了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由题意知,B为供给呼吸的气体,故B是氧气,A为暗紫色固体,加热能生成氧气,故A是高锰酸钾;D和氧气点燃生成C和F,C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故C是二氧化碳;而高锰酸钾加热能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无色液体G和H能生成氧气和无色液体F,故H是二氧化锰,G是过氧化氢,F是水;而D为密度比水小的白色固体,且少量的D在沸水中能够熔化,则D是石蜡;E为无色气体,分离能产生氧气,因此E是空气。
(1)途径①是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分离空气,沸点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填:物理性质;
(2)由以上分析可知,F是水,G是过氧化氢,F、G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两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故填:两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3)由以上分析可知,若反应⑤剧烈燃烧,并伴随火星四射、放热的现象,则该反应是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反应,则反应⑤的文字表达式为:;其符号表达式为:。故填:(或);
(4)由以上分析可知,反应④是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其文字表达式为:。
a、B是氧气,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a说法正确;
b、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符合“多变一”特征,反应④不属于化合反应,b说法错误;
c、缓慢氧化是指反应进行得很缓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而石蜡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c说法错误;
d、化合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符合“一变多”特征,反应④不属于分解反应,d说法错误。
故选:a。
12. 小明同学跑步时腿部擦伤,校医用过氧化氢溶液给他清洗伤口时,他发现过氧化氢溶液接触伤口产生气泡的速度会变快,医生解释是人体有过氧化氢酶,可催化过氧化氢(H₂O₂)分解。他对过氧化氢酶产生了兴趣,并和同学们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①过氧化氢分解为放热反应;
②温度过高、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反而会降低。
【实验步骤】
①连接好装置如图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取1.5毫克过氧化氢酶和8mL蒸馏水加入容器中,搅拌后塞紧橡皮塞。
③用注射器A从容器中抽出2mL气体,用注射器B将2mL一定浓度的溶液注入容器中,采集数据,直至反应结束。
④再用3.1毫克、5.6毫克过氧化氢酶及1.5毫克、5.6毫克、10.7毫克二氧化锰重复上述实验,获取数据如图2和图3
【讨论交流】
(1)步骤①检查装置气密性时,用注射器A向锥形瓶内注入lmL空气,若注射器B的活塞______,则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对比图2和图3中的曲线可知,同等情况下分解过氧化氢,过氧化氢酶催化能力比二氧化锰强。写出图2对应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
(3)由图2和图3中的曲线可知,催化剂对最终产生氧气的量______(填“有”或“无”)影响。
(4)分析图3中三条曲线,说明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与______有关。
(5)步骤③将注射器B中的2mL溶液全部注入容器前,用注射器A先从容器中抽出2mL气体,其目的是______。
【拓展提升】
(6)小明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过氧化氢酶质量过大,导致过氧化氢分解突然变慢,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1)向外移动至1mL处
(2)或
(3)无
(4)二氧化锰(催化剂)的用量(质量)
(5)确保装置内气压在反应前保持不变
(6)过氧化氢酶质量过大,过氧化氢分解过快,放热过大,温度过高导致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
【解析】(1)检查装置气密性时,用注射器A向锥形瓶内注入1mL空气,若注射B的活塞向外移动1mL,表明装置气密性好;
(2)图2过氧化氢在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对应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或;
(3)由图2和图3中的曲线可知,最终生成氧气的量相等,则催化剂对最终产生氧气的量无影响;
(4)图3中三条曲线中二氧化锰质量不同,说明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与二氧化锰的质量有关;
(5)步骤③将注射器B中的2mL H2O2溶液全部注入容器前,用注射器A先从容器中抽出2毫升气体,这是因为过氧化氢溶液也会占据一定的体积,为了调整密闭容器内的压强,确保装置内气压在反应前保持不变,使得测定结果更准确;
(6)由题中所给信息“已知过氧化氢溶液分解为放热反应,当温度过高时过氧化氢酶会失去催化效果”,可推测当过氧化氢酶质量过大,导致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过快,单位时间内放热太多,温度过高,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活性会突然降低,使实验过程中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突然变慢。
13. 下图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取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
(2)小昊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方法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可选用图中的装置组合是______(填序号),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_。
(3)小润同学想用装置C收集一瓶氧气,用来完成硫燃烧的实验,集气瓶容积为300mL,收集氧气前装水时不小心留约有20mL空气,收集后仍留有约10mL水,理论上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______(结果保留到0.1%)。
【答案】(1)铁架台
(2)①. AC##CA ②.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或KMnO4 K2MnO4+MnO2+O2
(3)94.6%
【解析】
(1)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铁架台;
(2)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氧气密度略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或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小昊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可选用图中的装置组合是AC,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KMnO4 K2MnO4+MnO2+O2;
(3)20mL空气中氧气体积=20mL×21%=4.2mL,排水法收集的氧气体积=300mL-20mL -10ml=270mL,集气瓶内氧气体积=270mL+4.2mL=274.2mL;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A
B
C
D
实验设计
目的
探究分子的运动
蜡烛燃烧产物的检验
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探究氧气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1H
氢
1.008
2He
氨
4.003
3Li
锂
6.941
4Be
铍
9.012
5B
硼
10.81
6C
碳
12.01
7N
氮
14.01
8O
氧
16.00
9F
氟
19.00
10Ne
氖
20.18
11Na
钠
22.99
12Mg
镁
24.31
13A1
铝
26.98
14Si
硅
28.09
16S
硫
32.06
17Cl
氯
35.45
18Ar
氩
39.9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常青第一学校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二).,共5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