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物理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物理物理试卷,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画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分)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C.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
D.误差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
【答案】C
【解析】解:A、认真测量,但不能避免误差;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B错误。
C、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故C正确;
D、错误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因此误差不可避免,故D错误。
故选:C。
2.(3分)如图,是四个与声现象相关的图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可以说明真空能够传声
B.图乙可以探究音色与频率的关系
C.图丙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D.图丁的倒车雷达可以说明声能够传递能量
【答案】C
【解析】解: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钟罩内的空气越来越少,可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B、乙实验说明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音调越大;
C、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乙图通过观察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D、图丁汽车上的倒车雷达,故D错误;
故选:C。
3.(3分)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 )
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
C.只有液化D.只有汽化
【答案】B
【解析】解: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镜面上发生了液化现象,附着在玻璃镜面上,玻璃镜面上的水又变为水蒸气;
故选:B。
4.(3分)以下描述中与光的折射现象有关的是( )
A.形影相随,亲密无间B.海市蜃楼,虚无缥缈
C.镜中生花,脱离实际D.水中捞月,一无所得
【答案】B
【解析】解:
A、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发生光的折射形成的;
C、镜中生花是指花在镜子中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水中捞月是指月在“镜子”中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故选:B。
5.(3分)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关于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正确的是( )
A.②④B.①③C.①④D.②③
【答案】A
【解析】解:在以上四个图中,①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也是老花眼成像情况,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会聚一下,即③图能正确表示远视眼的矫正情况;
②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②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发散一下。因此④图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的矫正情况。
故选:A。
6.(3分)下列光路图错误的是( )
A.放大镜成像B.小孔成像
C.光由空气斜射到水面D.近视眼的矫正
【答案】C
【解析】解:
A、放大镜成正立,像是由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得到的;
B、小孔成像是实际光线通过小孔时沿直线传播会聚成的实像;
C、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应小于入射角;
D、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应让光线发散一些,故D正确。
故选:C。
7.(3分)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甲物质的熔点为210℃
C.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
【答案】C
【解析】解:A、甲从一开始就熔化,即甲没有熔点。乙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有温度不变的过程,所以乙是晶体;
B、分析图象可知,没有熔点;
C、因为晶体有一定的熔点,故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乙物质在BC段是晶体的熔化过程,但温度不变。
故选:C。
8.(3分)某身高1.6m的王同学站在平面镜前2m处,关于他与镜中的像,说法错误的是( )
A.如果该平面镜长0.2m,王同学就不能在镜中看到完整的全身像
B.如果王同学靠近平面镜水平向右以1m/s的速度移动1s后,像距他4m
C.王同学想要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己完整的像,平面镜有0.8m长即可
D.王同学把手指压在玻璃镜面上,发现自己的手指与它的像相距6mm,认为该镜面厚3mm
【答案】B
【解析】解:AC、如图所示:
先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像对称确定眼睛C在镜中的像,然后根据镜后的眼睛看A、B、B的入射光线AE,得到入射点E、F、CF可得反射光线。因为OC=OC′,
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可知: ,
EF为平面镜的最小长度,AB为人的身高,此人身高1.6m,故AC正确;
B、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他的像距平面镜也是5m;当他以1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他移动了s=vt=1m/s×6s=1m,则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为1m,故B错误;
D、玻璃透明,自己的手指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4mm是物距与像距之和,故D正确。
故选:B。
9.(3分)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0cm处,可得到一个( )
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B
【解析】解: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所以15厘米就是该凸透镜的焦距。
将某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0cm处,即现在的物距是20厘米,小于二倍焦距,此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B。
10.(3分)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图线如图所示。图线中A、B、C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蜡烛处于AB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蜡烛处于BC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将蜡烛从C移动到B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增大
D.将蜡烛从B移动到A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减小
【答案】C
【解析】解:(1)由图象知,u=v=2f=20cm、等大的实像。
(2)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
A、蜡烛处于AB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选项错误。
B、蜡烛处于BC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选项错误。
C、将蜡烛从C移动到B的过程中,凸透镜成实像,像距增大。选项正确。
D、将蜡烛从B移动到A的过程中,凸透镜成实像,像距增大。选项错误。
故选:C。
11.(3分)如图所示,甲图是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的色散现象,乙图是一细束红光和一细束紫光以相同的入射角i从空气射入长方体玻璃砖的同一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上表面射入时紫光的折射角比红光的折射角大
B.从下表面射出时紫光的折射角比红光的折射角小
C.从下表面射出后紫光和红光一定平行
D.紫光和红光将从下表面的同一点射出
【答案】C
【解析】解:由图甲可知,玻璃对紫光的折射率大于对红光的折射率,
A、玻璃对紫光的折射率大于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由折射定律n=知。故A错误。
B、光在上表面的折射角和在下表面的入射角相等,两光在下表面的折射角相等。
CD、从甲图可以看出紫光的偏折程度更大,由图可知“从下表面射出后紫光和红光一定平行”
故紫光和红光将从玻璃砖下表面的不同点射出。故C正确。
故选:C。
12.(3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原理可用于照相机
②若蜡烛燃烧变短,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将向下移动
③透镜不动,蜡烛向右移动,光屏向左移动
④蜡烛和光屏不动,移动凸透镜到适当位置,光屏上可再次得到清晰的放大的的像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解:①根据图示可知,此时蜡烛距离凸透镜30cm时,物距大于像距,应用是照相机;
②若蜡烛燃烧变短,根据经过光心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可知,故②错误;
③透镜不动,蜡烛向右移动,像距变大,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④蜡烛和光屏不动,移动凸透镜到适当位置,光屏上可再次得到清晰的放大的的像;
故选: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
13.(2分)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和乙,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所用时间之比为4:3 15:8 ;若它们通过相同的路程,则它们所用时间之比为 8:15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析】解:已知s甲:s乙=5:2,t甲:t乙=3:3;
由v=可得==×=×=;
当路程相等时,时间与速度成反比。
故答案为:15:8;8:15。
14.(2分)高温闷热夏天开着空调的公交汽车以及寒冷冬天的公交汽车,车窗都是关闭的,而且车窗上都容易出现“水雾”,车窗的水雾在玻璃的 外 表面,冬天时,车窗的水雾在玻璃的 内 表面(填“内”或“外”)。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析】解:(1)夏天,车内开空调,车外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即“水雾”;
(2)冬天时,车外温度低,在车窗玻璃的内表面液化为小水滴;
故答案为:外;内。
15.(3分)如图所示小轿车前挡风玻璃是倾斜的,目的是为了使车内物体所成的像位于小车的 斜上方 (选填“正前方”或“斜上方”),避免干扰驾驶员。夜间行车时,为了安全起见应 关闭 (选填“关闭”或“打开”)车内灯光。大卡车的驾驶员位置较高,司机视线是向斜下方观察,所以前挡风玻璃 可以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是竖直的。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析】解:
(1)小汽车前面的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成的虚像会在正前方,倾斜安装可以使像成在斜上方。
(2)如果汽车夜间行驶时车内开灯,则前面的挡风玻璃会反射灯光,会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因此夜间行车时。
(3)大卡车前方玻璃不太倾斜,车内物体的像在司机的正前方,司机座椅离地面高,物体的像不会影响司机的视线。
故答案为:斜上方;关闭。
16.(4分)如图所示是简易天文望远镜内部结构。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 倒立、缩小 的实像;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 放大 像。如果你想制作简易天文望远镜,没有现成的透镜,可以选用合适的 远视 (选填“近视”或“远视”)镜片来代替。
【答案】倒立、缩小;放大;远视。
【解析】解:望远镜中物镜是一个凸透镜,远处的物体处在该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之外,这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焦点以内的位置,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因远视眼的镜片是凸透镜,没有现成的透镜。
故答案为:倒立、缩小;远视。
17.(3分)如图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光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远离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撤去近视眼镜,若透镜位置不变,则移动光屏,在光屏上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 放大镜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析】解: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推迟会聚,光屏要远离透镜。
由题意可知,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则u=2f=30cm,
解得f=15cm,
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此时u<f,光屏上不能承接虚像。
故答案为:远离;不能。
18.(3分)小明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处,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2 m.若他远离平面镜后退0.5m,则镜中像的大小 不变 ;小明用照相机拍照时,想使底片上的像大一些,应使照相机离物体 近 一些。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析】解:(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和物距离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
因为小明距平面镜的距离是1m,像与他之间的距离是1m×2=2m;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当人远离平面镜时,但实际上像的大小并没有变,他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不变。
(2)因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应使照相机离物体近一些。
故答案为:2;不变;近。
三、画图题(共7分)
19.(3分)如图,发光点S发出一束光投射到水面上,其中一条光线反射后经过A点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析】解:做S关于水面的对称点即为S点的像,像与A的连线与水面的交点便是入射点。
根据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作图如下:
20.(4分)如图所示,A、B是发光点S发出的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你画出:
(1)发光点S的位置;
(2)A、B两条光线通过凹透镜的折射光线。
【答案】
【解析】解:
(1)先将两条反射光线AB、CD反向延长交于一点S′,即为发光点的位置S;
(2)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4分)
21.(6分)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两组同学从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各选一套来完成实验。
(1)实验时,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器材的目的是 使酒精灯外焰加热(使温度计玻璃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写出一条理由即可)。
(2)图丙是实验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其读数是 84 ℃。
(3)图丁是两个小组根据各自的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的图象,其中图象 a (选填“a”或“b”)是根据乙实验装置的数据绘制的;生活中利用类似的办法煮食物,可以使食物熟的更快 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
(4)同学们观察到戊图中明显的实验现象时,温度计示数 不变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这时气泡内的气体是 水蒸气 (选填“空气”或“水蒸气”)。
【答案】(1)使酒精灯外焰加热(使温度计玻璃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2)84;(3)a;气压越大,沸点越高;(4)不变;水蒸气
【解析】解:
(1)实验中用酒精灯外焰加热,使温度计玻璃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2)温度计分度值是1℃,其读数为84℃;
(3)根据图像可知,a的沸点高于b的沸点,气压越大,乙图中烧杯上方加盖,增大水的沸点;生活中利用类似的办法煮食物,其原因是气压越大;
(4)根据图戊可知,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的变大,水在沸腾的过程中,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1)使酒精灯外焰加热(使温度计玻璃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2)84;气压越大;(4)不变。
22.(6分)艾英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
(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 未点燃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 等效替代法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 虚 (选填“虚”或“实”)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 不变 。
(5)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艾英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 不变 (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析】解:
(1)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所以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大小不变,蜡烛A的像大小不变;
(5)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艾英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由于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2)未点燃;(3)虚;(5)不变。
23.(6分)小莉同学用焦距为10.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如图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水平桌面上,点燃蜡烛后,使它们的中心位于 同一高度 ;
(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放大 的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 40 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3)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0cm刻度线处 B (选填A、B、C)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像是图丙中的 4 (选填“1、2、3、4”);
(4)实验完成之后,小莉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丁所示,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 远离 凸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答案】(1)同一高度;(2)放大;40;(3)B;4;(4)远离。
【解析】解:(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为了使实像能够成在光屏中心、凸透镜;
(2)从光具座上读出:物距15厘米,像距30厘米,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时候凸透镜移动至40厘米处,像距小于物距;
(3)移动透镜至16.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6cm,成正立,像物同侧,此时成的像为图3;
(4)因为蜡烛原来能够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再放入近视眼镜(凹透镜),将使成像位置向后移动。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2)放大;(3)B;4。
24.(6分)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原理是 v= ;
(2)该实验中,斜面的作用是 使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为了计时更准确,斜面的坡度应该 较小 (“较小”或者“较大”)。
(3)如果测得小车从A滑到C的时间tAC=2.4s,小车从A滑到B的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0.25 m/s,则BC段的平均速度vBC= 0.5 m/s;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小 (选填“大”或“小”)。
【答案】(1)v=;(2)使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较小;(3)0.25;0.5;(4)小。
【解析】解:
(1)本实验依据的原理是v=;
(2)本次实验中斜面的作用是使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这样小车滑下的速度较小,便于测量;
(3)根据图示可知,小车运动距离sAB=80.0cm﹣40.0cm=40.6cm=0.4m,tAB=5.6s;
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vAB===3.25cm/s;
小车通过BC段的距离:sBC=40.0cm=0.2m,tBC=tAC﹣tAB=2.4s﹣7.6s=0.4s,
小车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vBC===0.3m/s;
(4)过了B点后计时,所计时间偏大可得,时间偏大。
故答案为:(1)v=;(2)使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3)0.25;(4)小。
五、计算题(每题8分,共16分)
25.(8分)高铁的通行使大陆香港两地交通变得更加便捷。国庆期间,小乐从香港乘坐高铁来重庆旅游,他看到G320次高铁的运行时刻表如下:
已知高铁自香港西九龙到重庆北约为1334.5km,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列车由香港西九龙到重庆北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2)列车长350m,列车以70m/s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长为2.45km的隧道,求列车完全在隧道中的时间。
【答案】(1)列车由香港西九龙到重庆北的平均速度为157km/h;
(2)列车完全在隧道中的时间为30s。
【解析】解:(1)列车由香港西九龙到重庆北所用的时间t=20:30﹣12:00=8h30min=8.8h,
平均速度v===157km/h;
(2)列车完全在隧道中的路程s′=s隧道﹣s车=2450m﹣350m=2100m,
列车完全在隧道中的时间t′===30s。
答:(1)列车由香港西九龙到重庆北的平均速度为157km/h;
(2)列车完全在隧道中的时间为30s。
26.(8分)一辆汽车在匀速行驶,道路前方有一个隧道,司机鸣笛并在4s后听到回声(已知:v=340m/s)求:
(1)司机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汽车行驶的路程?
(2)司机听到回声时还需要行驶多长时间到达隧道口?
【答案】(1)司机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汽车行驶的路程为80m;
(2)司机听到回声时还需要行驶32s到达隧道口。
【解析】解:(1)汽车的速度,v1=72km/h=20m/s,由v=,
司机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汽车行驶的路程:
s1=v5t=20m/s×4s=80m;
(2)由v=可得
s声=v声t=340m/s×4s=1360m,
司机听到回声时与隧道口的距离:
由v=可得
答:(1)司机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汽车行驶的路程为80m;
(2)司机听到回声时还需要行驶32s到达隧道口。
车次
到、发站时间
香港西九龙
深圳北
广州南
贵阳东
重庆北
G320
到站时间
12:13
12:53
18:13
20:30
发车时间
12:00
12:17
12:58
18:19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王集中学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共4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孔镇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