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统编版)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统编版)第1页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统编版)第2页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统编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统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1 文言文阅读-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统编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文言语段,完成问题,,完成练习,文言文阅读,阅读,真阅读,巧答题,文言文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文言文阅读(共10小题)
    1.(2023秋•金华期末)阅读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书黄筌①画雀(节选)
    黄筌画飞鸟,颈足皆展。或②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验之信然③。乃知观物不审④者,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⑤乎?君子是以务⑥学而好问也。
    [注释]①黄筌:五代后蜀画家。②或:有人。③信然:确实如此。④审:精审细密。⑥大者:指更大的事。⑥务:致力。
    请借助注释读懂本文并完成以下练习:
    (1)读一读,选一选。(填序号)
    ①下面三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②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 。
    A.飞鸟/缩颈则展足
    B.②虽画师/且不能
    C.况其大/者乎
    (2)这篇文言文也与艺术有关,请摘录文中能体现艺术之美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受到的启发。
    摘录:
    我的启发:
    2.(2023秋•渭滨区期末)思辨性文本阅读(二),完成练习。
    慎行论(节选)《吕氏春秋•论》
    原文:行不可不孰(shú)。不孰,如赴深谿(xī),虽悔无及。君子计行虑义,小人计行其利,乃不利。有知不利之利者,则可与言理矣。
    注释:①孰,深,透。这里引申为深思熟虑,全面思谋。②谿,同“溪”,指山谷里的小河沟。③计,谋划。④行,行动。⑤则,那么。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君子计行虑义 小人计行其利
    (2)“行不可不孰。”用现代汉语改为肯定句:
    (3)“有知不利之利者,则可与言理矣。”写出句子的意思。

    (4)多项选择:原文使用的论证方法有
    A.直接论证
    B.比喻论证
    C.对比论证
    D.假设论证
    (5)对比阅读,注意加点的字,试着解释句子的意思。
    ①行不可不孰。
    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③是可忍,孰不可忍
    3.(2023秋•金东区期末)文言文阅读。
    曾国藩谈读书
    ㅤㅤ盖士人①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②。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③;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注释】①士人:泛指知识阶层②恒:恒心③下流:下等,劣等
    (1)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B.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C.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D.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2)在《古人谈读书》中朱熹提到读书有“三到”: 、 、 。曾国藩对于读书也有独到的见解,请你根据文言文的内容,完成信息图。
    (3)“井蛙之窥天”让你想到的成语是 。以此猜测“河伯观海”也应该指的是 的人。
    (4)曾国藩作为读书大师,向我们介绍了读书的“三有”,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你认为读书还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写下自己的看法吧!
    盖学生读书,第一要 ,第二要 ,第三要 。
    4.(2023秋•大同期末)阅读。
    ㅤㅤ选文一:王戎七岁,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 ”取之,信然。
    ㅤㅤ选文二: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④不动,了无恐色。
    [注释]①纵:任凭。②承间:趁机。③辟易颠仆:神色慌乱,躲避不迭,以致摔倒。④湛然:冷静沉着的样子。
    (1)回忆课文,在选文一的横线上补写句子。
    (2)阅读选文,填写表格。
    5.(2023秋•宿迁期末)真阅读,巧答题。
    画蛇添足
    楚有祠①者,赐其舍人②卮③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①祠:古代贵族每年四季祭祀祖先,各有名称,春祀叫做“祠”。②舍人:战国和秦汉时期,王公贵族的门客称舍人。③卮:古代盛酒的器皿。
    (1)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引酒且饮之(拿;举)
    B.数人饮之不足(够)
    C.我能为之足(的)
    D.终亡其酒(丢失)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3)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6.(2023秋•随县期末)文言文阅读。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3.精卫填海》
    (1)我会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填在括号里。
    ①故
    ②堙
    (2)请用“/”画出这句话的停顿。(只画一处)
    常衔西山之木石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7.(2023秋•英山县期末)文言文阅读。
    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球忽跃入树穴。群儿谋①取之,穴深,不能得。彦博以盆取水,灌入穴中。球遂②浮出。
    【注释】①谋:设法。 ②遂:于是。
    (1)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
    A.一群儿子
    B.一群孩子
    C.一个叫群儿的孩子
    ②彦博以盆取水。
    A.所以
    B.于是
    C.用
    (2)这件事的起因是 ,文彦博想到的办法是 ,结果是 。(用原文回答)
    (3)我认为文彦博是个 的孩子。
    (4)我还读过很多类似的儿童故事,如: 、 。
    8.(2023秋•石首市期末)文言文阅读理解。
    ㅤㅤ王戎七岁,尝与诸 (zhǔ zhū) 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 竟) 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 , 。”取之,信然。
    (1)把原文内容补充完整。
    (2)用“√”选出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尝与诸小儿游
    诸儿(竞 竟)走取之
    (4)读了这篇文言文,你觉得王戎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9.(2023秋•巴东县期末)文言文阅读。
    ㅤㅤ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请用“/”给画线句子划上朗读节奏(限一处)。
    看 道 边 李 树 多 子 折 枝
    (2)根据语境,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竞:
    唯:
    (3)在下列选项中“之”字表达的含义和其它两项不同的是
    A.诸儿竞走取之
    B.人问之
    C.取之,信然
    10.(2023秋•宿城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夸父逐日
    夸父①与日逐走,入日②;渴,欲得饮,饮于河、渭③;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④。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⑤。——选自《山海经》
    注释:①夸父:传说中善跑的巨人。②入日:走进太阳光轮里。③河、渭:指黄河与渭水。④大泽:神话里的大湖。⑤邓林:桃林。
    (1)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夸父与日逐走
    欲得饮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未至,道渴而死。

    (3)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这个情节中,你感受到神话故事具有 的特点。这个故事让你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的精神。
    (4)有人说夸父为了逐日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不值得。你认同吗?先说出自己的观点,再说明理由。

    (5)夸父逐日是经典的中国神话故事。本学期,你在课外还读了哪些神话故事?请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神话,并简要写出喜欢的原因。
    我最喜欢的神话故事是 ,我喜欢它的原因是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文言文阅读(共10小题)
    1.(1)①A;②C;
    (2)黄筌画飞鸟,颈足皆展。艺术创作需要细致观察,我们做任何事都应严谨认真、实事求是,要多学习多请教,避免因观察不仔细而犯错。
    (1)①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字词含义的理解。A.一致,“验之信然”的“然”表示“这样”,是说经过验证是这样的情况;“处士笑而然之”的“然”也是“这样”的意思,表示处士认可牧童所说的话,这两个“然”意思相同。B.不一致,“乃知观物不审者”的“乃”是“于是、就”的意思,“今乃掉尾而斗”的“乃”是“却”的意思,二者不同。C.不一致,“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的“好”是“喜欢”的意思,“好书画”的“好”也是“喜欢”的意思,但这里问的是与艺术有关的内容。故选:A。
    ②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朗读停顿。AB.正确;C.有误,“况其大者乎”,正确的停顿应该是“况/其大者乎”,这里“况”表示“何况”,引出后面的内容,原句停顿错误。故选:C。
    (2)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文中“黄筌画飞鸟,颈足皆展”这句话体现了艺术之美,从艺术创作角度来看,黄筌所画飞鸟有其独特的姿态。从这篇文章整体来看,后面提到有人指出飞鸟正常不会颈足皆展,经过验证确实如此,由此启发我们在艺术创作中,像黄筌这样即使是有名的画师也会有观察不细致的问题。所以我们在做任何事包括艺术创作时,都需要仔细观察,要明白即使是看似简单的事物,如果观察不仔细也可能出错,同时要保持好学多问的态度,避免因主观臆断而产生失误,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艺术创作或完成其他事情。
    故答案为:
    (1)①A;②C;
    (2)黄筌画飞鸟,颈足皆展。艺术创作需要细致观察,我们做任何事都应严谨认真、实事求是,要多学习多请教,避免因观察不仔细而犯错。
    2.(1)道义;私利。
    (2)行必孰。
    (3)如果有懂得不谋求私利这种做法所带来的好处的人,就可以和他讲道理了。
    (4)B、C。
    (5)①行动不能不深思熟虑。“孰”的意思是:深思熟虑。
    ②人不是圣贤,谁能不犯错误呢?“孰”的意思是:谁。
    ③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孰”的意思是:什么。
    (1)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字词含义的理解。在“君子计行虑义”中,根据上下文及传统文化中对君子的定义,君子行事遵循道德准则,这里的“义”结合文意可知是道义、正义的意思,从“君子计行虑义,小人计行其利”的对比中可看出与小人所追求的“利”相对,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标准。在“小人计行其利”里,与君子的“义”相对比,可知“利”是私利、利益的意思,因为文中强调小人行事只考虑对自己有好处的方面,从“乃不利。有知不利之利者,则可与言理矣”也能看出这里的“利”是一种狭隘的个人利益追求。
    (2)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句式的转换能力。“行不可不孰”是双重否定句,双重否定表示肯定,这里“不可不”表肯定强调,改为肯定句就是把“不可不”去掉,得到“行必孰”,这是根据文言文句式转换的基本规则,保持原意不变,只改变句子的形式。
    (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有知不利之利者,则可与言理矣”,从字词来看,“有……者”表示“有……的人”,“知”是知道、懂得,“不利之利”需要结合文意理解,这里指不谋求私利这种做法带来的好处,“则”是就,“可”是可以,“与”后面省略了宾语“之”,意为和他,“言理”是讲道理。综合起来就是如果有懂得不谋求私利这种做法所带来的好处的人,就可以和他讲道理了,是根据文言文翻译的方法,逐字理解并结合上下文连贯起来。
    (4)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的辨析能力。文中使用了比喻论证,如“不孰,如赴深谿,虽悔无及”,把不深思熟虑行事比作奔赴深谷,形象地说明了不深思熟虑的后果,这是典型的比喻论证;还使用了对比论证,“君子计行虑义,小人计行其利”将君子和小人行事的出发点和考虑因素进行对比,突出二者的差异,所以答案是 B、C。是根据对不同论证方法特点的掌握和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得出的。
    (5)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理解。①“行不可不孰”中的“孰”结合上下文可知是深思熟虑的意思,从“不孰,如赴深谿,虽悔无及”能看出强调行动要经过思考,不然会有严重后果。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中的“孰”是“谁”的意思,这是常见用法,表示反问,意为任何人都可能犯错。③“是可忍,孰不可忍”中的“孰”是“什么”的意思,这里表示一种递进的反问,强调对某种情况的不可容忍程度,是根据对不同语句中字词含义的积累和对文言文语境的理解来分析的。
    故答案为:
    (1)道义;私利。
    (2)行必孰。
    (3)如果有懂得不谋求私利这种做法所带来的好处的人,就可以和他讲道理了。
    (4)B、C。
    (5)①行动不能不深思熟虑。“孰”的意思是:深思熟虑。
    ②人不是圣贤,谁能不犯错误呢?“孰”的意思是:谁。
    ③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孰”的意思是:什么。
    3.(1)B;
    (2)心到 眼到 口到 不甘为下流 无不成之事;
    (3)坐井观天 眼界狭小、见识有限;
    (4)制订阅读计划 抓住主要内容 保证阅读质量。
    (1)考查朗读节奏的划分。根据句子的意思断句即可。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的意思是:有志向,那么绝对不甘心处于底层。根据句意可知,停顿正确的是: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故选:B。
    (2)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朱熹提到读书有“三到”是:心到、眼到、口到。根据“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分析概括:《曾国藩谈读书》有独到的见解是:有志、有识、有恒,不甘为下流、知学问无尽、无不成之事。
    (3)考查重点词语的理解。
    结合文言文内容,由“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可知,“井蛙之窥天”说的是一个人有点儿心得就自满自足,形容人眼界狭小,如同井底之蛙,而与井底之蛙这个故事有关的成语是“坐井观天”。“河伯观海”源自一个寓言故事——河伯原本很自大,认为自己是世间最伟大的存在。当看到大海时,他才发现自己的渺小,从而意识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做人不应盲目自大。综上可知,“井蛙之窥天”“河伯之观海”指的都是一个人眼界狭小、见识有限。
    (4)考查开放探究。结合自己的读书学习经历完成。
    我认为读书还应该注意第一要制订阅读计划、第二要抓住主要内容、第三要保证阅读质量。
    故答案为:
    (1)B;
    (2)心到 眼到 口到 不甘为下流 无不成之事;
    (3)坐井观天 眼界狭小、见识有限;
    (4)制订阅读计划 抓住主要内容 保证阅读质量。
    4.(1)尝与诸小儿游 诸儿竞走取之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2)王戎不取道旁李 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 唯戎不动 摘了尝一尝,果然是苦的。
    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 观者无不辟易颠仆 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做事的时候要多观察,勤于思考。
    (1)考查了古诗文默写。“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是南北朝时的《王戎不取道旁李》。
    (2)考查了内容理解。结合选文内容,选文一的题目是:王戎不取道旁李;面对的情形:道边李树多子折枝;不同的表现,其他人:诸儿竞走取之,王戎是:唯戎不动;结局:摘了尝一尝,果然是苦的。选文二,面对的情形: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不同的表现,其他人:观者无不辟易颠仆,王戎: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从王戎身上学到了:做事的时候要多观察,勤于思考。
    故答案为:
    (1)尝与诸小儿游 诸儿竞走取之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2)王戎不取道旁李 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 唯戎不动 摘了尝一尝,果然是苦的。
    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 观者无不辟易颠仆 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做事的时候要多观察,勤于思考。
    5.(1)C;
    (2)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
    (3)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蛇本来没有脚,先画成蛇的人,却将蛇添了脚,结果不成为蛇。后遂用画蛇添足,比喻节外生枝,告诉人们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弄砸。
    (1)本题考查的是字词解释。
    A、B、D正确;
    C.有误,我能为之足:我能够为它添上脚。之:代词,它。
    故选C。
    (2)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首先理解句子中字词的意思,然后把各个字词的意思连起来,写出句子的意思。在这个句子中,“固”的意思是本来,原来,“子”对人的尊称,“安能”怎能。因此,这个句子的意思是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
    (3)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哲理感悟。文章最后一句“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的意思是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于是就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为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酒。由此可知,做任何事情节外生枝,反而会把事情搞砸。
    故答案为:
    (1)C;
    (2)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
    (3)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蛇本来没有脚,先画成蛇的人,却将蛇添了脚,结果不成为蛇。后遂用画蛇添足,比喻节外生枝,告诉人们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弄砸。
    6.(1)①因此;
    ②填塞;
    (2)常衔/西山之木石。
    (3)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1)考查字词解释。①故为精卫:因此化为精卫鸟。故:因此。
    ②以堙于东海:用来填塞东海。堙:填塞。
    (2)考查文言断句。常衔西山之木石: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结合句意进行停顿,即:常衔/西山之木石。
    (3)考查句子翻译。之:的。少女:小女儿。故“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译为: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故答案为:
    (1)①因此;
    ②填塞;
    (2)常衔/西山之木石。
    (3)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7.(1)①B;
    ②C;
    (2)球忽跃入树穴 以盆取水,灌入穴中 球遂浮出;
    (3)聪明、爱动脑筋;
    (4)《曹冲称象》《王戎不取道旁李》。
    (1)考查字词解释。①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文彦博小的时候,与一群小孩玩皮球。群儿:一群孩子。故选B。
    ②彦博以盆取水:文彦博用盆装来水。以:用。故选C。
    (2)考查内容理解。文彦博小的时候与伙伴们踢球,突然球进入了树洞中,因为树洞太深,小伙伴无法取球,这时文彦博往树洞灌水,球浮了上来。据此填写,这件事的起因是球忽跃入树穴,文彦博想到的办法是以盆取水,灌入穴中,结果是球遂浮出。
    (3)考查形象分析。结合短文可知,球掉入树洞,其他孩子都没办法把球取出,文彦博“以盆取水,灌入穴中”,取出了球,表现了文彦博是一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4)考查拓展延伸。结合课下知识积累回答即可。示例:与古代智慧儿童有关的故事还有《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王戎不取道旁李》等。
    故答案为:
    (1)①B;
    ②C;
    (2)球忽跃入树穴 以盆取水,灌入穴中 球遂浮出;
    (3)聪明、爱动脑筋;
    (4)《曹冲称象》《王戎不取道旁李》。
    8.(1)树在道边而多子 此必苦李;
    (2)zhū 竞;
    (3)曾经;
    跑;
    (4)我认为王戎是一个观察仔细、善于思考,爱动脑筋的孩子。
    (1)考查古诗文默写。出自《王戎不取道旁李》,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2)考查汉字读音、选字词填空。诸:[zhū]众;许多。故“尝与诸小儿游”的“诸”读音为“zhū”。竞:争着做某事。竟:表示出乎意料。结合句意可知,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故选“竞”。
    (3)考查字词解释。尝与诸小儿游: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尝:曾经。
    诸儿走取之: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走:跑。
    (4)考查形象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讲了王戎和小朋友看到路边树上有很多李子,其他孩子争相摘李子,王戎却认为李子必然是苦的。由此我认为王戎是一个观察仔细、善于思考,爱动脑筋的孩子。
    故答案为:
    (1)树在道边而多子 此必苦李;
    (2)zhū 竞;
    (3)曾经;
    跑;
    (4)我认为王戎是一个观察仔细、善于思考,爱动脑筋的孩子。
    9.(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2)争着;
    只有;
    (3)B。
    (1)考查断句。句意为:看到路边的李子树上有很多李子。故可断句为: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2)考查字词解释。句意为:小朋友们都争着去摘。竞:争着;
    句意为:只有王戎没有去。唯:只有;
    (3)考查一词多义。
    A.“诸儿竞走取之”意思是许多小孩争相奔跑去摘那些李子。“之”此处是代词,指李子。
    B.“问之”意思是问他。“之”此处是代词,指她。
    C.“取之”意思是摘取李子。此处“之”为代词,李子。故“之”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两项的是B。
    故选B。
    故答案为: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2)争着;
    只有;
    (3)B。
    10.(1)赛跑 想要
    (2)还没到大湖,夸父就在半路渴死了。
    (3)充满神奇的想象 勇于探索、锲而不舍
    (4)我认为值得。因为夸父对太阳永不停歇的追逐,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探索未知的世界的毅力和实现梦想的恒心。夸父逐日的精神千百年来激励了无数人为梦想而努力拼搏。
    (5)《神农尝百草》因为神农一心为老百姓着想,他发明了五谷农业,还尝百草,写出了《本草经》,为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从他的身上,我懂得了要为民造福的道理。
    (1)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夸父与日逐走:意思是夸父与太阳竞跑。“逐走”的意思是“竞跑、赛跑”。欲得饮:意思是想要喝水。“欲”的意思是“想要”。
    (2)本题考查句子理解。解答此题,需仔细阅读全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进行合理地翻译。“未至,道渴而死”意思是:夸父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从“弃其杖,化为邓林”可知,夸父抛弃他的手杖,他的手杖化成了桃林,感受到神话故事具有想象大胆、神奇的特点。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夸父奋力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勇于追求、坚持不懈的精神。
    (4)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解答本题,可结合文段内容来回答。本文写了夸父为了逐日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我认为值得,夸父的行为教导我们要坚强,他的坚毅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5)本题考查课外阅读积累。解答本题,需结合平日的神话故事阅读积累,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神话,并简要写出喜欢的原因。例:我最喜欢《女娲补天》,因为女娲非常善良、勇于奉献,她创造了人类,使大地拥有了勃勃生机。
    故答案为:
    (1)赛跑 想要
    (2)还没到大湖,夸父就在半路渴死了。
    (3)充满神奇的想象 勇于探索、锲而不舍
    (4)我认为值得。因为夸父对太阳永不停歇的追逐,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探索未知的世界的毅力和实现梦想的恒心。夸父逐日的精神千百年来激励了无数人为梦想而努力拼搏。
    (5)《神农尝百草》因为神农一心为老百姓着想,他发明了五谷农业,还尝百草,写出了《本草经》,为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从他的身上,我懂得了要为民造福的道理。A.验之信然
    处士笑而然之
    B.乃知观物不审者
    今乃掉尾而斗
    C.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
    好书画
    选文题目
    面对的情形
    不同的表现
    结局
    从王戎身上学到了什么
    其他人
    王戎






    《王戎观虎》



    /

    相关试卷

    专题14 写作-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统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14 写作-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统编版),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真情习作,完成习作,按要求完成习作,习作,表达与交流,我会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2 字形-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统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02 字形-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统编版),共16页。

    专题01 字音-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统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01 字音-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统编版),共18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