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 3.3《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581433/0-173579156982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 3.3《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581433/0-173579156988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 3.3《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581433/0-173579156990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 3.3《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581433/0-1735791569934/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 3.3《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581433/0-173579156997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 3.3《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581433/0-1735791569994/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 3.3《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581433/0-1735791570028/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 3.3《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581433/0-1735791570057/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节 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完美版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节 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完美版ppt课件,共5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新知长江流域,长江流域概况,3长江主要支流,长江流域地形图,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经济带的建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当地形向两侧倾斜,使雨水分别汇集到两条河流中去,这一起着分水作用的脊线称为分水线或分水岭。流域:指由分水岭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水系:河流干流和支流以及流域内的湖泊、沼泽、地下暗河彼此连接形成庞大的系统,又称河系。
课前新知——流域的基本概念
水系=干流+所有支流+所有湖泊
课前新知——河流水系特征
课前新知——河流水文特征
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最终注入东海。长江穿越我国西南、中部和东部,流程长,流域面积广,是我国水量丰富的河流。
(1)源头与注入的海洋
(2)长江经过哪些行政区?
流经地区:干流流经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共11个省级行政区,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 (8省2市1区-青、川、云、鄂、湘、赣、皖、苏;渝、沪;藏)
水系与支流:支流众多,南北对称树枝状水系
(4)长江的地位及生态效益
地位: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大、水量和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长江是亚洲第一长河,也是世界第三长河。
生态效益:具有强大的涵养水源、繁育生物、释氧固碳、净化环境的功能。
阅读教材第98页,思考以下问题1.简述长江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水文水系、资源)?2.简述长江的人文地理特征(人口、农业、中心城市)?
地形多种多样,有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一、长江流域概况——自然地理特征
从本图中你能得出长江的主要气候及其特征吗?
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年降水量差异较大且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长江河源地区属典型的高寒气候,四季如冬,干燥寒冷,气压低,日照长,多冰雹大风,多沼泽湿地。
金沙江峡谷地区山高谷深,呈典型的立体气候,山顶白雪皑皑,山下四季如春。水流湍急。
四川盆地气候较为温和,地形平坦,流速缓慢,土壤肥沃。
水文特征:径流量大(占全国37%);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夏季为汛期;含沙量较小;无结冰期,上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水系特征:河道最长(6300河湖众多;流域面积广(180万平方千米);干流横贯东西,支流辐射南北。
拓展:长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上游:水能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中游:是我国重要的粮棉基地,具有丰富的金属矿产资源下游:“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上、中、下游都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有:水资源、土地资源、旅游资源。
2.想一想,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各有哪些优势自然资源?
(1)人口:占我国人口的1/3。(2)我国的“粮仓”:粮食产量占到全国的一半左右,水稻产量占到全国的七成。(3)长江中下游平原经济发达:重庆、武汉、南京、上海分别为长江上、中、下游和河口的中心城市。四川盆地是“天府之国”,两湖地区是“鱼米之乡”,太湖地区是“人间天堂”。
一、长江流域概况——人文地理特征
二、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以及长江上中下游河段,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并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
1. 经济发展较快,形成三大经济区
以上海为中心的下游经济区以武汉为中心的中游经济区以重庆为中心的上游经济区
金沙江流域城镇少中下游城镇密度大
要统筹、协调处理好上游、中游、下游地区的发展关系
1.如何做好长江上、中、下游的协作开发工作?
长江经济带的建设,要重点依托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成渝三大城市群,做大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推进长江中上游腹地开发,促进“两头”开发开放(上海及中巴、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建设)
十堰、湘中工业区(长沙、株洲)
钢铁、机械、汽车、电力、飞机制造等
钢铁、汽车、纺织、电子、精密仪表等
钢铁、纺织、汽车、造船、冶金等
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
水稻小麦棉花油菜蚕丝淡水鱼等
长江是中国东西交通的大动脉,素有“黄金水道”之称,货运量约占全国内河货运量的60%。国家实施“深下游、畅中游、延上游”战略,大体上可分为6个区域性航道网,依托水运发展长江经济带,也是我国走绿色发展之路的重要示范。拓展:黄金水道形成的区位条件、有哪些?
2838 千 米 黄 金 水 道
拓展:影响航运价值的主要因素
表1.分析河流航运条件的影响因素和一般模式。
地形平坦、江阔水深、水流平稳、通航能力强
降水量大,降水季节变化小
径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通航能力强,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
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大,流程长,通航里程长
沿岸人口、城市密集、资源丰富
沿岸农业、工业发达,经济发展水平高,航运需求量大
自然条件:通航能力:长江水量大,江阔水深,通航能力强;通航时间:无结冰期,四季通航;通航时间长通航时间:长江流程长,支流多,横贯东西,联系南北,江海联运,航运网络发达, 营运里程长。社会经济条件:长江流域工农业发达,物产丰富,城市密集,人口众多,运输需求量大,河运廉价。
分析长江航运价值高的原因
世 界 上 最 大 的 水 电 站
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长江三峡工程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综合效益。三峡大坝长3035米,高185米,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年发电能力约1 000亿千瓦·时。三峡工程可增加长江中游航道枯水季节流量,改善重庆到武汉的通航条件。对削减长江上游洪水流量,保障中游地区的防洪安全,三峡工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三峡大坝
1、对于协调长江上、中游之间的关系,三峡工程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三峡水库可以调节洪峰、拦蓄洪水,对中游洪水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三峡水库可以加宽、加深上游航道,使水流趋缓,增加中游枯水期流量,减轻中游航道泥沙淤积,改善长江的航运条件,促进上、中游物资流通。三峡水电站可以向中、上游供电,缓解电力紧张状况,三峡工程的兴建可以在中游农业、城市供水、水产养殖、旅游等方面发挥巨大的综合效益。
调控洪水改善航运提供电力改善供水养殖旅游
1.库区: ①淹没土地,影响某些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破坏当地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人口搬迁费用大。 ②流水沉积作用增强,上游河床上升,库区泥沙淤积,易出现江心洲。③增加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率,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④若水库遭破坏,导致下游洪涝灾害;2.大坝下游: ①沿岸平原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盐渍化加重。②河口三角洲海水倒灌,咸潮加剧;③地下水变质,盐渍化加重,增速减慢甚至海岸线侵蚀后退。④河口海域渔业减产。
(2)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既有积极效应,也有消极影响,消极影响主要有哪些方面?
措施:制定水利工程最优建设方案减轻生态破坏。因地制宜进行规划,合理选址。及时建立多种生态环境监督机制,对工程建设进行全程追踪和监测,及时治理环境,减少生态破坏。提高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2)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既有积极效应,也有消极影响,消极影响主要有哪些方面?我们应该如何扩大正面效应、缩小负面影响?
消极影响:可能会出现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三角洲萎缩、地质灾害增多……
世界上绝大部分的泄洪排水系统采用的是直排式大坝设计,但是长江三峡在各个泄洪口都增加了一个三角形的导槽,洪水流出受阻,使水流喷向天空.每年旅游旺季都会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前来观赏这个震撼的工程奇观.下图为拍摄的三峡枢纽泄洪深孔泄洪景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河流域河流水系发达、支流众多,与其关联性较强的有①地形 ②植被 ③气候 ④土壤A.①② B.③④ 4C.①③ D.②③(2)与直排式大坝设计相比,长江三峡泄洪排水系统采用三角形导槽设计的最主要原因是( )A.洪水下泄增加发电量 B.减缓流速利于防洪C.减少水流对大坝基面冲刷 D.形成世界奇观发展旅游业(3)三峡水库泄洪对大坝的下游河段带来的影响是( )A.来沙增多水污染加重 B.来水增多淤积严重C.减轻下游防洪压力 D.河床沉积物平均粒径变大
三、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
长江生态环境只能优化、不能恶化,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首要位置。
只有在保护生态的条件下,有序推进长江流域的发展,才是一条真正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之路。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据不完全统计,长江流域现有水生生物1100多种,包括鱼类370多种、底栖动物220多种和上百种水生植物。长江流域是我国众多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繁衍场所,拥有中华、白、江豚、大鲵、胭脂鱼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随着长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长江生态环境正面临着诸多威胁,水生生物资源严重衰退,水域生态不断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长江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从1980年的不到100亿吨,增加到2015年的346.7亿吨,增长了约2.5倍。
1.长江流域代表性的珍稀动物白鳍(qí)豚已不见踪影,说一说导致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
①过度捕捞鱼虾,食物来源减少②过度开发长江,柄息地遭到严重破坏③水污染严重,水质和生存环境恶化,繁殖能力减弱④过往船只多及人类乱捕乱杀。
说一说长江流域湖泊的重要功能;议一议,保护长江流域的湖泊对整个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有哪些重要意义?①生态价值:调节气候;美化环境;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②经济价值:旅游观光、提供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提供水源和水运③社会价值:教育科研
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建立长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01-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建立生态环境硬约束机制,明确各地区环境容量,制订负面清单,强化日常监测和监管,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责制度。对不符合要求占用的岸线、河段、土地和布局的产业,必须无条件退出。
02-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
建立河长制和湖长制,完善长江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和预警应急体系,推行环境信息共享,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跨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建立环评会商、联合执法、信息共享、预警应急的区域联动机制,研究建立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的指标体系。
03-建立长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通过生态补偿机制等方式,激发沿江省市保护生态环境的内在动力。依托重点生态功能区开展生态补偿示范区建设,实行分类分级的补偿政策。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探索上中下游开发地区、受益地区与生态保护地区进行横向生态补偿。
04-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全面贯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以制度建设为核心任务,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全面推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工作,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效模式。
①退耕还林、退牧还草;②加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坡耕地和石漠荒山的治理
①加强湖泊、湿地保护;②疏浚水道,降低洪涝灾害风险;③建设各级自然保护区
①严格立法、科学治污;②坚持应急防控与长效治理齐抓并举;③坚持“控源截污”与生态修复统筹推进;④治理水污染
习近平总书记长江考察之行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阅读P106日益萎缩的洞庭湖
清朝初年,洞庭湖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 。但由于泥沙大量淤积,造成湖床不断抬升,水面逐渐萎缩。20世界50—80年代,由于人口迅速增长,当地进行大规模的围湖造田,洞庭湖由一个完整的湖泊,被分割为三个部分。到20世纪末,洞庭湖面积仅2625平方千米。“洪水一大片,枯水一条线”是对洞庭湖的真实写照。大片湿地消亡,调蓄能力降低,使湖区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现象时有发生。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以后,国家在洞庭湖实施了一系列治理措施,比如退田还湖、平垸(pínɡ yuàn)行洪、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等,启动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以统筹湖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立新的江湖平衡关系,保护长江流域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如今,洞庭湖的蓄洪面积扩大了500多平方千米,蓄洪能力增加了近30亿立方米,在此过冬的候鸟大幅增加,江豚、中华秋沙鸭等珍惜动物得到妥善保护,生态环境有了显著改善。
1.洞庭湖的重要价值?
图3—28 洞庭湖枯水期与洪水期的水面变化对比
全球变暖,降水减少,蒸发变大;暴雨、洪水倒灌致泥沙淤积; 上游植被破坏,造成长江及支流含沙量增大,加速湖泊泥沙淤积;人口增长,诱发大规模围湖造田。围湖造田、泥沙淤积是湖泊萎缩主要原因。
2.洞庭湖萎缩的原因?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节 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图文课件ppt,共1页。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节 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完美版课件ppt,文件包含33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含123课时pptx、33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含45课时pptx、33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33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1994年三峡工程正式开工mp4、奔涌吧长江mp4、沿着长江看中国mp4、百万三峡大移民mp4、走进长江流域探讨流域协作开发与保护的途径mp4、超级水利工程三峡大坝独特又智慧的泄洪方式是如何修建的mp4、长江评论打造黄金水道mp4等11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节 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完美版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长江流域概况,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长江经济带的建设,长江航运开发,长江水能开发,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长江水生态状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