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潼关/谭嗣同课堂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潼关/谭嗣同课堂教学ppt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走近作者,移情于物,悟诗情,前两句,高云拥城寂寥辽远,后两句,不畏险阻勇往直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了解作者,体会诗歌大意。
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感知少年谭嗣同冲破束缚,强我中华的壮志豪情,并背诵诗歌。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清末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中日甲午战争后,愤中国积弱不振,在浏阳倡立学社。遍历北京、上海、南京,吸收新学知识。1897年9月政变发生,被捕入狱,与林旭、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等同时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公车上书: 189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康有为率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史称公车上书。该事件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变法过程: 1894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此后的103天里,光绪帝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等。 这场变法史称百日维新,又称戊戌变法。在戊戌变法过程中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操纵军政实权,坚决反对变法维新,并于9月发动政变,幽禁光绪帝,杀害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等戊戌六君子,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海外。 此次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但变法期间的改革措施,除京师大学堂(中国近代最早的国立大学)得以保留外,均被废止。此次变法以失败告终。
“戊戌六君子”菜市口英勇就义
谭嗣同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他猛烈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和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并对封建纲常伦理进行了犀利的批判。谭氏富有文学才华,诗文都写得有气势,有词采。入狱时有诗一首:“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林旭林旭,举人出身。好为歌诗。1895年针对签订《中日马关条约》,上书请拒和议。百日维新中,受到光绪帝召见,赏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与新政戊戌政变前夕,曾把光绪帝的密诏带给康有为,共商授救光绪的办法。戊戌政变时被捕,遇害。年仅24岁
刘光第1883年中进士,授刑部主事。为官清廉,不媚权贵。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上书建议变法求强。1898年春列名保国会。百日维新中,受到光绪帝召见,赏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与新政。
杨锐,四川绵竹人。举人出身。1889年授内阁中书,后晋为侍读。1898年春在京创立蜀学会,并办蜀学堂,以张之洞的《劝学篇》为指南,兼习中学和西学。戊戌政变时被捕,张之洞营救不及,被害。
康广仁康广仁,康有为胞弟。自少鄙弃八股科考,认为国家弱亡皆由八股锢塞人才所致。1898年春挟金赴京,协助康有为开展维新运动。主张废八股,开民智。戊戌政变时被捕,在狱中说:“若死而中国能强死亦何妨!”从容就义
杨深秀杨深秀,1889年中进士,授刑部主累迁郎中。立志“以澄清天下为已事,任”。上新政条陈5篇,请明定国是,宣布变法;请厘正科举文体,废弃八股,改试策论;请议游学日本章程,派遣近支王公游历;请筹款译书。又多次奏劾阻挠变法的守旧大臣
14岁的谭嗣同面临的祖国是一个软弱无力,被列强随意欺凌的国家。谭嗣同对此深感愤慨,在随父上任的途中已经是满腔热情渴望为民族为国家争取光荣,途经潼关,面对北方的壮阔山水,感觉跟自己的那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改造国家命运的心情相似,移情于物,写下了这首诗。
潼关【清】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译文】从古到今,这巍峨的雄关就被白云团团簇拥着,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西风吹散、吹远。
【诗词赏析】第一句写潼义的历史和气势。“终古”点明潼关历史悠久,“高云簇”不言城高而其高自见,从视觉的角度烘托了潼关城的高耸、壮阔。
【诗词赏析】第二句写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的秋风吹散,从听觉上凸显了潼关城的寂寥与辽远。
【诗词赏析】高云簇拥古城,不言高而高度自见,异峰突起,令人神往。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又显出孤城的寂寥与辽远。
【译文】黄河奔向平坦广阔的原野,好像仍嫌河床箍得太紧;山峰刚入潼关便突兀而起、耸入云天,唯恐显得平庸。
【诗词赏析】第三句笔锋一转,写“河流大野”,不说其奔腾或壮阔,而说其“犹嫌”拘束。
【诗词赏析】第四句写秦岭山脉入潼关之态势,不说其巍峨险峻,而说其桀骜不驯,再也不知何谓平坦。
【诗词赏析】在诗人的笔下,奔腾的黄河,险峻的群山,都成了有思想、有感情的人。融入了诗人强烈的感受,也融入了诗人的思想、个性和人格,还融入了他作为一个时代的改革家的壮志豪情。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①拟人、侧面描写 ②赋予河流、高山以人的情感,③生动形象表现了潼关河流的奔腾壮阔,山的巍峨险峻,④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①黄河在广阔的原野上奔腾的仍嫌受约束,山进入潼关也不懂得什么是平坦②描绘了一幅黄河奔腾、山势巍峨险峻的雄浑奔放画面,③突出诗人性格豪放,歌颂祖国山河,表现了诗人渴望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云以人的动作“簇拥”,赋予河流以人的情感“嫌弃拘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北方山水的壮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一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渴望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山水本无情,只不过是大自然的景观,为何谭嗣同的眼里,山水都似乎有了壮怀激烈的举动?
当时的中国,正值政治腐朽不堪的清王朝统治末期,政府软弱无能,西方列强纷纷在中国开辟殖民地,将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稷无以为继,百姓生活困苦。这样的社会现实,在14岁的谭嗣同心中留下了痛恨不已的印象,谭嗣同少年随父亲上任之途已是满腔报国之志,渴望能够得到国家重用,渴望大展宏图,看到潼关山水这般汹涌激荡,谭嗣同心中想要冲破封建束缚的罗网,奋勇向前的心声就更为炽热,于是他借景抒情,依托潼关这一片壮观的山水,写下了这首气势干云的诗篇!
本诗刻画出怎样的人物形象?
刻画出了一位英姿勃发、扬鞭催马的青年形象,感受到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那是一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代,当时的中国软弱无力,被列强随意欺凌。14岁的谭嗣同对此深感愤慨,在随父上任的途中已经是满腔热情。他渴望冲破封建束缚、渴望为国效力、渴望国家变革图强。面对北方壮阔的山水,感觉和自己的那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自己是那么的相似,所以他移情于山水,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绝句通过对潼关附近地理环境的生动描绘,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充满少年豪情,给人豪迈之感。
(1)谭嗣同《潼关》一诗中表现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谭嗣同《潼关》一诗中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写潼关城高耸壮阔、寂寥辽远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运用拟人手法描写黄河秦岭,突出黄河咆哮的气势及秦岭高耸险峻的形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这两句诗所展现的景象。谭嗣同《潼关》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天空中翻卷着一团团云雾,异峰突起,久远的高云簇拥着潼关古城,那景象壮阔极了。一阵阵猎猎的秋风吹来,将清脆的马蹄声吹散了,古城又显出了它的寂寞。
表达了作者渴望冲决落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作业布置:1、积累关于“立志”诗句,作为自己人生的座右铭;2、搜集谭嗣同的其他诗句,整理成札记。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潼关/谭嗣同图片课件ppt,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朗读节奏,移情于物,剑胆琴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潼关/谭嗣同教案配套ppt课件,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标关,作者关,背景关,诗意关,修辞关,情感关,典故关剑胆琴心,评价关剑胆琴心,总结关,方法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潼关/谭嗣同课前预习ppt课件,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