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江南逢李龟年/杜甫教课内容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江南逢李龟年/杜甫教课内容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读懂诗的大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重点)2. 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难点)3. 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 感悟“落花”之意,体会诗人深沉的情感。(素养)
唐朝时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大唐清明的政治造就了一个歌舞升平的时代,然而“安史之乱”却把人民拖入战乱的深渊。经历了这一沧桑巨变,自身也是颠沛流离的诗人杜甫,再次遇到盛世时著名乐师李龟年时,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与“诗仙”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1.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开始,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读书和游览时期2.天宝五载(公元746年),诗人三十五岁,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长安十年时期3.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战乱流离时期4.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漂泊西南时期
本诗选自《杜诗详注》卷二十三(中华书局1979年版)。李龟年,唐玄宗时著名乐师,擅长唱歌。杜甫少年时初逢李龟年,是在唐朝开元盛世时期。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大历四年(769)三月杜甫离开岳阳到潭州,唐代宗大历五年,在江南一带漂泊的杜甫,和流落江、潭的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邸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感慨万千,于是写下这首诗。
李龟年,唐代音乐家,被后人誉为“唐代乐圣”,河南洛阳人,李景伯之子。出身赵郡李氏。和兄弟李彭年、李鹤年创作的《渭川曲》特别受到唐玄宗的赏识。安史之乱后,流落到江南(此处指唐朝的江南,唐朝的江南在今湖南省;唐朝的江左在今江南地区),每遇良辰美景便演唱几曲。作为梨园弟子,多年受到唐玄宗的恩宠,与玄宗的感情非常人能及。后来唱了王维的一首《伊州歌》:“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表达了希望唐玄宗南幸的心愿。唱完后突然昏倒,四天后又苏醒过来,最后忧郁而死。
“岐王宅”“崔九堂”
“岐王”是唐玄宗的弟弟、唐睿宗的儿子李范,封岐王,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崔九”,是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经常出入皇宫,是唐玄宗的宠臣。他在同族弟兄辈中排行第九,故称崔九。“岐王宅”“崔九堂”借指开元鼎盛时期文艺名流经常雅集之处。
体裁:七言绝句。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讲求格律押韵,属于近体诗。每首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
【视频】《江南逢李龟年》朗读
自由朗读这首词,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朗读要领1.掌握节奏2.控制语调3.运用停顿4.确定重音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并质疑。(2)小组交流并释疑。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唐玄宗的弟弟李范,被封为岐王。
指殿中监崔涤,唐玄宗的宠臣。“九”是他在兄弟中的排行。
诗意:当年在岐王府里经常见你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歌声。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诗意:此时正是江南风景绝好的时候,在这落花时节又与你相逢。
1.自由朗读诗歌,找出表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的词语。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诗人在落花时节的江南与旧友李龟年重逢。
2.赏析“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①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或虚写),追忆了往昔与李龟年的交往,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流露出对盛世生活的向往;
②与后面的“落花时节”形成对比。
聚焦“宅”“堂”,想象宫邸之奢华
也暗喻了大唐在安史之乱后,由盛而衰的社会现实。(国家的衰败)
3、有人说《江南逢李龟年》这首诗中,“落花时节”有三重含义,请写出你的理解。
自然的景色——暮春时节
暗喻了杜甫和李龟年二人漂泊无依、由荣而衰的身世命运。(个人的身世之悲)
4、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后两句写暮春时节年老病衰的诗人在漂泊颠沛中与老友重逢,蕴含了诗人对国事凋零,对彼此现状的无限感慨。
“落花”这一意象,既寄托了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
作者自己和友人(李龟年)的颠沛流离。
“落花”是中国古诗中常见的意象之一,是种美丽、短暂、动态的意象,以忧伤之美,给词人留下的印象必然更为深刻。
运用了反衬和双关手法。 “落花时节”暗示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又”是照应上文的“寻常见”“几度闻”,前后对照,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赠李龟年李端青春事汉主,白首入秦城。遍识才人字,多知旧曲名。风流随故事,语笑合新声。独有垂杨树,偏伤日暮情。
以往昔风光反衬今夕的落魄
(1)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2)对自身飘零的无限感伤;(3)对国势衰落现实的无限感慨。
借代:诗人没有明写大唐国运的兴盛,而是用“岐王宅”和“崔九堂”来借代,一个岐王,一个崔九,都是位尊、人闲,而且还眼光高、身段低,这样的人身边当然是群贤毕至、胜友如云。这就是开元盛世的另一面了。更加含蓄,也能与李龟年和诗人自己产生联系。
对偶:“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前两句采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语言凝练,意思互相补充,反复突出当年的兴盛,为后两句做铺垫。
借喻:诗人没有明写大唐国运的衰败,而是用“落花时节”进行比喻,既含蓄,又能与“江南好风景”形成对比,更能突出衰败的凄凉,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反衬:用“江南好风景”来反衬“落花时节”的悲凉,更能表现出诗人对物是人非、国事凋零的感慨,也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怀念。
对比、衬托、象征、托物言志、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对比、对偶、反复、借代、顶真、引用……
抒情、议论、说明、记叙、描写
写作手法:(表现手法)
望岳唐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春望唐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这首诗格律严整,对仗精巧,声情悲壮,表现了诗人爱国之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登高》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赠花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通过用美景反衬年迈风烛的凄凉,抒发了世事难料,人生无常的感概,以及诗人抚今追昔,感时伤世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江南逢李龟年/杜甫教学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第一部分,走进诗人,第二部分,疏通诗意,第三部分,赏诗句悟诗情,第四部分,总结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江南逢李龟年/杜甫课文内容ppt课件,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探析字源补白诗境,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往昔风光,今朝落魄,写作手法,开元盛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江南逢李龟年/杜甫教学演示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江南逢李龟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