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 下册9.2 *项脊轩志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 下册9.2 *项脊轩志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知能对标,课文内容分析,学情整体分析,教学活动准备,教学活动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文内容分析】
一、层次、内容
《项脊轩志》借记物以叙事、抒情,在描述项脊轩景物变迁的同时,以简洁的笔法记述自己在其中的生活以及与亲人朝夕相处“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往事,表达了自己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深深怀念,把一段悲喜交加,令人感叹不尽的人生呈现在这个“室仅方丈”的微缩舞台上。
全文以平淡的词句、平静的笔调描述平凡的往事,令读者感怀想象,偶尔一两句抒情点染,就会打开他们的情感闸门,使其受到深深的感动,正所谓“不俟修饰,而情辞并得,使览者侧然有隐”(方苞《书归震川文集后》)是也。
本文第1—3段写于作者18岁时;第4、5段写于作者而立之年,是对前文的补充。通过记叙“项脊轩”这间“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的小小书斋,作者深情地回顾了自己当年安于清贫、发奋读书的生活和志趣,并引出自己与亲人朝相处“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往事,抒发了物是人非、世事变迁的感慨,表达了自己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深深怀念。与一般的“志”相比,本文较多着眼于生活中的细节琐事,将过去与现今连结记述,融入了作者深挚的情感。
第1段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风貌。旧时的项脊轩是“室仅方丈”的“百年老屋”,简直无法居住。经过作者修葺之后,变成了理想的书斋。他在其中安居休息,长啸歌吟,陶醉于自己的世界中。
第2段写项脊轩的变迁和家人间的往事。作者讲述了母亲对自己的爱抚和祖母对自己的期望。
第4、5段补写作者与妻子的往事。妻子“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向作者转述小妹的问话,充满生活乐趣。然而世事难料,生死无常,妻子去世,项脊轩也渐渐破败,直至作者将其再次修葺。结尾一句,亭亭如盖的枇把树融入了作者无限的感伤之情,寄托了作者对往事、亡妻的追怀。补写部分从时间推移、人物关系变化、感情发展等角度看都是正文的自然延续和补充,以妻子所植的枇杷树作结,无一字言及思念,而思念之情表现得极为诚挚动人。
二、艺术特色
文章无论是记述还是描写,都渗透着“喜”和“悲”的浓烈情感,两种情感互为衬托,彼此交织,最终将文章推入悲喜交集的境界。这篇文章也因此成为古代散文的名篇。
作者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如小鸟啄食、风移影动的景物细节,东犬西吠的场面细节,母亲、妻子动作言语的细节。特别是写祖母看望和勉励孙子的场面,祖母说:“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语气亲切、诙谐,生动贴切地表现了祖母对孙子的疼爱和关心。临去时,以手阖门,喃喃自语,细致生动地刻画出祖母内心的喜悦和对孙子的期许。
而后祖母“持一象笏至”,再三叮咛,激励孙子为改变整个家族的现状而发奋读书。祖母的这些语言、动作描写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这些细节看似平淡,实则感人肺腑,使祖母的音容笑貌、神态举止甚至复杂的心理活动,全都跃然纸上。
三、教学优势
本文包含着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如,本是一间小小的书房,但作者却分别以“阁子”“轩”“室”相称。“阁子”是亭台楼阁等园林建筑的一部分,可见归家曾经的辉煌与显赫,作者念念不忘“百年老屋”的原名,其光复家业的决心与使命可见一斑。“轩”本是高大明亮的车子,而作者将自己“可容一人居”的读书小屋起名为“轩”,除因其修缮后周围环境的清幽明亮外,还可见作者心灵世界的明亮宽广。通过“泣”“长号”等词语内涵的比较,学生切实体会到古代语言丰富而细腻的内涵,文化知识积累的目标也得以落实。
【学情整体分析】
这篇文章体现了中国人对亲人、家庭、家族的重视。归有光对“诸父异爨”感到遗憾,深情怀念与项脊轩相关的亲人,体现的是对家庭、家族的珍视。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中国文化传统的某些核心内容。
古人将自己的人生感悟、事理思考、情感体验等诉诸笔墨,留下了许多佳作名篇。诵读这些作品,触摸民族文化血脉,可以增进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学情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活动准备】
一、任务专题设计
披文入情;
细处品情;
援笔共情;
拓展阅读。
二、教学目标设计
1.积累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古代文化常识等文言基础知识,并准确地翻译文中的部分文言句子。
2.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其表达感情的技巧。
3.体味作者平淡的文字中的深情,捕捉生活细节,学习运用白描写人的手法。
三、教学策略设计
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圈画出不理解的字句。借助工具书和小组讨论协作解决大部分文言问题。在老师将难点集中讲评之后,学生做限时训练检测成果,随后公布答案。学生订正之后,通过背诵的方式落实文言知识。
四、教学方法建议
合作教学法、演示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积累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难点:作者对家道衰落的伤感和对亲人的眷恋深情。
六、教学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导入
导入语一:
同学们,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做做脑保健操,“衣锦还乡”打一位明代著名散文家。答案是归有光。同学们真聪明,能说说谜面和谜底有什么关系吗?衣锦还乡就是回家有光彩的意思,也就是归有“光”的意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导入语二:
中国的亭台楼阁无数,然而能载入史册,流传千古的,往往是因为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醉翁亭是美的,因为他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情趣。滕王阁是美的,因为它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趣。项脊轩虽是一间不起眼的小阁子,《项脊轩志》却成为经典名篇,这是为什么呢?
导入语三:
一座房子因为有了人才有了故事,因为有了故事才让人心存感念,项脊轩也一样。小小的轩内,承载了归家太多的往事,归有光的内心也许有着永远都不敢触碰的伤痛,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至情之文《项脊轩志》,走进他孤落的内心世界。
教学策略:导入语一从成语衣锦还乡导入话题。导入语二从文化内涵角度审视亭台楼阁、思考文化内涵和亭台楼阁知名度之间的关系,最终引出项脊轩和《项脊轩志》。导入语三从故事和情感的角度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导入环节可以提升学生交流与语境、欣赏与评价的素养,增强其领会理解的能力。
二、教学精讲
(一)披文入情
1.初读课文
听读全文、注音,标出疑难点、重点,教师展示以下读音,让学生进行注音。
令人长号(há) 不自禁(jīn) 余扃牖而居(jiōng yǒu) 项脊(jǐ)
尘泥渗漉(shèn lù) 修葺(qì) 垣墙周庭(yuán) 旧时栏楯(shǔn)
偃(yǎn)仰啸歌 冥然兀(wù)坐 万籁(lài)无声
迨(dài) 诸父异爨(cuàn) 逾(yú)庖而宴 家有老妪(yù)
先大母婢也(bì) 先妣(bǐ) 呱呱而泣(gū) 以手阖(hé)门
象笏(hù)
2.整体感知
好的文章需要反复吟诵,更何况是这样一篇至情之文。我想请几位同学和我一起诵读。大家在听读的过程中,感受弥漫在文章中的情感。
(1)我们发现文中有一句能够体现作者情感的关键句,它是?
学生: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2)那么,居于此的归有光到底有哪些“可喜”之事呢?
学生: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这里的环境优雅、静谧,如诗如画。
尤其是三五之夜,皓月当空之时,月色如水,银辉洒落,树影斑驳,微风吹过,花摇影落,真是怡然自乐。我想起了《陋室铭》里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总结让人如此喜欢的项脊轩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旧貌:狭小、老旧、破漏、阴暗
新颜:明亮、清幽、雅致
通过归有光细致的描写,我们似乎能够穿越时空,看见一个翻翩少年埋头苦读的样子。诵读喜欢的文句,品味其中的情感。
教学策略:依靠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朗读课文,整理文章思路。在诵读过程中,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情感。
设计意图:好的文章需要反复地诵读,而诵读的第一步就是要弄清字音,读准句读。对“项脊轩”要形成初步的印象,因为接下来的故事就在这里发生。此环节可以提高学生领会理解的能力,培养体验与感悟、直觉与灵感、联想与想象的学科素养。
(二)细处品情
作者在对诸父、先妣、祖母、亡妻的追忆叙述中,有很多细节。这是这节课探究的重点。
教师:我会关注到一些词语,如“内外”“往往”,从中我读到了一个大家族分家之后门墙林立的凌乱之景,这些门墙客观上意味着诸父之间生活的分离,但在情感上,却意味着彼此间的隔阂与淡漠。在这一部分,你还看到了哪些细节?
学生:东犬西吠,鸡栖于厅。一个庞大的家族就此没落,归有光有志光宗耀祖,然而此刻更多的是面对家族分崩离析的无奈与悲凉。对于长辈之间的事情他不好言语什么,多少的不满也只能隐藏在鸡飞狗跳的场景描写中。
教师:我们继续交流,借老妪之口来缅怀母亲,从中你可以看到哪些细节?
1.原文: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生读)
学生: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小心翼翼,嘘寒问暖。
教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学生:归有光的姐姐在襁褓之中呱呱哭泣,娘亲此时在屋子西面的内室不能见到孩儿,但却急切地手扣门扉对女儿嘘寒问暖——是冷了,还是饿了?
教师: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先妣形象?
学生:关爱儿女的慈爱母亲形象。
教师: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对母亲的怀念。
归有光的母亲一生为多子所苦,后为节育,听信奴仆偏方,喝下了田螺水,竟自此失声。归有光听闻老妪说母亲对儿女的嘘寒问暖,再加上多年对母亲的思念,内心是何等的悲痛!
8岁,是最需要母亲关爱的年纪,可母亲却骤然离世;8岁,还是一个不能领会生死的年纪,所以年少的他竟以为母亲是睡着了。写下这些文字时,归有光18岁。从8岁到18岁,“母亲”二字,也许他早已在心中千回次地咀嚼回味;从8岁到18岁,10年冷暖无人知;从8岁到18岁,夜半衾寒有谁问。而今听到老妪之言,对母亲的记忆从茫然无着变得渐次清晰。娘以指叩门扉,娘对儿嘘寒问暖,可我已10年不曾见得娘亲容颜,也再不能得见。
让我们再次从这位母亲的这6个字中去感受归有光内心的悲痛。我读旁白,大家读这6字。
教师:娘以指叩门扉曰。
学生:儿寒乎?欲食乎?
教师:大家还有没有补充?
学生1补充:先妣尝一至。归有光幼年丧母,对母亲的记忆很是模糊,所以只能从他人的只言片语中去拼凑母亲的点点滴滴,每一个小细节于他而言都如同至宝。
学生2补充:语未毕,余泣,妪亦泣。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这哭泣声,是一个失母10年的孩子念及母亲的无穷思念与悲戚。
板书:念先妣(悲戚)令我们流涕的不只是这一件事,我们再来交流。
2.原文: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生读)
在叙述祖母到轩中看望我一事中,写到了哪些细节?
学生:有语言——“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有动作——“以手阖门”“持一象笏至”。
你从中读到了祖母怎样的情感?
学生:第一处语言描写——“孩儿,许久不见你的影子,怎么整天默默地待在这里,像个女娃娃一样?”话语亲切、有趣,表面上是责备,实则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年迈的祖母对孙儿的疼爱、关怀。“以手阖门”,动作轻微,生怕打扰到孙儿。从祖母的“自语”手持象笏至的动作、离去前的再三叮咛中,我们读出了她对归有光苦读的赞许,更有对他的殷殷期盼和勉励。
三处语言、两处动作,细腻平凡,但却把一位慈爱的祖母对孙儿的疼爱、赞许期盼和勉励写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
教师:细节可以是从情的角度而言,谁来再补充?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学生:归有光幼年丧母,祖母是陪伴照料他最多的人,这“长号”中自有对祖母的深切思念之情。但同时,归有光身上还肩负着振兴家族、光耀门楣的重担,祖母的殷殷期盼正在于此。祖母已逝,而归有光依旧科举不第,思及祖母,如何能不“长号不自禁”!这长号中既饱含着归有光仕途、人生失意的慨叹,更饱含他自觉有负祖母重托的悲恸。
下面请××同学来再读这一部分,让我们在听读中感受祖母的关怀与期待。
3.原文: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在描写与亡妻轩中共处的生活场景中,你读到了什么?
凭几学书:述诸小妹语。夫妻二人和谐恩爱、琴瑟和鸣、伉俪情深。
教师:为何又要写枇杷树?
学生:也许在妻去世后的无数个无眠的夜晚,他就在这树下独自回味两人曾经共度的美好时光,愁苦、相思、离情,百般滋味涌上心头。这树是他对妻子情感的化身。树愈繁茂,人离去愈久,思念愈深。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睹物思情,托物寄情。
教师:最后我还有一个疑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为什么妻子离世他没有“泣和长号”?他难过吗?
学生:室坏不修,久卧病无聊,多在外,不常居。不忍面对,选择逃避,不是不痛,是痛彻心扉的悲怆,以至于无法言说,哀莫大于心死。
小结:的确,作者所选取的都是发生在轩中的琐碎细微之小事,但小中见大。读书轩中之喜犹如飘渺辽远的云间之月。18岁的归有光,31岁的归有光,面对着项脊轩北向的四窗。从小轩窗向外望,是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提醒着作者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沧桑;是诸父分家后留下的小门墙,提醒着作者家道衰落的无奈、悲凉。
从轩窗向内望,那里有先妣曾经驻足的痕迹,那里有祖母手持象笏时那期待、殷殷的眼神,那里有妻子凭几学书的倩影。妻离、母去、大母逝。归有光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位女子相继离世,悲怆、悲戚、悲痛,作者的一颗悲心,在项脊轩前无处躲藏!而作者写轩,其目的还是为了写人。透过这一扇项脊轩窗,我们看到归有光复杂的心灵世界。
教学策略:《项脊轩志》志物怀人、悼亡念存,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不可雕饰而自有风味”,教师在授课时,可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共情。
深度学习:从文中的几个细节反复体会,体现母亲、祖母和妻子3个人的形象。透过文字,走进归有光的心灵深处。
这3段文字,从语言、动作和神态等角度塑造了3个人物,分别是母亲、祖母和妻子。如果采用一带而过的方式处理,那么学生很难深入文本读出作者的情感。在反复品读中,增强了学生的领会理解能力,使学生对作者的情感领悟得更加深刻。
设计意图:文中情感的领会与理解需要细细品味才能有更多的收获。本节的设计创设情境,让学生有代入感,学生对细处的情感才能揣摩得更深刻。有助于提高学生领会理解的能力,培养学生体验与感悟、欣赏与评价的学科素养。
(三)援笔共情
1.项脊轩埋藏了归有光的诸多心事,是作者心灵的后花园。请大家结合自己学完这篇课文的思考与感悟试着写几句话,可以添加细节,为项脊轩做一个诗意的诠释。用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
2.课文中用了不少叠字,试把它们找出来,并说说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分析短短一篇课文,六处用叠字来摹声、绘景、状物,以增加形象性和音乐美。如用“寂寂”来烘托环境之清静,用“往往”来渲染门墙之杂乱,用“呱呱”来描摹小儿的哭声,用“默默”来状写作者攻读之刻苦。又如写月下桂树随风摇曳,用“珊珊”;写枇杷树高高耸立,用“亭亭”。用双叠字,摹声更为真切,状物更为细致,写景更为生动;而且诵读起来,音节和谐,更富美感。还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往往不是纯客观地状物绘景,而是“随物以宛转”“与心而徘徊”(《文心雕龙·物色》)。
既写物貌,兼写心情,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如“往往”一词,既强调门墙到处都是,话语中又流露出作者对分家后出现的杂乱现象的厌恶和不满。如“珊珊”一词,既写出树影晃动时轻盈舒缓的样子,同时也透露了作者对项脊轩无比深挚的感情。再如“亭亭”一词,既使人想到树木高高耸立,又使人想到人之亭亭玉立,这一笔中间,寄寓了作者对亡妻的感慨和惆怅,读来富有余味。黑格尔说:“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了”(《美学》第一卷)。课文中的不少描写也正说明了这一点。
教学策略:设计本环节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学习本课,学生必然会有很多思考和感触。运用联想和想象,可以适当添加一些细节,给项脊轩做一个诗意的诠释。
设计意图:此环节涉及语言运用、思维发散和审美提升等多个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发散创新、内化完善的能力,培养学生意识与态度、选择与继承、包容与借鉴、关注与参与的学科素养。
(四)拓展阅读
明史·归有光传(节选)
归有光,宇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嘉请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
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用古教化为治。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大吏令不便,辄寝阁不行。有所击断,直行己意。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明世,进士为令无迁停者,名为迁,实重抑之也。隆庆四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太仆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卒官。
有光为古文,原本经术,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触排,目为妄庸巨子。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为之赞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自伤。”其推重如此。
课后作业:
科场蹭蹬,丧妻失子,家道变故,使归有光的生活更加艰难,卧病在床。此时的他第一时间想到了什么?可为何到最后让他最牵挂、最在意的还是这栋老屋呢?那么对于读书人而言,老屋究竟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中国人对于老屋的情感仅仅局限于这一间屋子吗?
请同学们课后写一篇小短文,谈一谈你对“老屋情结”的理解。
教学策略:通过拓展阅读《归有光传》,学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归有光其人。这部分设计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能丰富学生的文言知识储备。
设计意图:拓展阅读《归有光传》,补充更多有关作者的知识,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帮助学生体会母亲对他的关心爱护,理解祖母对他的殷切期望,读懂他对妻子的一片痴情。提高学生领会理解的能力,培养体验与感悟的学科素养。必备知识
学科能力
学科素养
高考内容
第9课
陈情表/李密
项脊轩志/归有光
学习理解能力
观察记忆、
信息提取、
分析概括、
领会理解
实践应用能力
应用交际、
解释推断、
解决问题、
策略运用
创新迁移能力
发散创新、
批判赏析、
内化完善
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1.相关文化知识、作家作品
2.文言现象(实词、虚词、特殊句
式等)
3.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4.文意概括与分析
5.翻译以及情景默写
第10课
兰亭集序/王羲之
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第11课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第12课
石钟山记/苏轼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2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名言导入,激发兴趣,知人论世,了解背景,朗读课文,整体感知,重点突破,品味细节,比较阅读,鉴赏技巧,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2 *项脊轩志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读课文,疏通大意,赏析文本,分析课文,比较鉴赏,赏析情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1 陈情表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知能对标,课文内容分析,学情整体分析,教学活动准备,教学活动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