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1 *望海潮(东南形胜)课前预习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1 *望海潮(东南形胜)课前预习ppt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分类按字数,宋词的发展脉络,才子词人白衣卿相,《望海潮》杭州,《扬州慢》扬州,意象比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宋代〕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崇安(今属福建),婉约派代表人物。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杭州[宋·谢驿]
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
那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望海潮》读来很有气势,而柳永作为一名婉约派词人,能写出这样的词,有什么原由呢?
当时词人途径杭州,想要谒见当时的两浙转运使孙何,于是写了这样一首词投赠。因为是写给镇守一方的官员的,所以词作主要内容是描写杭州自然环境的隽美、城市经济的繁荣、黎民百姓的安居乐业,借此表达对官员的赞美,并希望得到提携奖掖。 当时,柳永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怀揣济世的理想,其词风格外的奔放自信,“不减唐人高处”。
投赠诗:作者写给具体的人的是个作品,或者说专门赋诗送给某人例如: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干谒诗: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在的自荐信。例如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布衣一生的江湖流民诗人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一生未入仕途,以布衣出入于公卿之门,善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其词改造传统艳情词、婉约词华丽柔软的语言基调,创造出一种清刚醇雅的审美风格,词的意境独创一格,被奉为雅词的典范。词多纪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隋代开凿运河之后,扬州成为南北交通枢纽,商贾往来,文人荟萃。然而到了南宋,金兵屡屡南侵,而扬州因地处南北交通要道而屡遭战乱。故有辛弃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之说。 1129,金军突袭扬州,迫使宋高宗狼狈难逃,后由“绍兴和议”,双方停战。1161,完颜亮撕毁和议,率军大举南侵,扬州再遭焚掠,元气大伤。1163,南宋遭符离之败.1176年,年仅二十出头的姜夔经过扬州,眼见这座过去繁华无比的都市如今破败不堪,感慨万千,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扬州慢》
嬉嬉 乘醉 吟赏……
悲吟 怆然 禾黍之悲……
从词中选择一个词概括所写城市的特点,并加以解释说明。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
杭州城“盈”在何处?扬州城“空”在何处?
参差十万人家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上阕:写杭州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景观具有层次感,景致秀美
不同时节之花,打破时间界限
官员与民同乐,不失排场、气概
下阕:写西湖之美和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有何深意?“好景”:①杭州的美好景观;②暗颂孙何政绩良好“归去凤池夸”:暗含入朝执政之意。两句歌颂并祝福孙何任满报政于朝。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交代写作背景,并为全词奠定“黍离”之悲的感情基调
《诗经》: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毛诗序》:《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黍离之悲:家国残破之痛
“尽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总结:杭州城“盈”的是什么?扬州城“空”在何处?
物阜、人丰、景美、乐声悠扬、歌舞升平——承平盛世
城内萧条、乐声悲吟、无繁华之声,无赏花之人 ——劫后孤城
本是国画术语。在古典诗歌中,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 简言之:“点”是抽象的评点(总写)“染”是具体的描述(分述)
西厢记·送别(元·王实甫)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分析《望海潮》中哪些是“点”,哪些是“染”?
(1)从全篇看点——“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染——居民区繁华,钱塘壮丽,国富民安,西湖繁华,长官威仪。
(2)对西湖的描写点 ——重湖叠巘清嘉染 ——山色之美:“三秋桂子” 湖荷之美:“十里荷花” 人文之美:“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 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情怀
总结意象选取和意境营造的不同:
《望海潮》和《扬州慢》两首词在意象、意境的不同注意表现在:⑴《望海潮》意象上专取美丽富庶之景物,《扬州慢》则是兼采昔日繁华与今日萧条,既有自然景物也有历史典故;⑵《望海潮》描绘了杭州的富足昌盛,营造出国泰民安的盛世气象,《扬州慢》则描绘了扬州的残破荒凉,营造出感伤哀婉的情境;⑶《望海潮》在铺叙写法中运用点染、烘托等手法营造意境,《扬州慢》则综合采取今昔对比、用典和虚实结合等手法营构意境。
“盛世之歌”与“黍离之悲”
《望海潮》中柳永以清新秀丽的诗句, 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杭州居民生 活画卷,所表达的是对承平盛世的赞美与歌颂。 《扬州慢》中姜夔运用丰富的表达技巧,传递了遭受兵燹之祸的黍离之悲。
两首词一颂承平,一伤离乱,情感色彩截然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王国维其流落江湖,不忘君国,皆借托比兴,于长短句寄之。 —宋翔凤
【主】歌功颂德(干谒) 【客】时承平日久
【显】“自胡马窥江去后”——战争 【隐】统治者苟安求和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1 *望海潮(东南形胜)获奖ppt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写法介绍铺叙,谢谢观看,特殊的词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2 *扬州慢(淮左名都)优秀ppt课件,文件包含42一“盈”一“空”寓盛衰宁做太平“城”不做离乱“市”《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市竞赛课一等奖课件pptx、42一“盈”一“空”寓盛衰宁做太平“城”不做离乱“市”《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市竞赛课一等奖教案docx、创设情境赏诗词美景点燃诗心绘胸中山河部级精品课《望海潮东南形胜》品鉴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1 *望海潮(东南形胜)图片课件ppt,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望海潮,扬州慢,干谒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