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5年高中语文全程复习规划(统编版) 入门第1课 了解必备知识,登堂方能入室(练习)

    2025年高中语文全程复习规划(统编版) 入门第1课 了解必备知识,登堂方能入室(练习)第1页
    2025年高中语文全程复习规划(统编版) 入门第1课 了解必备知识,登堂方能入室(练习)第2页
    2025年高中语文全程复习规划(统编版) 入门第1课 了解必备知识,登堂方能入室(练习)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年高中语文全程复习规划(统编版) 入门第1课 了解必备知识,登堂方能入室(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年高中语文全程复习规划(统编版) 入门第1课 了解必备知识,登堂方能入室(练习),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了解诗歌必备知识,初识“诗家语”,披文方入情,由诗歌鉴赏基本技巧切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所谓“诗家语”是指诗的用语不同于散文用语,更不同于日常用语。诗的语言具有含蓄性,诗的语言具有跳跃性,诗的语言需要我们去“品”去“泡”。如果我们用世俗的语言解诗,就可能忽略了诗人的用心。高考诗歌鉴赏一向是考生最头疼、得分率最低的一道题,究其原因主要就是读不懂。本讲两节 “入门课”拟从诗歌常识和诗歌题材两个层面进行讲解。
    入门第1课 了解必备知识,登堂方能入室
    一、了解诗歌必备知识
    【即练即悟】
    1.下列诗词中不是上半部分写景,下半部分抒情的一项是( )
    A.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C.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糟腌两个功名字,醅渰千古兴亡事,曲埋万丈虹霓志。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
    D.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二、初识“诗家语”,披文方入情
    诗歌语言受字数、句数和格律的严格限制,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现象。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进而把握诗歌情感。
    (一)词类活用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一首诗词往往因一两处词性的改变而韵味无穷。词类的活用,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能,且在诗歌中最为多见,在解读诗歌语言时值得高度重视。在理解时可以参考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
    【即练即悟】
    2.指出下列诗句中的词类活用之处,并理解其含义。
    (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答: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答:
    (3)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晚晴》)
    答:
    (二)语序倒装
    古人在写作时为了表达的需要,特意将某个词、某个句子语序颠倒的一种修辞手法。在古诗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修辞手法,但它和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却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概括而言,古代诗歌中的语序倒装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倒装”是一种表达或表现形式,作者使用它的目的就是为作品的内容、主题服务,而诗歌的主题多为抒发情感,所以把握诗歌中的倒装修辞手法对理解诗人所抒发的情感和诗歌的主题有很大的帮助,切不可忽视。
    【即练即悟】
    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一句的正常语序是怎样的?诗人作此安排的目的何在?
    答:
    4.请把杜甫的“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恢复正常语序,并解释。
    答:
    (三)空白省略
    诗歌语句之间往往具有跳跃性,于是,就产生了省略现象,也就出现了空白,从而为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古诗省略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即练即悟】
    5.请指出下列诗句中存在省略现象的地方,并理解诗句含义。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答:
    (四)互文见义
    互文,是上下文义互相阐发、互相补充的一种修辞方法,能收到经济笔墨、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这类句子句法关系特殊,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我们理解它时,要把上下文的意思联系起来考虑,要瞻前顾后,不能偏执任何一端,把它割裂开来,只从字面上去理解。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地、完整地、不片面地掌握这类句子的真正意思。
    【即练即悟】
    6.下列诗句中存在互文现象,请准确理解诗句含义。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答: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答:
    (3)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答:
    三、由诗歌鉴赏基本技巧切入
    (一)读标题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具体作用: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标题蕴含的信息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读”:
    ①“读”标题揭示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
    ②“读”标题交代的写作缘由或目的;
    ③“读”标题暗含的情感或奠定的作品感情基调;
    ④“读”标题揭示的作品线索;
    ⑤“读”标题表明的诗歌题材;
    ⑥“读”标题暗示的诗歌表达技巧。
    【即练即悟】
    7.由下列诗歌题目,你能获取哪些重要信息?请完成下表。
    不要被标题引入歧途
    题目即文章的额头,富含着诸多信息,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诗题都具有以上功能,不要让下面这些标题引入歧途。
    如“饮中八仙歌”“丽人行”“李凭箜篌引”“病妇吟”,这里的歌、行、引、吟表示诗歌的类型;词牌名“昭君怨”“虞美人”“祝英台近”“二郎神”“忆王孙”等不反映词作的具体内容;乐府旧题一般只揭示诗歌的题材类型,而不反映诗歌的具体内容,如“出塞”“塞下曲”“关山月”“青楼曲”等。
    (二)知作者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就是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境况,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即练即悟】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题目。
    秋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注],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 迮:狭窄。
    读诗应知:通过学过的课文《示儿》《书愤》等诗歌我们可知,陆游生于北宋危亡之际,始终主张抗金,但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一生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屡遭打击,但矢志不渝。因此他的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以及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懑。通过对陆游的“知人论世”,我们便可更好地把握上面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也利于准确地解答题目。
    请你作答:
    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答:
    “知人论世”请注意
    ①诗人不同,诗风各异。李白——豪放飘逸(壮美、丰富多彩、变化万千、雄伟瑰丽、奔放豪迈),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杜甫——沉郁顿挫(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语意的顿挫),如“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②境遇不同,诗情有别。李清照前期与后期的作品就不同,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和《声声慢》(寻寻觅觅)所表达的情感明显不同。
    ③时代不同,精神迥异。同为边塞诗,唐朝的与宋朝的就不同。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传达出的是豪迈和勇敢,陆游的《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传达出的是愤懑和痛苦。
    (三)看注释
    诗歌是诗人思想情感的具体化,诗人的生平、风格、思想、抱负、经历等,无不影响着诗人的表达。把握诗歌及题干的补充注释和交代,往往可以知晓诗人所处的朝代及其作品风格,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写作目的以及某些词语(典故)的含义。
    诗歌注释蕴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①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②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③介绍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读懂诗句;④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⑤提供与“此诗作于作者贬官(或流放)之际”类似的注解:与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等情感有关。
    【即练即悟】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题目。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①月,湖山应梦武林②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 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读诗应知:注释①对“清禁”的解释,有助于理解诗意,暗示苏辙的地位。注释②解释“武林”,并点出本文写作时苏轼时知杭州,结合原诗可知,“沙漠回看清禁月”隐含着苏轼希望苏辙不要忘记国家,而“湖山应梦武林春”又希望苏辙不要忘记亲人。注释③解释典故,帮助读懂、理解诗歌,进而把握作者的情感,可知“莫道中朝第一人”运用典故,表达了对苏辙的担心。
    请你作答: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答:
    (四)析意象
    “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
    【即练即悟】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读诗应知: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叫,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
    请你作答: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答:
    古代诗歌常见意象分类
    ①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杨柳、长亭、南浦、酒。
    ②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亮、鸿雁、莼羹鲈脍、双鲤、捣衣。
    ③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鸟、斜阳。
    ④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菊花、梅花、松柏、竹、黍离、冰雪、草木。
    ⑤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红豆、莲、连理枝、比翼鸟。
    ⑥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投笔、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羌笛。
    ⑦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五柳、东篱、三径。
    以上介绍的只是意象的最常见寓意。其实,不少意象有着丰富多样的寓意。如: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而寒蝉则是悲凉的同义词。
    (五)明典故
    用典可以丰富诗的内容,装点诗的门面,提高诗的质量。齐梁文学用典太多,晦涩难懂,但适当用典,的确有利于诗歌思想内容的表达。
    【即练即悟】
    1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庆庵寺桃花
    谢枋得[注]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 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
    读诗应知:桃源:指晋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中的地方。故事说,有打鱼的人顺着水中的桃花而行,找到源地。由洞口入桃花源,另是一番世界。
    请你作答:
    请分析这首诗的妙处。
    答:
    古代诗歌常见典故
    ①投笔:弃文从武。
    ②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③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
    ④楼兰:边境之敌。
    ⑤折腰:屈身事人。
    ⑥劳歌、渭城、阳关:送别时唱的歌曲。
    ⑦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⑧鸿雁、雁书、雁足、鱼雁:书信、音讯。
    ⑨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
    ⑩尺素:书信。
    ⑪商女:歌女,比喻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人。
    ⑫青鸾、青鸟:传递书信的人。
    ⑬鹧鸪: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
    ⑭杜鹃: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⑮双鲤、鲤鱼、鲤素:书信。
    ⑯五柳:隐者。
    ⑰鸿鹄:人有远大志向。
    ⑱东篱、采菊: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⑲雕虫: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⑳三径:隐士居住的地方。
    ㉑风骚: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
    ㉒长亭、南浦、柳岸:送别地。
    ㉓夕阳: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老年。
    ㉔牧童:淡泊,田园生活。
    ㉕烟波:离别后漂泊无依。
    ㉖吴钩:武器或有勇武豪情。
    ㉗明月:乡愁。
    ㉘青云:高的地位。
    ㉙孤雁、落帆、断鸿:孤独游子。
    ㉚青紫:高官显爵。
    ㉛丁香:愁心或情结。
    ㉜青梅竹马:男女小时候天真无邪一起玩耍。
    ㉝蝉鸣:悲秋。
    ㉞青天:清官。
    ㉟落花:伤春。
    ㊱黄昏、日暮:死亡迫近的忧惧或苍茫的历史意味。
    ㊲西楼、望江楼:送别地或悠悠愁绪。
    ㊳梅子:含有风情意味(梅子成熟:少女怀春)。
    ㊴梅雨:悠悠愁绪。
    ㊵飞蓬、孤蓬、归蓬:孤寂的游子。
    (六)看选项
    古代诗歌选择题信息含量很大,囊括了诗歌的情感、主旨、语言、表达技巧等各个方面的赏析,虽然其中有错误,但这些错误大多也只是细节上的。所以说,积极对待该题会使考生在读懂诗歌方面获得莫大的帮助。当然由此带来的甄别选项的正误也对考生提出巨大的挑战。基于此,掌握合适的方法至关重要。
    【即练即悟】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题目。
    塞下曲六首(其三)
    李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①。
    阵解星芒②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③。
    [注] ①天骄:匈奴曾自称“天之骄子”。②星芒:古人认为客星呈现白色的光芒,就是战争的征兆。③麟阁:麒麟阁,在未央宫中。汉宣帝时曾绘十一位功臣像于其上。霍嫖姚:霍去病。
    读诗应知:粗读诗歌,可以把握:这是一首唐代边塞诗,作者李白是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生活在盛唐时期。彼时国力强盛,对外征战捷报频传,李白创作了许多歌颂杀敌报国、立功边疆的诗作。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骏马飞奔,如风驰电掣,健儿们杀敌心切,斗志昂扬,策马疾行。
    B.“出渭桥”和“辞汉月”,是指军队的出发点和行军出边塞。“出渭桥”而“鸣鞭”,正所谓快马加鞭,渲染了军事任务的紧迫和唐军士气的旺盛。
    C.汉地拉弓,匈奴地搭箭,表示战争持续时间短,写出了将领指挥得当,这次战役完全符合“兵贵神速”的兵法要求。
    D.在前六句中,前三句描绘出师时的雄壮,后三句写破敌时的艰难。全诗笔力雄健,结构新颖。
    入门第1课 了解必备知识,登堂方能入室
    [即练即悟]
    1.解析:该曲是白朴的《仙吕·寄生草·饮》,其主要内容是劝酒,没有写景。
    答案:C
    2.答案:(1)雨,名词活用作动词,下雨。
    (2)春,名词活用作形容词,茂盛的。
    (3)重,意动用法,以……为重。
    3.答案:正常语序:晴川汉阳树历历,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像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诗人的目的是突出表现“历历”“萋萋”的特点。
    4.答案:正常语序:“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杜甫在这首诗里主要是写长安的风物之美,强调那里的稻米和梧桐非同寻常——稻米是被鹦鹉偏爱啄食的香稻,梧桐乃凤凰栖息的碧梧。(意思:即使是剩下的香稻粒,也是鹦鹉吃剩下的;即使碧梧枝老,也是凤凰所栖。)诗句与原意句均为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的律句。但杜甫偏不遵循常规,而是将原属宾语位置上的“香稻粒”与“碧梧枝”,硬是拆开来变成分属主、宾位置的词语,遂使诗句在一种拗折的韵味中,透露出奇崛不平的情味来。由于语序的颠倒,词性的变通,使诗增强了语势,像兀立于高岩石罅的奇松,勃然生动,桀骜不群。
    5.答案:小雨(如)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时间)近黄昏。
    小雨如丝一般,似乎是要将春天网住;落花满地,残叶堆积,时间已近黄昏。
    6.答案:(1)明月升起,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鹊和蝉的鸣叫。
    (2)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3)当年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经常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
    7.答案:(1)交代事件:在人日这一天诗人约提刑应懋之去南山游玩,由此记下游玩路途中的所见所感。
    (2)交代题材:是朋友赠别之作。
    (3)交代事件:友人分离饯别。
    8.解析:结合平时对陆游的了解,从关键词入手,如“乾坤迮”“病”“日月遒”“百战铁衣”。
    答案:壮志难酬,怀抱未展;中年多病,时光日迫;国土沦丧,战事未宁。
    9.解析:诗歌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苏辙此去,虽为远别,但暂作分离,“那因远适更沾巾”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句意,表达了诗人乐观旷达的性格。
    答案:诗歌的首联表达了诗人旷达乐观的性格。苏轼兄弟情义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10.答案:因为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而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之情,所以词人要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11.答案:诗人巧用典故,借桃花引出桃源故事,用庆庵寺代桃花源;用“避秦”来写“避元”;用“怕有渔郎来问津”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决意绝世之志;在短短的四句诗中,融入了丰富的内涵。全诗读来含蓄蕴藉,耐人品味,一个绝不与元统治者合作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
    12.解析:通读选项,可以初步确定A项正确,借此也可以确定B项基本无误,而C、D两项中的“汉地拉弓,匈奴地搭箭”“后三句写破敌时的艰难”两处疑似错误。再回原诗,对应相关词句“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细读可以发现,该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战争持续时间短”,从而表现了国力的强盛和将领指挥的得当。
    答案:D
    为符合声律的要求而出现颠倒词句的情况
    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归浣女”是“浣女归”的倒装,“下渔舟”是“渔舟下”的倒装。这样一是为了使全诗的句式变化多样,不致呆板单调,创造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更主要的原因是为了让“舟”与“秋”“流”“留”押韵和五律平仄的需要。这种句子结构的颠倒用法还可以增强诗歌的音乐美,让读者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无穷。
    为了突出和强调表达的情感而出现颠倒词句的情况
    如“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两句,后句应为“遥望孤城玉门关”。“遥望”为“远远地望”,此处突出强调了在外守卫边疆城池的士兵遥望着内地,想念家乡亲人的情感。
    为了追求“新意”而改变词序、句序、结构的情况
    如:如果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两句改为正常的“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词的意境美就会大打折扣。
    为了让句式错落变化,产生参差之美而使用倒装
    如“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句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这里的词序颠倒与前面顺叙周瑜的形象“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形成了错位之美。
    对话
    省略
    如:“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
    意象
    组合
    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诗人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意象直接组合在一起,中间没有任何联结词语,这九种意象将悲秋与乡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平静地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整个画面给人以迟暮、渺茫、凄凉、低沉的感觉,与这位漂泊异乡游子的暗淡心绪协调一致。
    试卷
    诗题
    重要信息
    2022·新高考Ⅰ卷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
    (1)
    2022·新高考Ⅱ卷
    送别
    (2)
    2022·全国乙卷
    白下驿饯唐少府
    (3)

    相关试卷

    2025年高中语文全程复习规划(统编版) 题型研究 4.4(练习):

    这是一份2025年高中语文全程复习规划(统编版) 题型研究 4.4(练习),共6页。

    2025年高中语文全程复习规划(统编版) 题型研究 4.1(练习):

    这是一份2025年高中语文全程复习规划(统编版) 题型研究 4.1(练习),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读写结合,实用类文本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年高中语文全程复习规划(统编版) 题型研究 3.2.2.1(练习):

    这是一份2025年高中语文全程复习规划(统编版) 题型研究 3.2.2.1(练习),共10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