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3.2 *宇宙的边疆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3.2 *宇宙的边疆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知能对标,课文内容分析,学情整体分析,教学活动准备,教学活动设计,多媒体展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文内容分析】
一、层次、结构、内容
《宇宙的边疆》是一篇科普性质的电视解说词。作者由大尺度空间到小尺度空间,从宇宙整体到星系(星系群、子星系)到太阳系再到行星,最后回到地球,介绍了宇宙组成的相关知识。文章在严谨的科学说明中自然融入议论和抒情,传达了作者对宇宙、人类的感悟。
文章大致可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第1—4段,介绍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
第二部分:第5、6段,介绍探索宇宙的尺度“光年及宇宙的整体。
第三部分:第7—11段,介绍星系。
第四部分:第12—14段,介绍恒星。
第五部分:第15、16段,介绍行星和太阳系。
第六部分:第17、18段,回归人类的家园——地球。
作为电视解说词,文章一方面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一方面又讲究形象性,论述严谨又有大胆想象。文中有不少富有哲学意味的语句,含义隽永而又文采斐然。
这篇文章有较强的专业性,学生可以从中体验阅读自然科学类文章的基本方法,比如抓住文中的重要概念,把握概念之间的联系,理解文中事实、原理、结论的逻辑关联,分析作者的观点及依据等。同时,也可感受自然科学论著和科普文章在表述方式、语言风格上的一些异同:二者都运用了不同领域的专业词汇,概念界定都很清晰,语言表达准确;但前者语言一般更具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点,强调逻辑论证,讲究理论的严密,而后者多深入浅出,注重一般性原理的阐释,讲究可读性。
二、艺术特色
《宇宙的边疆》属于科普文本,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抓住“宇宙结构”“天体”“星云”“星系群”“星系”“恒星”“黑洞”“行星”等概念,图示概念之间的关系,呈现概念的逻辑链条,进而把握文本内容。本文说明介绍的视角是大尺度的宇宙视角而非地球中心的狭小视角,因此行文的结构脉络便和概念的逻辑链条自然吻合在一起,这是需要特别留意的。
【学情整体分析】
在此前的学习中,学生已比较熟悉说明文、论说文等文体,对于说明、论述、阐释的一般方法和语言特点都有比较充分的认识,对于归纳和演绎、假说和证明等思想方法和思维过程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明确:科学研究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往往不单纯运用某一种思维方法,而是随着问题的推进将多种思维方法结合起来,从而克服认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表述认识成果时,也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手段。这种思维与表达的综合性,正是科学论著的一个基本特点,也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自然科学论著中有不少专业领域的概念,学生此时已经掌握了相关的科学知识,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内容不一定是难点。难点在于:
第一,要厘清概念之间的关系及概念与观点、判断之间的关系,把握文章的思路,明白作者是如何构建文本内部的逻辑结构的。
第二,从一两篇自然科学论著的阅读中,提炼自己的阅读经验,归纳、整合成阅读这一类论著的阅读策略。与文学作品的阅读相比,科学类论著的阅读显然需要迥异的策略。
此外还要思考:自然科学类论著和社会科学类论著的阅读,有哪些经验可以共享互通,又有哪些不同。
学情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活动准备】
一、任务专题设计
介绍科学知识;
鉴赏科学合理的说明顺序;
拓展总结,锤炼思维;
二、教学目标设计
1.理解主要概念,梳理整体思路。
2.鉴赏准确、鲜明的语言。
3.鉴赏科学合理的说明顺序。
4.鉴赏在说明中辅以议论和抒情的表述方式。
三、教学策略设计
《宇宙的边疆》:本篇教学设计在把握说明对象、理解主要概念、梳理整体思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鉴赏准确、鲜明的语言,科学合理的说明顺序,在说明中辅以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重点梳理和思考阅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论著的方法,初步掌握学习“科学文化论著”这一学习任务群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整合与语理、批判与发现、赏析与评价、意识与态度等素养。
四、教学方法建议
自学赏析教学法、合作探究教学法、讲练结合教学法,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阅读自然科学论著的一般方法,注意抓住关键概念,梳理思路,把握逻辑,理解主要内容。
难点:1.体会自然科学论著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
2.结合理科课程的学习,拓展阅读,用恰当的方式呈现自己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建议:3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导入
导入语一:
浩瀚的宇宙无边无际,自古以来人们对宇宙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想,自从科学产生以来,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就没有停止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迫切地想了解宇宙的奥秘。
导入语二:
卡尔·萨根(1934—1996),美国天文学家。1934年11月9日生于纽约州,1960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68年他调到康奈尔大学,任天文学副教授兼行星研究实验室主任。1969年他担任天文学杂志《伊卡洛斯》编辑的职务。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主要作品有《宇宙联结》《宇宙》《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教学策略:通过教师声情并茂谈话教学,力求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或者通过探究作者的成功经验,自然导入本课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自然科学论著除了说明语言让学生精准把握外,在说明顺序、表达方式上,也应让学生明晰,从而掌握阅读科学论著的方法。
二、教学精讲
(一)介绍科学知识
1.阅读《宇宙的边疆》,开展宇宙知识竞答
点拨 首先,各个小组内部研究讨论文中关于宇宙的相关知识,掌握基本概念。每个小组设计1个知识竞答问题。然后,一个小组出题,其他小组派代表竞答。重要概念包括光年、星系、恒星、行星、本星系群、旋涡星系、旋涡臂、彗核等。
2.梳理《宇宙的边疆》一文介绍宇宙的写作顺序,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点拨首先整体介绍宇宙以及我们应如何探索宇宙(1—4段),然后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分别讲述了宇宙真空、星系、本星系群、恒星、彗核、行星、地球。
3.关于宇宙,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观点?
点拨 宇宙是永恒的存在;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宇宙的了解程度;探索宇宙需要怀疑和想象;我们对宇宙的探索刚刚起步;地球是美好的,要爱护我们的家园。
【多媒体展示】
行文梳理 厘清思路,梳理脉络
《宇宙的边疆》首先整体介绍宇宙以及我们应如何探索宇宙(1—4段),然后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分别讲述了宇宙真空、星系、本星系群、恒星、彗核、行星、地球。并阐明自己的观点:宇宙是永恒的存在;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宇宙的了解程度;探索宇宙需要怀疑和想象;我们对宇宙的探索刚刚起步;地球是美好的,要爱护我们的家园。
教学策略:通过调研学生的学习实际,学生对于自然科学论著中各种表达方式的综合使用尚有疑惑,本问题即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难题。
设计意图:纵观全文,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训练分析概括能力,并为下一步探究文本作铺垫。
(二)鉴赏科学合理的说明顺序
1.《宇宙的边疆》前六段为文章的第一部分,在说明顺序上是如何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点拨 这是在正式解说之前的开场白,主要讲了三个问题:第1至4段说明人类为什么要探索宇宙,以此引起读者(听众)的兴趣。第5段说明什么是“光年”。因为这是解说宇宙时经常要提到的一个重要术语。第6段说明天体在宇宙数理中所占空间和比例之少。这是为了避免人们的误会,因为下文解说宇宙实际内容都是介绍行星、恒星或星系,人们很容易误以为这些就代表了宇宙。
2.《宇宙的边疆》一文中,卡尔·萨根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
点拨 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我们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3.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但《宇宙的边疆》中作者的解说并没有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而是别出心裁地采用了一个相反的顺序。归纳一下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看作者采用了什么顺序,作者采用的说明顺序有什么表达效果?
点拨 (1)课文的说明顺序符合宇宙的演化规律,这样介绍便于知识的梳理。
(2)本文是电视片的解说词,从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上也不好协调。
【多媒体展示】
行文梳理 重点先晓
文章先介绍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然后依次介绍了星系、恒星、行星和太阳系的奥秘。
宇宙是无边无际的,而本文的题目是“宇宙的边疆”,这里的“边疆”既指地球,也指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地球远不是宇宙的中心,已知的宇宙的中心是离地球80亿光年的星云,所以文中说“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汪洋之滨”;人类对宇宙这个大海的认识才刚刚开始,“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
自主学习:通过鉴赏品析长句之美,让学生懂得句式、修辞、语法等知识的灵活运用在科学论著语言中的作用。
设计意图:着重于词语的选用、语言的衔接连贯、句式选用的表达效果、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应用能力等的练习,针对高考考点,进行分类、“地毯式”的练习。力求切实有效地提升信息类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拓展总结、锤炼思维
1.《宇宙的边疆》引导人们认识宇宙的同时,也谈到了对人类自身的认识,请概括作者对人类的认识。
点拨 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窗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的;但是人类又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迸发出宇宙般的伟大。
2.下面是《宇宙的边疆》中的文字,请筛选并整合重要的信息,为“行星系”下一个定义。
有些恒星可能被数百万个没有生物的由岩石构成的小星球所包围,这些小星球是在它们演化的某个初级阶段冻结而成的行星系。大概许多恒星都有跟我们类似的行星系:在外围具有由大气环所包围的行星和冰冻卫星,而在接近中心处则有温热的、天蓝色的、覆盖着云的小星球。
行星系:
点拨 行星系是众多由岩石构成的外围具有由大气环所包围的行星和冰冻卫星,而在接近中心处则有温热的、天蓝色的、覆盖着云的小星球围绕恒星运行的星系。
教学策略:品味作者独特的审美感受和审美情趣,并学习作者选用恰当的句式表情达意的特色,情境交流,解决具体问题。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可以积累语言表达经验,在欣赏与评价中形成语感在语言的鉴赏评价中,提升语言的整合能力。必备知识
学科能力
学科素养
高考内容
第13课
自然选择的证明/达尔文
宇宙的边疆/卡尔·萨根
学习理解能力
观察记忆、
信息提取、
分析概括、
领会理解
实践应用能力
应用交际、
解释推断、
解决问题、
策略运用
创新迁移能力
发散创新、
批判赏析、
内化完善
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1.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根据材料内容进行推断和判断
3.为材料中的观点或内容寻找对应的素材或论据
4.分析文章的各种论证知识
5.对观点及内容的评价、概括和总结提升
6.对行文特色的点评及时代性的应用
第14课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关增建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13.1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知人论世,了解背景,设疑思考,研习课文,小组合作,探究解疑,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13.1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检查预习,开拓视野,朗读课文,梳理文脉,布置作业,比较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7.2 *秦腔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知能对标,课文内容分析,学情整体分析,教学活动准备,教学活动设计,多媒体展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