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微专题 雨雾云(课件)-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通用)

    微专题 雨雾云(课件)-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通用)第1页
    微专题 雨雾云(课件)-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通用)第2页
    微专题 雨雾云(课件)-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通用)第3页
    微专题 雨雾云(课件)-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通用)第4页
    微专题 雨雾云(课件)-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通用)第5页
    微专题 雨雾云(课件)-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通用)第6页
    微专题 雨雾云(课件)-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通用)第7页
    微专题 雨雾云(课件)-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通用)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微专题 雨雾云(课件)-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微专题 雨雾云(课件)-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通用),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雨雾云,时空特征,相关概念,成因类型,相对湿度,露点温度,形成条件,特殊的云,材料信息,具体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12月25日,受冷空气影响,贵阳贵安多地出现锋面雾,当地气象台持续发布大雾橙色预警信号防灾,提醒相关部门及广大驾驶员防范大雾或雨雾天气对行车安全带来的不利影响。
    思考:什么是锋面雾?大雾天气有哪些危害呢?
    锋面雾:经常发生在冷、暖空气交界的锋面附近,一般雾后便是持续性的降雨。锋前锋后均有,但以暖锋附近居多。锋前雾是由于锋面上面暖空气云层中的雨滴落入地面冷空气内,经蒸发,使空气达到过饱和而凝结形成;而锋后雾,则由暖湿空气移至原来被暖锋前冷空气占据过的地区,经冷却达到过饱和而形成的。危害:雾天大气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安全;影响农作物光合作用;危害人体健康;酸性物质对建筑物有腐蚀性;影响电力和通讯。
    (2024·湖南卷)2019年9月17—18日西藏林芝地区出现了两次强降雨。研究表明,深入谷地的季风为该地降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山谷风影响了降雨的时空变化,使降雨呈现明显的时段特征。如图示意两次强降雨时距地面10米处的风向与风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第一次和第二次强降雨可能出现的时段分别为(     )A.17日00:00—01:00  18日12:00—13:00 B.17日07:00—08:00  18日12:00—13:00C.17日22:00—23:00  18日01:00—02:00 D.17日13:00—14:00  18日00:00—01:00
    山谷风影响了降雨的时空变化
    第一次强降水图中以谷风为主,说明为白天;第二次强降水图中以山风为主,说明为夜晚
    根据选项分析,只有D选项符合要求
    2.两次强降雨时谷地风速差异显著,主要原因是(     )A.地形阻挡 B.东南风影响 C.气温变化 D.摩擦力作用
    深入谷地的季风为该地降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
    两次降水时均受夏季风的影响,结合山谷走向应为东南季风
    白天谷风偏南风叠加东南季风,风力大;夜晚东南季风削弱了山风偏北风,B正确
    白天谷风爬坡受地形阻挡应该风力小,与图中不符,A错误;河谷气温变化小,C错误;下垫面温度,无明显摩擦力差异,D错误。
    (2021·全国乙卷)相对湿度是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下图示意我国某大城市1975~2015年城区和郊区各月平均相对湿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造成城区与郊区相对湿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城区较郊区(    )A.气温高 B.蒸发(腾)强 C.降水量大 D.绿地面积大
    相对湿度是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城区相对湿度小于郊区
    郊区绿地面积更大,蒸腾更强,BD错误;
    大城市热岛效应明显,气温高于郊区,气温越高,饱和水汽压越大,相对湿度越小,A正确;
    降水量大会导致相对湿度大,与城区相对湿度小不符,C错误
    4.该城市可能是(    )A.乌鲁木齐 B.北京 C.上海 D.广州
    图中,该城区与郊区7-8月相对湿度大
    乌鲁木齐地处西北内陆,全年降水稀少,A错误;
    可推测该地7-8月降水多,北京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7-8月降水多,B正确;
    上海、广州,地处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7-8月上海容易出现伏旱天气,CD错误
    1.降水基础①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滴和冰晶,以雨、雪、雹等降落在地面上,总称为降水。②降水形成的条件:充足的水汽;凝结核(固体杂质);气流上升运动(遇冷)。
    ③与降水相关的几个概念:绝对湿度:它表示每立方米的湿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的质量,单位是千克/立方米(kg/m³)。水汽含量不会因温度改变而改变。相对湿度:指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当时气温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它反映了空气距饱和空气的程度。表示空气中的绝对湿度与同温度和气压下的饱和绝对湿度的比值,得数是一个百分比。(也就是指某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与同温度和气压下饱和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之比。)
    ③与降水相关的几个概念:相对湿度与降水的关系:a.空气相对湿度达到1时,或空气水汽含量过饱和时,空气中的水汽会以附着在凝结核上的形式凝结出来。b.当空气遇冷时,空气饱和水汽含量逐渐下降,而空气实际水汽含量不变,相对湿度逐渐增大,当达到过饱和状态时,水汽发生凝结形成降水。c.当空气逐渐升温时,空气饱和水汽含量逐渐上升,而空气实际水汽含量不变,相对湿度逐渐下降,一般不会产生降水。露点:又称露点温度,在气象学中是指在固定气压之下,空气中所含的气态水达到饱和而凝结成液态水所需要降至的温度。当气温高于露点温度时,表示空气未饱和;当气温等于露点温度时,表示空气已饱和;而当气温低于露点温度时,表示空气过饱和,此时容易形成露水或雾。露点温度与气温的差值可以表示空气中的水汽距离饱和的程度。
    3.降水的时空特征分析①时间特征:季节分配:季节分配不均,夏季多冬季少(冬季多夏季少;全年多雨;全年少雨)。年际变化:年际变化大(小),主要与降水的气候类型有关。日变化:一天当中,受天气系统的影响,存在着日变化②空间特征:均衡与否:空间分布不均衡(均衡)分布状况:哪里多哪里少,降水的高值中心,低值中心情况特殊分布:注意分析降水空间分布的特殊密集区或稀疏区。
    3.降水的时空特征分析③等降水量线的判断技巧:数值判断:根据等值距,判断降水量线的基本数值大小,并对当地降水量有个基本了解;判断疏密:通过疏密判断区域降水分布的空间差异性;判断延伸方向:降水量线的延伸方向一般与山脉呈平行与盛行风呈垂直关系;闭合等值线判断: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特殊判断:结合图文信息判断是否属于宏观区域还是微观区域,宏观尺度从大因素分析差异,微观尺度从小因素分析。例如城市与乡村的降水差异,考虑人类活动带来的雨岛效应。
    4.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华西秋雨:发生地区:是我国华西地区秋季多雨的特殊天气现象。它主要在四川、重庆、渭水流域、汉水流域、云南东部、贵州等地。其中尤以四川盆地和川西南山地及贵州的西部和北部最为常见。常见时间:华西秋雨可以从9月持续到11月份左右,以绵绵细雨为主,持续时间长则是其最鲜明的特点。形成原理:当夏季风到达鼎盛,南撤到华西地区引发的特殊降雨天气就是华西秋雨。每年进入8月下旬以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或西北侧的西南气流将南海和印度洋上的暖湿空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这一带地区,使这一带地区具备了比较丰沛的水汽条件。同时随着冷空气不断从青藏高原北侧东移或从我国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倒灌,冷暖空气在我国西部地区频频交汇,于是便形成了绵绵不断的华西秋雨。
    5.特殊的降水现象②冻雨:定义:是一种由过冷水滴组成,过冷水滴与温度低于0℃的地物体接触时立即冻结的降水,称为冻雨。在气象学上也称为“雨凇。冻雨发生地区往往是冷暖空气相遇对峙的地带。常见地区:冻雨以山地和湖区多见;中国南方多、北方少;潮湿地区多而干旱地区少;山区比平原多,高山最多。我国出现冻雨较多的地区是贵州省(云贵准静止锋)。常见时间:冻雨多发生在冬季和早春时期。大多出现在1月上旬至2月上、中旬的一个多月内,起始日期具有北早南迟,山区早、平原迟的特点,结束日则相反。
    冻雨形成条件:①大气环流:地面冷空气、上层暖湿空气都很强,有冷暖对峙形势,暖空气被冷空气抬升;②大气降水:水汽充足,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有降水出现;③大气层结:中低空有夹心暖层→存在逆温层。 从地面到1000米左右高度是一个冷气层,温度<0°C、湿度大→低空冷气层;1000米—3000米之间为暖气层,温度>0°C→中低空暖气层(逆温层)。3000米以上高空是一个更冷气层,温度<0°C →高空冷气层 ④地面:地物温度低于0°C。
    ②冻雨:危害:交通运输:因地面结冰受阻,交通事故多发;影响飞机飞行安全。农业生产:会产生冻害影响农作物生产;基础设施:会造成电线结冰坍塌,造成电力和通讯受阻;人体健康:诱发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影响人体健康预防:尽量减少外出,注意交通安全;搭建温室大棚或覆盖薄膜,防止低温冻害;及时清楚电线、通讯、房屋等冰晶,防止坍塌;及时关注天气预报,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减轻损失。
    雨、冻雨、雨夹雪和雪形成的区别
    比湿是一团由干空气和水汽组成的湿空气中的水汽质量与湿空气的总质量之比,以g/g或g/kg为单位。通常大气中比湿小于40g/kg,2020年8月30日至9月1日,大连出现特大暴雨。下图示意大连该时段内空气比湿等值线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大连出现最强降雨时的北京时间约为(    )A.8月30日16:00 B.8月31日16:00C.8月31日22:00 D.9月1日4:00
    【解析】1.据图可知,世界时8月31日20:00,大连近地面比湿最大,说明此时空气中水汽最多,降雨量最大。北京与伦敦时差为8小时,故大连出现最强降雨时的北京时间为9月1日4:00。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大连暴雨时(    )A.近地面相对湿度降低 B.比湿增大,向高层延伸C.比湿减小,向底层延伸 D.近地面盛行下沉气流
    【解析】2.降雨时近地面相对湿度升高,A错误;8月31日8:00至20:00,降雨量大,比湿变大并向高空延伸,B正确,C错误;暴雨时近地面以上升气流为主,D错误。故选B。
    3.此次大连暴雨的水汽主要源于副热带高压的(    )A.西南边缘 B.东北边缘C.中心内部 D.中心南部
    【解析】3.8月份影响我国东部的主要天气系统为副热带高压,此时副热带高压位置稳定,大连处于副热带高压北缘,副热带高压气流顺时针辐散,副热带高压西南边缘的西南暖湿气流源源不断地向北输送,为暴雨区提供水汽和动力条件,易产生强降雨天气。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冻雨是过冷雨滴(温度低于0℃的液态小水滴)在降落到近地面时遇到温度低于0℃的物体,迅速冻结成冰的天气现象。2024年春运期间,受寒潮影响,湖北、湖南境内大量旅客因冻雨滞留在高速公路。下图为冻雨形成时气温随高度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解析】4.冻雨形成过程:冰晶层的冰晶和雪花进入暖层(大约距地面700~2300米),变成液态水滴;液态水流向下进入冷层(大约距地面700米以下)降温;水滴降落到地面上,接触到冰冷的物体,形成冻雨,因此,过冷雨滴从冷层到达地面的过程中,其相态变化是由雨滴变为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过冷雨滴从冷层到达地面的过程中,其相态变化最可能是(    )A.冰-雨-冰 B.雨-冰 C.雨-冰-雨 D.冰-雨
    5.本次气象灾害,河南以暴雪为主,而湖北以冻雨为主,主要是因为湖北(    )A.暖湿气流更强 B.地势更为平坦 C.冷空气势力强 D.海拔高度更低
    【解析】5.冻雨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见到的一种天气现象。当较强的冷空气南下遇到暖湿气流时,冷空气像楔子一样插在暖空气的下方,近地层气温骤降到零度以下,湿润的暖空气被抬升,并成云致雨。当雨滴从空中落下来时,由于近地面的气温很低,在电线杆、树木、植被及道路表面都会冻结上一层晶莹透亮的薄冰,气象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冻雨”。湖北位于南方,暖湿气温更强,更容易出现冻雨,A正确;地势、海拔不是形成冻雨主要因素,BD错误;冷空气更强,一般不会出现冻雨,而是降雪,C错误,故选A。
    6.导致湖北、湖南旅客大量滞留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过低,车辆易熄火 B.地面湿滑,安全隐患大C.雨雪量大,能见度太低 D.路面积水,车辆通行难
    【解析】6.由于公路出现冰面,导致汽车打滑,容易出现事故,B正确;对汽车熄火有一定影响,但不大,A错误;雨雪大可降低行驶速度,而不是滞留,C错误;冻雨使地面结冰,而不是出现积水,D错误。故选B。
    1.(2024·山东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沿海某区域某时段经历了一次大范围的浓雾天气,给当地交通带来了较大影响。气象部门指出,此次浓雾为平流雾,是由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而形成的。如图示意该区域0时(雾过程初期)近地面主要气象要素的分布。
    (1)分析此次浓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
    第一步:审题目设问第二步:列知识框架第三步:扣图文材料 第四步:用专业术语
    【详解】(1)一是冷下垫面的形成:冷锋过境,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大范围降温为此次浓雾天气的形成提供了冷下垫面条件;二是逆温层的形成:冷锋过境,暖空气被抬升到锋面上方,该区域上空形成逆温层,有利于浓雾天气的形成和维持。三是水汽条件,包括三个方面:冷锋过境后,来自东部洋面上空的暖湿气流将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至锋后冷下垫面上;冷锋过境形成的降水使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的空气湿度增大,水汽充足;来自长江、洪泽湖、高邮湖等水体的水汽对其周边区域的雾亦有增强作用。四是低风速条件: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偏东风的风速较小,利于雾天气过程的形成和维持。
    【答案】(1)雾形成前,冷锋过境,锋后区域大范围降温,下垫面温度低;冷锋过境形成逆温层,大气层结稳定,有利于水汽聚集,形成并维持浓雾天气;冷锋过境,锋面降水使该区域的空气湿度较大;锋后东部海洋上空的暖湿气流将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冷下垫面上,水汽遇冷易凝结;偏东风风速较小,利于浓雾天气的形成和维持长江和其他水体(洪泽湖、高邮湖等)的水汽对其周边区域的雾亦有增强作用。
    (2)夜间,该区域被厚厚的云层覆盖,低层的雾逐渐发展增强,形成了“上云下雾、云雾共存”的特征。说明在夜间,云对雾发展快慢的影响。
    【详解】(2)在地—气系统的能量收支过程中,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同时按照本身的温度不断向外反射地面长波辐射。厚厚的云层产生的大气逆辐射会补偿夜间地面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的作用。夜间地面的辐射冷却过程被云层的保温效果延缓,这使得夜间地表温度和近地面气温的降温速度变得缓 慢、降温幅度变小,导致雾发展缓慢。
    【答案】(2)夜间,云层具有保温作用,使地表温度和近地面气温下降缓慢,雾发展缓慢。
    (2023·浙江6月选考)贵州中西部地区冬季多出现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锋面雨雾,雾区位于锋线附近。下图为贵州某次锋面雨雾发生过程中,大致呈纬向分布的三个测站测得的能见度变化图。这次雨雾形成的气象条件是西南气流沿锋后弱冷平流爬升,形成弱降水。雨雾随锋面缓慢东移消亡。完成下面小题。
    2.三个测站的地理位置,自西向东依次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①②
    这次雨雾形成的气象条件是西南气流沿锋后弱冷平流爬升,形成弱降水,雨雾随锋面缓慢东移消亡,由此可知,自西向东依次出现锋面雨雾
    由图可知①最先出现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锋面雨雾,其次为③,最后是②。故B正确。
    3.本次锋面雨雾出现时,雾区地面以上气温垂直变化最接近的是(    )
    A. B. C. D.
    形成暖锋,在锋面附近出现逆温
    西南气流沿锋后弱冷平流爬升形成暖锋
    雾区位于锋线附近,近地面测站能观测到,说明锋面附近的逆温层离地面近,且锋面逆温较窄,故选A。
    充足的水汽:临海,雨季,多河湖海等水域;水汽输送(向岸风);本地蒸发(蒸腾)水汽多(考虑气温、水域、植被等)。
    凝结核:烟粒、尘埃(工业区、建筑工地)
    静稳天气:逆温、无风或微风、地形封闭
    地面辐射冷却:使近地面气层变冷
    水平冷却:暖湿气流经冷的下垫面
    上升冷却:对流上升;辐合上升;地形上升;锋面抬升
    下垫面的增温,雾滴蒸发;
    风速增大,将雾吹散或抬升成云
    湍流混合,水汽上传,热量下递,近地面雾滴蒸发
    当地气候干湿:干旱地区多短雾(1h内),潮湿地区多长雾(6h左右)
    概念:“团雾”又名坨坨雾,大多是由于局部近地面空气辐射降温而形成的浓雾,在大雾中数十米到上百米的局部范围内,出现的更“浓”、能见度更低的雾。具有突发性、局地性、尺度小、浓度大的特征。
    低层下垫面空气降温:秋冬季节冬季风吹来寒潮降温;晴朗夜晚,云层少,地面辐射冷却降温快,保温作用弱;山腰多云雾(海拔高气温低,水汽多)
    具备大量凝结核;风力微弱或无风
    发生时间:深秋和冬季易出现团雾,一般出现在昼夜温差较大、无风的夜间,尤其易出现清晨,日出前逆温层达最厚(早6时至8时)
    出现地点:与市区相比,郊区和乡村地带容易出现团雾。部分比较空旷的高速公路路段也是团雾多发区
    危害:高速公路上能见度低,极易造成交通事故,危害人类生命健康
    暖湿空气与下垫面的温差大
    信风带海洋东岸附近的上翻冷水面上
    能见度降低(航线储差、触礁、搁浅等)海难事件
    及时关注海雾监测和预报,采用雷达等先进技术
    ①中低纬度的洋面由于太阳辐射较强,海水蒸发较为旺盛,寒流流经的时候,会导致近洋面的气温下降,随着气温下降,空气中水汽就会凝结,形成海雾中、低纬度寒流流经地区的海雾,主要发生的季节为夏季。
    ②中高纬度地区当即太阳辐射较弱,气温较低,暖流流经的时候,由于暖流温度较高,海水蒸发较强,进入冷空气中的水汽较多,受冷空气降温的影响,空气中的水汽也就会凝结,形成海雾中、高纬度暖流流经地区的海雾,主要发生季节为冬季。
    ③寒暖流交汇海域多海雾,尤其是冬季寒暖流交汇处气温下降,空气中的水汽就会凝结,形成海雾
    皖南山区河谷地河漫滩上茶叶质量较高,也与秋冬季节多河谷厌恶有关
    云南南部高原盆地有明显干季,但此时多辐射雾,对植物和热带作物生长有利
    有害雾滴影响产品的品质和质量
    雾天大气能见度降低,影响人们出行,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
    降低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易引发支气管炎等
    雾滴中含有的二氧化硫、硫化氢等对金属腐蚀性很大,使外露金属物件寿命缩短
    影响通信:危害电力设施,影响微波及卫星通信,使其信号锐减、杂音增大,通信质量下降
    雾可以增加土壤水分,减少植物的蒸腾,对植物的生长有益
    我国近海地区常出现海雾,其中黄海是海雾发生最为频繁的海区。黄海海雾在每年3月开始逐渐增多,4~7月是高发月份,8月之后海雾明显减少。下图示意黄海西海域一次较浓重海雾形成时的天气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寒暖流交汇处,冷暖空气交汇,水汽容易凝结形成海雾,①正确;海冰覆盖,抑制海水蒸发,不利于海雾生成,②错误;海面上空大气存在逆温层时,表层海水温度低于气温,热量持续从大气传输到海洋,大气中水汽持续冷却,同时逆温可以减弱对流,减弱不同海拔大气热量交换,可以维持海雾稳定,③正确;风向多变,易吹散雾气,不利于海雾维持,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下列现象有利于海雾生成、维持的是(    )①寒暖流交汇 ②海冰覆盖 ③存在大气逆温层 ④风向多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图中黄海西海域海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地面辐射冷却使近地面水汽凝结B.西北季风迫使海洋暖湿气流抬升C.偏南暖湿气流流经沿岸冷水区域D.偏北冷湿气流流经沿岸暖水区域
    【解析】2.由图可以看出,此时黄海西海域处于高压西侧,风向为偏南风,偏南风使南部海域的暖湿气团流经北部冷海面之上,近海面空气降温迅速,形成海雾,C正确,BD错误;结合前面分析可知,地面辐射冷却使近地面水汽凝结不是图中黄海西海域海雾形成的主要原因,A错误。故选C。
    3.黄海海雾在每年8月之后明显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东风势力减弱 B.对流运动减弱C.海气界面稳定 D.北风势力增强
    【解析】3.8月以后,黄海偏南风势力减弱,偏北风势力增强,输送到黄海海域的暖湿气流明显减少;8月之后,偏北风势力增强,大气温度下降,海水温度高于大气温度,对流运动变得强烈,海气界面不稳定,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024·广西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a示意欧洲部分区域一种典型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形势。冬季受该气压形势控制时,瑞士中部高原地区(图b)风速较大,最大风速位于莱芒湖区,时速可超过100千米。这种风会使瑞士中部高原地区出现逆温层,逆温层下方常有层云(低空中呈层状的云层)形成;当有其他条件配合时,莱芒湖畔局地还容易出现冰冻现象。右图为莱芒湖畔某次发生冰冻时的街景。
    说明冬季受该气压形势控制时,瑞士中部高原地区层云的成因。
    【详解】明确成云(致雨)通常需要三方面的条件:其一是空气中有较充沛的水汽,其二是存在上升运动使湿空气降温从而达到饱和,其三是有凝结核。首先,湿度条件是从空气性质的角度来说的,由于高压中心位于不列颠群岛,风从西北方进入欧洲中部再到达瑞士,气团具有海洋性特征,相对潮湿,这样才有利于空气在低空凝结。其次,上升运动条件是从空气运动的角度来说的,由于瑞士中部高原地区多山地,两侧有高大山脉,加之风速较大,因此易受到地形作用而发生抬升。根据以上分析,形成低云条件可以满足。进一步地,要形成"呈层状的"层云,需要空气拾升到一定高度后即不再上升,事实上逆温层正好起到了这个作用,将云层限定在低空而不继续向上发展。
    【参考答案】水汽充足;地形抬升成云;逆温层抑制大气对流运动
    云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所混合组成的漂浮在空中的可见聚合物。
    形状分类:积云(团状)、层云(片状)、卷云(纤维状)
    地形成因分类(地形云)
    积云、层积云、层云、雨层云
    积雨云(雷暴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产生雷暴、阵雨、雨幡下垂,产生飑线或者降冰雹,云底偶有龙卷风出现
    中云族:高层云、高积云
    高云族:卷云、卷层云、卷积云
    旗状云:气流沿迎风坡爬升时,迎面遭遇强风,被强风阻挡,不得不“掉头”,形成反向吹往迎风坡的旗状云
    帽状云:气流沿着一座高耸、孤立的山峰抬升到峰顶、周围气流很稳定,上升气流在峰顶冷却至饱和时,云像一顶大帽不偏不倚地“戴”在山顶上,形成几乎静止不动地帽状云
    荚状云:山区气流越过山峰,在背风坡受波状气流影响,水汽遇冷凝结形成中间厚、边缘薄、云块呈豆荚状
    充足的水汽(分析水汽的来源)
    ①临海;②雨季;③多河湖水域;④暖流经过;⑤水汽输送(向岸风);⑥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
    气流上升,冷却凝固,如热带地区气温最高,上升气流多,冷却凝固,云层最厚
    一天中气温的最低值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此时积云的云底高度为低值
    上升气流强弱决定云层的高度
    ①云吸收从地面散发的热量,并将其逆辐射回地面,有助于保温。但云将太阳光反射回太空,这样便有降温作用。保温作用和降温作用的强弱取决于云的形状和位置。
    ②云的产生和消散以及各类云之间的演变和转化,都是在一起的水汽条件和大气运动的条件下进行的。人们可以从云的生消演变中识别预测各种天气现象,如清晨宝塔云(堡状云),下午雨倾盆;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
    典型代表:在天气晴朗时,珠峰顶常飘浮着形似旗帜的乳白色烟云,这是珠峰旗云
    ①7000米以上到峰顶,是碎石坡面;
    ②由于高空风大、山坡陡峭,降雪不易堆积;
    ③太阳出来后,碎石坡面吸热快,热空气沿坡面上升;
    ④临近碎石的冰雪面升华,给上升气流提供水汽;
    ⑤上升到峰顶的高度凝结成云。
    ①旗云飘动的位置越向上掀,说明高空风越小,越向下倾,风力越大;
    “世界上最高的风向标”
    ②若和峰顶平齐,风力约有九级;
    ③旗云是上升气流,风是水平运动,风影响了上升气流的高度;
    ④旗云的方向指向东方,且顶部很低,说明高原上空刮的是强西风;
    ⑤若旗云指向西北方,预示印度低压系统即将来临,要下大雪了。
    概念:当流云顺着风向在飘移的过程中遇到山口、悬崖或翻越山岭时,就会由于重力因素跌落,像水一样倾泻而下,形成云瀑。云瀑在下沉时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消散。
    充足的水汽:迎风坡或临湖、河谷处等易发生
    天气:湿润天气的早晨或雨后初晴的夜晚,这为其形成提供了足够的水汽
    地势因素:要有一定的海拔,水汽能在山前堆积,沿山势抬升,气温低才能使水汽凝结成云;
    地形起伏因素:地形要有一定的起伏,山区和高原边缘地区,形成相对的高差,便于云跌落。
    风力因素:较强的风,能够使云俯冲山底,有时候在地形上多峡谷、山口等,由于狭管效应,风速加大,也易形成大风。
    典型代表:小天池瀑布云
    概念: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形成的云层,并且云顶高度低于山顶高度,当人们在高山之颠俯首云层时,看到的是漫无边际的云,故称这一现象为"云海"。
    充足的水汽:迎风坡或临湖、河谷处等易发生,山高谷低,林木繁茂,日照时间短,水分不易蒸发,因而湿度大,水汽多
    天气:云海一般多发生于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4月左右,即冬春季节,大气中低层的气温低,层积云的凝结高度低,通常会下降至800~1200米之间。冬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在雨雪天气后,常出现大面积的好云海,尤其是壮观的云海日出。
    地形起伏因素:山高谷低,山要足够高
    风力因素:风速较小,越容易看到云海;具体风向具体分析
    地表积雪覆盖时间较长时;晒太阳时间增多,地面觅食时间减少
    当地气温较会较低,非洲冰鼠为了维持体温,需求的食物并不会明显减少,②不符合题意
    材料信息表明,非洲冰鼠不囤积食物,因此①不符合题意;
    (2023·湖南卷)非洲冰鼠是啮齿类食草动物,夜伏昼出,不冬眠,不囤积食物,常通过晒太阳或蜷缩等方式应对寒冷。在非洲南部某山地(29°33`S,29°14`E)海拔2800米处的缓坡上,某科研团队对非洲冰鼠群体的活动规律进行观测。下图示意连续几日观测的平均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间较长时,观测到非洲冰鼠晒太阳时间增多,地面觅食时间减少,主要原因是非洲冰鼠(    )①食物储备充足 ②冬季食物需求减少 ③需要调节体温 ④构筑雪下通道觅食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非洲冰鼠为了维持体温,则晒太阳时间增多,③符合题意;
    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食物大多在雪下,非洲冰鼠为了获得食物,往往构筑雪下通道觅食,则地面觅食时间减少,④符合题意;
    温度较低:纬度较高;冬季风影响较大;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降水丰富:水汽来源充足;降温水汽过饱和;充足的凝结核
    气温:纬度低,气温高,积雪融雪量就越大,积雪量就越少,积雪厚度越小
    降雪量:河湖海地区,降雪量越大,积雪量就越大,积雪厚度就越大
    地形(影响存雪量):坡度较大的地区,存雪量小,积雪厚度小;海拔低,气温高,积雪厚度小;阳坡光照充足,气温较高,积雪厚度小
    风力:风力大,加速蒸发,风大可以扬起积雪吹向别的地区,积雪量就越少,积雪厚度就越小
    人类活动:如造雪、人工降雪等;人为排放很多人为热,以及人工融雪等,气温升高,积雪融化,积雪融雪量就越大,积雪量就越少,积雪厚度就越小(负相关)
    积雪的和厚度取决于降雪量和积雪消融量的差值
    积雪融化过程中会大量吸收热量,气温降低
    积雪覆盖的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加,积雪作为地面给予近地面大气的地面辐射较少,因此近地面大气气温较低
    夏季某日气温升高过快,高山冰雪融化过快,可能形成融雪型洪水
    季节性积雪在春季融化,河流径流量增加;冬季积雪较厚的地区,可能会形成春汛
    积雪产生的融水含沙量小,以其为主要补给方式的河流,河水往往较为清澈
    积雪产生的融水,进入河流后,使河流的水温较低
    积雪疏松多孔,内部的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可减少积雪下方土壤热量散失,同时阻碍了土壤和外部空气的热交换,故积雪对土壤有保温作用,土壤的昼夜温差减小;
    冬季积雪覆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春季积雪融化,增加土壤含水量,有保湿作用;
    积雪含有较多的氮化物,融化后可以增强土壤肥力;
    积雪覆盖的地面,能减轻风力侵蚀和风沙灾害,保护土壤
    积雪过多,压死冻死植物,压断树枝;春季积雪融化,气温低,植物生长缓慢;春季融雪时间长,客观上减少该地生长期;
    积雪融化大量吸热,降低地温,冻死部分种类的害虫和虫卵;
    对土壤的保温作用,使农作物免受冻害;
    积雪覆盖地面,可能导致野生动物因缺少食物而饿死,因低温而冻死。
    对土壤的保湿作用,可以缓解春旱(小麦等农作物需要浇返青水);
    雪水含氮化物,积雪融化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作用,可以增加粮食产量;
    积雪冻死害虫和虫卵,减轻来年病虫害;增加牲畜饮水的水源
    损坏农业生产设施,如压塌蔬菜大棚、牲畜圈(棚)受损或倒塌等;
    大雪出现往往伴随降温,可能会同时出现低温冻害,冻死部分农作物;
    牧区冬季草场积雪超过20厘米,会导致牲畜出现觅食困难;春季积雪融化时,气温低,播种期推迟。
    大雪出现往往伴随降温,可能导致部分牲畜冻伤、冻死;
    降雪量大的地区,所设计的屋顶坡度往往较大,如日本的合掌造等;材质多为木材、石质或雪屋等材质,防寒保暖;墙壁厚度较厚,防寒保暖
    积雪覆盖导致气温低,易引发感冒等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积雪反射率高,易引发雪盲症,危害人体建康;
    可能导致通信、输电线路等被积雪压断,出现通信和供电中断;
    道路被积雪覆盖,导致公路、铁路等日常出行受到很大影响;
    积雪影响交通进而影响农产品的运输,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
    积雪覆盖地区可以利用其发展旅游观光业;山区还可发展滑雪场、冰雪经济等
    “云瀑”是云顺风向翻过山岭后向低处倾泻成瀑布状的奇特天气现象。我国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得益于地形、气候条件,常能观赏到云瀑景观。下图为云瀑景观及成都各区市县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推断,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①降水量总体由东向西递减 ②西部地区夏季风难以深入,冬季风影响大③盆地水汽集聚,多地形雨 ④成都主城区城市热岛效应显著,降水偏多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1.读图可知,图示地区的降水量总体由东向西递增,①不符合题意;该地降水量主要受西南季风的影响,西部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多,②不符合题意;盆地水汽集聚,多地形雨,③符合题意;成都主城区规模大,城市热岛效应显著,盛行上升气流,容易成云致雨,因此降水偏多,④符合题意。综上,③④正确,故选C。
    2.蒲江县常常能观赏到云瀑景观的原因是(    )①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 ②水汽遇山地抬升,易凝结成云③附近河谷中水汽丰富 ④森林覆盖率高,大气能见度好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2.根据题干可知,蒲江县得益于地形、气候条件,常能观赏到云瀑景观;读图可知,蒲江县有河流流经且有水利工程,空气中水汽含量大,③正确;其东西两侧均有南北向山脉阻挡,水汽遇山地抬升,易凝结成云,所以容易形成云瀑,②正确;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和森林覆盖率高、大气能见度好都不是主要的原因,①④错误。综上,②③正确,故选B。
    某年3月洛阳正值桃花盛开时,部分地区出现了罕见的降雪伴闪电、打雷天气(该天气现象被称为“雷打雪”,是由冷暖空气交汇产生强对流引起的),地面厚积雪厚达20多厘米。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天气系统剖面图中,最符合“雷打雪”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3.“雷打雪”是指因冷暖空气交汇产生强对流,导致降雪时常伴有闪电、打雷的天气现象。强对流说明暖气团是强烈抬升的,①②不符合,AB错误;对于我国而言,北方纬度较高应为冷气团,南方纬度相对较低,应为暖气团,C错误,D正确。故选D。
    4.此次降雪对该地的影响,正确的是(    )①提高土壤温度 ②降低野火风险 ③利于桃树挂果 ④改善土壤墒情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4.3月在河南桃花盛开时,该地出现的“雷打雪”,最厚积雪达20多厘米。积雪反射太阳辐射,不利于土壤温度的提高,①错误;积雪为森林带来水分,可降低森林火险,②正确;桃花盛开,积雪压枝,不利于桃树挂果,③错误;之后,天气转晴,积雪融化可增加土壤水分,改善土地墒情,④正确;排除ABD,C正确。故选C。

    相关课件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课件01 地理微专题位置: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课件01 地理微专题位置,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地理位置判读,地理位置特征描述,绝对位置,相对位置,经纬度位置,巩固训练,地理位置特征的意义,海陆位置,相邻地区的位置,交通位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课件07 雾: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课件07 雾,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雾形成的条件,常见发生时间,持续时间,雾的消散条件,雾的消散过程,雾的成因和类型,辐射雾,平流雾,蒸发雾,上坡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课件23 工程建设与地理微专题环境: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课件23 工程建设与地理微专题环境,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工程建设与地理环境,前期论证,可行性,施工成本,对点训练,点的对比,打隧道等,社会经济,政治稳定,国家合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