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03 大气运动(课件)-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通用)

    专题03 大气运动(课件)-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通用)第1页
    专题03 大气运动(课件)-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通用)第2页
    专题03 大气运动(课件)-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通用)第3页
    专题03 大气运动(课件)-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通用)第4页
    专题03 大气运动(课件)-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通用)第5页
    专题03 大气运动(课件)-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通用)第6页
    专题03 大气运动(课件)-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通用)第7页
    专题03 大气运动(课件)-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通用)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3 大气运动(课件)-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3 大气运动(课件)-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通用),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大气运动,大气受热过程,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大气水平运动-风,影响降水的因素,降水分布特征,气候成因的分析思路,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气候特征描述,气候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
    2024年9月6日16时20分,今年第11号台风“摩羯”(超强台风级)在海南文昌沿海地区登陆。仅在几个小时后的22时20分前后,台风“摩羯”在广东徐闻再次登陆。经过两次超强台风级别的登陆后,台风“摩羯”依然维持着超强台风级别,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6级52米/秒,结构依然完整,仍可见台风眼。与夏季台风相比,台风“摩羯”虽“走得慢”,但强度更强,是近十年登陆我国最强台风。
    思考:为什么台风“摩羯”会这么强悍?
    海洋是台风形成和发展的摇篮,高海温为台风提供了丰富的能量来源。今年夏季以来,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海温持续偏高,为“摩羯”的迅速增强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摩羯”的发展过程中,来自南海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不断向其输送水汽,为其带来了巨大的降雨潜力。
    (2024·广东卷)有效辐射为下垫面向上长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的差值。如图表示2003—2012年云南省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林冠层向上长波辐射(L↑)及其上大气逆辐射(L↓)的月平均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7-9月相比,2-4月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林冠层之上的大气逆辐射值较低,主要是因为2-4月期间(    )A.降水较多 B.云雾较少 C.地表植被覆盖度较低 D.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
    热带季风气候2-4月为旱季,7-9月为雨季
    2-4月为热带季风气候的旱季,降水较少,云雾日数少,天气以晴朗为主,故此林冠之上的大气逆辐射较弱,B正确,A错误;
    水汽和二氧化碳越多,大气逆辐射越强
    热带季雨林的植被覆盖度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排除C;2-4月相比于7-9月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D错误。
    2.根据有效辐射变化可知,一年中该地热带季雨林的林冠层(    )A.表面的温度保持恒定 B.热量主要来自大气层C.各月都是其上表层大气的冷源 D.夏季对大气加热效果小于冬季
    热带季雨林林冠层向上长波辐射(L↑)有明显季节变化
    表面的温度有季节变化,A错误
    热带季雨林林冠层直接接受太阳辐射
    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B错误
    热带季雨林林冠层向上长波辐射(L↑)始终大于大气逆辐射(L↓)
    各月都是其上表层大气的热源,C错误
    热带季雨林林冠层有效辐射夏季小、冬季大
    夏季对大气加热效果小于冬季,D正确
    (2024·安徽卷)如图为我国某地面观测站(47°06'N,87°58'E),海拔561m)某月1日前后连续4天太阳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的通量逐小时观测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依次表示(     )A.地面长波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 B.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C.大气逆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地面长波辐射 D.大气逆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
    该观测站(47°06'N,87°58'E)为我国新疆地区
    太阳辐射白天出现,夜晚几乎为0,地面反射太阳辐射需要太阳辐射,与太阳辐射同步变化,故丙为地面反射太阳辐射;
    大气逆辐射是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后发出的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地面辐射,推测大气逆辐射小于地面长波辐射,图中甲大于乙,故甲为地面长波辐射,乙为大气逆辐射。
    4.观测期间该地(     )①第1天晴朗无云         ②第2天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最大③第3天比第4天大气透明度低     ④可能经历了降水过程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第一天大气逆辐射较强,且太阳辐射出现两个峰值
    说明有云层遮挡阳光,故①错误
    第2天是四天中太阳辐射最弱的一天
    导致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小,故②错误
    第3天太阳辐射小于第4天
    说明第3天云层较厚,大气削弱作用强,大气透明度低,而第4天太阳辐射强烈,云层薄,大气透明度高,故③正确;
    四天中,第2、3两天太阳能辐射弱
    大气削弱作用强,可能为阴雨天气,可能经历降水过程,故④正确
    5.该时段可能为(     )A.4月1日前后 B.6月1日前后 C.10月1日前后 D.11月1日前后
    结合上一题结论,四天内趋于可能经历降雨过程,该区域为我国新疆地区,降水集中在5-6月
    4月气温尚未回升,阴雨天气可能性较小,故A错误;
    5月气温回升快,冰雪融化,蒸发量大,阴雨天气较多,因此可能出现在6月1日前后,故B正确;
    冬半年新疆地区气温低,且太阳辐射弱,降水少,故CD错误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太阳辐射是根本热源。
    大气中云层越厚、湿度越大、大气污染越严重,大气的两个作用越强
    主要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水汽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主要是大气中云层、尘埃影响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
    水陆热力性质、植被、冰雪等下垫面状况差异不仅直接影响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而且影响地面辐射的强度
    全球变暖、气温日变化、烟雾喷水防霜冻、温室大棚、铺沙石增甜
    影响大气受热过程的三大因素
    大气受热过程分析:气温升高的根本原因
    到达大气层上界的太阳辐射
    冰雪>裸地>草地>林地>湿地、水域
    温室气体的含量(水汽、二氧化碳、甲烷等)
    大气逆辐射(减少热量散失)
    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及应用
    在判读大气受热过程时要特别注意:
    一是要理解大气受热过程的实质,地面先吸收太阳辐射,然后把热量传给大气,大气通过逆辐射把热量又还给地面;
    二是地表主要在白天接收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和地面辐射随时都存在,只不过不同时刻强弱不同,且大气辐射最强和地面辐射最强的时刻分别是大气温度最高和地面温度最高的时刻;
    三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白天一般主要考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晚上一般考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2023·全国乙卷)位于日本海附近的珲春与内陆的辽源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北京时间)的月均值不同(如表)。规定各日最高气温时刻与月均值相差超过1小时为偏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珲春的最高气温时刻月均值滞后当地正午的时间长于辽源,原因是珲春(    )A.降水多 B.受海洋影响强 C.风力强 D.受山地影响强
    最高气温时刻月均值滞后当地正午的时间越长,升温越慢
    与珲春相比,辽源更靠近内陆,海陆位置不同,受海洋影响的程度不同;水体比热容大,升温较慢,珲春受海洋影响较强,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晚于辽源,B正确,D错误;
    最高气温时刻月均值滞后与该地降水、风力关系不大,AC错误
    7.辽源冬季偏离天数少,说明辽源冬季多(    )A.雨雪天气 B.温带气旋 C.晴朗天气 D.冷锋过境
    辽源冬季各日最高气温时刻与月均值偏离较少
    偏离较少说明气温稳定此时段大气较稳定,多晴天,故C正确;
    受雨雪天气、温带气旋、冷锋过境影响下,天气变化较大,气温不稳定,偏离的天数较多,A、B、D错误
    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①纬度;②地势高低;③天气状况;④日照时间
    下垫面:①反射率:反射率大,吸热少;②比热容:比热容大,吸热慢,白天气温低
    大气保温作用:①天气状况;②大气密度;③大气成分(水汽、二氧化碳)
    ①海洋影响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调节,沿海地区,年、日温差小;b.寒、暖流流经:暖流增温;寒流降温。
    ③地形阻挡:阻挡暖空气——降温;阻挡冷空气——升温
    ②冷空气影响:冷锋、寒潮过境,气温降低。
    ①全球性:全球气候变暖。②区域性:城市热岛效应。
    气温差异影响因素的判断
    北半球最冷月1月,海洋则是2月,北半球陆地最热月7月,海洋则是8月
    气温年较差:高纬>低纬;内陆>沿海;平原>高原;凹地>凸地;干旱区>湿润区
    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大气温度(气温)最高出现在午后2时(即当地地方时为14:00)左右
    气温日较差:高纬<低纬;内陆>沿海;平原<高原;凹地>凸地;晴天>云雨
    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
    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高;阴坡气温低于阳坡
    同纬度,暖流流经地区气温高于寒流流经地区
    分析气温差异成因的方法
    等温线弯曲与闭合成因分析
    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年均温大小差异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纬度因素。
    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两岸的两地,气温高低差异一般考虑洋流因素。
    陆地上一般考虑山脉或谷地。等温线穿过山地时一般向气温高的方向凸出,穿过谷地时,一般向气温低的方向凸出。
    海洋上一般考虑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等温线的弯曲还可能与海陆分布有关。一陆南,七陆北
    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年(日)温差大小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高低有明显差异,一般考虑地形因素。某地冬季气温偏高,可能是地形阻挡冬季风;若夏季气温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
    低温中心一般与地形有关,山地一般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山脉、冬季风的迎风坡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
    一般地势较低的盆地成为高温中心;城市往往是高温中心(热岛效应)。
    气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农业生产的影响①热量→积温→气温→熟制、生长期、播种期、采收期、单产。②昼夜温差→糖分积累→品质;气温高低→生长日期长短→品质。③气温灾害(高温早灾、低温冻害)→播种、生长和产量。④气温高低→品种差异→喜温作物和喜凉作物。2、对河流的影响(河流水量、汛期、结冰期)①气温对河流水量的影响:受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水量大;冬季气温低,冰雪不融化,则水量少或断流。如我国新疆的塔里木河,夏季水量大,冬季水量少。②气温对河流汛期的影响:在降雪较多地区,冬季降雪多,初春冰雪融化,河流会有春汛。如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在春季由于气温回升导致冬季积雪融化,形成春汛。③气温对河流结冰期的影响:冬季气温低于0℃的地区,河流有结冰期,而且纬度越高结冰期越长,在由低纬流向高纬的地方,还会出现凌讯。冬季气温高于0℃的地区,河流无结冰期。
    气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影响生物的多样性:适宜的温度会导致生物大量繁衍和生存;气温越低,生物生长越慢,但有机质积累多,品质高。4、影响自然带的地域分异,也是雪线、林线的重要影响因素:气温高的地区一般雪线较高、林线较高。5、对工程建设的影响:①对工人影响:高温中暑;低温冻伤;需增加预防衣物,增加投资成本。②对建设工期:施工较慢,延长建设工期,工作效率低。③建设物质:对建设材料需要达到耐高温或耐低温要求,增加建设难度和成本。6、对建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墙体的厚度和房间大小上。气温高的地方,往往墙壁较薄,房间较大,利于空气流通,降低室温;反之则墙壁较厚房间较小,起到保温作用。如中国陕北窑洞。
    (2021·广东卷)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A.山峰B.平原C.谷地D.丘陵
    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
    谷地或盆地由于坡地近地面空气冷却,冷空气沿斜坡地形沉入谷底或盆地形成地形逆温,可加强辐射逆温,C正确。
    山峰地形开阔,与周围大气的交换频繁,山峰因面积小降温对周围大气影响较小,不易形成逆温,A错误
    平原地形开阔,冬季大气流动性强,不易形成逆温,B错误
    丘陵地势低且起伏小,空气流动性较强,不易形成逆温,D错误
    9.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常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A.日落前后,大风呼啸 B.正午时刻,雨雪交加C.午夜时分,浓云密雾 D.日出之前,晴朗无风
    辐射逆温出现在一天中日出之前地温、气温最低时,辐射冷却剧烈说明大气保温作用弱,晴朗无风,D正确;
    日落前后、正午时刻地面温度较高,近地面气温较高,AB错误;
    浓云迷雾,大气逆辐射强,地面不易强烈辐射冷却,C错误
    10.黄河源地区冬季辐射逆温多发是由于(    )A.锋面气旋多B.下沉气流盛行C.准静止锋强D.热力对流强盛
    由上一题分析可知,辐射逆温多发生晴朗无风的天气条件下
    黄河源地区冬季地面温度低,气流冷却下沉,下沉气流盛行,多晴天,地面冷空气堆积,导致辐射逆温多发,B正确;
    锋面气旋、准静止锋均多上升气流,容易形成降水,而逆温出现时大气较稳定,AC错误;
    冬季气温低,热力对流弱,D错误。
    对流层中随海拔升高气温上升的现象,形成“上暖下冷”/实际气温高原理论气温
    辐射逆温: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离地面越远降温越慢,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中高纬地区黎明前最强。
    平流逆温:暖空气运动到冷的地面上空时,暖空气与冷地面之间不断进行热量交换,暖空气下层受冷地面影响大,气温下降较快,上层降温较慢,从而形成逆温。出现中纬沿海地区。
    锋面逆温:锋面是冷暖气团之间狭窄的过渡带,暖气团位于锋面上部,冷气团在下部,所以自下而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形成逆温。出现在冷暖气团之间的过渡带。
    地形逆温:由于夜晚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即地形逆温。出现在盆地谷地。
    早晨易出现多雾天气,降低大气能见度,影响人们的出行,甚至引发交通事故
    逆温使空气垂直对流受阻,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给飞机起降带来不便
    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地形逆温使谷地易冻害不利于农作物生长,而山坡温度较高利于农作物生长
    下表为天山南坡柯奇卡尔冰川末端1、3、5、7月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反射辐射均值及地表反照率(地面反射辐射/总辐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7月相比,该地5月太阳辐射总量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高度 B.白昼长短 C.冰雪反射 D.天气状况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冰雪反射会导致地面吸收太阳辐射降低,不会造成太阳辐射总量的变化,C错误;天山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所以6月22日前后昼长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5月相比7月,7月正午太阳高度更大,太阳辐射强度大,7月昼更长,日照时间更长,太阳辐射更丰富,A、B错误,该地为温带大陆气候,降水虽然少,但是主要集中在夏季,春季降水较少,故5月降水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总量大,D正确。故选D。
    2.与3月相比,该地5月地表反照率更低的主要原因是(    )A.植被覆盖率高 B.冰雪快速融化 C.太阳辐射量少 D.大气逆辐射弱
    【解析】2.根据材料可知,地表反照率等于地面反射辐射比总辐射,所以地面反照率低的原因可能是地面反射辐射小,或总辐射大;3月和5月相比,5月太阳辐射更多,故C错误;根据表格可知,5月地面反射辐射较3月低,主要原因是5月温度较3月高,冰雪消融速度快、消融量大,造成地面冰雪覆盖少,反射降低,导致5月地表反照率更低,B正确;春季植被返青,会造成地面反射率下降,但该地位于冰川末端,海拔高,水热条件差,植被覆盖率低,所以对于地面反射辐射影响不大,不是造成5月地表反照率更低的原因,A错误;大气逆辐射不影响地面反射辐射,对5月地表反照率更低的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B。
    为研究不同下垫面的地表温度日变化特征,研究小组根据深圳某校园内8月22日(晴天)实测数据,绘制出了沥青路面、水泥路面、草地三种下垫面和近地面气温日变化(部分)曲线图(见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最可能反映大气的温度曲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3.由图可知,丁的气温日较差最小,应为大气的温度;甲的气温最高,日温差最大,比热容最小,应为沥青路面;乙的气温日较差仅次于甲,应为水泥路面;丙日温差较小,应为草地的温度,D正确。草地的比热容大,升温降温速度慢,应为丙。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白天,对下垫面温度影响存在负相关的因子最可能是(    )A.大气温度 B.太阳辐射 C.空气湿度 D.风力风速
    【解析】4.白天,大气温度越高,下垫面的气温越高,为正相关因子,A错误;太阳辐射越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下垫面的温度越高,为正相关因子,B错误;空气湿度越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强,下垫面温度越低,为负相关因子,C正确;风力风速越大,水平气压梯度越大,气压差越大,升温速度越快,为正相关因子,D错误。故选C。
    5.曲线丙在11:00~12:00时温度出现短时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水分蒸散发吸热 B.出现短时间阴天 C.水汽冷凝后放热 D.地面反射率较高
    【解析】5.出现短时间阴天,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其温度降低,但是热量传递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不会即时体现,B错误;11:00-12:00升温速度加快,水分蒸发加快,水分蒸散发吸热,A正确;水汽冷凝后放热,应该提升温度,C错误;地面反射率在一天之内无明显变化,D错误。故选A。
    (2024·广东卷)下图为珠穆朗玛峰南坡某冰川区暖季上、下气流运动状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若暖季上、下行气流常在图中P地附近交汇,则该地(    )A.大气下沉气流增强 B.冰面的流水作用减弱C.局地降水概率增加 D.下行风焚风效应减弱
    珠穆朗玛峰南坡某冰川区
    海拔高,气温低,高差大,向南临近印度洋
    若暖季上、下行气流常在图中P地附近交汇
    下行气流来自冰川区,气流寒冷干燥;上升气流来自南部的印度洋,经过湖泊,气流温暖湿润
    上下行气流交汇于P处,类似于冷暖气流交汇,暖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气温降低,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致使局地降水概率增加,C正确;暖季时气温相对较高,大气下沉气流减弱,A错误;暖季时气温较高,冰川融化导致冰面的流水作用增强,B错误;下行风会导致焚风效应增强,D错误。
    2.近30年来,该地区暖季午间下行气流势力呈现增强趋势,由此可引起P地附近(    )A.年均气温趋于降低 B.冰川消融加快C.年降水量趋于增加 D.湖泊效应增强
    近30年来,该地区暖季午间下行气流势力呈现增强趋势
    说明寒冷气流势力增强→P点受单一冷气流控制→使得P地气温降低,A正确
    区域降温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冰川的融化,导致冰川消融减慢,B错误
    更强的下降风降低了区域风辐合的高度,减少了P地附近的降水量,C错误;
    更强的下降风引起的区域降温会导致融冰减慢,湖泊水源补给减少,湖泊效应减弱,D错误
    (2024·湖北卷)科研小组利用多套测风系统,观测记录了敦煌绿洲边缘某年沙漠风和绿洲风的风速、风向与频次,并对表层沙粒采样分析。结果发现,当地冬季白天以沙漠风为主,晚上沙漠风和绿洲风频次相当;自沙漠向绿洲方向风速呈减小趋势,绿洲风风速衰减幅度比沙漠风小。如图示意采样点及其沙粒分选系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当地冬季昼夜主要风向成因的说法,合理的是(     )A.冬季白天,绿洲“冷岛效应”显著 B.冬季白天,绿洲“热岛效应”显著C.冬季夜晚,绿洲“冷岛效应”显著 D.冬季夜晚,绿洲“热岛效应”显著
    若白天绿洲“冷岛效应”显著,则白天绿洲气压高,应以绿洲风为主,A错误
    若白天绿洲“热岛效应”显著,则白天绿洲气压低,应以沙漠风为主,B正确
    若夜晚绿洲“冷岛效应”显著,则夜晚以绿洲风,与题意不符,C错误;
    若夜晚绿洲“热岛效应”显著,则夜晚以沙漠风,与题意不符,D错误。
    晚上沙漠风和绿洲风频次相当
    4.绿洲风对当地绿洲生态环境改善明显,是因为绿洲风有利于(     )A.降低绿洲居住区噪音污染 B.给绿洲地区带来丰富的降水C.沙物质从绿洲运移回沙漠 D.增加绿洲地区阳光照射强度
    绿洲风对当地绿洲生态环境改善明显
    绿洲风从绿洲吹向沙漠,绿洲风搬运沙物质向绿洲外输送,将部分沙物质运移回沙漠,从而改善绿洲的生态环境,C正确
    绿洲风对噪音和光照影响不大,也不是绿洲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AD错误;
    绿洲风会将绿洲的水汽向外输送,不能给绿洲地区带来降水,B错误
    本考点属于高频命题点,往往以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及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图为背景,考查热力环流、大气环流的基本原理及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等知识点。
    把握大气环流的内在联系
    理解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四个关键点
    【易错警示】(1)高压的气压值不一定高于低压(2)只有热力作用形成的气压中心或气压带符合热低压、冷高压。
    局部热力环流强劲的原因分析分析过程:①大气环流(背景风)对一个区域影响小,局部热力环流才能强。②下垫面受热状况差异大:水平温差大,则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则风力大,则局部热力环流强盛。水平温差小,则水平气压梯度力小,则风力小,局部热力环流微弱。③地形封闭,受外界影响小例如:分析金沙江干热河谷段冬春季谷风势力强的原因:该地河谷地形相对封闭,受季风干扰小;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大,山坡和河谷受热状况差异大;冬春季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加之山坡植被稀少地面裸露,山坡与河谷上方同高度的大气温差大,于是谷风势力强劲。
    理解大气环流带来的影响(1)影响气候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使各气压带、风带控制或交替控制的地区具有不同的水热特征,从而形成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如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2)影响动物迁徙太阳直射点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水热条件变化→水草(食物)分布变化→野生动物迁徙。(3)影响海洋航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会影响洋流的流向,进而对海洋航行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海洋航行中尽可能做到顺风顺水。(4)影响海洋渔业捕捞受盛行风影响的地区,海域风浪大,不利于捕鱼作业;受低压带控制的地区,多阴雨天气,不利于捕鱼作业;受高压带影响的地区,海域风浪小,多晴朗天气,方便捕鱼作业。
    (2024·甘肃卷)2024年4月中旬,常年炎热干燥的波斯湾附近出现多个雷暴雨团,形成暴雨带,迪拜24小时内降水量超过160毫米,约为多年平均降水量的2倍。此类极端天气过程的形成与中纬度西风带的南移波动有关。下图示意暴雨时该区域500百帕高度气压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甲处500百帕高度的风向为(     )A.西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甲处500百帕高度气压分布
    位于高空,甲处等压线呈西北—东南走向,偏北部气压低,南部气压高,高空风向平行于等压线,进一步画出风向为西北风。
    (2024·福建卷)位于海南岛东面大陆架的海底观测站(水深38m)观测到的底层水温及其海平面变化见下图(不考虑天文潮汐的影响,取观测站观测到的海平面平均值为海平面零面)。据此完成下题。
    6.7月13日~7月16日,影响观测站观测到的海平面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7月13日~7月16日海平面下降
    海平面下降→海水离岸流加强→吹离岸风→底层海水补偿上升(表层海水温度下降)
    海南岛东面大陆架的属于南亚季风环流,7月东岸的离岸风为西南风
    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根本原因:地面受热不均
    高空中风向平行于等压线,近地面风向斜穿等压线
    等压线图:高指低,偏转,画出风向
    风向符号:风杆(长线段)上绘有风尾(短线段)的一方指示风向。短横表示风力一级,长横表示风力二级,风旗表示风力八级。
    风频玫瑰图:判读当地的主导风向和最小风频
    风带和季风:低纬信风、中纬西风、 极地东风;亚欧大陆东亚季风(夏东南,冬西北)和南亚季风(夏西南,冬东北)
    景观图:新月形沙丘——迎风坡缓,背风坡陡即可判别风向;旗形树——树枝展开方向与风的来向相反。
    水平气压梯度力: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例如冬季南北温差大,西风强
    距高压远近:距风源地近,风力大。例:距离亚洲高压(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大
    摩擦力大小:摩擦力小,风力大。例:地面平坦开阔,风力大;海面上风力大
    植被覆盖率:植被少,摩擦小,风力大。例:冬季植被少,风力大
    地形起伏大小:地形平坦,摩擦力小,风力大;山谷口,狭管效应,风力大;地形(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风力大
    气候:大风有利于蒸发,蒸发吸热产生降温作用;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地貌:风力侵蚀地貌:风蚀蘑菇;雅丹地貌等; 风力堆积地貌:新月形沙丘等
    污染:大风有利于污染物扩散风力微弱(高压控制、或者逆温)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洋流:形成风海流、离岸风会在沿岸形成上升补偿流
    寒潮、旱涝、干热风等影响农业生产;风电;影响工业区、居民区的合理规划布局;影响交通,船只航行顺风,省时省力
    大尺度——六个风带、季风环流
    中小尺度——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冰川风、干热风、焚风、龙卷风、台风等
    风能开发的区位分析(1)自然因素:有风:风力资源丰富;有地:土地资源丰富,平坦广阔。(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需求大小、资金、技术状况、政策、基础设置(交通、电网等)风电开发特点:优点—可再生、清洁无污染、成本较低、分布广;缺点—受季节影响风速不稳定、占地多、储存、输送困难。
    (2024·湖南卷)2019年9月17—18日西藏林芝地区出现了两次强降雨。研究表明,深入谷地的季风为该地降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山谷风影响了降雨的时空变化,使降雨呈现明显的时段特征。如图示意两次强降雨时距地面10米处的风向与风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第一次和第二次强降雨可能出现的时段分别为(     )A.17日00:00—01:00  18日12:00—13:00 B.17日07:00—08:00  18日12:00—13:00C.17日22:00—23:00  18日01:00—02:00 D.17日13:00—14:00  18日00:00—01:00
    山谷风影响了降雨的时空变化
    第一次强降水图中以谷风为主,说明为白天;第二次强降水图中以山风为主,说明为夜晚
    根据选项分析,只有D选项符合要求
    8.两次强降雨时谷地风速差异显著,主要原因是(     )A.地形阻挡 B.东南风影响 C.气温变化 D.摩擦力作用
    深入谷地的季风为该地降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
    两次降水时均受夏季风的影响,结合山谷走向应为东南季风
    白天谷风偏南风叠加东南季风,风力大;夜晚东南季风削弱了山风偏北风,B正确
    白天谷风爬坡受地形阻挡应该风力小,与图中不符,A错误;河谷气温变化小,C错误;下垫面温度,无明显摩擦力差异,D错误。
    (2024·浙江6月选考)甲、乙两地为北美大陆西岸中纬度沿海城市。下图为两地逐月降水量累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与甲地相比,乙地(     )A.雨季持续时间较长 B.冬季降水比例较高C.夏季降水概率较高 D.降水季节变化较小
    甲、乙两地为北美大陆;降水量累计
    甲地从9月到次年4月降水量累计增长较快,是甲地的雨季,乙地从10月到次年3月降水量累计增长较快,雨季持续时间比甲地短,A错误;
    甲乙两地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而甲地雨季较长,乙地雨季较短,因此乙地的冬季降水比例较高,B正确;
    夏季甲地降水量累计增长快于乙地,甲地夏季降水概率较高,C错误;
    与甲地相比,乙地雨季持续时间较短,降水季节变化较大,D错误。
    10.影响两地降水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洋流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
    甲、乙两地都位于北美大陆西岸中纬度沿海地区
    地形不会随季节变化,不是降水季节变化的原因,A错误;
    洋流比较稳定存在,难以影响两地降水季节变化,B错误;
    甲、乙两地都位于大陆西岸沿海地区,海陆位置相当,C错误;
    中纬度地区受西风带的影响,由于西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导致降水的季节变化,影响两地降水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D正确。
    掌握“降水类”相关题目的思维流程
    降水差异影响因素的判断
    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对流雨
    某地降水状况的分析思路
    城市雨岛效应、雾岛效应
    沿海与内陆:从沿海到内陆降水逐渐减少
    迎岸风和离岸风:迎岸风降水多,离岸风降水少
    迎风坡与背风坡: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洋流:寒流经过降水少,暖流经过降水多
    形成阴雨天气,带来降水
    形成晴朗天气,降水较少
    主要从局部的气旋(低压)、反气旋(高压)、热力环流等角度去分析,如河谷地区多夜雨
    主要从大气环流即气压带、风带的季节变化考虑
    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山地)
    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南、北方向,则一般从大气环流角度去分析
    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东、西方向,则一般从海陆位置角度去分析
    若两地位于纬度大致相当的大陆两岸,则一般从洋流角度去分析
    若两地位置较近,且降水差异较大,则一般从地形(迎风坡、背风坡)角度去分析。
    由于湖陆热力差异,鄱阳湖周边形成明显的湖陆风环流。湖陆风起、止时刻具有季节变化。下图是鄱阳湖某监测站2010-2015年湖陆风起止时刻及其频次统计图,四条曲线表示湖风开始、湖风停止、陆风开始、陆风停止时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四条曲线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A.陆风开始、湖风停止、陆风停止、湖风开始B.陆风停止、湖风开始、陆风开始、湖风停止C.湖风开始、陆风停止、湖风停止、陆风开始D.湖风停止、陆风开始、湖风开始、陆风停止
    【解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一般而言,白天湖面为高压,陆地为低压,吹湖风,夜间相反吹陆风;从图中可看出,①曲线从傍晚开始,说明为陆风开始时刻曲线,③曲线从傍晚开始,早晨上升较为明显,12点之前达到峰值,说明为陆风在12点前停止,为陆风停止时刻曲线,④曲线从日出后开始,说明为湖风开始,到12点后达到峰值;②曲线在21时左右开始,说明应为陆风开始之后的湖风停止时刻曲线。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与冬季相比,鄱阳湖夏季湖风起、止时刻(    )A.开始晚,结束晚 B.开始早,结束早 C.开始早,结束晚 D.开始晚,结束早
    【解析】2.湖陆风的转变,实际上是由湖与陆的温度变化而导致的,白天陆地升温快,温度高于湖泊,陆地气压低于湖泊,以湖风为主;夜晚陆地降温快,温度低于湖泊,陆地气压高于湖泊,以陆风为主。冬季昼短,日出较晚,陆地升温后温度高于湖泊的时刻较晚,即湖风开始晚;夏季昼长,日出时间早,陆地升温时间早,湖风开始早;冬季日落较早,陆地降温使得温度低于湖泊的时刻较早,即湖风结束早;夏季日落时间晚,陆地温度低于湖泊温度的时间晚,湖风结束的时间晚,由此可知鄱阳湖夏季湖风弃置时刻开始早,结束晚,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大气河”是指中纬度地区大气中长条状强水汽输送通道,通常与温带气旋冷锋前的低空急流有关。“大气河”天气来袭时,会带来暴雨、洪涝等灾害。图为某次“大气河”天气时海平面等压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最有可能为“大气河”经过的区域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3.图中太平洋上为一温带气旋,其东西部等压线弯曲度最大处即为槽线,槽线位置一般会形成锋面,北半球气旋西部槽线位置形成冷锋,东部形成暖锋。“大气河”常出现在冷锋锋前,根据气流运动状况推断,甲位于冷锋锋前,A正确。乙地位于冷锋锋后,B错误。丙位于气旋中心,C错误。丁位于暖锋锋前,D错误。故选A。
    4.图示时刻,“大气河”的水汽输送方向为(    )A.由东北向西南 B.由西北向东南C.由西南向东北 D.由东南向西北
    【解析】4.“大气河”是指中纬度地区大气中长条状强水汽输送通道,水汽输送的方式主要通过大气水平运动——风来完成。根据材料信息,大气河位于气旋南侧,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该地盛行西南风,因此水汽输送方向为西南向东北,C正确,ABD错误。故选C。
    某研究团队经过多年观测发现,在全球持续变暖情境下,青藏高原区域降水呈现显著的增加趋势。下图为该研究团队绘制的青藏高原降水量与气温变化统计图。图中阴影表示内部变率引起的降水变化范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在全球变暖趋势下,青藏高原降水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青藏高原(    )A.大气热源效应增强 B.高寒植物得到恢复C.高山雪线海拔上升 D.永久性冻土层变厚
    【解析】5.在全球变暖趋势下,青藏高原的热源效应增强,冰川升华量、河湖、湿地等蒸发量和植物蒸腾量均在增加,加上外部的水汽输送,空气湿度增加,加上热源导致的对流运动,降水量增加,A正确;高寒植物、雪线、永久性冻土对降水的影响较小,BCD错误。故选A。
    6.引起青藏高原降水的大气环流主要为(    )①赤道低气压带       ②盛行西风带       ③东北信风带       ④西南季风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6.根据纬度范围判断,青藏高原能够受到盛行西风带、南亚西南季风的影响,其湿度都比较大,在合适的条件下,带来较多的降水,②④正确;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无法到达青藏高原,①③错误。综上所述,ACD错误,B正确。故选B。
    (2024·重庆卷)花粉日历可以反映一年内不同时期空气传播的花粉数量,常用于指导花粉过敏症的预防。某游客8月在西班牙南部滨海城市加的斯(36°32'N,6°18'W)度假时,出现了对油橄榄花粉过敏症状。治愈后在该地区内陆山地又出现对该花粉的过敏症状。如图为加的斯油橄榄科植物花粉日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加的斯油橄榄科植物花粉季天气状况为(    )A.低温少雨 B.高温少雨 C.低温多雨 D.高温多雨
    西班牙南部滨海城市加的斯(36°32'N,6°18'W)
    根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知,该地为地中海气候,4-8月受副高影响,降水少,出现高温少雨天气,B正确。
    图中4-8月花粉数量多,为花粉季
    2.该游客再次出现花粉过敏症状,可能是因为内陆山地油橄榄科植物(    )A.花粉更易传播 B.植株更加高大 C.附生植物更多 D.开花日期更晚
    加的斯油橄榄科植物花粉季约为4-8月,该游客8月花粉过敏治愈后在内陆山地又出现对该花粉的过敏症状
    当时该山地正值油橄榄的花期。原因可能是与滨海地区相比,内陆山地海拔高,气温较低,油橄榄开花日期较晚,D正确;
    材料没有信息体现内陆山地油橄榄科植物的花粉更易传播、植株更加高大、附生植物更多,ABC错误。
    3.(2024·甘肃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环南极海域表层海水中叶绿素光合作用所需的营养素含量丰富,但陆地物质输入匮乏、铁元素不足,导致该海域光合作用潜力无法充分发挥,成为典型的高营养素—低叶绿素海域。凯尔盖朗海台是一个顶面平坦宽阔的海底高地,位于46°S—64°S之间,宽200—600千米,北部最高处有岛屿分布。研究表明,该海台东侧海域叶绿素水平显著高于周边其他海域。下图示意凯尔盖朗海台及周边等深线。
    (1)描述图中岛屿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第一步:审题目设问第二步:列知识框架第三步:扣图文材料 第四步:用专业术语
    【详解】(1)该岛屿位于50°S附近的印度洋海域,纬度较高,夏季凉爽,冬季寒冷,年平均温度低,较为寒冷;地处西风带,受盛行西风影响,水汽含量较高,气候湿润,降水量较大;由于受西风影响大,多风暴;周围是海洋,受西风漂流(寒流)影响而降温。故气候特征表现为夏季凉爽,冬季寒冷,年平均温度低,较为寒冷;气候湿润,降水量较大;多风暴。
    【答案】(1)特征:夏季凉爽,冬季寒冷,年平均温度低,较为寒冷;气候湿润,降水量较大;多风暴。原因:纬度较高,且受西风漂流(寒流)影响而降温;四面环海,且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水汽含量较高。
    (2)推测环南极海域叶绿素水平变化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详解】(2)环南极海域的叶绿素水平代表了该区域浮游植物(如藻类)的生物量;气候变暖,导致海水温度升高,南极陆缘冰融化提供的营养物质增多,浮游生物繁殖加快,叶绿素水平提高;随着叶绿素水平的增加,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增强会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进而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大气对地貌长波辐射的吸收,对缓解全球气候变化产生积极影响。
    【答案】气候变暖,水温升高,南极陆缘冰融化提供的营养物质增多,促进浮游生物繁殖,叶绿素水平提高;叶绿素水平上升,光合作用增强,固定更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含量,降低大气对长波辐射的吸收,缓解气候变暖。
    本考点属于高考命题的热点,多以区域图、统计图及相关材料为命题载体,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特征描述、成因分析和分布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内容。
    影响降水量多少和温差大小
    改变沿岸地区的水热条件
    影响和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
    影响下垫面性质,如植被覆盖情况、水域面积
    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为主
    破坏气候分布的水平地带性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气候类型的判断(1)气候类型的判断思路不同气候类型的形成、分布及特点受特定的地理条件影响,因此,在判断气候类型时,要从其所处的特定环境入手,具体可按如下思路分析:
    确定气压带、风带或季风环流
    海陆分布、地形地势、洋流
    造成降水差异的最主要因素
    确定热量带(温度带)
    气候类型的判断(2)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
    先根据经度或海陆位置“定模式”
    再根据气候的纬度分布规律推演“热型”
    ①定位法: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先依据经度或海陆位置判断是大陆东岸的季风环流模式,还是大陆西岸的三圈环流模式;再依据气候的纬度分布位置判断温度带。
    ②定性法:根据区域自然特征(如气候特征、典型植被和典型动物、水文、土壤等)和气候成因来判定气候类型。如地中海气候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草原的典型动物是斑马等。
    ③定量法: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从材料中提取气温和降水要素信息进行判断,以“温”定带(温度带),以“水”定型(气候类型)。
    a. 以“形”定球(半球):6、7、8月气温高→北半球;12、1、2月气温高→南半球b. 以“温”定带(温度带):热带:终年皆高温,> 15℃; 亚热带:冷季最低温,0℃ < T < 15℃ 寒带:冷季最低温,< 0 ℃c. 以“水”定型(气候类型):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年多雨);热带沙漠气候,冰原、苔原气候(年少雨)夏雨型: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冬雨型:地中海气候
    气温、降水及(冬季、夏季、全年)气温和降水的协调关系
    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描述;
    主要分析最高月气温、最低月气温和气温年较差。气温年较差大于15°C可以认为大陆性较强,气温季节变化大;小于10°C表明海洋性显著,气温季节变化小。
    高温、凉爽、温和、寒冷:夏季月均温大于20°C可认为是高温,小于20°C可认为是凉爽;冬季月均温大于0°C一般可认为是温和,小于0°C一般可认为是寒冷。
    读取各月降水量,分析降水季节变化,估算降水总量。一般月降水量低于10 mm描述时称为稀少,10~50 mm为少雨,50~100 mm为多雨,大于100 mm为丰富。
    光照的强度大小,年日照时数长短
    描述气温要指出冬夏气温的高低、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
    描述降水量要指出冬夏降水的多少、年降水量的大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
    (2024·重庆卷)中国传统复合灰浆由胶凝材料、填料、添加物组成。其中胶凝材料通常由碳酸盐岩烧制而成。糖水灰浆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地传统复合灰浆,其胶凝材料由蚝壳烧制而成,其他材料包括河砂、糯米、红糖等。当地居民发现,该地河砂含盐量较高,需用淡水清洗后使用,否则因天气变化,建筑物易受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过去,当地直接使用河砂作为填料修建的建筑物容易受损。建筑物受损多发生在(    )A.2月 B.6月 C.10月 D.12月
    当地河砂含盐量较高,直接使用会腐蚀建筑材料,进而导致建筑物受损
    东南沿海为夏季高温多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降水多,空气湿度大,河砂中的盐分会加速腐蚀过程,导致建筑物受损
    6月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降水较多,而2月、10月和12月降水相对较少,对建筑物的破坏较小,B正确,ACD错误。
    5.(2021·河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以采集和狩猎(围猎)为主要谋生方式。20世纪70年代初,在我国北方某地发现一处旧石器中期古人类遗址(下图)。该遗址地处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区,遗址北面为岩石裸露的山地(北山)。研究表明,古人类在该遗址区生存阶段正值冰期。
    (1)指出冰期气候对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生存的主要威胁。
    【答案】(1)冰期气候寒冷,人类生存面临低温的威胁;气候寒冷,动植物种类少,食物来源缺乏。
    【分析】冰期地球气候寒冷,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人类制作保暖衣服和房屋的能力弱,人类生存面临低温的威胁;其次,由于冰期气候寒冷,动植物种类少,导致人类的食物来源极其缺乏。
    3.(2021·河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简析冰期气候下古人类选择该遗址区生存的原因。
    【答案】(2)位于北山南麓,海拔较低,且处于山地阳坡地带,北山岩石裸露,升温相对较快,北山对冷空气的阻挡较强,热量条件较好;地处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区,水源相对充足,土壤相对肥沃,动植物资源相对较多,便于人类采集和狩猎活动的开展。
    “冰期气候下古人类选择该遗址区生存”表明该处热量条件相对较好,食物来源也相对较好;图中该遗址位于北山南麓,海拔较低,且处于山地阳坡地带,说明北山岩石裸露,升温相对较快,加之北山对冷空气的阻挡,热量条件相对较好;“该遗址地处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区”说明水源相对充足,土壤相对肥沃,动植物资源相对较多,便于人类采集和狩猎活动的开展。
    气候对地形的影响:高寒地带,气候寒冷,冰川地貌广布;沙漠地带,降水少、温差大、风力强,风沙地貌多;湿润地带,降水多、流水作用强大,流水侵蚀、堆积地貌发育
    气候对水文的影响:影响河流的流量及季节变化、结冰期等水文特征;影响河流的河网密度、流程等;影响湖泊的盐度高低;影响海水的盐度和海水的运动;影响雪线高低
    气候对土壤的影响:气候特点→植被生长状况或枯枝落叶多少→土壤;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侵蚀作用;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多少;影响冻土的分布及冻融的影响
    气候对生物的影响:光照、温度和雨量等会影响植被的生长和分布
    气候对人口、城市、建筑的影响:中低纬度沿海地区,气候适宜,城市人口密集;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城市多分布在高原地区;对建筑物形状,南北方屋顶坡度的差异。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热量、水分、光照、昼夜温差、旱涝冻害等气象灾害影响农业生产
    气候对交通的影响:通过影响河流的水位、水量和结冰期来影响内河航运,风向影响远洋航行;恶劣天气影响航空;低温冻害影响管道运输;灾害性天气影响交通布局
    全球各地气候复杂多样,各具特色。下图为世界某城市气温与降水统计图(图中序号为月份)。该城市年内各月降水天数大多在8天左右,相差不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城市的气候类型为(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C.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解析】1.由图可知,该城市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非亚热带,D错误;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非亚寒带,C错误;冬季降水偏少,夏季降水偏多,排除温带海洋性气候,A错误;该地夏热冬寒,年降水量较多,集中在夏季,为温带季风气候,B正确。故选B。
    2.该城市各月平均降水天数相差不大,说明该城市(    )A.濒临海洋,终年吹暖湿西风B.空气湿润,空气对流较旺盛C.濒临水域,锋面系统常过境D.位于山顶,地形抬升降水多
    【解析】2.由图和材料“该城市年内各月降水天数大多在8天左右,相差不大。”可知,该城市每个月都有接近的降水天数,但降水量差异较大,说明该城市没有位于大陆西部和受暖湿的西风影响,A错误;该城市冬季平均气温在0℃以下,空气对流运动不可能旺盛,B错误:该城市若位于山地,较大可能性是海拔较高,但该城市夏季气温比较高,海拔不高,即便是有地形抬升,也需要暖湿气流的吹来,D错误;若该城市濒临面积较大的水域,就能够保障空气水汽充足,二是有锋面系统过境,出现降水天气,C正确。故选C。
    第31届和33届夏季奥运会分别在里约热内卢和巴黎举行,时间分别为里约时间8月5—21日和巴黎时间7月26日至8月11日。帆船运动是借助风帆推动船只在规定距离内竞速的一项水上运动,对风速、水流速度以及能见度均有一定要求,二者分别位于里约热内卢的瓜纳巴拉湾和法国第二大城市兼海港马赛举行。下图为里约热内卢及马赛地理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避开酷暑是运动员水平发挥的关键,两次运动会举行日期稍微有差别,共同的影响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 C.洋流 D.地形
    【解析】3.影响气候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二者虽有海陆位置的差异,巴黎偏内陆,但海洋性强,里约热内卢近海,海陆位置差异对气候的影响较弱,且都受暖流的影响,故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差别小,AC错误;两城市都地势较低,地形差异不大,D错误;巴黎受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湿润,而里约热内卢为热带雨林气候。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举办时,太阳直射点和全球气压带北移,里约热内卢降水相对较少、温度相对较低,可有效避开酷暑,B正确。故选B。
    4.帆船比赛放在马赛而非巴黎的塞纳河,考虑的因素主要有(    )①大气环流的差异        ②沿岸洋流的分布 ③气温的高低         ④比赛场地的开阔程度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4.由图及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属于内陆城市,塞纳河水域面积小,水域深度小,不如马赛比赛场地开阔,④正确;此时正处于夏季,巴黎受西风带控制,多大风及阴雨天气,不利于帆船运动员的良好发挥,而马赛地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区域,晴朗、风力小,二者都处于夏季,气温差异小,①正确,③错误;马赛地处地中海沿岸,夏季受西风影响弱,洋流影响不明显,塞纳河地处陆地内部,无洋流影响,故洋流不是影响因素,②错误。故选D。
    (2024·天津卷)4月下旬某日,华北地区某市经历了一次锋面天气过程,气象小组利用该市近地面到3千米高空风场图(下图),研究该天气系统。完成下面小题。
    1.经研究,绘制出的不同时刻锋面高度位置图与实际相符的是(    )
    经历了一次锋面天气过程
    锋面两侧风向存在明显不同。读图可知,四选项中只有C选项在锋面附近风向明显不同,其他选项锋面附近风向无明显差异
    A B C D
    2.上图所示时段,该市最有可能经历的天气过程是(    )A.疾风骤雨气压升高 B.阴雨绵绵气温升高C.云淡风轻气温降低 D.浓云密布气压降低
    该市经历了一次冷锋天气过程
    在冷锋影响下,可能出现阴雨、大风等天气,气温降低、气压升高。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4月下旬华北地区某市该日风向由偏南风转为偏北风,且风速较大
    (2024·江西卷)下图示意某年3月份某气旋从初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甲、乙、丙分别是气旋发展过程的三个时刻。此次气旋移动过程引起的风暴潮导致部分区域的海水水位发生明显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P甲、P乙、P丙分别为甲、乙、丙三个时刻气旋中心气压值,按大小顺序排列,依次是(    )A.P甲>P乙>P丙 B.P甲>P丙>P乙C.P丙>P乙>P甲 D.P丙>P甲>P乙
    气旋;甲时刻1007.5hPa等压线范围最大,丙时刻1007.5hPa等压线范围最小
    气旋从初生到成熟的过程中,其中心气压会越来越低,势力越强。甲时刻1007.5hp的等压线离中心最远,其中心气压P甲是最低的;丙时刻1007.5hp的等压线离中心最近,其中心气压P丙是最高的,故P甲、P乙、P丙的大小顺序为P丙>P乙>P甲
    4.此次气旋移动过程中,乙时刻渤海海峡出现(    )A.偏东风,低水位 B.偏东风,高水位C.偏西风,高水位 D.偏西风,低水位
    在渤海海峡画出风向,得出渤海海峡吹偏东风
    对渤海海峡而言,偏东风为向岸风,使得岸边出现增水,形成高水位
    5.图示区域中①②③三地按风暴潮导致的最高海水水位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最可能是(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
    1007.5hPa等压线的范围向东北方向扩大,气旋向东北移动且势力增强,气旋发展是丙→乙→甲,
    风向与海岸线垂直时,风暴潮导致海水位较高
    时间顺序是丙乙甲,故三地按风暴潮导致的最高海水水位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①②③。故选A
    丙时刻①地吹东北风,风暴潮导致最高海水水位出现;
    乙时刻②地吹偏北风,海水水位最高;
    甲时刻③地吹西北风,海水水位最高;
    (2023·广东卷)露点温度是指气压不变、水汽无增减情况下,未饱和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图所示的是2020年11月18—19日吉林省某气象站记录的一次较强降水过程相关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此次降水过程呈现的天气变化依次是( )A.风雨交加、冻雨夹雪、雪花纷飞 B.疾风骤雨、雪花纷飞、冻雨夹雪C.雪花纷飞、风雨交加、冻雨夹雪 D.风和日丽、冻雨夹雪、和风细雨
    18日14时至20时,气温大于0℃且达到露点
    第一阶段气温大于0℃且达到露点,故有降水且类型为雨;风速明显增大,故天气为风雨交加
    18日20时至19日凌晨
    气温达到露点,开始低于0℃,但不是很低,此时降水变为冻雨或雨夹雪
    气温明显低于0℃,降水类型全面转为雪,风速降低,雪花纷飞
    7.此次天气过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对流旺盛 B.逆温增强C.暖锋经过 D.冷锋过境
    温度>0℃,温度达到露点,温度在下降
    图中此次天气过程温度明显下降、大风
    此次天气过程气温明显降低,且出现雨雪、大风天气,符合冷锋过境的特点
    本考点常以热点事件或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切入点,以气压场分布图、气候要素变化图、天气变化文字描述等图文材料为背景,综合考查天气系统与天气及天气系统的影响。
    掌握“天气系统类”题目的思维流程
    指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
    按性质分冷气团和暖气团;按源地分大陆气团和海洋气团等。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冷锋: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
    暖锋: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
    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遇地形阻挡,移动缓慢或很少移动的锋
    低压系统(气旋):低压中心形成上升气流,空气辐合上升(北逆南顺),温度降低,易出现阴雨天气。天气实例:夏秋季节登陆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
    高压系统(反气旋):高压中心形成下沉气流,空气辐散下沉(北顺南逆),温度升高,天气晴朗干燥。天气实例: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秋季我国北方秋高气爽
    冷锋过境常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天气实例:北方夏季暴雨和冬春季沙尘暴、冬半年寒潮、一场秋雨一场寒
    暖锋过境常出现连续性雨雾天气。
    常见天气实例:一场春雨一场暖
    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持续性的降水与雾)
    江淮准静止锋(6月中旬至7月上旬长江中下游)、昆明准静止锋(冬半年西南地区)、华南准静止锋、天山准静止锋
    天气系统——温带气旋(锋面气旋) 该天气系统多见于温带地区,是造成温带地区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近地面的气旋往往与锋面联系在一起,故也称锋面气旋。锋面存在于低压槽上(在高压脊不能形成)。(1) 锋面气旋结构图的解读 锋面总是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如图中的M、N线。(2) 锋面的类型与移动 ① 锋面类型:左冷右暖② 锋面移动:锋面移动方向与气旋的旋转一致(南顺北逆)(3) 锋面附近的风向 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如图中①处为偏北风,②处为偏南风,③处为偏南风。(4) 锋面气旋的天气特点 冷锋降水在锋后;暖锋降水在锋前。冷气团一侧降水,暖气团一侧晴朗。
    图像法——把握等压线分布图的特点
    ① 依据等压线分布,判断气压场类型,确定天气状况
    ② 依据等压线的数值分布及疏密状况,判断某地风向、风力
    ③ 依据等压线弯曲或符号,判断锋面类型
    特征法——把握不同天气系统的天气特征
    活动规律法——把握典型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
    a.锋面多出现于低压槽位置,在低气压中偏右侧的低压槽上形成暖锋,偏左侧的低压槽上形成冷锋。(左冷右暖)
    b.从符号上看,锋线上标黑三角的是冷锋,标半圆的是暖锋。
    a.风向:依据等压线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结合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判断即可。
    b.风力:等压线密集的地方,风力大;等压线稀疏的地方,风力小。(密大疏小)
    高压中心→气流下沉→晴朗天气;低压中心→气流上升→阴雨天气;高压脊→多大风晴朗天气;低压槽→多阴雨天气。
    大风降温天气→冷锋活动
    冷锋主要在冬半年活动,如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冬季的寒潮等
    连续性降水→暖锋或准静止锋
    沿海地区风暴潮、大风、特大暴雨天气→台风活动(气旋系统)
    低压槽上多降水→锋面气旋活动
    高压区外围大风天气→高压脊
    暖锋主要在夏半年活动,特别是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的降水多是由暖锋带来的
    我国的准静止锋有江淮准静止锋、天山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
    7—8月份长江流域出现伏旱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结果,冬季北方常受亚洲高压控制
    夏秋季节,热带气旋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温带气旋主要活动于春季和秋季的华北、东北地区
    (2024·河北卷)飓风是生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暖水海域的强低压中心。北大西洋热带海域西部飓风生成较多而东部较少。下图示意某年9月北大西洋热带海域沿18°N的水温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北大西洋热带海域东部较少生成飓风,主要是受(    )A.海区形状影响 B.海水温度限制 C.入海径流干扰 D.海水密度制约
    飓风是生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暖水海域的强低压中心
    海水温度高,利于形成强烈的上升气流,形成飓风,由图可知,海域东部表层水温明显低于西部,不利于飓风生成,B正确;
    海区形状、海水密度、入海径流均不直接影响飓风的生成,ACD错误。
    气象灾害成因的分析方法(1)台风的成因主要从热带洋面的气温变化进行分析。(2)暴雨洪涝灾害的成因要结合降雨类型、季风、降雨的时空分布、河流、地形、植被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3)干旱的形成则与天气系统、气压带、风带、太阳辐射和人类活动有关。(4)寒潮的形成及影响涉及季风、农业生产等知识。
    (1)我国气象灾害成因的相关性
    (2)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
    发生地区: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
    动力条件:上升气流,沙尘卷扬
    盛行风从上风地带携带的沙尘物质
    裸露的表土、河滩、湖滩、海滩等
    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多集中在冬春季节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春季温差大或等压线密集等)
    摩擦力小(下垫面性质(如海陆、植被覆盖率低)
    ①成因: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天气。
    ②危害:强烈的大风、降温天气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信和建筑物受到很大影响。
    ③防御措施:加强监测、预报;建立应急预警机制;采取措施确保农(棚体加固、压紧棚膜、保温防冻)牧(圈舍加固、畜禽保暖)业安全;注意交通安全,防寒保暖等。
    ①成因: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上升动力: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抬升动力:冷气团对暖气团的抬升;地形阻挡抬升。旋转动力:地转偏向力。
    ②危害: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引起洪涝灾害并导致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发生;破坏农业及交通、通信设施。
    ③防御措施:加强灾害监测与预报;制定防灾应急预案;合理规划减少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强度;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和海岸防护(或堤防)工程;进行防灾教育和培训等。
    ①成因:来水量大(降水多,变率大;支流多;入海口少;植被覆盖率低);排水不畅(地势低洼,不易排出;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河道淤积或占用河道);调蓄能力差(围湖造田)
    ②危害:淹没农田、道路;破坏水利工程设施;冲毁建筑;造成人员伤亡;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③防御措施:工程措施——上游修建水库;中游兴修水利工程,建立分洪、蓄洪区,河道裁弯取直;下游加固大堤、疏浚河道;生物措施——上中游地区植树造林;调整农业结构;组织管理——加强监测预报,建立洪水预警系统;提高公民防灾减灾意识;实行防洪保险
    ①成因:自然原因——降水量少;蒸发量多;保水量少;人为原因——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加剧干旱,如用水量大(人口、工农业);利用方式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
    ②危害:空气干燥;地表水的径流水位大幅下降;动植物死亡;人类用水困难;农作物减产或绝收;工业停产等。
    ③防御措施:工程措施——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生物措施——植树造林,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技术措施——选种耐旱作物;发展节水农业;组织管理——加强监测预报,建立应急预警机制;进行人工增雨;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节水意识等
    霜冻线是指地表0℃温度线,是区分是否出现霜冻天气的重要标志线。下图为某日20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图中霜冻线为预报的次日霜冻界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日所处月份最可能是(    )A.2月 B.7月 C.10月 D.12月
    【解析】1.读图,结合图示可知,此时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形成高压中心,出现冷锋系统,霜冻线(0℃地表等温线)大致经过我国青藏、西北以及华北和东北地区的西北部,说明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正在降温,且温度较低,故此时不可能是7月份,B错误;此时海上有较强台风出现,说明此时我国低纬度地区海水温度仍比较高,而2月、12月的海水温度较低,我国近海不易出现较强台风,由此判断此时为10月,C正确,AD错误。故选C。
    2.图中所示锋面的性质及其移动方向为(    )A.冷锋东移 B.冷锋西移C.暖锋东移 D.暖锋西移
    【解析】2.据图分析可知,此时在蒙古—西伯利亚一带有明显的高压中心分布,气流由高压中心向四周辐散,其中自西北向东南吹来的冷空气会推动图中锋面由西北向东南移动,以较高纬度吹来的冷空气为主,为冷锋,受其影响冷锋东移,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此时(    )A.甲地阴雨连绵 B.乙地吹偏北风C.丙地霜冻严重 D.丁地风力较小
    【解析】3. 读图,甲地气压为1040hPa,气压较高,其被高压系统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A错误;据乙地附近的等压线分布可知,影响乙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由西北指向东南,结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可知,会右偏形成偏北风,B正确;丙地此时受暖气团控制,且在霜冻线以南区域,霜冻并不严重,C错误;丁地等压线较密集,风力较大,D错误。故选B。
    2023年4月12~16日,中央气象台连续对我国北方多地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图为4月13日14:00的东亚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四地,此时沙尘暴强度最大的可能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4.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甲乙丙丁四地中,丙地等压线密集,风力最大,沙尘暴强度最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当北京地区经历沙尘天气时(    )A.昼夜温差减小 B.日均气温较高 C.正盛行东南风 D.首要污染物是CO2
    【解析】5.沙尘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白天气温较低,保温作用也强,夜晚气温较高,昼夜温差减小,A正确;风从高纬吹向低纬,日均气温较低,B错误;当北京地区经历沙尘天气时正盛行偏北风,C错误;首要污染物是PM10,D错误。故选A。
    6.沙尘暴加剧了沙漠化,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其中最严重的是(    )A.气候资源破坏,沙尘暴天气频发,影响旅游业发展B.土地资源退化,影响粮食安全,危及人类生存C.土壤结构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资源破坏D.水资源短缺,干旱程度加剧,城市和乡村聚落废弃
    【解析】6.结合所学知识,沙尘暴加剧了沙漠化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其中最严重的在于土地资源退化,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耕地面积减少影响粮食安全,危及人类生存,B正确;沙尘暴同时还影响了气候资源,土壤结构,生物资源以及水资源等方面,但不是最严重的方面,ACD。故选B。

    相关课件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9大气运动: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9大气运动,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备考建议,知识结构,考点突破,试题演练,考情分析,风向的绘制及其判读,风力大小分析与描述,风的类型与性质,风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3 大气运动规律(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专题03 大气运动规律(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知识构建,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真题研析·规律探寻,核心提炼·考向探究,大气受热过程,考查角度逆温,题型特训·命题预测,大气运动与降水,大气运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3 大气运动规律(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专题03 大气运动规律(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知识构建,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真题研析·规律探寻,核心提炼·考向探究,大气受热过程,题型特训·命题预测,大气运动与降水,影响降水的因素,常见类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