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内除法(一)——除法(寒假预习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表内除法(一)——除法(寒假预习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预习目标,预习重难点,预习方法,预习准备,预习过程,预习小贴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能结合具体情境,写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算式与平均分的联系。
熟练运用乘法口诀求商,解决简单的除法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小组合作等活动,培养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经历除法概念的形成过程,学会用数学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预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学习品质,以及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二、预习重难点
重点
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除法算式。
难点
建立除法与平均分的内在联系,理解为什么要用除法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能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除法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三、预习方法
自主探究法、操作实践法、情境体验法、类比归纳法
四、预习准备
学具准备:若干根小棒、圆片、数学卡片(写有数字和运算符号),用于动手操作和直观演示。
学习资料: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
辅助资源:可以准备一些与除法相关的动画视频、小故事,如《小熊分糖果》,帮助孩子更轻松地理解概念。
五、预习过程
(一)趣味导入(建议用时:5 分钟)
亲子互动观看动画视频:家长和孩子一起观看一段有趣的动画,比如《小熊分糖果》,内容是小熊有 12 颗糖果,它想平均分给 3 个小伙伴,可它不知道怎么分才公平。视频结束后,家长提问:“宝贝,你能帮小熊想想办法吗?怎么分才能让每个小伙伴得到的糖果一样多呢?” 引导孩子思考并回答。
引出主题:家长接着说:“你想出的办法很棒,其实这就是我们之前学过的平均分知识,在数学里,当我们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的时候,还有一种更简便的表示方法,那就是除法。今天咱们就来预习有趣的除法知识,看看它能帮小熊解决多大的难题。”
(二)知识探究(建议用时:15 分钟)
理解除法的意义
孩子拿出准备好的 12 根小棒,按照之前帮小熊分糖果的思路,平均分成 3 份,边分边说:“我先拿出 12 根小棒,要平均分给 3 个小伙伴,就一份一份地分,每次每份放 1 根,分了 4 次,每份就有 4 根小棒。” 家长在旁边引导孩子观察整个过程,然后说:“像这样把 12 平均分成 3 份,每份是 4,在数学里就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写作 12 ÷ 3 = 4。” 向孩子解释 “÷” 是除号,读作 “除以”,这个算式读作 “十二除以三等于四”。
家长进一步提问:“宝贝,你看看这个除法算式,和我们刚才分小棒的过程有什么联系呢?” 帮助孩子理解 12 就是要分的总数,3 是平均分的份数,4 是每份的数量,让孩子初步建立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
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家长指着刚才写的除法算式 12 ÷ 3 = 4,对孩子说:“在这个算式里,每个部分都有它自己的名字哦。12 叫做被除数,它就像要分的那些糖果,是总数;÷ 是除号;3 叫做除数,它代表平均分的份数;4 叫做商,就是每份的数量。” 让孩子跟着重复几遍各部分名称,加深记忆,并用小卡片制作简单的名称卡片,一面写名称,一面写对应的数字示例,如 “被除数:12”,便于随时复习。
(三)技能提升(建议用时:10 分钟)
用乘法口诀求商
家长给出一道除法算式,如 8 ÷ 2 = ?,引导孩子思考:“宝贝,我们学过乘法口诀,二四得八,那你想想 8 ÷ 2 等于几呢?” 让孩子发现可以根据乘法口诀来求商,因为 2 × 4 = 8,所以 8 ÷ 2 = 4。家长多给出几道类似的算式,让孩子练习,如 15 ÷ 3 = ?,18 ÷ 6 = ?等,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在孩子练习过程中,家长提醒孩子:“用口诀求商的时候,要先看除数是几,再想对应的乘法口诀,找到那个能让除数和商相乘等于被除数的口诀,就能很快算出商啦。” 如果孩子出现错误,家长耐心引导孩子重新思考口诀,不要急于批评,例如:“这道题好像不太对哦,我们一起再看看口诀,三几十五来着?你肯定能想起来。”
简单除法问题解决
家长创设一些生活情境问题,如:“家里有 20 个苹果,要平均放在 4 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几个?” 让孩子用除法算式解决,孩子写出 20 ÷ 4 = 5 后,家长引导孩子解释算式的含义:“你跟我讲讲,这里的 20 是什么,4 是什么,5 又是什么,为什么要用除法来算呢?” 培养孩子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切实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实践应用(建议用时:10 分钟)
家庭小调查与除法应用
孩子选择一个家中的场景进行调查,如调查家人的年龄,然后提出问题:“我想知道家人的平均年龄是多少?” 假设家人年龄分别为 30 岁、35 岁、40 岁,孩子在家长的引导下,先算出年龄总和 30 + 35 + 40 = 105(岁),再用除法计算平均年龄 105 ÷ 3 = 35(岁)。家长鼓励孩子:“你看,你把除法用得这么好,算出了家人的平均年龄,真厉害!以后遇到类似的统计平均的问题,你都知道怎么做啦。”
游戏巩固
家长和孩子玩 “除法卡片游戏”,把之前准备的数学卡片拿出来,随机抽取两张数字卡片,组成被除数和除数,如 9 和 3,让孩子快速说出除法算式 9 ÷ 3 = 3 及各部分名称,并用乘法口诀解释求商的过程。通过游戏的方式,反复强化孩子对除法知识的掌握,提高学习兴趣。
(五)总结回顾(建议用时:5 分钟)
家长和孩子一起回顾当天预习的内容:“宝贝,今天咱们预习了除法,你学到了什么呀?跟我讲讲除法算式怎么写,各部分叫什么,还有怎么用乘法口诀求商。” 孩子回答后,家长给予补充和完善,强化重点知识。
家长鼓励孩子:“你今天预习得非常认真,自己动手操作,还解决了好多问题,真了不起!明天咱们再接着预习后面的知识,相信你会学得更好。要是你在预习过程中有什么问题,随时来找我哦。”
六、预习小贴士
在预习过程中,家长要充分给予孩子自主探索的空间,当孩子遇到困难时,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孩子思考,而不是直接告知答案,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兴趣,适当调整预习内容的难度和进度,让预习更贴合孩子的需求。
注重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如书写规范、认真审题、整理学具等,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数据收集和整理(寒假预习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预习目标,预习重难点,预习方法,预习准备,预习过程,预习小贴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表内除法(一)——平均分(寒假预习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预习目标,预习重难点,预习方法,预习准备,预习过程,预习小贴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除法的初步认识导学案及答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