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19.2证明举例200题(试题)-A4第1页
    19.2证明举例200题(试题)-A4第2页
    19.2证明举例200题(试题)-A4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数学沪教版(五四制)(2024)八年级上册19.2 证明举例课堂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教版(五四制)(2024)八年级上册19.2 证明举例课堂检测,共21页。
    可以判断正确或错误的语句,叫做 .
    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后面的部分是 ,“那么”后面的部分是 .
    每一个命题是由 和 两部分组成.
    命题的题设是 事项;命题的结论是 事项.
    命题“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的题设是 ,结论是 .
    命题“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的题设是 ,结论是

    命题“同角的补角相等”的题设是 ,结论是 .
    命题“长度相等的两条线段是相等的线段”的题设是 ,结论是 .
    命题“互余的两个角必是两个锐角”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 .
    命题“同角的余角相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 .
    命题“相等的角是对顶角”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 .
    命题“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 .
    正确的命题叫做 ,错误的命题叫做 .
    判断命题的真假:命题“和为180°的两个角是补角”是 命题.
    判断命题的真假:“凡直角都相等”是 命题.
    判断命题的真假:命题“一个角的补角大于这个角”是 命题.
    判断命题的真假:命题“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是 命题.
    判断命题的真假:命题“三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是 命题.
    命题的正确性是经过推理论证的,推理的过程就是 .
    证明的过程是从 出发,经过 ,推导出 .
    正确性可以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加以论证的真命题叫做 .
    若命题A和B是互逆的的两个命题,则命题A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命题B的
    和 .
    命题“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的逆命题是 .
    命题“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的逆命题是 .
    定理“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的逆命题是 .
    命题“等角的余角相等”的逆命题是 .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 上.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 上.
    和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到已知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线段PQ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顶点的轨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已知点M、N的圆的圆心的轨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到∠AOB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到x轴,y轴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已知点A,并且半径为定长r的圆的圆心的轨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已知点A为端点的线段AB=10㎝,这线段的另一个端点B的轨迹是_________________.
    已知直线l上有两点A、B,且AB=3厘米,与A、B构成面积为3厘米2的三角形的点的轨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已知线段的两端点距离相等,且到一个已知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最多有_______个.
    已知∠1与∠2的两边分别平行,若∠1=72°,则∠2= .
    如图,已知∠B=110°,∠D=65°,当∠E= °时可以得到AB∥CD.
    如图,BE平分∠ABC,DE∥BC.如果∠2=22°30′,那么∠ADE= .
    如图,AD∥BC,BC=2.5AD,则三角形ABC与三角形ACD的面积比是 .
    如图AB∥CD,BF⊥DE.如果∠B=54°,那么∠D= .
    (41) (42) (43) (44)
    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四种判断方法可以用符号表示为 、 、 、
    △ABC的两边长为4㎝和7㎝,则周长L的范围是 .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2㎝,另一边是9㎝,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5㎝,另一边是7㎝,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
    如果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100°,则另外两个角的度数是_________;如果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70°,则另外两个角的度数是__________;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40°,那么它的顶角为_________;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0°,那么它的顶角为___________.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成了12㎝和6㎝两部分,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______________㎝.
    在等腰△ABC中,AB = AC,BD⊥AC,CE⊥AB,垂足分别是点D、E,若BD = 8㎝,则
    CE = ㎝
    如图,把一个直角三角形ACB绕着30°角的顶点B
    顺时针旋转,使点A与CB的延长线上的点E重合,
    这时∠BDC的度数是 .
    如图,在△ABC中,已知点D、E、F分别在边AC、BC、AB上,且∠A=∠B,AD=BF,AF=BE,如果∠DFE=70°,那么∠C= .
    如图将△ABC绕着点A旋转,使点B恰好落在BC边上,得△AB′C′,如果∠BAB′=36°,那么∠ABC= .
    如图:AB = AC,∠BAD = ∠CAD,E在AD上,那么图中有_____对三角形全等,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在△ABC中,∠ACB = 90°,AD平分∠BAC,若BC = 20㎝,BD = 12㎝,则点D到直线AB的距离为 ㎝
    (53) (54) (55) (56)
    如图,在△ABC中,若AB=AC,∠A=40°,
    点D是AB的垂直平分线与AC的交点,
    则∠DBC= (度)
    如果△ABC绕顶点A顺时针旋转40°后,
    得到△AB'C',此时点B'恰好落在BC边上,
    AC'∥BC,那么∠C' = (度)
    △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交于点O,若∠ABC=60°,∠ACB=50°,
    则∠BAO= (度)
    △ABC的内角∠ABC、∠ACB的平分线BD、CD交于点D,若∠A=42°,
    则∠BDC= (度)
    选择题:
    下列语句中,不属于命题的是( )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连结A、B两点;
    (C)不平行的两条直线有一个交点;(D)对顶角不相等.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垂直并且平分直线的线段叫做垂直平分线;
    (B)直线是轴对称图形;(C)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两个内角之和;
    (D)有一个角是钝角且相等,底边也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不必经过推理证明的真命题叫做( )
    (A)定义;(B)公理;(C)定理;(D)以上都不对
    能用推理方法证明的真命题是( )
    (A)定义;(B)公理;(C)定理;(D)以上答案都不对.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证实一个命题的正确性的推理过程叫证明;
    (B)命题是判断一件事情正确或错误的语句;
    (C)公理的正确性必须用推理的方法证实;
    (D)证明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例子说明它不成立即可.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B)每个定理都有逆定理;
    (C)真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D)假命题的逆命题是假命题.
    命题①两底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②在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③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④在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其中是命题“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的逆命题是( )
    (A)①和②;(B)③和④;(C)①和③;(D)②和④.
    下列定理中,有逆定理存在的是( )
    (A)对顶角相等;(B)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C)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D)凡直角都相等.
    下列定理中,没有逆定理的是( )
    (A)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B)如果两个角都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C)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
    ⑴一对同位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 ⑵一对内错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
    ⑶一对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⑷一对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A)1个;(B) 2个;(C) 3个;(D)4个.
    一条直线与另两条平行直线的关系是( )
    (A)一定与两条平行线平行; (B)可能与两条平行线的一条平行,一条相交;
    (C)一定与两条平行线相交; (D)与两条平行线都平行或都相交.
    已知三条直线a、b、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a∥b,b∥c,那么a∥c;(B)如果a⊥b,b⊥c,那么a⊥c;
    (C)如果a⊥b,b⊥c,那么a∥c;(D)如果a⊥b,a∥c,那么b⊥c.
    如图,在三角形ABC中,点D、E、F分别在AB、BC、AC上,
    已知EF∥AB,要使DF∥BC,只需添加下列条件中的……( )
    (A)∠1=∠2; (B)∠1=∠DFE;
    (C)∠1=∠AFD; (D)∠2=∠AFD.
    下列各组线段能组成三角形三边的是( )
    (A)13㎝,14㎝,27㎝;(B)5㎝,7㎝,13㎝;
    (C)2㎝,3㎝,8㎝;(D)4㎝,7㎝,9㎝.
    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3、1-2a、8,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0<a<2;(B)-5<a<-2;(C)-2<a<5;(D)-2<a<-5.
    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x,且a<b,则x应满足的条件是( )
    (A)a-b<x<a+b; (B)b-a<x<b+a; (C)a-b≤x≤a+b; (D)b-a≤x≤b+a.
    不能使△ABC ≌△DEF必定成立是( )
    (A)AB=DE,∠A=∠D,∠C=∠F;(B)AB=DE,BC=EF,∠B=∠E;
    (C)AC=DF,BC=EF,∠A=∠D;(D)AB=DE,BC=EF,CA=FD.
    在下列各组的三个条件中,不能判定△ABC和△DEF全等的是( )
    (A)AB=DE,∠B=∠E,∠C=∠F;(B)AC=DF,BC=DE,∠C=∠D;
    (C)AB=EF,∠A=∠E,∠B=∠F;(D)∠A=∠F,∠B=∠E,AC=DE.
    如图,已知AB∥DC,AD∥BC,BE=DF,
    则图中的全等三角形有…………( )
    (A)3对;(B)4对;
    (C)5对;(D)6对.
    如图,在△ABC中,AB=AC,BD、CE分别是∠ABC、∠ACB的平分线,若要求证BD=CE,则可直接…………………………………………( )
    (A)由证明△ABD△ACE(S.A.S)得出;
    (B)由证明△BDC△CEB(A.S.A)得出;
    (C)由证明△BEG△CDG(S.S.S)得出;
    (D)由证明△ABD△ACE(A.A.A)得出.
    如图,若AD∥BC,AE⊥BD,CF⊥BD,BE=DF,
    则下列等式中,不正确的是………………( )
    (A)AE = CF;(B)AB = CD;
    (C)∠BAE =∠DCF;(D)∠DAE =∠DCF.
    如图,△ABC与△DEF是全等的,则图中相等的线段有( )
    (A)5组; (B)2组; (C)3组; (D)4组.
    如图,在△ABC中,∠BAC = 90°,AB = AC,BD⊥AE,CE⊥AE,
    点D、E分别为垂足,如果AD = 3,BD = 7,
    那么DE等于……………………………………( )
    (A)3; (B)4; (C)5; (D)6.
    在△ABC中,已知AB=AC,那么在这个三角形中“三线合一”是指( )
    (A)∠C的平分线,AB边上的中线,AB边上的高;
    (B)∠B的平分线,AC边上的中线,AC边上的高;
    (C)∠A的平分线,BC边上的中线,BC边上的高;
    (D)以上都不对.
    在△ABC中,AB = AC,若有两个内角的和为100°,则∠A等于( )
    (A)20°;(B)80°;(C)20°或80°;(D)20°或100°.
    在△ABC中,AB=AC,∠ABC的平分线与AC交于点D,若∠BDC=75,
    则∠A等于( )
    (A)20°;(B)30°;(C)40°;(D)50°.
    如图,在等腰Rt△ABC中,∠A=90°,AB=AC,
    BD平分∠ABC,交AC于点D,DE⊥BC,
    若BC=10㎝,则△DEC的周长为…………( )
    (A)8㎝;(B)10㎝;
    (C)12㎝;(D)14㎝.
    若△ABC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经过点A,并且和∠A的对边相交于点D,则( )
    (A)△ABC≌△ABD;(B)△ABC≌△ACD;
    (C)△ABD≌△ACD;(D)所有三角形都不全等.
    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BC上,DE⊥AB,
    垂足为点E,DF⊥BC,交AC于点F。若∠AFD=155°,
    则∠EDF等于………………………………( )
    (A)45°;(B)55°;
    (C)65°;(D)75°.
    如图,在△ABC中,若AB = AC,CD = BF,BD=CE,则∠EDF等于………………( )
    (A)90°-∠A;(B)90°-∠A;
    (C)180°-∠A;(D)45°+∠A.
    能把一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的线段是( )
    (A)三角形的一半高;(B)三角形的一条中线;
    (C)三角形的一条角平分线;(D)三角形一边的中垂线.
    两三角形的两条边及第三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则此三角形( )
    (A)全等;(B)不全等;(C)不一定全等;(D)以上均不对.
    已知△ABC的周长为36㎝,且AB=AC,又AD⊥BC,D为垂足,△ABD的周长为30㎝,那么AD的长为( )
    (A)6㎝;(B)8㎝;(C)12㎝;(D)20㎝.
    下列所叙述的图形中,全等的两个三角形是( )
    (A)含60°角的两个直角三角形;(B)边长均为2的两个等边三角形;
    (C)腰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D)一个钝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两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中一条边的对角对应相等,那么下列四个命题中
    ⑴这两三角形全等;⑵相等的角为锐角时全等;
    ⑶相等的角是钝角时全等;⑷相等的角是直角时全等.
    成立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两条边及其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内角;
    (C)三角形的三条中线、高、角平分线都分别相交于一点;
    (D)腰与底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如图:在△ABC中,∠ABC=90°,∠ACB=55°,将△ABC绕着点B
    旋转到△DBE,使DE过顶点C,设AC与BD的交点为P,则∠BPC的度
    数是………………………………………………………………( )
    (A)55°; (B)105°; (C)75°; (D)无法确定.
    如图,船从A处出发准备开往正北方向M处,由于一开始就
    偏离航线AM15°(即∠A=15°),航行到B处才发现,立即
    改变航向,并想在航行相同航程后(BM=BA)到达目的地M处,
    则应以怎样的角度航行?即∠CBM等于…………( )
    (A)15°; (B)20°; (C)25°; (D)30°.
    如图,D、E分别为△ABC两边AB、AC的中点,将△ABC沿线
    段DE折叠,使点A落在点F处,若∠B=65°,
    则∠BDF的度数是……………………………………( )
    (A)50°; (B)60°; (C)65°; (D)7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B)过已知直线外一点,至少可以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C)如果线段AB垂直平分线段CD,那么线段CD也垂直平分AB;
    (D)联结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证明题:
    如图,DE∥BC,∠D+∠B=180°.求证:AB∥CD.
    如图,AB∥CD,GH分别与AB、CD相交于点E、F,EM平分∠AEG,FN平分∠CFG.
    求证:EM∥FN.
    如图,OB=BC,OC平分∠AOB.
    求证:AO∥BC.
    如图,AB∥CD,∠A+∠E=∠AME.求证:AB∥EF.
    如图,E为AC上的一点,∠1=∠B,∠2=∠D,BE⊥DE.求证:AB∥CD.
    已知:在图中,∠A =∠F,∠C =∠D = 65°试求∠CBD和∠CED的度数.

    如图: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CD,∠B是∠A的5倍。求∠C和∠D的度数.

    如图:已知AB∥CD,问∠B +∠E +∠D等于多少度?
    如图,AB∥CD,∠B=130°,∠BPC=65°.试求∠C的度数.
    如图,已知AB∥CD∥EF,且∠ABC=50°,∠CEF=150°,求∠BCE的度数.

    如图,AB∥EF,AB⊥AC,AB⊥BD,∠E=∠F=120°,求∠DBF与∠CAE的度数.

    如图,∠ABC、∠ACB的平分线交于点O,DE过点O,且DE∥BC, 求证:DE = BD + CE.
    如图,BE∥CG,∠1=∠2.那么AB∥CD吗?为什么?

    如图,在△ABC中,AB = AC,∠A = 40°,将△ABC绕点B旋转成△DBE,使D、C、E在一直线上,
    (1)旋转角是多少度?为什么?
    (2)AB与DE平行吗?为什么?
    如图,已知AC∥BE,BC∥DE,点B是AD的中点,求证:△ABC≌△BDE.
    如图,D是△ABC的BC边上一点,BE∥CF且BE = CF,
    求证:AD是△ABC的中线.
    如图,AB∥CD,AB = CD,AD、BC相交于点O,OE = OF,
    求证:(1)△AOB≌△DOC(2)BE∥CF.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AB∥CD.
    求证:∠1=∠2.
    如图,BD是△ABC的一条角平分线,AE∥BD,交CB的延长线于点E,F为AE的中点.
    求证:BD⊥BF.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BC=DC.求证:AC垂直平分BD.
    如图,已知AE∥BF,AE=BF,AC=BD.你能判断ED与CF相等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如图,AB=CD,AE=FD,BF=EC.求证:AF=ED.
    如图,PA=PB,PC是△PAB的中线,∠A=55°,求:∠B的度数.(55°)
    如图:在△ABC中,AD = AE,点D、E在BC上,CE = BD,写出AB = AC的说理过程.
    如图,∠1 =∠2,∠3 =∠4,求证:(1)△ADE≌△ABE(2)∠DCA =∠BCA.
    如图,∠1=∠2,∠3=∠4.求证:EA平分∠DEC.
    如图: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AB = AC,BD⊥AC于点D,CE⊥AB于点E,
    求证:BD = CE.
    如图,在等腰△ABC中,两条腰上的高BD和CE相交于O,求证:△BOC是等腰三角形.
    如图在△ABC中,AB = AC,BD、CE分别平分∠ABC和∠ACB,写出△ABD≌△ACE的理由.
    如图,在△ABC中,BE=CD,∠1=∠2.求证:AB=AC.
    如图,在△ABC中,BF、CE相交于点O,AE=AF,AO平分∠BAC.求证:AB=AC.
    如图,AD=AE,∠D=∠E,∠1=∠2,BE、CD相交于点O.求证:OB=OC.
    如图,AC、BD相交于点O,AB = CD,∠BAD =∠ADC,求证:△ABO≌△DCO.
    如图,B、C是线段AD上的两点,AB=CD,∠A=∠D,AE=DF.
    求证:⑴∠E=∠F;⑵OB=OC.
    如图:已知AD = BC,AC = BD,求证:∠1 =∠2.
    如图:已知AC、BD的交点O平分AC、BD,过点O引直线EF交AB、DC于点E、F,
    求证:OE = OF.
    如图,已知AB=AC,D是AB上一点,DE⊥BC于E,ED的延长线交CA的延长线于F,那求证:△ADF是等腰三角形.
    已知:如图DC⊥CA,EA⊥CA,CD=AB,CB=AE,说明BD⊥BE的理由.
    已知:如图,在△ABC中,∠ABC=45°,AD⊥BC,BE⊥AC.求证:BH=AC.
    如图,△ABC的两条高AD、BE相交于H,且AD=BD.试说明下列结论成立的理由.
    ⑴∠DBH=∠DAC;⑵△BDH≌△ADC.
    已知,如图,△ABC的两条高BD和CE相交于F,CF = AB,求证:DB = DC.
    如图,在△ABC中,AB=AC,∠BAC=90°,BD平分∠ABC交AC于点D,CE⊥BD交BD延长线于点E.求证:BD=2CE.
    已知:如图,在△ABC中,BE、CF分别是边AC、AB上的高,BP = AC,CQ = AB ,
    求证:AP = AQ.
    如图,已知∠BDA =∠CEA,CE与BD交于点P,PB = PC,求证:AB = AC.
    如图,在△ABC中,AB=AC,BD与CE相交于点O,BO=CO.求证:∠B=∠C.
    如图,已知:E是∠AOB的平分线上一点,EC⊥OB,ED⊥OA,C、D是垂足,连接CD,
    求证:⑴OD=OC;⑵∠ECD=∠EDC;⑶OE是CD的中垂线.
    如图,在∠MON的两边分别截取OA = OB,OC = OD,如果连结AD、BC相交于点P
    求证:OP平分∠MON.
    如图:已知,AB = AD,∠ABC =∠ADC,求证:△ABC ≌ △ADC.
    如图,已知AB=AC,DB=DC.说明∠B=∠C的理由.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AD=BC.求证:∠B=∠D.
    如图,在△ABC中,∠C=90°,AC=BC,D为AB上一点,AD=AC,ED⊥AB于点D,
    求证:BD=DE=CE.
    如图,在△ABC中,∠BAC=90°,AB=AC,D为BC的中点,DE⊥DF,E、F分别在AB、AC上,求证:DE=DF.
    如图,在△ABC中,∠ACB=90°,AC=BC,AE⊥BE于点E,AE=BD.
    求证:BD平分∠ABC.
    如上图,在上题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即在△ABC中,∠ACB=90°,AC=BC,AE⊥BE于点E,能否由条件“BD平分∠ABC”得到结论“AE=BD”?(能)
    如图,在△ABC中,AB=2AC,AD平分∠BAC,AD=BD.求证:CD⊥AC.
    如图,已知D为等边△ABC内一点,P为等边△ABC外一点,BD=DA,BP=AB,∠DBP=∠DBC.求证:∠P=30°.
    如图:AD∥BC,∠1 =∠2,∠3 =∠4,直线DC过点E交AD于点D,交BC于点C,
    求证:AD + BC = AB.
    如图,点E在△ABC外部,点D在BC边上,DE交AC于点F,若∠1=∠2=∠3,AC=AE,试说明,△ABC≌△ADE的理由.
    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AC、AB上,且AD=BE.求证:∠A=∠1.
    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AC上的一点,∠1=∠2,BD=CE.
    求证:△ADE是等边三角形.
    如图,已知△ABC和△ADE都是等边三角形,点B、C、D在一直线上,试说明:
    (1) ∠ECD=60°;(2)CE=AC+DC.
    如图所示,在等边三角形ABC的边BC上任取一点D,以CD为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CDE,连结AD、BE.求∠BAD+∠CBE的度数(要有说理的过程).
    如图,C为AB上的一点,△ACD和△BCE都是等边三角形,AE交DC于点M,BD交EC于点N.求证:⑴AE=BD;⑵CM=CN.
    如图,已知C是线段AB上一点,分别以AC、BC为边在AB同侧作等边△ACD和等边△BCE,AE交CD于点G,BD交CE于点H.
    求证:GH∥AB.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是CD边上的一点,AE平分∠BAD,BE平分∠ABC.
    求证:DE=EC.
    如上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是CD的中点,AD+BC=AB.
    求证:(1)BE平分∠ABC;(2)AE⊥BE.
    如图,已知△ABC中,AB =AC,D是AC上一点,E是AB延长线上一点,CD = BE,连结DE交BC于点P,求证:DP = EP.
    如图,在△ABC中,点D在AB边上,点E在AC边的延长线上,CE=BD,DG=GE.
    求证:AB=AC.
    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上一点,且BE = AC,延长BE交AC于点F,求证:AF = EF.
    如图,在△ABC中,M为BC的中点,过点M作∠BAC的平分线AD的平行线交AB于点E,交CA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BE=CF.
    如图:已知EC与AD相交于点B,∠AEC = ∠A +∠C,EB = BC.
    求证:AB = BD+DC.
    如图:在△ABC中,AD⊥BC于点D,∠B =2∠C,求证:AB + BD = DC.
    如图,在△ABC中,AD⊥BC于点D,AB+BD=DC.求证:∠B=2∠C.
    已知: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BAC,若BC=16,BD︰CD=5︰3,
    求点D到AB的距离.
    如图:已知AP是∠BAC的平分线,AB+BP = AC,求证:∠B = 2∠C.
    如图,已知在△ABC中,∠A = 2∠B,CD平分∠ACB,试猜想BC、AD、AC三线段之间有着怎样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如图,在△ABC中,BE=CE,AD=2AE,AC平分∠EAD.
    求证:CD=AB.
    如图,在△ABC中,BC=2AB,AD为BC边上的中线,AE为△ABD的中线.
    求证:AC=2AE.
    如图,在△ABC中,AB=AC,D是CB延长线上的一点,∠D=60°,E是AD上的一点,DE=DB.求证:AE=BE+BC.
    如图,已知点D在∠BAC内,求证:∠BDC =∠BAC +∠B +∠C.
    如图,AD平分∠BAC,CD⊥AD,D为垂足,AB>AC, 求证:∠2 = ∠1 +∠B.
    如图,在△ABC中,BC = 10,D是BC上的一点,且BD = 4,求∶的值.

    如图:点D是△ABC的边BC上的一点,且,若 = 8㎝2,
    求:△ADC的面积.
    如图,点D是△ABC的边BC的中点,点E是AD的中点,当△ABE的面积是4㎝2时,
    求:(1)△ABD的面积,(2)△ABC的面积.
    如图,△ABC是等腰三角形,AB = AC,把△ABC绕着点B
    旋转后得△A′BC′,若旋转角的度数正好是底角度数的一半,
    且C′在腰AC上,AC′= BC′,
    求证:△A′MB是等腰三角形.
    如图所示:∠ABC的平分线BF与△ABC中∠ACB的相邻外角的平分线CF相交于点F,过F作DF∥BC,交AB于D,交AC于E,则:
    图中有几个等腰三角形?为什么?
    BD、CE、DE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
    如图,在△ABC中,BP平分∠ABC,CP是△ABC的外角平分线,求证:2∠P=∠A.
    求证: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和底边的夹角等于顶角的一半.
    求证: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求证: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求证:有一个内角的平分线垂直于对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求证:有两条边及第三边上的中线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如图所示,在△ABC中,∠A=α,△ABC的内角平分线或外角平分线交于点P,且∠P=β,试探求下各图中α与β的关系,并对(2)(3)加以说明.
    我们知道:平面图形的运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种形式
    如图:△ABD和△BCE都是等边三角形,试用运动的思想说明AE等于DC,且它们的夹角为60°.
    已知,在△ABC中,AB=AC.(本题9分)
    如图⑴,如果∠BAD=40°,AD是△ABC的中线,AD=AE,则∠EDC= ;
    如图⑵,如果∠BAD=70°,AD是△ABC的中线,AD=AE,则∠EDC= ;
    思考,通过以上两题,你发现∠BAD与∠EDC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请用式子表示 ;
    如图⑶,如果AD不是△ABC的中线,AD=AE ,是否仍有 上述关系?请说明理由.
    (1) (2) (3)
    如图(1),已知∠BAC = 90°,AB = AC,AE是过点A的一条直线,且B、C在AE的异侧,BD⊥AE于点D,CE⊥AE于点E,
    求证:(1)BD = DE + CE;
    (2)若直线AE绕点A旋转到图(2)位置时,其余条件不变,问BD与DE、CE的关
    系如何?请予以证明;
    (3)若直线AE绕点A旋转到图(3)位置时,其余条件不变,则BD与DE、CE的关
    系如何?请予以证明.
    (1) (2) (3)
    如图,已知点C是AB上一点,△ACM、△CBN都是等边三角形.
    说明AN=MB;
    将△ACM绕点C按逆时针旋转180°,使A点落在CB上,请对照原题图在备用图上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
    在(2)所得到的图形中,结论“AN=BM”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说明理由;若不成立,也请说明理由;
    在(2)所得到的图形中,设MA的延长线与BN相交于点D,请你判断△ABD的形状,并说明你的理由.
    如图中的①,AB⊥BD,ED⊥BD,C为BD上的一点,AB=CD,BC=DE.
    求证:AC⊥CE.
    若将CD沿CB方向平移得到图②、③、④、⑤的情形,其余条件不变,结论AC⊥CE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
    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为AC上的一点,E为AB的延长线上的一点,CD=BE,DE交BC于点P.
    判断线段DP与EP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判断;
    设等边△ABC的边长为a,当D为AC的中点时,求BP的长.

    相关试卷

    初中数学沪教版(五四制)(2024)八年级上册19.2 证明举例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教版(五四制)(2024)八年级上册19.2 证明举例当堂检测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知道分析证明思路的基本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沪教版(五四制)(2024)八年级上册19.2 证明举例精品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教版(五四制)(2024)八年级上册19.2 证明举例精品同步训练题,文件包含沪教版五四制数学八年级上册192《证明举例》基础提升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沪教版五四制数学八年级上册192《证明举例》基础提升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19.2 证明举例优秀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19.2 证明举例优秀同步训练题,文件包含192证明举例原卷版docx、192证明举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