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十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十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十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十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10月5日11时,正是条子泥涨大潮的时刻。大堤外,海浪涌来,正在滩涂觅食的鸟儿展翅腾起。一堤之隔,是它们避潮休憩的720亩“家园”。成千上万只鸟儿飞越海堤,它们落脚这里,等待两小时后潮水退去。
720亩专用地是盐城打造的国内第一块固定高潮位候乌栖息地,也是全球保护联盟团体携手盐城,运用先进的国际观测方法、保护理念,最终形成可供全球学习借鉴的保护案例。“在这720亩的‘家园’里,候鸟种群数量不断上升,去年我们在这里同一时间监测到5.8万只鸟,今年这个数字上升为6.5万只。这些与小青脚鹬连续两年种群数量增加的实例,都成为条子泥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重要地位的有力注脚。”北京林业大学贾亦飞博士说。
对黄海湿地遗产地的保护和管理,盐城采取“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更大程度地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构建融“自然—科普—生态”为一体的黄海湿地,为打造滨海湿地科学保护、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最佳实践范例,也为江苏乃至整个黄(渤)海修复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建议。基于NbS理念修复的“720”高潮位栖息地建成后,来这里栖息的鸟类越来越多,央视《新闻联播》点赞为自然遗产生态修复的“中国样本”。
(摘编自《新华日报》2021年10月7日,有删改)
材料二:
与分布于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的其他鹤鹬类一样,勺嘴鹬的种群数量下降可能与黄渤海区域滩涂围垦所导致的栖息地丧失有着密切联系。2006年和2007年春季,在韩国的东津江和万顷江河口滩涂湿地分别记录有35只和37只勺嘴鹬。随着该区域实施了新万锦滩涂围垦项目,该区域春季迁徙期记录到的勺嘴鹬数量也下降到2008年的11只,且都分布于围垦区域之外的滩涂。近50年来,中国沿海地区有超过一半的滩涂湿地被围垦而消失,这直接导致了勺嘴鹬主要栖息地丧失。勺嘴鹬对栖息地具有很高的专一性,如旗标编码为01的个体连续多年停歇于江苏省东台市条子泥滩涂。滩涂围垦导致的栖息地丧失将使它们失去赖以生存的场所,从而导致种群数量下降。
目前我国大部分区域的滩涂湿地受到互花米草入侵的威胁。由于互花米草植株密度高,勺嘴鹬以及其他鹤鹬类难以在互花米草分布的滩涂湿地活动,这直接导致其栖息地丧失;另一方面,互花米草入侵也改变了滩涂湿地底栖动物的群落组成,勺嘴鹬对食物有很高的专一性,这可能影响勺嘴鹬的食物来源。此外,野外观察表明,互花米草侵占勺嘴鹬在高潮滩的休息地,使得当觅食地被潮水淹没时勺嘴鹬需要在距离觅食地较远的区域休息,这增加了勺嘴鹬在觅食地和高潮休息地之间往返飞行的能量消耗。
勺嘴鹬活动的滩涂湿地也是沿海居民的生产区域。在如东和东台区域,渔民在沿海滩涂养殖双壳类等底栖动物或采取自然生长的经济底栖动物。一方面人类活动会干扰勺嘴鹬等鸟类的觅食活动,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影响滩涂底栖动物的种类、数量,从而影响鸟类的食物获取。
(摘编自《动物学杂志》刊文《勺嘴鹬在中国的分布状况和面临的主要威胁》,有删节)
材料三:
中国自1992年签署《生物多样性公约》以来,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其中最值得骄傲的就是建立起了一套类型、层次基本齐全的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我们的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各类自然公园和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等已经达到1.18万处,占国土面积的18%以上,比较有效地保护了各类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保护野生动植物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是保护物种的生存地与栖息地,除了保护,还可以进行自然修复和人工促进修复。这一点,不仅被中国也被世界各国的长期实践所证明。随着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推进,中国对野生动植物物种的保护,尤其是濒危物种的保护力度得到大大强化,很多物种的种群数量得到了大幅度增长。大面积的、多种多样类型的自然保护地是种质资源最有效、最丰富、最饱满的天然存储库。我们建设的自然保护地保护好了各种各类生态系统和生物物种,种质资源的保护也就有了强大坚实的保障。在生物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种质资源已经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关系到国家主权和安全。应该这么说,在保护国家种质资源库方面,我们的自然保护地利在当代,更功在千秋。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个漫长的、艰巨的过程。尽管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生物多样性下降的总体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生物多样性保护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多数问题也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亟待寻求共同的解决方案,如:哺乳动物栖息地受保护比例相对较高,而两栖和爬行动物栖息地的受保护比例较低;草原、海洋保护地建设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亟待加强,等等。很多科学家和国际科学组织都警告说,我们人类正面临地球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的到来。自然保护地建设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最根本的保障和最有力的支撑。保护好了我们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就是保护好了各种各类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好了自然生态系统内的万千物种,就是保护好了无限丰富的生物基因!
(摘编自2021年《森林与人类》刊文《自然保护地典藏中国生物多样性》,有删节)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给江苏乃至整个黄(渤)海修复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720亩专用地被打造成为国内第一块固定高潮位候鸟栖息地。
B. 黄渤海区域滩涂围垦造成栖息地丧失,很可能是导致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的勺嘴鹬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C. 在世界各国,对物种的生存地与栖息地进行保护、自然修复和人工促进修复,是保护野生动植物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
D. 在当今社会,种质资源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因而关系到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
2. 下列对材料三行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先说明中国已建立一套类型、层次基本齐全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B. 接着点出我国在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中取得的巨大的成效。
C. 然后指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积极乐观地面对亟需解决的问题。
D. 最后强调自然保护地建设对于全人类和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意义。
3. 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召开之际,学校推出了系列创意海报《中国古诗中的生物多样性》,你认为下列诗句不适合放在海报中的一项是( )
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D.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4. 根据材料二,请简要概括勺嘴鹬种群数量下降的外在原因。
5. 如果你是一位青年志愿者,在“生物多样性100+案例”全球征集评选活动中,你会从哪些角度介绍“黄海湿地遗产地生态修复案例”,推荐其参评?
【答案】1. B 2. C
3. A 4. ①滩涂围垦,导致勺嘴鹬栖息地丧失。
②互花米草入侵,导致勺嘴鹉栖息地丧失(或影响勺嘴鹉的食物来源,或增加勺嘴鹬飞行的能量消耗)。
③人类活动,干扰勺嘴鹬的觅食活动(或影响勺嘴鹬的食物获取)。
5. ①理念、方法先进:运用了先进的国际观测方法、保护理念,采取“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NbS )”。
②范例典型:可供全球学习借鉴,为打造滨海湿地科学保护、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最佳实践范例,为整个黄(渤)海修复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建议,是自然遗产生态修复的“中国样本”。
③地位重要:打造了中国第一块固定高潮位候鸟栖息地,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
④成果显著:使候鸟种群数量不断上升,为越来越多的鸟类提供栖息地,更大程度地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构建融“自然一科普一生态”为一体的湿地。
⑤团队强大:全球保护联盟团体参与打造。
【解析】
【导语】这篇阅读材料聚焦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特别是在黄海湿地的生态修复上。材料一描述盐城条子泥的湿地生态恢复与候鸟栖息地建设,突出其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示范作用。材料二分析了勺嘴鹬种群数量下降的外在原因,如栖息地丧失、互花米草入侵及人类活动影响。材料三高度评价了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贡献,指出虽然取得成效但仍面临挑战。整体来看,文章强调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及亟待全球协作解决的问题。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 .“为了给江苏乃至整个黄(渤)海修复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错误,这是打造720亩专用地的意义,而不是目的。
C .“自然修复和人工促进修复,是保护野生动植物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错误。“自然修复和人工促进修复”不是“保护野生动植物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原文是“保护野生动植物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是保护物种的生存地与栖息地,除了保护,还可以进行自然修复和人工促进修复”。
D.“,因而关系到国家的主权和安全”错误。强加因果。原文是“在生物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种质资源已经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关系到国家主权和安全”,“也是”表并列关系,不是因果关系。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C.“需要积极乐观地面对亟需解决的问题”错,依据“但生物多样性下降的总体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但仍亟待加强,等等”可知材料三未能体现“积极乐观地面对亟需解决的问题”,只是列举了存在的问题,体现其艰巨性。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A.句意: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象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这是想象飞雪的盛景,并不是梨花实景的描绘,更没有体现生物的“多样性”。
B.句意:两只黄鹂鸟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队白鹭在蓝天上飞翔。这两句诗通过对黄鹂和白鹭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
C.句意: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描绘出一幅白鹭飞翔,桃花盛开,小河流水,鱼儿肥美畅游的初春美景。
D.句意: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这两句诗通过对竹林、桃花、江水和鸭子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早春景象。
B、C、D三项描写的都是春夏的美景,符合《中国古诗中的生物多样性》的要求。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依据“勺嘴鹬的种群数量下降可能与黄渤海区域滩涂围垦所导致的栖息地丧失有着密切联系……滩涂围垦导致的栖息地丧失将使它们失去赖以生存的场所,从而导致种群数量下降”可知滩涂围垦,导致勺嘴鹬栖息地丧失。
②依据“滩涂湿地受到互花米草入侵的威胁……互花米草侵占勺嘴鹬在高潮滩的休息地,使得当觅食地被潮水淹没时勺嘴鹬需要在距离觅食地较远的区域休息,这增加了勺嘴鹬在觅食地和高潮休息地之间往返飞行的能量消耗”可知互花米草入侵,导致勺嘴鹉栖息地丧失(或影响勺嘴鹉的食物来源,或增加勺嘴鹬飞行的能量消耗)。
③依据“一方面人类活动会干扰勺嘴鹬等鸟类的觅食活动,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影响滩涂底栖动物的种类、数量,从而影响鸟类的食物获取”可知人类活动,干扰勺嘴鹬的觅食活动(或影响勺嘴鹬的食物获取)。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①理念、方法先进:由第二段“720亩专用地是盐城打造的国内第一块固定高潮位候鸟栖息地,也是全球保护联盟团体携手盐城,把先进的国际观测方法、保护理念落在这片栖息地,最终形成可供全球学习借鉴的好方法”可知,“黄海湿地遗产生态修复案例”运用了先进的国际观测方法、保护理念,采取“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方法先进。
②范例典型:由“对黄海湿地遗产地的保护和管理,盐城采取‘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更大程度地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构建融‘自然-科普-生态’为一体的黄海湿地,为打造滨海湿地科学保护、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最佳实践范例”可知其范例典型,可供全球学习借鉴,为打造滨海湿地科学保护、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最佳实践范例,为整个黄(渤)海修复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建议,是自然遗产生态修复的“中国样本”。
③地位重要:由“720亩专用地是盐城打造的国内第一块固定高潮位候乌栖息地”可知打造了中国第一块固定高潮位候鸟栖息地,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
④成果显著:由“在这720亩的‘家园'里,候鸟种群数量不断上升,去年我们在这里同一时间监测到5.8万只鸟,今年这个数字上升为6.5万只”可知使候鸟种群数量不断上升,为越来越多的鸟类提供栖息地,更大程度地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构建融“自然一科普一生态”为一体的湿地。
⑤团队强大:由“也是全球保护联盟团体携手盐城”可知这是全球保护联盟团体参与打造。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张秋阁
孙犁
一九三七年春天,冀中区的党组织号召发动大生产运动,各村都成立了生产委员会。
一过了正月十五,街上的锣鼓声音就渐渐稀少,地里的牛马多起来,人们忙着往地里送粪。
十九这天晚上,代耕队长曹蜜田拿着一封信,到妇女生产组组长张秋阁家里去了。秋阁的爹娘全死了,自从哥哥参军,她一个人带着小妹妹二格过日子。现在,她住在年前分得的地主曹老太的场院里。
曹蜜田到了门口,看见她还点着灯在屋里纺线,在窗口低头站了一会,才说:“秋阁,开开门。”
“蜜田哥吗?”秋阁停了纺车,从炕上跳下来打开门,“开会呀?”
曹蜜田低头进去,坐在炕沿上,问:“二格睡了?”
“睡了。”秋阁望着蜜田的脸色,“蜜田哥,你手里拿的是谁的信?”
“你哥哥的,”蜜田的眼湿了,“他作战牺牲了。”
“在哪里?”秋阁叫了一声把信拿过来,走到油灯前面去。
她没有看信,她呆呆地站在小橱前面,望着那小小的跳动的灯火,流下泪来。
她趴在桌子上,痛哭一场,说:“哥哥从小受苦,他的身子很单薄。”
“信上写着他作战很勇敢。”曹蜜田说,“我们从小好了一场,我想把他的尸首起回来,我是来和你商量。”
“那敢情好,可是谁能去呀?”秋阁说。
“去就是我去。”曹蜜田说,“叫村里出辆车,我去,我想五天也就回来了。”
“五天?村里眼下这样忙,”秋阁低着头,“你离得开?我看过一些时再说吧,人已经没有了,也不忙在这一时。”她用袖子擦擦眼泪,把灯剔亮一些,接着说:“爹娘苦了一辈子,没看见自己的房子地就死了,哥哥照看着我们实在不容易。眼看地也有得种,房也有得住,生活好些了,我们也长大了,他又去了。”
“他是为革命死的,我们不要难过,我们活着,该工作的还是工作,这才对得住他。”蜜田说。
“我明白。”秋阁说,“哥哥参军的那天,也是这么晚了,才从家里出发,临走的时候,我记得他也这么说过。”
“你们姐俩是困难的。”曹蜜田说,“信上说可以到县里领恤金粮。”
“什么恤金粮?”秋阁流着泪说,“我不去领,哥哥是自己报名参军的,他流血是为了咱们革命,不是为了换小米粮食。我能够生产。”
曹蜜田又劝说了几句,就走了。秋阁坐在纺车怀里,再也纺不成线,她望着灯火,一直到眼睛发花,什么也看不见,才睡下来。
第二天,她起得很早,把二格叫醒,姐俩到碾子上去推棒子,推好叫二格端回去,先点火添水,她顺路到郭忠的小店里去。
郭忠的老婆是个歪材。她原是街上一个赌棍的女儿,在旧年月,她父亲在街上开设一座大宝局。宝局一开,如同戏台,不光是赌钱的人来人往,就是那些供给赌徒们消耗的小买卖,也不知有多少。她从小在那个场合里长大,应酬人是第一,守家过日子顶差。等到大了,不知有多少人想算着她,父亲却把她嫁给了郭忠。谁都说,这个女人要坏了郭家小店的门风,甚至会要了郭忠的性命。娶过门来,她倒安分守己和郭忠过起日子来,并且因为她人缘很好,会应酬人,小店添了这员女将,更兴旺了。
可是小店也就成了村里游手好闲的人们的聚处,整天价人满座满,说东道西,拉拉唱唱。
郭忠有个大女儿名叫大妮,今年十七岁了。大妮以前也和那些杂乱人说说笑笑,打打闹闹,近来却正眼也不看他们。她心里想,这些人要不得,你给他点好颜色看,他就得了意,顺杆爬上来,顶好像蝎子一样螫他们一下。
大妮心里有一种苦痛,也有一个希望。在村里,她是叫同年的姐妹们下眼看的,人们背地说她出身不好,不愿意叫她参加生产组,只有秋阁姐知道她的心,把她叫到自己组里去。她现在很恨她的母亲,更恨那些游手好闲的整天躺在她家炕上的那些人,她一心一意要学正派,要跟着秋阁学。
秋阁来到她家,在院里叫了一声,大妮跑出来,说:“秋阁姐,到屋里坐吧,家里没别人。”
“我不坐了,”秋阁说,“吃过饭,我们去给抗属(指抗战时期抗日军人的家属)送粪,你有空吧?”
“有空。”大妮说。
大妮的娘还没有起来,她在屋里喊:“秋阁呀,屋里坐坐嘛。你这孩子,多咱(什么时候)也不到我这屋里来,我怎么得罪了你?”
“我不坐了,还要回去做饭哩。”秋阁走出来,大妮跟着送出来,送到过道里小声问:“秋阁姐,怎么你眼那么红呀,为什么啼哭来着?”
“我哥哥牺牲了。”秋阁说。
“什么,秋来哥呀?”大妮吃了一惊站住了,眼睛立时红了,“那你今儿个就别到地里去了,我们一样做。”
“不,”秋阁说,“我们还是一块去,你回去做饭吃吧。”
一九四七年春
(节选自《白洋淀纪事》)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街上的锣鼓声音就渐渐稀少,地里的牛马多起来”暗示新年的节日气氛淡了,大家又要投入到劳动中去了。
B. 对曹蜜田想去起回秋来尸首的想法,张秋阁阻止了他,一是因为眼下忙,二是因为她不敢面对这残酷的现实。
C. “我们活着,该工作的还是工作,这才对得住他。”这是曹蜜田对张秋阁的安慰,也是他对自己的劝慰和鞭策。
D. “那你今儿个就别到地里去了,我们一样做。”大妮说的这句话既是对张秋阁的关心,也表明了自己的决心。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背景,为下文写张秋阁做必要的铺垫,使小说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
B. 小说插叙郭忠老婆的出身,交代了大妮的家庭环境,丰富了小说的情节,也使大妮的形象更真实。
C. “大妮吃了一惊站住了,眼睛立时红了”一句中的“眼睛立时红了”,既是神态描写也是细节描写。
D. 小说叙事简洁,通过对话推动情节发展,又运用白描的手法和文学色彩浓郁的书面式表达,展现了人物的性格。
8. 请简要分析张秋阁这一人物形象。
9. 有人认为,孙犁的小说通篇散发着“真实的群众生活的情调”。请结合本文从小说取材内容和语言两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6. B 7. D
8. ①勤劳、坚强的性格。晚上妹妹睡了,她还在点灯纺线;哥哥牺牲了,她很悲痛,但仍然坚强地组织村里的生产。
②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先的进步思想。她不想因起回哥哥的尸首耽误村里的生产;不愿去县里领恤金粮。
③待人友善、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她不嫌弃大妮出身不好,带她一起生产;为抗属送粪。
9. ①小说贴近时代,反映真实的农村生活。本篇小说取材于冀中平原的农村生活,反映了解放区大生产运动的真实社会图景。
②小说塑造的是普通的农民形象。小说着力塑造了张秋阁、曹蜜田、大妮等普通农民形象,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③小说的语言具有生活化和个性化特征。小说的语言简洁朴素,大量运用群众生活化的口语和个性化的人物对话,使小说呈现朴实简明的风格。
【解析】
【导语】孙犁的小说《张秋阁》深刻反映了抗战时期冀中区乡村的真实生活。通过生产运动的推动及人物的家事变故,展现了女性在艰难环境中坚韧不拔的品质。作者巧用对白推动情节,简练叙述配合生动细节呈现,形成真实且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和人物形象,体现了群众的朴实与坚韧。这种风格让人倍感亲切,突显了故事的时代真实与情感深度。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因为她不敢面对这一残酷的现实”错误,无中生有。结合文中“‘五天?村里眼下这样忙,’秋阁低着头,‘你离得开?我看过一些时再说吧,人已经没有了,也不忙在这一时。’她用袖子擦擦眼泪,把灯剔亮一些”分析,张秋阁阻止曹蜜田,主要是因为此时村里忙,而且一来一去时间比较长。并没有体现出“她不敢面对这一残酷的现实”。而且后文说“我不去领,哥哥是自己……我能够生产”“我明白”等,说明张秋阁是理解哥哥的,能够接受哥哥牺牲的。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D.“文学色彩浓郁的书面式表达”错误。小说语言比较质朴、自然,接近口语化,富于生活化和个性化,如“什么恤金粮?”“我不坐了,还要回去做饭哩”等表述都体现这一点。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①当曹蜜田来到张秋阁家门口的时候,看到张秋阁还点着灯在屋里纺线,而这时候二格已经睡着了,从而可见张秋阁的勤劳。张秋阁听到曹蜜田说到哥哥作战牺牲了,她趴在桌子上痛哭一场。第二天她眼睛红红的,但是仍然去找大妮组织给抗属送粪,体现出张秋阁的坚强。
②哥哥牺牲了,曹蜜田说张秋阁姐妹两个生活困难,信上说可以到县里领恤金粮,但张秋阁流着泪拒绝了,认为哥哥是自己报名参军的,流血是为了咱们革命,而自己能够生产。当曹蜜田说到想要去起回哥哥的尸首,但是来回需要五天的时间,张秋阁认为这时候曹蜜田不能因这件事耽误村里的生产,等过一些时候再说。体现出张秋阁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先的进步思想。
③大妮家里的小店成了村里游手好闲的人们的聚处,整天价人满座满,说东道西,拉拉唱唱,大妮因此被村里同年的姐妹们下眼看,认为她出身不好,不愿意叫她参加生产组。而张秋阁知道大妮要学正派的心思,把她叫到自己组里去,带她一起生产。张秋阁来到大妮家之后,告诉去给抗属送粪,问大妮有没有时间。体现出张秋阁待人友善、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真实的群众生活的情调”,也就是分析作品如何体现群众生活的,可以围绕群众生活场景、群众人物形象等方面分析。
①结合“一九三七年春天,冀中区的党组织号召发动大生产运动,各村都成立了生产委员会”“一过了正月十五,街上的锣鼓声音就渐渐稀少,地里的牛马多起来,人们忙着往地里送粪”等分析,开头交代了时间、地点等信息,写的是农村生活,反映了解放区大生产运动的真实社会图景。创作内容富有时代感,反映农村生活。
②结合“代耕队长曹蜜田拿着一封信,到妇女生产组组长张秋阁家里去了”分析,曹蜜田为代耕队长,张秋阁为妇女生产组组长。结合“秋阁的爹娘全死了,自从哥哥参军,她一个人带着小妹妹二格过日子。现在,她住在年前分得的地主曹老太的场院里”“我不去领,哥哥是自己报名参军的,他流血是为了咱们革命,不是为了换小米粮食。我能够生产”等分析,张秋阁带着妹妹自食其力,积极参与生产。理解哥哥的牺牲,不接受抚恤粮。结合“郭忠有个大女儿名叫大妮,今年十七岁了”“大妮心里有一种苦痛,也有一个希望。在村里,她是叫同年的姐妹们下眼看的,人们背地说她出身不好,不愿意叫她参加生产组,只有秋阁姐知道她的心,把她叫到自己组里去”分析,大妮心里有苦痛,也有希望,后来积极参与生产等。小说塑造塑造了张秋阁、曹蜜田、大妮等普通农民形象。写了人物的纺线、到碾子上去推棒子,给抗属送粪等,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③结合“秋阁停了纺车,从炕上跳下来打开门,‘开会呀?’”“曹蜜田说,‘我们从小好了一场,我想把他的尸首起回来,我是来和你商量’”“‘那敢情好,可是谁能去呀?’秋阁说”“‘去就是我去。’曹蜜田说”“‘他是为革命死的,我们不要难过,我们活着,该工作的还是工作,这才对得住他’”“我不去领,哥哥是自己报名参军的,他流血是为了咱们革命,不是为了换小米粮食。我能够生产”“吃过饭,我们去给抗属送粪,你有空吧?”等分析,文中有大量的人物对话,对话内容有生活化的口语,如“那敢情好”“好了一场”等。也有表现张秋阁性格特点的对话,如坚决不去领抚恤粮等。还有后面的问大妮是否有空给抗属送粪,对话富有生活气息。小说的语言具有生活化和个性化特征,使小说呈现朴实简明的风格。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信者行之基,行者人之本。人非行无以成,行非信无以立。故行之于人,譬济之须舟也;信之于行,犹舟之待楫也。将涉大川,非舟何以济之?欲泛方舟,非楫何以行之今人虽欲为善而不知立行犹无舟而济川也虽欲立行而不知立信,犹无楫而行舟也。昔齐攻鲁,求其岑鼎,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焉。齐侯不信,曰:“使柳季云是,则请受之。”鲁使柳季,柳季曰:“君以鼎为国,信者亦臣之国。今欲破臣之国,全君之国,臣所难也。”乃献岑鼎。小邾射①以邑奔鲁,曰:“使子路要我,吾无盟矣。”乃使子路。子路辞焉。季康子谓之曰:“千乘之国,不信其盟,而信子之一言,子何辱焉?”子路曰:“彼不臣而济其言,是不义也,由不能矣。”夫柳季、子路,鲁之匹夫,立信于衡门,而声驰于天下。故齐邾不信千乘之盟,而重二子之言,信之为德,岂不大哉。故言必如言,信之符也。君子知诚信之为贵,故必诚信而行;君王知诚信之为贵,故以信施救则立,以信荏事则正,以信赏罚则明。由此而言:信之为行,其德大矣!
(节选自《刘子》,有改动)
材料二:
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曰:“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
贞观十七年,太宗谓侍臣曰:“孔子曰‘民无信不立’,昔项羽既入咸阳,已制天下,向能力行仁信,谁夺耶?”房玄龄对曰:“仁、义、礼、智、信,谓之五常,废一不可,能勤行之,甚有裨益,殷纣狎侮五常,武王夺之;项氏以无信为汉高祖所夺,诚如圣旨。”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射:人名,小邾国的大臣。
10.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非楫何以A行之B今人虽欲为C善而不知D立行E犹无舟而济F川也G虽欲立行而不知H立信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辞,“拒绝”的意思,与《木兰诗》“旦辞爷娘去”中的“辞”词义不同。
B. 济,“渡河”的意思,与《行路难(其一)》“直挂云帆济沧海”中的“济”词义相同。
C. 佯,“假装”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佯输诈败”中的“佯”词义不同。
D. 源,“源头”的意思,与现代汉语“追本溯源”中的“源”词义相同。
12. 下列对文中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作者用比喻论证的方式使读者认识到好的品行是做人的根本,而品行的根基又在于诚信与否,如果没有诚信,那么就失去了品行的根基。
B. 柳季、子路虽然都是鲁国的一介匹夫,但是他们诚实守信的名声流传遍布天下,所以齐国与小邾国的大臣选择信任诚信之人,而不轻易相信其他人。
C. 太宗认为君臣关系就像水源和流水一样,如果君主做出的行为不能体现正直守信,那么就如同水的源头浑浊,可见,太宗对自身要求很高。
D. 两则材料虽然都是以“诚信”作为论述的中心,但材料一主要论述守信作为美德的重要性,材料二主要论述诚信对于个人发展和治理国家的重要性。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欲破臣之国,全君之国,臣所难也。
(2)项氏以无信为汉高祖所夺,诚如圣旨。
14. 下面材料为什么可以用作材料一的论据?请结合本文的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秦孝公使商鞅攻魏,魏遣公子昂逆而拒之。鞅谓昂曰:“昔鞅与公子善,今俱为两国将,不忍攻,愿一饮燕休二师。”公子许焉,遂与之会。鞅伏甲虏之,击破魏军。及惠王即位,疑其行诈,遂车裂于市。夫商鞅,秦之贵臣,名重于海内,贪诈伪之小功,失诚信之大义,一为不信,终身取尤。
【答案】10. BEG
11. C 12. D
13. (1)现在要破坏我的宝贝,来保全您的宝贝,这是我难以办到的。
(2)项羽因为不讲信用,被汉高祖夺取了天下,确实就像陛下所说的那样。
14. 此材料可以用作材料一的论据。
理由:
①材料一主要论述守信作为美德的重要性。
②材料中商鞅为了获取小功,欺骗魏国公子昂,违背诚信,最终落得不好的下场。这与材料一强调的诚信的重要性观点相符,通过反面事例论证了不守信会带来严重后果,从而可以有力地支撑材料一关于诚信重要性的论述,所以可以用作材料一的论据。
【解析】
【导语】文章通过实例和引喻全面探讨了“诚信”在个人品行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材料一中,通过齐鲁之间的历史故事强调了诚信是行事的基石:缺乏诚信犹如无舟渡河,无楫行舟。材料二则以太宗治国之道为切入点,揭示诚信对于国家治理的深远影响。两文共同说明了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性,不仅立德树人是国之本,也是治理国家的优良策略。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想要划起舟船,没有船桨怎能行驶?现在的人虽然想要行善却不明白要树立品行,就像没有舟船却要渡过大河;虽然想要树立品行却不明白要守信
“非楫何以行之”,意思是没有船桨怎么能行驶,句意完整,B处断开。
“犹”,如同,好比。把“欲为善而不知立行”比作“无舟而济川”,E处断开。
“虽欲立行而不知立信”与前文“虽欲为善而不知立行”结构相似,句意完整,G 处断开。
故选BEG。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拒绝/告别。句意:子路拒绝了。/早晨告别父母离开(家)。
B.正确。句意:他不守为臣之道却成全了他的要求。/高高挂起云帆渡过茫茫大海。
C.错误词义相同,假装。句意:请陛下假装发怒,来试一试大臣们(反应)。/假装失败,故意败阵。
D. 正确。句意:在于它的源头。/追究根本,探索源头。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D.“论述诚信对于个人发展和治理国家的重要性”错,材料二主要论述诚信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性,没有对个人发展。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破”,破坏;“全”,保全;“难”,难以做到、难以办到
(2)“以”,因为;“为……所”,表被动,被;“诚”,确实。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理由:
①由材料一“信之为行,其德大矣”“君子知诚信之为贵,故必诚信而行”可知,材料一主要论述诚信的重要性。
②所给材料中商鞅为了获取小功,欺骗魏国公子昂,违背诚信,虽然他身为秦国贵臣且名声很大,但最终因不讲诚信被惠王车裂,失去了大义,落得不好的下场。这与材料一的观点相符,从反面论证了不守信会带来严重后果,故可以用作材料一的论据。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守信是品行的根基,品行是做人的根本。人没有(良好的)品行(就)不能有成就,品行(中)没有守信(就)不能树立德行。所以品行对于人来说,(就)像渡河要等待舟船;守信对于品行来说,(就)像行舟要等待船桨。想要过大河,没有舟船怎能渡过?想要划起舟船,没有船桨怎能行驶?现在的人虽然想要行善却不明白要树立品行,就像没有舟船却要渡过大河;虽然想要树立品行却不明白要守信,就像没有船桨却要行驶舟船。从前齐国攻打鲁国,索取鲁国的岑鼎,鲁侯献上别的鼎假充,请求订立盟约。齐侯不相信,说:“如果柳季说(鼎)是真品,那么我就接受。”鲁侯派柳季去(说),柳季说:“您把岑鼎当作宝贝,守信也是我的宝贝。现在要破坏我的宝贝,来保全您的宝贝,这是我难以办到的。”(鲁侯)才献出岑鼎。小邾国的射(想要)用(献上句绎)邑(作为条件)逃亡到鲁国,(对鲁国)说:“如果派子路来与我约定,我(就)不用订立盟约了。”(鲁国)就派子路去。子路拒绝了。季康子对他说:“(鲁国作为)千乘之国,(射)不相信它的盟誓,却相信您的一句话,您(去出使)有什么辱没之处呢?”子路说:“他不守为臣之道(如果我们)却成全了他的要求,这是不义,我不能(做这样的事)。”柳季、子路,是鲁国的普通人,在民间诚实守信,名声却流传遍布天下。因此齐国、小邾国不相信千乘之国的盟誓,却看重两位先生的话,守信作为美德,难道不重要吗。所以说到一定做到,是守信的表现。君子明白诚信的可贵,因此一定诚信地行事;君王明白诚信的可贵,因此用诚信的原则给予救助就能见效,用诚信的态度处理事情就能公正,用诚信的方式赏赐惩罚就能清明。因此说:守信作为行事的准则,这样的美德很伟大啊!
材料二:
贞观初年,有人上书请求清除邪佞的臣子。太宗对上书的人说:“我任用的人,都认为是贤臣,你知道哪个是邪佞的臣子吗?”(那人)回答说:“我住在荒野民间,不能确知谁是佞臣。请陛下假装发怒,来试一试大臣们(反应),如果谁能不怕(陛下的)雷霆之怒,(仍)直言进谏,那就是正直的人;(如果谁)一味依顺陛下情绪迎合旨意,那就是邪佞的人。”太宗对封德彝说:“流水是否清浊,在于它的源头。君主是施政的源头,臣子百姓就好比流水,君主自己都做欺诈的事,却想让臣下的行为直率诚挚,这就好像水源浑浊而希望流水清澈一样,这在道理上是讲不通的。”于是对上书的人说:“我想让全天下都讲求信义诚信,不想用欺诈的方法引导风俗,你的方法虽然很好,但我不能采纳。”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 孔子说:‘百姓不信任国家,便不能立国。’从前楚霸王项羽已经攻入咸阳,已经控制了天下,如果他能够努力推行仁政,那么谁能和他争夺天下呢?”房玄龄回答说:“仁、义、礼、智、信,是所谓的五常,废弃任何一项都不行,如果能够认真推行这五常,对国家是大有益处的。殷纣王违反五常,被周武王灭掉,项羽因为无信,被汉高祖夺了天下。陛下之言极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湖中对酒作
张谓
夜坐不厌湖上月,昼行不厌湖上山。
眼前一樽又长满,心中万事如等闲。
主人有黍百余石,浊醪①数斗应不惜。
即今相对不尽欢,别后相思复何益。
茱萸湾头归路赊,愿君且宿黄翁家。
风光若此人不醉,参差②辜负东园花。
【注】①浊醪(lá):浊酒。②参差:差不多,几乎。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前两句与李白的诗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有相似之处,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享受。
B. 诗人与“主人”的相聚虽然极尽饮酒之乐,但想到诸多杂事,顿时觉得忧从中来,因此又只能借酒消愁。
C. 诗歌既写出了宴会主人的生活富有和慷慨个性,又能借此表现两人友情之深厚,并希望今夜能够纵情饮酒。
D. 主人以“归路赊”为由,劝说诗人当夜留宿黄翁家,主客想开怀畅饮,希望不醉不归,不辜负美好时光。
16. 有人评价此诗大有“‘清水出芙蓉’之致”,请结合诗歌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5. B 16. ①意象意境自然澄澈。以白描、概括的笔法写出了湖上之景“山”“月”的自然澄澈,湖上对饮这一生活场景的悠闲与惬意。
②语言通俗易懂、朴实自然。诗人运用近乎口语和散文化的语言,其间不经意地杂用了重复的句式,疏朗自如、朴素自然。
③情感自然酒脱。此诗体现了诗人淳朴的人际交往和生活乐趣,情感率真洒脱、平易自然。
【解析】
【导语】这首湖上饮酒诗,主要描写了诗人与友人在湖边饮酒作乐的情景,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了和平时期谐调的人际交往和生活乐趣。诗人运用的是近乎口语和散文的语言,风格与内容相适,疏朗自如,洗尽了初唐七古的华丽辞藻。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B.“顿时觉得忧从中来,因此又只能借酒消愁”错误。“眼前一樽又长满,心中万事如等闲”意思是杯中酒又添满,心中的忧虑仿佛都变得寻常,表现盛唐人豪迈的胸襟,乐观通达的生活态度。“忧从中来”“借酒消愁”无中生有。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和评价诗歌的形象、语言和古诗情感的能力。
“清水出芙蓉”的意思是像那刚出清水的芙蓉花,质朴明媚,毫无雕琢装饰。赏析时从诗歌意象、语言特点和古诗情感等角度赏析。
①根据“夜坐不厌湖上月,昼行不厌湖上山”可知,通过对比夜与昼的不同景象,用白描、概括的笔法简单勾勒了两个意象:湖上之景“月”“山”。句中运用重复,写出了即使夜以继日地游览,仍是“相看两不厌”的旅游情趣,展现了诗人对湖上风光的深深迷恋,湖上对饮这一生活场景的悠闲与惬意。
②根据“夜坐不厌湖上月,昼行不厌湖上山”可知,通过重复的手法,写出了即使夜以继日地游览,仍是“相看两不厌”的旅游情趣。“眼前一樽又长满,心中万事如等闲”也通过形象的比喻和口语化的表达,表现出内心的惬意和豁达。“不厌”、“又长满”、“应不惜”等口语化的表达,使得诗歌语言通俗易懂,明白如话、朴实自然。
③根据“即今相对不尽欢,别后相思复何益”可知,通过对比当前相聚的欢乐和未来离别的相思,强调了珍惜眼前人的重要性,情感自然酒脱,表现了和平时期谐调的人际交往和生活乐趣,情感平易自然。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高度概括了质朴和文采的辩证统一、合理互补关系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发现,中国古代建筑采用榫卯来连接构件,有时也会使用“门钉”加以装饰,这可以从杜牧《阿房宫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得到印证。
(3)意境是鉴定一首诗好坏的重要因素。一些诗文常有这样一种意境:天地辽阔,一只小舟浮于水面。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质胜文则野 ②. 文胜质则史 ③. 钉头磷磷 ④. 多于在庾之粟粒 ⑤. 纵一苇之所如 ⑥. 凌万顷之茫然(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有:野、磷、庾、纵、凌、蓑、笠、鉴。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曾经有人提出过“水桶模型”理论,该理论认为智力基因与后天环境就像两根水管,同时向人类“大脑桶”里放“智商水”,智商是两者的综合体现。但脑科学研究发现,先天基因应该是水龙头,后天环境才是引出“智商之水”的水管,每个人拥有的水龙头基本上没什么差别,可由于水管不同,最后引出的水流就会千差万别。大脑里面有两类细胞, ① ,还有一类是胶质细胞。其中,神经元细胞多达一千亿个,相当于银河系中的恒星数量。这些神经元细胞有着很多非常特别的“触手”,这些“触手”被称为突触。通过突触,神经元细胞之间可以相互连接,通过脉冲电信号和化学分子的释放来传递各类信息,由此构成一个庞大的通信网络。科学家所了解到的在大脑中信号传递的方式有两种: ② ,二是化学递质释放。大脑中的电波传导是由跨过细胞膜的离子流动产生的。当电信号到达两个神经元细胞的交接处时,释放出化学递质,去打开另一个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当离子进入下一个神经元细胞后,化学递质又转变成电信号,向下一个环节传导。
科学家发现,人类的神经网络系统随着人不断长大会“修剪”和“增生”,这个整个“修剪”和“增生”的过程伴随着人的成长,到青春期时达到稳定态,形成各不相同各种各样的神经网络。幼儿期是人类大脑开发的关键阶段,不同脑区和功能神经网络的形成有不同的关键期,一旦错过就无法弥补。
18. 引号有多种不同用法,文中多处使用引号,请列举两处不同的用法,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19. 请仿照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仍以“智商”为话题,以“建房子”打比方,另写一段话。要求:句式基本一致,语言通顺。
20.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1. 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与文中加点的语句,用法和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雨滴的速度在瞬间减小为0,这时蚊子就会承受相当于它体重一千倍的力。
B. 大熊猫的视力换算到人类视力,大约相当于八百度的近视眼。
C. 厌氧菌分解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相当于提前帮我们进行了消化。
D. 飞船每90分钟就绕地球一周,相当于地面上一个昼夜。
22.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表述烦琐,请删除冗余词语,使表达简洁通顺,但不得改变原意,不超过65个字。
【答案】18.
①“水桶模型”,表特定称谓,言简意赅,理论化。
②“大脑桶”“智商水”表特殊含义,是比喻,形象生动,易于理解。
③“触手”表特殊含义,比喻神经元的向外伸出的突触。
④“修剪”“增生”,表强调,表示需要着重论述和强调的内容。
19. 示例:先天基因应该是建筑材料,后天环境才是组装“智商材料”的设计师,每个人拥有的建筑材料基本上没什么差别,可由于设计师不同,最后盖出的房子就会千差万别。
20. ①一类是神经元细胞 ②一是电信号
21. C 22. 示例1:科学家发现,人类的神经网络系统随着人不断长大会“修剪”和“增生”,到青春期时达到稳定态,形成各种各样的神经网络。
示例2:科学家发现,人类的神经网络系统会“修剪”和“增生”,整个过程伴随着人的成长,到青春期时达到稳定态,形成各不相同的神经网络。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①“水桶模型”的引号表特定称谓。表达效果:“水桶模型”是作者引用的一种理论名称,使用引号将其突出,表明这是一个被特定提出的、有专门定义的理论.
②“大脑桶”“智商水”的引号表特殊含义。表达效果:“大脑桶”把大脑比喻成“桶”,以此形容大脑的容量像桶一样,能装东西。“智商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水,这里是把智商比作水,用“智商水”形象地说明智商就像水一样可以通过基因和环境这两个因素来“灌注”到大脑这个“桶”中,使抽象的智商概念通过这种形象的比喻变得更加通俗易懂,引号在这里强调了这是一种具有特殊比喻意义的说法。
③“触手”的引号表特殊含义。“触手”在这里并不是指生物原本意义上的触手,而是把神经元细胞上用于连接和传递信息的突触比作触手,形象地描绘了神经元细胞之间相互连接的形态,引号突出了这是一种形象化的比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神经元细胞的构造特点。
④“修剪”“增生”的引号表强调。“修剪”“增生”形象地说明了神经网络系统在成长过程中会去除一些不必要的连接,“增生”则表示会增加一些新的连接,引号表示着重论述和强调的内容,突出动作。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的能力。
保持原句的结构:“先天基因应该是……,后天环境才是……,每个人拥有的……基本上没什么差别,可由于……不同,最后……就会千差万别。”
注意题干设置话题和喻体,合理组织语言即可。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根据“大脑里面有两类细胞”“还有一类是胶质细胞”的语境及“其中,神经元细胞多达一千亿个”的提示可知,此处可填“一类是神经元细胞”之类的话。
②根据“科学家所了解到的在大脑中信号传递的方式有两种”“二是化学递质释放”的语境可知,此处与后句相关的词语应为“一是”,再结合“当电信号到达两个神经元细胞的交接处时,释放出化学递质,去打开另一个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的提示可知,此处可填“一是电信号”之类的话。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
文中加点语句说明方法是作比较,“相当于”表示数量上的比较。
A.作比较,表数量上的比较。
B.作比较,表数量上比较。
C.打比方,形象说明厌氧菌分解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过程的特点,没有数量上的比较。
D.作比较,表数量上的比较。
故选C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划线句子有两处重复赘余:
一是“这个整个‘修剪’和‘增生’的过程伴随着人的成长”和“人类的神经网络系统随着人不断长大会‘修剪’和‘增生’”重复,去掉一个;
二是“各不相同”和“各种各样”重复,删掉一个。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人总是想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常常为了得到别人的喜欢、赞赏而去做事,成为了别人喜欢的人。
(2)做自己不需要讨好,不需要精心维持,也不需要小心翼翼。
(3)人以个体的形式存在,同时又以社会的形式存在。
以上三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综合材料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第一句话指出人有渴望他人肯定的本能,会因这份渴望而改变自身行为去迎合他人,在社交与生活里努力成为被他人接纳喜爱的样子,这是常见的人际交往心理,反映出人们对外部评价的重视,很多时候这种心理推动人进步,但也可能让人迷失自我。因而我们要合理利用外界赞赏激励前行,又能清醒辨别过度迎合之害,在追求社会认可中不丢自我判断,如艺人凭实力吸粉,不为热度无原则改变风格,借正面评价雕琢技艺。
第二句则强调做自己的纯粹,不必为了迎合外界而压抑、扭曲自己,倡导一种真实、坦然、毫无负担的自我状态,挣脱他人目光的束缚,珍视内心真实诉求,按自己节奏生活。这样的人坚守自我本心,会有自我独立的个性。但可能会显现出不太合群,在社会中遭遇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第三句点明人的存在形式具有两面性,既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独特个性、想法与追求;又是社会群体一部分,需遵循规则、融入集体、承担责任,与他人协作共生,意味着人要在自我个性与社会共性间寻求平衡。
针对以上三句话,考生要辩证看待自我与他人的评价的关系,最好既要坚守自我本心,不被外界过多干扰,又要合理吸纳他人意见、融入社会,在个体与社会角色间找到契合点,实现自我价值同时推动社会良性互动。
写作时开头可用生活实例,比如跟风打卡热门景点、模仿流行穿搭风格,只为收获高点赞量与他人艳羡目光,进而抛出疑问引出观点,比如守自我初心,融社会浪潮。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剖析初心是自我精神支柱,承载独特价值体系;二是分析融入社会的必要性及个人融入路径;三是平衡守自我初心和融社会浪潮,在坚守与妥协间精准拿捏分寸,确保初心不泯,社会融入顺遂。结尾总结坚守初心是灵魂安栖根本,融入社会是价值升华翅膀。呼吁身处喧嚣时代浪潮的众人,于洪流中紧攥初心宝石,雕琢成闪耀航标,破浪前行时照亮社会航道,携手共创多元包容且活力充沛的未来图景,让个体微光与社会星河交相辉映。
立意:
1.兼顾内外,和谐共生。
2.珍视自我,适度社交。
3.辩证看待他人肯定。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卷(PDF版附解析),共19页。
这是一份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十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高一语文试题pdf、高一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十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高二语文试题pdf、高二语文答案pdf、高二语文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