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5-5《画里阴晴》导学案

    部编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5-5《画里阴晴》导学案第1页
    部编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5-5《画里阴晴》导学案第2页
    部编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5-5《画里阴晴》导学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第五单元*画里阴晴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第五单元*画里阴晴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引导,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学习引导:
    《画里阴晴》篇幅短小,文字浅白,观点明确,学生没有大的阅读障碍文中涉及的艺术理论,不但适用于绘画,也适用于文学创作学习本课,不必局限于文本,可以从文章涉及的知识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从文学、美术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熏陶,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文艺评论的知识,结合作品,在中西方绘画的比较中,感受作者的艺术主张。
    2. 理清文章思路,掌握作者的艺术观点,体会语言之妙。
    3. 引导学生了解中西画派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风格的美,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三、学习重难点:
    1.重点:理清文章思路,掌握作者的艺术观点,体会语言之妙。
    2.难点:引导学生了解中西画派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风格的美,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四、学习方法:
    1.工具查阅法:查阅资料获得知识。
    2.语言品读法:诵读—鉴赏
    3.合作探究法:结合历史背景,分析文章的深刻思想意义。
    五、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导学:查资料
    1.了解作者
    2.了解中西画派不同的风格,感受艺术之美
    学生查阅相关赏析文字资料,了解印象派油画和中国水墨山水画的不同风格;收集相关作品图片欣赏比较,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简评画作风格。
    (二)课文阅读
    细读第一自然段
    1.第一段写了什么?
    2.窗外是怎样的景色?作者为什么要引用这句题画诗呢?
    3. 这句诗中最富韵味的是那一个词?
    朗读课文第二段
    4.“衣服湿了,颜色变深,湿衣服穿在身上不舒服,但湿了的大自然景色却格外地有韵味。”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5.为什么湿了的大自然景色格外有韵味?
    6. 古典诗歌中有很多作品把雨景作为一种审美对象,从中传达一种意境。
    阅读第三段
    7.作者说,“他特别喜欢画阴天和微雨天的景色”,即使是吸引的水彩画“从意境和情趣方面看,模仿西洋的手法少,受益于中国画的成分多。”为什么?
    8.西洋画中也有风雨,但和中国画中的风雨有何不同?
    9.西洋画家喜欢画阴雨天吗?为什么?
    为了表明自己的创作风格,作者在第四段表明了自己的观点,阅读最后一段:
    10.为什么有人会认为“江南不宜画油画”?
    11. “浓而滞的油画里有时要吸收水分,娇艳的…….则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12. “鱼和熊掌可以兼得”这句采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
    (三)课文探究
    1.用课文中的一个字来形容中国水墨画的这种风格。
    2. 文题中“阴”和“晴”分别指什么?
    3. 吴冠中的画属于什么风格?
    4. 理解作者的艺术主张。
    六、学习后记(100字)
    附学习过程答案:
    (一)基础知识
    1吴冠中(1919年-2010年6月25日),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几十年来,他一直探索着将中西绘画艺术结合在一起。
    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后期他的画风有所变化,在一批反映黄土高原的作品中多用粗线,自成一种意境。
    2.略
    (二)文本阅读
    1. 由窗外雨景引出了潘天寿先生的题画诗“默看细雨湿桃花”。
    2. 桃红柳绿,春雨霏霏。
    作者把这幅美景比作“浓酣的水彩画”,水彩画给我们透明、湿润的感觉,而“浓酣”不仅告诉我们色彩的浓重,更让我们感受到这雨中春景带给人酣畅淋漓的快感。潘天寿先生的这句题画诗确实与这雨中春景珠联璧合。
    3.“湿”。
    4. 反衬的手法,突出了雨后大自然的美丽怡人。
    5. 因为“湿了” “渲染了山林、村落,改变了大自然的色调”,使本来不协调的颜色也协调了起来,使大自然增加了另外一种美感,当然更有韵味。正如苏轼诗中所咏:“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6. 可见,在对雨意的独特感悟上作者并不缺少知音。确实,那风情雨意曾被多少文人骚客化入文意,化为诗意。历来的中国的画家更是爱画“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境。中国的诗者、画家都从雨中找到了别具风格的意境。这微风细雨已不再是自然现象,而有着浓浓的文化意蕴,有着万般风情。
    7. 这是因为中国画和西洋画对阳光、阴雨的感受和表现截然不同。西洋画崇尚阳光,追求强烈的色彩感,即使画风雨,也只是理性地写实地表现其形态,仅仅把它当作大自然的一种形态。而中国画画中的风雨确实一种意境,一种情致。
    8. 西洋画中的风雨题材是作为大自然的变态来描写的。
    中国画则是把风雨作为一种审美对象来描写的。
    9. 西洋画家喜欢表现晴天。他们崇尚阳光。追求强烈的色彩感。
    10. “大概就是因为江南阴雨多,或者他那油画技法只宜对付洋式的对象。”
    11. 前半句:西洋画法需要吸收中国的传统技法。
    后半句:中西两种绘画技巧和审美趣味应该结合起来。
    12. 引用和比喻。比喻既借鉴西方技法又承袭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创造出一种新的中西合璧的画风。
    (三)课文探究
    1. 明确:“湿”或“阴”。
    以“黑白”为主的色彩,在朦胧中突显某些事物形象,讲究韵味。
    2. 这是两种不同的审美情趣,相对于画的色彩而言。
    “阴”指以“黑白”为主的色彩,在朦胧中突显某些事物形象,讲究韵味;
    “晴”是指“亮、艳、丽、华、鲜”的强烈鲜明的色彩。
    3. 吴冠中既借鉴西方技法又承袭传统绘画技法,创造出一种新的画风——中西合璧:探索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
    4. 浓而滞的油画里有时要吸收水分,娇艳的色彩往往须渗进墨韵……如果晴和阴中体现了两种审美趣味,则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
    中西兼用
    阴晴兼画
    贵在创新

    相关学案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项链学案: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项链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引导,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三 雷雨(节选)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三 雷雨(节选)学案及答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引导,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套中人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套中人学案设计,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引导,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