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07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Word版附解析)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地理 专题07 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 Word版含解析.docx
    • 练习
      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地理 专题07 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 Word版无答案.docx
    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地理 专题07 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 Word版含解析第1页
    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地理 专题07 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地理 专题07 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 Word版含解析第3页
    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地理 专题07 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 Word版无答案第1页
    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地理 专题07 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 Word版无答案第2页
    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地理 专题07 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 Word版无答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07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07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地理专题07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Word版含解析docx、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地理专题07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浙江1月)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南部发生里氏7.8级地震。灾后救援随即展开,恢复和重建工作积极推进。完成下面小题。
    1.(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下图为灾区某城市震前2月4日、震后2月8日和9日获取的三幅夜间灯光强度图,正确反映时间先后顺序的是( )
    ① ② ③
    A.①③②B.①②③C.②③①D.③②①
    2.(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在灾后救援和恢复重建过程中,可运用( )
    A.全球定位系统(GPS)动态获取灾区夜间灯光强度
    B.地理信息系统(GIS)实时采集灾区气象要素信息
    C.遥感(RS)模拟分析为灾区恢复重建提供辅助决策
    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准确提供急需救援的位置
    【答案】1.A 2.D
    【解析】1.读图可知,①夜间灯光强度最大,③图夜间灯光强度最小,而②图夜间灯光强度居中。震前2月4日,输电网络和各项设备都正常运行,夜间灯光强度最大,对应①;震后2月8日,设施破坏严重,影响供电和道路通行,夜间灯光强度最小,对应③;灾后救援随即展开,部分受损的道路恢复通行,供电设备部分的到恢复,夜间灯光强度较2月8日大,对应②。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用于动态获取灾区夜间灯光强度,和实时采集灾区气象要素信息的是遥感(RS),AB错误;用于分析、处理地理信息,可以用于模拟分析为灾区恢复重建提供辅助决策的是地理信息系统(GIS),C错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可以用于准确提供急需救援的位置,D正确。故选D。
    (2024·甘肃)2024年4月中旬,常年炎热干燥的波斯湾附近出现多个雷暴雨团,形成暴雨带,迪拜24小时内降水量超过160毫米,约为多年平均降水量的2倍。此类极端天气过程的形成与中纬度西风带的南移波动有关。下图示意暴雨时该区域500百帕高度气压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见天气系统与天气)本次暴雨过程中冷空气强烈下沉会导致迪拜( )
    A.气温上升B.气压降低C.雨量剧增D.风速突变
    4.(见天气系统与天气)相同天气现象易发生于( )
    A.4月 美国东南部B.10月 南非西北部
    C.10月 阿根廷西部D.4月 意大利北部
    【答案】3.D 4.B
    3.本次暴雨过程中,冷空气强烈下沉会导致迪拜带来气温下降和气压上升,但对于雨量影响不大,雨量取决于暖湿气团的水汽含量,ABC错误;随着冷空气强烈下沉,该地气温、气压突变,风速突变,D正确。故选D。
    4.根据材料可知,此次极端天气过程的形成与中纬度西风带的南移波动有关,四月受西风带的异常波动影响,据图可知一股强烈的低压深槽横扫中东地区,并伴随着冷空气的南下和暖湿气流的北上,从而导致冷暖气团的碰撞,引发强对流和降水的,引发极端天气。相同天气现象的发生往往与相似的气候条件和季节特征相关。波斯湾附近为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常年炎热干燥,四月受西风带的异常南移波动影响,引发强对流和降水,造成极端降水。南非西北部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的过渡地带,纬度位置与图示区域相近;材料中的时间为4月份为该地区的春季,而南非10月同样处于春季,若南半球西风带异常北移波动,则该地区也可能受西风带的异常波动影响形成雷暴雨团的极端降水现象,因此与波斯湾附近大规模雷暴雨团相似。B正确。美国东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根据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分析可知,4月易受到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容易出现对流天气形成雷暴雨团,一般不会受到西风带异常波动的影响。A错误。阿根廷西部位于安第斯山脉的东麓,地处西风带的背风坡,为温带大陆气候,一般不会受到西风带异常波动的影响,C错误。意大利北部纬度较高,4月依然受西风带控制,受西风带的异常波动影响几率不大。D错误。故选B。
    5.(2024·广西)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90年代,为应对国际粮食市场竞争加剧的冲击,美国某家庭农场因地制宜设计经营了首个“玉米迷宫”,通过趣味体验吸引游客,增加了农场收入。很快玉米迷宫就风靡北美。最初的玉米迷宫由农场主自行设计、栽种、维护和运营;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农场经营玉米迷宫更加高效;现在北美经营玉米迷宫的部分家庭农场已发展为集农业生产、休闲娱乐、研学科普为一体的新型农场。下左图为北美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玉米迷宫分布示意图,下右图为某玉米迷宫实景。
    (1)【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列举地理信息技术在玉米迷宫从设计到运营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答案】(1)利用遥感技术观测玉米长势便于及时修剪、维护玉米迷宫,利用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为迷宫路径铺筑的机械定位,并引导运动轨迹,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迷宫造型图案。
    【分析】本题以美国的玉米迷宫为背景区域,涉及地理信息技术知识点,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和解读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和应用能力。
    【详解】(1)遥感技术用于获取的玉米影像数据,利用遥感技术观测玉米长势便于及时修剪,还能及时发现病虫害,及早处理,减少损失。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用于获取位置信息,可为迷宫路径铺筑机械定位,并引导运动轨迹。地理信息系统用于存储和分析处理数据,玉米的长势信息和迷宫的路径信息等都是存储在地理信息系统中,而且地理信息系统还可以用于设计迷宫造型图案。
    (2024·河南·模拟预测)冰雹是在厚达6km以上的冰雹云中,强烈的上升气流携带着大量的水滴和冰晶运动过程中,固化增大并降落到地表形成的。下图示意某年我国部分省会级城市月均降雹日数(黑点越大,降雹日数越多)。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该年冰雹日数最多的省会级城市为( )
    A.呼和浩特B.西宁C.拉萨D.贵阳
    2.推测一日内冰雹高发时段是( )
    A.上半夜B.下半夜C.上午D.下午
    【答案】1.C 2.D
    【解析】1.材料“黑点越大,降雹日数越多”,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拉萨的黑点最大,因此拉萨降雹日数最多。故选C。
    2.根据材料“强烈的上升气流携带着大量的水滴和冰晶运动过程中,固化增大并降落到地表形成的”,可知冰雹是强烈的对流活动形成的。一天中地面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温度高气流膨胀上升,对流旺盛,有利于冰雹形成,因此冰雹高发时段在下午,排除ABC,故选D。
    (2024·重庆·三模)斯海尔德河长435千米,河口宽8500m,最大水深40m,河口段受潮流影响较大,为此荷兰政府原计划采用建坝方式进行封堵,后因生杰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修建了开敞式水道闸坝,其施工难度堪比“登月行动”。图为斯海尔德河港口和闸坝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斯海尔德河口受潮流影响较大的气象因素是( )
    A.河口向外呈喇叭形状B.西风与涨潮方向一致
    C.河流短导致汇水量小D.河水对涨潮流的顶托
    4.与东斯海尔德河闸坝施工难度关系最小的是( )
    A.闸坝坝体长度长B.地势低于海平面
    C.坝址附近盐度低D.生态保护压力大
    5.图中水道闸坝关闸时间是( )
    ①风暴潮时段②日常潮汐时段③咸潮发生时④洪水来袭时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3.B 4.C 5.B
    【解析】3.斯海尔德河口受潮流影响较大的气象因素是西风与涨潮方向一致,风助潮势。B正确。河口向外呈喇叭形状、河流短导致汇水量小、河水对涨潮流的顶托均不属于气象因素,A、B、D错误。故选B。
    4.据材料,该河口宽,水深较深,加之荷兰为低地国家,地势低于海平面,故坝体长度8千米多,因生态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为了既能保持原有自然生态环境,又能保证人民生命安全,要求平时开敞使潮水能进能出,同时当地受风暴潮影响大,又得考虑挡潮,所以修建难度大(真实情况是,共修建了65个高度为30至40米、重18000吨的坝墩,安装了62个巨型活动钢板闸门,一些海湾的入口被大坝封闭,使得海岸线缩短了700公里)。因此根据题意,A、B、D有关系,ABD错误。闸坝施工难度与坝址附近盐度的高、低关系不大,C正确。故选C。
    5.结合上题分析,该坝平时闸孔敞开,风暴和咸潮时将闸门关闭挡潮,①③正确。日常潮汐时段、洪水来袭时都需要打开闸门,②④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24·北京海淀·二模)甘肃省永靖县某黄土台塬早期无人居住,20世纪60年代起,有外地移民来此定居,并开垦耕地、修建引水灌溉工程。80年代以来,台塬东南部边缘滑坡多发。下图为该台塬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台塬东南部滑坡多发的原因有( )
    ①地表崎岖破碎,易于下渗②季风气候显著,年降水量大
    ③地下径流自西北向东南流④黄土下层浸湿,结构不稳定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可有效减少该地滑坡发生频率的措施是( )
    A.推广节水灌溉技术B.打坝淤地减少侵蚀
    C.及时统计灾情损失D.开展减灾自救教育
    【答案】6.B 7.A
    【解析】6.据图可知,该地地表较为平坦,①错误;甘肃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降水较少,②错误;该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下径流自西北向东南流,使得黄土下层浸湿,黄土垂直节理发育,结构不稳定,易发生滑坡,③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该地表层土壤为黄土层,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节水灌溉技术能够减少对土壤的影响,减少滑坡发生概率,A正确;打坝淤地主要应用于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B错误;及时统计灾情损失、开展减灾自救教育不能减少滑坡发生的概率,CD错误。故选A。
    (2024·重庆九龙坡·二模)印度地处南亚次大陆,是洪涝灾害频发的国家。读“1950年-2016年印度逐月洪涝灾害频次、降水量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影响印度3月份洪水频次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地势B.降水强度C.气温高低D.人类活动
    9.9月份降水量显著减少但洪灾频次仍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频次大于前期B.前期河道淤塞严重
    C.支流同时进入汛期D.前期降水累积作用
    【答案】8.C 9.D
    【解析】8.结合所学知识,印度河流的补给一般源自降水和冰雪融水。3月份,西南季风尚未大规模影响印度,此时,北部山区的高山冰雪融化,融水大量进入河流,可能会引发洪水,而高山冰雪融化主要与气温升高有关,所以影响印度3月份洪水频次的主导因素是气温高低,与降水强度无关,C对B错;地形地势受季节变化影响小,而人类活动不是影响印度3月份洪水频次的主导因素,AD错。故选C。
    9.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印度自6月进入雨季,降水丰沛,地表径流不断下渗使土壤湿度增大,到了9月份,降水总量虽然不大,但是由于土壤中水分含量接近饱和,大部分降水直接转化成地表径流,形成洪水,D对;读图可见,降水频次较前期7、8月小,A错;根据题意及结合所学知识,印度洪涝灾害频发主要由降水造成,前期河道淤塞严重及支流同时进入汛期不是影响印度3月份洪水频次的主导因素,BC错。故选D。
    (2024·山西晋中·模拟预测)地形地貌是崩滑流地质灾害活动的基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崩滑流能否形成以及形成的类型、数量(密度)和规模。江西崇义县可划分为构造侵蚀中山、构造侵蚀剥蚀低山、构造侵蚀溶蚀丘陵和侵蚀堆积平原四个地貌类型。该县崩塌、滑坡与不稳定斜坡主要发育于低山、丘陵等区域,泥石流主要分布于中山区,地面塌陷主要分布于丘陵区。如图为崇义县不同地貌地质灾害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关于崇义县不同地貌地质灾害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
    A.丘陵区灾点数量最多B.平原地区地质灾害为泥石流
    C.中山区不稳定斜坡分布最多D.丘陵区的灾点密度数值最大
    11.低山丘陵区的灾点密度较大的原因是( )
    A.植被稀少B.山体落差大
    C.人类活动密集D.岩溶作用强
    12.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丘陵区的原因可能为( )
    ①人工抽取地下水 ②地下水溶蚀作用 ③降水季节差异大 ④滑坡泥石流导致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10.D 11.C 12.A
    【解析】10.由图可知,灾点数量最多的是低山,A错误;由材料可知,泥石流主要分布于中山区,B错误;崩塌、滑坡与不稳定斜坡主要发育于低山、丘陵等区域,C错误;由图可知,丘陵区的灾点密度数值最大,D正确。故选D。
    11.低山丘陵区的植被覆盖率一般较高,可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A错误;低山和丘陵区山体落差没有中山大,B错误;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低山和丘陵的沟谷或山坡坡脚地段,修路、建房大多需要进行切坡,易形成高陡边坡,从而引发崩滑地质灾害的发生,从而使地质灾害的密度较大,C正确;当地位于江西,岩溶地貌在当地分布面积小,D错误。故选C。
    12.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丘陵区的原因是与人类过度利用地水和地下水溶蚀作用有关,使地面塌陷。①②正确;降水季节差异大与塌陷不大,滑坡泥石流不会导致塌陷,③④错误,故选A。
    (2024·山东·三模)路基边坡指路基横断面两侧与地面连接的斜面,岩层倾向与坡面的关系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不稳定的边坡需要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进行加固,护坡喷浆是将水泥、沙子等材料混合后均匀地喷涂到坡面上,是一种常用的边坡加固措施。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路基边坡示意图中最易出现滑坡的是( )
    A. B. C.D.
    14.护坡喷浆可以有效地减轻边坡风化、崩塌、滑坡,主要原因是( )
    A.能够粘结土壤和石块等颗粒物质,形成坚固的保护层
    B.有利于水分渗透到坡面内部,填充缝隙,增强稳定性
    C.有利于坡面上植被生存,利用植物根系提高固坡能力
    D.喷浆后会增加坡面荷载,利用自身重力增加稳定性
    【答案】13.C 14.A
    【解析】13.滑坡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选项A中岩层水平,不易发生滑坡;选项B中岩层岩层完整未受破坏,倾向与坡面平行且无临空,不易发生滑坡;选项D中岩层不完整,但上层岩层倾斜方向与路基边坡的坡面相反,为逆向坡,不易发生滑坡;选项C中岩层倾向于公路面,为顺向坡,若遇暴雨,岩层易错位滑落,发生滑坡。故选C。
    14.护坡喷浆是将水泥、沙子等材料混合后均匀地喷涂到坡面上,能够粘结土壤和石块等颗粒物质,形成坚固的混凝土保护层,A正确;喷浆作业后不利于水分渗透到坡面内部,B错误,也不利于植被生存,C错误;喷浆后会增加坡面荷载,重量增加不利于保持稳定,D错误。故选A。
    (2024·贵州毕节·一模)杀威台子滑坡是位于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河段的一个巨型古滑坡,研究其发展变化,对掌握流域内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次生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下图示意杀威台子滑坡地质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M堆积体( )
    A.曾掩埋N堆积体B.河道两岸高度相同
    C.主要由白云岩构成D.主要由千枚岩构成
    16.次级滑坡发生的主要基础地质条件是( )
    A.首次滑坡刨蚀B.堰塞湖水冲蚀C.断层频繁活动D.河流凹岸侵蚀
    【答案】15.C 16.A
    【解析】15.读图分析,滑坡白云岩源区存在不整合接触面,而且不整合接触面和坡向大致一致,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软弱面,断层的存在削弱了斜坡的结构完整性及阻滑能力,导致滑体高位顺层滑出,高速滑入并堆积于金沙江河床,形成对岸高、本岸低的滑坡堰塞坝,即M堆积体,B错误,C正确;千枚岩源区滑坡为白云岩源区滑坡发生后形成的次级滑坡,规模较小,形成N堆积体,覆盖在M堆积体之上,AD错误。故选C。
    16.读图分析,由于第一次滑坡体(白云岩源区)在滑动过程中对部分岩体刨蚀、扰动剧烈,导致千枚岩源区岩体强度下降,最终发育为次级滑坡,A正确;断层分布在次级滑坡区域的上方,对次级滑坡的形成影响较小,C错误;堰塞湖水冲刨、河流凹岸侵蚀都可能会诱发滑坡,但不属于次级滑坡发生的主要基础地质条件,BD错误。故选A。
    17.(2024·江西·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寒潮是高纬度地区大规模冷空气在特定天气形势下达到一定强度,然后迅速向中低纬侵入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西北内陆地区,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呈阶梯状下降,由于其独特的地形特征和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成为我国优质的农作物生产基地,同时也是寒潮灾害影响严重的主要地区之一。下图示意某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年均寒潮频次空间分布。
    (1)据图指出宁夏回族自治区年均寒潮频次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寒潮频次多的地区的成因。
    (2)指出侵入宁夏回族自治区寒潮的主要源地,说明这些源地利于寒潮形成的共同原因。
    (3)归纳影响寒潮灾害形成的主要因素。
    (4)简述寒潮入侵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答案】(1)东多西少、北多南少;盐池频次最多,海原及泾源频次最少。主要原因:纬度位置较高,距寒潮源地近;东北部地势平缓,利于寒潮入侵;位于寒潮入侵我国的路径上等。
    (2)源地:北极地区;西伯利亚地区;蒙古国。共同原因:纬度偏高,冬季太阳高度小,日照时间短,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积雪冰川广布,反射率高,接受太阳辐射少;气温偏低,大量冷空气下沉集聚等。
    (3)冷空气势力;冷空气移动速度;入侵地的基础温度;与源地的距离;地形;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等。
    (4)有利影响:低温可以杀死土壤中的害虫和病菌或抑制其滋生,减轻病虫害;常带来雨雪天气,利于缓解旱情;降雪覆盖地表,可以提高土壤温度等。不利影响:低温冻害,导致农作物减产;大风、雨雪天气会损坏农业基础设施;降雪过多形成雪灾,造成牲畜冻伤或死亡等。
    【分析】本题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背景设置习题,涉及寒潮的形成、影响等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
    【详解】(1)仔细读图可知,宁夏回族自治区年均寒潮频次的空间分布特征是东多西少、北多南少;由数值可知盐池频次最多,海原及泾源频次最少。主要原因:由经纬度可知,该地区纬度位置较高,距西伯利亚寒潮源地较近;由于该地区东北部地势平缓,因此有利于寒潮入侵;刚好位于寒潮入侵我国的路径上,因此寒潮频次较多。
    (2)侵入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寒潮主要来自北部的北极地区以及亚欧大陆冷高压中心西伯利亚、蒙古地区。这些源地纬度位置都比较高,冬季太阳高度都比较小,且日照时间短,因而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加上该地区纬度高,积雪冰川广布,因而地面反射率高,接受太阳辐射少,气温偏低;由于气温偏低,使得大量冷空气下沉集聚,因而形成寒潮。
    (3)影响寒潮灾害因素可以考虑冷空气势力,通常势力越强,越容易引发寒潮灾害;冷空气移动速度,移动速度越快,越容易突然降温,引发寒潮灾害;入侵地的基础温度,温度越低,受影响的地区降温越多,受寒潮影响越大;与源地的距离,与源地越近,受寒潮影响越大;地形,该地区东北部地势平缓,因此有利于寒潮入侵,受寒潮影响更明显;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基础设施越完善,抵抗寒潮灾害的能力强等。
    (4)寒潮入侵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可以分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有利影响:寒潮带来降温,而低温可以杀死土壤中的害虫和病菌或抑制其滋生,从而减轻病虫害,提高农业的收成和品质;寒潮常带来雨雪天气,干旱的时候,利于缓解旱情;寒潮常带来的降雪可以覆盖地表,从而可以提高土壤温度等。不利影响:寒潮带来降温,降温幅度大,会产生低温冻害,导致农作物减产;寒潮常带来大风、雨雪天气,这些天气状况会损坏农业基础设施,不利于农业生产;如若降雪过多,可能会形成雪灾,从而造成牲畜冻伤或死亡等。
    18.(2024·北京石景山·一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仅10km。该地断层发育,此次地震与板块挤压作用强烈有关。地震发生后,相关部门连夜奔赴现场,立即展开救援。图为震中及周边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沿AB线绘制地形剖面图,并说明自然环境对救援行动的不利影响。
    临夏州位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地震发生后,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发生砂涌。砂涌源于一种砂土液化现象,即在地震作用下,地下水使土壤颗粒失去摩擦力而呈现液态的现象。图为砂涌形成过程示意图。
    (2)简述砂涌的形成过程。
    【答案】(1)
    不利影响:海拔高,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交通不便;震源深度浅,地面建筑损坏严重;地震发生在冬季,且在夜间,天气寒冷,不利于救援。
    (2)在地震作用下,地下水使土壤颗粒呈现液态,液化土壤在挤压作用下,沿裂隙上升。大量液化土壤从裂隙中涌出地表,形成砂涌。
    【分析】本大题以甘肃省临夏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形图、地貌形成等相关内容(知识点),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提高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素养。
    【详解】(1)画图参考:关注起始点,终点的海拔,中途地势的起伏状况,横纵坐标的取值。

    从地形图可以看出该地海拔较高,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因此交通不便,不利于救援人员到达目的地;由材料可知,此次震源深度较浅,因而地面建筑的损坏严重,救援难度大;由材料可知,此次地震发生在冬季,且在夜间,冬天的夜晚天气寒冷,不利于救援。
    (2)主要结合形成过程示意图展开分析。由图可知,在地震作用下,土壤颗粒受到振动,加上地下水的作用,会使土壤的颗粒呈现液态的样子;液化的土壤在挤压力作用下,会沿着裂隙向上运动;大量液化的土壤从裂隙中涌出地表,从而形成砂涌。
    19.(2024·甘肃张掖·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古呢泥石流沟流域面积0.886km2,主沟长度1.56km,主沟流向22°,流域高差330m,沟谷纵坡降210‰,流域形态呈纺锤形,沟谷呈“V”字形。纳古呢沟几乎每年雨季均暴发泥石流,小规模泥石流的发生频率为3~5次/年,中、大规模泥石流发生频率为7~8年1次,且新发泥石流侧蚀老泥石流堆积体现象明显。下图为纳古呢沟流域简图。
    (1)指出纳古呢沟流域形成泥石流的固体物质来源。
    (2)分析纳古呢沟流域易发泥石流的条件。
    (3)为减轻泥石流灾害提出可行性建议。
    【答案】(1)风化碎屑物;断层破碎物;滑坡松散物;古老泥石流堆积物
    (2)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高差大,径流速度快,为泥石流形成提供水动力条件;断层发育,构造地震活跃,易发生崩塌、滑坡;松散固体物源丰富。
    (3)加强对地震、滑坡、泥石流的预防监测;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减缓水土流失;做好应急方案制订及组织实施;建设预防泥石流的工程设施,如护坡、拦沙坝等;宣传普及泥石流知识,提高居民的防范意识。
    【分析】本题以纳古呢沟流域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泥石流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纳古呢沟流域的岩石经不断风化形成大量风化碎屑物;流域高差330m,沟谷纵坡降210‰,地势陡峭,可能存在断层,断层破碎物也可以为泥石流提供物质来源;坡度大,滑坡等地质活动也会产生松散物;结合材料“新发泥石流侧蚀老泥石流堆积体”可知古老泥石流堆积物也提供了物质来源。
    (2)可从物源、动力条件等展开分析。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暴雨时节流量大,侵蚀搬运能力强;流域高差330m,沟谷纵坡降210‰,地势陡峭,高差大,径流速度快,为泥石流形成提供水动力条件;断层发育,构造地震活跃,岩层不稳定,易发生崩塌、滑坡;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有风化碎屑物、断层破碎物、滑坡松散物、古老泥石流堆积物为泥石流提供物质来源,松散固体物源丰富。
    (3)加强对地震、滑坡、泥石流的预防监测,做好灾前防范措施;植被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可以减少泥石流发生频率,应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减缓水土流失;对于突发心泥石流要做好应急方案制订及组织实施;综合利用工程措施进行防护,如护坡、拦沙坝等;加强宣传普及泥石流知识,提高居民的防范意识,提高公民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相关试卷

    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07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07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三年(2022-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7自然灾害和地理信息技术(解析版):

    这是一份三年(2022-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7自然灾害和地理信息技术(解析版),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级地震,50万m³、11,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7 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7 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级地震,2级地震,震源深度仅10km,886km2,主沟长度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