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Word版附解析)

    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Word版附解析)第1页
    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Word版附解析)第2页
    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Word版附解析)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Word版附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浓度变化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湖南卷)碳排放强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创新投入密切相关,碳中和需要付出经济代价。下图示意某年甲国和乙国重点制造业部门产品的贸易额、每吨二氧化碳排放的研发投入与经济产出情况。据比完成下面小题。
    5. (二氧化碳排放量)乙国出口的产品中,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少的是( )
    A. 金属及金属制品B. 化工制品C. 机械制造产品D. 电子产品
    【答案】5. D
    【解析】
    5.读图可知,在乙国出口的金属及金属制品、化工制品、机械制造产品、电子产品中,电子产品每吨二氧化碳排放创造的GDP最高,因此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少的是电子产品,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点睛】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2023年湖南卷)大气污染受湿度、大气运动等因素影响。我国某地某月7日8:00 至10日20:00经历了一次较强的大气污染,PM2.5浓度变化大。此期间该地空气垂直运动弱。下图示意此期间该地相关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箭头表示对应时刻的近地面风向和风速,帕/秒是气象部门计量空气垂直运动速度的单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大气污染的原因)下列四个时刻,该地污染最严重的是( )
    A. 7日20:00B. 8日20:00C. 9日20:00D. 10日20:00
    【答案】A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当地经历的大气污染属于颗粒物(PM2.5)污染,这种污染一般多出现在静风环境下,空气湿度大时,容易形成较严重的雾霾天气,大气污染较严重,读图可知,四个选项时段中,7日20:00时,近地面风速小、空气湿度大,因此此时污染最为严重。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点睛】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 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
    (2023年海南卷)气候变化造成的不利影响在空间分布上是不均匀的,一些低收入国家和地区因全球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而受到不利影响,他们的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都很小,但其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受到的影响很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以下区域中,此类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 )
    A.欧洲西部B.南太平洋C.南美洲中部D.中亚地区
    8.(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为减缓上述不利影响,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 )
    A.禁止发达国家碳交易B.加大区域间产业转移力度
    C.加强碳减排国际合作D.鼓励发展中国家大量移民
    【答案】7.B 8.C
    【解析】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太平洋岛国众多,他们大多国土面积狭小,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都很小,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上升对它们构成巨大的威胁。B正确;欧洲西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消费水平高,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都较大,A错误;南美洲中部地势较高,受海平面上升影响小,C错误;中亚地区深居内陆,受海平面上升影响小,D错误。故选B。
    8.碳交易市场为绿色发展提供新思路,发达可以可以进行碳交易,A错误;产业转移并不能减少碳排放,B错误;加强碳减排国际合作有利于减少碳排放,缓解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带来的负面影响,C正确;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大量移民不现实,D错误。故选C。
    【点睛】碳交易市场是指以温室气体排放配额或温室气体减排信用为标的物所进行的交易的市场。通俗来讲,就是把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当做商品来进行买卖,需要减排的企业会获得一定的碳排放配额,成功减排可以出售多余的配额,超额排放则要在碳市场上购买配额。这样既控制了碳排放总量,又能鼓励企业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效等手段实现减排。碳市场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解决环境问题通过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2023年北京卷)16. 某校中学生赴蛇鱼川流域进行野外研学。图(左)为该流域示意图,图(右)为某同学撰写的考察报告。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二、探究水环境变化
    查阅文献,获取到图中采样点河水氮含量监测数据,如表所示。
    (2)(水污染及其成因)绘制统计图。概括采样点河水氮含量的变化特征,并说明理由。
    任务三、调研流域生态治理
    以“清水下山、净水入库”为目标,当地对蛇鱼川流域开展生态治理。
    (3)(水污染及其治理措施)在甲、乙两地中任选其一,从保护水质角度列举该地应采取的治理措施。
    【答案】
    (2)
    变化特征:采样点河水氮含量冬春较低,夏秋较高。
    理由:夏季农作物生长旺盛,施用化肥和农药,污染水体。
    (3)甲地:保护植被,保持水土,减少河流含沙量;恢复生态环境,增强水体自净能力。
    乙地:控制污染企业布局;严禁施用农药、化肥,防止污染水源;生活污水净化处理。
    【解析】
    【分析】本题以学生赴蛇鱼川流域进行野外研学为材料,设置了三个小题,涉及到农业区位因素、水污染及防治措施等知识,考察了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综合能力和区域素养。
    【小问2详解】
    依据表格数据,绘制统计图如下:

    变化特征:2月25日和4月25日,冬春季河水氮含量较低,8月15日最高,9月10月也较高,故采样点河水氮含量冬春较低,夏秋较高。
    理由:读图可知,本区域位于乡村,农业较发达,夏季农作物生长旺盛,可能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残余的物质进入河流,污染水体。
    【小问3详解】
    甲地:位于山区,应当保护植被,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从而有效减少河流含沙量;加大宣传力度,恢复生态环境,增强水体自净能力,保障下游水体水质。
    乙地:位于平原地区,要严格控制污染企业布局,导致水体污染;下游平原河谷农业发达,要严禁施用农药、化肥,杜绝污染水源;居民生活点较多,生活污水要净化处理。
    (2023年6月浙江卷)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绿洲是干旱气候区的特有景观,经过人类活动长期影响,部分天然绿洲和荒漠演变为人工绿洲。人工绿洲主要由农田、人工水域、村镇和绿洲城市等组成。天山北麓洪积、冲积作用形成山前倾斜平原,其上堆积的巨厚第四纪沉积物为地下水的储存、运移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是新疆人工绿洲分布较集中的区域。
    材料二图1为天山北麓部分地区略图。图2为洪积一冲积扇示意图。图3为天山北麓一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某剖面示意图。

    (1)(河流堆积地貌)制约天然绿洲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说出山前倾斜平原上天然绿洲的分布特点____。
    (2)(土壤的结构)指出人工绿洲土壤易受侵蚀的主要自然条件。
    (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简析山前倾斜平原上、中、下部分别开垦农用地的适宜性。
    (4)(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分析影响人工绿洲扩展速度和方向的人类活动。
    【答案】(1) ①. 水源 ②. 沿河流分布
    (2)①干旱,水源稀少,沙土为主;②植被覆盖率很低,固土能力弱;③距离沙漠近,更易受到风沙的侵蚀。
    (3)上部:水源充足,且地下水位较浅,引水灌溉便利,且土层最为深厚;中部:地形坡度和缓,土壤间隙适中,透水性较强,气体流通好,且土壤较肥沃,开垦农用地种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下部:土壤最为肥沃,地下水河地表水充足,灌溉便利地形较为平坦。
    (4)①农业活动,灌溉农业的发展,将扩大使用的面积,增加人工绿洲扩展速度和方向;②城镇化的速度,城镇建设用地的快慢,将影响人工绿洲的进程;③灌溉工程的修建,水源是制约该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人工灌溉工程的修建也将影响人工绿洲的扩展速度和方向;④防护林的建设也会影响绿洲的扩展和方向。
    【解析】
    【分析】该大题结合图文材料,设置四个小题,涉及新疆区域的自然环境、山前洪积扇、土壤侵蚀、农业用地开垦和人类活动对绿洲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阅读图文材料可知,新疆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天然绿洲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形成,因此主要因素为水源,且其在山前秦谢平原上的分布特点是沿河分布。
    【小问2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工绿洲主要位于绿洲和沙漠的结合区域内,其土质较差,水源稀少,主要以沙土为主,且植被覆盖率很低,导致其固土能力很差,又因为距离沙漠近,更易受到风沙的侵蚀,因此人工绿洲的土壤更易被侵蚀。
    【小问3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山前倾斜平原上部距山前最近,倾斜度最大,但是土层较为深厚,由于位于山口出,水源最为充足,开垦农用地适宜;中部区域坡度相对和缓,但是地下水位较深,主要依托河流水灌溉,其土壤主要是砂土,其透水性和透气性适中,肥力较高,因此最适合农业种植;下部区域内主要为黏土和粉砂,土壤较为肥沃,其地形最为平坦,更利于开垦和实施农业耕作。
    【小问4详解】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工绿洲的扩展主要是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首先是农田等的灌溉,农用地的不断增加,将会增大人工绿洲的面积,影响扩展的速度和方向;区域内城镇化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以及建设的方向,将影响城镇的方向,从而影响人工绿洲的扩展速度和方向;区域内水源是限制性因素,因此灌溉工程建设的方向和速度,将大大影响人口和农业用地的方向,从而影响绿洲的扩展和方向;人工防护林的建设,也会影响绿洲的扩展和方向。
    2023年高考模拟题
    一、选择题
    (2023·浙江嘉兴·统考模拟预测)单位GDP能耗,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每生产一个单位的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下图示意世界四个主要经济体单位GDP能耗对比(单位:1000英热/美元GDP)。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中国单位GDP能耗高的原因主要是( )
    A.第二产业比重过大B.经济发展水平高 C.能源对外依存度高D.节能减排效果好
    2.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可行的“节流”措施是( )
    A.高耗能工业的转出B.调整能源消费结构C.提高石油战略储备D.电力资源循环利用
    【答案】1.A 2.B
    【解析】
    1.单位GDP能耗,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每生产一个单位的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美国、欧盟主要以发达国家为主,经济发展水平高、节能减排效果较好、能源对外依存度高,缓解了国内能源消耗量,所以单位GDP能耗低。我国目前第二产业比重过大,产业结构层次比较低,生产技术落后,能源利用率较低,高耗能的产业还比较多,导致我国单位GDP能耗高,排除BCD,故选A。
    2.注意本题的关键词“节流”,“节流”强调了减少能源的支出问题,根本的需要是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高耗能工业的转出不太现实,不利于国内工业的发展安全,A错;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是为了缓解我国能源压力,保障能源安全,B对;提高石油战略储备,可以降低能源储备风险,更好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但并不属于节流,C错;电力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不可以循环使用,D错;故选B。
    【点睛】单位GDP能耗是反映能源消费水平和节能降耗状况的主要指标,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是一个能源利用效率指标。该指标说明一个国家经济活动中对能源的利用程度,反映经济结构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变化。
    (2023·江西萍乡·统考二模)察雅县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种养循环一体棚”项目位于该县的河谷地区。该项目以棚室为边界将种植系统、生猪养殖和发酵系统相结合,是一种立体养殖新模式。图1示意“种养循环一体棚”系统剖面,图2示意其农业生产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察雅县“种养循环一体棚”建设时采用立体养殖结构,主要考虑到当地( )
    A.用地有限B.热量不足 C.土壤贫瘠D.水源匮乏
    4.“种养循环一体棚”生产模式的益处主要体现在( )
    A.技术含量低,地区适应性强B.生产多元化,专业化程度高
    C.种养循环,节约生产成本D.生态稳定,能量实现自给
    【答案】3.A 4.C
    【解析】
    3.根据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河谷地区,土地资源有限,立体养殖结构能够节省土地占用,所以察雅县“种养循环一体棚”建设时采用立体养殖结构,主要考虑到当地用地有限,A正确;养殖受土地肥力影响较小,立体养殖不是考虑土地贫瘠,C错误;立体养殖无法改变热量、水源条件,不是立体养殖考虑的因素,BD错误。故选A。
    4.阅读“种养循环一体棚”农业生产过程可知,该生产模式,具有一定技术要求,如大棚建造、发酵系统等,且适应地区具有一定限制,A错误;产品种类丰富多样,降低了专业化程度,B错误;“种养循环一体棚”,生猪养殖可提供肉产品并为发酵系统提供粪便;发酵系统为种植系统提供有机肥;种植系统为养殖提供牧草,为发酵系统提供废弃物并为人类提供蔬菜,系统之间相互利用废弃物,种养循环,能够节约生产成本,并提升产品品质,C正确;“种养循环一体棚”并未实现能量自给自足,需要外界提供能量(太阳辐射等),D错误。故选C。
    【点睛】生态农业: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3·黑龙江牡丹江·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三模)位于福建省东北部的古田县是“中国食用菌之都”。近年来,古田县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实施古田县食用菇棚光伏+现代农业推广项目。与传统蘑菇棚相比,升级改造后的蘑菇棚更方便菇农生产种植,产量增长10%。下图为古田县食用菇棚“光伏+”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推测光伏板下大棚内的菌菇生长环境为( )
    A.土壤肥沃B.有人工光源C.温暖潮湿D.需人工热源
    6.食用菇棚“光伏+”最适合采用的发展模式是( )
    A.政府投资建设,村集体租用B.企业投资建设,农户租用
    C.农户个人投资,个人使用D.村集体投资建设,农户免费使用
    7.下面不属于古田县实施菇棚“光伏+”项目的优势的是( )
    A.实现传统粗放型产业向精细化农业转型B.实现清洁电力替代
    C.单位面积土地高效多层次利用D.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答案】5.C 6.B 7.D
    【解析】
    5.光伏板下大棚内土壤肥力并没有改变,只是改变了大棚内的温度和水分条件,A错误;菌菇的生长都要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进行,不能用人工光源,B错误;光伏大棚能获得太阳能,热量更高,比传统菌棚更温暖潮湿,C正确;有光伏面板提供热源,不再需要人工热源,D错误。故选C。
    6.为了农业模式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延长产业链的需求,最好是企业投资,减少政府的压力,再由农户租用,这样才能提高农民积极性,提高产量,A错误;企业投资建设,再由企业收购菌菇,农户租用,农户提高了产量,企业获得了租金,对企业和农户都是有利的,这种模式才能持续发展,B正确;农户缺少资金和技术,难以投资,C错误;村集体投资,农户免费使用的模式不可持续,因为村集体的资金没有收回的可能,D错误。故选B。
    7.光伏+项目由企业指导,产量比原来上升,这是由于精细化操作的结果,这是优势,A不符合题意;用光伏代替传统电力,实现了清洁电力替代,这是优势,B不符合题意;在相同的土地上种植多层菌菇,实现了土地高效多层次利用,C不符合题意;用光伏+菌棚的模式没有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作用,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光伏发电与种植菌菇并存,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收入,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3·云南曲靖·校考三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小汽车逐渐进入家庭并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废旧汽车处理市场潜力巨大。下图为我国某废旧汽车回收利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环境问题更加严峻,其主要原因是( )
    ①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②发展中国家治理污染的成本高 ③发展中国家人均消耗资源多,浪费严重 ④发展中国家环境承受着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双重压力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9.从效益的角度看,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可以( )
    ①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②增加就业 ③缓解能源供需矛盾 ④减少环境污染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0.我国废旧汽车回收利用中对于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
    【答案】8.D 9.A 10.B
    【解析】
    8.发展中国家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一方面要发展经济,同时又面临人口增长的压力从而忽视了环境问题,发达国家把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从而使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是雪上加霜,①④正确;污染治理成本高低不会使得环境问题更加严峻,②错误;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资源消耗量大,但人均消耗量小,③错误。故选D。
    9.从图中可知,废旧电池回收利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①正确;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就业岗位,②正确;图中没有体现能源数量增加或能源利用率提高的信息,对缓解能源供需矛盾作用不大,③错误;电池具有污染性,电池回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④正确。故选A。
    10.根据材料可知,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资源的消耗,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B正确;公平性原则体现在代际公平和当代人之间的公平,A错误;共同性原则体现在只有一个地球,可持续发展是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C错误;段性原则不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D错误。故选B。
    【点睛】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为: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2023·云南昆明·二模)研究发现,强大的极地涡旋(位于对流层中上部至平流层,绕极地高空旋转的冷性低压系统)阻碍了臭氧的输入,是形成极地臭氧空洞的主要原因。臭氧空洞多出现在南极,而北极较少出现。2023年1月,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署发布报告称,如果保持现行举措,南极臭氧空洞将在2066年恢复到1980年的较低水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关于南极臭氧空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与北极同时出现B.出现处臭氧浓度为零 C.夏秋季面积最大D.主要出现在平流层
    12.造成北极地区较少出现“臭氧空洞”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高度角B.海水运动C.下垫面状况D.人类活动
    13.若南极臭氧空洞恢复到1980年的水平,将会导致( )
    A.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增强 B.全球年总降水量增多
    C.南极海洋浮游植物减少 D.南极平流层气温升高
    【答案】11.D 12.C 13.D
    【解析】
    11.由材料可知,臭氧空洞多出现在南极,而北极较少出现,A错误;南极臭氧空洞是指臭氧浓度下降,而不是为零,B错误;南极臭氧空洞出现在春季到夏季,也就是9~10月,C错误;结合所学知识,臭氧层分布于平流层中,再结合材料,极地涡旋开始出现,阻碍了臭氧的输入,是形成极地臭氧空洞的主要原因,而极地涡旋位于对流层中上部至平流层,可知南极臭氧空洞主要出现在平流层,D正确;故选D。
    12.由材料可知,强大的极地涡旋是绕极地高空旋转的冷性低压系统,阻碍了臭氧的输入,故其形成需要极低的温度,南极大陆海拔高,冰雪广布,气温极低,北极地区海洋面积广阔,相对南极温度较高,故造成北极地区较少出现“臭氧空洞”的主要因素是下垫面状况,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若南极臭氧空洞恢复到1980年的水平,将会使得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减缓,A错误;对全球年总降水量的影响小,B错误;因臭氧的保护,南极海洋浮游植物增加,C错误;臭氧分布在平流层中,臭氧含量增加会增强对紫外线的吸收,使得南极平流层气温升高,D正确;故选D。
    【点睛】臭氧主要分布在10~50km高度的平流层大气中,极大值在20~30km高度之间。臭氧吸收紫外辐射,就使得平流层升温,平流层的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会形成逆温现象.
    (2023·湖南株洲·校联考模拟预测)大湘西地区包括怀化、张家界、娄底、邵阳及湘西5市(自治州)在内的武陵、雪峰两大山脉和云贵高原环绕的广阔区域,农业是该地区的经济支柱之一。2020年湖南西部的大湘西地区整体脱贫。在脱贫攻坚中,当地结合各项扶贫政策,注重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了“一县一特”的特色农业。下图为大湘西地区2009-2020年种植业和畜牧业产值所占比重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决定大湘西地区农业产值比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B.热量C.光照D.水源
    15.影响2017-2020年大湘西地区畜牧业产值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
    A.政策B.饲料C.科技D.劳动力
    【答案】14.A 15.C
    【解析】
    14.由材料可知,大湘西地区包括怀化、张家界、娄底、邵阳及湘西5市(自治州)在内的武陵、雪峰两大山脉和云贵高原环绕的广阔区域,故影响大湘西地区农业产值比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读图可知,2017-2020年大湘西地区畜牧业产值变化趋势为先下降后上升,再结合材料,“2020年湖南西部的大湘西地区整体脱贫。在脱贫攻坚中,当地结合各项扶贫政策,注重农业现代化发展”可知,当地农业注重现代化的发展,故受科技的影响,畜牧业产值发生改变,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昼夜温差),水资源,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
    综合题
    1.(2023·安徽淮北·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以下要求。
    厚田沙地被誉为“江南第一沙漠”,该地大风日数多且集中于冬季(位置和风频见图左),研究表明:厚田沙地沉积物的粒度大小与东亚季风强度密切相关,干冷的气候环境有利于发育颗粒较粗的沙丘砂,末次冰期以来,该地沉积物出现序列沉积(见图右)。调查发现,近年来厚田沙地面积基本稳定,沙地旅游业快速兴起。

    (1)试解释厚田沙地冬季风风速较大的原因。
    (2)厚田沙地被誉为“江南第一沙漠”,试描述其形成过程。
    (3)根据沉积物粒度大小和序列,推测末次冰期以来,当地气候的演变特点。
    (4)近年来厚田沙地没有继续扩张,试说明原因。
    (5)当地经历了“惧沙—治沙—人沙共存”的几个发展阶段,试从人地关系的角度谈谈你的两点感受。
    【答案】
    (1)位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偏北风;北部鄱阳湖地势较低、地形平坦,冬季偏北风南下畅通无阻;位于两江交汇处的河谷地带,受“狭管效应”影响,风速加大;风力通道主要为水域、沙地等,地表摩擦力较小,风速较大。
    (2)冬季赣江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该地冬季降水少,风速大,风力不断搬运沙源物质;被风力搬运的沙源物质,在近岸处风力受阻,不断堆积,最终形成厚田沙漠。
    (3)沙丘砂发育反映了冷干环境,砂质古土壤发育反映了暖湿环境;根据沉积物粒度推断,该地气候呈现冷干—暖湿交替变化;(根据沉积物厚度和沉积时间可以推断)气候冷干—暖湿交替变化周期变短,频率增加。
    (4)自然原因:当前气候相对暖湿;每年风沙沉积持续时间短(仅在枯水期);受周围山地影响,沉积空间受限。
    人为原因:流域内植被恢复,来自河流的沙源减少;固沙植被的广泛种植,使沙丘趋于稳定;人工水库等修建,提高了枯水期水位,河床泥沙裸露减少。
    (5)人地关系的演变往往从敬畏自然、试图征服自然、向人地和谐共生转变;人地关系的演变受生产力水平、技术条件、人地关系思想的共同影响,是一个长期演化的过程;走向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的最终选择;人类发展应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详解】
    (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本地位于我国江南地区,位于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偏北风,而本地北部为鄱阳湖地势较为平坦,冬季风一路南下畅通无阻,因此风力较大;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位于河谷地带,受狭管效应影响,风速加大;同时,河谷地区水域面积广阔,摩擦力较小,风速较大。
    (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厚田沙地被称为江南第一沙漠,其沙粒物质来源主要来自于河流河漫滩和裸露的河床地区。冬季时,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少,河流水位较低,河滩泥沙裸露,提供沙源地;同时,冬季时降水少,风力较大,携带河滩上大量的沙粒物资,在近岸地区风力受阻,泥沙沉积,最终形成厚田沙漠。
    (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干冷的气候环境有利于发育颗粒较粗的沙丘砂,砂质古土壤则反映了暖湿的气候环境。根据右图,沉积物粒度推断该地气候经历了冷干到暖湿,然后暖湿到冷干的交替变化;根据沉积物厚度和沉积时间,可以推断气候冷干到暖湿交替变化周期在缩短,频率在增加。
    (4)结合所学知识,该地沙漠没有继续扩张原因可从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进行分析。自然原因方面,当前全球气候趋于暖湿阶段,空气湿度较大,风沙较少;每年风沙持续时间较短;同时,受周边地形影响,沉积空间受到限制,无法继续向外扩张。人为原因方面,随着生态环保力度的增强,植被覆盖度在逐步恢复,沙源在减少;人们种植相应的固沙植被,使沙丘区稳定;同时,在上游河段修建水利工程设施,调节河流径流量,使枯水期水位较高,河床裸露泥沙较少。
    (5)根据所学知识,人地关系协调发展往往从敬畏自然,征服自然,再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阶段,人地关系协调的演变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技术水平,思想观念等息息相关,是一个不断在演化的过程;目前为止,我们应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争取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的最终选择。
    2.(2023·北京海淀·人大附中校考三模)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校中学生赴“雄安新区”进行主题研学活动。
    任务一:望水
    20世纪50年代以来,白洋淀流域各条河流上游陆续修建134座水库,1983年到1988年曾出现连续五年的“干淀”。20世纪90年代后,通过人工调控白洋淀的水量,才较好地解决了“干淀”问题。下图为白洋淀水量平衡示意图。
    (1)据图说出维持白洋淀水体平衡、防止“干淀”的措施。
    任务二:看田
    为了综合解决由于“干旱、盐碱、洪涝、风沙、低温”等原因造成的大量中低产田,该地创造了“鱼塘—台田”模式(下图)。
    (2)据图说明该模式针对性解决各项问题的作用。
    任务三:观城
    (3)雄安新区城市周边保留一定宽度的农业带,阐述其主要意义。
    【答案】
    (1)上游水库放水;跨流域调水(引黄入淀);减少地下水开采,保持地下水稳定,减少湖水渗漏;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减少农业灌溉用水量;增加周围湿地面积,退耕还湿,增加大气湿度,减少湖水总蒸发量。
    (2)干旱:鱼塘可以取水灌溉;盐碱:台田地下水埋藏较平原深,易于排水,防止土地盐碱化;洪涝:鱼塘可蓄洪,台田地势较高可防涝;低温:鱼塘比热容大,减缓降温幅度,防止冻害;风沙:台田坡面种植“林—灌—草”可以防风沙侵袭。
    (3)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发展城郊农业及相关产业;满足周边城市蔬菜、花卉、乳肉蛋等新鲜农产品的需求;就地吸纳搬迁农村的剩余劳动力。
    【详解】
    (1)结合“白洋淀水量平衡示意图”可知,白洋淀水量平衡中,水量收入是地表径流、人工调水以及降水,但由于流域内水库的建设以及生产生活用水的增多,入淀河流径流较小,同时,降水补给量有限(只占水量收入中34%的比重,同时,温带季风气候,降水总量有限);而白洋淀水量支出中,有蒸发、蒸腾、地表水下渗以及地表径流等方式,支出途径多,流出量大,水量损耗量大,由于损耗量大于补给量,所以白洋淀面积萎缩,因此通过人工调水开源,上游水库放水,跨流域调水(引黄入淀),增加周围湿地面积,退耕还湿,增加大气湿度,减少湖水总蒸发量等方式;从节流方面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减少地下水开采,保持地下水稳定,减少湖水渗漏以及农业灌溉用水量。
    (2)“鱼塘---台田”模式综合解决了“干旱、盐碱、洪涝、风沙、低温”,核心是将平原改造成鱼塘---台田,进行引淡淋盐,井排井灌解决土地盐碱化;可以防治旱涝,洪涝时,鱼塘可以蓄水淋盐,台田还可以防涝,干旱时,鱼塘可以取水灌溉;可以防低温,低温时,鱼塘可以防冻;可以防风沙,台田坡面种植“林--灌---草”可以防风沙侵袭等。
    (3)新区周边保留一定宽度的农业带的作用可以从植被的作用、农业对于区域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一方面,作为植被,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其次,发展城郊农业,可以提供就业岗位,就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还可以用生态城市的理念去思考,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必然元素等。
    3.(2023·山东淄博·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统考三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德清县位于浙江省北部,山地丘陵、平原各占总面积的36.5%、63.5%。平原地区的“粮桑鱼畜”农业系统(下图)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具有创造性的洼地利用方式和生态循环经济模式,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农业文化遗产(其中的珍珠养殖于2017年已被认定为国家农业文化遗产)。2000-2020年,随着城镇化及二、三产业的发展,桑地面积和桑蚕产业规模不断萎缩,对“粮桑鱼畜”农业系统造成了较大威胁。
    (1)根据图7相关信息,从物质(能量)循环的角度说明德清县“粮桑鱼畜”农业系统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2)说明德清县2000-2020年桑地面积、桑蚕产业规模不断萎缩的原因。
    (3)为德清县“粮桑鱼畜”农业系统的良性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
    (1)实现物质和能量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2)随着城镇化发展,城镇建设用地增加,桑地面积减少;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桑蚕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减少,导致劳动力外流。
    (3)积极推广多种复合种养模式,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对农业文化遗产的认同感,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加强政策保护,保护传统的农业知识和技术;制定相应的土地利用政策。
    【详解】
    (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粮桑鱼畜农业系统将畜牧养殖生产的粪便充作桑蚕系统的养料,而粮食生态系统又为鱼、河蚌,桑蚕等提供稻草,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周而复始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保护了周边生态环境,从而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
    (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随着城镇化以及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城市建设用地增加占用农田,使得桑地面积减少;同时,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调整,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同时桑蚕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较低,大量劳动力外流,劳动力短缺,导致桑蚕产业规模不断萎缩。
    (3)结合所学知识,该农业生产系统积极推广多种复合种养模式,发展多种经营,实现资源回收再利用,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同时,加强居民对于农业文化遗产的认同感,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增加农业文化底蕴;同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政策保护,保护传统的农业知识与技术;制定相应的土地利用政策,保护“粮桑鱼畜”农业系统的土地面积。
    采样日期
    2月25日
    4月25日
    7月2日
    8月15日
    9月10日
    10月21日
    氮含量(毫克/升)
    3.4
    3.2
    5.8
    13.9
    11.8
    8.8

    相关试卷

    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01地球与地图(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01地球与地图(Word版附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09乡村与城镇(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09乡村与城镇(Word版附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76,8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0农业(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0农业(Word版附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