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04地球上的水及其运动(Word版附解析)

    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04地球上的水及其运动(Word版附解析)第1页
    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04地球上的水及其运动(Word版附解析)第2页
    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04地球上的水及其运动(Word版附解析)第3页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04地球上的水及其运动(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04地球上的水及其运动(Word版附解析),共28页。
    (2023年全国甲卷)下图显示地中海北岸某地水系分布,①②③④为湖泊,其中①②③分别与入湖河流构成独立水系。研究者在野外考察中发现,①②③南侧高地上均存在谷地,谷底卵石堆积,研究表明该地曾发生过水系重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湖泊)推测①②③的湖泊类型、湖水主要输出方式分别为( )
    A. 淡水湖、下渗B. 淡水湖、蒸发C. 咸水湖,下渗D. 咸水湖、蒸发
    7. (谷地类型)判断①②③南侧谷地是( )
    A. 狭长湖盆B. 断流河道C. 古冰川槽谷D. 泥石流通道
    【答案】6. D 7. B
    【解析】
    6.根据材料“①②③分别与入湖河流构成独立水系”可知,湖水无法通过河道直接流出,随着盐分不断积累,形成咸水湖,该地为地中海北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湖水主要输出方式为蒸发,D正确,排除ABC。故选D。
    7.结合④湖及其所属水系可推测,原先①②③湖泊及其水系为南部河流的上游河段,由于南侧地区形成新的分水岭,湖泊南部河道发生流向改变,后因无水流汇入,造成断流,故B正确;如果是狭长湖盆,堆积物应该比较细小,而①②③南侧高地上谷底存在卵石堆积,A错误;如果是冰川或泥石流,则堆积物应该大小不一,杂乱无章,故排除CD。故选B。
    【点睛】封闭的地形使流域内的径流向湖泊汇集,湖水不致外泄,盐分通过径流源源不断地从流域内向湖泊输送。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湖水越来越咸,盐分越积越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咸水湖。
    (2023年湖南卷)融雪洪水灾害由大量的积雪快速融化引起,可分为雨雪混合型(简称“混合型”) 洪水灾害和升温融雪型(简称“升温型”)洪水灾害,融雪洪水中常夹杂着冰凌和融冰。下表示意1900—2020年北半球融雪洪水灾害频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融雪洪水灾害的分布)下列地区中,融雪洪水灾害多发的是( )
    A. 尼罗河流域B. 中南半岛C. 北冰洋沿岸D. 亚洲中部
    12. (融雪洪水灾害的成因)春季与秋季融雪洪水灾害频次差异大,主要是因为( )
    ①春季地表积雪较多 ②气温变化趋势不同 ③秋季气温低于春季 ④ 秋季雨水少于春季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13. (融雪洪水灾害的类型及危害)一般认为,混合型洪水比升温型洪水破坏力更强,其理由最可能是( )
    A. 混合型比升温型洪水频次高B. 雨水流动性比积雪融水强
    C. 积雪面雨水会加速积雪消融D. 混合型洪水中有冰凌和融冰
    【答案】11. D 12. A 13. C
    【解析】
    11.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北半球融雪洪水灾害主要分布在30°~60°N的中纬度地带,以40°~50°N最多。尼罗河流域、中南半岛主要位于低纬度地带,排除AB;北冰洋沿岸主要位于高纬度地带,排除C;亚洲中部位于中纬度地区,冬季较寒冷,多高海拔山地,冬季有大量积雪,春季升温快,因此多融雪洪水灾害,D符合题意。故选D。
    12.表格数据表明,春季的融雪洪水灾害频次远大于秋季,这主要是因为经过冬季积累,春季地表积雪多,且春季处于升温趋势,容易产生融雪洪水灾害,而秋季经过春夏季的融雪,地表积雪少,且秋季处于降温趋势,不容易产生融雪洪水灾害,①、②符合题意;秋季气温不一定低于春季,秋季雨水不一定少于春季,且雨水多少与融雪洪水灾害出现关联度不大,③、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13.混合型洪水是雪面雨水与融雪洪水混合形成,雪面雨水带来热量并冲击积雪,使得积雪消融速度快,混合型洪水水量大,水位高,因此破坏力更强,C符合题意;表中数据表明,混合型比升温型洪水频次高,但频次高并不能表明单次洪水的破坏力强,排除A;雨水和积雪融水均为液体状态,在同一环境条件下的流动性差异不大,排除B;材料信息表明,两类融雪洪水中均有冰凌和融冰,排除D。故选C。
    【点睛】融雪洪水由积雪融化形成的洪水,简称雪洪,融雪洪水在春、夏两季常发生在中高纬地区和高山地区。影响雪洪大小和过程的主要因素是:积雪的面积、雪深、雪密度、持水能力和雪面冻深,融雪的热量(其中一大半为太阳辐射热)积雪场的地形、地貌、方位、气候和土地使用情况.
    (2023年1月浙江卷)读8月世界局部海洋表层盐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7.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P、Q附近洋流对流经地区的影响是( )
    A. P沿岸降水增多B. Q附近海水温度降低C. Q沿岸降水减少D. P附近海水温度降低
    8. (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导致P、Q海域等盐度线向高值方向凸出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 洋流、洋流B. 纬度、洋流C. 径流、纬度D. 洋流、径流
    【答案】7. D 8. D
    【解析】
    7.根据图示信息可知,P附近洋流由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为寒流,对流经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Q附近洋流由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为暖流,对流经地区有增温增湿的作用,ABC错误,D正确。所以选D。
    8.根据图示信息可知,P海域有寒流流经,水温降低,海水的蒸发作用减弱,海水盐度升高;Q海域有亚马孙河注入,带来大量的淡水,导致海水盐度降低,导致P、Q海域等盐度线向高值方向凸出的主要因素分别是洋流和径流,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点睛】海水盐度因海域所处纬度位置不同而有差异,主要受纬度、河流、海域轮廓、洋流等的影响。在外海或大洋,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有降水,蒸发等;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的影响。
    (2023年1月浙江卷)21. (深层海水的特征)距陆地5千米以外、水深2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因其独特性质而备受关注,已被广泛开发利用。下图为深层海水部分应用领域示意图。深层海水深受水产、食品等产业青睐是因其( )
    ①氧气充足②清洁少菌③矿物营养多④光合作用强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B
    【解析】深层海水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污染较少,所含有的细菌较少,②正确;深层海水很难见到阳光,光合作用无法进行,矿物质元素大都能够保存下来,氧气含量较低,①错误,③正确,④错误。所以选B。
    【点睛】深层海水很难见到阳光,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污染较少。
    (2023年6月浙江卷)下图为南半球部分海域水温分布和海水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 (海水的温度;海水的密度)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域表层海水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甲密度最低B. 丁盐度最小C. 甲盐度大于丁D. 乙密度大于丙
    10.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磷虾主要分布在约50S以南的环南极洲海域,其栖息海域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 )
    ①大陆冰川融化②暖寒流的交汇③深层海水上升④西风漂流携带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答案】9. D 10. C
    【解析】
    【9题详解】
    甲地纬度高,水温最低,密度最高,A错误;丁地水温最高,盐度最高,B错误;甲地水温低于丁地,所以甲地盐度小于丁地,C错误;乙地水温低于丙地,所以乙地海水密度高于丙地,D正确。故答案选D。
    【10题详解】
    依据题意,磷虾主要分布在约50S以南的环南极洲海域,而该海域南部有一股环绕南极大陆的南极环流,其水温很低,它在极地东风影响下向北流去时下沉。而来自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暖流在南下时,遇到这股下沉的寒流,就形成上升流。这股上升流可将深层海水中丰富的营养物质带至表层,使得微生物大量繁殖,成为磷虾摄食和栖息的理想场所,故②③正确;大陆冰川融化速度缓慢,提供的营养物质数量不大,①错;西风漂流为闭合的全球性环流,携带的营养物质少,④错。②③正确,故选C。
    【点睛】随着温度的升高,海水密度会降低;海水温度越高,盐度越高。
    (2023年6月浙江卷)21. (陆地水体之间的水源补给关系;河流和湖泊的水系、水文特征)麦兹巴赫湖是典型的冰川堰塞湖。2022年6月,湖泊不断接纳上游冰川融水,并于7月中旬发生溃决。6-7月期间,能反映湖泊冰水沉积物总量变化过程的曲线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麦兹巴赫湖在6月不断接纳上游冰川融水,融水量大,将上游物质带到湖泊不断沉积,导致湖泊的沉积物总量不断增加,故C错误;题意显示七月中旬,湖泊发生溃决,导致湖泊水大量流出,湖泊内的沉积物将迅速流出导致湖泊内的沉积物总量迅速减少,故B正确,AD错误。答案选择B。
    (2023年北京卷)图为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该州( )
    A. 中部地势高,地形起伏和缓B. 黄河沿岸多种植玉米、水稻
    C. 南部为荒漠,草场退化严重D. 地热资源丰富,温泉分布广
    14. (河流和湖泊的水系、水文特征)图中( )
    A. 河流为外流河,属于黄河水系B. 龙羊峡水库有灌溉、发电功能
    C. 青海湖水位较高,补给倒淌河D. 沙珠玉河自东向西流,流速慢
    15.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京藏高速(G6)穿过该州( )
    A. 促进贵南纺织和印染工业发展B. 改善沿线城镇大气环境质量
    C. 加强共和与其他城镇之间联系D. 导致区域人口分布重心西移
    【答案】13. D 14. B 15. D
    【解析】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山地谷地相间分布,中部地势低,地势起伏大,A错误;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不适合种植玉米/水稻,在河谷地区可发展青稞和小麦种植,B错误;南部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近年来,草场保护效果显著,C错误; 据图可知,该地区温泉广布,是由于位于青藏高原,地壳活动强烈,地热资源丰富,D正确。故选D。
    【14题详解】
    图中黄河、长江、澜沧江及其支流为外流河,西北部有些河流属于内流河,A错误;龙羊峡水库位于峡谷地带,对库区具有灌溉功能,同时,落差较大是我国著名的发电站,B正确;在地质历史时期,青海湖曾经经倒淌河流入黄河,后来由于地壳抬升,倒淌河流入青海湖,成为内陆湖和内流河,C错误;沙珠玉河自西北流向东南,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青海生态环境脆弱,不宜发展纺织和印染工业,A错误;高速公路汽车排放尾气,使大气环境质量下降,B错误;高速公路主要联系大城市,不能加强共和与其他城镇之间的联系,C错误;因高速公路穿过该州西部地区,西部经济可能因交通便利发展迅速,吸引人口向西流动,导致人口重心向西移,D正确。故选D。
    【点睛】一般来说,交通便利的地方,人口分布的密度较大;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时空距离,减少了人口迁移的困难,从而促进了人口迁移。
    (2023年山东卷)马德雷湖位于墨西哥湾沿岸(图),水体较浅,湖水盐度通常维持在50‰以上。完成下面小题。
    6.(陆地水体之间的水源补给关系) 该湖湖水盐度通常维持在50‰以上的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相对干旱B. 河流带来盐分较多
    C. 沿岸流影响大D. 湖海水量交换较大
    7.(河流和湖泊的水系、水文特征) 在帕德雷岛南北两侧的水体出入口处,表层水流动方向通常为( )
    A. 由海向湖B. 南口由海向湖,北口由湖向海
    C. 由湖向海D. 北口由海向湖,南口由湖向海
    【答案】6. C 7. B
    【解析】
    【6题详解】
    墨西哥湾沿岸气候较为湿润,A错误;河流为淡水,可以稀释湖泊盐度,B错误;墨西哥湾暖流穿湖而过,受暖流影响,盐度高,C正确;读图可知,马德雷湖与墨西哥湾之间隔有许多岛屿,不利于湖海水量交换,D错误。故选C。
    【7题详解】
    墨西哥湾暖流穿马德雷湖而过,由于墨西哥湾暖流由南往北流动,因此,帕德雷岛南侧的南口表层海水流进湖泊,北侧的北口表层湖水流进海洋,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有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洋流、海域封闭情况等因素。1、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2、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3、河口地区陆地径流注入越多,盐度越低;4、暖流流经海区蒸发量偏大,盐的溶解度也偏大,则盐度偏高。5、海域越封闭,与外洋的水交换越少,高盐区盐度会更高,低盐区盐度会更低。
    (2023年海南卷)水源涵养是指生态系统通过其特有结构与水相互作用,将水分保持在生态系统的过程与功能。海南岛降水量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图示意1996-2020年海南岛降水量、蒸散量、水源涵养量的年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降水及影响因素)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源涵养量与蒸散量的变化趋势相反B.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相反
    C.水源涵养量与蒸散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D.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
    6.(降水及影响因素)据材料推测,海南岛水源涵养量的分布特征是( )
    A.东部低西部高B.东部高西部低
    C.自北向南递减D.自南向北递减
    【答案】5.D 6.B
    【解析】5.读图可知,蒸散量曲线较平缓,与降水量和水源涵养量相关性不明显。而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明显呈正相关,二者变化趋势大致相同。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根据上题可知,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明显呈正相关,海南岛降水量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因此水源涵养量也应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蒸散量曲线较平缓,降水量和水源涵养量波动较大。从图中读出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明显呈正相关是解本组题目的关键。
    (2023·江苏·统考高考真题)澳大利亚西海岸的蒙基米亚拥有典型的砂质海岸,该地是游客全年与野生海豚互动的最佳地点。下图为“游客与野生海豚互动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海水的温度)游客在蒙基米亚全年都能与野生海豚互动,主要取决于( )
    A.海水密度B.海水盐度C.海水温度D.海水水质
    2.(海岸地貌)最有利于游客与野生海豚互动的蒙基米亚海底剖面形态是( )
    A. B.
    C. D.
    【答案】1.C 2.A
    【解析】1.海豚主要生长于热带海域,游客在蒙基米亚全年都能与野生海豚互动,主要是该地区纬度低,海水水温高,C正确;海水密度、盐度 、水质对海豚的分布影响较小,ABD错误。故选C。
    2.澳大利亚西海岸的蒙基米亚拥有典型的砂质海岸,说明其沿海海水较浅,地势平坦,有利于游客与野生海豚互动,A正确;BCD选项沿海地区水位变化大,水较深,BCD错误。故选A。
    【点睛】蒙基米亚位于鲨鱼湾世界遗产区,距西澳首府珀斯差不多900多公里。来这里一定要做的事情即是在猴子米亚旅馆旁边的海里看海豚。那里的海豚几乎每日游至岸边与人类亲密互动,因而闻名于世。
    (2023·江苏·统考高考真题)西风漂流绕过南美大陆南端后部分向北形成北上寒流,与巴西暖流交汇后东流。下图为“1993-2016年西南大西洋海区36°S和41°S附近两个截面逐月洋流流量及变化趋势图”(数值表示流量大小;正负表示流向,北向为正,南向为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从总体上看,1993—2016年西南大西洋海区( )
    A.北上寒流和巴西暖流都增强B.北上寒流和巴西暖流都减弱
    C.北上寒流增强,巴西暖流减弱D.北上寒流减弱,巴西暖流增强
    9.(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与该海区洋流强弱变化趋势直接相关的是( )
    A.极地东风带向南极方向收缩B.盛行西风带向南极方向移动
    C.极地东风带向低纬方向扩张D.盛行西风带向低纬方向移动
    10.(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下图中反映北上寒流和巴西暖流交汇处纬度位置年内变化的曲线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8.D 9.B 10.C
    【解析】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南大西洋海区36°S附近为巴西暖流,41°S附近为北上寒流。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图中正负表示流向,北向为正,南向为负,1993—2016年西南大西洋36°S海区为负值,且变化趋势变小,说明巴西暖流增强;1993—2016年西南大西洋41°S海区为正值,且变化趋势变小,说明北上寒流减弱,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9.根据上题分析可知,1993—2016年西南大西洋海区北上寒流减弱、巴西暖流增强,说明盛行西风向高纬(南极)方向移动,B正确;极地东风纬度位置较高,不会影响该海域,AC错误;盛行西风带向低纬方向移动会导致北上寒流增强、巴西暖流减弱,D错误。所以选B。
    10.北半球夏半年,气压带风带北移,导致北上寒流和巴西暖流交汇处纬度位置偏北;北半球冬半年气压带风带南移,导致北上寒流和巴西暖流交汇处纬度位置偏南,③曲线符合,C正确,①②④曲线不符合,ABD错误。所以选C。
    【点睛】影响洋流的主要因素:风、海陆分布、地转偏向力、海水密度等。其中,风是形成洋流最主要的动力。
    (2023·福建·高考真题)唐朝时太湖流域未形成吴淞江河道,在北宋时期修筑江堤后,太湖面积萎缩,吴淞江河道趋于稳定,并成为太湖主要泄洪河道。近代以来,吴淞江逐渐成为上海海港港口运输的重要通道。根据材料并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形成吴淞江北为杨柳,南为兼(芦苇)的主要原因是( )
    A.坡向不同B.热量差异C.淤积状况不同D.季风风向不同
    7.(河流和湖泊的水系、水文特征)唐晚期修筑河堤后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
    A.河堤东侧冲刷加剧B.吴淞江径流量增大
    C.河堤西侧淤积增强D.吴淞江含沙量增大
    8.(河流和湖泊的水系、水文特征)近代以来,吴淞江成为上海“米粮运输”要道,的主要原因是( )
    A.吴淞江航运条件改善B.上海工商业发展
    C.吴淞江货运量大 D.上海港泊位不足
    【答案】6.C 7.A 8.B
    【解析】6.淞江沿岸以平原为主,没有形成明显的坡向,即没有明显的阴阳坡,热量无明显的差异,AB错误;吴淞江沿岸季风风向相同,D错误,吴淞江两岸由于地转偏向力导致两岸淤积状况有明显的差异,C正确。故选C。
    7.唐朝时太湖流域未形成吴淞江河道,BD错误;北宋时期修筑江堤后,太湖面积萎缩,说明当时太湖的补给水源主要位于江提的东侧,受江提的阻挡,江提东侧流水冲刷加剧,西侧由于水源减少,泥沙来源也随之减少,江提西侧淤积减弱,A正确C错误。故选A。
    8.太湖萎缩,水量减少,吴淞江水量减少,吴淞江航运条件变差,A错误;上海工商业发展,农业用地少,粮食需求大,而太湖平原为该区域的主要商品粮基地,因而吴淞江成为上海“米粮运输”要道,B正确;吴淞江货运量大与吴淞江成为上海“米粮运输”要道无直接关系,C错误;吴淞江是太湖平原通往上海较短的路径,与上海港泊位不足没有关系,D错误。故选B。
    【点睛】吴淞江原为长江入海前最后一条支流,长江入海口也被称作"吴淞口"。明代"黄浦夺淞"以后吴淞江成为黄浦的支流,但长江入海口仍被叫作吴淞口 。
    (2023年新课标卷)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可分为内源类有机物(主要来自湖中浮游生物排放和降解)和外源类有机物(主要为入湖河水挟带的腐殖质等)。如图所示湖泊均为可人工调控水量的天然湖泊,其中洪泽湖有淮河注入,泥沙沉积多,湖底高于周边地面。有研究表明,各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多在夏季达到峰值,外源类有机物降解量秋季大于夏季;洪水期不泄洪和泄洪两种情形下,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差异大;洪泽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峰值出现的时间常滞后于其他湖泊。
    (1)【影响湖泊溶解性有机物含量的因素】指出冬、夏季高邮湖内源类有机物占湖水溶解性有机物比例的高低。
    (2)【影响湖泊溶解性有机物含量的因素】说明图示湖泊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多在夏季达到峰值的气候原因。
    (3)【影响有机物降解量的因素】解释图示湖泊外源类有机物降解量秋季大于夏季的原因。
    (4)【影响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的因素】分析洪水期不泄洪和泄洪两种情形下,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不同的原因。
    (5)【影响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的因素】根据洪泽湖的特征,解释洪泽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峰值出现时间常滞后的现象。
    【答案】(1)冬季内源类有机物占比高;夏季内源类有机物占比低。
    (2)流域内降水丰富,大量降水形成地表径流,冲刷土壤中的腐殖质并进入河流后汇入湖泊;夏季气温高,光照充足,大量废水汇入湖泊中引起藻类等的大量繁殖,进而浮游生物排放和降解增强。
    (3)秋季藻类物质生长条件弱于夏季,对氧气的消耗较少,水中氧气较多,有利于有机物的降解;秋季降水减少,光照条件优越,光起到催化作用,有利于有机物的降解。

    (4)洪水期泄洪会造成大量含有污染物质(点源和面源形成的污染物通过径流汇入)的洪水大量进入湖泊,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增加。
    (5)洪泽湖为地上湖,湖水水位较高,汛期时接受到的河流流水补给相对较少,甚至湖水流出补给其它水体,只有当洪泽湖湖水外调后,水位下降时,接受到外界较多的径流汇入,由此造成其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峰值常滞后。
    【解析】
    (1)一般情况下,内陆水体中溶解性有机物主要来自陆源输入,并且陆源输入会携带大量的大分子有机物质进入水体,丰水期类腐殖质是其溶解性有机物库的主要贡献者,由此可知推知,夏季外源类有机物占比高,由此得出结论:冬季内源类有机物占比高;夏季内源类有机物占比低。
    (2)湖泊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多在夏季达到峰值是因为气候有利于内源类有机物和外源类有机物达到峰值。就外源类有机物而言,夏季流域内降水丰富,大量降水形成地表径流,冲刷土壤中的腐殖质并进入河流后汇入湖泊;就内源类有机物而言,夏季气温高,光照充足,大量废水汇入湖泊中引起藻类等的大量繁殖。
    (3)湖泊外源类有机物降解量秋季大于夏季的原因主要从秋季的气候特征和降解条件来解释。降解条件与水中氧气含量有关,秋季时,藻类物质生长条件弱于夏季,对氧气的消耗较少,水中氧气较多,有利于有机物的降解;从气候角度来说,秋季降水减少,光照条件增强,光照能起到催化作用,有利于有机物的降解。
    (4)由前面题目分析可知,夏季该地区属于降水量丰富的时期,大量地面径流汇聚,会将陆地上的点源和面源污染物携带进入流水中,泄洪后,这些含有大量有机物的水流会进入湖泊,从而造成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增加。
    (5)由材料“洪泽湖有淮河注入,泥沙沉积多,湖底高于周边地面”可知,洪泽湖的特征(相比于其它湖泊)为地上湖,故其接受地表径流补给与其它湖泊不同,汛期时接受到的河流流水补给相对较少,甚至湖水流出补给其它水体,洪泽湖属于南水北调工程的输水渠道的一部分,只有当洪泽湖湖水外调后,水位下降时,接受到外界较多的径流汇入,由此造成其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峰值常滞后。
    (2023年1月浙江卷)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个特定区域的大气降水主要由水汽输入与水汽输出决定。长江流域多年平均水汽输入、输出和径流量之间基本平衡。长江流域受季风影响,降水变率较大。2022年长江流域出现了“主汛期反枯”、长期高温少雨的大面积干旱现象,中下游的许多支流和湖泊干涸。
    材料二下图为长江流域水循环简图及长江流域示意图。

    (1)【影响降水的因素】分析长江下游地区8月降水年际变率大的原因。
    (2)【陆地水体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图中长江流域入海径流占比为____。说出长江沿江城市在工业高质量发展中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策略____。
    (3)【水循环】针对2022年长江流域干旱状况,专家认为仅调长江上游水库的水无法有效解决中下游农业缺水问题,试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原因。
    【答案】(1)副高控制位置、强度变化大;夏季风不稳定;台风雨占比高,年变率大。
    (2)①. 13.3% ②. 控制高耗水工业布局;循环利用水资源
    (3)汛期降水少,上游水库蓄水量少;输水距离远,沿途蒸发、下渗多;支流灌区农田海拔高,地表水无法自流灌溉;河口海水倒灌,可供灌溉地表径流减少。
    【解析】
    (1)结合所学可知,我国长江流域夏季会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但是副高的强度和位置并不确定,因此降水年际变化较大;长江中下游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较大,不够稳定;我国长江中下游8月会受到台风的影响,台风会带来强降水,但是台风的年际变化较大。
    (2)结合图片可知,降水补给总量主要是25.1%+1.7%=26.8%,蒸发量应为11.8%+1.7%=13.5%,地表径流占比应为26.8%-13.5%=13.3%;长江流域经济发达,因此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策略,首先应该控制控制高耗水工业布局,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在政策上,应该循环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结合所学可知,2022年长江流域汛期降水较少,因此上游水库蓄水量少,无法通过调配来缓解干旱;长江上游水库距离中下游地区输水距离远,沿途蒸发、下渗多,因此水资源的消耗较大;支流灌区农田海拔高,地表水无法自流灌溉,需要动力引水;河流水量较少,因此河口海水倒灌,河流盐度上升,可供灌溉地表径流减少。
    (2023年6月浙江卷)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上、中游蒸发的水汽会随大气环流输送,并在沿途形成降水。径流深度是单位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总量。近年来,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径流深度变化影响显著。
    材料二图1为黄河中上游流域略图。图2为黄河中游两个时期径流深度空间分布示意图。
    图1 图2
    (1)(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黄河中游地区两个时期径流深度空间分布的共同特点是____,并指出造成径流深度变化的主要人类活动____。
    (2)(降水及影响因素)黄河中上游流域蒸发后的再降水,太行山西侧明显多于黄土高原,分析其原因。
    (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有专家认为,“南水北调”西线引水有利于黄河中上游流域的种植业发展。你是否赞同?试从水循环角度,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1) ①. 南深北浅 ②. 生产生活用水
    (2)太行山西侧受西北风影响,黄河中上游蒸发的水汽受太行山地形抬升的作用,属于迎风坡的位置,降水量较多;而黄土高原受边缘海拔阻挡的影响,导致内部降水量少,且距海较远,气候加干旱,降水量较少。
    (3)赞同。“南水北调”西线引水,增加黄河中上游水量,进而增加中游流域内的地表径流,有利于区域内的种植业的灌溉;中上游河流流量增大,蒸发量加强,区域内水汽增加,降水量增加,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解析】
    【分析】该大题结合图文材料,设置三个小题,涉及河流的水文特征、影响降水的因素、水循环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区域认知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问1详解】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河中游地区南部区域支流较多且落差较大,因此径流深度较深,而北部区域支流较少,水量较小,落差相对较小,因此径流深度较浅。两个时期对比下,主要影响其径流深度变化的人类活动是农业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不断增加,导致径流的水量减少,因此深度变浅。
    【小问2详解】
    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黄河中上游流域蒸发的水汽,会形成再次降水。太行山位于中上游以东,冬季受西北风的影响,太行山西侧处于迎风坡上,且太行山地势较高,地形抬升,水汽凝结形成降水,因此降水量较大;黄土高原四周相对陡峭,将会阻挡中上游水汽的进入,导致其降水量较少,且距离海洋更远,气候较为干旱,降水难度相对较大。
    【小问3详解】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将水引入黄河,增加了黄河中上游的水量,为沿线的农业增加水源,同时增加了区域内水汽的蒸发量,使得区域内的空气更加湿润,更易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的水分吸收。同时区域内的雨水灌溉增多,也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2023年海南卷)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极地地区的某些海区,盐度是影响海水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受某些因素的影响,表层海水的盐度会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左图为极地地区某海区由于表层海水盐度升高形成的环流示意图。右图为中低纬地区的某海区受盛行风影响而形成的上升补偿流示意图。

    (1)(洋流分类及其成因)说明左图所示环流的形成原因。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右图中盛行风减弱对该海区生物资源的影响。
    【答案】(1)表层海水盐度升高,密度增大,受重力作用水体下沉;底层海水盐度更低,密度较小,被下沉的高盐度海水顶托抬升,从而形成图示环流。
    (2)盛行风减弱,导致上升流减弱,海底上泛的营养盐类减少,不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饵料减少,该海区生物资源减产。
    【分析】本题以极地地区某海区由于表层海水盐度升高形成的环流示意图和中低纬地区的某海区受盛行风影响而形成的上升补偿流示意图为材料,设置2道小题,涉及海水运动、海水性质、海洋生物资源的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所示环流是因表层海水和底层海水的密度差异导致的环流。而盐度是影响海水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读图可知,表层海水盐度升高,密度增大,受重力作用水体下沉;底层海水盐度更低,密度较小,被下沉的高盐度海水顶托抬升,从而形成图示环流。
    (2)中低纬地区处于信风带控制区,该地位于大陆西岸,信风为离岸风,受离岸风影响,形成上升补偿流。盛行风减弱,导致上升流减弱,海底上泛的营养盐类减少,不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饵料减少,该海区生物资源减产。
    (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本海背靠亚欧大陆,冬季其西部沿岸海城常有海冰形成。洋流系统对日本海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具有重要影响。在寒冷的末次冰期最盛期(距今约21—18千年),日本海几乎与外海分隔。在随后气候转暖过程中,于距今约17—15千年期间再次变冷,日本海西部近岸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显著降低。距今约8千年以来,日本海西、中和南部海城的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才呈现同步增强特征。图示意日本海位置及其现代洋流分布状况。
    (1)(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在距今约17—15千年期间,日本海西部近岸海域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显著降低的原因。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人认为现代对马暖流形成于距今约8千年,但也有人并不认同。基于所给材料,请表明你支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距今约17—15千年期间,气候变冷,日本海西部近岸海域表层海水迅速冷却,形成海冰,上、下层海水密度差减小;冬季风势力增强,对马暖流势力减弱;北部海域结冰,寒流减弱,寒暖流交汇减弱,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降低;气温降低,南北侧环流减弱,西部上、下层洋流交换减弱。
    (2)赞同:现代对马暖流形成于距今约8千年。原因:对马暖流的入侵提高了表层和底层水体交换,而且距今8千年以来,日本海西部、中部和南部海域的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同步增强。
    或不赞同:现代对马暖流形成于距今约8千年。原因:日本海西部、中部和南部海域的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受夏季风、冬季风、洋流共同影响,夏季风影响日本海表层水体层化,而东亚冬季风影响日本海西部海冰的形成和深层水体垂向对流;对马暖流的入侵提高了表层和底层水体交换。
    【分析】本题以日本海位置及其现代洋流分布状况为材料,设置2道小题,涉及海水运动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由材料信息可知,距今约17-15千年,气候再次变冷,海冰大量形成,导致上、下层海水密度差减小;洋流系统中寒暖流交汇会导致海水搅动,引起上、下层海水交换;气候变冷,冬季风势力增强,对马暖流势力减弱;北部海域结冰,寒流减弱,导致寒暖流交汇减弱,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降低。
    (2)若赞同现代对马暖流形成于距今约8千年,原因可结合材料信息“距今约8千年以来,日本海西、中和南部海域的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才呈现同步增强特征",对马暖流的入侵会提高表层和底层水体交换,且距今8千年以来,日本海西、中和南部海域的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同步增强,由此可认为现代对马暖流形成于距今8千年。若不赞同现代对马暖流形成于距今8千年,其原因可从日本海西、中和南部海域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受夏季风、冬季风、洋流共同影响分析。日本海背靠亚欧大陆,冬夏季风显著,而海水交换受风力影响明显,夏季风影响日本海表层水体层化,而东亚冬季风影响日本海西部海冰的形成和深层水体垂向对流,对马暖流的入侵提高了表层和底层水体交换。
    2023年高考模拟题
    一、选择题
    (2023·海南海口·三模)冰间湖指的是极地在达到结冰温度的天气条件下,仍长期或较长时间保持无冰或仅被薄冰覆盖的冰间开阔水域,其形成与海洋的热力、动力过程以及大气的动力因素联系紧密,是产生海冰较多的场所。在北极地区,冰间湖通常出现在海冰较厚的浮冰区域,其位置较为固定,并周期性发展和消失,面积大致为10~105平方千米。按照出现的位置不同,冰间湖可分为沿岸冰间湖和大洋冰间湖,图为沿岸冰间湖和大洋冰间湖形成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冰间湖的存在可以加快海冰融化,主要是由于海面( )
    A.吸收太阳辐射增加 B.长波辐射增加 C.潜热输送加强D.海气热传递增加
    2.推断北极地区产冰量较大的冰间湖类型及原因是( )
    A.大洋冰间湖海面较开阔B.大洋冰间湖海水温度低
    C.沿岸冰间湖海气交换多D.沿岸冰间湖海水深度浅
    3.冰间湖被认为是北极“最活跃”的区域,主要是由于其( )
    A.光照相对充足,浮游生物丰富B.位置变化大,始终不固定
    C.降低海水盐度,加强上升运动D.随全球变暖,面积持续扩大
    【答案】1.A 2.C 3.A
    【解析】
    1.据材料冰间湖是“极地在达到结冰温度的天气条件下,仍长期或较长时间保持无冰或仅被薄冰覆盖的冰间开阔水域”可知,冰间湖的存在可以加快海冰融化,主要是由于海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加,使海水温度升高,A正确;长波辐射增加,热量散失将增多,温度会下降,不利于海冰融化,B错误;潜热输送、海气热传递对加快海冰融化影响不大,CD错误。故选A。
    2.据材料“在北极地区,冰间湖通常出现在海冰较厚的浮冰区域,其位置较为固定,并周期性发展和消失”可知,北极地区产冰量较大的冰间湖应该分布在海冰较厚的沿岸地区,类型是沿岸冰间湖,原因是海气交换多,浮冰较多,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冰间湖被认为是北极“最活跃”的区域,主要是由于其为无冰或仅被薄冰覆盖的冰间开阔水域,光照相对充足,浮游生物丰富,A正确;其位置较为固定,并周期性发展和消失,BD错误;大量冰的形成会升高海水盐度,C错误。故选A。
    【点睛】由于北冰洋的海陆格局是南方的陆地围绕北边的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于北冰洋区域,陆地来风吹散了海冰,露出水面,形成冰间湖。夏季海冰融化,冰间湖随之消失。
    (2023·海南海口·海南华侨中学校考模拟预测)疏勒河以昌马峡、双塔堡水库坝址为界,分为上、中、下游,汉代之前曾流至罗布泊,之后在自然和人为影响下节节退缩。但近年来,疏勒河一改2000多年颓势,重启西征之路,向西推进了近200km,与支流党河再度“牵手”,将哈拉奇“复活”。哈拉奇曾是清中早期的疏勒河终端湖。清雍正年间,屯田范围扩大到布隆吉乡以西,继而实施敦煌大移民,在此期间哈拉奇彻底干涸。完成下面小题。
    4.哈拉奇于清雍正年间干涸的主要原因是流域内( )
    A.气候干旱B.战争破坏C.河流改道D.过度开垦
    5.近年来疏勒河重新西进的主要原因是( )
    A.流域内人口减少B.中、上游水库建设增加 C.灌区节水改造D.流域内降水增加、蒸发减少
    【答案】4.D 5.C
    【解析】
    4.屯田范围扩大到布隆吉乡以西,则疏勒河引水量大增,实施敦煌大移民,党河流域引水量大增。随着屯田和移民开垦范围扩大,灌溉用水剧增,下泄水量非常有限,在剧烈蒸发作用下哈拉奇干涸,D正确;气候干旱具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在此期间主要是受移民开垦影响,战争、河流改道不是主要干涸原因,BC错误。故选D。
    5.疏勒河径流量大部分用于灌溉,下泄水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应是灌区完成节水改造,灌溉需水量减少,水库可释放更多的水下泄,使得疏勒河重新西进,C正确。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下,人口增加,中、上游水库建设增加,则拦截水体增加,下泄量减少,不利于向西推进,AB错误;地处干旱区,水循环活跃度增加,降水增加,则蒸发也会增加,另外降水增加有限,D错误。故选C。
    【点睛】我国西北地区内流河水源补给主要来自发源地高山冰川融水,河流流经干旱地区,蒸发强,加之下渗,河流中下游水量越来越少。河流中上游人为拦截河流,会导致中下游地区缺水更加严重,植被退化、湖泊缩小、绿洲萎缩,气候更加干旱,荒漠化加剧。
    (2023·广东汕头·统考三模)马尔马拉海是世界上最小的海,平均深度183m,与周边海域通过狭窄的水道不断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其媒介是海洋水体的交换。下图示意马尔马拉海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马尔马拉海与爱琴海之间水道的表层海水的流动方向为( )
    A.西南向东北B.西北向东南C.东南向西北D.东北向西南
    7.与同纬度海域相比,马尔马拉海海底生物极为稀少的原因( )
    A.气候干旱,海水大量蒸发 B.西风显著,气候温和湿润
    C.河流稀少,营养物质稀少 D.地形闭合,阻隔氧气养料
    【答案】6.D 7.D
    【解析】
    6.根据所学知识,相比地中海,黑海纬度较高,西风控制的时间较长,降水较为丰富,加上黑海流域内河流众多,径流入海量大,造成黑海海水盐度较低,水面较高,表层水全年流向爱琴海。所以,黑海海峡表层海水的流动方向是全年由东北向西南。故D正确,因此排除A、B、C,选择D。
    7.周围的地理环境几乎都是陆地。由于地中海周围的地理环境几乎都是陆地,从而严重影响了海水的运动,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氧气和养料的混合被严重阻隔,这也是马尔马拉海生物比较稀少的主要原因。因此D正确;该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湿润,因此A、B排除;根据图示信息可得,有河流汇入,营养物质稀少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A、B、C,故选择D。
    【点睛】影响海水流动方向的因素主要是洋流,洋流成因包括风海流、密度流及补偿流,密度流是由于各海域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产生密度的差异,从而导致海水流动。在密度不同的相邻海域,密度大的水面较低,故表层海水从密度小的海域流向密度大的海域,底层海水则由密度大的海域流向密度小的海域。
    (2023·云南曲靖·校考三模)目前世界上仅有两个玛珥湖:广东省湛江市湖光岩的玛珥湖和德国Manderscheid,Rheinland-Pfl地区的玛珥湖。近年来,积水玛珥湖的沉积岩芯在众多湖泊沉积物中异军突起,成为科学家研究古气候变化的优良载体。广东省湛江市的湖光岩(如下左图)的玛珥湖比德国的大,是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玛珥湖,且保存得非常自然,完整。它位于湛江市西南18公里,是一个面积只有2.3平方公里的湖泊。它的形成源于16万年前这里的火山爆发,岩浆喷发后,喷发物堆积在喷出口周围形成犹如围墙的火山碎屑岩环,喷发中心则形成深而圆的盆地,而后积水成湖(如下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积水玛珥湖利于研究古气候变化的主要条件是( )
    A.沉积物保存好B.水生生物丰富C.湖泊面积巨大D.湖泊水质优良
    9.研究发现玛珥湖某一沉积层水生植物孢粉含量和热带植物孢粉含量高,说明该时期的气候特点是( )
    A.寒冷潮湿B.低温少雨C.高温多雨D.炎热干燥
    10.湖光岩有“稀、古、奇”三大特色:湖水旱不枯涝不溢、湖面长年落叶无影无踪、湖中鱼龟成群却无蛙无蛇无蚂蟥。其中湖光岩遇到大暴雨时湖水不外溢的原因是( )
    A.年降水量与蒸发量相等B.火山碎屑岩有气孔储水
    C.岩层多断裂,下渗量大D.河流常年流出,可泄洪
    【答案】8.A 9.C 10.B
    【解析】
    8.根据材料“积水玛珥湖的沉积岩芯在众多湖泊沉积物中异军突起,成为科学家研究古气候变化的优良载体”可知,积水玛珥湖受外界干扰少,沉积物厚,沉积物保存完整是研究古气候变化的主要条件,A正确;水生生物丰富、湖泊面积巨大和水质优良与古气候变化关系不明显,BCD错误。故选A。
    9.热带植物说明气温高,水生植物说明当时水分条件好,可反映出该时期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根据材料可知,火山碎屑环形墙阻隔了湖泊与外部水体的交换,因此玛珥湖比较封闭,湖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缺少径流汇入,虽然暴雨但是汇入湖泊的水量少,再加上火山碎屑属于喷发形成,气体可能未充分释放,有气孔,可以渗水,所以湖光岩玛珥湖遇到大暴雨时湖水不外溢,B正确;该地年降水量较多,降水量大于蒸发量,A错误;该地地质结构相对稳定,裂隙较少,C错误;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断该地有河流流出,D错误。故选B。
    【点睛】湖泊补给类型包括大气降水、高山冰雪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河水、地下水。
    (2023·广东佛山·校联考模拟预测)随着黄海渔业重心从“猎捕型”向“农牧型”转变,长山群岛海域在海面可见一片养殖“牧场”。该海域海底为海槽状大陆架,冬、夏季海水垂直运动状况差异显著,这为底播养殖深海优质冷水海鲜提供了独特条件。底播养殖需经过“幼苗投放—3~5年自然生长——按一定规格人工采捕”的过程。下图示意长山群岛海域位置及北黄海表层海流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图示区域中,长山群岛海域形成“牧场”的有利水体条件不包括( )
    A.高温高盐的暖流B.低温低盐的沿岸流 C.富营养化的海水D.低盐高营养的径流
    12.在长山群岛海域底播养殖能出产优质冷水海鲜的主要原因是( )
    ①表层海水饵料丰富 ②海域边缘缺少竞争 ③底层海水低温高盐 ④自然养殖周期较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3.与冬季相比,该海域夏季海水垂直运动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太阳辐射量增加,表层海水盐度增大B.附近沿岸流改向,底层海水密度增大
    C.入海径流量增加,表层海水盐度减小D.上升补偿流加强,底层海水密度减小
    【答案】11.C 12.D 13.C
    【解析】
    11.图示区域位于北方辽东半岛近海低温、低盐、富有营养的沿岸流,在长山群岛海域附近与高温、高盐的暖流形成冷暖对冲,寒暖流交汇,营养物质较多,使得当地海域的浮游生物和藻类特别丰富,形成海洋“牧场”的饵料(食物)条件,ABD描述正确;但若区域富营养化后,海水受污染严重,不利于牧场形成,C描述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C。
    12.“底播养殖”强调的是海域底层,不是海洋表层和海域边缘,①②描述错误③对;“幼苗投放—3~5年自然生长——按一定规格人工采捕”说明自然养殖周期较长,④对;故选D。
    13.该区域以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降水丰富,黄海北部沿岸入海径流量增大,降低表层海水盐度,A错误,C正确;夏季表层水温较高,低层较低,且表层海水盐度低、密度低,底层海水盐度高、密度高,这是较稳定的垂直分布结构,使上下层海水难以发生垂直混合,BD错;故选C。
    【点睛】北黄海大陆架的纬度、水深等条件按一般规律本不适合养殖深海水产,但因为海槽的存在,加上夏季垂直水体交换弱,使海槽里冬季形成的低温高盐海水得以留存,形成冷水团(或冷涡)。前提条件有洋流、径流、盛行风等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形成当地海域得天独厚的底播养殖条件。需要注意的是,自由散养3-5年也是考虑到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023·河北沧州·沧县中学校考模拟预测)阿拉伯海与孟加拉湾之间进行着高低盐水间的水体交换,以维持长期的盐度平衡。南亚季节性海洋环流是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海水交换的主要纽带。下图为8月孟加拉湾海水表层盐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4.阿拉伯海常年盐度高于孟加拉湾,其主导因素是( )
    ①温度 ②降水量 ③海域封闭 ④入海径流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15.8月份阿拉伯海与孟加拉湾表层海水的交换关系是( )
    A.阿拉伯海海水顺时针流入孟加拉湾B.阿拉伯海海水逆时针流入孟加拉湾
    C.孟加拉湾海水顺时针流入阿拉伯海D.孟加拉湾海水逆时针流入阿拉伯海
    【答案】14.D 15.A
    【解析】
    14.由图可知,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均位于热带地区,温度都很高,因此推断温度不是盐度差异的主导因素,①错误;阿拉伯海周边多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周边陆地河流稀少,入海径流少,盐度较高,孟加拉湾周围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入海地表径流多,盐度较低,②④正确;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海域都比较开阔,③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5.南亚季节性海洋环流是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海水交换的主要纽带,8月该海域盛行西南季风,受西南季风吹拂,促使阿拉伯海表层海水顺时针流入孟加拉湾,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在北印度洋,冬季东北季风和东北信风推动海水向西流,形成逆时针方向是洋流;夏季西南季风推动海水向偏东流,形成顺时针方向的环流。
    二、综合题
    1.(2023·辽宁·校联考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们江发源于长白山主峰将军峰东麓,流经中国、朝鲜、俄罗斯三国,在俄朝边界处注入日本海,整个流域中,山地面积占80%。某年8月,图们江流域三次遭遇暴雨洪水袭击,其中8月28~30日,流域内经历了一次强降水过程,期间风向多变,风速较大,多地继而暴发山洪,水位涨高、洪峰流量和总洪量均较大,形成了第三次洪水,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图示意该年8月28~30日降水过程的降水量空间分布。
    (1)简述图们江的水文特征。
    (2)推断引起本次强降水的天气系统类型,并说明理由。
    (3)甲地为8月28~30日的降水量高值中心,试分析其形成条件。
    【答案】
    (1)冬季结冰期较长;部分河段春季会有凌汛现象;径流量较大且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有较长的春汛和夏汛;含沙量较小。
    (2)气旋(低气压、热带风暴、台风)。理由:过境时风向多变,降水强度特别大,有多个强降水中心。
    (3)靠近海洋,气旋挟带的水汽较充足;地处山地迎风坡,气流被强烈抬升。
    【详解】
    (1)图们江的水文特征主要结合流域的自然环境特征,从流量的大小及其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回答。图们江流域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河流以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故径流量较大且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有较长的春汛和夏汛;图们江流域冬季漫长而寒冷,故冬季结冰期较长;部分河段由低纬流向高纬地区,故部分河段春季会有凌汛现象;图们江流域森林资源丰富,地表植被覆盖率高,故含沙量较小。
    (2)结合地理位置、降雨量图、降水强度推测天气系统为气旋(或低气压、热带风暴、台风)。根据材料“一次强降水过程,期间风向多变,风速较大”可知,此天气系统带来了大量降水和强风,且该系统过境时风向多变;再结合图形,该系统造成多个强降水中心,由此推测其为气旋系统,具体强度不明,故可能为低气压或热带风暴或台风等。
    (3)甲地成为降水量最高值中心的原因主要从地理位置靠近海洋、地处山地的迎风坡等方面来回答。降水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大气环流、天气系统、海陆位置、下垫面(地形、洋流)等因素。根据图形可知,该地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的气流影响,该降水量高值中心相比其它中心,最靠近海洋,故气旋挟带的水汽较充足;沿岸有山脉(长白山地),甲地位于山地迎风坡,气流被强烈抬升,形成大量地形雨。
    2.(2023·湖南岳阳·统考模拟预测)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套平原曾是3个互不联通的断陷盆地(下图),黄河注入河套盆地。70~60kaB.P.(即距今7~6万年)期间,随着鄂尔多斯高原的构造抬升,3个盆地连通形成吉兰泰—河套大湖,河套盆地(湖泊)进入深湖阶段。7~5kaB.P.期间,由于气候暖干化和晋陕大峡谷被切穿,吉兰泰—河套大湖的水位下降至1030米以下。
    (1)判断说明70~60kaB.P.期间,河套盆地(湖泊)水体盐度的变化特征。
    (2)说明7~5kaB.P.期间,吉兰泰一河套大湖的变化。
    (3)关于吉兰泰一河套大湖最终演变为如今的河套平原,有关学者提出以下猜想。请你任选其一,解释河套平原的形成过程。
    猜想①:河套平原的形成与泥沙淤积和黄河改道有关。
    猜想②:河套平原的形成与其沉降速率变化有关。
    猜想③:除上题给出的猜想外,提出你对河套平原形成的另一种猜想,并列举为验证猜想需要查找的资料。
    【答案】
    (1)盐度变低。南部高原抬升,流入河流水量变多,河套盆地(湖泊)水量增大,水位上升,3个盆地连通水域面积扩大,入湖河流也增多,起到稀释作用,盐度变低。
    (2)气候暖干化,降水减少,蒸发加剧,入湖径河减少;且晋陕大峡谷被切穿,吉兰泰—河套大湖湖水外泄,水位下降,水量减少、水域面积减小。
    (3)猜想①:气候暖干化,水量减少,盆地流速减慢泥沙淤积;下游大峡谷被切穿黄河改道,河流弯曲流速降低,泥沙淤积。
    猜想②:河套盆地是地壳相对凹陷形成,鄂尔多斯高原的构造抬升,3个盆地连通形成平原的雏形。
    猜想③:风力堆积。查阅周围山地分布、气候变化、植被变化。
    【详解】
    (1)据材料可知,70~60kaB.P.(即距今7~6万年)期间,随着鄂尔多斯高原的构造抬升,3个盆地连通形成吉兰泰—河套大湖,南部山地抬升利于水流汇入北部盆地,盆地水量增加,入湖河流也增多,起到稀释作用,盐度变低。
    (2)据材料可知,7~5kaB.P.期间,由于气候暖干化和晋陕大峡谷被切穿,吉兰泰—河套大湖的水位下降至1030米以下。说明蒸发加剧,汇入湖泊水量减少,吉兰泰一河套大湖水域面积减小,水位降低;同时由于晋陕大峡谷被切穿,湖水外泄,造成吉兰泰—河套大湖水位下降,水量减少、水域面积减小。
    (3)猜想①:7~5kaB.P.期间,由于气候暖干化和晋陕大峡谷被切穿,吉兰泰—河套大湖的水位下降至1030米以下。说明气候暖干化,蒸发加剧,降水减少,水量减少,盆地流速减慢泥沙淤积;下游大峡谷被切穿黄河改道,河流弯曲,流速降低,泥沙淤积。
    猜想②:70~60kaB.P.(即距今7~6万年)期间,随着鄂尔多斯高原的构造抬升,3个盆地连通形成吉兰泰—河套大湖。说明地壳凹陷直接形成盆地,3个盆地连通形成平原的雏形,最后再外力作用下,发育成平原。
    猜想③:该处离黄土高原较近,可以猜想是否和黄土高原成因相似,考虑在盆地基础上风力堆积成平原。若想判断是否和风有关,需要查阅周围山地分布、气候变化、植被分布,这些因素都可以影响风力。
    3.(2023·云南曲靖·校考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是墨西哥加利福尼亚湾特有的一种鱼,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6~7年成熟并开始繁殖,一年产卵一次,为世界颁危物种。用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制作的鱼胶被称为黄花胶,是花胶中的高级品类,售价高昂。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的幼鱼在科罗拉多河河口三角洲生活,成鱼则会在水位较深的加利福尼亚湾栖息。每年春季,成鱼会聚集在科罗拉多河河口三角洲,这里的咸淡水交汇区域是它们的唯一产卵场所。20世纪初,美国分流科罗拉多河造成入海淡水大幅减少。
    (1)描述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的时空分布特征。
    (2)说明美国分流科罗拉多河对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生存环境的影响。
    (3)分析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成为世界濒危物种的原因。
    (4)简述墨西哥政府为保护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可以采取的措施。
    【答案】
    (1)幼鱼长期生活在北部的科罗拉多河河口三角洲区域;成鱼生活在加利福尼亚湾中部和南部地区;春季成鱼向北洄游到科罗拉多河河口三角洲地区,产卵结束后再向南洄游。
    (2)汇入加利福尼亚湾的淡水减少,科罗拉多河河口三角洲地区海水盐度升高,幼鱼生存环境恶化;汇入加利福尼亚湾的淡水减少,海水净化能力减弱,海水污染加重,不利于幼鱼生长。
    (3)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成熟需要时间长,繁殖周期长;用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制作的花胶品质高,售价高昂;市场需求广,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捕捞量大;美国分流科罗拉多河,导致幼鱼生存环境变差,产出石首鱼数量减少。
    (4)加强与美国合作,确保科罗拉多河能够汇入充足的淡水;加强巡查,大力打击违规捕捞行为;加强对水污染的治理,改善加利福尼亚湾的海水水质:加强宣传,提高民众的保护意识。
    【详解】
    (1)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的时空分布特征可从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成鱼和幼鱼生存环境的变化、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产卵的主要季节等角度作答。根据材料“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的幼鱼在科罗拉多河河口三角洲生活,成鱼则会在水位较深的加利福尼亚湾栖息。每年春季,成鱼会聚集在科罗拉多河河口三角洲,这里的咸淡水交汇区域是它们的唯一产卵场所”,可知幼鱼长期生活在北部的科罗拉多河河口三角洲区域;成鱼生活在加利福尼亚湾中部和南部地区;春季成鱼向北洄游到科罗拉多河河口三角洲地区,产卵结束后 再向南洄游。
    (2)本题主要分析美国分流科罗拉多河对加利福尼亚湾海水盐度、水质等的影响,进而分析其对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生存和繁殖的危害。当汇入加利福尼亚湾的淡水减少,科罗拉多河河口三角洲地区海水盐度升高,幼鱼生存环境恶化;当汇入加利福尼亚湾的淡水减少,海水净化能力减弱,海水污染加重,不利于幼鱼生长。
    (3)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成为世界濒危物种的原因可从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的价值、生存环境的变化、繁殖速度等角度作答。根据材料“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6~7年成熟并开始繁殖,一年产卵一次”,可知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成熟需要时间长,繁殖周期长。材料指出“用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制作的鱼胶被称为黄花胶,是花胶中的高级品类,售价高昂”。由于其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广,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捕捞量大。根据材料“20世纪初,美国分流科罗拉多河造成入海淡水大幅减少”,导致幼鱼生存环境变差,产出石首鱼数量减少。
    (4)墨西哥政府为保护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可以采取的措施,可以从行政、法律、工程、宣传等角度作答,同时还要考虑美国对科罗拉多河的分流,注意加强国际合作。如加强与美国合作,确保科罗拉多河能够汇入充足的淡水;加强巡查,大力打击违规捕捞行为;加强对水污染的治理,改善加利福尼亚湾的海水水质;加强宣传,提高民众的保护意识。
    纬度
    3~5月
    6~8月
    9~11月
    12~2月
    总计
    升温型
    混合型
    升温型
    混合型
    升温型
    混合型
    升温型
    混合型
    升温型
    混合型
    0°~30°N
    0
    0
    0
    0
    0
    0
    0
    1
    0
    1
    30°~40°N
    5
    24
    25
    21
    0
    1
    3
    12
    33
    58
    40°~50°N
    132
    151
    10
    12
    1
    5
    27
    49
    170
    217
    50°~60°N
    34
    22
    3
    5
    0
    0
    3
    7
    40
    34
    60°~70°N
    16
    1
    0
    6
    1
    0
    0
    1
    17
    8

    相关试卷

    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03地球上的大气及其运动(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03地球上的大气及其运动(Word版附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35°E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0农业(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0农业(Word版附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2交通(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2交通(Word版附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