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03地球上的大气及其运动(Word版附解析)

    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03地球上的大气及其运动(Word版附解析)第1页
    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03地球上的大气及其运动(Word版附解析)第2页
    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03地球上的大气及其运动(Word版附解析)第3页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03地球上的大气及其运动(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03地球上的大气及其运动(Word版附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35°E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全国乙卷)位于日本海附近的珲春与内陆的辽源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北京时间)的月均值不同(如表)。规定各日最高气温时刻与月均值相差超过1小时为偏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海陆位置及热力性质对气温的影响)珲春的最高气温时刻月均值滞后当地正午的时间长于辽源,原因是珲春( )
    A. 降水多B. 受海洋影响强C. 风力强D. 受山地影响强
    2. (影响气温的因素)辽源冬季偏离天数少,说明辽源冬季多( )
    A. 雨雪天气B. 温带气旋C. 晴朗天气D. 冷锋过境
    【答案】1. B 2. C
    【解析】
    1.本题考查海陆位置及热力性质对气温的影响,与珲春相比,辽源更靠近内陆,海陆位置不同,受海洋影响的程度不同;水体比热容大,升温较慢,珲春受海洋影响较强,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晚于辽源,B正确,D错误;最高气温时刻月均值滞后与该地降水、风力关系不大,排除AC选项。故选B。
    2.本题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辽源冬季各日最高气温时刻与月均值偏离较少,说明此时段大气较稳定,多晴天,故C正确;受雨雪天气、温带气旋、冷锋过境影响下,天气变化较大,气温不稳定,偏离的天数较多,排除A、B、D选项。故选C。
    【点睛】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很多,如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地形、天气等。晴天时,太阳辐射最强在正午12点,地面温度最高在中午后13点,气温最高值在午后14时左右,阴雨天气时,偏离会较大。
    (2023年湖南卷)大气污染受湿度、大气运动等因素影响。我国某地某月7日8:00 至10日20:00经历了一次较强的大气污染,PM2.5浓度变化大。此期间该地空气垂直运动弱。下图示意此期间该地相关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箭头表示对应时刻的近地面风向和风速,帕/秒是气象部门计量空气垂直运动速度的单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大气的运动)7日20:00至9日20:00,该地( )
    A. 不同高度空气垂直运动方向相同B. 空气当中的水汽以向外输出为主
    C. 垂直气流强弱与湿度大小变化一致D. 下沉气流相对较强时近地面风速小
    15. (常见的天气系统)8日8:00至10日20:00,先后控制该地的天气系统是( )
    A. 冷锋、反气旋B. 冷锋、气旋C. 暖锋、反气旋D. 暖锋、气旋
    【答案】14. B 15. A
    【解析】
    14.读图可知,不同高度空气垂直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同,有的地方上升,有的地方下沉,A错误;读图可知,7日20:00至9日20:00空气的湿度呈下降趋势,因此空气当中的水汽以向外输出为主,B正确;图中显示,垂直气流强弱与湿度大小关联度不明显,并不一致,C错误;读图可知,下沉气流速度与近地面风速关联度不大,有些下沉气流相对较强时近地面风速大,D错误。故选B。
    15.读图可知,8日8:00至10日20:00,当地近地面风速先呈加大趋势,后风速减小,近地面均以下沉气流为主,空气湿度呈下降趋势,先后符合冷锋、反气旋天气系统控制的天气特征,A符合题意;此时段的天气特征与暖锋、气旋特征差异较大,排除BCD。故选A。
    【点睛】常见的天气系统包括:
    气旋:温带气旋主要出现在亚洲东部、北美洲、地中海等地区,热带气旋呈现出北半球远多于南半球;反气旋:在海洋上,全年都存在副热带反气旋。大陆上,副热带反气旋常在冬季,而由于夏季温度高,形成各类季风,反气旋带破碎;暖锋: 暖锋多在中国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活动;冷锋:冷锋是中国最常见的一种锋,可以活动于全国各地,特别是西北地区一年四季均有冷锋活动。
    (2023年湖北卷)图示意我国四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测得的2018-2022年地面站点各月平均气压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13.(气压变化的区域差异) 甲、乙、丙、丁四个站点分别位于( )
    A. 海口、武汉、乌鲁木齐、拉萨B. 武汉、海口、拉萨、乌鲁木齐
    C. 乌鲁木齐、武汉、拉萨、海口D. 武汉、乌鲁木齐、海口、拉萨
    14. (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丙地气压夏季高于冬季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夏季热,气流辐合②夏季热,气流辐散③冬季冷,气流辐合④冬季冷,气流辐散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15. (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影响四地气压年变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①地理纬度 ②天气状况 ③海拔高度 ④海陆性质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答案】13. C 14. B 15. C
    【解析】
    13.四地中,丙的气压值最低,从选项来看,位于青藏高原的拉萨海拔最高,气压值最低,排除AD选项;1月,甲气压值大于乙,乙气压值大于丁,从选项来看位于西北的乌鲁木齐纬度最高,距离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最近,其气压值应该最大,故甲应为乌鲁木齐,C正确,B错误。故选C。
    14.从上题可知,丙地应为拉萨,夏季高原强太阳辐射炙烤大地进而向上加热大气,在近地面表现为辐合风场,四周空气向此处聚合,然后在这里上升到高空,在高空(对流层上部)则形成青藏高压,①正确,②错误;冬季近地面气温低,近地面气流辐散,高空形成低压,③错误,④正确。①④正确,故选B。
    15.甲地(乌鲁木齐)纬度高,距离冬季高压中心近,其1月气压值较大,①正确;丙地位于青藏高原,气压值最低,③正确;海南纬度低,距离海洋更近,气压值更小,乌鲁木齐与之对应,受海陆性质影响较为明显,④正确;四地气压变化受天气影响较小,排除②。①③④正确,故选C。
    【点睛】一般情况下,海拔越高,气压越低;下沉运动气压升高,上升运动气压降低;近地面,气温越高,气压越低。
    (2023年1月浙江卷)当空气经过较暖的下垫面时,底部的大气增温形成比周边温度高的“热泡”,并不断向上运动,这是一切对流现象的基础。“热泡”超过凝结高度就会形成云层,海面上的云层在夜间常常会发生强烈对流,形成雷雨天气。下图为甲地下垫面附近“热泡”上升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大气运动与气压分布)若甲地上空1000米以下受到相同气压系统控制,则符合图示“热泡”运动的等压线分布是( )
    A. B. C. D.
    25. (大气强烈对流的原因)造成夜间海面上云强烈对流的原因有( )
    ①云底接受海面辐射,降温慢②云顶长波辐射,冷却剧烈③云底向下垫面辐射,降温慢④云顶水汽蒸发,冷却剧烈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24. D 25. A
    【解析】
    24.1000米之下有两个热泡,相同气压系统控制说明甲地的风向既要满足热泡1时的西北风,又要满足热泡②的偏西风,根据图示的等压线数值大小关系,A图中的甲地气压梯度力方向是由东北指向西南,结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应形成偏东风,既不是西北风也不是偏西风,A错误;B图中甲地的气压梯度力方向由南指向北,结合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左偏应形成偏东风,B错误;C图中甲地气压梯度力方向由东南指向西北,结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形成偏南风,而在热泡1时风向需要是西北风,C错误;D图中甲地气压梯度力方向由西北指向东南,热泡1时,结合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左偏和摩擦力的影响应是西北风(偏西风),在热泡2时远离地面摩擦力较小的情况下,结合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左偏应形成西南风,西南风属于偏西风,符合题意,D正确。故选D。
    25.大气的主要热量来源是地面辐射,云层底部更接近地面辐射,受海面辐射的影响,降温慢,①正确;云顶远离地面,大气的长波辐射散热快,冷却剧烈,②正确;云底向下垫面辐射说明下垫面气温低,对流运动微弱,不符合题意,③错误;云顶海拔高,气温低,水汽不易蒸发,④错误。①②正确,故选A。
    【点睛】近地面风向在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面摩擦力等的共同作用下,在地面摩擦力增大而其他力大小变化相对不明显的情况下,平衡时的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定夹角。但是如果越到高空,近地面摩擦力就可以忽略不记,平衡时的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2023年6月浙江卷)下图为广东某丹霞地貌景观图,该地貌主要发育于白垩纪的红色地层。该地质时期,当地主要受信风、副高控制。完成下面小题。
    3. (河流堆积地貌)该地貌景观的物质组成是( )
    A. 砂砾岩B. 石灰岩C. 石英岩D. 花岗岩
    4.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分布)该红色地层形成时期气候特征为( )
    A. 冷湿B. 暖湿C. 冷干D. 暖干
    【答案】3. A 4. B
    【解析】
    【3题详解】
    读图可知,景观地层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属于沉积岩,石英岩属于变质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排除CD;图中岩石有颗粒度较大的砾石夹杂在砂岩当中,属于砂砾岩,石灰岩没有粗大的砾石,A正确,B错误。故选A。
    【4题详解】
    据所学可知,图中沙砾岩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由此推断,当时气候湿润,流水作用强烈,排除CD;材料显示,该地质时期,当地主要受信风、副高控制,气温较高。综上所述,红色地层形成时期的气候特征为暖湿,B正确,A错误。故选B。
    【点睛】河流堆积地貌不仅存在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当河流冲出山口时,由于地势逐渐趋向平缓,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洪(冲)积扇,多个洪(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2023年6月浙江卷)贵州中西部地区冬季多出现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锋面雨雾,雾区位于锋线附近。下图为贵州某次锋面雨雾发生过程中,大致呈纬向分布的三个测站测得的能见度变化图。这次雨雾形成的气象条件是西南气流沿锋后弱冷平流爬升,形成弱降水。雨雾随锋面缓慢东移消亡。完成下面小题。
    24. (冷锋;准静止锋)三个测站的地理位置,自西向东依次排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B. ①③②C. ②③①D. ③①②
    25. (冷锋;准静止锋)本次锋面雨雾出现时,雾区地面以上气温垂直变化最接近的是( )
    A. B. C. D.
    【答案】24. B 25. A
    【解析】
    【24题详解】
    这次雨雾形成的气象条件是西南气流沿锋后弱冷平流爬升,形成弱降水,雨雾随锋面缓慢东移消亡,由此可知,第一天能见度低整体自西向东提高,由图可知第一天能见度整体①最低,其次为③,能见度最高的是②。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选B。
    【25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锋面附近上方为暖气团西南风,锋面下方为冷气团,所以说锋面附近出现逆温现象,然后向高空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A正确;锋面下方,不会出现逆温,BD错误;逆温出现在锋面附近,而不是锋面上方,C错误。故答案选A。
    【点睛】锋面雾是在冷暖空气交界的锋面附近产生的。在锋面上暖气团中长生的水汽凝结物(云滴或雨滴)落入较冷的气团内,经蒸发使近地面的低层空气达到饱和而形成的雾,称为锋面雾。锋面雾经常发生在冷暖空气交界的锋面附近,随锋面降水相伴而生,故又称降水雾或雨雾。
    (2023年北京卷)暴雨引发的洪水携带泥沙进入湖泊后,沉积形成砂质纹层。某地湖泊中砂质纹层出现频次与厄尔尼诺事件频次正相关。推算的厄尔尼诺事件频次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厄尔尼诺、拉尼娜及其影响)由图可知( )
    A. 距今1200年左右该地气候较稳定B. 距今3500年该地河流侵蚀作用强
    C. 厄尔尼诺事件导致该地暴雨频发D. 全球气温下降引发厄尔尼诺现象
    6. (厄尔尼诺、拉尼娜及其影响)该地最可能位于( )
    A. 印度洋沿岸B. 大西洋西岸C. 亚欧大陆东部D. 南美洲西部
    【答案】5. C 6. D
    【解析】
    【5题详解】
    读图可知,距今1200年左右厄尔尼诺事件频次高,气候不稳定,A错误;距今3500年厄尔尼诺事件频次低,说明暴雨出现频率低,河流侵蚀作用弱,B错误;湖泊中砂质纹层出现频次与厄尔尼诺事件频次正相关,而砂质纹层是暴雨引发的洪水沉积形成的,因此是厄尔尼诺事件导致该地暴雨频发,C正确;全球气温下降与厄尔尼诺现象无明显相关性,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东太平洋海水每隔数年就会异常升温的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沃克环流减弱,东太平洋下沉气流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上升气流,气候由干燥少雨变成多雨,引发洪涝灾害。西太平洋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气候由温润多雨转变为干燥少雨,带来旱灾或森林大火。该地受厄尔尼诺影响,暴雨增多,应位于东太平洋沿岸地区。厄尔尼诺现象主要影响太平洋沿岸地区,AB错误;亚欧大陆东部位于太平洋西岸地区,C错误;南美洲西部位于太平洋东岸地区,因此该地最可能位于南美洲西部,D正确。故选D。
    【点睛】厄尔尼诺现象是指东太平洋海水每隔数年就会异常升温的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沃克环流减弱,东太平洋下沉气流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上升气流,气候由干燥少雨变成多雨,引发洪涝灾害。西太平洋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气候由温润多雨转变为干燥少雨,带来旱灾或森林大火。
    (2023年海南卷)气候变化造成的不利影响在空间分布上是不均匀的,一些低收入国家和地区因全球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而受到不利影响,他们的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都很小,但其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受到的影响很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以下区域中,此类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 )
    A.欧洲西部B.南太平洋C.南美洲中部D.中亚地区
    8.(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为减缓上述不利影响,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 )
    A.禁止发达国家碳交易B.加大区域间产业转移力度
    C.加强碳减排国际合作D.鼓励发展中国家大量移民
    【答案】7.B 8.C
    【解析】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太平洋岛国众多,他们大多国土面积狭小,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都很小,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上升对它们构成巨大的威胁。B正确;欧洲西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消费水平高,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都较大,A错误;南美洲中部地势较高,受海平面上升影响小,C错误;中亚地区深居内陆,受海平面上升影响小,D错误。故选B。
    8.碳交易市场为绿色发展提供新思路,发达可以可以进行碳交易,A错误;产业转移并不能减少碳排放,B错误;加强碳减排国际合作有利于减少碳排放,缓解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带来的负面影响,C正确;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大量移民不现实,D错误。故选C。
    (2023·江苏·统考高考真题)蒙古气旋是发源于蒙古国的温带气旋。下图为“某年4月9日某时刻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天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等压面与等压线的判读)图中蒙古气旋总体上( )
    A.气压梯度小,冷锋活动弱B.气压梯度大,冷锋活动强
    C.气压梯度小,暖锋活动弱D.气压梯度大,暖锋活动强
    12.(锋面气旋)此刻影响乌尔特地区的气团性质是( )
    A.冷干B.冷湿C.暖干D.暖湿
    13.(冷锋)来来我国受该气旋过境影响最大的地区是( )
    A.华中地区B.华北地区C.东北地区D.西北地区
    【答案】11.B 12.C 13.C
    【解析】1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时蒙古气旋与周围地区之间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大,且冷锋所处位置等压线比暖锋更密集,说明冷锋活动强于暖锋,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1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乌尔特地区位于冷锋锋前、暖锋锋后,受暖气团控制,此时为4月份,位于亚欧大陆内部的乌尔特地区气候干旱,所以该地气团性质为暖干,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13.我国东北地区距离该气旋较近,且位于其移动路径之上,受其影响较大,C正确;华中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距离该气旋较远,受其影响较小,ABD错误。所以选C。
    【点睛】温带气旋,又称为“温带低气压”或“锋面气旋”,是活跃在温带中高纬度地区的一种近似椭圆型的斜压性气旋。温带气旋活动时常伴有冷空气的侵袭,降温、风沙、雪、霜冻、大风和暴雨等天气现象随之而来。从结构上讲,温带气旋是一种冷心系统,即温带气旋的中心气压低于四周,且具有冷中心性质。从尺度上讲,温带气旋的尺度一般较热带气旋大,直径从几百公里到3000公里不等,平均直径为1000公里。
    (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露点温度是指气压不变、水汽无增减情况下,未饱和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图所示的是2020年11月18—19日吉林省某气象站记录的一次较强降水过程相关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冷锋)此次降水过程呈现的天气变化依次是( )
    A.风雨交加、冻雨夹雪、雪花纷飞B.疾风骤雨、雪花纷飞、冻雨夹雪
    C.雪花纷飞、风雨交加、冻雨夹雪D.风和日丽、冻雨夹雪、和风细雨
    4.(冷锋)此次天气过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对流旺盛B.逆温增强C.暖锋经过D.冷锋过境
    【答案】3.A 4.D
    【解析】3.由材料可知,当气温高于露点温度时,水汽不会凝结。读图2可知,18日14时一20时气温达到露点温度,空气中的水汽饱和形成降水,且风速逐渐增大,应为风雨交加;同时在18日20时左右,离地2m气温开始逐渐低于0℃,降水容易以固态的形式呈现且气温依旧达到露点温度,在此阶段经历了大风、降雨、降雪且持续降温过程,因此天气变化依次为风雨交加、冻雨夹雪、雪花纷飞,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此地位于我国吉林省,且在18日14时—19日20时经历了降水、大风、降温等一系列天气现象,此时为11月中旬,故最有可能是冷锋过境,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冷锋:冷气团(锋后)推动冷锋向暖气团(锋前)一侧移动。过境前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晴朗,气温较高,气压较低;过境时降温,常有大风、雨雪或沙尘天气;过境后冷气团代替暖气团的位置,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转晴,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2019年5月28日,某科研团队利用往返式探空气球,在长沙观测站(28°07′N,112°17′E)收集了四个不同时刻释放的气球所记录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信息(图a)。图b为其中某一时刻对应的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代表黑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在图a中,符合图b示意时刻所释放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的曲线是( )
    A.①B.②C.③D.④
    10.(大气的组成;大气的垂直分层)这次探测结果显示,白昼期间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随高度增加而增多,是因为随高度增加( )
    A.CO2量减少B.空气温度降低
    C.大气越稀薄D.人类干扰越小
    【答案】9.A 10.C
    【解析】9.由图b可知,此时长沙位于晨线西侧,处于夜半球,而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夜半球处于背对太阳状态,近地面无法接收到太阳辐射,因此近地面太阳辐射接近于零,CD错误;此时长沙位于晨线附近,随着海拔的升高,接收到太阳辐射的区域逐渐增加,太阳辐射应呈现增加的趋势,B错误,A正确。故选A。
    10.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太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吸收、散射、反射。白昼期间气球逐渐上升的过程中,海拔逐渐升高,大气变稀薄,空气中的尘埃分子减少,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削弱作用变弱,故白昼期间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多,C正确;白昼期间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随高度增加而增多,与CO2量减少、空气温度降低、人类干扰减小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太阳辐射主要受纬度位置、天气状况、海拔、日照长短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在天气状况相同的条件下,同一地点、同一时刻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越大,等量的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越小,单位面积接收的太阳辐射越多,太阳辐射也就越强。
    (2023·福建·高考真题)局部强降雨后,在某些角度,光通过水汽的折射,形成彩虹奇观。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9.(热力环流的应用)我国华南地区彩虹出现频率较高的原因是( )
    A.锋面活跃B.太阳辐射强C.对流运动频繁D.地形复杂
    10.(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暑假某日,小明同学来到武夷山游玩,降雨过后,看见了彩虹,则小明看见彩虹时最可能的时间与朝向是( )
    A.7:00~8:30面朝太阳 B.10:00~11:30面朝太阳
    C.13:00~14:30背对太阳 D.16:00~17:30背对太阳
    11.(热力环流的应用)我国北方夏季彩虹出现频率高于南方的可能原因是( )
    A.降雨较多B.太阳高度角大C.白昼时间长D.可见度较高
    【答案】9.C 10.D 11.C
    【解析】9.由材料可知,彩虹是在局部性强降雨后形成的,锋面雨降雨强度小,涉及范围大,A错误;彩虹的形成与太阳辐射强度关系不大,B错误;大气对流运动频繁,易形成局部地区的强降雨,易形成彩虹,C正确;地形复杂不一定会形成局部性强降雨,D错误。故选C。
    10.由图可知,要观测到彩虹必须背对太阳,AB错误;由图可知,13:00~14:30,武夷山太阳高度角大于42°,不能形成彩虹,C错误;16:00~17:30太阳高度角较小,可能会形成彩虹,D正确。故选D。
    11.北方降雨少于南方,A错误;北方太阳高度角小于南方,B错误;夏季北方昼长较南方长,昼长时间长,出现彩虹的频率高,C正确;南方北方的能见度差异小,D错误。故选C。
    【点睛】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7种颜色组成的,当照射到水滴上时会出现第一次折射,由于这7种颜色光的波长不同,它们的偏向角度也会不同,这时太阳光就会分解为7种单色光;折射后的单色光到达水滴的背面后,会按照反射规律发生反射;反射后的单色光将回到入射水滴的这一面,这时将发生第二次折射,并仍然以单色光的形式射出水滴。
    (2023年北京卷)17. 近年来,中国在农业领域为巴哈马国提供相关技术支持。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分布)概述拿骚的气候特征。
    【答案】(1)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5至10月为湿季,高温多雨;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气温较低,降水少。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中国在农业领域为巴哈马国提供相关技术支持等信息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气候、地形特征描述,风对地貌的影响,农业发展水平提高的主要途径等相关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由图中拿骚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可知,拿骚全年高温,每年5-10月气温较高(最低气温25℃左右,最高气温不超过30℃);11月至次年4月温度稍低(最低气温20℃左右,最高25℃),1月、2月为最冷月份。降水具有明显的干湿季,5至10月为湿季(月均降水量超过100㎜),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
    (2023年北京卷)18.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污染物的来源;大气环流)分析南极半岛地表污染物少的原因。
    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叶产生黑碳。在科考站附近采样点积雪中,黑碳含量较其他区域偏高。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环流)说出采样点积雪中黑碳的可能来源。并说明黑碳对当地积雪的影响。
    【答案】(1)南极半岛人类活动少,排放的污染物少;南极半岛位于极地东风带控制区,风力强劲,不利于污染物沉降。
    (2)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烧产生的黑碳进入大气层,受大气环流影响带至南极半岛上空,水汽凝结过程中混入黑碳物质,通过降雪带至采样点;游客和科学工作等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中含有碳元素。影响:黑碳会降低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使地表温度升高,从而加速积雪融化。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南极半岛为材料,设置2道小题,涉及南极半岛地表污染物少的原因、积雪中黑碳的可能来源、黑碳对当地积雪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南极半岛纬度高,气候寒冷,人类活动少,排放污染物少;南极半岛位于极地东风带控制区,风力强劲,大气中的污染物容易扩散吹走,不利于污染物沉降至南极半岛地表。
    【小问2详解】
    黑炭的来源可从直接来源和间接来源两方面分析,直接来源主要是游客和科学工作等人类活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发展,前往南极半岛的游客和科学工作人员增多,排放的废弃物也增多,排放的废弃物中含有碳元素;间接来源主要通过大气环流,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烧产生的黑碳进入大气层,受大气环流影响带至南极半岛上空,水汽凝结过程中混入黑碳物质,通过降雪带至采样点。对积雪的影响:黑碳颜色较深,会降低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使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增多,地面温度升高,从而加速积雪融化。
    (2023年全国乙卷)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夏威夷岛人口密度低,以第三产业为主。该岛海拔2400米以上区域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1800米以下区域受信风控制。1958年以来,科学家在夏威夷岛上的观测站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开展观测,是全球最早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持续观测的站点。观测得到的数据被普遍认为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变化,为科学认识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下图示意夏威夷岛位置与地形。
    (1)【二氧化碳排放的总体特征】指出夏威夷岛人为二氧化碳排放的总体特征。
    (2)【热力环流的应用】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该岛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对观测数据未构成明显干扰的原因。
    (3)【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变化的原因分析】说明该站观测的数据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变化的原因。
    (4)【观测站选址】若要在亚欧大陆建设一座能够反映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观测站,请提出合适的站址并说明理由。
    【答案】
    (1)排放总量小;不同时期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变化幅度小;以第三产业(交通运输和旅游)排放为主,工业排放少;
    (2)低海拔地区信风来自海洋,持续携带海洋的空气进入夏威夷岛,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容易被吹散;高海拔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大气较稳定;多数聚落临海布局,受海陆风影响大,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易扩散。
    (3)地理位置独特,位于太平洋腹地,远离大陆,受某一大陆排放的干扰小,对全球平均浓度的反映准;建站时间早,统计资料时间长,数据丰富;二氧化碳在大气中不易降解,停留时间长;人类活动干扰较小。
    (4)西伯利亚地区高海拔地带。理由:远离主要污染源;陆地范围广阔,人口密度相对较低;海拔变化较大,可以设置多个站点。
    【解析】
    (1)根据材料,夏威岛的人口密度低,而且以第三产业为主,相对于重工业等能源消耗大的产业,该岛的人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对较少;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较小,不同时期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变化幅度较小。产业以第三产业为主,工业所占比例较小,故夏威夷岛人为二氧化碳以第三产业(交通运输和旅游)排放为主,工业排放少。
    (2)根据材料,1800米以下区城受信风控制,夏威夷信风来自海洋,持续携带海洋的空气进入夏威夷岛,将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带走;海拔2400米以上高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大气较稳定;根据图示,村镇等聚落多数临海布局,受海陆风影响大,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易扩散,不会对观测站的二氧化碳对观测数据构成明显干扰。
    (3)根据图示,夏威夷岛位于太平洋腹地,受不同方向气流远距离输送影响,远离大陆,受某一大陆排放的干扰小,对全球平均浓度的反映准;该观测站自1958年开始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观测,是全球最早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持续观测的站点。建站时间早,统计资料时间长,数据丰富;二氧化碳在大气中不易降解,停留时间长;夏威岛的人口密度低,人类活动干扰较小。
    (4)要在亚欧大陆建设一座能够反映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观测站,应该选择具备干净的大气环境、远离主要污染源的地区,这可以减少人为排放二氧化碳对观测数据的干扰。结合生活常识可知,西伯利亚地区的高海拔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较少。同时海拔变化较大,这可以设置多个观测点,以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数据。
    (2023年1月浙江卷)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昆仑山地区岩浆岩含钾较高,其北部察尔汗盐湖有丰富的钾、镁等资源。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钾盐、钾肥生产基地,该基地通过对盐湖卤水自然蒸发析盐的选矿方法来进行钾盐生产。近年来随着钾肥产量的逐年攀升,钾资源尤其是高品位钾资源卤水矿已被逐渐开发殆尽。
    材料二左图为察尔汗及周边地区略图,右图为察尔汗多年月平均气象要素图。
    材料三世界主要钾盐储量国、生产国和我国钾盐主要进口国表
    注:储量为2020年数据,产量和进口量为2018年数据。
    (1)【气候特征的判读】根据右图信息,说出察尔汗主要气候特征。
    【答案】(1)相对湿度小;降水量少;蒸发强烈;气温年较差大。
    【解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蒸发量常年都较高;降水量常年都较少;相对湿度常年都较低;气温变化较大,气温年较差较大。
    (2023年山东卷)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研究某地焚风的发展变化,研究人员在该地设A、B两处气象观测点进行观测(图左)。图右为某年1月28日在A观测点获取的气象数据。另据B观测点数据显示,当日地方时14:00左右该处出现一个锋面,停留了一段时间后,15:30左右开始移动。
    (1)(焚风的特点)指出A观测点,焚风出现时间(地方时)。
    (2)(地形对焚风的影响)分析AB段地形对焚风发展变化的影响。
    (3)(热力环流的应用;冷锋、暖锋的形成)解释B处锋面形成的原因并指出15:30后锋面的移动方向。
    【答案】(1)6时 (2)从A至B地势逐渐降低,有利于气流下沉增温,使焚风势力增强。
    (3)B位于湖泊沿岸地区,湖泊增温速度较慢,气温较低;陆地增温块,气温较高,冷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锋面向东南方向移动。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地焚风的发展变化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焚风的特点及发展变化、锋面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焚风的性质是干热风。读右图可知,地方时为6时时,该地风力开始增强、气温开始增高,相对湿度开始下降,因此焚风出现的时间为地方时6时。
    【小问2详解】
    根据河流流向以及图中海拔可知,从A至B地势逐渐降低,焚风顺着地势下沉,并在下沉过程中增温,使焚风势力增强。
    【小问3详解】
    锋面为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形成的。图中B位于湖泊沿岸地区,受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白天湖泊增温速度较慢,气温较低;陆地增温较快,气温较高,湖泊冷气团和陆地的暖气团在B处相遇形成锋面。图中焚风为偏北风,15:30后焚风影响到B处锋面,受焚风影响,推动锋面向南移动。
    2023年高考模拟题
    一、选择题
    (2023·广东深圳·校考模拟预测)大理洱海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地区,海拔高度差异悬殊。受局地环流等因素影响,从下关进入洱海南部的西南风发生偏转形成气旋式环流,下图示意大理局部区域地形及气旋式环流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气旋式环流多形成于( )
    A.日出后B.正午时分C.日落后D.傍晚时分
    2.洱海南部气旋式环流显著的主要原因是( )
    ①谷风和湖风叠加 ②山风和陆风叠加 ③周边山脉的阻挡 ④准静止锋的控制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1.C 2.B
    【解析】
    1.由题干可知“气旋式环流是西南风进入洱海南部后受局地环流的因素影响偏转而成”,大理洱海盆地周边地势高差明显,局地环流强(山谷风、湖陆风),洱海南部夜间两侧受山风和陆风的影响,风向发生偏转形成气旋式环流,C选项正确。日出后、正午时分和傍晚时分多为谷风和湖风,不利于气旋式环流形成,故ABD错误。故答案选C。
    2.洱海周边地势高差大,湖泊与陆地热力性质差异大,局地环流强。夜间,西南风经过下关进入洱海南部后遭受东侧山脉阻挡和偏东的山风和陆风叠加使得西南风转为偏东风,偏东风受西侧山脉阻挡和偏西的山风和陆风叠加影响再次偏转成西风,构成气旋式环流,故②③正确。准静止锋与气旋式环流形成无关,④错误。故答案选B。
    【点睛】在等压线图上,任一地点的风向的确定在近地面水平等压线图中,一般要求作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风向等。从风向的决定因素来看,它是三个力的合力方向。第一步,作水平气压梯度力。气压梯度力从高压指向低压,并且与等压线垂直。第二步,作风向。近地面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作用下和等压线斜交,并成一锐角。风向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在南半球左偏,在北半球右偏。在作图时,北半球近地面风向应画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并成一锐角;南半球反之。第三步,作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成90度夹角,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在风向的右侧与之垂直,南半球相反。第四步,作摩擦力。摩擦力阻碍风的运动,与风向相反。判断风向一定要看清条件:是否考虑摩擦力,若不考虑则风向平行于等压线;若考虑则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后者风向的判断方法是:先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然后向左或向右(据半球确定)偏转大约30°~45°即为实际风向(即近地面风向)。
    (2023·山东济南·统考三模)成都地区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是一个多夜雨的地区。该地夜雨现象的形成不仅与地形因素密切相关,还受到大尺度空气运动的影响。图为某年7月17日该地夜雨时垂直螺旋度等值线剖面图,垂直螺旋度能够反映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特征,正值为上升运动,负值为下沉运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易出现夜雨的地点是( )
    A.甲B.乙C.丙D.丁
    4.此时( )
    A.坡前东侧地面受热,气流上升B.山坡比坡前地面同高度气温低
    C.山坡大气层结稳定,天气晴好D.山顶近地面气流受热辐合上升
    5.本次夜雨形成得益于该地东南侧的副热带高压,其边缘气流使该地( )
    A.水汽增加B.气温降低C.凝结核增加D.大气稳定
    【答案】3.C 4.B 5.A
    【解析】
    3.根据图中垂直螺旋度显示的运动特征可看出,丙处大气以上升运动为主,气流上升易冷却凝结形成降水,C正确;甲、乙、丁处大气以下沉运动为主,不易形成降水,ABD错误。故选C。
    4.图中显示山坡乙处气流下沉,夜间坡面降温比同高度大气降温快,温度低,B正确;夜间为地面散热过程,A错误;图中显示山坡处气流下沉,层结不稳定,C错误;山顶甲处近地面降温快,气流下沉,D错误。故选B。
    5.该地东南侧大气湿度大,为高压中心,水平气流顺时针辐散,为该地带来大量水汽,气流上升凝结形成降水,A正确,B、D错误;副热带高压带来的气流不会增加凝结核,C错误。故选A。
    【点睛】形成降水的条件有:充足的水汽;使气块能够抬升并冷却凝结;较多的凝结核。
    (2023·辽宁·校联考模拟预测)受冷空气、大风影响,2023年4月9日,今年第二次强沙尘暴席卷我国(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6.推测此次强沙尘暴出现的大气环流原因是( )
    A.亚洲高压势力增强B.夏威夷高压势力增强 C.印度低压势力增强D.阿留申低压势力增强
    7.三北防护林工程于1978年启动,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三北防护林工程的主要作表现在( )
    A.吸烟滞尘、美化环境 B.美化环境、保持水土 C.防风固沙、净化水源 D.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答案】6.A 7.D
    【解析】
    6.4月9日,亚洲高压势力增强,提供的强风是引发本次沙尘暴的动力条件,A正确;此时夏威夷高压和印度低压较弱,B、C错误;与阿留申低压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
    7.三北防护林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增加了地表粗糙度,起到削减风力、固定流沙的作用;另外在水土流失区,防护林还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D正确;吸烟滞尘、美化环境是城市行道树的主要作用,AB错误;净化水源主要是在河流上游地区防护林的作用,C错误。故选D。
    【点睛】我国的三大防护林分别是“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沿海防护林。1.三北防护林对防治沙尘暴的直接作用主要是减弱动力。虽然大气环流形成的大风不是人力所能消除的,但是通过加强林草植被建设,可以减弱地表风速,达到减轻沙尘暴的效果。这是三北工程的直接功能。最根本的是通过林业生态建设,保护和发展农牧业生产力,减轻对沙质土地的经营压力,反过来促进植被恢复和发展,达到减弱动力源和物质源的双重效果。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恢复和扩大森林植被,遏制水土流失。3.沿海防护林主要作用是抗御台风和风沙等。
    (2023·辽宁·校联考模拟预测)最新的卫星数据显示,目前地球的水资源正在走向两个极端,海水越来越咸,淡水越来越淡,并且水循环周期越来越短。通过气候模型预测,全球气温每升高1摄氏度,地球的水循环速度可能会加快7%。图示意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中央谷地的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8.全球变暖对中央谷地及周围区域水循环影响最显著的环节是( )
    A.蒸发B.降水C.径流D.下渗
    9.推测中央谷地水资源最丰富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答案】8.A 9.D
    【解析】
    8.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央谷地在海岸山脉雨影区,降水较少,气候较干旱,所以全球变暖后,气温升高,该地蒸发会加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央谷地位于35°N~39°N,且在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降水丰富,因此中央谷地水资源最丰富的季节是冬季,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盛行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2023·海南海口·三模)图为世界某区域典型植被分布示意图,①②③④⑤代表五种不同的植被类型。完成下面小题。
    10.图示各植被类型分布区域中,年降水量最小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11.③区域植被( )
    A.形成受寒流影响较大 B.季相变化不明显 C.普遍存在旱生结构D.群落结构简单
    12.导致②④两区域自然景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起伏B.海陆位置C.太阳辐射D.大气环流
    【答案】10.D 11.B 12.D
    【解析】
    10.结合世界某区域典型植被分布示意图可以判断,该地为非洲西部,其中①为亚热带硬叶林,分布区域为地中海气候,②为热带草原,分布区域为热带草原气候,③为热带雨林,分布区域为热带雨林气候,④为热带荒漠,分布区域为热带沙漠气候,因此年降水量最小的是④,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1.③区域植被为热带雨林,分布区域为热带雨林气候,其形成几内亚湾暖流影响较大,A错误;热带雨林季相变化不明显,B正确;热带雨林普遍不存在旱生结构,C错误;热带雨林群落结构最为复杂,D错误。故选B。
    12.②热带草原分布区域的热带草原气候受信风带以及赤道低气压带交替控制,而④热带荒漠分布区域的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因此导致②④两区域自然景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大气环流,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热带草原主要是受热带干湿季气候、萨瓦纳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热带疏林草原气候控制下生长成的植被被称为热带草原。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主要位于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地区。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形成湿季;受信风控制时,形成干季。其分布规律是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
    (2023·湖北·校联考模拟预测)昆明准静止锋是冬半年对我国西南地区影响较大的一种天气系统,通常在滇中到黔中摆动。图3示意某年1月10日一2月16日责阳(106.7°E,26.6°N)、会泽(103.3°E,26.4°N)、昆明(102.7°E.25°N)三地近地面气温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13.据图推断昆明准静止锋移动方向( )
    A.自西南向东北B.自东南向西北C.自西北向东南D.自东北向西南
    14.据图文信息推测,下列符合昆明准静止锋的示意图为( )
    A. B. C. D.
    15.下列时间中,准静止锋发生明显位移的是( )
    A.1月10日B.1月21日C.1月30日D.2月6日
    【答案】13.D 14.A 15.C
    【解析】
    13.准静止锋过境时会带来阴雨天气,导致气温下降。读图可知,图示时段内三地均经历了温度下降的过程,贵阳在1月10日至15日之间经历降温,会泽在1月15日至20日以及1月30日至2月4日经历了两次降温过程,昆明在2月14日左右经历了降温过程,可判断昆明准静止锋的移动方向为贵阳一会泽-昆明,由贵阳、会泽、昆明的经纬度位置可知,可判断昆明准静止锋的移动方向为东北向西南方向前进。所以答案选D。
    14.从东北方过来的是冷空气,从西南方过来的是暖空气,符号都标在锋前,A正确,排除BCD。故选A。
    15.由贵阳、会泽、昆明的经度位置可知,贵阳至会泽的经度跨度大于会泽至昆明的经度跨度,即昆明准静止锋到达会泽时,是昆明准静止锋西进最明显的时间。由图可知,1月30日会泽降温幅度最大,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大,西进明显,C正确,排除ABD。故选C。
    【点睛】当冷、暖气团的势力相当,或冷空气南下势力减弱并受到地形的阻挡,使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呈静止状态时,会形成[准]静止锋。有时锋的移动缓慢或在冷暖气团之间作来回摆动。
    综合题
    1.(2023·广东汕头·统考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珊瑚主要生长在水流稳定、风浪较小、水质洁净的热带海域,其遗骸和其它生物的碳酸钙骨骼一起堆积形成珊瑚礁。2016年,海洋学家在亚马孙河入海口发现了面积达9500平方公里的珊瑚礁群(下图),其属于新型的珊瑚礁系统,内部生物多样性差异较大,且面临较多威胁。
    (1)从水环境角度,分析亚马孙河入海口附近利于珊瑚生长的特殊环境。
    (2)推测亚马孙雨林遭受大面积破坏对亚马孙河入海口珊瑚生长可能造成的威胁。
    【答案】
    (1)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入海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小,水流稳定;受赤道无风带影响,风浪较小;河口附近受洋流顶托,盐度(密度)大的海水位于底部(表层为淡水),垂直交换小,海水环境稳定。
    (2)雨林被毁,入海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水流不稳定;入海泥沙量增加,水质变差,改变海底地貌,压缩了珊瑚的生存空间。
    【详解】
    (1)由材料可知,珊瑚主要生长的环境水流稳定、风浪较小。亚马孙河入海口附近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降水季节变化小,受其影响入海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小,水流稳定;该地区受赤道无风带影响,风浪较小;河口附近受洋流顶托作用,水流速度慢,表层为大量淡水,底部为盐度,密度较大的海水,海水不易进行垂直交换。因此海水环境稳定,利于珊瑚生长。
    (2)珊瑚主要生长在水深100~200米的平静而清澈的热带、亚热带海域,雨林被毁会使森林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将会导致入海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水流不稳定;雨林被破坏,保持水土能力下降,亚马孙河泥沙含量增加,水质浑浊,改变海底地貌,破坏珊瑚的生存环境。
    2.(2023·辽宁沈阳·东北育才学校校考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锢囚锋是由冷锋追上暖锋或由两支冷锋迎面相遇将锋前的暖气团抬离地面,禁锢在高空形成的一种特殊锋面。2017年2月20~22日青海地区经历来自新疆北部地区的一次强冷空气过程,该冷空气受祁连山脉的影响分为东西两路,两路冷空气在青海湖附近形成青海湖锢囚锋。图为21日20时青海湖锢囚锋位置图。
    (1)描述青海湖锢囚锋形成的过程。
    (2)从地形角度分析,造成此时青海湖锢囚锋东西两路冷空气势力差异的原因。
    (3)简述本次锢囚锋对青海湖周围牧业的危害。
    【答案】
    (1)强冷空气受祁连山脉的影响分为东西两路,西路经新疆南部盆地后,逐渐溢入青藏高原西侧阿尔金山山口进入青海西北部东路经河西走廊南下,在青藏高原东北部河谷地区向西回流倒灌。两路冷空气在青海湖附近迎面相遇,迫使本地暖空气抬离地面,钿囚到高空,形成青海湖铟囚锋。
    (2)西路冷空气受高大山脉的阻挡,阻挡作用强,势力较弱;东路冷空气经过地势低平的河西走廊和河谷地区,阻挡作用弱,且有狭管效应,势力较强。
    (3)出现剧烈降温、大风、暴雪等天气,破坏牧业设施使牲畜患病或冻死;阻断交通,影响牧业饲料供应(或草场被积雪覆盖),影响畜产品外运。
    【详解】
    (1)据材料可知,锢囚锋是由冷锋追上暖锋或由两支冷锋迎面相遇将锋前的暖气团抬离地面,禁锢在高空形成的一种特殊锋面,来自新疆北部地区的一次强冷空气受到高大山脉阻挡分为东西两路,西路经新疆南部盆地后,逐渐溢入青藏高原西侧阿尔金山山口进入青海西北部东路经河西走廊南下,在青藏高原东北部河谷地区向西回流倒灌。另一股是经河西走廊南下,在青藏高原东北部河谷地区向西回流倒灌的“东路冷空气”。这两股冷空气在青海湖附近迎面相遇,冷锋前的暖空气都被抬离地面,锢囚到高空,形成青海湖铟囚锋。
    (2)由材料可知,该冷空气受祁连山脉的影响分为东西两路,西路经新疆南部盆地后,逐渐溢入青藏高原西侧阿尔金山山口进入青海西北部。可知西路冷空气受高大山脉的阻挡,阻挡作用强,因此势力较弱;东路经河西走廊南下,在青藏高原东北部河谷地区向西回流倒灌。东路冷空气经过地势低平的河西走廊和河谷地区,地形阻挡作用弱,河谷地区存在狭管效应,冷空气势力较强。
    (3)本次锢囚锋是一次强冷空气过程,冷空气过境,出现剧烈降温、大风、暴雪等天气,青海湖周围牧业设施破坏,牲畜受冻患病或因为食物短缺饿死;大雪阻断交通,该地区畜牧业对饲料需求量大,因此影响牧业饲料供应,或出现草场被积雪覆盖,牲畜无法啃食,大量牲畜饿死,也影响牛奶,肉类等畜产品外运。
    3.(2023·河北·统考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2月,美国南部多日遭遇罕见低温和暴雪。研究表明,这次极端天气与极地涡旋有关。极地涡旋简称极涡,是极地高空冷性大型涡旋系统高度跨越地球的对流层和平流层,是极区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极地与赤道之间温差越大,极地涡旋越强、越稳定。北极极涡中心数量不固定,随极涡强度不同呈现出单中心和双中心变化特征。下图分别示意极涡稳定期和不稳定期。
    (1)相较于北极极涡,南极极涡中心数量较为稳定,试分析其原因。
    (2)推测夏季北极极涡中心数量特征,并说明理由。
    (3)分析此次美国南部多日遭遇罕见低温和暴雪的原因。
    【答案】
    (1)南极地区以高原为主,海拔高,气温低,与低纬地区温差大,结构稳定,极涡中心不易分裂;南极地区极夜日数较北极地区多,气温低,结构稳定;南极地区附近海洋占比较大,下垫面性质单一,受陆地影响小,中心不易分裂,数量较为稳定;南极大陆沿岸分布南极环流,受南下暖流影响小,极涡结构稳定等。
    (2)数量特征:呈双中心。理由:夏季北极地区与赤道温差较小,北极极涡势力弱,结构稳定性差,极涡中心易分裂;夏季低纬度地区暖气流旺盛,北上挤压北极极涡,造成北极极涡不稳定,中心易分裂。
    (3)美国地势东西高,中部低,冷空气可以迅速向南入侵;美国南部多临海,暖湿气流旺盛,与冷空气相遇易造成降水异常等。
    【详解】
    (1)比较南北极涡要从高纬度和赤道的温差方面组织答案。因为南极为陆地,温度低,和赤道温差大,造成的涡旋势力强;周边地理事物分布单一,干扰因素单一,变化小,故南极极地涡旋更稳定
    (2)推测夏季北极极涡中心的数量特征,首先从季节角度入手,判断夏季北极的天气状况,夏季北极光照时间增强,出现极昼现象,气温升高。再更加题干信息,极地与赤道温差减小会使极涡变弱、不稳定,因此夏季北极温度升高,使得极地与赤道间的温差变小,因此夏季北极极涡变弱、稳定性下降。
    (3)分析此次美国南部进入重大灾难的原因,可以从寒潮强度、持续时间和当地地形、天气系统等分析。此次北极极涡带来冷空气势力强劲,降温幅度大,持续时间长;美国中央大平原横贯南北,使得冷空气长驱南下;来自墨西哥湾和太平洋的水汽充足,为降雨、降雪提供支持,对交通、电力等设备破坏严重。
    气象台站
    经度
    纬度
    1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
    1月偏离天数/天
    7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
    7月偏离天数/天
    珲春
    130.35°E
    42.86°N
    约14时00分
    20.8
    约14时40分
    19.6
    辽源
    125.15°E
    42.90°N
    约13时20分
    14.4
    约13时50分
    17.2
    钾盐主要
    储量国
    储量
    (亿吨)
    储量世界
    占比(%)
    钾盐主要
    生产国
    年产量
    (万吨)
    年产量世界占比(%)
    我国主要进口国
    年进口量(万吨)
    年进口量占比(%)
    俄罗斯
    49.1
    38.2
    加拿大
    1399
    32
    加拿大
    191
    40
    加拿大
    32.6
    25.4
    白俄罗斯
    726
    17
    俄罗斯
    98
    21
    白俄罗斯
    129
    10.0
    俄罗斯
    705
    16
    白俄罗斯
    89
    19
    中国
    3.2
    2.5
    中国
    541
    12
    其他
    93
    20

    相关试卷

    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04地球上的水及其运动(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04地球上的水及其运动(Word版附解析),共28页。

    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0农业(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0农业(Word版附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2交通(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2交通(Word版附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