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六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六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共4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面各图的对称轴数量最多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B.
C.D.
2.在下面的各算式中,( )的计算结果最大。
A.+B.﹣C.÷D.×
3.一件商品,先提价10%,又降价10%,现在的价格与原来相比( )
A.提高了B.不变C.降低了D.无法确定
4.六年级100名女生参加百米测试,其中50人为优秀,25人为良好,25人为达标。能够正确反映测试结果分布情况的是( )
A.B.C.D.
5.如图,一枚1元硬币的周长是7.85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
A.39.25B.31.25C.30D.12.5
6.一个三角形中,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2:5,这个是( )三角形。
A.锐角B.直角C.钝角D.等边
7.如图是由一个大圆和一个小圆组成的,O是大圆的圆心。1:4表示( )
A.小圆和大圆的半径比B.小圆和大圆的直径比
C.小圆和大圆的周长比D.小圆和大圆的面积比
8.笑笑的身高是150厘米,淘气的身高是160厘米,淘气比笑笑高百分之几?正确的算式是( )
A.(160﹣150)÷150B.(160﹣150)÷160
C.150÷160D.1﹣150÷160
9.如图,正方形草地的边长是12米,拴羊的绳长也是12米,羊能吃到草的面积是( )平方米。
A.452.16B.226.08C.144D.113.04
10.实验小学举行乒乓球赛,六年级有10个班,每两个班都要赛一场;一共要赛( )场。
A.10B.20C.45D.55
二、填空
11. :10== %= (填小数)
12.用圆规画一个圆,如果圆规两脚之间距离是3厘米,这个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13.六年一班共有学生48人,今天有3名学生没到校,今天的出席率是 。
14.淘气2021年12月1日把1000元存入银行,定期三年,年利率是2.75%,到期后,淘气应得的利息是 元;他想送给妈妈一台1100元的电烤箱,取出全部本金和利息够吗? (填“够”或“不够”)
三、计算
15.直接写得数。
16.求比值。
45:54
0.4:0.08
17.解方程。
50%x=100 x+25%x=200 15x﹣30=180
18.用合理的方法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四、综合应用
19.分别画出如图从上面、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
20.如图描述的是妙想从家出发步行去超市买圆规,再步行返回家中的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
(1)妙想在超市买圆规用了 分。
(2)返回时每分走 米。
五、解决问题
21.张老师对班级40名同学进行了自然灾害自救知识的问卷调查,有80%的同学写出了2种或2种以上的方法,少于2种方法的有多少名同学?
22.阅览室有60本科技书,六年(1)班有学生35人,六年(2)班有学生40人。按人数分配,两个班各分得多少本?
23.百货商场今年销售了2250台电脑,今年的销售量比去年多,去年销售了多少台电脑?
24.“5G”网络的传输速度非常快,下载1G大小的文件仅需6秒。如图是用该网络下载10G影音文件的进度条,已经下载了多少秒?
25.“校园手机”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下面是记者对“中小学学生带手机的态度”这个问题,随机调查结果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对中小学学生带手机的态度统计表
(1)从图中可以看出,持“无所谓”态度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 %。
(2)调查总人数中有80人持“赞成”的态度,参与调查的共有 人。
(3)持“反对”态度的比“赞成”态度的多 人。
(4)请把统计表补充完整。
2024-2025学年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六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各图的对称轴数量最多的是( )
A.B.
C.D.
【考点】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条数及位置.
【答案】D
【分析】轴对称:在平面内,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都能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作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其对称轴。
【解答】解:有4条对称轴;有4条对称轴;有3条对称轴;有无数条对称轴。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意义及在实际当中的运用。
2.在下面的各算式中,( )的计算结果最大。
A.+B.﹣C.÷D.×
【考点】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分数乘法;分数除法.
【答案】A
【分析】根据分数乘除法,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分别计算出各式的结果,然后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解:A.==
B.=﹣=
C.÷==
D.×==
比较与
所以比较<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分数乘、除法,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以及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3.一件商品,先提价10%,又降价10%,现在的价格与原来相比( )
A.提高了B.不变C.降低了D.无法确定
【考点】百分数的实际应用.
【答案】C
【分析】设原价是1,第一个单位“1”是原价,提价后的价格就是原价的1+10%;第二个10%的单位“1”是提价后的价格,现价是提价后价格的1﹣10%,求出现价再与原价比较即可.
【解答】解:设原价是1,则提价后的价格是:
1×(1+10%)
=1×110%
=1.1;
现价是:1.1×(1﹣10%)
=1.1×90%
=0.99;
0.99<1,即现价低于原价.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分清两个单位“1”的区别,找清各自以谁为标准,再把数据设出,根据基本的数量关系求解.
4.六年级100名女生参加百米测试,其中50人为优秀,25人为良好,25人为达标。能够正确反映测试结果分布情况的是( )
A.B.C.D.
【考点】扇形统计图.
【答案】B
【分析】把参加测试的总人数看作单位“1”,根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除法分别求出成绩优秀、良好、达标的人数各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然后对照下面的四幅图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解:50÷100=50%
25÷100=25%
能够正确反映测试结果分布情况的是图B。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表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5.如图,一枚1元硬币的周长是7.85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
A.39.25B.31.25C.30D.12.5
【考点】长方形的周长.
【答案】C
【分析】通过观察图形可知,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这个圆直径的5倍,长方形的宽等于这个圆的直径,根据圆的周长公式:C=πd,那么d=C÷π,据此求出直径,再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
【解答】解:7.85÷3.14=2.5(厘米)
(2.5×5+2.5)×2
=(12.5+2.5)×2
=15×2
=30(厘米)
答: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0厘米。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圆的周长公式、长方形的周长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
6.一个三角形中,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2:5,这个是( )三角形。
A.锐角B.直角C.钝角D.等边
【考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
【答案】C
【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先求出总份数,再按比例分配,即可求出三角形最大角的度数,即可判断。
【解答】解:2+2+5=9(份)
180×=100°
答:这个是钝角三角形。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按比例分配问题,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是解答关键。
7.如图是由一个大圆和一个小圆组成的,O是大圆的圆心。1:4表示( )
A.小圆和大圆的半径比B.小圆和大圆的直径比
C.小圆和大圆的周长比D.小圆和大圆的面积比
【考点】比的意义.
【答案】D
【分析】由图可以看出,大圆的半径是小圆半径的2倍,设小圆半径为r,则大圆半径为2r。
A、根据比的意义即可写出小圆和大圆的半径,再化成最简整数比;
B、根据半径与直径的关系“d=2r”,分别求出大、小圆的直径,再根据比的意义即可写出小圆和大圆直径的,再化成最简整数比;
C、根据圆周长计算公式“C=2πr”分别求出大、小圆的周长,再根据比的意义即可写出小圆和大圆周长的比,再化成最简整数比;
D、根据圆的面积计算公式“S=πr2”分别求出大、小圆的面积,再再根据比的意义即可写出小圆和大圆面积的比,再化成最简整数比。
【解答】解:设小圆半径为r,则大圆半径为2r。
A、r:2r=1:2;
B、(2r):(2r×2)
=2r:4r
=1:2;
C、(2πr):(2π×2r)
=2πr:4πr
=1:2;
D、(π×r2):(π×2r×2r)
=πr2:4πr2
=1:4
即1:4表示小圆和大圆的面积比。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比的意义及化简、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圆周长的计算、圆面积的计算。
8.笑笑的身高是150厘米,淘气的身高是160厘米,淘气比笑笑高百分之几?正确的算式是( )
A.(160﹣150)÷150B.(160﹣150)÷160
C.150÷160D.1﹣150÷160
【考点】百分数的实际应用.
【答案】A
【分析】用淘气的身高减去笑笑的身高,再除以笑笑的身高即可。
【解答】解:(160﹣150)÷150×100%
=10÷150×100%
≈6.7%
答:正确的算式是(160﹣150)÷150。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百分数应用题解答方法的运用。
9.如图,正方形草地的边长是12米,拴羊的绳长也是12米,羊能吃到草的面积是( )平方米。
A.452.16B.226.08C.144D.113.04
【考点】圆与组合图形;圆、圆环的面积.
【答案】D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可知,羊能吃到的草地面积是一个半径为12m的圆面积的;接下来利用圆的面积公式以及乘法的意义即可求出这只羊能吃到的草地的面积。
【解答】解:3.14×12×12×
=3.14×36
=113.04(平方米)
答:羊能吃到草的面积是113.04平方米。
故选:D。
【点评】本题是一道求面积的问题,掌握圆的面积公式是关键。
10.实验小学举行乒乓球赛,六年级有10个班,每两个班都要赛一场;一共要赛( )场。
A.10B.20C.45D.55
【考点】简单的排列、组合;握手问题.
【答案】C
【分析】假设有N个人,则每个人都要和除自己之外的(N﹣1)个人握手,则总握手的次数是N(N﹣1),但是在这N(N﹣1)次的握手中,每一次的握手都重复计算了,例如我和你握手,你和我握手是一样的。所以,要把它除以2,则N个人握手的次数是N(N﹣1)÷2。
【解答】解:10×(10﹣1)÷2=45(场)
答:一共要赛45场。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握手问题”的应用。
二、填空
11. 6 :10== 60 %= 0.6 (填小数)
【考点】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及其转化.
【答案】6,60,0.6。
【分析】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3:5,再根据比的性质,比的前、后项都乘2就是6:10;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3÷5=0.6;把0.6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添上百分号就是60%。
【解答】解:6:10==60%=0.6
故答案为:6,60,0.6。
【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小数、分数、比、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及转化。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性质进行转化即可。
12.用圆规画一个圆,如果圆规两脚之间距离是3厘米,这个圆的面积是 28.26 平方厘米.
【考点】圆、圆环的面积.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画圆的方法,先确定圆心,让有针的圆规一脚定在圆心上,以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为半径旋转一周,就画成了圆,可见两脚之间的3厘米,实际就是所画圆的半径.然后代入公式就可以求圆的面积了.
【解答】解:S圆=πr2
=3.14×32
=28.26(平方厘米);
答:这个圆的面积是28.26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28.26.
【点评】此题考查画圆的方法和已知半径如何求圆的面积.
13.六年一班共有学生48人,今天有3名学生没到校,今天的出席率是 93.75% 。
【考点】百分率应用题.
【答案】93.75%。
【分析】出勤率是指出勤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计算方法是:出勤率=出勤的人数÷总人数×100%,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解答】解:(48﹣3)÷48×100%
=45÷48×100%
=93.75%
答:今天的出席率是93.75%。
故答案为:93.75%。
【点评】此题属于百分率问题,都是用一部分数量(或全部数量)除以全部数量乘百分之百。
14.淘气2021年12月1日把1000元存入银行,定期三年,年利率是2.75%,到期后,淘气应得的利息是 82.5 元;他想送给妈妈一台1100元的电烤箱,取出全部本金和利息够吗? 不够 (填“够”或“不够”)
【考点】存款利息与纳税相关问题.
【答案】82.5,不够。
【分析】根据利息=本金×利率×存期,本息和=本金+利息,代入数据解答即可。
【解答】解:1000×3×2.75%
=3000×2.75%
=82.5(元)
1000+82.5=1082.5(元)
答:到期后,应得利息82.5元,一共获得本息1082.5元。
1082.5<1100
所以不够。
故答案为:82.5,不够。
【点评】本题考查了存款利息相关问题,公式: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三、计算
15.直接写得数。
【考点】分数除法;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分数乘法.
【答案】;;9;4;1;;;;1;75。
【分析】根据分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直接进行口算即可。
【解答】解:
【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的计算,计算时要细心,注意平时积累经验,提高计算的水平。
16.求比值。
45:54
0.4:0.08
【考点】求比值和化简比.
【答案】;;5。
【分析】求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求出商即可。
【解答】解:45:54=45÷54=
0.4:0.08=0.4÷0.08=5
【点评】此题考查求比值的方法。注意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17.解方程。
50%x=100
x+25%x=200
15x﹣30=180
【考点】百分数方程求解;整数方程求解.
【答案】x=200;x=160;x=14。
【分析】(1)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50%求解;
(2)先计算x+25%x=1.25x,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1.25求解;
(3)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30,然后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15求解。
【解答】解:(1)50%x=100
50%x÷50%=100÷50%
x=200
(2)x+25%x=200
1.25x=200
1.25x÷1.25=200÷1.25
x=160
(3)15x﹣30=180
15x﹣30+30=180+30
15x=210
15x÷145=210÷15
x=14
【点评】本题考查解方程,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方程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18.用合理的方法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考点】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答案】1;19;7;;;40。
【分析】按照乘法分配律计算;
按照乘法分配律计算;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除法,再算乘法;
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除法,再算括号外面的除法;
按照乘法分配律计算。
【解答】解:
=×4﹣×4
=3﹣2
=1
=19×(+)
=19×1
=19
=×12
=7
=×
=
=16÷
=
=120×﹣120×+120×
=110﹣90+20
=40
【点评】本题考查了四则混合运算,注意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灵活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综合应用
19.分别画出如图从上面、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
【考点】作简单图形的三视图.
【答案】
【分析】左面的立体图形由5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构成。从上面能看到4个相同的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3个,右齐;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与从上面看到的相同;从左面能看到3个相同的正方形,分两层,上层1个,下层2个,右齐。
【解答】解:
【点评】本题是考查作简单图形的三视图,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左面(或右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图形。
20.如图描述的是妙想从家出发步行去超市买圆规,再步行返回家中的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
(1)妙想在超市买圆规用了 15 分。
(2)返回时每分走 60 米。
【考点】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简单的行程问题;单式折线统计图.
【答案】(1)15;(2)60。
【分析】(1)每格表示5分钟,妙想在超市买圆规用了3个5分钟,然后用乘法解答即可。
(2)返回时用了3个5分钟,然后除路程900即可求出每分走多少米。
【解答】解:(1)5×3=15(分钟)
答:妙想在超市买圆规用了15分。
(2)5×3=15(分钟)
900÷15=60(米/分钟)
答:返回时每分走60米。
故答案为:15;60。
【点评】此题为单式折线统计图与实际结合的题型,培养同学们从图形中找信息的能力。
五、解决问题
21.张老师对班级40名同学进行了自然灾害自救知识的问卷调查,有80%的同学写出了2种或2种以上的方法,少于2种方法的有多少名同学?
【考点】百分率应用题.
【答案】8名。
【分析】把调查的总人数看成单位“1”,用40人乘(1﹣80%),即可求出写出少于2种方法的人数。
【解答】解:40×(1﹣80%)
=40×
=8(名)
答:少于2种方法的有8名同学。
【点评】本题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进行解答,关键是看把谁当成了单位“1”。
22.阅览室有60本科技书,六年(1)班有学生35人,六年(2)班有学生40人。按人数分配,两个班各分得多少本?
【考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答案】28本,32本。
【分析】根据两个班学生人数,可求得两个班分得的本数比,然后求得两个班各分得总数的几分之几,再根据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列式解答即可。
【解答】解:六年(1)班分得:
60×
=60×
=28(本)
六年(2)班分得:
60×
=60×
=32(本)
答:六年(1)班分得28本,六年(2)班分得32本。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运用按比利分配的方法解答问题的能力。
23.百货商场今年销售了2250台电脑,今年的销售量比去年多,去年销售了多少台电脑?
【考点】分数除法应用题.
【答案】1875台。
【分析】分率是把去年销售的数量看作单位“1”,今年销售的数量相当于去年销售数量的(1+),用今年销售的数量除以(1+),就是去年销售的数量。
【解答】解:2250÷(1+)
=2250÷
=1875(台)
答:去年销售了1875台电脑。
【点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
24.“5G”网络的传输速度非常快,下载1G大小的文件仅需6秒。如图是用该网络下载10G影音文件的进度条,已经下载了多少秒?
【考点】百分数的实际应用.
【答案】36秒。
【分析】根据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影音文件的大小乘已下载的百分数即可求出已下载的文件大小,用已下载的文件大小乘下载1G大小的文件所需要的时间即可解答本题。
【解答】解:10×60%=6(G)
6×6=36(秒)
答:已经下载了36秒。
【点评】本题考查了百分数的实际应用。
25.“校园手机”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下面是记者对“中小学学生带手机的态度”这个问题,随机调查结果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对中小学学生带手机的态度统计表
(1)从图中可以看出,持“无所谓”态度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 10 %。
(2)调查总人数中有80人持“赞成”的态度,参与调查的共有 400 人。
(3)持“反对”态度的比“赞成”态度的多 200 人。
(4)请把统计表补充完整。
【考点】扇形统计图;统计图表的填补.
【答案】(1)10;
(2)400;
(3)200;
(4)
【分析】(1)把调查的总人数看作单位“1”,根据减法的意义,用减法解答。
(2)把调查的总人数看作单位“1”,其中赞成的人数有80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0%,根据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求出调查的总人数。
(3)先求出持“反对”态度的比“赞成”态度的多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之几,然后根据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解答。
(4)根据求出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解答】解:(1)1﹣20%﹣70%=10%
答:持“无所谓”态度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10%。
(2)80÷20%
=80÷0.2
=400(人)
答:参与调查的共有400人。
(3)400×(70%﹣20%)
=400×50%
=200(人)
答:持“反对”态度的比“赞成”态度的多200人。
(4)400×10%=40(人)
400×70%=280(人)
作图如下:
故答案为:10;400;200。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统计表的特点及作用、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表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考点卡片
1.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及其转化
【知识点归纳】
(1)小数化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2)分数化成小数:用分母去除分子,能除尽的就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除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一般保留三位数
(3)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4)小数化成百分数: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5)百分数化成小数: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6)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7)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0.75=12÷ 16 = 9 :12= 75 %
分析:解决此题关键在于0.75,0.75可改写成75%,也可改写成,可改写成3÷4,进一步改写成12÷16,也可改写成3:4,进一步改写成9:12.
解;0.75=75%==3÷4=12÷16=3:4=9:12.
故答案为:16,9,75.
点评:此题考查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转化,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性质进行转化即可.
2.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知识点归纳】
1、加法运算:
①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如a+b=b+a
②加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如:a+b+c=a+(b+c)
2、乘法运算:
①乘法交换律: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如a×b=b×a.
②乘法结合律:先乘前两个数,或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如a×b×c=a×(b×c)
③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可以拆开来算,积不变.如a×(b+c)=ab+ac
④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一个数乘另一个数的积加它本身乘另一个数的积,可以把另外两个数加起来再乘这个数.如ac+bc
=(a+b)×c
3、除法运算:
①除法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相除.如a÷b÷c=a÷(b×c)
②商不变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它们的商不变.如a÷b=(an)÷(bn)=(a÷n)÷(b÷n) (n≠0 b≠0)
4、减法运算:
减法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如a﹣b﹣c=a﹣(b+c)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1:0.65×201=0.65×(200+1)=0.65×200+0.65运用了乘法的( )
A、交换律 B、结合律 C、分配律
分析: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为:两个数的和乘另一个数,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两个加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得数不变,用字母表示:(a+b) c=ac+ac.据此可知,0.65×201=0.65×(200+1)=0.65×200+0.65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解:根据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可知,
0.65×201=0.65×(200+1)=0.65×200+0.65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故选:C.
点评:本题利用具体的算式考查了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例2:125×25×32=(125×8)×(25×4),这里运用了( )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分析:在125×25×32=(125×8)×(25×4)中,是把32看作8×4,然后用乘法交换律变成125×8×25×4,再运用乘法结合律计算,即(125×8)×(25×4).
解:125×25×32=(125×8)×(25×4),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故选:C.
点评:此题重点考查了学生对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掌握与运用情况.
3.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知识点归纳】
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意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法则:
①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子进行相加(减)得数作分子,分母不变
②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必须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法则进行运算.
③带分数相加(减),先把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然后,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注意带分数相减时,如果被减数的分数部分小于减数的分数部分,就要从被减数的整数部分里拿出1(在连减时,也有需要拿出2的情况),化成假分数,与原来被减数的分数部分加在一起.
分数加法的运算定律:
①加法交换律:两个分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或三个以上)分数相加,先把前两个分数加起来,再与第三个分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分数加起来,再与第一个分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分数减法的运算性质:与整数减法性质一样.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1:6千克减少千克后是 5 千克,6千克减少它的后是 4 千克.
分析:(1)第一个千克是一个具体的数量,直接列减法算式即可求出;
(2)第一个是把6千克看做单位“1”,减少的是6千克的,由此列式解决问题.
解:(1)6﹣=5(千克);
(2)6﹣6×=6﹣2=4(千克).
故答案为:5,4.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区分两个分数的区别:第一个分数是一个具体的数量,第二个分数表示是某一个数量的几分之几,由此灵活选择合理算法解答即可.
例2:修路队修一条公路,第一周修了km,第二周修了km,第三周比前两周修的总和少km,第三周修了多少km?
分析:第三周比前两周修的总和少km,两周修的总和为:(+)km,那么第三周修了:(+)﹣
解:(+)﹣,
=﹣+,
=+,
=+
=1(km)
答:第三周修了1km.
点评:此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同时注意计算的灵活性.
4.分数乘法
【知识点归纳】
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分数乘法法则:
(1)分数乘以整数或整数乘以分数:由于任何整数(0除外)都可以化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分数乘以整数或整数乘以分数,都可以转化成分数乘以分数的形式.因此,在计算中,是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为分子,分母不变.在乘的过程中,如果有可以约分的数,可以先约分,这样,可以使计算的数字缩小,从而使计算变得简便.
(2)分数乘以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为了使计算简便,在计算的过程中,能够约分的,要约分.
(3)带分数乘法: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再乘.结果是假分数时,要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分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1)交换律:两个分数相乘,交换分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2)结合律:三个分数相乘,先把前两个分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分数,或者先把后两个分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分数,它们的积不变.
(3)乘法分配律:两个分数的和与一个分数相乘所得的积,等于每一个加数分别与这个分数相乘所得的积的和.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1:甲数的等于乙数的,那么甲数( )乙数.(甲数乙数不为0)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分析:甲数的等于乙数的.首先把甲数看作‘单位1’乙数是甲数的.
解:把甲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5份乙数就相当于甲数的.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分数大小的比较.
例2:一个数乘分数的积一定比原来这个数小. × .(判断对错)
分析:本题的说法是错误的:(1)当这个数为零时,积总为零.(2)假分数≥1,当分数为假分数时,积≥这个数.真分数<1,只有当个分数为真分数时,且是一个不为零的数乘以这个真分数,积才一定比原来这个数小.
解答:解:只有当个分数为真分数时,且是一个不为零的数乘以这个真分数,积才一定比原来这个数小.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从这个数是否为零、真分数、假分数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5.分数除法
【知识点归纳】
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分数除法法则:
(1)分数除以整数: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2)一个数除以分数: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3)带分数除法:在分数除法中,如果出现带分数时,不论这个带分数是被除数还是除数,都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按照分数除以分数的法则计算.
分数除法的运算性质:与整数除法的运算性质相同
(1)一个数除以几个数的积,等于这个数依次除以积的每个因数.
(2)两个数的积除以一个数,等于用除数先除积的任意一个因数,再与另一个因数相乘.
(3)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商,等于这个数先乘以商中的除数,再除以商中的被除数;或者用这个数先除以商中的被除数,再乘以商中的除数.
(4)两个数的商除以一个数,等于商中的被除数先除以这个数,再除以原来商中的除数.
(5)两个数的和除以一个数,等于用除数分别去除这两个数,再把所得的商加起来.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1:甲数的是18,乙数的是18,甲数( )乙数.
分析:甲数的是18用除法求出甲数,乙数的是18用除法求出乙数;然后比较大小.
解:18÷,
=18×,
=27;
18÷,
=18×,
=24;
27>24;
所以甲数>乙数;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基本的分数除法的运用: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解答.
例2:一个数(0除外)除以,这个数就( )
A、扩大6倍 B、增加6倍 C、缩小6倍
分析: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由此解决.
解:设这个数为a,则:
a=6a,a不为0,6a就相当于把a扩大了6倍.
故选:A.
点评:本题运用了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来求解,注意扩大6倍和增加6倍的区别.
6.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知识点归纳】
1、整数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分数乘法中的简便计算,需要关注的是,根据数的特征正确运用运算定律,切勿随心所欲进行所谓的“简便计算”。
2、分数乘法简便计算的本质,是利用运算定律创造条件“约分”,使计算简便。
【方法总结】
1、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完全相同,都是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
①如果是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②如果是分数连乘,可先进行约分,再进行计算;
③如果是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时,要先把除法转换成乘法,然后按乘法运算。
【常考题型】
妈妈买来一袋大米,吃了,还剩35千克,这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答案:35÷(1﹣)=50(千克)
水果店今天共卖出香蕉48千克,下午卖出的香蕉是上午的,上午卖出香蕉多少千克?
答案:48×=27(千克)
7.整数方程求解
【知识点归纳】
解方程的步骤
(1)去括号。
在去方程中的括号时,若括号前面是“+”,括号内不变符号;若括号前是“﹣”,去掉括号后,括号内变号。
(2)移项。
通过移项,将方程中的含未知数的项都移动到一侧,将整数移动到另一侧。
(3)合并同类项。
对含有相同未知数的次数相同的项的系数相加,合并同类项。
(4)系数化为1.
合并同类项后,将等式两侧都除以含有未知数的次数最高的项的系数。当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时,系数化为1后即可得到方程的解。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解方程。
3x+18=904x﹣7=295×6+4x=468x﹣18+4=10
答案:x=24;x=9;x=4;x=3。
8.百分数方程求解
【知识点归纳】
把百分数转化成小数即可,其他步骤与小数方程求解相同
一般利用等式性质把小数转化为整数之后,其他步骤与整数方程求解相同。
解方程的步骤
(1)去分母。
当方程中存在分数,对方程中的两侧都乘以分数的分母,使分式化为整式,便于计算。
(2)去括号。
在去方程中的括号时,若括号前面是“+”,括号内不变符号;若括号前是“﹣”,去掉括号后,括号内变号。
(3)移项。
通过移项,将方程中的含未知数的项都移动到一侧,将整数移动到另一侧。
(4)合并同类项。
对含有相同未知数的次数相同的项的系数相加,合并同类项。
(5)系数化为1.
合并同类项后,将等式两侧都除以含有未知数的次数最高的项的系数。当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时,系数化为1后即可得到方程的解。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解方程。
答案:x=10;x=20;x=1/2;x=5。
9.比的意义
【知识点归纳】
两个数相除,也叫两个数的比.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1: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
A、1:4 B、5:7 C、5:4 D、4:5
分析: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把女生人数看作单位“1”,则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由此即可求出男生与女生的人数的比,据此选择即可.
解:(1+):1,
=:1,
=5:4;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判断出单位“1”,求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进而根据比的意义解答即可.
例1:甲数是乙数的,乙数是丙数的,甲、乙、丙三数的比是( )
A、4:5:8 B、4:5:6 C、8:12:15 D、12:8:15
分析:根据题干分析可得,设甲数是2x,乙数是3x,则丙数就是3x÷=x,由此即可写出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2x:3x:x,根据比的性质,即可得出最简比.
解:设甲数是2x,乙数是3x,则丙数就是3x÷=x,
所以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2x:3x:x=8:12:15,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比的意义,关键是根据甲乙丙的关系,分别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出这三个数,再利用比的性质化简比.
10.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知识点归纳】
1.联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法中的被除数;比号相当于分数的分数线、除法中的除号;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数的分母、除法中的除数;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分数值、除法中的商.
2.区别:比是一种关系,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16÷ 20 = 8 :10= 80 %= 八 成.
分析:根据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商不变的规律、比的基本性质等知识即可得答案.
解:=4÷5=16÷20,
=4:5=8:10,
=0.8=80%=八成,
故答案为:=16÷20=8:10=80%=八成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商不变的规律、比的基本性质等知识.
11.求比值和化简比
【知识点归纳】
1.求两个数的比值,就是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这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2.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整数比化简方法: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2)分数比化简方法: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它们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变成整数比,再进行化简;利用求比值的方法也可化简分数比,但结果必须写成比的形式.
(3)小数比化简方法:先把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位数,完成整数比,再进行化简.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3.2,乙数与甲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
A、16:5 B、5:16 C、3:2 D、2:3
分析:根据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3.2,可以认为乙数是1份的数,甲数是3.2份的数,进一步写出比并化简比.
解:乙数:甲数=1:3.2=10:32=5:16.
故选:B.
点评:解决此题关键是根据题意先写出比,再进一步化简比.
12.分数除法应用题
【知识点归纳】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
特征:已知一个数和另一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一个数”是比较量,“另一个数”是标准量.求分率或百分率,也就是求它们的倍数关系.
解题关键:从问题入手,搞清是把谁看做标准的数也就是把谁看做了单位“1”,谁知单位“1”的量比较,谁就作为被除数.
甲是乙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甲是比较量,乙是标准量,用甲除以乙.
甲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甲减乙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关系式:(甲数﹣乙数)÷乙数,或(甲数﹣乙数)÷甲数.
特征:已知一个实际数量和它相对应的分率,求单位“1”的量.
解题关键:准确判断单位“1”的量,把单位“1”的量看成x,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方程,或者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列算式,但必须找准和分率相对应的已知实际数量.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1: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表示( )几分之几.
A、长比宽多 B、长比宽少 C、宽比长少 D,宽比长多
分析:据题意5﹣3表示宽比长少的数量,除以5表示宽比长少的数量占长的几分之几.
解:表示宽比长少的占长的几分之几.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分数应用题的基本类型:一个数比另一个多(或)几分之几的数,多的(或少的)除以另一个数.
例2:弟弟身高120厘米,比哥哥矮,计算哥哥身高的正确式子( )
A、120×(1+) B、120÷(1+) C、120×(1﹣) D、120÷(1﹣)
分析:根据题意“弟弟身高120厘米,比哥哥矮”把哥哥的身高看作单位“1”,哥哥的身高是未知的,用除法计算,数量120除以对应分率(1﹣),据此解答即可.
解:哥哥的身高:120÷(1﹣).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分数除法应用题,关键找准单位“1”,单位“1”是未知的,用除法计算,数量除以对应分率.
13.百分数的实际应用
【知识点归纳】
①出勤率=出勤人数÷总人数×100%
发芽率=发芽种子数÷试验种子数×100%
小麦的出粉率=面粉的重量÷小麦的重量×100%
产品的合格率=合格的产品数÷产品总数×100%
职工的出勤率=实际出勤人数÷应出勤人数×100%
②纳税问题:
缴纳的税款叫应纳税款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税款=应纳税金×税率
③利息问题:
存入银行的钱叫本金;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1:某公司开会,有25人缺席,有100人出席,这个会议的出席率是( )
A、80% B、75% C、100%
分析:出席率是指出席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计算方法为:×100%=出席率,由此列式解答即可.
解:×100%=80%,
答:出席率是80%;
故选:A.
点评:此题属于百分率问题,计算的结果最大值为100%,都是用一部分数量(或全部数量)除以全部数量乘以百分之百.
例2:某商店同时卖出两件商品,每件各得60元,但其中一件赚20%,另一件亏本20%,这个商店卖出这两件商品是赚钱还是亏本?
分析:可以这样想,赚了20%,亏本20%是和谁比较呢?是与原价比较,因此原价是单位“1”,赚了20%就是说原价的(1+20%)是60元,求原价,用除法,60÷(1+20%)=50(元),同理亏本20%就是说原价的(1﹣20%)是60元,求原价,用除法,60÷(1﹣20%)=75(元).
解:[60÷(1+20%)+60÷(1﹣20%)]﹣60×2
=[50+75]﹣120;
=125﹣120;
=5(元);
答:这两件商品亏了5元.
点评: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正确确定单位“1”,找出对应关系.
14.简单的行程问题
【知识点归纳】
计算路程,时间,速度的问题,叫做行程问题.
解题关键及规律:
同时同地相背而行:路程=速度和×时间
同时相向而行:两地的路程=速度和×时间
同时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追及问题=路程÷速度差
同时同地同向而行( 速度慢在后,快的在前):路程=速度差×时间.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1:甲乙两车从A、B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63.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6.5千米,4小时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要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根据题意,应先求出两车的速度和,即63.5+56.5=120(千米),然后乘相遇时间,列式解答即可.
解:(63.5+56.5)×4
=120×4
=480(千米)
答:A、B两地相距480千米.
点评:此题考查了关系式: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
例2:王华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从家去学校,小时行了全程的,王华家离学校有多少千米?
分析:先依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王华小时行驶的路程,再运用分数除法意义即可解答.
解:4×÷,
=÷,
=1(千米),
答:王华家离学校有1千米.
点评:分数除法意义是解答本题的依据,关键是求出王华小时行驶的路程.
例3: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距中点14千米的地方相遇,两车相遇时,它们所行路程的差是( )千米.
A、7 B、14 C、28 D、42
分析:由题意可知:两车相遇时,快车超过中点14千米,而慢车距离终点还有14千米,因此它们的路程差为14×2=28千米,据此即可进行解答.
解:因为两车相遇时,快车超过中点14千米,
而慢车距离终点还有14千米,
因此它们的路程差为14×2=28千米;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时间、路程、速度差的掌握情况.
15.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知识点归纳】
把一个数按一定的比(或连比)分成若干部分,叫做按比例分配.
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把一个总数A分成几部分,使顺次与几个已知数的连比成正比例关系,只要求出总份数,然后,把A分别乘以各部分量所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或者求出总份数后,再求平均每份是多少,然后,按照各个量所占的份数,求出几份是多少.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1: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3:2:1,这是一个( )三角形.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D、无法确定
分析: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度数和是180°,三角形的最大的角的度数占内角度数和的,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求出最大角,进而判断即可.
解:1+2+3=6
最大的角:180°×=90°
所以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应明确三角形的内角度数的和是180°,求出最大的角的度数,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分类判定类型.
例2:一个长方形周长是88cm,长与宽的比是7:4.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面积是多少?
分析:根据题意,长与宽的和为88÷2=44(厘米),然后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求出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再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求出面积,解决问题.
解:88÷2=44(厘米),
4+7=11,
44×=16(厘米),
44×=28(厘米);
16×28=448(平方厘米);
答:长方形的长是28厘米,是16厘米,面积是448平方厘米.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找准对应量,找出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即可.
16.百分率应用题
【知识点归纳】
出勤率:
发芽率=发芽种子数÷试验种子数×100%
小麦的出粉率=面粉的重量÷小麦的重量×100%
产品的合格率=合格的产品数÷产品总数×100%
职工的出勤率=实际出勤人数÷应出勤人数×100%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1:一种树苗实验成活率是98%,为了保证成活380棵,至少要种多少棵树苗?
分析:首先理解“成活率”的概念,成活率是指成活的棵数占总棵数的百分比,即成活率=×100%.
已知成活率是98%,成活380棵,求至少要种多少棵,根据成活棵数÷成活率,即380÷98%,计算即可.
解:380÷98%,
=380÷0.98,
≈388(棵);
答:至少要种388棵树苗.
点评:此题考查了成活率的概念,同时应注意在处理结果时应该用“进一法”.
例2:一个商场打折销售,规定购买200元以下(包括200元)商品不打折,200元以上500元以下(包括500元)全部打九折,如购买500元以上的商品,就把500元以内(包括500元)的打九折,超出的打八折,一个人买了两次,分别用了134元、466元,那么如果他一次购买这些商品的话,可节省多少元?
分析:先分析销售的办法:
(1)200元以下(包括200元)商品不打折,这种方法最多付款200元;
(2)200元以上500元以下(包括500元)全部打九折,这一阶段最少付款200×90%=180(元);
最多付款500×90%=450(元);
(3)如购买500元以上的商品,就把500元以内(包括500元)的打九折,超出500元的部分打八折;这一阶段最少付款450元.
134元<180元,说明原价就是134元,没有打折;
466元>450元;它属于第(3)种情况,有500元打九折,付450元;剩下的打八折;所以加上134元后也属于此阶段优惠;把134元按照8折优惠的钱数就是可以节省的钱数.
解:200×90%=180(元);
134元<180元,说明原价就是134元,没有打折;
500×90%=450(元);
466>450;
一次购买134元可以按照8折优惠;
134×(1﹣80%),
=134×20%,
=26.8(元);
答:一次购买可节省26.8元.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类讨论的思想的运用:分析实际付款可按不同方式打折.也考查了实际生活中的折扣问题.
17.存款利息与纳税相关问题
【知识点归纳】
①纳税问题:
缴纳的税款叫应纳税款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税款=应纳税金×税率
②利息问题:
存入银行的钱叫本金;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1:明明今年2月18日将3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定期一年,年利率是3.87%,到明年2月18日,扣除5%的利息税后,他一共可取出多少元钱?
分析:我们运用“本金×利率×时间×(1﹣5%)+本金=本息共多少元”,运用公式解答即可.
解:300×3.87%×1×(1﹣5%)+300,
=11.03+300,
=311.03(元);
答:他一共可取出311.03元钱.
点评:本题注意税后利息加上本金就是明明一共可取的钱是多少,不要忘记加上本金.
例2:李亮爸爸月收入2000元,妈妈月收入1800元.按规定李亮爸爸、妈妈的月收入中,超过1600元的部分都按5%缴纳个人所得税.李亮的爸爸、妈妈每月各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分析:根据题意,超过1600元的部分都按5%缴纳个人所得税.分别求出李亮的爸爸、妈妈超过1600元的部分,再根据一个数乘百分数的意义,用乘法解答.
解:(2000﹣1600)×5%,
=400×0.05,
=20(元);
(1800﹣1600)×5%,
=200×0.05,
=10(元);
答:李亮的爸把每月要缴纳个人所得税20元,妈妈每月要缴纳个人所得税10元.
点评:此题主要根据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公式是(工资﹣起征点)×对应税率5%=应纳税额.
18.三角形的分类
【知识点归纳】
1.按角分
判定法一: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小于90°.
直角三角形:可记作Rt△.其中一个角必须等于90°.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大于90°.
判定法二:
锐角三角形:最大角小于90°.
直角三角形:最大角等于90°.
钝角三角形:最大角大于90°.
其中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统称为斜三角形.
2.按边分
不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3:4,这个三角形为(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
分析:判断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要知道这个三角形中最大角的度数情况,由题意知:把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平均分了(2+3+4)=9份,最大角占总和的,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求出最大角的度数,继而根据三角形的分类判断即可.
解:最大角:180×=80(度),
因为最大角是锐角,所以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根据角对三角形分类的方法:三个角都是锐角,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9.三角形的内角和
【知识点归纳】
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1:把一个大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
A、90° B、180° C、60°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三角形的内角和永远是180度,你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每个的内角和还是180度,据此解答.
解: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所以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属于基础题,关键是掌握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
例2:在三角形三个内角中,∠1=∠2+∠3,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三角形.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D、不能确定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结合已知,可求∠1=90°,即可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解:因为∠1=∠2+∠3,
所以∠1=180°÷2=90°,
所以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按角分类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20.作简单图形的三视图
【知识点归纳】
在画组合体三视图之前,首先运用形体分析法把组合体分解为若干个形体,确定它们的组合形式,判断形体间邻接表面是否处于共面、相切和相交的特殊位置;然后逐个画出形体的三视图;最后对组合体中的垂直面、一般位置面、邻接表面处于共面、相切或相交位置的面、线进行投影分析.当组合体中出现不完整形体、组合柱或复合形体相贯时,可用恢复原形法进行分析.
画哪个方向上的三视图就想象哪个方向上有光照到物体上,画出投影即可.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如图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分析:观察图形可知,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2层:下层3个正方形,上层1个正方形靠左边;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一行3个正方形;从侧面看到的图形是一列2个正方形,据此即可解答问题.
解:根据题干分析画图如下:
点评:此题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意在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空间思维能力.
21.圆与组合图形
【知识点归纳】
1.圆知识的相关回顾:
(1)圆的周长C=2πr=或C=πd
(2)圆的面积S=πr2
(3)扇形弧长L=圆心角(弧度制)×r=(n为圆心角)
(4)扇形面积S==(L为扇形的弧长)
(5)圆的直径d=2r
2.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可以根据几何图形的特征,通过分割、割补、平移、翻折、对称、旋转等方法,化复杂为简单,变组合图形为基本图形的加减组合.
22.长方形的周长
【知识点归】
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周长的长度等于图形所有边的和.一般用字母C来表示.
计算方法:
①周长=长+宽+长+宽
②周长=长×2+宽×2
③周长=(长+宽)×2.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1:用一根长38厘米的铁丝围长方形,使它们的长和宽都是整厘米数,可以有( )种围法.
A、7 B、8 C、9 D、10
分析:要求有几种围法,应依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求出长和宽的和,再据条件“长和宽都是整数”进行推算即可.
解: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所以长与宽之和是:38÷2=19(厘米)
由此可知:1+18=19、2+17=19、3+16=19、4+15=19、5+14=19
6+13=19、7+12=19、8+11=19、9+10=19.
一共有9种方法.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及整数的加减问题,依据题目条件,可以推算出结果.
例2:一个周长为20米的长方形,如果把它的长和宽都增加5米,那么它的周长增加( )
A、10米 B、20米 C、30米 D、40米
分析:抓住“长和宽都增加5米”,那么周长就增加了2个(5+5)的长度.由此计算得出即可选择正确答案.
解:(5+5)×2
=10×2
=20(米);
答:那么它的周长增加20米.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长方形的周长公式的灵活应用.
【解题思路点拨】
(1)常规题求长方形的周长,分别找出长和宽,代入公式即可求得.
(2)周长概念和公式要理解牢记.
23.圆、圆环的面积
【知识点归纳】
圆的面积公式:
S=πr2
圆环的面积等于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即可得,公式:
S=πr22﹣πr12=π(r22﹣r12)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1:因为大圆的半径和小圆的直径相等,所以大圆面积是小圆面积的( )
A、2倍 B、4倍 C、 D、
分析:大圆的半径和小圆的直径相等,说明大圆的半径是小圆的半径的2倍,利用圆的面积公式和积的变化规律即可推理得出正确答案进行选择.
解:大圆的半径和小圆的直径相等,说明大圆的半径是小圆的半径的2倍,
圆的面积=πr2,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可得,r扩大2倍,则r2就会扩大2×2=4倍,
所以大圆的面积是小圆的面积的4倍.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积的变化规律在圆的面积公式中的灵活应用,这里可以得出结论:半径扩大几倍,圆的面积就扩大几倍的平方.
例2:在图中,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那么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周长呢?
分析:看图可知: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圆的半径,先利用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求出正方形的边长,即得出圆的半径,由此根据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即可列式解答.
解:因为10×10=100,
所以正方形的边长是10厘米,
所以圆的面积是:3.14×10×10=314(平方厘米);
周长是:3.14×10×2=62.8(厘米),
答:这个圆的面积是314平方厘米,周长是62.8厘米.
点评:此题考查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的计算应用,关键是结合图形,利用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求出正方形的边长,即这个圆的半径.
24.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条数及位置
【知识点归纳】
1.对称轴的定义: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 (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2.找到对应点的连线,如果连线的中点都在一条直线上,说明是其图形的对称轴.
3.掌握一般图形的对称轴数目和位置对于快速判断至关重要.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下列图形中,( )的对称轴最多.
A、正方形 B、等边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圆形
分析:依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即在平面内,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其对称轴,从而可以作出正确选择.
解:(1)因为正方形沿两组对边的中线及其对角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都能完全重合,则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
两组对边的中线及其对角线就是其对称轴,所以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2)因为等边三角形分别沿三条边的中线所在的直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都能完全重合,
则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三条边的中线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所以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3)因为等腰梯形沿上底与下底的中点的连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都能完全重合,则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上底与下底的中点的连线就是其对称轴,所以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
(4)因为圆沿任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都能完全重合,则圆是轴对称图形,
任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就是圆的对称轴,所以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所以说圆的对称轴最多.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的主要依据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特征.
例2: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条数最多的是( )
分析:先找出对称轴,从而得出对称轴最多的图形.
解:A:根据它的组合特点,它有4条对称轴;
B:这是一个正八边形,有8条对称轴;
C:这个组合图形有3条对称轴;
D:这个图形有5条对称轴;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5.简单的排列、组合
【知识点归纳】
1.排列组合的概念:
所谓排列,就是指从给定个数的元素中取出指定个数的元素进行排序.
组合则是指从给定个数的元素中仅仅取出指定个数的元素,不考虑排序.
排列组合的中心问题是研究给定要求的排列和组合可能出现的情况总数.
2.解决排列、组合问题的基本原理:
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
(1)分类计数原理(也称加法原理):
指完成一件事有很多种方法,各种方法相互独立,但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做完这件事.
那么各种不同的方法数加起来,其和就是完成这件事的方法总数.
如从甲地到乙地,乘火车有3种走法,乘汽车有2种走法,每一种走法都可以从甲地到乙地,所以共有3+2=5种不同的走法.
(2)分步计数原理(也称乘法原理):
指完成一件事,需要分成多个步骤,每个步骤中又有多种方法,各个步骤中的方法相互依存,只有各个步骤都完成才算做完这件事.
那么,每个步骤中的方法数相乘,其积就是完成这件事的方法总数.
如从甲地经过丙地到乙地,先有3条路可到丙地,再有2路可到乙地,所以共有3×2=6种不同的走法.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1:有4支足球队,每两支球队打一场比赛,一共要比赛( )
A、4场 B、6场 C、8场
分析:两两之间比赛,每只球队就要打3场比赛,一共要打4×3场比赛,这样每场比赛就被算了2次,所以再除以2就是全部的比赛场次.
解:4×3÷2,
=12÷2,
=6(场);
故选:B.
点评:甲与乙比赛和乙与甲的比赛是同一场比赛,所以要再除以2.
例2:小华从学校到少年宫有2条路线,从少年宫到公园有3条路线,那么小华从学校到公园一共有( )条路线可以走.
A、3 B、4 C、5 D、6
分析:小华从学校到公园分两个步骤完成,第一步小华从学校到少年宫有2条路线即有两种方法,第二步从少年宫到公园有3条路线即有3种方法,根据乘法原理,即可得解.
解:2×3=6,
答:小华从学校到少年宫有2条路线,从小年宫到公园有3条路线,那么小华从学校到公园一共有6条路线可以走;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简单的排列组合,分步完成用乘法原理.
26.单式折线统计图
【知识点归纳】
1.折线统计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用折线的上升或下降表示数量的多少和增减变化.容易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折现统计图制作步骤:
(1)标题:根据统计表所反映的内容,在正上方写上统计图的名称;
(2)画出横、纵轴:先画纵轴,后画横轴,横、纵轴都要有单位,按纸面的大小来确定用一定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
(3)描点、连线:根据数量的多少,在纵、横轴的恰当位置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序连接起来.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1:如图,电车从A站经过B站到达C站,然后返回.去时B站停车,而返回时不停,去时的车速为每小时48千米,返回时的车速是每小时 72 千米.
分析:从统计图中可知电车从A站到达B站用了4分钟,并在B站休息了1分钟,从B站到达C站用了5分钟,所以电车从A站到达C站共行驶了4+5=9(分钟),根据“速度×时间=路程”求出从A站到C站的距离;电车在C站休息了3分钟,从第13分钟开始行驶到第19分钟返回A站,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即可得出答案.
解:48×(4+5)÷(19﹣13),
=48×9÷6,
=72(千米);
答:汽车从C站返回A站的速度是每小时行72千米.
故答案为:72.
点评:此题首先根据问题从图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和“速度=路程÷时间”即可作出解答.
27.扇形统计图
【知识点归纳】
1.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的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
2.读懂扇形统计图:
(1)获取信息的方法:运用综合、对比等多种观察方法,可以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还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提出相应的问题.
(2)扇形统计图的优点:它可以清楚地表示出部分数量与总数、部分数量与部分数量之间的关系.
3.利用扇形统计图解决问题,就是解决有关不同类型的百分数应用题,按照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进行解答.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1:如图是某小学六年级学生视力情况统计图.
①视力正常的有76人,视力近视的有 60 人;
②假性近视的同学比视力正常的人少 15.8 %;(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③视力正常的学生与视力非正常学生人数的比是 19:31 .
分析:由图可知:把总人数看成单位“1”,视力正常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8%,近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0%,假性近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2%;
①视力正常的有76人,它对应的百分数是38%,由此用除法求出总人数,再求出总人数的30%就是近似的人数;
②用视力正常占的百分数减去假性近视人数占的百分数,然后用求得的差除以视力正常占的百分数即可;
③先求出视力非正常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数,然后作比.
解:①76÷38%×30%,
=200×30%,
=60(人);
答:视力近视的有60人.
②(38%﹣32%)÷38%,
=6%÷38%,
≈15.8%;
答:假性近视的同学比视力正常的人少15.8%.
③38%:(32%+30%),
=38%:62%,
=38:62,
=19:31;
答:视力正常的学生与视力非正常学生人数的比是19:31.
故答案为:60,15.8%,19:31.
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从图中读出数据,找出单位“1”,再根据基本的数量关系求解.
28.统计图表的填补
【知识点归纳】
1.读懂统计图或者表.
2.将文字和统计量结合起来,根据问题进行计算,一般都是总和是100%,已知几个分量求剩下一个量的值或者已知数量算所占百分比或者根据百分比算数量.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1:乐乐记录了爸爸妈妈两个月的电话费支出情况.
【分析】(1)运用爸爸1、2月份的总钱数减去1月份的话费即可得到2月份的话费.把妈妈1、2月份的钱数相加即可得到总钱数.
(2)把爸爸、妈妈1月份的话费相加即可得到合计,把爸爸、妈妈2月份的话费相加即可得到合计,然后再把两次的合计加在一起即可得到总合计.
解:(1)61.0﹣30.2=30.8(元)
26.7+20.4=47.1(元)
(2)30.2+26.7=56.9(元)
30.8+20.4=51.2(元)
56.9+51.2=108.1(元)
【点评】此题主要依据加法及减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29.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
【知识点归纳】
图象信息题是指由图形、图象(表)及易懂的文字说明来提供问题情景的一类问题,它是近几年所展示的一种新的题型.这类问题题型多样,取材广泛,形式灵活,突出对考生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解图象信息题的关键是“识图”和“用图”.解这类题的一般步骤是:
(1)观察图象,获取有效信息;
(2)对已获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理清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3)选择适当的数学工具,通过建模解决问题.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1:在一个圆形花坛内种了三种花(如图所示),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各种花的占地面积是( )
A、 B、 C、 D、
【分析】有扇形统计图可知:
水仙占25%,丁香占25%,而菊花占50%,即水仙的数量与丁香的数量相等,菊花的数量是水仙的2倍.
解:由图可知:水仙的数量与丁香的数量相等,菊花的数量是水仙的2倍;
在条形统计图上,有2根直条相等,另一根是这两根的2倍;
只有D选项符合这一形状.
故选:D.
【点评】本题关键是先读懂扇形统计图,找出各个量之间的关系,再把这一关系在条形统计图上表示出来.
30.握手问题
【知识点归纳】
假设有N个人,则每个人都要和除自己之外的(N﹣1)个人握手,
则总握手的次数是N(N﹣1),但是在这N(N﹣1)次的握手中,每一次的握手都重复计算了,例如我和你握手,你和我握手是一样的.所以,要把它除以2,
则N个人握手的次数是N(N﹣1).
【命题方向】
经典题型:
例1:甲、乙、丙、丁和小明五个人一起下围棋,循环比赛,已知甲下了4盘,乙下了3盘,丙下了2盘,丁下了1盘,问小明下了( )盘.
A、1 B、2 C、3 D、4
分析:五个人一起下围棋,循环比赛,那么每个人最多可以下4盘;由甲下了4盘为突破口,找出小明下的盘数
解:甲下了4盘,甲和其他4人各下了一盘,包括丁和小明;
而丁下了一盘,说明丁只和甲下了一盘,没和其他人下;
乙下了3盘,他没和丁下,就是和甲,丙,小明三人下了;
丙是下了2盘,那么他只和甲、乙下了,没和小明下;
由此可知:小明只和甲、乙下了棋,下了2盘.
故选:B
点评:本题根据循环比赛,得出每人最多下4盘这一条件,然后根据已知每人下的盘数进行推算.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5/1/3 19:51:02;用户:实事求是;邮箱:18347280726;学号:37790395
=
=
15×=
=
=
1=
=
=
=
12×=
态度
反对
无所谓
赞成
人数/人
80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C
B
C
C
D
A
D
C
=
=
15×=
=
=
1=
=
=
=
12×=
=
=
15×=9
=4
=1
1=
=
=
=1
12×=75
态度
反对
无所谓
赞成
人数/人
80
态度
反对
无所谓
赞成
人数/人
40
280
80
态度
反对
无所谓
赞成
人数/人
40
280
80
5x×30%=15
3.6x+120%x=96
100%x+2/3=7/6
130%x﹣0.8×4=3.3
1月
2月
合计
爸爸
30.2元
61.0元
妈妈
26.7元
20.4元
合计
1月
2月
合计
爸爸
30.2元
30.8
61.0元
妈妈
26.7元
20.4元
47.1
合计
56.9元
51.2元
108.1元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共3页。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