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全国大部分地区初中语文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五四学制)(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五四学制)(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恹恹(yān)欲睡 古朴 镌(jùn)刻 蔷薇
B. 绿釉(yòu) 上溯(sù) 张目结舌 牛犊(dú)
C. 洗绦 凋(diā)谢 掌故 颓(tuí)唐
D. 纤(xiān)维 赋闲 题拔(bá) 不折不挠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趵突泉涌”是“济南八景”之首,泉水日夜喷涌,络绎不绝。
B. 只有你付出了足够多的努力,命运才舍得把美好的事物回馈给你。即使是碰上从天而降的幸运,也一定是妙手偶得的结果。
C. 我整天用差不多和我一般高的铁条搅动一大堆沸腾的东西,到了晚上,简直筋疲力尽。
D. 人们听了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后,不由得触目伤怀。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据调查,青少年近视的原因主要是户外运动时间少,不科学使用电子产品造成的。
B. 学校举行并策划各种“美感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C. 教育部要求地方有关部门对侵犯少年儿童权益、损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从严查处并依法打击。
D. 中美贸易战的停战,不但有利于中美两国经济稳定发展,而且有利于世界经济稳步回升。
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坐在里面,怀抱着操作盒,屏息凝神地等待着配合程序:到哪里该做什么?该发什么指令?判断和操作都必须准确无误。
B. 这是一个特别的地方。这里有不同的民族的同胞:藏族、土家族、白族、维吾尔族,这里又有各种不同肤色的朋友:白色、黑色、黄色、棕色。
C. 制定教育惩戒权实施细则,就是要在谋求家长与学校、教师共识的基础上,打造一套全社会都认可的教育惩戒标准。
D. 火箭军某部研究员邵永灵为同学们讲授《美丽的南海我的家》,这也是《湖北省全民国防教育月》系列宣传活动之名人系列课堂的最后一站。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三峡》行文布局自然巧妙,先写山,以静为主,后写水,跌宕多变,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B.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属于祈使句,“我要高声赞美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则属于感叹句,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我高声赞美白杨树”。
C. 《周亚夫军细柳》在塑造人物上采用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手法,文章多处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凸显周亚夫治军严明、刚正不阿、恪尽职守的“真将军”形象。
D. 写景抒情散文,往往将情感脉络隐藏在具体的景物描写中,由景物引发情思,例如《昆明的雨》:议论性散文往往从现象出发,从个人感受出发,挖掘事物背后的深刻意义,例如《散文二篇》。
6.下面名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寂静的春天》第一次对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观念提出质疑,尖锐地指出农药的使用严重地污染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B. 从诗意的文学想象,到严谨的科学探测,作者以讲故事的笔调,将历代天文学家创造“量天尺”的过程娓娓道来,这就是卞毓麟创作的《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C. “春天来了,但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不再跳跃于水中”这段文字选自《星星离我们有多远》,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村庄的突变。
D. 蕾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是一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它第一次严肃地质疑了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观念,尖锐地指出农药的使用严重地污染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7.默写。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______ 。(《愚公移山》)
② ______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③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______ 。(朱敦儒《相见欢》)
④它有极强的生命力, ______ ,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茅盾《白杨礼赞》)
⑤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强调决定战争胜负三要素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8.请参与班级举行的《昆虫记》名著阅读活动并完成下面题目。
【哲学家一般地思考】
它把轻松的耙土工作留给妻子做,自己则干着最重最累的活儿,把土从一条狭窄、高深、垂直的坑道往上推出洞外。随后,这位运土小工又变成了粮食寻觅者,到处去收集粮食,为孩子们准备吃的东西。为了减轻妻子剥皮、分拣、装料的工作,它又当上了磨面工。在离洞底一定的距离处,它在研碎被太阳晒干晒硬了的粮食,加工成粗粉、细粉;面粉不停地纷纷散落在女面包师的面包房内。最后,它精疲力竭地离开了家,在洞外露天地里凄然地死去。
(1) 以“虫性反观社会人性”,这是作者对米诺多蒂菲的描写,从中可以感受到它体现出什么样的人性?
【美术家一般地观赏】 .
能够很随便地在穴道内爬上爬下,这是很重要的,它必须先知道外面的气候是怎样的,才能决定可以出去晒太阳的日子来到没有。所以它工作好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做成一圈涂墁得很坚固的墙壁,以求适于上下爬行。隧道的顶上的一层一指厚的土,用来抵御外面的恶劣气候,直到最后一刹那。只要有一些好天气的消息,它就爬上来,利用顶上的薄盖去考察气候的情况。
(2) 此段文字是法布尔对蝉的描写,从中你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科学精神?
四、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9.学校开展“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梳理】
(1) 小兰对世界遗产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比较疑惑,请你根据下图,用简明的语言为小兰进行讲解。
【探究】
(2) 小兰不明白下面资料卡的意思,请你提炼概括出其中的关键信息跟小兰说明白。(不超过35个字)
【资料卡】中华传统文化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几千年来,它一直在吸收外来文化、兼收并蓄中不断发展着。如何传承传统文化?“传承”分为“传”和“承”两个部分。“传”就是记录、保存、延续。对于传统文化,“传”就是将其尽可能原样保存下去。“传”的实质,就是尽可能使它延长,尽可能使它符合原来的内容。“承”又是什么意思?我认为“承”就是继承、发扬,要把它发扬光大,要做到适应今天和未来的需要,也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承”的时候,要有所选择,要选择其中精华的、正确的、有用的部分发扬光大,糟粕部分自然是要摒弃的。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
10.阅读《中国石拱桥》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 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约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 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02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1) 选段在布局谋篇上是 ______ 的结构方式,说明顺序是 ______ 。
(2)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 ______ 和 ______ 两种说明方法;选段引用张嘉贞和张鷟的话,分别为了说明赵州桥 ______ 和 ______ 的特点。
11.现代文阅读。
汉字的演变
①从甲骨文发展到今天的汉字,已经有 3000多年的历史,文字的发展经过了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几个阶段。这几种字体的通行时间有时并非截然有前后明显的划分,而是并行或交叉的。
②金文又称钟鼎文和铭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它从商朝后期开始在青铜器上出现,至西周时发展起来。大体上商后期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不超过 50字, 西周末年的毛公鼎上铸的文字则长达497字。现在先后出土的商周青铜器大约有1万件以上。金文据古文字学家容庚所编《金文编》统计,大约单字共3000多个,其中2000字已经认识。金文的形体和结构,同甲骨文非常相近,基本上是一种字形。
③到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经历巨大变革,经济文化蓬勃发展,文字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时的文字趋向简化,各诸侯国因不相统一而形成“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情况,大体上秦国用大篆,六国用“六国古文”。六国古文也是一种“篆”。篆的意思就是把笔画拉长,成为一种柔婉美化的长线条。公元前 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规定通行全国的标准字形。秦始皇命令李斯等整理文字,改定字体,让全国统一用他们简化后的字体书写,这就是小篆。
④小篆又逐渐被更方便更简化的隶书所代替。据说隶书最初是由下层低贱的人们使用的,当时“隶”指“徒隶”,本来隶书这种简便的字是写给他们看的。后来在民间用得多了,盛行起来,连统治阶级也不得不用这种字书写了,到汉朝时就成为全国范围的正式书写体。现在流传下来的汉碑,就是由这种隶书写成的。
⑤隶书后来又演变成草书。这是一种隶书的快写体,它发展成为独立字体,大约始于东汉。与草书同时兴起的还有楷书,它又名“正书”或“真书”,成熟于东汉时期,盛行在魏晋南北朝时代。 最后出现于东汉末年的一种字体是行书,基本上是楷书的样子,可以说是楷书的一个支派。楷书、行书和草书,一直流传至今。
(1) 第②段中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2) 第⑤段划线句子中加点的“基本上”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最后出现于东汉末年的一种字体是行书,基本上是楷书的样子,可以说是楷书的一个支派。
(3) 文章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来介绍汉字的演变的?请简要说明。
12.现代文阅读。
满坡芒草扬
林烁
①在我的记忆中,一直有一片温柔梦幻的粉红,悄悄飘扬在秋季的风中。 那是在城墙边生长的一片芒草,平时看起来再普通不过,可是一到了秋季,就生出无边的粉红色的穗子,开尽了整个山坡,摇曳在风中,像一个绮丽的梦。
②芒草是那样单薄无依,连个主心骨都没有,孤寂地生长在贫瘠的土地上,随风来,随风去,不过是最寻常的样子,与野草一般无二,可是我对它们却有一种特别的情结。那些芒草生长在我初中放学时的必经之路上。那时的我学业繁重,每天都被数不清的课业压得喘不过气来,回家时往往慕色四合。我望着沉重的天空,心里也是沉甸甸的,似乎青春不过如此,消磨在笔尖和草稿纸上,再无激情可言。
③可是,每次路过城墙边,我总会看到那一片芒草,它们生长在乱石嶙峋的斜坡上,摇曳着,在风中似乎有一种自由的味道。 那一根细细的小杆子支撑着散乱的粉红色花穗,一次次地挺直腰杆,迎向每一阵风。那么单薄的生命,固然是孤苦的,可是若有自由的灵魂,又何惧风霜雨雪?我常常这么想着,尤其是在秋天的傍晚,这漫山遍野的粉红色,几乎成了我青春的梦。那是我向往却不可得的自由,我把一腔深情寄托在这些芒草上,心也随之荡漾,胸中浊气随之呼出,前方又是我即将奔赴的旅途……
④芒草,芒草,茫然无所依,草籽任飘零。我本不该羡慕它的自由,可是人生中几多束缚,向往远方似乎还不如像芒草一样执着坚韧地生长。一年又一年的光阴逝去,物是人非,山坡上依然是那一片芒草。只不过春风来了又去,芒草已经更新换代了不知多少回。它们或许曾经被践踏,或许曾经被辣手摧残,可是只要根还在,明年的秋天,依旧会成为一片粉红色的花海。我们于这世间也不过只是一棵芒草,柔弱又孤独,时代的尘埃落在每一个人身上都是一块巨石,足以压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可是我们的生命还在,我们的希望还在,总有执着的力量从巨石下面生出根来,我们终有一天会顶开巨石露出自己的叶来。
⑤读书时代向往的自由,也不过是像芒草一样无拘无束地随风飘扬。渐渐长大后,自由更成了一种追不可及的东西。肩上有责任,人生须担当,少年时以为长大即可触碰到自由的光,却不想当年的拘束已经是一场快乐,像是芒草粉红色的绽放。如今的渴望,更加遥不可及,曾经的理想,只能掩盖在泥土之下,永远不可能像芒草一样在阳光下飘扬。
⑥芒草或许能随遇而安,我们的人生却不能没有方向,因此我们要比芒草更加坚强。自由是人生最高贵的理想,可退一步,责任却是人生最重要的担当。就像我当初无教次走过那片城墙,心中无比向往,但我却明白学业是我人生中必须跨过的门槛。我从芒草中获得自由的力量,却始终不会松开握着笔的手掌。如今的我站在山坡之上俯瞰,满坡的芒草随风起伏,叶穗交织,仿佛在我心底舞蹈。我恍若有飞鸟的翅膀,能够飞向我所向往的地方。可是当风散去,我踩在坚实的土地上,却明白芒草的坚韧生长离不开紧紧抓住这片贫瘠土壤的根。
⑦人生或许都是矛盾的,有所得必有所失,万全之事恐不可得。可只要能够在灰暗的日子里想起那满坡的粉红色芒草,能够在压抑的日子里找到方向,我们就有喘息的窗口,可以大哭一场,也终会迎来曙光。
⑧我不愿说来生做一棵芒草,只愿今生像芒草一样飘扬……
(选自《西安日报》 2023年4月20日,有删改)
(1) 阅读选文第①段中的划线句子和【链接材料一】,比较二者描述的内容,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链接材料一】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羙。如果羙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选自茅盾《白杨礼赞》)
(2) 联系上下文,品读下列句子,思考并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那一根细细的小杆子支撑着散乱的粉红色花穗,一次次地挺直腰杆,迎向每一阵风。(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②我常常这么想着,尤其是在秋天的傍晚,这漫山遍野的粉红色,几乎成了我青春的梦。(“这么”指什么?)
(3) 这篇文章和【链接材料二】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链接材料二】
芒草,是禾本科芒属多年生苇状草本,原产于中国、韩国和日本等地,现广泛种植。芒草喜欢充足的阳光和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旱。它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适应性强,从疏松的沙质土壤到黏土都能让它有良好的生长状态。芒草可以通过播种或分株的方式来进行繁殖。它在园林中应用广泛,既可以应用于公共绿地,也可以养在公园、庭院等相对封闭的小空间里,还可以用在花坛、花境布置或草坪点缀上,其花序亦可作插花材料。
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3.文言文阅读。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我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乙】
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长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④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注释】①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宰相。②即:假如。③下人:迁就他人。④即无:若不。
(1) 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2) 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3)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4) 根据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论断,有人认为公孙仪是“大丈夫”,你赞同吗?结合【甲】【乙】文段内容说明理由。
七、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4.诗歌鉴赏。
长安夜雨
薛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释】①薛逢: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1) 颈联中的“到窗寒鼓湿无声”和“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两句都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但营造的氛围却不相同:本诗中的“寒”字营造了 ______ 的氛围,李诗中“寒”字则营造出了 ______ 的氛围。
(2) 首联的“忧”字贯穿全诗,请结合全诗谈谈忧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
八、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5.请以“你 的样子,真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4)不能照抄试卷中的文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A.有误,“镌刻”的“镌”应读“juān”;
B.正确;
C.有误,“洗绦”的“绦”应为“涤”;
D.有误,“题拔”的“拔”应为“跋”。
故选:B。
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字形。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2.【答案】C
【解析】A.有误,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句中形容泉水日夜喷涌,使用对象有误。
B.有误,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用在此处是不合语境。
C.正确。
D.有误,触目伤怀: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伤悲。对象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3.【答案】D
【解析】A.有误,句式杂糅,应改为:据调查,青少年近视的原因主要是户外运动时间少,不科学使用电子产品。
B.有误,语序不当,应改为:学校策划并举行各种“美感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C.有误,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应改为:教育部要求地方有关部门对侵犯少年儿童权益、损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行为依法打击并从严查处。
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病因有搭配不当、用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句式杂糅、前后矛盾、不合事理、重复多余等。如果在考试中凭语感一眼找不出来答案,就要静下心来,多读几遍,对照着病因一一分析,相信一定能找到正确答案的。
做好本题需要了解常见病句的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要注意正确表述,避免病句的发生;还要与同学多交流,尤其是在作文互评中,要按照以上病因来衡量句子,避免病句的出现。这样长期坚持下去,语感会逐渐增强,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也会提高。
4.【答案】C
【解析】A.有误,两个问号应该为逗号。
B.有误,“藏族、土家族、白族、维吾尔族”后面的逗号应该为分号。
C.正确。
D.有误,句中的逗号应该为句号。
故选:C。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
了解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是最基本的策略。平时读书时要注意关注各种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多结合语境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
5.【答案】B
【解析】ACD.正确。
B.有误,后一句的主干应为:我赞美白杨树。
故选:B。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语法知识积累。
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6.【答案】C
【解析】ABD.正确。
C.有误,“春天来了,但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不再跳跃于水中”这段文字不是选自《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而是《寂静的春天》。
故选:C。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文学文化常识是基础部分常考题型之一,答题时要灵活运用日常学习所积累的知识,仔细辨析。
7.【答案】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鸢飞戾天者,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磨折不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解析】答案:
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重点字:箕畚)
②鸢飞戾天者(重点字:鸢)
③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④磨折不了(重点字:磨)
⑤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8.【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它把轻松的耙土工作留给妻子做,自己则干着最重最累的活儿”“为孩子们准备吃的东西。为了减轻妻子剥皮、分拣、装料的工作,它又当上了磨面工“最后,它精疲力竭地离开了家,在洞外露天地里凄然地死去”可知,这种“虫”为了妻子和孩子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最后牺牲了自己,这像人类一样,源于无私的爱。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它工作好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做成一圈涂墁得很竖固的墙淫,以求适于上下爬行”可知,“虫”的这种特性,是作者长期坚持观察的结果,体现了作者对昆虫研究的热爱以及顽强坚持的科学探究精神。
答案:
(1)为了家人无私奉献,勇于做出巨大牺牲
(2)对科学的热爱,坚持长期观察的探索精神
【小题2】
【解析】《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书中深刻地描绘蜘蛛、蜜蜂、蚂蚁、螳螂等100多种昆虫,概括了昆虫的种类、特征和习性,真实地记录了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表述了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要记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9.【答案】【小题1】答案:
(1)示例:小兰,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以及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但世界遗产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两种不同的遗产类型,两者之间无从属关系。
(2)示例: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要在保存文化原样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小题2】
【解析】(1)本题考查图表的理解与语言表达能力。根据题意先看懂图画内容,了解世界遗产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然后再用流畅、简洁的语句加以介绍。左图主要表现世界遗产的分类,右图主要指出世界遗产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无从属关系。
(2)本题考查概括能力。细读【资料卡】可知,这段话是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论述,结合关键语句,“‘传’就是将其尽可能原样保存下去”“‘承’的时候,要有所选择,要选择其中精华的、正确的、有用的部分进行发扬光大,糟粕部分自然是要摒弃的”。据此进行概括,语句通顺,符合字数要求即可。
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10.【答案】【小题1】总分总,逻辑顺序
【小题2】列数字,打比方,制造奇特(或“设计精巧”),形势优美
【解析】(1)本题考查结构和顺序分析。“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约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是总说。“这座桥的特点是……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是分说。“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是总说。所以选段在布局谋篇上是总分总的结构方式,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分析。“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02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了赵州桥制造奇特(或“设计精巧”)。“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赵州桥形势优美的特点。
答案:
(1)总分总 逻辑顺序
(2)列数字 打比方 制造奇特(或“设计精巧”) 形势优美
本文出自课文《中国石拱桥》,选文以赵州桥为例,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特创造以及不朽的艺术价值,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用、做假设等。运用说明方法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能提高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生动,让读者更明白,更清楚作者的意思,更能增强说服力,有时也能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11.【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第②段中划线句中“497”“1万”提示这里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联系上下文,结合“金文又称钟鼎文和铭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它从商朝后期开始在青铜器上出现,至西周时发展起来”可知,这里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金文从商朝后期开始在青铜器上出现,至西周时发展起来。
(2)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分析。表态:不能删。定性:“基本上”指主要的,大体上,不完全一样,不包括全部,表范围,起修饰限制作用。带词解句:最后出现于东汉末年的一种字体是行书,大体上是楷书的样子,但不完全是。删词解句:最后出现于东汉末年的一种字体是行书就是楷书的样子;与原意不符。说明文语言特点:“基本上”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3)本题考查说明顺序。根据第①段“从甲骨文发展到今天的汉字,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文字的发展经过了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几个阶段”,联系第②段“金文又称钟鼎文和铭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它从商朝后期开始在青铜器上出现,至西周时发展起来”,第③段“到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经历巨大变革,经济文化蓬勃发展,文字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秦始皇命令李斯等整理文字,改定字体,让全国统一用他们简化后的字体书写,这就是小篆”,第④段“小篆又逐渐被更方便更简化的隶书所代替……到汉朝时就成为全国范围的正式书写体”,第⑤段“隶书后来又演变成草书。这是一种隶书的快写体,它发展成为独立字体,大约始于东汉。与草书同时兴起的还有楷书……成熟于东汉时期,盛行在魏晋南北朝时代。最后出现于东汉末年的一种字体是行书,基本上是楷书的样子,可以说是楷书的一个支派”可知,本文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介绍了3000多年前出现了甲骨文,出现和发展是在商朝和周朝的金文,春秋战国到秦朝时期发展为小篆,汉朝出现了隶书,到了东汉兴起了草书、楷书、行书;可见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行文的。
答案:
(1)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金文从商朝后期开始在青铜器上出现,至西周时发展起来。
(2)不能删去。“基本上”的意思是“主要的、大体上”,不完全一致,不包括全部,去掉后就变成了“是楷书的样子”,表述过于绝对,与实际情况不符,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所以不能去掉。
(3)选文采用的是时间顺序。3000多年前出现了甲骨文;金文的出现和发展是在商朝和周朝;春秋战国到秦朝时期发展为小篆;汉朝出现了隶书;到了东汉兴起了草书、楷书、行书。
【小题2】
【小题3】
【解析】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本文介绍了3000多年前出现了甲骨文,出现和发展是在商朝和周朝的金文,春秋战国到秦朝时期发展为小篆,汉朝出现了隶书,到了东汉兴起了草书、楷书、行书。以时间顺序向大家介绍汉字的演变。文章结构清晰。
理解文章内容必须能够认真阅读文本,对每一段落内容理解透彻,包括每段分论点,所用的论据、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论证思路。只有读懂、读透文本,熟练掌握议论文有关知识,才能准确解答问题。
12.【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两者描写的对象“芒草”“白杨属”都是普普通通却又不平凡的,都寄予了作者的赞美之情,“芒草是那样单薄无依,连个主心骨都没有,孤寂地生长在贫瘠的土地上,随风来,随风去,不过是最寻常的样子,与野草一般无二”“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都先写缺点,“芒草的坚韧生长”,白杨树“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最后赞扬,都运用了欲扬先抑手法。
(2)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①结合“那一根细细的小杆子支撑着散乱的粉红色花穗,一次次地挺直腰杆,迎向每一阵风”的内容可知,“细细”“一次次”写出芒草的柔弱单薄及极力追求自由的特征,“挺直腰杆”运用拟人修辞赞美了芒草极力追求自由的特性。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柔弱单薄的芒草在风中摇曳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在风中极力追求自由的芒草的喜爱与赞美。
②联系“那么单薄的生命,固然是孤苦的,可是若有自由的灵魂,又何惧风霜雨”可知,“这”指是代词,“这么”指:那么单薄的生命,固然是孤苦的,可是若有自由的灵魂,又何惧风霜雨雪?
(3)本题考查表达方式的辨析。针对选文和链接材料二,圈出能突出表达方式特点的关键词,判断其所属的表达方式即可。
“那一根细细的小杆子支撑着散乱的粉红色花稳,一次次地挺直腰杆,迎向每一阵风”“那时的我学业繁重,每天都被数不清的课业压得喘不过气来,回家时往往暮色四合”属描写记叙,“我不愿说来生做一棵芒草,只愿今生像芒草一样飘扬……”属于抒情。因此,选文以记叙、描写为主,兼有抒情。链接材料二介绍芒草的产地、习性,用途,属于说明。
答案:
(1)两段文字都运用了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手法,突出了写作对象的不平凡,表达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①“细细”“一次次”等词(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柔弱单薄的芒草在风中摇曳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在风中极力追求自由的芒草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极具感染力。
②“这么”指的是“那么单薄的生命,固然是孤苦的,可是若有自由的灵魂,又何惧风霜雨雪?”
(3)选文以记叙、描写为主,兼有抒情。链接材料二用的是说明的表达方式。
【小题2】
【小题3】
【解析】文章通过描写单薄无依的芒草虽经历风雨但仍执着坚韧的生长成满坡芒草场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芒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也赞扬了那些虽遭遇挫折却依然坚强不屈、追求自由的精神。
阅读分析题是语文学科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13.【答案】【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
【小题4】
【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不同,真正,确实/真诚。
B.不同,同“汝”,你/孩子。
C.相同,脸色。
D.不同,丞相/动作偏指向一方,相当于“他”的意思。
故选:C。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相同,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不同,把/凭借。
C.不同,表转折/表顺承。
D.不同,在/给。
故选:A。
(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
重点词:明,明白;恃,依靠。句意:这是懂得(或“明白”)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
(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赞同。结合“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长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句可知,因为公孙仪当了宰相而“不受鱼”,体现了“富贵不能淫”,所以他可称为“大丈夫”。也可以回答不赞同。因为公孙仪“不受鱼”,是为了不“免于相”,是从个人利益出发的,这与孟子要求“大丈夫”行“仁”政的观点不符合,所以他算不上“大丈夫”。
答案:
(1)C
(2)A
(3)这是懂得(或“明白”)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
(4)示例:赞同。因为公孙仪当了宰相而“不受鱼”,体现了“富贵不能淫”,所以他可称为“大丈夫”。
示例:不赞同。因为公孙仪“不受鱼”,是为了不“免于相”,是从个人利益出发的,这与孟子要求“大丈夫”行“仁”政的观点不符合,所以他算不上“大丈夫”。
译文:
甲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把顺从当作做人的原则,是妾妇之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大丈夫)能实现理想时,就同百姓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做有节气有作为的男子。”
乙
公孙仪在鲁国做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国人献给他鱼,他却不肯接受。他的弟子劝他说:“您喜欢吃鱼却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我正由于爱吃鱼,因此我才不接受。假如我接受了他们献给我的鱼,我就必定要迁就于他们;迁就于他们,就必定会歪曲法律法规,这样我就不能自身供给自身鱼,假如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虽然(我)爱吃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身供给自身鱼。假如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我)爱吃鱼,但别人不用送给我鱼,我可以长期自身供给自身鱼。”这是明白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身的道理啊!这是告知人们,依靠为自身办事的人不如自身去办事。
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14.【答案】【小题1】凄冷萧条
【小题2】肃杀紧张
【解析】(1)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赏析。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意思是树上聚集的早鸦没有飞散,寒露沾湿了传到窗前的闷重鼓声,已听不清晰。早鸦是运用了视觉描写,寒鼓是运用了听觉描写,这里调动了作者的视觉和听觉两种感觉器官,给人一种萧瑟、凄凉之感,既传达出作者愁闷落寞的心情,也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不满。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意思是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写的是部队黑夜行军和投入战斗,营造了战前紧张沉重的氛围。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却毫不气馁。表达了将士们不惧艰难的精神。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感情的理解。
“心关桂玉天难晓”意思是老天怎能知道我心里牵挂着昂贵的柴米,写出了诗人生活的艰辛;“运落风波梦亦惊”意思是命运坎坷不顺,连做梦都会惊醒,写出了诗人仕途的不顺;“当年志气俱消尽”意思是当年的壮志豪情都已消失殆尽,表现了人生不得志的失落、郁闷;“白发新添四五茎”意思是新添的四五根白发,壮志未酬身先老,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生命衰老的伤感。
答案:
(1)凄冷萧条(冷清寂寥、荒凉凄清) 肃杀紧张(悲壮苍凉、黯然凝重)
(2)生活艰辛:命途不顺:壮志消磨殆尽;生命衰老。
译文:
滞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各种各样的忧愁如小草一样在雨中生发。老天怎能知道我心里牵挂着昂贵的柴米,命运坎坷不顺,连做梦都会惊醒。树上聚集的早鸦没有飞散,寒露沾湿了传到窗前的闷重鼓声,已听不清晰。当年的壮志豪情都已消失殆尽,新添的四五根白发,壮志未酬身先老。
本诗以“忧”贯穿全诗,作者抒发了生活的艰辛;命途的不顺;生命的衰老。首联通过描写和比喻表现了作者的百忧缠心。颈联写树上集聚的早鸦,是作者所见之景;沉闷的鼓声是作者所闻之景。这些景物凄冷萧条,传达出作者愁闷落寞的心情。此诗妙就妙在借物抒情的深厚功底,而且可以体会出诗人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感叹,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情伤。诗人借此诗抒怀,表达对时政的不满,以及对自己不能实现抱负的伤感。
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15.【答案】例文:
你坚持的样子,真美 美,无处不在。外表美是一种美,内心美也是一种美;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宽容待人也是一种美……当然,自己的坚持不懈也是一种美。
在我六岁的时候,我开始喜欢上了钢琴,它的声音高低起伏,婉转动听。我刚开始学还觉得挺新鲜,可一年后就面临着考级的问题。要考级就要背曲谱,三四首曲子要背,可我最讨厌的就是背。我在那时甚至想过要放弃,结束这个特长的学习,可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决定暂时先把考级考过后再决定要不要继续学下去。
钢琴考级安排在暑假里。为了迎战考试,暑假里我几乎每天都在家里呆着;为了顺利通过考试,我几乎是一门心思地背曲子。在考级的前几天,我虽然把所有的曲子都背熟了,但是还感觉心里不踏实,有压力,我在心里暗暗地鼓励自己:相信自己,加油,我最棒!到了考级来临的那一刻,我信心满满地把考试的几首曲子弹了一遍,当然也为自己捏了一把汗,第一次考级就这样紧张而又迅速地结束了。经过激动而又漫长的一个月等待时间,考级结果出来了,我居然考级通过了!我欣喜若狂,拿着证书那一刻我满满的荣誉感。
有了第一次考级的经验,就有了第二次的信心,我决定要一直学钢琴。我不会再像以前一样感觉练钢琴是枯燥乏味的,而是感觉钢琴声音是悠扬悦耳的。我觉得弹钢琴是一种兴趣爱好,而钢琴反倒更像是自己的好朋友。不开心的时候,我弹一曲,即使它不是人,它也能体会到我的悲伤。开心的时候弹一曲,它好像也能感受到我的开心。在我眼里,钢琴更像是我的一个知心朋友。
因为坚持,才让我有了学下去的动力;因为坚持,才让我多了一位知心朋友;因为坚持,才让我知道:你的样子,真美!
【解析】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1.审题立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你”“_____的样子”“真美”,把这三个关键要素写明白。“美”是立意点,要歌颂赞美,弘扬正能量。“你”包含的范围很广,可以实指,写一个具体的人或客观存在的事物,还可以指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等。可以是自己身边的人: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等;可以是历史人物:屈原、李白、岳飞、董存瑞等;可以是物:一只小猫、一条小狗、一株小草、一部书等。明确了这一点后,“_____的样子”也就有了具体的范围。“真美”表达的是欣赏、赞美之情。可以是外表的美,也可以是内在的美,当然选择内在的美来立意更为恰当。
2.选材构思。本题适合写记叙文。如果写人,横线上可以填写:微笑、奉献、奋斗、爱国、持之以恒、迎难而上、专注、运动、微笑、辩论等等。如果写山水草木,横线上可以填写:巍峨、奔流、盛开、不畏严寒等。如果写国家、民族,横线上可以填写:崛起、担当、奋进等。最关键的是“真美”,如何写出美,这是写作的核心。这个命题体现的是:一种真与善,传递的是一种正能量,要写出美的表现和美的原因。在选材上,不仅要体现出生活气息,还要体现出“正气”,阅读后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奋进感。具体写作时,从自己记忆中搜索那些道德品质美好的亲朋好友或深有感触的人和他们令人感动的闪光片段,叙写自己的情感体验或感悟,表达积极健康的思想。例如,你付出的样子真美,主人公为“妈妈”,可以通过生活小事表现了妈妈付出的母爱,“我”收获的也正是那充满快乐的母爱一也只有这样的母爱,才是最真、最纯、最美的爱。在结尾,可以采用反问句式,承上启下,由赞美自己的妈妈延伸到赞美水到渠成,深化主题。
本文开篇用“美,无处不在”引出“自己的坚持不懈也是一种美”的主题。文章主体部分叙述了“我”在钢琴考级的过程中心路历程,从新鲜到枯燥到讨厌再到想放弃,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坚持到底成功考过了。这件事让“我”充分认识到“因为坚持,才让我知道:你的样子,真美”。文末又用一组排比句进行总结,照应开头,深化主题。A.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帝感其诚
B.往之女家
与儿女讲论文义
C.有下人之色
征于色,发于声
D.则免于相
杂然相许
A.丈夫之冠也
不如己之自为也
B.以顺为正者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夫子嗜鱼而不受者
委而去之
D.将枉于法
告之于帝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五四学制)(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五四学制)(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五四学制)(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