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五单元 京腔昆韵——姹紫嫣红(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京腔昆韵——姹紫嫣红(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1页
    第五单元 京腔昆韵——姹紫嫣红(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2页
    第五单元 京腔昆韵——姹紫嫣红(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音版(2024)八年级下册☆姹紫嫣红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音版(2024)八年级下册☆姹紫嫣红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昆曲《牡丹亭》的经典情节,精准把握《姹紫嫣红》唱段的音乐风格、唱腔特点,熟练辨别曲笛、三弦等昆曲特色乐器的音色,提升戏曲音乐感知与鉴赏能力。
    掌握昆曲旦角的发声方法、演唱技巧,如细腻的水磨腔运用、气息的悠长控制,能够自信、柔美地演唱该唱段,展现昆曲的典雅韵味,通过表演实践增强舞台表现力。
    深入知晓昆曲的角色行当、服饰妆容、表演程式等文化知识,明晰杜丽娘这一经典人物形象在昆曲艺术中的细腻塑造方式,丰富戏曲文化储备。
    过程与方法目标
    借助聆听、哼唱、分析、模仿、表演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批判性思维与合作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唱段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
    组织小组讨论、戏曲角色扮演、昆曲知识竞赛等合作学习形式,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协作,锻炼团队合作与沟通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互动中共同成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昆曲艺术的典雅精致,激发学生对传统戏曲文化的热爱与珍视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心。
    在教学全过程中,教师充分彰显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营造温馨、包容、鼓励的学习氛围,助力学生克服对昆曲学习的畏难情绪,树立积极参与戏曲传承的意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昆曲艺术中发现美、创造美,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姹紫嫣红》所蕴含的杜丽娘对美好春光、自由爱情的向往,通过细致的音乐分析,让学生理解昆曲如何运用独特的唱腔、旋律塑造温婉细腻的女性形象,领略昆曲的婉转柔美。
    帮助学生掌握昆曲旦角的演唱技巧,尤其是水磨腔的韵味展现,能够精准演绎,同时熟知昆曲相关文化知识,为进一步欣赏昆曲作品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
    助力八年级学生跨越年龄、文化背景差异,真切领悟昆曲背后深厚的历史底蕴、人文精神,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转化为富有感染力的艺术表达,实现深度的戏曲理解与共情升华。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协调学生的不同观点与思路,尤其是在涉及戏曲文化解读、创意表演环节,确保小组讨论高效有序进行,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团队共同进步,培养学生对戏曲传承的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响设备、《姹紫嫣红》的音频及视频资料(包含不同名家演唱版本、舞台演出实景)、曲笛、三弦等昆曲乐器实物或高清图片、唱段曲谱、昆曲脸谱、服饰道具、昆曲历史文化资料、小奖品(如昆曲主题徽章、书签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身着精美的昆曲旦角服饰,妆容淡雅,步伐轻盈地走进教室,仿佛从昆曲舞台上穿越而来。面带微笑,用温婉柔美的声音向同学们打招呼:“同学们,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百花园中,昆曲恰似一朵盛开千年的幽兰,散发着清幽典雅的芬芳。它用细腻的唱腔、精美的服饰、诗意的唱词,为我们勾勒出如梦如幻的艺术世界。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踏入这方充满诗意的戏曲天地,探寻一位古代少女的内心世界。想象一下,春日的园林,繁花似锦,一位才情出众的女子漫步其中,她会有着怎样的情思呢?”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分享心中浮现的画面与感受,激发学生对昆曲及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教师播放一段昆曲《牡丹亭》的游园视频片段,画面中杜丽娘与丫鬟春香在花园中嬉戏,满园春色,姹紫嫣红,伴随着悠扬的曲笛和轻柔的三弦声,背景音乐选用《姹紫嫣红》的舒缓前奏片段,营造出浓郁的昆曲氛围。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刚才的画面是不是让你们陶醉其中、心驰神往?你们知道这位美丽的少女是谁吗?而这首即将带领我们深入了解她的唱段又是什么呢?” 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姹紫嫣红》。
    (二)唱段及背景介绍
    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声音讲述:“同学们,《姹紫嫣红》源自经典昆曲剧目《牡丹亭》。故事讲述了大家闺秀杜丽娘久居深闺,受封建礼教束缚,偶然一次游园,看到满园春色,触动了她内心对自由、爱情的渴望。这段唱词便是她在游园时,面对良辰美景发出的由衷赞叹,饱含着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青春虚度的轻叹。”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昆曲的起源、发展历程、角色行当,详细介绍《牡丹亭》的剧情梗概、历史背景,以及昆曲独特的艺术风格、表演体系等资料,让学生全方位了解唱段诞生的文化土壤,为后续学习筑牢根基。同时,播放唱段音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唱腔的整体风格、速度、旋律走向,为深入学习做铺垫。
    (三)初听唱段
    教师播放《姹紫嫣红》的完整音频,同时在大屏幕上展示一幅动态的、以《牡丹亭》的花园为背景,杜丽娘身着华丽罗裙,手持团扇,莲步轻移,眼中满是对周围美景的惊叹与沉醉,丫鬟春香在旁相伴,画面色调柔美、充满诗意,引导学生闭上眼睛,静心聆听,感受唱段的婉转悠扬、情感基调以及所描绘的戏剧场景。
    听完唱段后,教师轻轻走到学生中间,蹲下身子,轻声询问:“同学们,听完这首唱段,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有没有被那种如潺潺溪流般的唱腔所打动,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繁花似锦的园林,与杜丽娘一同感受着春光的美好与内心的萌动?谁愿意分享一下自己的初听感受?”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分享感受,教师认真倾听,用赞许的眼神、点头等方式给予肯定与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想法被重视。
    (四)分段聆听与分析
    再次播放唱段,按照唱段结构,分段深入聆听。
    第一段:春景初绽
    引导:“现在,让我们聚焦唱段开篇那轻柔舒缓的起调,聆听唱腔是如何引出这满园春色。” 播放第一段,同时在屏幕上展示花园中,各色花朵渐次开放,花瓣轻舞,杜丽娘与春香缓缓走入,眼中满是新奇。
    讲解:“同学们,这段唱腔起始便以细腻的水磨腔,用缓慢的节奏、轻柔的音符引入,音域较窄,如同春日微风,轻轻拂过花园。听,这里的曲笛音色,是不是像花丛中的鸟鸣,清脆悦耳?” 教师现场用曲笛吹奏一段相似旋律,示范音色特点,“大家注意听,这种空灵的演奏方式是不是让唱段宛如春景初现的惊艳,带着一丝娇羞。感受一下这种清新、雅致的意境。”
    让学生再次聆听第一段,教师关注学生反应,对沉浸其中、面露沉醉之色的学生投以赞许的目光,对不太理解的学生,轻轻走到身边,小声引导其关注唱腔特点和乐器音色,比如:“你听,这曲笛的声音,是不是像露珠滑落花瓣,唤醒了满园春色?你可以试着闭上眼睛,专注于这声音,找到那种轻柔的感觉。”
    第二段:情思涌动
    过渡:“随着唱段的推进,杜丽娘看着眼前美景,心中情思渐渐泛起,进入一段婉转细腻的篇章,我们来看看唱腔如何体现。” 播放第二段,画面切换至杜丽娘独自伫立花前,目光迷离,思绪万千,手中团扇微微颤动。
    讲解:“此时,唱腔节奏稍有加快,旋律起伏增多,音符的流转如同杜丽娘内心的波澜。大家注意听,唱腔中的装饰音、滑音等技巧运用,是不是像她心底的情思,千回百转?” 教师哼唱示范,展示技巧效果,“体会一下这种含蓄、柔美的氛围,感受昆曲唱腔对人物心境的精妙塑造。”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一段与上一段的唱腔变化,每组安排一名善于沟通、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作为组长,负责协调讨论并记录小组成员观点。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倾听他们的想法,适时给予引导和启发,帮助小组解决讨论中出现的分歧或困惑,如:“对比一下春景初绽和情思涌动,唱腔的节奏、旋律走向有什么不同之处,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大家可以结合画面来思考。”
    第三段:幽叹芳华
    引导:“在沉醉与感慨之后,杜丽娘又不禁为青春易逝而轻叹,唱段最后转入一段略带惆怅的尾声,让我们用心感受这份凄美与无奈。” 播放第三段,画面聚焦在杜丽娘缓缓坐下,望着满园春色,眼中流露出一丝忧伤,团扇半掩面容。
    讲解:“在这一段,唱腔又变得更为缓慢深沉,音高起伏减小,仿佛是杜丽娘的轻声叹息。气息的悠长控制,让这份惆怅更显绵长。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这份凄美而又执着的氛围,是不是能体会到昆曲艺术中那份对人性、对生命的细腻洞察?”
    邀请几位学生站起来,用简单的身段动作模仿杜丽娘的姿态,如拂袖、低头、轻移莲步等,其他学生在座位上用轻柔的拍手、深呼吸等方式为其伴奏,让学生亲身感受唱段中的情感变化。教师在一旁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对于有些害羞的学生,给予温暖的笑容和鼓励的话语,让他们放下顾虑,参与其中,如:“别害怕,用你的行动把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大家一起体会这份婉约的情感。”
    (五)整体演唱与巩固
    教师引导学生将三段歌词连贯起来演唱,钢琴伴奏,同时加入一些简单的昆曲特色乐器如曲笛的演奏,增强歌曲的昆曲韵味。在演唱过程中,教师注意倾听学生的声音,及时纠正唱腔、发声、节奏等方面的问题,提醒学生用柔美、细腻、富有韵味的声音演唱,展现昆曲旦角的独特魅力。如果发现学生声音生硬或韵味不足,教师可以说:“同学们,想象自己就是那温婉可人的杜丽娘,心中满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咱们的声音要像昆曲唱腔一样婉转轻柔,再试试……”
    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分为男女声部,引导学生倾听对方声部,配合默契。对于声部配合不默契的小组,教师不急于批评,而是耐心分析原因,引导他们相互倾听、调整,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大家别灰心,声部配合需要一点时间磨合,咱们再来一次,注意听旁边同学的声音,一起唱出昆曲的典雅与柔美……”
    开展 “昆曲小仙子” 评选活动,邀请几组学生上台演唱,其他学生当评委,教师从旁引导评委从唱腔、表演、团队配合等方面进行评价,给予每一组上台学生充分的肯定与鼓励,让他们在展示中获得成就感。教师可以在学生演唱后说:“看这组同学,个个仪态万方,唱腔纯正,配合默契,把《姹紫嫣红》的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大家为他们鼓掌……”
    (六)拓展与文化交流
    教师播放其他昆曲经典唱段片段,如《长生殿》中的《惊变》,引导学生对比聆听,感受不同昆曲唱段如何用独特的艺术手段诠释历史故事、塑造人物形象,拓展戏曲视野。
    开展 “昆曲文化雅集” 主题交流活动,教师先分享自己对一些昆曲与古典文学、绘画等艺术结合的深入理解,如昆曲唱词与唐诗宋词的渊源,然后鼓励学生分享自己通过本节课学习以及课外了解到的相关内容,促进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分享,培养学生的文化多元意识。
    (七)课堂总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姹紫嫣红》的唱段结构、唱腔特点、剧情背景、昆曲文化内涵等,强化学生的学习记忆。
    教师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给予充分肯定,表扬学生的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团队协作以及对昆曲探索的热情,特别提及那些在理解戏曲意境、创意表达上有闪光点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可。同时,也委婉地指出存在的不足,如个别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参与度不够高等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最后,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话语鼓励学生:“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姹紫嫣红》领略了昆曲艺术的无穷魅力。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用音乐去探寻更多民族文化的瑰宝,用心灵去感受它们的力量,更要以实际行动传承昆曲这一中华国粹,让自己成为传统文化传承的生力军,为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而努力。”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秉持人文关怀的理念,从导入环节的特色装扮与热情互动,到分段聆听时对学生个体感受的关注,再到拓展环节鼓励学生分享文化见解,以及课堂总结时的暖心鼓励,都致力于让学生在学习演唱《姹紫嫣红》的同时,收获知识、提升能力、滋养情感。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持续关注学生需求,让人文关怀在音乐课堂上绽放更绚烂的光彩,助力学生在戏曲艺术的海洋中自由遨游。

    相关教案

    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下册唱脸谱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下册唱脸谱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赏析与导入──看脸谱,活动与体验──唱脸谱,思考与创作──画脸谱,反馈与小结──演脸谱,结束课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下册唱脸谱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下册唱脸谱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赏析与导入──看脸谱,活动与体验──唱脸谱,思考与创作──画脸谱,反馈与小结──演脸谱,结束课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姹紫嫣红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音版八年级下册☆姹紫嫣红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介绍汤显祖与《牡丹亭》,主要人物与情节,文本赏析,教唱,总结下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