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中册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591297/0-173604658495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李凭箜篌引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李凭箜篌引教案,共3页。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 体会作者对声音的艺术描写,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的内容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3. 分析《李凭箜篌引》描写音乐的方法。
课 型 :新授
情景导入
在唐诗里,有许多写音乐的诗词,其中有三首最为著名,一首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一首是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还有一首就是李贺的这首《李凭箜篌引》了。清人方扶南说:“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琴师,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说这首诗足以泣鬼,主要是因为诗人构思的奇特。那么诗人李贺是怎样的人,这首诗又奇特在什么时候地方,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诗人李贺和他的诗。
精讲点拨
1、朗读诗歌并思考:诗歌分为三个部分,怎样划分合理?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出这首诗的内容。
2、阅读第一部分,并思考问题
(1) 诗的起句开门见山,用“吴丝蜀桐”写箜篌的构造精良,用“高秋”点明季节。除此之外是否有更深的含义?
(2)同学默读,找出诗中哪几句写乐声,使用什么表现手法,表达出怎样的音乐的效果?
(3)一唱三叹则回肠荡气,余音袅袅而绕梁三日,音乐响起来了,李凭的音乐会开始了,李凭在哪儿,诗人为什么要把李凭放到第四句出现?
3、阅读第二部分,思考 诗歌第五六两句 ,
齐读,概括内容并思考问题同学们展开想象,描绘出李凭弹奏的箜篌曲美妙在哪儿? 诗人使用什么描写方法从哪两个角度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传达出了这种绝美的乐声?
4、第三部分:同学齐读,概括内容,然后思考
(1)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两句中的“逗”字用的极其生动形象,请简要分析“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此两句向得古人好评,认为“老”“瘦” 二字,匪夷所思,极平常的字用的极生动,请指出它的妙处。
(2)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这句所用的艺术手法和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哪句一样,并指出两句诗表达的意境有何不同?
当堂达标
1、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反复朗读。
(1)箜篌( ) (2)女娲( ) (3)神妪( )
(4)瘦蛟( ) (5)胭脂( )
答案:(1)kōng hóu (2)wā (3)yù (4)jiā (5)zhi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吴丝蜀桐张高秋( )
(2)李凭中国弹箜篌( )
(3)十二门前融冷光( )
(4)二十三弦动紫皇( )
(5)石破天惊逗秋雨( )
参考答案:(1)在秋高气爽时弹奏(2)中国,即都城中,这里指长安 (3)融化了秋天的寒气 (4)感动天神 (5)引出
3.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昆山玉碎凤凰叫,________________。(2)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_____。
(3)吴丝蜀桐张高秋( )
(4)李凭中国弹箜篌( )
(5)十二门前融冷光( )
(6)二十三弦动紫皇( )
答案:(1)芙蓉泣露香兰笑 (2)石破天惊逗秋雨 (3)黑云压城城欲摧 (4)霜重鼓寒声不起 (5)报君黄金台上意
4.李贺(790—816),字__________,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家居昌谷,以乐府诗著称,被誉为“__________”。
总结提升
这首诗是怎样表现“箜篌”演奏出来的优美音乐的?
要点提示:
(1)主要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
(2)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张手法。
(3)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自由的想象力,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
拓展延伸
学完本诗,请同学们用散文化的语言改写“昆山玉碎凤凰叫”或“芙蓉泣露香兰”两句,体现其意境美。要求准确把握诗歌的意象;使用想象,通感等表现手法,字数100字左右
七·教学反思
补充:
了解作者: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早有诗名,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生抑郁,27岁病逝,他的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象,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称其为“诗鬼” 。
背景介绍《李凭箜篌引》大约作于元和六年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瑰丽,境界奇幻,浓墨重彩,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 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解题 “ 引”原指古代一种乐曲的形式和体裁,略近于“引子”“序曲”“序奏”。 箜篌是古代的乐器,有竖箜篌和卧箜篌,这这首诗说它“二十三弦”,是竖箜篌,和竖琴相似。
教学设计
由谈论音乐入手,引起对课文的讲解
分部分分析诗歌内容,以便进一步赏析诗歌
当堂巩固基础知识
思考音乐表现的技巧
理解表达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语,初读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赏析———我以我心,描绘诗境,明情——诗以言志,感悟诗情,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中册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检查预习,任务一,任务二,任务三,任务四,归纳小结,任务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李凭箜篌引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导入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