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教学设计: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591495/0-17360489704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教学设计: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591495/0-173604897049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学目标
1.熟知大气的垂直分层。
2.从人类与地球大气相互影响的角度,认知大气成分与大气垂直分层。
二、教学重难点
1.大气各垂直分层的名称。
2.对流层、平流层温度变化特征及应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对比法、多媒体教学辅助法。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风筝最早由战国时期的墨子发明,是用于传递军事信息的,人们仿制后就成为了一种休闲娱乐的玩具。最美人间四月天,这个时候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看着天空中高高在上的风筝,总会让人有一种放飞心情,心旷神怡的感觉,那么风筝最高能放多高呢?
理论上讲只要风向能保持一致,风筝就能一直往上飞,但是最多也就飞到对流层的顶部,因为再向上的话,风力风速就很不一致了。
为什么会说风筝最多飞到对流层的顶部?通过下面的学习你就可以找到答案。
[新课教学]:
一、大气的组成以及作用
1.大气组成
(1)干洁空气:主要成分为N₂(78%)、0₂(21%),次要成分为CO₂、O₃等。
(2)水汽、杂质、污染物。
2.大气的作用
案例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与人类活动
在过去80万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相对平缓。然而,从1740年到2011年,短短不到300年的时间里,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了40%多。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增加,基本上都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土地利用的变化(主要是毁林)。化石燃料燃烧,会释放二氧化碳;森林面积缩小,会减少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过渡】下面我们来解决“风筝最多飞到对流层的顶部”这个问题。
教师:我们地球的大气从地面向上,可延伸到数千千米高空。根据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1、对流层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低纬度地区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所达高度就高。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
2、平流层
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该层大气的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小,但是在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
在22--27 千米范围内,臭氧含量达到最大值,形成臭氧层。臭氧层使地球上的生命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主要以平流运动为主。该层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适合航空飞行。
3、高层大气
自平流层顶部开始,由于没有吸收紫外线的臭氧,气温会下降;随后,由于大气吸收了更短波长的太阳紫外线,温度又持续上升,在300千米的高空,温度可达1 000℃以上。
在80--120千米的高空,多数来自太空的流星体会燃烧,成为我们夜晚看到的流星。在8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电离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首先我们掌握了大气的组成和大气各个成分的作用,然后我们了解了大气的垂直分层,明白了平流层和对流层的差异,这是需要同学们去区分和重点掌握的。
[板书设计]
一、大气的组成
1、大气组成
2、大气作用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对流层
2、平流层
3、高层大气
氮气
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氧气
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它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
臭氧
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大气增温;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水汽
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同时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杂质
大气中的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大气分层
高度
气温垂直变化
空气运动
天气现象
与人类关系
规律
原因
高层大气
平流层顶至3000千米高空
随高度的增加,温度先下降后上升
没有吸收紫外线的臭氧。随后,由于大气吸收了更短波长的太阳紫外线,气温升高
无
无
有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
平流层
对流层顶至50 ~55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递增
依靠臭氧层吸收紫外线增温
平流运动为主
天气晴朗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
低纬17~18千米;
高纬8~9千米;
平均12千米左右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地面是主要的直接热源
对流运动显著
复杂多变
与人类关系密切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案,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大气的组成,二、大气的垂直分层,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师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