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四下23《培养责任心》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四下23《培养责任心》心理健康教学设计第1页
    四下23《培养责任心》心理健康教学设计第2页
    四下23《培养责任心》心理健康教学设计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心理健康北师大版 (2013)四年级下册第二十三课 培养责任心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心理健康北师大版 (2013)四年级下册第二十三课 培养责任心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延伸,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让学生理解责任心的概念与重要性,认识到责任心在个人成长、家庭生活、学校学习及社会交往中的积极影响。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不同情境下的责任表现,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掌握提升责任心的方法与策略。
    3. 激发学生内心的责任感,培养勇于担当、主动负责的意识与习惯,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深入剖析责任心的内涵与外延,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责任心在多方面的具体体现。
    帮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与活动,深刻体会责任心对个人及周围环境的重要意义。
    教授学生一些实用的培养责任心的方法,如制定计划、自我监督等。
    2.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将对责任心的认知转化为持久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始终保持责任感。
    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家庭背景,提供个性化的培养责任心的指导与建议,确保教学效果的普遍性与针对性。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实践操作法
    四、教学准备
    1. 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包括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以辅助教学过程中的讲解与展示。
    2. 准备一些与责任心相关的故事卡片、角色扮演道具(如医生的白大褂、教师的教鞭、清洁工具等)、责任清单表格、奖励小贴纸等教学材料。
    3. 布置教室环境,营造有利于讨论和分享的氛围,如将桌椅分组摆放,留出足够的空间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教师走进教室,故意装作很着急的样子,手里拿着一些未批改的作业和一本翻得很凌乱的课本,然后不小心将课本掉落在地,发出较大的声响。教师一边捡书,一边自言自语:“哎呀,最近事情太多了,忙得晕头转向,都不知道该先做什么好了。”
    2. 教师接着说:“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呢?感觉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却没有做好,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看看能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二)认识责任心
    1. 教师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是一个小男孩在认真地打扫教室卫生,角落里堆放着他清理出来的垃圾,他的脸上满是专注和认真。教师提问:“同学们,从这张图片中,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觉得这个小男孩身上有什么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引导学生回答出“责任心”这个关键词。
    2. 教师对责任心进行简单的解释:“责任心就是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所应该承担的义务和使命,并且能够认真地去完成这些任务,不逃避、不推诿。比如说,这个小男孩认真打扫教室卫生,就是在对班级这个小集体负责,他知道保持教室整洁是他的责任之一。”
    (三)责任心在生活中的体现
    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发放几张故事卡片,卡片上分别描述了不同的场景:
    场景一:小明答应周末陪奶奶去公园散步,但是因为好朋友邀请他去玩电子游戏,他就忘记了和奶奶的约定。
    场景二:小红在学校值日,她认真地扫地、擦黑板、整理桌椅,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才离开。
    场景三:爸爸下班回家后,虽然很累,但是仍然坚持给家人做饭,因为他觉得照顾家人是他的责任。
    场景四:老师生病了,但是为了不耽误学生的课程,还是坚持带病上课。
    2. 各小组阅读故事卡片后,进行讨论:“在这些场景中,哪些人表现出了责任心?哪些人没有?为什么?”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教师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适时地进行引导和补充,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责任心在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场景中的具体体现。
    (四)责任心的重要性
    1. 教师播放一段视频,视频中展示了因为一些人缺乏责任心而导致的不良后果,如工人在建筑工地上不按照规范操作,导致建筑物出现安全隐患;司机在驾驶过程中玩手机,引发交通事故等。视频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从这段视频中,你们看到了缺乏责任心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然后总结责任心的重要性:“责任心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我们自己的成长和发展,也关系到他人的幸福和安全。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会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能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业和工作,也能够为家庭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相反,一个缺乏责任心的人,往往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很多麻烦和损失。”
    (五)自我反思
    1. 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纸,让学生静下心来,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责任表现。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在家庭中,你有没有主动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学校里,你是否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在与朋友相处时,你是否遵守承诺,关心他人?”
    2. 学生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反思结果,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思考如何改进。
    (六)课堂总结
    1.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责任心的概念、在生活中的体现以及它的重要性,还进行了自我反思。同学们,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2. 教师强调:“责任心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品质,它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培养和锻炼。希望同学们能够从现在开始,更加注重自己的责任表现,努力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回家后,和父母一起讨论一下家庭中的责任分工,并且主动承担一项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任务,坚持一周,下周我们来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 教师首先表扬学生在上节课课后作业中的表现,询问学生在承担家务任务过程中的一些情况,如遇到的困难、家人的反应等。
    2. 教师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和课后的实践,我们对责任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如何培养我们的责任心,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二)培养责任心的方法
    1. 制定计划
    教师举例说明制定计划对于培养责任心的重要性:“比如,我们要完成一篇作文,如果没有计划,可能会东写一点,西写一点,最后很难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章。但是如果我们先制定一个计划,确定好写作的主题、结构、段落安排以及时间分配,按照计划一步一步地进行,就更容易完成任务,这就是在培养我们对学习任务的责任心。”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任务,然后让学生拿出纸和笔,制定一个简单的本周学习或生活计划,包括每天要完成的任务、完成任务的时间以及预期达到的目标等。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完善计划。
    2. 自我监督
    教师讲解自我监督的方法:“在完成计划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自我监督。可以制作一个任务清单,每完成一项任务,就在清单上打一个勾。如果发现自己没有按照计划完成任务,要及时分析原因,调整自己的行为。”
    教师展示一个任务清单的模板,让学生根据自己制定的计划,制作自己的任务清单,并贴在自己的书桌前或者容易看到的地方,以便随时进行自我监督。
    3. 接受他人监督
    教师强调他人监督的作用:“有时候,我们自己可能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这时候就需要他人的监督来帮助我们。比如,在学校里,我们可以请同学监督我们是否按时完成作业;在家里,可以请父母监督我们是否遵守家庭规则。”
    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确定自己在学校和家庭中可以请谁来监督自己,并制定相应的监督规则。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三)角色扮演
    1. 教师设置几个不同的场景,如家庭场景、学校场景、社会场景等,每个场景都涉及到责任的履行或缺失。例如:
    家庭场景:妈妈下班回家后,看到客厅里乱七八糟,而小明正在看电视,没有主动收拾。妈妈要求小明收拾客厅,小明却不情愿地抱怨。
    学校场景:班级要进行大扫除,但是小刚觉得自己的任务太重,想要偷懒,把自己的工作推给其他同学。
    社会场景:在公交车上,一位老人上车后没有座位,而旁边的几个年轻人都装作没有看见,没有人主动让座。
    2. 让学生分组选择一个场景进行角色扮演,每个小组的成员分别扮演场景中的不同角色。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要尽可能地表现出角色的特点和情感,并且要体现出责任的履行或缺失对结果的影响。
    3. 角色扮演结束后,每个小组进行反思和讨论:“在这个场景中,如果角色能够更好地承担责任,结果会有什么不同?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并再次强调责任心在不同场景中的重要性和正确的履行方式。
    (四)责任心培养的实践活
    1.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一个“责任心挑战”活动,活动内容如下:
    学生在一周内,选择一项自己平时不太愿意做或者容易忽视的责任任务,如每天早起整理自己的床铺、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在课间休息时主动捡起校园里的垃圾等。
    学生要记录自己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感受、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困难的。
    一周后,学生将自己的记录整理成一份简单的报告,在班级内进行分享。
    2. 教师向学生详细介绍活动的要求和注意事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挑战,并且告诉学生在挑战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向老师或者同学寻求帮助。
    (五)课堂总结
    1.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培养责任心的方法,包括制定计划、自我监督、接受他人监督以及通过角色扮演和实践活动来增强责任心等内容。
    2. 教师再次强调责任心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运用所学的方法来培养自己的责任心,将责任心转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继续坚持完成‘责任心挑战’活动,并在下周的班会课上,我们将评选出班级内的‘责任心小明星’,对表现优秀的同学进行表彰。”
    六、教学延伸
    1.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设立“责任心荣誉榜”,定期表彰在班级事务、学习任务、同学互助等方面表现出高度责任心的学生,树立榜样,激励更多学生积极培养责任心。
    2. 开展“责任心主题月”活动,在一个月内,围绕责任心这一主题,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如责任心故事演讲比赛、责任心绘画展览、责任心小品表演等,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责任心的理解和认识,营造浓厚的责任文化氛围。
    3. 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反馈学生在学校培养责任心方面的表现和进步,同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责任履行情况,共同制定个性化的责任心培养方案,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七、教学反思
    在本次《培养责任心》的心理健康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活动,大部分学生对责任心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培养方法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的积极性较高,能够主动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验,这表明教学内容和形式能够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部分学生在制定计划和自我监督环节中,表现出一定的困难和困惑,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个性化指导和支持。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责任心培养方面取得有效的进步。同时,在教学延伸活动中,要进一步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与沟通,充分发挥家庭在学生责任心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共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相关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北师大版 (2013)五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远离厌学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心理健康北师大版 (2013)五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远离厌学教案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心理健康一年级第六课 来客人啦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心理健康一年级第六课 来客人啦教案及反思,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延伸,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心理健康北师大版 (2013)四年级下册第二十三课 培养责任心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心理健康北师大版 (2013)四年级下册第二十三课 培养责任心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学,独学,对学,群学,展示,整理学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