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一年级上册5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一年级上册5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加减混合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 10 以内的加、减混合算式。
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演示和操作,理解算式所表达的实际意义,能说出每一步计算结果对应的实际情境。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加、减混合运算算式的形成过程,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用数学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数学交流能力,进一步培养有序思考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掌握其运算顺序,能正确列出算式并计算结果。
引导学生借助直观感受,构建加、减混合运算与实际情境的联系,理解算式每一步的意义。
难点
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运算的数学模型,理解算式中加法和减法交替进行的运算关系。
帮助学生克服因运算形式变化带来的计算困难,熟练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避免计算错误。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游戏教学法、实践操作法相结合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儿歌,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动态演示等,如展示天鹅湖中的天鹅飞来飞去、小朋友坐公交车上下乘客等动画情节。
实物教具:准备 7 个气球、8 个苹果、9 个小花片、6 支铅笔等不同数量的实物若干套,用于学生动手操作;准备计数器、直尺等实物模型,辅助讲解数的概念和运算过程。
卡片:制作数字卡片 0 - 10 若干套,“+”“ - ”“ = ” 号卡片若干,写有加、减混合算式的卡片,如 “4 + 3 - 2”“9 - 4 + 3” 等。
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张印有田字格的练习纸、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用于课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5 分钟)
情境教学法:播放动画故事《天鹅湖之旅》,画面中天鹅湖里一开始有 6 只天鹅在优雅地游着,飞来了 3 只,接着又飞走了 2 只。动画暂停,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一开始有几只天鹅呀?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呢?现在天鹅湖里还剩下几只天鹅,你们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吗?” 通过这个充满童趣且贴近学生生活的动画情境,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主题 —— 加、减混合运算。
直观演示法:教师适时拿出 6 个小花片放在桌上,模仿动画情节,先拿来 3 个小花片,再拿走 2 个小花片,说:“看,就像天鹅的变化一样,老师这里一开始有 6 个小花片,增加了 3 个,又减少了 2 个,现在一共有几个呢?” 将抽象的数学问题与具体的实物相结合,让学生初步感知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探究新知(15 分钟)
认识加、减混合运算
直观演示法: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数小花片,从最初的 6 个,加上后来的 3 个,得到 9 个,再减去飞走的 2 个,得到 7 个,问:“同学们,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我们可以写成一个算式:6 + 3 - 2,这个算式读作‘6 加 3 减 2’,大家跟着老师读一遍。” 教师板书算式并带领学生朗读,接着问:“那这个算式应该怎么计算呢?我们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算 6 + 3 = 9,再算 9 - 2 = 7。” 边说边在算式上用粉笔标注计算顺序,让学生直观看到加、减混合运算的步骤。
实践操作法:教师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 7 个气球,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模拟类似情境,如先放 4 个气球,再放 3 个气球,然后拿走 2 个气球,然后让学生根据摆的情况列出加、减混合算式,并计算结果,学生分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和算式书写、计算情况。
互动交流法:请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他们摆的气球和列出的算式,教师在黑板上记录下来,如 “4 + 3 - 2 = 5”。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算式,问:“同学们,你们看,这些加、减混合算式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引导学生发现都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进一步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含义。
不同形式的加、减混合运算
情境教学法:教师切换动画,展示小朋友们坐公交车,公交车上原来有 8 人,到站后下去 3 人,又上来 2 人。动画暂停,教师提问:“小朋友们,现在公交车上有几人呢?你们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吗?” 引出另一种形式的加、减混合运算。
直观演示法:教师拿出 8 个苹果,模仿动画情节,拿走 3 个苹果,再拿来 2 个苹果,问:“同学们,对应的算式就是 8 - 3 + 2,读作‘8 减 3 加 2’,大家跟着老师读一遍。” 教师板书算式并带领学生朗读,接着说:“计算的时候,同样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算 8 - 3 = 5,再算 5 + 2 = 7。” 边说边在算式上标注计算顺序,让学生明白这种形式的加、减混合运算过程。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 9 个小花片进行操作,模拟类似情境,如先拿走 4 个小花片,再拿来 3 个小花片,然后列出加、减混合算式并计算,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相互交流。
互动交流法: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成果,教师记录算式,如 “9 - 4 + 3 = 8”,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形式的加、减混合算式的特点,再次强调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强化对加、减混合运算含义和运算顺序的理解。
(三)算法巩固(10 分钟)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练习题,如:
情境教学法:呈现一幅有 7 个小朋友在公园里玩,走了 2 个小朋友,后来又来 3 个小朋友的图片,问:“小朋友们,根据这幅图,你们能写出加、减混合算式吗?并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以及每一步计算的结果对应什么情况。” 将数学问题融入到生活场景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动画演示法:播放一段动画,动画中有 8 个气球,先飞走 3 个气球,又飞来 2 个气球,问:“同学们,看了动画,你们能快速写出加、减混合算式,并算出还剩下几个气球吗?” 通过动画的动态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减混合运算。
给出一些加、减混合的填空题,如:3 +( )- 2 = 6,9 - 4 +( )= 8 等,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及时纠正错误,对完成又快又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如奖励一颗小星星贴纸,贴在学生的课本上。
开展游戏 “算式大挑战”
游戏教学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4 - 5 人。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若干加、减混合算式,如 “5 + 2 - 3”“8 - 3 + 4” 等,每组轮流派一名代表上台,选择一个算式进行计算,在规定时间内算对得一分,算错不得分。几轮游戏后,统计各小组得分,得分最高的小组获胜,教师为获胜小组颁发小奖品,如数学徽章、小贴纸等,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课堂总结(5 分钟)
教师关闭灯光,打开教室的星空灯,营造轻松氛围,和学生围坐在一起,问:“同学们,今天在数学课上,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谁能和大家分享一下?”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运算顺序,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师总结升华:“同学们,加、减混合运算是我们数学里很实用的知识,它能帮我们把生活中的复杂变化情况用算式表示出来,以后我们还会学习更复杂的数学知识。希望大家课后能多练习,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奥秘。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 最后,为表现优秀的学生颁发小奖品,如彩色铅笔、小橡皮等。
六、课后作业
让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场景,找出至少两组可以用加、减混合运算计算的情况,如冰箱里原来有 6 个鸡蛋,做菜用了 2 个,又买了 3 个,写出算式并向家长解释,家长拍摄照片或视频发送到班级群里。
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10 道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题,如 4 + 3 - 1 =( ),7 - 2 + 3 =( )等,写得规范、美观,家长检查签字,第二天带到学校进行小组内互评,选出作业之星。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生评估,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一年级上册(2024)加、减混合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题名称,课型、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版加减混合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究新知—20分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