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3.3 自己之歌(节选)第1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3.3 自己之歌(节选)第1课时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朗读诗歌,感受诗意,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体味《迷娘》(之一)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2.反复朗读《树和天空》。结合诗歌意象,想象诗歌创设的奇妙境界。
重点难点
1.欣赏意象,品味精彩的诗句,感悟作者的情感。
2.诵读诗歌,体味诗歌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一首《乡愁》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歌德笔下的“迷娘”也十分眷恋家乡,唱出了哀怨的思乡曲。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感受“迷娘”浓浓的思乡情。
二、朗读诗歌,感受诗意
1.学生自读诗歌。
2.学生自己勾画节奏,把握情感,反复诵读。
3.同桌之间相互朗读,注意朗读的节奏、停顿、高低音。
4.结合诗歌创作的背景材料,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5.分组讨论。
(1)《迷娘》(之一)的正歌部分描绘了哪些画面?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有什么作用?
(2)《迷娘》(之一)中的副歌部分有什么作用?
(3)如何理解《树和天空》这首诗?
6.师生共同探究归纳。
明确:(1)《迷娘》(之一)第一节通过柠檬花、绿叶、橙子、蓝天、和风、桃金娘、月桂等意象展现了意大利美好的自然风光;第二节通过圆柱、辉煌的厅堂、宽敞明亮的房间、大理石像等意象,描写了迷娘幼年生活的房屋;第三节通过云径、山岗、驴儿、岩洞、悬崖、瀑布等意象,描写了回归路途的风景。
正文部分运用了音乐的反复艺术——“你可知道那……”的反复咏唱,把迷娘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加深沉绵长。
(2)这首诗的副歌部分,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通过“前往,前往”的重复,表达了迷娘不可遏制的思乡之情。“我愿跟随你,爱人啊,随你前往!”“我愿跟随你,恩人啊,随你前往!”“我愿跟随你,父亲啊,随你前往!”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三种称呼的转换,把迷娘对威廉·迈斯特复杂的情感和思乡之情交织在一起,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迷娘对故乡深沉的热爱。
(3)作者写树,其实是在写自己,他将自己所感受到的一切,安排在了树的身上,这样,树就有了人的感受。
三、布置作业
1.阅读歌德的其他作品。
2.选取一种事物,仿照《树和天空》,写一首小诗。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看谁写的诗更有意境。
板书设计
迷娘(之一)
家乡美景→思乡
树和天空
树→人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3.3 自己之歌(节选)第2课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明确目标,导入新课,反复诵读,理解诗意,仔细品读,鉴赏意象,比较阅读,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3.3 自己之歌(节选)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检查预习,了解背景,反复诵读,品读诗歌,再读诗歌,感受情感,比较阅读,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3.3 自己之歌(节选)第1课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资料,反复诵读,品味内涵,研读课文,品味鉴赏,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