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 中册第四单元 9《屈原列传》优质教学设计(第2课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593782/0-17361297804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 中册第四单元 9《屈原列传》优质教学设计(第2课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593782/0-17361297804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9 屈原列传第2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9 屈原列传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启发导入,研读课文第3段,重点突破,重点研读第8段和第9段,研读课文第10段,感悟形象,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作者司马迁的遭遇
2.学习本课出现的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以及文言句式。
3.学习本文记叙、议论和抒情紧密结合的写作手法。
4.学习屈原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精神品质及伟大的爱国精神。
5.理解作者为屈原立传的目的,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精神。
重点难点
1.学习并掌握本课出现的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以及文言句式。
2.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全文,能复述屈原的遭遇。
2.理解屈原的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精神。
重点难点
研读重点段落,分析内容。
教学设计
一、启发导入
物换星移几度秋,屈原的身躯在历史长河中早已烟消云散,但当司马迁伫立汨罗江边遥想历史时,依旧会为他洒下深情的泪水。时至今日,屈原已经不只是那个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三闾大夫,他所代表的是一种爱国精神和民族文化。他的精神穿越时空,年年相继,代代相传,因此,屈原鲜活而永久地活在了中国人的心中。
二、研读课文第3段,重点突破
1.朗诵课文第3段。
2.疏通文意,理解重点句子。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明确:这一句扼要概述了屈原作《离骚》的原因。“屈平疾王……方正之不容也”表示原因,“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表示结果。“谗谄”指说人坏话、奉承献媚的小人。“邪曲”指品行不正的小人。“方正”指端方正直的人。“疾”的宾语由四个短语充当,这四个短语分别从四个方面说明屈原所痛恨的对象,即“不聪”“蔽明”“害公”“不容”,而这四者正是“忧愁幽思”的具体内容。这四个短语从内容上看是逐层深入的。由于怀王听不到忠臣的良言进谏,因此,谗谄的话才迷惑他,使得品行不正的小人伤害了国家,真正的忠臣、贤者才不被容纳。正因为如此,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2)“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明确:这句承接“上称帝喾”等句,进一步说明《离骚》的内容。“明”是“阐明”。“条贯”指条理。
(3)“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明确:第一句总说《离骚》的写作特征,下句是对第一句的具体解说。
(4)“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明确:“称物芳”指《离骚》里面多用美人香草来比喻自己的志向。这句话同时也是下面对屈原高洁品格赞美的过渡。
3.小结。
第3段主要写屈原写作《离骚》的原因、《离骚》的内容及成就和屈原的高尚品质等内容。
三、重点研读第8段和第9段
1.指名朗读第8段和第9段。
2.小组合作,讨论这两段的主要内容,分析这两段的作用。
3.展示讨论结果。
明确:这两段写屈原在顷襄王当政后继续受迫害,被放逐,叙议结合,议论中寄托着司马迁本人的政治幽愤。从全文的脉络来看,这两段紧承怀王三受秦骗、客死于秦的记叙,远接“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议论,并把议论推进一层,指明“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的原因就在“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这个见解非常深刻,它融合了作者个人的体验在内,寄托着作者特有的政治幽愤。这两段是从两个角度来写的,先从为臣(屈原)的角度写,寓议于叙,突出屈原的“忠”与“贤”,阐明他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后从为君(怀王)的角度写,纯用议论,突出其结果是“兵挫地削”“身客死于秦”,阐明楚怀王“不知人之祸”。
(设计意图:重点阅读,理解内容。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研读课文第10段,感悟形象
1.指名朗读第10段。
2.赏析重点句子。
(1)“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明确:“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描摹了屈原被放逐的落魄情状。“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表明屈原身心已遭受了严重的摧残。作者用一句生动形象的描述把读者一下子推到了充满悲剧气息的氛围中。正因为如此,渔父见到屈原便问他怎么弄到这种地步。
(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明确:这是一个疑问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您为什么要保持高洁美好的节操志向,而让自己被放逐呢?作者借渔父之口,赞扬了屈原的高洁品质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3)“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又安能以晧晧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
明确:这几句话是屈原对渔父的回答,他认为人绝对不能随波逐流,绝不能同流合污,宁可葬身鱼腹也要保持自己志洁行廉的人格。
3.小结:本段以对话的形式歌颂了屈原洁身自好、坚持操守,绝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
五、布置作业
屈原为何一定要选择“自沉”这种方式结束生命?把你的想法写下来,不少于200字。
板书设计
第3段:原因、内容、品质
屈原列传 第8、9段:被放逐、不知人之祸
第10段:对话→高尚品德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9 屈原列传第3课时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欣赏文字,情景导入,回忆巩固,解答问题,合作探究,研读文章,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第三单元9 屈原列传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翻译课文,把握大意,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9 屈原列传第3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检查作业,翻译课文,把握大意,内容探究,拓展阅读,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