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实验外国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检测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实验外国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检测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此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某地规划的铁路穿过一向西伸展的冲积扇。下图为该地等高线及规划铁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规划铁路的走向是( )
A. 东西走向B. 东北—西南走向
C. 南北走向D. 西北—东南走向
2. 该冲积扇区域建设铁路面临的不利条件是( )
①山洪风险较高 ②地基物质松散
③崩塌滑坡多发 ④地震灾害频发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答案】1. C 2. A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材料“某地规划的铁路穿过一向西伸展的冲积扇”可知,冲积扇延伸方向为西方,铁路的走向大致和冲积扇延伸方向垂直,进而判断铁路走向为南北走向。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冲积扇区域地形平坦,有河流流经,位于山区,山洪风险高,①正确;冲积扇为流水堆积地貌,物质松散,②正确;冲积扇地势平坦不易发生崩塌、滑坡,③错误;根据材料无法判断地震频率,④错误,BCD错误,该题选A。
【点睛】冲积扇有多条河谷发育,地势起伏较大,不利于施工;当地有河流流经,地处山区,有山洪爆发的可能,影响铁路安全;冲积扇沉积物较松散,影响铁路的路基安全。
2024年7月21日至31日,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在印度举行,北京中轴线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完成下面小题。
3. 本届世界遗产大会举办期间,成都( )
A. 昼长长于北京B. 正午日影渐长
C. 日落西南方位D. 太阳直射点北移
4. 印度该月最不容易出现的灾害是( )
A. 寒潮暴雪B. 极端高温
C. 山洪暴雨D. 火山地震
【答案】3. B 4. A
【解析】
【3题详解】
2024年7月21日至3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不断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日出东北, 西落西北,C、D错误,在无极昼极夜现象地区,越往北昼越长,而成都比北京纬度低,故成都昼长小于北京,A错误;此时成都正午太阳高度不断降低,正午日影渐长,B正确;故选B。
【4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度位于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且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印度进入雨季,容易出现高温、暴雨,不可能出现寒潮暴雪,A正确,B、C错误;印度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活动,故有可能出现火山地震活动,D错误,故选A。
【点睛】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春分(3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向北移动。夏至(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23.5°N),此后向南移。秋分(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0°),此后继续南移。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23.5°S)上,在
此之后向北移动。
由于湖陆热力差异,鄱阳湖周边形成明显的湖陆风环流。湖陆风起、止时刻具有季节变化。下图是鄱阳湖某监测站2010—2015年湖陆风起止时刻及其频次统计图,四条曲线表示湖风开始、湖风停止、陆风开始、陆风停止时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四条曲线中,表示湖风开始和陆风开始时刻的分别是( )
A. ①③B. ②③C. ④②D. ④①
6 与冬季相比,鄱阳湖夏季湖风起、止时刻( )
A. 开始晚,结束晚B. 开始早,结束早
C. 开始早,结束晚D. 开始晚,结束早
【答案】5. D 6. C
【解析】
【5题详解】
由热力环流原理可知,一般而言,白天湖面气温低形成高气压,陆地气温高形成低气压,吹湖风,夜间相反吹陆风;从图中可看出,①曲线从傍晚开始、午夜之前频次最高,应表示为陆风开始时刻曲线,②曲线在21时左右开始、午夜之后频次最高,应表示陆风开始之后的湖风停止时刻曲线,③曲线从早晨之前开始、正午之前频次最高,应表示陆风停止时刻曲线,④曲线从日出后开始、正午附近频次最高,应表示湖风开始时刻曲线。由此判断,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6题详解】
湖陆风的转变,实际上是由湖与陆的气温差异的转换导致的,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在日出之后一段时间会高于湖泊气温,使得陆地气压低于湖泊,以湖风为主;夜晚陆地降温快,在日落前后一段时间气温会低于湖泊气温,使得陆地气压高于湖泊,以陆风为主。夏季白昼时间长,日出较早,陆地升温至气温高于湖泊的时刻较早,即湖风开始早;夏季日落较晚,陆地降温至气温低于湖泊的时刻较晚,即湖风结束晚,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热力环流形成原理:地面受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热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或冷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上升气流使得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下沉气流使得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空气的水平运动(气流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图为“某日澳大利亚及其周边海域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槽线处的天气系统及其移动方向是( )
A. 暖锋向西B. 暖锋向东
C. 冷锋向西D. 冷锋向东
8. 甲、乙、丙、丁四地( )
A. 甲地气压值可能为1036hPaB. 图示季节乙地气候湿润多雨
C. 图示时刻,丙地天气阴雨绵绵D. 图示时刻丁地逐渐形成飓风
【答案】7 D 8. B
【解析】
【7题详解】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北侧纬度较低,是暖气团;南侧纬度较高,是冷气团。该槽线位于低压中心(气旋)附近,由所学知识可知,南半球气旋的近地面气流呈顺时针流动;图示槽线附近,气流运动表现为由西南侧纬度较高的冷气团主动向东北侧纬度较低的暖气团移动,是冷锋,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题详解】
由图可知,图示为南半球陆地出现高压,是冬季,乙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较多,B正确;甲气压值可能是1036~1040hPa,A错误;丙地位于高压脊附近,天气晴朗,C错误;丁地位于低压中心,但此时是南半球冬季,没有形成飓风,D错误。故选B。
【点睛】锋面气旋,是一种特殊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由五个组成部分:低气压中心、冷气团、冷锋、暖
气团、暖锋。
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2021年10月,某海域表层海水运动异常增强,并持续数月才结束,导致很多地区气候异常。下图为该海域海水运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表层海水运动的成因是( )
A. 受东南信风的影响B. 受秘鲁寒流的影响
C. 受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D. 受盛行西风的影响
10. 该年图中海水环流异常易导致( )
A. 澳大利亚可能出现山火B. 我国冬季暴雪天气可能增多
C. 夏季登陆我国的台风减少D. 秘鲁渔场渔获量减少
【答案】9. A 10. B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表层海水由东太平洋附近的南美洲向西太平洋附近的澳大利亚流动,由东向西流,其动力是东南信风,A正确;秘鲁寒流大体上由南向北流,是高纬流向低纬的寒流,而图中表层海水基本在同一纬度流动,B错误;图中表层海水由东向西流,遇到澳大利亚陆地的阻挡后向南流,形成了澳大利亚暖流,C错误;盛行西风一般位于中纬度地区,而该图表层海水运动模式分布在赤道附近,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根据材料“某海域表层海水运动异常增强,并持续数月才结束,导致很多地区气候异常”,说明此时形成了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出现时,向西太平洋输送的水热增加,澳大利亚东岸的上升气流加强,气候变得更加多雨,澳大利亚火灾较少,A错误;此时赤道附近的西太平洋水温偏高,大气受热膨胀上升,气压降低,与亚洲高压之间的气压差增大,更容易吸引冷空南下,所以冬季风势力增强,我国冬季暴雪天气可能增多,B正确;拉尼娜现象出现时,西太平洋水温偏高,气流上升强烈,容易形成强烈的低压,则生成台风的次数增多,登陆我国的台风增多,C错误;拉尼娜现象出现时,西太平洋水温偏高,南赤道暖流增
强,即东南信风增强,则秘鲁寒流势力也将增强,海水上泛剧烈,饵料更加丰富,所以秘鲁渔场的渔获量增多,D错误。故选B。
【点睛】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区水温分布大致呈西高东低。当东南信风持续加强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表层海水不断向西流动,深层的冷水不断上涌进行补充,导致该地区表层海水温度异常降低,产生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发生后,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的温度差异增大,引起气候异常。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海面水温下降,降水偏少,易出现旱灾;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部海面水温上升,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显偏多。
石棉主要形成于原有岩石与侵入岩的接触带,因对人体危害巨大,逐渐被人造岩棉替代。人造岩棉是将玄武岩高温熔化后通过离心机制取。图左为南部非洲石棉分布图,图右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类型,数字代表地质作用。完成下面小题。
11. 与B地相比,A地形成的风化壳描述正确的是( )
A. 物理风化强,风化壳较厚B. 物理风化弱,风化壳较薄
C. 生物化学风化较强,风化壳较厚D. 生物化学风化较弱,风化壳较薄
12. 石棉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13. 人造岩棉的原材料属于( )
A. 甲B. 乙C. 丙D. 丁
【答案】11. D 12. C 13. D
【解析】
【11题详解】
由图及图例可知,A地位于热带沙漠地区,B地位于热带草原区,A降水量小于B地,气候干旱,生物量小,且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较强,生物风化作用弱,而物理风化主要在表层,故形成的风化壳比较薄;B地区生物量大,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强,故风化壳比较深厚;故ABC错误,D正确,所以选D。
【12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丁由岩浆喷出形成,应为喷出型岩浆岩,丙为岩浆侵入地下岩层通过②冷却凝固形成的,为侵入型岩浆岩,甲与沉积物之间相互转化,沉积物通过①固结成岩形成甲,即沉积岩,乙只能是③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变质岩,甲、乙、丙都可通过④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形成沉积物,由材料可知,石棉主要形成于原有岩石与侵入岩的接触带,故为通过变质作用③形成的变质岩,故选C。
【1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人造岩棉是将玄武岩高温熔化后通过离心机制取,玄武岩属于喷出型岩浆岩,即丁,故选择D。
【点睛】岩石的成因类型有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等。岩浆岩:岩浆侵入或喷出冷凝而成。如花岗岩、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沉积岩:外力作用下形成。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变质岩:变质作用下形成。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等属于变质岩。
黄河烧河是指每年某短时间内黄河下游泥沙俱下,大量鱼儿漂浮于水面的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黄河烧河时大量鱼儿漂浮于水面的主要原因是( )
A. 河流搅动,表层饵料丰富B. 高温致使鱼群昏厥
C. 水中含氧量急剧下降D. 暴雨使河流流量大增
15. 黄河下游某地出现“黄河烧河”的时间及该时段出现的现象正确的是( )
A. 6-7月,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逆时针B. 6-7月,江淮地区正经历梅雨天气
C. 8-10月,华北、东北地区雨季D. 8-10月,华北受高压中心控制
16. 黄河下游泥沙俱下的直接原因是( )
A. 中、上游水库联合调度,调水调沙B. 汛期,冰雪融水增加所致
C. 冲刷河道,增加河道通航能力D. 降低河道主槽的行洪能力
【答案】14. C 15. B 16. A
【解析】
【14题详解】
黄河烧河是指每年夏季高温高热,黄河下游泥沙俱下,水中含沙量短时内剧增,河水浑浊,从而导致水中含氧量急剧下降,水中的鱼儿昏迷或死亡而浮出水面,C正确;黄河烧河时表层饵料不丰富,A错误;黄河烧河时表层温度高,但是底层温度低,B错误;暴雨使河流流量大增一般不会导致鱼类漂浮于水面,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黄河调水调沙主要是利用流水的侵蚀作用将河床的泥沙冲起,然后再利用流水的搬运作用将泥沙携带到大
海,选择的时间在汛期来临之前,可以为汛期泄洪提供畅通的河道,我国北方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汛期也是在7、8月份,所以调水调沙选择在汛期来临之前的一个月左右,6、7月份库区水量大,下泄水量充足,冲沙效果好,同时此时江淮地区受准静止锋控制,当地正在经历梅雨天气,B正确,C错误;6-7月,北印度洋受西南季风控制,季风洋流呈顺时针,A错误;华北受高压中心控制一般在冬季,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黄河下游泥沙俱下的直接原因是在汛期来临之前,中、上游水库联合调度,调水调沙,利用流水的侵蚀作用将河床的泥沙冲起,然后再利用流水的搬运作用将泥沙携带到大海,A正确。黄河冰雪融水不是主要补给水源,B错误。黄河下游是地上河,河道通航能力较差,C错误。调水调沙是为了增加河道主槽的行洪能力,D错误。故选A。
【点睛】小浪底的主要作用:减淤:通过人工扰动河床土质,促进河床泥沙启动,实现河床下切、输沙入海。发电:总装机容量180万千瓦,是河南电网理想的调峰电站。防洪:黄河可能出现特大洪水,小浪底水利枢纽有效减少洪涝灾害发生。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个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拉萨河谷地北侧的拉萨城,既有“日光城”的美誉,又以“拉萨夜雨”而闻名。拉萨夏季的夜雨率高达80%左右。拉萨独特的高原风光,成为夏季旅游避暑胜地。
拉萨河一直被称为拉萨的“母亲河”,其下游河道宽深,江心多沙洲,水流多分汊,交错散乱,且位置迁徙不定,被称为辫状水系。下图分别为拉萨位置图和拉萨河辫状水系景观图。
(1)结合地形与大气环流的相关知识,分析拉萨夏季多夜雨的原因。
(2)结合拉萨河下游河段辫状水系的特征,简析辫状水系形成的自然条件。
(3)阐述夏季是拉萨旅游最适宜季节的自然原因。
【答案】(1)拉萨位于河谷地区,夏季蒸发旺盛,水汽充足;西南季风\西南风\夏季风活跃,为拉萨带来丰富水汽;夜晚吹山风,抬升河谷暖湿气流,水汽凝结降水。
(2)河流含沙量大:河谷比较开阔,地势平坦,河流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形成沙洲;流域降水季节变化明显,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水流量不稳定),枯水期宽阔的河道沙洲凸显形成辨状景观。
(3)夏季植被较茂盛,光合作用强,空气含氧量高;生物多样,风景优美,旅游资源丰富;拉萨海拔高,夏季气候凉爽,适宜度假避暑;夏季多夜雨,湿度适中/空气舒适度高。
【解析】
【分析】本题以“拉萨夜雨”为背景,考查拉萨多夜雨的原因、辫状水系形成的条件、拉萨旅游最适宜季节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降水的条件一般包括:充足的水汽,遇冷的条件,凝结核。本题题干要求“结合地形与大气环流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拉萨夏季多夜雨的原因主要有:从地形角度分析,拉萨位于河谷地区,夏季,白天太阳辐射强烈,河谷地区的水汽蒸发旺盛,空气中水汽丰富;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夏季,西南季风强劲,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拉萨所处的河谷地带带来丰富水汽;夜晚吹山风,河谷中央的暖湿气流被抬升,水汽凝结,成云致雨。
【小问2详解】
拉萨河上游流速较快,侵蚀能力较强,河流含沙量大;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拉萨河水位季节变化显著;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拉萨河下游河谷开阔,地势平坦,河流流速较慢;洪水期时河流从上游携带大量泥沙,当洪水流出山口,河道展宽,地势变平缓,河流流速变慢,携带的泥沙堆积形成沙洲或浅滩;枯水期时宽阔的河道沙洲凸显形成辫状景观,或者在洪峰退后,浅滩出露形成若干沙岛及多股的忽分忽合、交织如辫的河道景观。
【小问3详解】
夏季水热相对较多,生物多样,风景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对游客吸引力大;夏季青藏高原上植被茂盛,光合作用强,释放的氧气多,空气中的氧含量较高,可以减轻高原反应;夏季我国南北普遍高温,而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夏季气候凉爽,适宜避暑;根据第一题分析可知,拉萨夏季多夜雨,湿度适中,空气舒适度高,能提高人们的体验感等。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里海、黑海都曾经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随着地壳运动,里海演变为内陆湖。黑海也只能通过狭窄的土耳其海峡与地中海相连。黑海是世界上最深的内海之一,同时也是一个特殊的“双层海”,即表层海水盐
度远低于深层海水的盐度。下图为黑海及其周边区域示意图。
(1)结合板块运动分析黑海的形成过程,及未来演化趋势。
(2)简析黑海表层海水盐度远低于深层海水的盐度的原因。
(3)分析大高加索山脉的隆起,对里海沿岸地区气候和水系特征的影响。
【答案】(1)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山脉隆起,古地中海不断萎缩,黑海与地中海分离而形成;随着板块运动,未来会完全和地中海分离,形成一个湖泊\内陆湖泊。
(2)降水较丰富,淡水补给较多;周围陆地上数条径流汇入;黑海水深且表层海水盐度较低、密度较小难以与深层盐度高的海水进行交换;表层盐类物质不断下沉积累,黑海深层盐度升高并保持较高水平;与地中海之间存在密度差异\密度流。
(3)气候:阻挡湿润气流(西风),导致干旱(降水少、大陆性强);水系:山脉隆起,沿岸地区水域面积减小(多内流区)。
【解析】
【分析】本题以里海、黑海的变化为材料,涉及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以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点,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黑海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说明曾经与地中海相连,然后受到亚欧板块和非洲、印度洋板块挤压,古地中海面积变小,地壳抬升,黑海与地中海分离,仅通过土耳其海峡与地中海相连接。未来演化趋势,继续受到板块挤压运动影响,黑海与地中海彻底分离,形成湖泊。
【小问2详解】
黑海地区年降水量较多,表层海水盐度偏低;黑海周围有多条大河汇入,稀释作用强,表层海水盐度偏低;因盐度较低,表层海水密度较小,抑制上下层海水交换,使下层海水得不到淡水稀释,盐度增高;由于黑海与地中海(盐度高)之间的盐度差异,导致盐度较低的表层海水由黑海流向地中海,盐度较高的底
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向黑海,使下层海水盐度更高。
【小问3详解】
从气候看,该地处于西风带内,大高加索等山脉隆起前,里海沿岸受盛行西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气候相对温和湿润,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小;但是由于大高加索等山脉隆起,阻挡了盛行西风带来的水汽,由于里海沿岸此时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造成该地区气候逐渐干旱,降水减少,使其夏季气候相对炎热干燥,冬季低温,气温年较差变大,气候的大陆性特征逐渐明显。结合材料及图示信息分析。水系主要从河流流程、支流等方面考虑。大高加索山脉的隆起,降水减少,水域面积减小,内流区增加。
19.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和田是著名的“玉石之都”,和田玉形成于距今约7-8亿年前,此时新疆南部还是一片海洋,白云岩广泛沉积,后经地质作用转化为白云质大理岩,为和田玉的胚胎。3-4亿年前,该地区又发生了相同的地质作用,大理岩转化为玉石,其主要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昆仑山地区。下图为新疆南部及和田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甲地河滩玉石富集。
(1)据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说明当地地形和河流相互影响的具体表现。
(2)推测形成甲地河滩玉石的地质作用过程。
(3)说出甲地最佳拾玉石季节,并解释原因
【答案】(1)众多河流主要发源于高山地区,并由四周向盆地中部流淌\向心状水系;高山地区冰川发育,为河流提供补给水源;河流塑造地表形态,上游侵蚀作用显著,多“V”形谷;河流流经出山口,地势变缓,流速变慢,流水沉积形成山前冲积扇。
(2)沉积固结形成白云岩(沉积岩);变质作用形成和田玉;地壳抬升,玉石出露地表;玉石受风化、侵蚀、搬运\外力作用进入河道,沉积于下游河床。
(3)秋季
理由:夏季,河流流量大,搬运能力强,玉石富集;秋季,河流径流量减少,玉石出露,易于捡拾;秋季,天气晴朗,便于捡拾。
【解析】
【分析】本题以和田玉为材料,设置3小题,涉及地貌形成过程、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形对河流的影响:该区域周围被高山环绕,高山地区冰川发育,冰川为河流提供补给水源;受地形影响,众多河流由四周向盆地中部流动形成向心状水系;河流对地形的影响:河流通过侵蚀、搬运、沉积等过程塑造地表形态,如上游落差大、流速快,侵蚀作用显著,多“V”形谷;河流流出山口,地势变缓,流速减慢,泥沙在山前大量沉积形成山前冲积扇。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和田玉为变质岩,其矿体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可知首先沉积固结形成白云岩;后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和田玉;又经过地壳抬升,玉石出露地表,(含有玉石的)岩体经过风化(侵蚀或外力破坏),脱离了原有岩体;再经过河流搬运作用,和田玉石随河流向下游运动;根据左图等高线分布信息,甲处地势较为平缓,河流流速减缓,搬运能力下降,含有玉石的物质在甲处发生沉积。
【小问3详解】
秋季成为最佳拾玉季节的原因,主要从外力作用对玉石搬运的影响进行分析。因为新疆河流河水主要来自高山上的冰雪融水,所以夏季时河流径流量大,河流搬运能力强,导致从上游带来大量的玉石在下游平坦地区沉积;等到秋季河流径流量减少、水位下降,沉积的玉石出露,易于发现捡拾;另外,秋天多晴天,天气条件也便于捡拾。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四川省成都实验外国语教育集团高三(上)12月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共9页。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与②相比,④地,天宫空间站,天宫空间站的宇航员可观察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