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苏教版(2024)一年数学下册同步教案
数学一年级下册(2024)一 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一年级下册(2024)一 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教案及反思,共5页。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第8~9页内容。
内容简析
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把9加几的计算方法迁移到8、7加几中来,并学会正确进行口算,进一步体验“凑十法”的简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交流算法,逐步理解8、7加几的凑十方法,认识和掌握8、7加几的凑十法口算过程,能用凑十法正确口算8、7加几的得数。
2.使学生经历运用凑十思路探索、交流新算式口算的过程,体会观察事物的不同角度;从获得方法的经历中体验从具体到抽象方法的思维过程,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在口算活动中培养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能力。
3.使学生在运用已有方法探索算法、交流思维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与感受,发展主动探索意识,初步形成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8、7加几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口算8、7加几的算式。
2.体会不同的“凑十”方法。
教法与学法
1.本课时教学时,教师借助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引入实际问题,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地提出8、7加几的问题,探索8、7加几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口算。
2.本课时学生学习、理解并掌握8、7加几的计算方法后,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逐步形成计算技能,并将它迁移到后面学习的十几减8、7和6、5、4、3、2加几……的计算中去。
承前启后链
延学:十几减8、7;6、5、4、3、2加几;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学习:8、7加几。
复习:9加几;10~19各数的认识;10以内的加法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三组数:9、1、3 2、8、4 7、3、6
提问:谁能很快算出每一组三个数相加的得数?你是怎样算的?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小结:看来先把能凑成10的两个数加起来就能算得又对又快。这是我们前面学习过的“凑十法”。运用这个方法你能解决下面这个问题吗?
【设计意图:本课是在学生学习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一开始采用活泼多样的复习形式,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所复习的内容是本课知识的停靠点,有利于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来探索学习8、7加几的进位加法。】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一)学习例题
1.情境创设,探索算法
(1)出示主题图,学生看图互相说图意并提问,然后全班交流。
可能出现:左边比右边多几个梨?一共有多少个梨?
提问:你会列式解决这些问题吗?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8-7= 8+7=
(2)提问:8-7已经学过了,8+7该怎样计算呢?
(3)学生交流,可能会有下面的想法:
【预设1】: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预设2】:左边8个加2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个。
【预设3】:右边7个加3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个。
【预设4】:两个盒子一共20格,现在空掉5格,就是15个。
2.操作交流,解释算理
(1)直观演示
学生在交流第2、3种方法时,学生上台演示梨移动的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观察图片、寻找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自主学习。提问学生结合梨图片如何移动能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个,为下面学生动手操作作铺垫,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易于学生理解,帮助重难点突破。】
(2)学具验证
学生借助小方块和同桌互相解释想法,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怎样想的。
组织学生交流,并展示不同的摆法。
【预设1】:左边的8个与右边的7个中的2个先合起来是10个(1条),再和右边剩下的5个合起来就是15个。(教师及时板书计算的思考过程)
根据教师板书的计算过程再让学生来说:因为8和2凑成十,可以把7分成2和5,先算8+2=10,再算10+5=15。
【预设2】:右边的7个和左边8个中的3个合起来是10个(1条),再和左边剩下的5个合起来就是15个。(教师及时板书计算的思考过程)
根据教师板书的计算过程再让学生说思考过程:因为7和3凑成十,可以把8分成3和5,先算7+3=10,再算10+5=15。
【设计意图:根据皮亚杰的理论,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引导学生摆小方块,给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感知,学生体验8+7的算法,易于理解算理。学生发现先把8或者7凑成十,再计算,很方便,突出了凑十法的应用。】
(3)观察比较
提问:请你观察你刚刚的8+7的计算过程,你发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小结:我们可以用“凑十法”来计算8+7,第一位小朋友把8和2凑成10,第二位小朋友把7和3凑成10,都是把一个加数先凑成10,再和剩下的数相加。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比较8加7的两种计算方法,学生体验凑十法的丰富应用,理解可以选择8和2凑成10,也可以选择7和3凑成10,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建立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意识。】
(二)学习“试一试”
过渡:老师这里有一道7加几的算式,你会算吗?
出示算式:7+9=
交流算法。
【预设1】:把9分成3和6,先算7加3得10,再算10加6得16。
【预设2】:把7分成6和1,先算9加1得10,再算10加6得16。
【预设3】:想与7+9有联系的算式9+7=16,所以7+9也等于16。
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并在书上填写得数。
小结:看来在计算8、7加几时,除了使用凑十法,还可以想想与这道算式有联系的算式。
【设计意图:这道题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由已经学过的加法算式推算另一道相应算式的得数。教师通过各种算法的自由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再适当地进行引导,引导学生想有联系的算式,学生自然会说出9+7=16。学生体会计算8、7加几不光可以用凑十法,还可以想与它有联系的已经学过的算式,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三、巩固练习,学有所得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先圈出10个再计算,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计算情况,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怎样算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先接着画一画,再计算,完成后全班交流。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两个题组,学生独立完成后,提问:每组的上下两道算式有什么联系?
小结:第一道就是第二道的计算过程。我们都是用“凑十法”来计算8、7加几,把8和2凑成10,把7和3凑成10,都是把一个加数先凑成10,再和剩下的数相加。
出示翻折卡片(8+2+1),提问:其实就是在算8加几?
出示翻折卡片(7+4),提问:计算7+4其实就是在算7先加几再加几?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计算结果。
对比发现:交换两个加数,和不变。
【设计意图:这次没有情境图,直接想好计算过程,写下得数。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学生可以想凑十法,也可以想有联系的算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一步优化算法,提高计算速度。】
5.寻找规律。
(1)出示“8加几”的算式,学生口答。
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把加上的数分成2和几,就知道得数是十几。
小结:发现了这个规律,就会算得又对又快。
出示“7加几”的算式。
提问:那么7加几有这样的规律吗?谁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目的得数?
出示8+□=1□和7+□=1□的模型图,组织口算比赛,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其余打手势。
【设计意图:将8、7加几的算式有序排列,是一个总结归纳的过程,将知识系统化,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读一读,学生找出算式的规律,进一步理解算理,熟悉算法。】
6.做“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游戏图。
同桌两人按照图中的样子活动:男生随机抽数字卡片(卡片上写有1-10中的某个数),并立即口算7加抽到卡片上的数,同桌判断对错;完成后,女生随机抽数字卡片,并立即口算8加抽到卡片上的数,同桌判断对错,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7.做“想想做做”第6题。
学生自己观察图意,提出一个用加法解决问题,并独立解答。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提问:今天这节数学课,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悟?
课后可以回家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分享给你的爸爸妈妈,说给他们听听,还可以自己尝试用8、7加几再讲一个故事。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本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大多数学生对游戏和直观教具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抢答导入的方式,学生能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经过不断的学习和练习,学生的加法运算能力有了显著提高。特别是在直观教具和分组讨论的帮助下,学生能够更快速地掌握计算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应用。
有待改进之处:尽管大多数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基本计算方法,但仍有部分学生在抽象思维方面存在困难。他们虽然能够完成直观操作题,但在面对需要抽象思维的题目时显得力不从心。这提示我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十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案设计,共27页。
这是一份【同步教案】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2.1 8加几、7加几 教案,共4页。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一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