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1~20 的认识》 的整理和复习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1~20 的认识》 的整理和复习教案,共5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1~20 的认识》 的整理和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系统、全面地回顾本单元所学关于 11 - 20 各数的认识、组成、读写、数位等知识,熟练掌握数的读写方法与数的组成结构。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比较 11 - 20 各数的大小,解决与这些数相关的简单数学问题,如根据小棒图或计数器表示写出数字、按要求找出符合条件的数等。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整理知识、小组讨论、操作练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归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学会构建知识网络,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复习的热情,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体会复习巩固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复习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提升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对 11 - 20 各数的认识相关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清晰呈现知识要点,如数的组成、数位含义等。强化数的读写、组成与大小比较等基本技能,确保学生能够准确、快速地运用这些知识。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位的概念,明晰 “十位” 与 “个位” 的计数意义及它们所表示的数值差异,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本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复杂情境问题的能力,能够将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正确解答。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游戏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本单元知识思维导图、典型错题剖析动画、生活中涉及 11 - 20 各数的场景视频等。实物教具:20 根小棒、计数器、数字卡片、小棒图卡片、数位顺序表大卡片等。画有田字格和用于展示练习的黑板区域,以便示范书写与讲解。学生准备学具盒,内有小棒、计数器等。练习本、铅笔、橡皮擦。五、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5 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张贴一张空白的思维导图框架,中心主题为 “11 - 20 的认识”,分支包括 “数的认识”“数的组成”“数位”“读写法”“数的大小比较”。然后引导学生:“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了第四单元关于 11 - 20 的知识,今天咱们一起把这些知识整理一下,让它们在我们的小脑袋里更有条理。大家先回忆回忆,在数的认识这一块儿,我们最先学了什么呢?”【讲授法与讨论法结合】请几位同学发言,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思维导图相应分支上用彩色粉笔补充细节,如认识 11 - 20 各数是按顺序一个一个数出来的,比 10 大等,运用讲授法强调重点,如:“记住哦,11 是我们新认识的数朋友,它可是由 1 个十和 1 个一组成的,这很重要。” 对于学生遗漏或混淆的知识点,及时纠正补充,引导全体学生回顾讨论,加深记忆。以同样的方式,引导学生梳理数的组成、数位、读写法、数的大小比较等内容,逐步完善思维导图,让学生对单元知识有清晰的整体架构。例如,在数位分支,教师拿起计数器,指着十位和个位讲解:“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计数单位是一;第二位是十位,计数单位是十,大家可别搞混啦。” 同时在思维导图该分支记录关键信息。(二)重难点强化(12 分钟)数位与数的组成深度剖析教师拿出计数器,在十位上拨 1 颗珠子,个位上拨 3 颗珠子,问学生:“同学们,看看计数器,这表示的是哪个数呢?它是怎么组成的?” 引导学生回答是 13,由 1 个十和 3 个一组成。【讲授法】教师进一步追问:“那如果在十位上再拨 1 颗珠子,变成 2 颗珠子,个位不变,现在是多少?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通过这样的变化,深入讲解数位上数字变化对数值的影响,让学生深刻理解数位的意义,强调:“十位上多 1 颗珠子,就多了 1 个十,数值可就大不一样啦,大家一定要明白。”教师将小棒图卡片(如 1 捆小棒和 5 根散的小棒)贴在黑板上,问:“谁能上台用计数器表示出这个小棒图的数量,并且说一说对应的数的组成?” 请学生上台操作演示,教师巡视指导,选取操作规范、讲解清晰的学生给予表扬,强化数的组成与计数器表示之间的联系。数的读写规范巩固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几个 11 - 20 的数字,如 14、17、20,用不同颜色粉笔标注十位和个位数字,问学生:“大家看看这些数,谁能说一说怎么读,又该怎么写呢?要注意什么?” 请几位学生回答读写方法,教师运用讲授法结合示范,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数字,强调:“写 14 的时候,先写十位上的 1,要写得直直的,在田字格左半格,再写个位上的 4,同样写直,在右半格,可别写分家咯。”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跟着写 3 - 5 遍,教师巡视,纠正书写姿势和不规范写法。教师说出一些数,如 “1 个十和 6 个一”“2 个十”,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对应的数字,然后同桌互相检查,教师抽查,巩固数的组成与读写的转换能力。(三)趣味练习(12 分钟)课件出示练习题:“数字拼图”,画面呈现一些被打乱的小方块,每个小方块上有数字的一部分(如 1 的一竖、7 的一横等)或小棒图、计数器表示,学生需要根据这些碎片信息拼出完整的 11 - 20 中的数字,并说出数的组成和读写。教师运用讲授法,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反馈,如:“你拼得真快,这是 16,1 个十和 6 个一组成,读作十六,完全正确,给自己鼓鼓掌。”游戏:“我说你拨比大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4 - 5 人,每组配备一个计数器。教师先在每组第一个学生耳边悄悄说一个 11 - 20 的数,第一个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然后向第二个学生描述这个数(不能直接说出数字),如 “我拨的数是由 1 个十和 3 个一组成”,第二个学生根据描述拨数,并与第一个学生拨的数比较大小,说出 “大于”“小于” 或 “等于”,再向第三个学生描述自己拨的数,依次类推,拨错数或比错大小的小组要重新开始,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准。教师在教室里巡回观察,运用直观演示法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如:“你看,前面同学说的是 1 个十和 3 个一,那就是 13,你拨对了,再看看和你前面同学拨的数谁大谁小呢,来,老师再示范一遍比较大小的方法。” 通过游戏,巩固学生对计数器的操作、数的组成理解以及大小比较能力。(四)生活应用(5 分钟)播放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场景,如公交车到站后上车 13 人,下车 5 人;教室里摆放了 18 套桌椅,搬走 3 套等。【讲授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些生活中的情况,你们能用我们学过的关于 11 - 20 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吗?比如,车上现在还有多少人,教室里还剩几套桌椅,算式该怎么列呢?” 请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进一步追问:“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呀?”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题意,列出正确的加减法算式(这里可简单涉及加减法,因为前面学过基础运算)并计算结果,强调要分析清楚数量关系,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可以用 11 - 20 各数解决的问题,互相分享交流,教师巡视倾听,选取典型例子全班分享,拓展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数学。(五)课堂小结(3 分钟)教师引导:“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对第四单元 11 - 20 的认识进行了整理和复习,谁能来说一说自己有什么收获呢?”请几位同学发言,回顾本节课重点内容,如对数位更清楚了,读写数更熟练了,知道怎么用这些数解决生活问题等,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在思维导图旁简单记录学生的收获要点,强化记忆。教师总结:“大家复习得都很认真,把知识都整理得井井有条!希望同学们课后也能像今天这样,经常自己梳理学过的知识,数学会越学越棒。”(六)作业布置(3 分钟)基础作业完成课本上第四单元 “11 - 20 的认识” 整理和复习章节的课后练习题,书写要认真规范。制作一张关于 “11 - 20 的认识” 的数学知识思维导图,要求比课堂上的更详细,可加入自己的理解和例子,下节课带来分享。拓展作业和家长一起逛超市,记录下看到的价格标签上 11 - 20 之间的数字,回来后和家长说一说每个数字的组成、读写,至少记录 5 个数字,第二天带到学校交流。六、教学反思在本次整理和复习课教学中,通过思维导图引导知识梳理、重难点专项突破、趣味练习与生活应用结合等环节,学生对 11 - 20 的认识单元知识有了更系统深入的掌握,多种教学方法的协同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复习兴趣,提高了复习效果,达成了既定教学目标。然而,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小组游戏环节,个别小组学生过于关注游戏胜负,忽略知识巩固,后续需加强引导,让学生明白游戏目的;在生活应用环节,部分学生转化生活问题为数学问题的能力较弱,今后要增加此类针对性练习,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确保学生扎实巩固知识,提升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