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一年级上册8、7、6加几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一年级上册8、7、6加几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 “8、7、6 加几” 的算理,掌握 “8、7、6 加几” 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 8 + 5、7 + 6、6 + 9 等这类算式。
学会运用 “凑十法” 将 8、7、6 加几转化为 10 加几来计算,提高运算的速度与准确性,同时能根据算式灵活选择合适的 “凑十” 策略。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小组讨论、观察演示等活动,让学生经历 “8、7、6 加几” 算法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提高数学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数学运算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系统性与逻辑性。
培养学生勇于尝试、不怕困难的学习精神,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 “凑十法” 在 “8、7、6 加几” 计算中的算理,熟练掌握其计算方法。
能够正确、快速地运用 “凑十法” 计算 “8、7、6 加几” 的算式,并清晰说出计算过程。
难点
体会不同数字 “凑十” 时的多样化分法,理解如何根据算式中的数字特点选择最优的 “凑十” 方式,实现算法优化。
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在脱离实物操作的情况下,灵活运用 “凑十法” 进行口算。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实践操作法、讨论法、游戏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生活中 “8、7、6 加几” 的场景图片,如超市购物的价格标签、教室里的桌椅摆放数量等,以及动画演示 “凑十法” 在 “8、7、6 加几” 计算中的动态过程。
实物教具:20 根小棒、计数器、数字卡片、装有 8 个小球、7 个小球、6 个小球的盒子各一个及若干零散小球等。
画有田字格的黑板,用于示范算式的书写。
学生准备
学具盒,内有小棒、计数器等。
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3 分钟)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几道 “9 加几” 的算式,如 9 + 2、9 + 4、9 + 7,邀请学生上台口算,并说出计算过程,回顾 “凑十法”:“同学们,咱们之前学习了‘9 加几’,看看这几道题,谁来挑战一下,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运用了什么好方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 “凑十法” 的关键要点:把较小数分成 1 和几,先凑成 10,再计算。
教师接着提问:“那如果不是 9 加几,换成 8 加几、7 加几、6 加几,咱们能不能用类似的聪明办法来计算呢?今天就一起深入探究一下。” 从而引出课题 “8、7、6 加几”。
(二)探究新知(15 分钟)
以 “8 + 5” 为例探究 “8 加几”
教师拿出装有 8 个小球的盒子和 5 个零散小球,展示给学生:“同学们,看这里,盒子里有 8 个小球,外面有 5 个小球,怎样快速知道一共有几个小球呢?”
【直观演示法】教师边演示边讲解:“我们可以把外面的 2 个小球放进盒子里,这样盒子里就凑成了 10 个小球,10 个再加上外面剩下的 3 个小球,一共就是 13 个小球。” 让学生初步直观感受 8 凑十的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用小棒代替小球摆一摆,先摆 8 根小棒,再摆 5 根小棒,尝试像刚才那样把小棒凑成 10 根,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操作过程,教师巡视指导,选取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摆法,并说一说。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 8 个圆片和 5 个圆片,再次演示 “凑十法”:“同学们,看黑板,8 个圆片加上 5 个圆片,我们把 5 分成 2 和 3,因为 8 还差 2 就能凑成 10,所以把 5 里面的 2 先给 8 凑成 10,10 再加上剩下的 3 就是 13。” 同时在黑板上用算式表示这个过程:8 + 5 = 8 + 2 + 3 = 10 + 3 = 13,详细讲解每一步的含义,让学生深入理解算理。
【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除了把 5 分成 2 和 3,还能怎么分来凑十呢?”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凑十方法,如把 8 分成 3 和 5,用 5 加 5 凑成 10,再加上剩下的 3 也是 13,拓宽学生思维。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引导,选取小组代表发言,总结不同的凑十思路,强调虽然分法不同,但目的都是凑成 10 来简便计算。
类比探究 “7 + 6” 和 “6 + 9”
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 “7 + 6” 或 “6 + 9” 其中一个算式,用小棒和圆片进行操作探究,尝试找出凑十的方法并计算结果,教师巡视各小组,给予适当指导。
选取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探究成果,如对于 “7 + 6”,小组代表展示:“我们把 6 分成 3 和 3,7 加 3 凑成 10,10 再加上剩下的 3 就是 13。” 对于 “6 + 9”,小组代表展示:“我们把 9 分成 4 和 5,6 加 4 凑成 10,10 再加上剩下的 5 就是 15。” 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给予表扬鼓励,并结合学生的展示在黑板上规范写出算式及计算过程,强化算理。
归纳 “8、7、6 加几” 的计算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刚才计算 “8 + 5”“7 + 6”“6 + 9” 等算式的过程,提问:“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操作和讨论,谁能说一说我们计算‘8、7、6 加几’的时候一般怎么做呢?” 请几位同学发言,教师总结归纳:“计算‘8、7、6 加几’,通常也是先看哪个数离 10 比较近,就把另一个数分成能和它凑成 10 的两部分,先凑成 10,再用 10 加上剩下的数,这就是‘凑十法’,大家要灵活运用哦。” 让学生对 “8、7、6 加几” 的计算方法有清晰的认识。
(三)巩固练习(10 分钟)
课件出示练习题:“圈一圈,算一算”,画面呈现一些用小棒图表示的 “8、7、6 加几” 算式,如 8 + 3、7 + 4、6 + 8,让学生用圈小棒的方式表示 “凑十” 过程,然后在练习本上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个别辅导,运用讲授法轻声提示:“你看,这里要把 3 分成几和几来凑十呢?先圈出凑十的部分,再写算式哦。”
游戏:“接力大比拼”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排成一列纵队。教师在每组第一个学生手中放一张数字卡片(卡片上的数字为 3 - 9 中的任意一个),第一个学生根据手中卡片数字,选择 8、7、6 其中一个数相加,说出算式并计算结果,如手中是 4,可说 “8 + 4 = 12”,然后将卡片传给第二个学生,第二个学生要以第一个学生计算结果的个位数字为基础,再选择 8、7、6 其中一个数相加,依次类推,说错算式或计算错误的小组要重新开始,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准。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全程运用直观演示法,观察各小组动态,及时引导学生正确计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知识。
(四)课堂小结(2 分钟)
教师引导: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 “8、7、6 加几”,谁能来说一说你都学到了什么?
请几位同学发言,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认识了 “凑十法” 在 “8、7、6 加几” 中的应用,知道计算时要根据数字特点选择合适的凑十方法,能计算一些 “8、7、6 加几” 的算式。
教师总结:大家学得都很棒!“凑十法” 是我们计算加法的有力工具,无论是 “9 加几” 还是 “8、7、6 加几”,只要掌握了它,就能快速解决加法问题。希望同学们课后多练习,把今天学的知识掌握得更牢固。
(五)作业布置(1 分钟)
基础作业
完成课本上与 “8、7、6 加几” 相关的课后练习题,书写要认真规范。
拓展作业
回家和家长一起玩 “8、7、6 加几” 的计算游戏,家长出题,孩子用 “凑十法” 计算,每人出 10 道题,看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六、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通过复习 “9 加几” 引入,有效利用知识迁移,激发学生探究 “8、7、6 加几” 的兴趣。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让学生在操作、讨论、游戏等活动中深入理解 “凑十法” 的算理和应用,达成了教学目标。然而,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小组探究环节,部分小组讨论效率不高,个别学生主导讨论,其他学生参与度低,后续需优化小组分工,加强引导;在游戏环节,个别学生过于关注游戏速度,忽视计算准确性,今后要在游戏前强调规则,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确保学生扎实掌握知识,提升数学运算能力。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一年级上册8、7、6加几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引起兴趣,自主研究,学会算理,趣味游戏,巩固新知,课堂小结,激励评价,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8、7、6加几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组织游戏,引入新课,结合情境,探究8,巩固应用,全课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8、7、6加几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迁移引新,自主学习,探究新知,巩固拓展,内化提升,总结评价,完善新知,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