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芣苢》《插秧歌》联读-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精讲课堂(统编版必修上册)课件综合
展开
这是一份6.《芣苢》《插秧歌》联读-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精讲课堂(统编版必修上册)课件综合,文件包含6《芣苢》《插秧歌》联读教学课件pptx、6《芣苢》《插秧歌》联读教学设计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生命吟唱 劳动赞歌——《芣苢》《插秧歌》联读1.通过课下注释和补充资料,理解诗文内容。2.通过诵读和鉴赏,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3.通过归纳总结,明确各种文体细节描写的张力。01.熟读文本 理解诗意《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fú yǐ译文:繁茂鲜艳的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来。繁茂鲜艳的芣苢,采呀采呀采得来。繁茂鲜艳的芣苢,一片一片摘下来。繁茂鲜艳的芣苢,一把一把捋下来。繁茂鲜艳的芣苢,提起衣襟兜起来。繁茂鲜艳的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插秧歌》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农夫抛起秧苗,农妇接住秧苗,小儿子拔起秧苗,大儿子插下秧苗。)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斗笠当做头盔,蓑衣当做铠甲,雨水从头上流入,打湿了肩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农妇呼唤农夫休息一会儿吃早饭,农夫弯腰低头劳作,没有答应,只是说道:)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秧苗根部还不牢固,这块田里的秧苗还没有栽插完毕,你回家一定要提防小鹅小鸭,不要让它们来破坏秧苗。)02.探究技巧,见微知著 1.请同学们重读《蒹葭》《关雎》,感受重章叠句的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芣苢》中重章叠句的体现和作用。重章叠句的作用:①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②在诗歌表现力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芣苢》这首诗歌全诗只有六个动词的变换,将劳动的细节和劳动的过程真实具体地表现出来;又通过反复叠唱,将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自然地吟唱出来。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能够让读者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 2.请同学们结合所学《木兰辞》中所介绍的“赋”的相关知识,仔细感受本诗中“赋”的表达效果。《芣苢》一诗,采用了赋的表现手法,诗歌开头说“采采芣苢,薄言采之”,直接说采摘芣苢,描写了一群劳动妇女采芣苢的情景,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读起来有节奏感,音韵美。3.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①本诗中“采”“有”“掇”“捋”“袺”“襭”六个动词的变换运用,将劳动的细节和劳动的过程真实地表现出来。②《芣苢》中叠字用得颇多,“采采芣苢”中的“采采”二字,在重章复沓中将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自然地吟唱出来,将女子劳作的过程和劳作的心情自然地表达了出来。4. 在诗歌《插秧歌》中,生活化的细节描写体现在哪些方面?①动作描写②比喻和细节描写③白描④语言描写03.归纳总结,深化理解 本单元出现了三篇人物通讯、一篇新闻评论、两首诗歌,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出了劳动之美,其中有个重要的共同点就是均是在细节中见精神。请同学们自主在本单元的课文中找出触动自己的细节,进行赏析。并总结归纳出细节为什么能够打动人。 所谓细节描写,也就是对于细小之处、细枝末节的描写。 细节是具体和特别的,往往能给读者陌生化的新鲜感觉。 细节之中有灵魂。细节是具体的,也是微小的,但细节更是巨大的,因为它能够反映主人公独特的精神品质和性格特征。 《芣苢》《插秧歌》★重章叠句:回环往复、强化感情、具有韵律感★赋:铺陈事物,直接叙述。能够细腻铺写,具有韵律感★细节描写:是对于细小之处、细枝末节的描写。反映主人公独特的精神品质和性格特征 这堂课以时间为轴线跨越千年,总结归纳了不同文体在细节描写和表现精神力量方面的共同点。我们发现,真挚感人的精神、情感或是典型突出的人物形象,都是通过细节展现出来的 课下自主整理交流自己所选的细节描写,并准备好在宣传活动上的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