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二单元 6*《为了忘却的记念》教材深度解读 讲义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二单元  6*《为了忘却的记念》教材深度解读  讲义第1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二单元  6*《为了忘却的记念》教材深度解读  讲义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6.2 *为了忘却的记念学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6.2 *为了忘却的记念学案设计,共4页。
    赏析句子
    1.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明确:这两句写出了鲁迅受国民党反动派迫害的困难处境。“春时”“长夜”,点明了是在一个春天的夜晚;“挈妇”“将雏”,表明正和家人外出避居;一个“惯”字既指明鲁迅对于敌人的残忍手段已司空见惯,对于动荡不安的生活已习以为常,又有力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凶残本质。
    2.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明确:鲁迅因避居客栈,隐藏了行踪,母亲便急病了,那么,死难了的烈士的母亲呢?又该是如何难过。这两句表现了鲁迅对母亲的深爱与怀念,母亲对儿子遭受迫害的担忧,也揭露了国民党政府和地方军阀连年混战,不顾百姓死活的罪行。
    3.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明确:鲁迅眼看敌人残杀革命同志怎能忍气吞声?新仇旧恨涌上心头,他面对敌人的屠刀,在刀丛中与敌人短兵相接,毫不退缩,以笔为武器进行战斗。一个“怒”字,是作者强烈感情的迸发,表现了与敌人不共戴天的刻骨仇恨和迎着腥风血雨前进的战斗精神。这两句最能体现作者的悲愤心情。
    4.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明确:诗写成了,但哪有发表之地?周围的现实是一片黑暗,犹如漫漫长夜。“低眉”是一个痛定思痛的形象,是一个沉思如何继续战斗的形象。“无写处”指反动派对人民言论自由的压制,他们对革命言论“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吟罢低眉无写处”是对反动派黑暗统治的强烈控诉。“月光如水照缁衣”以写景作结,深化了悼念柔石等人的主题,渲染了一种悲凉、肃穆的气氛,表现了作者处境的寂寞和心情的沉重。
    重点解读
    本文是为柔石等五位革命青年作家写的纪念文章,人物多,材料杂,但作者却收放自如,使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你能简述一下作者是如何组织材料的吗?
    明确:①从思路上看,作者对烈士的记叙主要以自己的悲愤感情为线索串联有关材料。②从写法上看,主要运用了详略得当、主次有序的方法组织材料。如详写柔石与白莽二人,又用简笔勾勒冯铿,对胡也频和李伟森两位烈士则略略提及,这是从有关人物与作者关系的密切程度着笔的,符合记叙对材料的取舍要求。③在结构上,作者又采用由此及彼的方式组织材料。比如由《白莽印象记》引出与白莽的交往,由与白莽的交往自然引出柔石,又由对柔石的刻画简单叙及冯铿,再由五人的遇难提及李伟森、胡也频二人。④从表达上看,还运用了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有力地深化了记叙的效果。
    精读感悟
    写作特点
    1.矛盾冲突,悲愤交织。
    从文章的标题及第1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在“记念”与“忘却”的心理矛盾冲突中,一方面要表达对几个青年作家的遇害,心情极为沉痛、悲愤,所以两年之后仍写文章悼念他们;另一方面又要表达自己不能沉浸在悲痛之中,要化悲痛为力量,完成先烈未竟的事业,这是对烈士最好的纪念。要“忘却”的是悲痛,要“记念”的是烈士的精神。两种感情犹如两股烈焰,同时迸发。这样下笔行文,显得深沉有力。
    2.旁征博引,借古讽今。
    作者善于引用古人、古事,或作比喻或隐射今人、今事、今时。文章在叙写柔石的“硬气”和“迂”的性格时,自然联想到他的同乡明儒——正直而刚烈的方孝孺。同时,用这一典故暗示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革命青年的罪行。写柔石被捕、自己被官厅找寻时,引出《说岳全传》中“高僧坐化”的故事,既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滥杀无辜的罪行,也表达了作者反对“坐以待毙”,主张保存实力、坚持战斗的观点,这使文章波澜起伏,富有情趣。写作者文章“没有写处”时,又提到魏晋时期的向子期和他的文章《思旧赋》。其用意在于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黑暗凶残,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在“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的情况下仍要悼念烈士的心曲。旁征博引,曲妙有致,借古讽今,含蓄深沉。
    3借题发挥,弦外有音。
    文章在写作者赠送给白莽的两本书不幸被捕房没收了一事时,据此展开叙说,这两本书如何来之不易,这不仅表现作者对白莽真挚的友谊,并借此倾诉对巡捕之流的厌恶之情。借题发挥,弦外有音,耐人寻味。
    疑难解析
    1.如何理解柔石的“迂”?
    明确:“迂”是柔石性格的一个特质,鲁迅对柔石的回忆多处围绕这个“迂”字展开。
    柔石的“迂”有多方面的表现,概括地说,一是自己认准的事,明知吃亏也要走到底;二是跟女性一同走路,过分拘谨;三是不知人心险恶,总以为人们都是好的。
    在革命文学的道路上,柔石的“迂”,又表现为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决定改变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后,他就放弃熟悉的写法,不怕从头学起,不惧困难。
    2.文章写冯铿时,用了三个“疑心”,应该怎样理解?
    明确:第一个“疑心”,是写对冯铿的印象。“我疑心她有点罗曼谛克,急于事功”,好像是批评她办事有点脱离实际,急于求成,其实并非贬义,这正说明她是一个热情奔放、富于幻想的革命女青年。当然在鲁迅看来,这位缺乏严酷的阶级斗争锻炼的女青年是有缺点的,正如柔石始终相信人们是好的一样。后面写她在监狱里面目都浮肿了,却也未屈从,可见她是一个坚强、可敬的革命青年。
    第二个“疑心”,是指柔石可能受冯铿的影响,想要做大部的小说。“我又疑心柔石的近来要做大部的小说,是发源于她的主张的”,说明他们都有点“罗曼谛克”和“急于事功”,但这个“疑心”又被第三个“疑心”所否定。
    第三个“疑心”,是作者以自己的弱点来反衬柔石的优点。“但我又疑心我自己,也许是柔石的先前的斩钉截铁的回答,正中了我那其实是偷懒的主张的伤疤,所以不自觉地迁怒到她身上去了”,侧面写出了柔石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作者不回避自己对于冯铿的“隔膜”,不隐讳自己对她的最初印象,正可见这段回忆细节的真实。
    3.作者说“我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这些青年不仅是作者的朋友,更是无产阶级战士,他们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于是,作者因为失去朋友而产生的沉痛之情,在思及民族的损失后加重了。文中两次写这句话,前后构成反复,对烈士的讴歌,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控诉更加强烈。

    相关学案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0 *苏武传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0 *苏武传学案,共3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6.1 记念刘和珍君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6.1 记念刘和珍君学案,共5页。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8.1 荷花淀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8.1 荷花淀学案设计,共3页。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