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2(Word版,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2(Word版,附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初中生物七上人教版期末1卷 向日葵总是向着太阳生长、体现了生物的哪个特征( )
A.生长B.繁殖C.新陈代谢D.应激性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的特征.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
A、生长:生物通过生长使体形增大、体重增加;故不符合题意.
B、繁殖: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叫繁殖.如,蜻蜓点水;故不符合题意.
C、新陈代谢: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排汗、排尿等.新陈代谢是生物的最基本特征.故不符合题意.
D、应激性: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做出有规律的反应,能够“趋利避害”.向日葵总是向着太阳生长、体现了生物的应激性.故符合题意.
【解答】故选D
【点评】生物体都有应激性.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生物体对外界刺激都能发生一定的反应,从而适应周围的环境.
2.初中生物七上人教版期末1卷 每年6月6日是世界爱眼日,小明想要了解我市中学生的近视情况应该选用( )
A.观察法B.测量法C.实验法D.调查法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测量法等;
要了解某地青少年的近视率,主要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调查法.
A、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A不合题意;
B、测量法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B不合题意;
C、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C不合题意;
D、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我国的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是调查,这就是调查.人口普查也是调查,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要了解某地青少年的近视率,应采用调查法.D符合题意;
【解答】故选D
【点评】调查法可分为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全面调查是指对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每一个单位进行调查; 抽样调查是指以对象总体中抽出部分作为样本进行考察,并由样本情况推断总体情况的调查方式.该方法根据需要,还可以区分为随机抽样调查与非随机抽样调查.
3.初中生物七上人教版期末1卷 水毛茛是一种水生植物,伸出水面的叶片呈扁平状,而长期浸没在水中的叶片分裂成丝状,这表明( )
A.遗传的普遍性B.变异的普遍性C.环境对性状的影响D.基因对性状的影响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可以从叶所处的环境来切入.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解答】解:水毛茛是一种水生植物,伸出水面的叶片呈扁平状,可以接受更多的光照有利于水毛茛的光合作用;水毛莨上面有感受水多少的感受器官,当叶子完全浸在水中时,叶子就发生形状的改变呈丝状,以减少水流的冲击,接受更多的光照,以适应水中的生活.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4.初中生物七上人教版期末1卷 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东昌湖里所有鱼类B.聊城小湄河流域里所有的绿色植物C.徒骇河及其风景区内的所有生物D.聊城人民公园里所有的鸟类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
【解答】解:A、东昌湖里所有鱼类,只包括生物部分的动物,没有其它成分,不符合题意;
B、聊城小湄河流域里所有的绿色植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生产者,没有其它成分,不符合题意;
C、徒骇河及生活在其内的各种生物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属于生态系统,符合题意;
D、聊城人民公园里所有的鸟类,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消费者,没有其它成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只要熟练掌握了生态系统的概念,即可正确答题.
5.初中生物七上人教版期末1卷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湿地生态系统B.生物圈C.海洋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中即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解答】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既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故生物圈是地球上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故选:B
【点评】关键点: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6.初中生物七上人教版期末1卷 如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由视野(1)到视野(2)时,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①转动转化器
②移动载玻片
③转动粗准焦螺旋
④转动细准焦螺旋
⑤调节光圈.
A.①②③④B.②①⑤④C.①④②⑤D.②①⑤③
【专题】选择题
【难度】中
【分析】此题考察的是物像的移动方法,物像的放大.物像的移动与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物像的放大方法及观察.
【解答】解:视野(1)甲在左下方,因此物像甲要向右上方移动,故玻片应向左下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后再放大,若先放大甲就有可能移动到视野外面而看不到,因此首先②移动载玻片;放大时先①转动转换器使用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因此还要⑤调节光圈,用大光圈使视野变亮,为了看得更加清晰需要④转动细准焦螺旋.因此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②①⑤④.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根据所学知识会解释某些操作的原因目的.
7.初中生物七上人教版期末1卷 在制作玻片标本的过程中,盖玻片的一侧要先接触水滴再放下的原因是( )
A.防止水溢出B.防止观察材料受损害C.防止出现气泡D.防止盖玻片受损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此题考察的是对“制作玻片标本”方法步骤的理解.
【解答】解:在制作玻片标本的过程中,用镊子夹起盖皮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所泡而影响观察.
故选:C
【点评】解此题需要理解掌握制作玻片标本的方法步骤.
8.初中生物七上人教版期末1卷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如图不参与组成人体的细胞是( )
A.B.C.D.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解答】解:A、神经细胞属于人体细胞,A不符合题意;
B、肌细胞属于人体细胞,B不符合题意;
C、口腔上皮细胞属于人体细胞,C不符合题意;
D、是植物细胞,不参与组成人体的细胞,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区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即可解答.
9.初中生物七上人教版期末1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物质都能穿过细胞膜B.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C.细胞中的物质都是自己制造的D.细胞中的物质分有机物和无机盐两大类
【专题】选择题
【难度】中
【分析】本题可以采用直选法,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在细胞中可以生成、消耗各种物质(如分解合成蛋白质),能量(线粒体的供能),和信息(神经元对神经冲动的处理).故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解答】答: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在细胞中进行着生物体所需的各种生化反应,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故B对;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以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具体而言就是细胞需要的物质可以选择性通过、吸收,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则排斥在细胞之外,故A,C错.
细胞中有水,既不属于有机物也不属于无机盐.故D错.
故选B
【点评】考察了细胞相关知识,易错.
10.初中生物七上人教版期末1卷 细胞分裂后,新生的细胞的遗传物质( )
A.和原来细胞一样B.比原来细胞多一倍C.比原来细胞少一倍D.差不多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解答】解: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种变化的重要意义在于: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DNA,而DNA就是染色体的成分之一,细胞分裂实现了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也就实现了遗传物质DNA的复制和均分.因此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细胞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的变化.
11.初中生物七上人教版期末1卷 细胞分化是当今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导致细胞数目、种类增多B.细胞分化是形成不同组织的根本原因C.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细胞的分裂和生长D.细胞分化导致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
【专题】选择题
【难度】中
【分析】在正常的情况下,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这就是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分析作答.
【解答】解:A、分化后的一些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是一种组织,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细胞数目增多要依靠细胞的分裂,为错误项;
B、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为正确项;
C、细胞的分化是在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细胞的分化也没能正常进行.故不符合题意.细胞分化不指分裂的细胞在形态和结构上的变化,而且还包括细胞的功能上的改变,为错误项;
D、细胞的分化只是改变了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功能,遗传物质并没有被改变,为错误项.
故选:B
【点评】细胞分化的关键在于不只是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改变,而细胞的功能也发生了改变,这样才能产生出不同的细胞群,就是我们所说的组织.
12.初中生物七上人教版期末1卷 西红柿因其美味可口,营养丰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用开水烫一下西红柿,会在其表面撕下一层皮,这层皮属于( )
A.输导组织B.保护组织C.营养组织D.机械组织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此题是关于植物的主要组织以及功能的选择题,据此作答.
【解答】解: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等,它们各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保护组织一般位于植物体各器官的表面,由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如番茄的表皮主要由表皮细胞构成,属于保护组织;营养组织的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营养组织有制造和储存营养的功能;分生组织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形成其它组织;输导组织有运输物质的作用;机械组织起到支撑作用,能支撑植物的地上部分.由上可知,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掌握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以及功能,分析番茄表皮的特点,就能正确选择.
13.初中生物七上人教版期末1卷 下列生物中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
A.变形虫B.大豆C.蚂蚁D.蚯蚓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而且经常会聚集成为细胞集落.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
【解答】解:A、变形虫是单细胞动物,它体表的任何部位都可形成临时性的细胞质突起,称为伪足.伪足是变形虫的临时运动器,也可以包围住食物,完成摄食的作用.痢疾类变形虫是寄生在人肠道里的变形虫,营寄生生活,能够溶解肠壁组织引起痢疾,A正确.
BCD、蚂蚁、大豆、蚯蚓都是多细胞的生物,BC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单细胞生物与多细胞生物的区分.
14.初中生物七上人教版期末1卷 北宋欧阳修的诗名“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以及唐朝刘禹锡的诗名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分别描述了两类植物大量繁殖后的自然景观,它们是( )
A.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B.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 C.苔藓植物D.种子植物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据此答题.
【解答】解:藻类植物大多分布在地球表面70%的水域环境中,少数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处,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空气中95%的氧气由藻类植物来提供,春天,气温回暖,藻类植物大量繁殖,使得水呈现绿色.
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只起到固着作用,一般具有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所以植株比较矮小,苔藓植物多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如阴湿的地面和背阴的墙壁上,常密集的生长着苔藓植物,它们就像毛茸茸的绿毯,常见的苔藓植物有墙藓、葫芦藓等.由上可知诗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写的应该是苔藓植物.
故选:B
【点评】只要熟练掌握了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结合题意,仔细分析诗句,即可解答此题.
15.初中生物七上人教版期末1卷 下列哪一组说法是正确的?( )
①玉米种子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个部分组成
②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③将一粒玉米种子纵切后,在切面滴碘液,整个切面都变得一样蓝
④红豆杉、毛白杨、苏铁的种子外都没有果皮包被.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专题】选择题
【难度】中
【分析】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个部分组成,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分析作答.
【解答】解:①玉米种子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个部分组成,①正确;
②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新植物体的幼体,②正确;
③在玉米种子的纵切面滴碘液,由于胚乳中含有淀粉,淀粉遇碘变蓝,只有胚乳变蓝,③错误;
④毛白杨是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红豆杉和苏铁是裸子植物,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④错误.
故选:A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毛白杨是被子植物,而不是裸子植物,这是学生的易错点.
16.初中生物七上人教版期末1卷 (2017•金华)豌豆种子的萌发过程如图扭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豌豆种子由子房发育而来B.在图中的4个阶段都能进行光合作用C.在4阶段表现出的向地性属于感性运动D.有活且完整的胚是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专题】选择题
【难度】中
【分析】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子房的发育情况如图所示:
【解答】解:A、豌豆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错误.
B、豌豆萌发的初期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当长出叶片后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图中123只能进行呼吸作用,4可以进行光合作用.错误.
C、在4阶段表现出的向地性,是生物的特征,错误.
D、种子萌发的条件分为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自身条件是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并且种子不在休眠期,正确.
故选:D
【点评】明确果实与种子的形成是解题的关键.
17.初中生物七上人教版期末1卷 如图是菜豆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示意图,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是( )
A.图中①是种皮,对幼嫩的胚有保护作用B.图中②③④组成胚C.菜豆种子萌发时,图中②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⑧D.菜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专题】选择题
【难度】中
【分析】(1)植物的种子是由种皮和胚组成,胚是新植物的幼体,是种子的主要部分,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四部分组成.
(2)种子萌发的过程:首先吸水,子叶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胚根最先突出种皮,发育成根,此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
(3)甲图中①是种皮、②是胚根、③是胚轴、④是胚芽、⑤是子叶;乙图中,⑥是茎和叶、⑦子叶、⑧根.
【解答】解:A、甲图种子①是种皮,对内部的胚起保护作用,A正确;
B、图中②③④⑤组成种子的胚,B错误;
C、甲图种子最先萌发的是②胚根,它将发育成乙图中的⑧根,C正确;
D、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是: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D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种子的结构和种子的萌发过程.
18.初中生物七上人教版期末1卷 在正常情况下,一个石榴果实内含有种子的数目主要取决于( )
A.一朵花中有多少雌蕊B.一个胚珠中含有多少个卵细胞C.一枚雌蕊中有多少个子房D.一个子房中有多少个胚珠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解答】解:传粉和受精完成以后,花萼凋落或存留,花冠、雄蕊都凋落,柱头和花柱凋落,只有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子房发育成果实.由于种子是由胚珠发育来的,因此种子的数目是由子房内胚珠的数目决定的.
故选:D
【点评】花的子房各部分发育情况可结合示意图记忆,会受到很好的记忆效果.
19.初中生物七上人教版期末1卷 在菜市里卖青菜的人总是不停地往青菜上洒水,是为了( )
A.使青菜有足够的水分,能够比较硬挺B.有水可以把菜叶洗干净C.洒水可能作为装饰点缀D.洒水有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市场上卖菜的人常常给蔬菜喷水,使蔬菜保持新鲜、硬挺,深受顾客青睐,是利用了植物细胞能够吸水的原理.
【解答】解:当植物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则失水;反之,植物细胞则吸水.菜农不时的往青菜上洒水,青菜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小于青菜细胞液的浓度,此时青菜细胞就会吸收周围的水分,使蔬菜变的硬挺,使青菜新鲜.
故选:A
【点评】本题结合日常生活实际问题,掌握植物细胞的失水或吸水原理,对于此类题目应首先判断细胞是失水还是吸水,然后根据要求作出回答.
20.初中生物七上人教版期末1卷 在两棵小树之间拴铁丝晾衣服,日子长了,树皮上会长出“节瘤”,影响植物的生长.与“节瘤”的产生有直接关系的是( )
A.阻断了本质部中有机物的向下运输B.阻断韧皮部中有机物的向下运输C.阻断了木质部中水和无机盐的向上运输D.阻断了韧皮部中水和无机盐的向上运输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
1、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
2、而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
【解答】解:小树的树干上栓铁丝,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茎的加粗,铁丝会将韧皮部中的筛管切断.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这样营养物质就积存在铁丝上端,使铁丝上端的形成层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细胞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分裂而形成瘤状物.
故选:B.
【点评】分清两种管道﹣﹣导管与筛管,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功能.
21.初中生物七上人教版期末1卷 有人喜欢养金鱼,他在鱼缸里常放些金鱼藻,其目的是( )
A.为鱼提供二氧化碳B.为鱼多提供一种颜色 C.为鱼提供氧气D.让鱼游的慢点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生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据此答题.
【解答】解: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与(储存能量)+氧气;所以金鱼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水中的氧,而新鲜的水草除了能进行呼吸作用外,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供金鱼和水中的其它生物呼吸所需.
故选:C
【点评】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是互为相反的两个生理过程.
22.初中生物七上人教版期末1卷 正确表达呼吸作用的公式是( )
A.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B.水+二氧化碳→有机物+氧+能量C.水+氧→有机物+能量+二氧化碳D.有机物+二氧化碳→水+氧+能量
【专题】选择题
【难度】易
【分析】生物的呼吸作用是指把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氧的作用下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据此答题.
【解答】解: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能量)和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因此呼吸作用的公式是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即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因此B是光合作用的公式.
故选:A
【点评】记住呼吸作用的概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所在,注意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
23.初中生物七上人教版期末1卷 我国十大生态建设工程的第一个巨大植树造林工程是( )
A.平原绿化工程B.长江中下游防护林建设工程C.“三北”防护林工程D.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专题】选择题
【难度】中
【分析】森林、草原等植被调节碳一氧平衡,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可称之为地球的“肺”,同时它们能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因此,我们要爱护植被,保护植被.
【解答】解: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增加大气的湿度,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通过光合作用维持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同时它们能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我国十大生态建设工程的第一个巨大植树造林工程是“三北”防护林工程.
故选:C.
【点评】理解掌握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二、非选择题(共54分)
24.初中生物七上人教版期末1卷 (2017•杭州)如图甲是研究植物蒸腾作用实验的示意图.
(1)该实验的关键在于保证装置的密封性,尤其是橡皮管与U形管连接处的密封性.实验中,判断此装置的密封性良好的依据是 .
(2)人们大多选用阔叶的法国梧桐的枝叶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其原因是 .
(3)实验结束后,在此茎的基部上方横切,观察到其中只有B部分呈红色,如图乙.那么图中的A是植物茎中哪一部分结构? .
(4)随着蒸腾作用的进行,植物体内的水不断发生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会吸收周围大气的热量.
【专题】识图作答题
【难度】难
【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活的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散失到植物体外的大气中的过程.
【解答】解:(1)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的依据是:U形管左右液面出现高度差,并能保持一段时间.
(2)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实验时候人们大多选用阔叶的法国梧桐的枝叶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原因是阔叶植物的蒸腾作用比针叶植物植物强,实验现象明显.
(3)图乙中C是树皮,B是木质部,C是髓.
(4)植物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蒸发到大气中.能有效的散热降温.
故答案为:(1)U形管左右液面出现高度差,并能保持一段时间;
(2)阔叶植物的蒸腾作用比针叶植物植物强,实验现象明显.
(3)髓
(4)蒸发
【点评】植物的蒸腾作用是中考常考的知识,应主要掌握.
25.初中生物七上人教版期末1卷 (2017•聊城)实验探究
某实验中学环保兴趣小组为探究“废旧电池对水质的影响及防治”,开展了以下研究活动.
(一)查阅资料
资料一:废旧电池丢弃到自然界腐烂后,因含汞、铅、铜等有害物质造成水质污染.
资料二:满江红为常见的水生蕨类植物,在美化水体景观、净化水质、保持河道生态平衡方面有显著功效.
资料三:5号电池比7号电池较大些.
(二)设计实验方案及数据统计(A〜E共5组数据见表)
该小组根据上述有关内容,做了如下探究活动,请你结合自己的所学,帮助完成下列问题:
(1)若某成员选择了A与B进行对照实验,那么,他想要探究的问题是 ?作出的假设是 ,实验变量是 .为探究这同一问题还可以选择 进行对照实验.
(2)B、E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E组的鱼比B组的鱼存活天数多说明 .满江红在水中的这一作用充分体现了 (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解释).
(三)实验反思
(3)该实验设计中明显的不足之处是 .
(四)交流讨论
废旧电池不能随意乱丢,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以便集中无害化处理.
【专题】实验探究题
【难度】难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1)“若某成员选择了A与B进行对照实验”,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废电池,那么,他想要探究的问题是废电池是否会污染水质?作出的假设是废电池会污染水质或废电池不会污染水质,实验变量是废电池.为探究这同一问题还可以选择A与C进行对照实验.
(2)B、E对照实验的变量是满江红.E组加满江红的数量30克,B组不加,E组的鱼比B组的鱼存活天数多说明满江红能净化被废电池污染的水质.满江红在水中的这一作用充分体现了生物能影响环境(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解释).
(3)1条小鱼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如所用的小鱼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因此该实验设计中明显的不足之处是所用小鱼数目太少,可能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偶然性.
故答案为:(1)废电池是否会污染水质;废电池会污染水质或废电池不会污染水质;废电池;A与C
(2)满江红;满江红能净化被废电池污染的水质(有此意思的其它说法也可);生物能影响环境
(3)所用小鱼数目太少,可能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偶然性(有此意思的其它说法也可)
【点评】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26.初中生物七上人教版期末1卷 (2017•潍坊)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文字代表生物,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图中的 ;请表示出该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食物联系 .
(2)若该图为农田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对秸秆还田“起重要作用的生物是图中的 .该生物能够将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为 .
(3)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污染,则体内重金属浓度最大的生物是图中的 .
(4)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草的变化曲线,请尝试用曲线画出该生态系统中鼠的相对量变化情况.
【专题】识图作答题
【难度】难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图1中甲是分解者,能分解动植物遗体和排出物;乙、丙、丁都是消费者,戊是生产者,能利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1)在图1中戊既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又可以释放二氧化碳,故可以判断戊是生产者,乙、丙、丁都是消费者,存在着戊→丁→丙→乙食物链.
(2)甲是分解者,可以分解动植物遗体和排出物,因此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对“秸秆还田”起重要作用的是甲.该生物能够将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
(3)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图中营养级最高的是乙,因此“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的污染”,那么在体内积存重金属污染物最多的是乙.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各种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
故答案为:(1)戊;戊→丁→丙→乙;
(2)甲;二氧化碳、水;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乙;
(4)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能量流动的特点、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概念以及生物富集的特点.
27.初中生物七上人教版期末1卷 请结合显微镜操作要领,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甲、乙两台显微镜(甲:目镜l0×,物镜40×;乙:目镜5×,物镜l0×),若要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应选择镜头组合是 的显微镜.
(2)正常情况下在用显微镜观察时,眼睛和镜筒的相关位置应该是上图1的
(3)若观察到的物像较模糊,但视野亮度正常,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可略微转动显微镜的结构是 .
(4)小枫在显微镜视野中找到了一个细胞(如图2),如要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物台上的装片往 方向移动.(填“←↑→↓”)
(5)某同学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细胞有流动现象.请你帮他想一个补救的办法: .
(6)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你在下列哪种细胞中没有看到叶绿体
A.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B.黄瓜表层果肉细胞 C.黑藻叶片细胞 D.菠菜叶肉细胞
(7)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是:植物细胞结构有 .
(8)细胞中能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 .
【专题】实验操作题
【难度】难
【分析】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若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下方,由于物像和实际物体是相反的,因此,应该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就可以使物像位于视野中央.
【解答】解:(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窄,看见的细胞数目越少,体积越大,视野越暗.
(2)在使用显微镜时,两眼都要睁开.我们一般习惯用右手写字,所以左眼注视目镜观察物像,右眼睁开看着画图.故选:D
(3)在显微镜的结构中,细准焦螺旋可以较小范围的升降镜筒,调出更清晰地图象.
(4)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在此图中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左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所以箭头的方向为:←
(5)、在使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细胞有流动现象,说明标本中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太多,我们可以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周围吸取掉一部分.
(6)、叶绿体内有叶绿素,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合成,因此只有见光部分的植物细胞才有叶绿体,如黄瓜表层果肉细细、黑藻叶片细胞、菠菜叶肉细胞等.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在地下,属于不见光部分,不含叶绿体.故选:A.
(7)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结构.
(8)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也有保护作用.
故答案为:(1)乙
(2)D
(3)细准焦螺旋
(4)←
(5)拿吸水纸吸去过多的溶液
(6)A
(7)叶绿体、细胞壁、液泡
(8)细胞膜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
A
B
C
D
E
加无污染河水的体积
500毫升
500毫升
500毫升
500毫升
500毫升
加废电池的数量及型号
不加
1节5号
1节7号
1节5号
1节5号
加满江红的数量
不加
不加
不加
10克
30克
放同样小鱼的数目
1条
1条
1条
1条
1条
小鱼存活的时间
10天
3天
5天
6天
8天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4(Word版,附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1(Word版,附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4(Word版,附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