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1(Word版,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1(Word版,附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琐屑(xiè)栅栏(zhà)池沼(zhǎ)惟妙惟肖(xiā)
B.颓唐(tuí) 妥帖(tiē) 着眼(zhá) 触目伤怀(chù)
C.轩榭(xiè) 气氛(fēn) 纤细(xiān) 迥然不同(jiǒng)
D.河堤(tí) 踌躇(chú) 脂粉(zhǐ) 情郁于中(y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和谐 暮年 藏污纳垢 诚慌诚恐
B.漫延 酒肆 不可遏制 交头结耳
C.蔷薇 滞留 刀剑入鞘 春寒料峭
D.宛然 臼齿 潜滋暗长 坦荡如坻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敌人节节败退。
B.不宜笼统地提问,不能笼统地答复,艺术形式处理中,往往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开始相差得很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强调不能有一点儿差错)。
C.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设计者和匠师的脑中有关于山水风景的高明构思),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D.他触目伤怀(触碰到自己的眼睛,心里不高兴),自然情不能自已。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我市开展的“我和我的祖国”快闪录制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市民的爱国热情。
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高度的民族认同感,发扬鲜明的民族性特征。
C.为了防止安全事故不再发生,我校开展了“安全伴我行”知识讲座活动。
D.《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是为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教材。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
B.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
C.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真是数不胜数。
D.咦,怪了?怎么钥匙不见了?我翻遍各个口袋,也找不到自己的钥匙。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清代科举的正式考试分三种:乡试、会试、殿试。乡试考中后称举人,会试考中后称贡士,殿试考中后就是钦定的进士,可以直接做官了。
B.“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其中“和”是连词,“如”是动词。
C.律诗每首八句,其中二、四、六、八句要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韵脚可平可仄;颔联、颈联必须是对偶句。
D.“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的杂文颇为相似,如《爱莲说》《马说》等。
7.古诗文填空。(10分)
(1)故渔者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龟虽寿》中表现曹操老当益壮,要积极进取,完成统一大业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烈士暮年,________________。
(3)杜甫《春望》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移情于物,因时伤怀,表达了诗人深切的爱国情怀。
(4)古代诗人常常借助对景物的描写,抒发内心的情感。陶渊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饮酒》(其五)],用山岚、飞鸟表现了返璞归真的情趣;晏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浣溪沙》),借落花、归燕表达了对人生好景易逝的惋惜。
8.名著阅读。(4分)
一个人耗尽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昆虫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法布尔,他的《昆虫记》被誉为“__________”。
语段中《昆虫记》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在这本书中,__________在地下“潜伏”四年;__________在编织“罗网”方面独具才能;__________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9.综合性学习。(4分)
小辉的爷爷过六十岁生日,家人聚餐,为老人祝寿。
(1)下列对联适合小辉给爷爷的是( )(2分)
A.耳顺年体健身康 花甲岁神清气爽
B.花甲岁神清气爽 耳顺年体健身康
C.庆古稀福如东海 贺生辰寿比南山
D.贺生辰寿比南山 庆古稀福如东海
(2)酒后,小辉的叔叔想要驾车回家。假如你是小辉,你会对叔叔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说话时的称呼、语气等,不超过25个字)(2分)
二、阅读探究(3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1分)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
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
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①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②之,弗信。
乃西至秦。秦孝公卒。说惠王,弗用。乃东之赵,赵相奉阳君弗说之,去。游燕,岁馀而后得见。说燕文侯,文侯于是资苏秦车马金帛以至赵……
(选自《史记•苏秦列传第九》,有删改)
【注释】①说:劝说,说服。②少:轻视,贬低。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衡于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游数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期年,以出揣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
12.【乙】文苏秦的经历能否作为【甲】文论点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4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邓迎雪
①周末回家,临走时,母亲将我送到门口。
②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③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走去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和不舍。
④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和前程,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候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⑤每次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
深沉。
⑥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⑦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
⑧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⑨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几乎落了下来。如果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关爱目光。
⑩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⑪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有个周末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⑫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⑬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⑭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⑮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的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⑯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已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选自《特别关注》,有改动)
13.本文叙述了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三个事件,请你用概括的语言写一写。
(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那个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望着“我”离开小区。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结合具体语境,分析文中第⑧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15.文章第⑨段和第⑯段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都写到眼泪,请你结合文中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着“我”怎样的复杂情感。(3分)
16.请结合全文,分析母亲的形象。(4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1分)
关于“慢生活”的主题阅读
【慢生活由来】
在以“数字”和“速度”为衡量指标的今天,少数人仍然保有快乐人生的能力。美国社会学家杰里米•里夫金指出,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历史的新阶段——一个以工作不断地和不可避免地减少为特点的新阶段。越来越多的人将会体验“慢
生活”。
20世纪80年代末期,意大利人首先倡导“慢生活”方式,他们希望放慢生活节奏,主张“慢餐饮”“慢食运动”等等。“慢食”风潮从欧洲开始席卷全球,让人们不断思考自己的生活,现今已成为21世纪世界关注的话题。并由此发展出一系列的“慢”生活方式,以提醒生活在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们,请慢下来关注心灵、环境、传统。
“慢生活家”卡尔•霍诺指出,“慢生活”不是磨蹭,更不是懒惰,而是让速度的指标“撤退”,让生活变得细致。这是相对于当前社会匆匆忙忙的快节奏生活而言的另一种生活方式,这里的“慢”是一种意境,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
【慢生活方式】
慢递——也叫写给未来的信。是将信件按约定的某个时间寄给指定的人的一种服务。慢递是一种类似行为艺术的方式,提醒人们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去关注自己的当下,在中国大城市已开始流行。目前提供慢递服务的公司有飞灵传
信等。
慢运动——它能消耗一定的体力,又不让你感觉很累,使人收获心灵的宁静和身体的健康。其形式包括慢跑、太极、瑜伽、跳舞、高尔夫、钓鱼等。
慢设计——慢设计涉及的,不只是耐力或速度,而是深思和熟虑,还有温柔而充满爱意的关照。
慢写——在资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是塞得满满的头条和大标题,人们注重时效、哗然、轰动、猛料、隐私。“慢写”的态度,不只是要慢慢写、经过思考地写,而是要懂得欣赏和理解,寻回失落的人文精神。好好读一本书,写一段感受;研究传统的文化,不让它们成废墟;学习如何言之有物,文字是有灵魂的。经常阅读和制造快餐化文字,只会让创造力越来越丧失。
【慢生活书籍】
《瓦尔登湖》 作者:梭罗 译者:徐迟
梭罗于1845年在老家瓦尔登湖边建起一座木屋,自耕自食,写下《瓦尔登湖》。他在自然的安谧中寻找一种本真的生存状态,寻求一种更诗意的生活。他追求精神生活,关注灵魂的成长。
《人生不过如此》 作者:林语堂
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告诉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富与贫,而是如何好好地快乐地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在不违背天地之道的情况下,成为一个自由而快乐的人。
《慢慢快活——好想懒惰》 作者:欧阳应霁
对于欧阳来说,“慢”不是一时的流行,是一种抵达享受生活的线索。当然,慢活不是真的偷懒,而是指出,真正的闲散,在于完全对自己负责,真正的自由,源自彻底的独立。所以做懒人,但不是做不负责任的人,我们的重点在于寻求生活真正的乐趣。
【慢生活语录】
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
——约翰•列侬
慢慢走,欣赏啊! ——朱光潜
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更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达到平衡。
——卡尔•霍诺
【慢生活代表】
瓦尔特•本雅明是20世纪欧洲最伟大的懒鬼。他天天无所事事,在街头闲逛,是城市街头漫游开拓者,却写出了巨著《拱廊街》。他说:“艺术家、诗人看似最不潜心工作的时候,往往是他们最潜心其中的时候。”
【慢生活顾虑】
近来,微信里疯转一则《没人会在原处等你》:CD一出现,磁带消失了;数码相机一出现,胶卷消失了;微信一出现,短信没人发了。世界一直在变,你不抓紧跟上节奏,终究会被淘汰。有网友感慨:“快”与“慢”我们无所适从。
17.什么是“慢生活”?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50字以内)(2分)
18.下列选项中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经常阅读和制造快餐化文字,我们渐渐会变得平庸,会言之无物,丧失文字的灵魂。
B.慢运动就是指速度较慢的运动,如慢跑、太极、瑜伽、跳舞、高尔夫、钓鱼等,目的在于使人收获心灵的宁静和身体的健康。
C.欧阳应霁所说的“慢活”之意是,做一个对自己负责的懒人,享受生活的乐趣。
D.约翰•列侬话语的言下之意是要让生活慢下来,及时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刻,在慢的体验中享受生活,体味快乐和幸福。
19.文中瓦尔特•本雅明说:“艺术家、诗人看似最不潜心工作的时候,往往是他们最潜心其中的时候。”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20.【慢生活顾虑】中网友的感慨反映了人们的现实困惑,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3分)
三、写作(50分)
21.人生有些日子是要设法留住的,在这种日子里,人总在失去很多的同时得到更多,并使之受益一生,请以《我要留住这一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②不限文体(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得套作抄袭;④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
一、1.C 点拨:A.“肖”应读xià,B.“着”应读zhuó,D.“堤”应读dī,“脂”应读zhī。
2.C
3.D 点拨:“触目伤怀”的意思是看到眼前的景物而引起内心的悲伤。D项中的解释不正确。
4.A 点拨:B.“发扬”和“特征”搭配不当,应把“发扬”改为“具有”;C.否定不当,可去掉“不”;D.句式杂糅,可改为“《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是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或“《标准汉语》是为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教材”。
5.B 6.C
7.(1)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2)老骥伏枥 壮心不已 (3)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4)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8.昆虫的史诗 蝉 蜘蛛 螳螂
9.(1)B 点拨:“古稀”指七十多岁,不符合题意,排除C、D两项;“耳顺”和“花甲”都是指六十岁,“康”为平声,“爽”为仄声,根据对联“仄起平收”的特点,应选B项。
(2)示例一:叔叔,酒驾是违法的,就不要开车了。
示例二:叔叔,酒后开车很危险。我给您叫个代驾,好吗?
二、(一)10.(1)同“横”,梗塞、不顺。 (2)游历。 (3)一年。
11.(1)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往往容易灭亡。
(2)(苏秦)于是就闭门不出,把自己的藏书全部阅读了一遍。
12.示例:能。【乙】文写了苏秦游历失败后遭受家人冷遇,然后刻苦读书,最后取得成功的事情,符合【甲】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所以可以作为【甲】文的事实论据。
(二)13.①这个周末,母亲跟“我”来到路口,站着看“我”远去。
③去年秋天,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
14.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亲比作“守在巢里的老鸟”,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母亲趴在窗口望着女儿远去的身影,表达了母亲对女儿深深的关爱(留恋/不舍)。
15.示例:这些泪水中蕴含着“我”复杂多样的情感,既有知晓母亲的殷切凝视之后,为母亲的孤独失落而心酸难过的心情;也有感受到爱的目光在身后追随,为母爱的细致深沉而感怀激动的心情。(要结合文章分析,答出“我”对母亲的两种情感)
16.示例:这是一位关注儿女、爱意深沉的母亲,她依恋与儿女在一起的时光,连儿女离去的背影也不想错过,还要多看一眼;这是一位通情达理、含蓄深沉的母亲,她虽然因儿女成家立业,缺少陪伴而孤单失落,但并不提出特别要求,只是在儿女离别时默默关注他们的背影,努力延长和儿女在一起的时光。
(三)17.示例一:慢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在生活与工作中找到平衡,张弛有度、劳逸结合,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感。
示例二:慢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强调要自我调适,以一种能够让自身与环境平衡的速度生活,享受生活。
示例三:慢生活是一种理念,是一种生存策略,是一种适应社会的自我调整,享受生活,寻求生活的乐趣。
18.B 点拨:B项与原文“慢运动——它能消耗一定的体力,又不让你感觉很累”的解释不符。
19.他们“看似最不潜心工作的时候”并不是在偷懒。看似闲散,实际上是在放慢工作节奏(他们闲散的生活、闲散的生命旨趣并不是对于忙碌高效生活的叛逆)。“最潜心其中”是说他们是在认真寻找一种抵达享受生活的线索,细细欣赏体悟生活,记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寻回失落的人文精神或寻求艺术真正的乐趣。
20.示例:当今时代生活正向着“快”发展,这是大势所趋。所以每个人均应与时俱进,否则将被时代淘汰。但是,跟上时代的快节奏,不被淘汰与过慢生活并不是对立的关系,“慢生活”不会影响事业。因为“慢生活”倡导在工作和生活中适当地放慢速度,以欣赏的心态来感受周围的人和事,“慢生活”既非散漫也非慵懒,放慢速度也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要将工作和生活协调至平衡状态,在高效工作的同时感受生活的价值和乐趣。它只会让你更高效,更优雅,更接近幸福。
三、21.思路点拨:这是一篇全命题作文,题目简单易懂,意在引起学生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这一天”是审题的重点。“我”为什么要留住这一天呢?必定是因为这一天对“我”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或是“我”毕业的一天,或是“我”生日的一天,或是“我”独自离家出门求学的这一天,或是“我”与朋友重归于好的这一天等等。写作内容宽泛,大部分学生都会有的可写,写作难度不大。
拟写一篇记叙文。首段采用倒叙的写法,点明“这一天”的特殊意义,表明自己一定要留住这一天的强烈愿望。主体部分写人记事,记叙自己因为刻苦努力而最终获得了某件事的成功,这件事宜小不宜大,应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得真实可感,引起读者强烈的代入感。最后一段再次强调自己一定要留住这一天,因为这一天的经历告诉“我”某个道理,与首段相呼应。 例文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1(Word版,附答案),共12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2(Word版,附答案),共15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1(Word版,附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阅读探究,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