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综合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综合训练,共9页。
统编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综合训练题积累与运用(25 分)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商酌(zhuó) 譬如(pì) 累赘(léi) 修润(rùn) 躬行(gōng) 恍惚(huǎng)露宿(lù) 契约(qì) 陡峭(qiào) 揽胜(lǎn) 菌子(jūn) 鸿儒(rú)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迷茫 监督 竹蔑 海阔天空 简陋 晶莹 循环 悲天悯人 排解 垦切 失意 任重道远 生疏 达观 拖踏 如释重负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他平时学习刻苦认真,这次期中考试取得好成绩是举手之劳的事。 身为班长,他处处以身作则,给同学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做学问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应脚踏实地,来不得半点虚假,更不能好高骛远。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磨炼了意志,增长了见识。 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我们必须严格遵守纪律。 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 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是否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5.古诗文默写。(9 分) (1)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2)____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4)__________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5)《望岳》中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豪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登飞来峰》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35 分) 文言文对比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 分) 有仙则名( ) 惟吾德馨( ) 可爱者甚蕃( )亭亭净植(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 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两篇文章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相同点?请简要分析。(5 分) 课内阅读阅读(10 分) 阅读《驿路梨花》选段,回答问题。 ①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②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③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④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⑤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⑥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⑦“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⑧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⑨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选段中描写哈尼小姑娘的语句有什么作用?(3 分) 瑶族老人为什么要给哈尼小姑娘行礼?(3 分) 结尾引用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有什么深刻含义?(4 分) 现代文阅读(10 分) 阅读《捡拾一地暖》,回答问题。①那个时候我还小,我家是村西的第二户,第一户是几年前从唐山搬过来的一家。那户人家很穷,虽然当时家家都不富裕,可他家里,只有一个人的口粮地,产的粮食还不够一家人填饱肚子。 ②秋天的时候,家家户户从田地里用马车往回运粮食,他家就更显落寞。每当有马车从他家门前的土路上经过,他家的两个孩子都会眼巴巴地望着。车过后,便冲到路上,去捡那些从车上掉下来的玉米棒、谷穗什么的。整个秋天,他们捡的粮食数量也是极为可观,甚至够一家人维持大半年。这让我很是眼红,也想去路上捡,却被大人们严lì制止。 ③有一次,帮叔叔家收地,拉了一车的玉米棒回村里。我和叔叔坐在马车上,身下是金黄的玉米棒。从村西一进村,路过那户人家门口时,叔叔故意把一些玉米棒子蹬下车去。我问:“你这是干嘛?”叔叔不让回头看,说:“他家的情况大家都知道,又不好直接给他们,只好这样做。咱村里的人家,田地在村西的,往回拉粮食时,都会在他家门前故意掉落一些!” ④多年以后,我在一个城市当邮递员,常去十公里外很偏僻的一个军营去送信件。熟悉后,每周去的时候,我都会搭乘他们从城里往回拉煤的汽车。在军营附近,有几户人家,很破败的草房。一年冬天,我坐着他们的军车去军营,车上拉的依然是煤。经过那几户人家时,开车的小战士不知怎么将车开得极为不稳,其实道路是很平整的。小战士告诉我,这样做只是为了从车上颠下去一些煤,给那几户人家。而且,他们所有司机都会这么做。 ⑤我觉得,那几户人家一定也知道经过的军车都是故意这样做的,因为我看到他们望向军车那温暖的眼神和灿烂的笑脸。那样的时刻,我的心理也暖暖的,仿佛整个冬天都变得不那么寒冷。 ⑥有个朋友曾给我讲过她的一段经历。那时候她上班到很晚,下班时正好赶上末班车,冬天的时候,天便早已黑透了。她坐车一直到终点,终点在一条街的尽头,而她家,就在正对着街的一条深巷子里。她说:“我都是最后一个下车的。而那车也不开走,依然亮着前灯,正好照进通向我家的深巷子,我便一点儿也不害怕了,踩着那一地明亮的光走向家门!直到我进了家门,公交车才掉头开走。”她也知道,那个好心的司机一直这样默默地关照着她。虽然那个时候,她的一切都很不如意,可是却从没丧失过希望,就是因为寒冷黑暗的路上,那一束暖暖的光。 ⑦有一电脑公司,闲谈间提及故乡的小村子,他对我说:“那时候我家很穷,是那么多的好心人帮了我们,要不,我和弟弟不可能总在我家门前捡到粮食……” ⑧是的,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我们总会捡拾到许许多多的温暖,让我们有勇气有力量度过那么多艰难黯淡的境遇。其实,是有许多许多的人,在默默地关心着我们,是他们在我们眼前的路上撒落了那么多的温暖。所以,我们也应该继续把这份温暖撒落给别人,就像不经意间撒落下的种子,会在别人的心里开出最美的花朵!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 分) 谷穗( ) 严lì( ) 偏僻( ) 黯淡( ) 本文记叙了哪几件温暖的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 分) 文章以“捡拾一地暖”为题目,有何妙处?(3 分) 三、综合性学习(10 分) 班级开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 分) 2.活动中,有同学收集到了下面一幅漫画,请你仔细观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漫画内容。(4 分) 3.针对上面漫画反映的现象,结合自己的思考,谈谈你的看法。(4 分) 四、写作(30 分)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让我们感动,总有一些事让我们难忘。他们或许是我们的亲人、朋友,或许是陌生人。他们的言行举止,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请以“照亮我前行的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记叙文。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等信息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5 分)1.D 2.B。A 选项 “竹蔑” 应为 “竹篾”;C 选项 “垦切” 应为 “恳切”;D 选项 “拖踏” 应为 “拖沓”。3.A。“举手之劳” 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在这里和前面 “刻苦认真取得好成绩” 语境不符,可改为 “理所当然”。4.D。A 选项 “通过…… 使” 句式杂糅,删去 “通过” 或 “使”;B 选项 “避免…… 不再” 双重否定表肯定,应删去 “不再”;C 选项 “水平…… 改进” 搭配不当,应是 “水平…… 提高”。5.(1)惟吾德馨(2)苔痕上阶绿(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出淤泥而不染(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6)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二、阅读理解(35 分)(一)文言文对比阅读(15 分)1.(1)出名,有名。(2)这里指德行美好。(3)多。(4)竖立。2.(1)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2)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3)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3.(1)托物言志。甲文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君子 “出淤泥而不染” 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2)对比衬托。甲文将陋室与 “诸葛庐”“子云亭” 类比,以 “诸葛庐”“子云亭” 衬托陋室不陋;乙文以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衬托莲花的君子品格。(二)课内阅读(10 分)1.(1)外貌描写,写出哈尼小姑娘的美丽可爱。(2)为下文误会她是梨花以及引出小茅屋的故事做铺垫。2. 瑶族老人以为是哈尼小姑娘们盖了小茅屋,所以行礼表达感谢。3.(1)“驿路梨花处处开” 字面意思是驿路上的梨花盛开,在文中象征雷锋精神在边疆地区生根发芽、广泛传播。(2)深化了文章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边疆少数民族乐于助人、淳朴民风的赞美。(三)现代文阅读(10 分)1.谷穗(suì);严厉;偏僻(pì);黯淡(àn)2.(1)村里的人家在经过村西贫穷人家门口时,故意掉落粮食让他们捡。(2)军车司机故意把车开不稳,颠下煤给路边的人家。(3)末班车司机为晚归的乘客照亮回家的深巷子。3.(1)“捡拾一地暖” 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紧凑。(2)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文中讲述了人们在生活中收获的各种温暖。(3)揭示了文章主旨,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温暖能让人度过艰难境遇,呼吁人们传递温暖。三、综合性学习(10 分)1.示例:“孝亲敬老,用行动诠释爱;传承美德,让温暖满人间。”2.漫画中,一位老人安静地坐在椅子上,面前的桌子上放着一盘水果。而老人的儿子、儿媳和孙子都在一旁低着头玩手机,没有一个人理会老人,老人的表情显得有些落寞。3.这种现象是令人痛心的。在现代社会,手机虽然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却让人们忽略了身边最亲近的人。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关心老人的情感需求。四、写作(3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