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0.1 兰亭集序学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0.1 兰亭集序学案设计,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链接,初读检查,自主翻译,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二,学习任务三,学习任务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学期
(秋季)
课题
赏帖知人 赏景识趣 赏情悟性——读《兰亭集序》
学习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有关作家的文学常识及“序”这种文体,掌握重点字词、疏通文意。
2.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3.审美鉴赏与创造:品赏作者笔下景物的清雅朴素之美,并进而了解作者对山水钟情的性灵。
4.文化传承与理解: 探索生活的意义及认识生命的价值。
课前学习任务
【知识链接】
1.了解作者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号澹斋,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是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法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背景探寻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晚春,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于三月三日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集会。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他们聚会时列在溪水两旁,把羽觞(一种轻便的酒杯)放在水上,顺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酒赋诗。写不出诗的人,都要被罚酒,当天有二十多人赋诗,一共写了37首,编为一本诗集,即《兰亭集》。王羲之的序是当场写就的,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兰亭集序》,书法上也称《兰亭序》。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的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的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之风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风,书写了一篇情真意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在中国文学史上也享有崇高的声誉。他在写作本文时是即席挥毫,所书文稿也成为他最著名的书法作品,后世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3.文体知识
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序”也作“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内容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赠序是古代惜别时的一种赠言,内容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就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古代送别多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也称为赠序,如韩愈《送石处士序》。
【初读检查】
一、明确字音
癸丑( ) 会稽( )( ) 修禊( )
清流激湍( ) 流觞( ) 游目骋怀( )
【自主翻译】
二、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____ _,____ ______)
三、一词多义
1.临
①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②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__
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致
①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②专心致志
③听妇前致词
④何意致不厚
⑤无从致书以观
3.次
①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夜篝火
③列坐其次
4.修
①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③修书一封,以表敬意
5.期
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②业根,死期至矣
③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四、古今异义
1.列坐其次
古义:
今义:次第较后,第二;次要的地位。
2.俯察品类之盛
古义:
今义:物品的种类。
3.或取诸怀抱
古义:
今义:①怀里抱着。②胸前。③心里存有。
4.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义:
今义:指文化或文人。
5.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古义:
今义:低头和抬头,泛指一举一动。
五、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名词作动词
①映带左右
②一觞一咏
2.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②死生亦大矣
2.形容词作动词
齐彭殇为妄作
3.数词作动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副词作动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
六、特殊句式
1.死生亦大矣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3.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4.不能喻之于怀
5.当其欣于所遇
6.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7.虽无管弦之盛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一、赏帖悟性
1.字如其人
说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很多人想到这是部书法作品,被誉为“天下一行书”,观书贴,悟性情。
(1)字的特点:古雅秀美,潇洒自然
古人常用一个字来形容它——“雅”
(2)字如其人
王羲之的“雅”:出身名门[其伯父为东晋元勋王导“旧时王谢堂前燕”(王导.谢安)其父王旷.官至淮南太守,又少有美誉,自然兴起名士之雅。(羲之简介)
2.检查预习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所以游目骋怀 /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 虽世殊事异 / 虽取舍万殊 (归类记忆)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对称推求)
▲向之所欣 / 及其所之既倦
游目骋怀 / 人之相与 (结构推断)
(2)解释下列句子
▲引以为流觞曲水 (省略宾语)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省略主语)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省略介词)
【学习任务二】
二、赏景识趣
主题:文如其人——王羲之的“雅”在写景中的体现
(1)自由朗读前两段,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诵,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2) 辰雅、景雅、人雅、事雅换得作者如何心境
(3)这种感情浓缩成一句话“信可乐也”
【学习任务三】
三、赏文探情
1.启疑: “乐”是不是在全文中一以贯之呢?
2.“痛”、“悲”
A痛:
(1)“痛”在何处?
(2)“痛”指什么?
B悲:
(1)为什么会有“悲夫”的感慨?
(2)“悲”与“痛”的比较。
(4)悲不是悲苦、悲痛,而是悲叹。
【学习任务四】
四、赏文探志
(1)理解:《晋书·王羲之传》“羲之素好服食养生,不乐在京师,初度浙江,便有终老之志。会稽有佳山水┉┉(羲之)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特撰此序,以申其志。”王羲之的自我之“志”究竟何在?
(2)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想?对待生死(生命)的态度是一个严肃的哲学问题。古今中外的哲人对此都做出了探索。下面列举出几种观点,你赞成哪一种?或者,你还有什么别的看法?
羲之,我想对你说……
[悲叹不等于悲观。历史上对生命对人生有思考的人,往往是最富有创造价值的人士]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下册第五单元11(谏逐客书 *与妻书)11.2* 与妻书导学案,共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二,学习任务三,知识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0.1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学案,共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注音,阅读知识补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8.1 荷花淀导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导学基础知识,文意理解,技法点拨—环境描写,明晰主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