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1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1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共4页。
课中活动的环节之一:“讨论、归纳比较说理的对比和类比两种手法的区别。”要补充练习,基于教学之后的现代文练习学生没能真正掌握这两种手法,所以在教学中要补入练习。补充2011年的高考题目:
稼说送张琥 苏轼
①曷尝观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而地方得完。其食足而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锄耰铚艾①,相继于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种之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此岂能复有美稼哉?
②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其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如婴儿之望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
③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②,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且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④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语之。
【注】①锄耰铚艾:四种农具。②得:此指中进士。
25.本文与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在写作手法上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对此加以分析。(3分)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进行阅读,养成培养阅读文言文的习惯。
2.通过阅读了解封建统治者实行烦令造成扰民的社会弊端。
3.学习运用对比、类比的手法进行说理。
课前活动:
1.上网查找资料,了解柳宗元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将查找的内容写成摘录。
课中活动:
一、课前活动内容展示:
1.展示关于作者的摘录内容,进行交流,明确重点,记录在笔记本上。
2.展示本文的写作背景,交流写作背景对于理解文章主题的作用,总结阅读的方法——知人论世。
二、疏通文意,完成下面表格。
1.从文中找出描写郭橐驼与“他植者”种树技艺的语句,完成下面的表格。
郭橐驼
(手法: )
他植者
……………………
……………………
2.从文中找出表现郭橐驼与“他植者”种树态度和方法的语句,完成下面的表格。
郭橐驼的种树态度
手法:
他植者的种树态度
………………………
………………………
………………………
(三)在三、四两段中找出描写他植者的“种树”与为官者的“治民”的语句,完成下面的表格。
他植者
手法:
为官者
……………………
……………………
……………………
……………………
(四)小组讨论,根据三段中郭橐驼的养树术,参考四段为官者的“治民”推出做官者应采用的养人术,梳理、归纳,完成下面的表格。
养树术
手法:
养人术
(五)讨论、归纳比较说理的对比和类比两种手法的区别。
(六)在文中划出能起到过渡作用的语句、能够体现本文写作目的的语句,概括本文的写作目的。
课后活动:
运用比较,研讨弊端
(1)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与《种树郭橐驼传》进行对比,认识暴政害民与惠政扰民同样会造成民不聊生。
(2)联系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句里的“兴,
百姓苦”,理解封建社会的太平盛世百姓受压迫受剥削的重要原因。
教师资料:
一、1.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南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唐德宗贞元九年(793)进士,曾任集贤殿正字、蓝田尉、监察史里行等职。顺宗时,官礼部员外郎。他参加了主张政治革新的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王叔文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调任柳州刺史,病逝于任所,因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和韩愈齐名,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并称“韩柳”。他的作品对下层人民的悲惨处境和社会生活中的不和理现象能无情地加以揭露和批判,说理透辟,笔锋犀利,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他的山水游记刻划细致,寄托深远,往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量。他写作的一些讽刺寓言,篇幅虽小,寓意深刻,也为后人广泛传诵。有《柳河东集》。
本文是作者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集团时写的,当时政出多门,藩镇割据,战乱纷起,赋役繁重,民不聊生。柳宗元当时很想干一番事业。反对宦官专权,反对藩镇割据,主张改革弊政,倡导古文运动,本文就是他写的一面指陈当时政治弊病的寓言式史记文。实际是一偏议论性文章。主要揭露统治者乱政繁令的吏治弊病及其给广大人民带来的福星。
一、2.(略)
二、1.
对比
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
窥伺效慕
且硕茂,早实以藩
莫能如
2.
对比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
“木之性日以离”
“舒”、“平”、“故”、“密”
………………………
“拳”、“易”、“过”、“不及”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
“爱之太殷,忧之太勤”
3.
手法:类比
种树马马虎虎
……………………
不关心老百姓痛痒
爱之太殷,忧之太勤
……………………
长人者好烦其令
旦视而暮抚”“爪其肤”“摇其本
……………………
“旦暮吏来而呼”“鸣鼓”“击木”
木之性日以离
……………………
百姓在烦琐政令下“病且怠”
4.
手法:类比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
顺民之天,以致民之性
“其莳也若子”
……………………
要爱护老百姓
“其莳也若子”
……………………
“其置也若弃”让百姓休养生息
5.比较说理可以分对比和类比两种手法,对比是相对相反之比,类比是相同相似之比。
6.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然后,通过郭橐驼的答语,由养树术推出养人术。他植者“种树”与为官者“治民”如出一辙。
第五自然段通过问者之口,说写本文的目的在于使当官者作为鉴戒。本文借为人立传的方式,寓治国养民之理于种树之道当中,巧妙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阶级政乱令烦的弊病及其给广大人民带来的祸害,表现了作者进步的“养民”治国思想。
课后参考:
1、苛政猛于虎,惠政也可比狼凶。
2、烦令扰民。
学生资料:
略
实践反馈:
(写下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修改建议,或个性化修改建议)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1 *种树郭橐驼传学案及答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前预习,文体背景,自主学习,课堂文本研习,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1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写作背景,作者介绍,文言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1 *种树郭橐驼传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前预习任务检测,课中学习任务一,课中学习任务,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