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沪科版(2024)八年级物理全一册同步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册(2024)第一节 机械功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册(2024)第一节 机械功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课内容
第一节 机械功
主备人
小组成员
一、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知道机械功。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的含义。
【学业要求】
知道机械功,能用生活实例说明机械功的含义。
能了解身边的一些力做功的估计值。
能将机械功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
【教材分析】
在学习《功》这一节以前,学生已学习了力和力的作用效果、压强等知识,功是力的另一种效果。学习功是对前面知识的延续和应用,同时也是学习后面功率、机械效率、能等知识的必要知识储备。本节从日常生活常见的具体实例入手,让学生分析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不同效果,从而理解做功的必要条件。然后介绍了功的计算公式、单位以及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力学问题时,如果从能量角度研究,有时会更简便。研究功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以通过做功研究能量的变化,为研究能量转化过程奠定定量分析的基础。对功的念的认识水平直接影响能的概念的形成和功能关系的建立。
本节内容由“力学中的功”和“功的计算”两部分构成。其中,“力学中的功”通过研究工作是否有成效使学生认识到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为功的计算打好基础。
“功的计算”明确了功的计算方法,从定量的角度研究功。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明确力学中功的含义,难点是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生活实例的辨析,对做功有初步的认识。结合实例,区分力是否对物体做功,认识做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强调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方向一致。要求学生能应用公式=Fs进行简单的计算。各种形式的能量及其相互间的转化都与功紧密相连,而且功的计算能够为能量的定量表达即能量的转化提供分析的基础,可见该节内容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路程的概念,已经储备了推导功的一般计算公式的基础知识。学生正处于从定性分析到定量讨论、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从简单的逻辑思维向复杂的分析推理的转变。老师要通过模型化教学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推理,总结得出结论。这样把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学主导”的学本式教学模式。
二、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
形成能量的观念。
【科学思维】
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科学探究】
1.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科学态度与责任】
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教学思路
学生已学习了力及力的作用效果等知识,但对于什么是做功还没有直观的认识。本节课从物体对放在地面上的物体及在水平面上拉动的物体的受力分析,引出物理学中功的含义。接着让学生对目常生活常见的具体实例入手让学生分析力作用在物体上后,产生的不同效果,从而理解什么是功。对于“功的计算”公式的得出、应用公式=FS进行简单的计算均采用学生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在思考中使学生总结得出本节所授知识,避免生硬的教学,让学生充分融入学习中来学习知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1.判断是否做功。
2.功的计算。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设计环节及意图】
情景引入(激发兴趣)→旧知复习(体现递进)→新知探究(方法引领)→小结评价(体现能力)……→课后小结(大概念统领)→任务评价(体现成效)
【课时安排】第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评价要点
备注
【环节一】
章节引入
【环节二】
引入课题
【环节三】
【环节四】
活动一:创设情意、提出问题
PPT展示图10-1
思考:
1.重物上升过程中,受几个力的作用?哪个力对重物有“成效”,做了贡献?
汽车移动一段距离,牵引力对汽车的移动做了贡献,取得了成效,就说这个力对物理做了功。
活动二:任务驱动、自主探索
问:上述现象的共同点是什么?
板书:
物理学中把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叫做机械功,简称功。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33物理聊吧的内容,思考:
1.小明对水桶的拉力做功了吗?为什么?
2.推力做功了吗?为什么?
请大家讨论交流以上问题。
总结:
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
(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
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
教师对正确的例子给予肯定,对错误的例子引导改正。
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
(1)举重运动员在把杠铃举高过程中是否对杠铃功。举在高处停留5秒过程中是否做功?
(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
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
(3)起重机使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
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
总结:
(1)人用力推石头而没有推动
分析:F≠0,S=0,没有做功(劳而无功)
(2)冰壶在平滑的冰面上滑行
分析:F=0,S≠0,没有做功(不劳无功)
(3)提箱子在水平路上走
分析:F≠0,S≠0,F垂直于S没有做功(劳而无功)
活动三:交流合作、构建新知
问:怎么知道做了多少功呢?
板书:物理学中规定,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即
W=Fs
W:功 F:力 s:力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力的单位是N,距离的单位是m。功的单位,即焦耳,简称焦,用符号J表示1J=1N·m。
用多媒体播放焦耳的相关资料,并引导学生做教材P234例题。
教师展示正确的规范解题过程。并强调解题需要注的地方。
活动四:创设情意、提出问题
上述问题中,若叉车先将货物缓慢举高后,又在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一段距离,将货物放到货架上。
问:在这个过程中,又车对货物的支持力是否一直在做功?为什么?
请同学们估计一些力做功的大概值。
1.将两个鸡蛋举高1m,做功大约多少?
2.将一瓶 500ml的矿泉水从地上拿起并举过头顶,做功大约多少?
3.将一袋10 kg 的大米从地面扛到肩上,做功大约多少?
观察重物、汽车的运动状态,思考并评价这两个力的作用成效
思考,回答
观察、思考、分析、概括、总结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利用身边的
物品演示做功的事例
分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代表上台进行演算,其他同学在作业本上演算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进行估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尝试通过观察、归纳、
总结,以达到理解力学中功的含义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加深对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理解
运用事例对 比进行思考,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具体的实例,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 的理解与认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解决与做功有
关的问题时,要明确做功的力和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
的距离,最后算出功的大小
培养学生的
学生分析计
算能力
定性评价(过程):
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定性评价(过程):
能否认真观察、操作、比较、独立思考等。
定性评价(过程):
能否清楚表达自己的思考,进行必要的抽象、概括、质疑等。
定量评价(能力):
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定性评价(过程):
能否通过回顾学习过程的概括,总结物理知识学习的方法经验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册(2024)第三节 探索宇宙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册(2024)第一节 走进微观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第三节 机械效率教案设计,文件包含第1课时认识机械效率docx、第2课时机械效率的测量docx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