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 上册8.1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8.1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预习任务,语象分析示例,李白诗歌特点,这一问题见仁见智,不尽长江滚滚来,不尽大江滚滚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专题联读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杜甫的《登高》,理会诗作的思想内容。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通过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等,深入理解作品;通过分析文本语句、声韵节律设计诵读,理会《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跌宕起伏的情绪流转和《登高》中蕴含的身世之悲和忧国之情。
提前阅读上海古籍出版社“古典文学基本知识丛书”中的《李白》(王运熙著)、《杜甫》(刘开扬著)。重点阅读王富仁《古老的回声》中的《李白:语象、文象与物象》、《杜甫:从音、形、义话杜甫诗〈白帝〉》以及林庚的《说“木叶”》。
任务一 诗人简历与诗作定位——为两位诗人合编年谱
任务二 声韵分析与文本理解——为两首诗作设计诵读
任务三 梦的境界与现实悲意
任务四 词语推敲与资料查证——以词语为切口写文学短评
任务一
诗人简历与诗作定位
为两位诗人合编年谱
任务二
声韵分析与文本理解
为两首诗作设计诵读
李白与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中并峙的两座高峰。他们之间的交际和诗作的差异成为永恒的话题。我们通过合编李杜年谱,已经对此有了丰富的认识。现在将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杜甫的《登高》放在一起联读,正好能凸显不同诗人的精神气质和不同诗体的特征神韵。
1.李白和杜甫的这两首诗,正好是唐人所说的古体诗和近体诗。请以这两首诗为例,说说古体诗和近体诗的不同。
2.王富仁先生在《李白:语象、文象与物象》中指出李白的古风和杜甫的格律诗在塑造物象上的不同,又认为语象是把握作者塑造物象的重要方法。请参考《李白:语象、文象与物象》的分析方法,对《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语象作一个简单的分析。
提示:大家可以先从古体诗和近体诗四个不同的用韵入手,根据第二段的韵脚变化,将第二段分层,理会韵脚的转换、诗义的转折和诗境的转移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模仿王富仁先生的做法,从字数不同的角度,根据字数变化,用画图排列出全诗的语象,谈谈各层对各种诗歌体裁的吸收。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3.根据语象的分析,尝试诵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初步感受这首诗“语象和物象统一于作者的主观情绪”的特点,并分享自己对所塑造的梦境的认识。
深入思考:“忽魂悸以魄动”一句暗示了梦境还有怎样的特点?即《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所塑造的梦境不仅仅是神奇瑰丽的,背后还有着若隐若现的恐怖的阴影,这就是诗人在现实社会中四处碰壁,精神受到压抑的一种反映。
4.“悲”是贯穿《登高》整首诗的情感线索,试分析全诗四联分别是从哪些方面写“悲”的。
5.参照《杜甫:从音、形、义话杜甫诗》中对声韵和节奏的分析,对《登高》一诗作分析。
提示:关注《登高》声韵交错变化的效果和四联句式的变化
第一联是通过繁复的景物及其特征形成一种频密的节奏;第二联却是选用极简的物象形成极其恢宏的意境,其中叠词的使用更强化了这一特点,第二联和第一联形成了极鲜明的对比;第三联转为较常见的句式,节奏均匀分明;第四联则变为前紧后松、先急后缓,陡然收尾。由此可见:杜诗在格律森严的同时,也有变化无穷的特点。
6. 呈现各种诵读标注形式,要求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词句的轻重缓急,理会《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梦境的迷离和《登高》对于现实的悲凉之感,并用符号对诵读的轻重缓急加以固化,以便交流诵读。
诵读标注形式重音[ . ]、停顿[ / ]、语速快[ _ ]、语速慢[ ]、语调升[ ↑ ]、语调降[ ↓ ]、语调曲折[ ∨ ]、语气节奏[( )]。
任务三
梦的境界与现实悲意
梦境与现实两相映照,境界有别。
1.李白的梦是美梦还是噩梦?
“美梦说”认为仙界神奇美好,是现实中无法抵达的,因现实缺失进而在梦境中追寻。游国恩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认为:“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写出了诗人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好像诗人苦闷的灵魂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
“噩梦说”则认为梦醒是“忽魂悸以魄动”,胆战心惊而起,意味着诗人惊魂未定,梦中之境是诗人求仕长安而未得这一经历的曲折反映。
2.《登高》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有哪几层悲意?
宋代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杜陵诗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3.与表现内容相联系,两首诗分别运用了什么手法?
任务四
词语推敲与资料查证
以词语为切口写文学短评
1.以《说“木叶”》一文为例,讨论文学短评应有的特点。
文学短评写作的三个特点
2.学习《说“木叶”》的鉴赏思路,从两首诗中挑选一个你感兴趣的词,提出一个对应的可替换的近义词语。
比如“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长江”,古典诗词也有用“大江”的。
思考:该句的“长江”可否替换为“大江”?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8.1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预习任务,古风其十一,黄河二首,对比视角,青天视角仰视,大地情结俯视,急下来,对比意象与手法,对比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2 登高教学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鉴赏分析,··额联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3* 琵琶行并序背景图ppt课件,共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