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含解析,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在抗疟药物研发中,发现了一种药效高于青蒿素的衍生物,结构如图所示。下列与该物质的元素组成完全相同的物质是( )
A. 纤维素B. 磷脂
C. 血红蛋白D. 甲状腺激素
2. 下列关于细胞中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有利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性
B. 水是极性分子,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
C. 镁是构成叶绿素的元素之一,缺镁会导致叶片变黄
D. 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因含量极少而不如大量元素重要
3. 下列关于细胞中糖类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单糖可以被进一步水解为更简单的化合物
B. 糖类是大多数植物体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C. 素食者主要通过分解植物中的纤维素获得能量
D. 葡萄糖被称为“生命燃料”,在动物细胞中可聚合形成糖原和淀粉
4. 俗话说:“秋风起,蟹脚肥;菊花开,闻蟹来”,蟹肉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磷脂、维生素等,营养丰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组成蟹细胞的钙、铁、磷、氮等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B. 蟹壳含有几丁质,能与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用于废水处理
C. 秋季母蟹因其含量较高的脂肪而黄多油满,因此脂肪是蟹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D. 蟹肉中丰富的蛋白质经高温蒸煮后,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
5. β-淀粉样蛋白在脑部细胞间隙的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诱因,关于该蛋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B. 具有肽键结构
C. 在核糖体内合成D. 空间结构破坏不影响其功能
6. 流感病毒、支原体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
A. 细胞壁B. 核糖体C. 细胞核D. 遗传物质
7. DNA和RNA的相互关系可用右图表示,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阴影部分的是( )
A磷酸、鸟嘌呤B. 核糖、胸腺嘧啶C. 腺嘌呤、鸟嘌呤D. 胞嘧啶、腺嘌呤
8.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组成蛋白质、核酸、糖原的单体都具有多样性
B. 脂肪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但过多的脂肪会增加内脏器官的负担
C. 在鸡蛋清中加入一些食盐,会看到白色的絮状物,这是蛋白质盐析的结果
D. 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有关
9. 下列关于细胞中生物大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的多聚体
B. 生物大分子及其单体均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C. 生物大分子的主要功能是为细胞提供能量
D. 生物大分子的含量和比例既不断变化又保持相对稳定
10. 下列叙述中,不能体现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的是( )
A. 不同生物体所含的基本元素种类相同
B. 脂肪和淀粉是所有细胞的储能物质
C. 生物膜都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
D. 除病毒外,所有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1. 关于下列四种细胞器的叙述,不正确是( )
A. 甲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场所
B. 乙是动、植物细胞都含有的细胞器
C. 丙细胞器中含有叶绿素等色素
D. 丁与动物细胞的的有丝分裂有关
12. 采用差速离心法,从某真核细胞中分离到三种细胞器,经测定其中三种细胞器的主要成分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甲含有核酸,可能是叶绿体
B. 乙含有脂质,可能是高尔基体
C. 丙不含脂质,可能是中心体
D. 甲、乙的膜是生物膜系统的构成部分
13. 细胞可以清除功能异常的线粒体,线粒体也可以不断地分裂和融合,以维持细胞内线粒体的稳态。下列有关线粒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内、外膜均为平整的椭球形
B.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的“动力车间”,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 细胞可通过溶酶体清除功能异常的线粒体
D. 细胞内的线粒体数量处于动态变化中
14. 下图是细胞质膜部分功能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功能①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
B. 功能②表示膜具有流动性的功能特点
C. 胰岛素调控生命活动可用功能③表示
D. 相邻的植物细胞间可通过④进行信息交流
15. 下列有关细胞生物膜及生物膜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膜系统是生物体内的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B. 构成生物膜的脂质和蛋白质分子都能够运动
C. 生物膜的结构完全相同,彼此之间都是直接联系的
D. 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同时、高效、有序地进行
16. 如图为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②为核膜,是双层膜结构
B. ⑤为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
C. ③为核仁,与中心体的形成有关
D. ④为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17. 下列有关动植物细胞渗透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发生渗透作用时,水分子只能单方向运动
B. 动物细胞在浓度为1.2%的NaCl溶液中不能发生渗透作用
C. 存在半透膜和膜两侧的浓度差是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的必要条件
D. 在含有红墨水的0.3g/mL 的蔗糖溶液中,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液泡显红色
18. 如果使用药物抑制细胞膜上蛋白质的活性,则物质X的跨膜运输速率迅速下降;如果抑制能量的供应,却对其运输速率没有影响。对该物质运输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该方式是协助扩散
B. 与甘油进入细胞的方式相同
C. 该方式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的
D.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通常为该种方式
19. GLUT2是肝细胞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其作用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GLUT2逆浓度梯度转运葡萄糖
B. GLUT2转运功能具有专一性
C. GLUT2的状态A变B时空间结构不变
D. GLUT2的数量与转运葡萄糖速率无关
20. 下图甲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示意图(①~④表示物质运输的方式),图乙表示方式②的运输速率与能量的关系。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性激素以①方式进入细胞
B. ①③④三种物质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
C. 与方式③相比,方式②逆浓度梯度运输并消耗能量
D. 图乙中a、b两点运输速率的限制因素分别是载体蛋白的数量和能量
21. 下列关于“比较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肝脏研磨液中的过氧化氢酶能为过氧化氢提供能量
B. 试管中H2O2分解速率属于自变量
C. 肝脏研磨液和FeCl3溶液的滴加量属于因变量
D. 各试管中的H2O2溶液的量属于无关变量
22. 生物学上常用制作模型的方法帮助人们加深对结构和功能的理解。下图为某同学所制作的酶催化作用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同学制作的概念模型体现了酶具有专一性
B. 图中A一定含有碳、氢、氧、氮、磷等元素
C. 若图中的B表示二糖,则C、D可以表示单糖
D. 若图中的B表示氨基酸,则该生理过程表示脱水缩合
23. 下列有关酶的作用及本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胃蛋白酶离开胃后仍能发挥作用
B. 能够促使唾液淀粉酶水解的酶是蛋白酶
C. 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脱氧核苷酸
D. 酶催化效率高的原因是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24. 实验操作顺序直接影响实验结果。表中实验操作顺序有误的是( )
A. AB. BC. CD. D
25. 下列关于生物研究方法及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质膜中脂质分子的排布
B. 采用差速离心法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途径
C. 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分离各种细胞器,研究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D. 采用荧光蛋白标记法通过人鼠细胞融合实验验证细胞质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4题,每题3分,共计12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26. 生物学实验常呈现“五颜六色”的变化。下列鉴定所用试剂与现象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B. 氨基酸—双缩脲试剂—紫色
C. 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D. 死细胞—台盼蓝染液—蓝色
27. 对图示的生物学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将图①中显微镜镜头由a转换成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
B. 若想观察清楚图②中c细胞的特点,则需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C. 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图③中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上细胞质逆时针流动
D. 当图④视野中的64个组织细胞变为4个时,视野明显变暗
28. 线粒体自噬时,内质网膜包裹损伤的线粒体形成自噬体,此时胞内LC3-Ⅰ蛋白被修饰形成LC3-Ⅱ蛋白,后者促使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降解损伤的线粒体。研究人员选取周龄一致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中等强度运动组和大强度运动组。训练一段时间后,测量大鼠腓肠肌细胞LC3-Ⅰ蛋白和LC3-Ⅱ蛋白的相对含量,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线粒体自噬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结构的统一性
B. LC3-Ⅱ/ LC3-Ⅰ的比值随运动强度增大而增大
C. 运动可以抑制大鼠细胞的线粒体自噬
D. 细胞自噬有利于维持细胞内的稳态
29. 某实验小组从热泉的芽孢杆菌中获取了某耐热蛋白酶,并探究了该酶在60℃和80℃两个温度条件下pH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不正确的的是( )
A. 芽孢杆菌合成的耐热蛋白酶在高温条件下不会变性
B. 该酶适合在pH=7、温度60℃的条件下长期保存
C. 与80℃相比,60℃条件下该酶对碱性环境的适应性更强
D. 当pH=7时,80℃和60℃下该酶为反应提供等量的活化能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共计38分,除备注外每空1分。
30. 肌红蛋白是由153个氨基酸分子构成的一条肽链盘绕一个血红素辅基形成,血红素辅基和肽链间不发生脱水缩合,下图甲、乙分别为血红素辅基、肽链结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肌红蛋白的元素有_______。
(2)由图推知,肌红蛋白至少含有_______个肽键,至少含有_______个游离羧基,形成肌红蛋白的生理过程称为_______。
(3)血红蛋白与肌红蛋白两种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数目、种类和排列顺序不同,但它们的主要功能却具有相似性,试分析原因:________。
(4)某种肽酶能专门水解位于第26、71、72、99、153位氨基酸羧基端的肽键(图乙),则该肽酶完全作用于该肽链后的产物有_______种,这些产物中的所有多肽链之和与原肽链相比,氧原子数目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或“不变”)。
31. 下图为动物、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植物细胞结构的是图_______,判断的依据之一是有________。
(2)若某细胞同时含有1、2两图中各种细胞结构,则为________细胞。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结构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
(3)不含磷脂分子的细胞器有________(填序号)。与口腔上皮细胞相比,心肌细胞含量明显增多的细胞器是【】________(括号里填序号,2分)。
(4)如果1图是可以产生分泌蛋白的细胞,向该细胞内注射有放射性同位素3H标记的氨基酸,放射性同位素将在细胞器中出现,分泌蛋白在合成和加工过程中,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________(填名称)。
32. 海水稻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野生稻资源,与传统耐盐碱水稻相比,海水稻具备更为优良的耐盐碱性,其能在土壤盐分为3‰~12‰、pH为8以上的中重度盐碱地生长。下图是与海水稻耐盐碱性相关的生理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注:SOS1和NHX为膜上两种蛋白质
(1)据图分析,Na+进入细胞和液泡的运输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2)海水稻通过调节相关物质的运输,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细胞液的渗透压,有利于细胞________,从而提高其耐盐碱性。
(3)盐碱地的土壤pH呈碱性,但海水稻根细胞的液泡中pH却呈酸性,原因是________。
(4)过量的Na+进入根细胞会对其产生毒害,由图分析海水稻能缓解该毒害的作用机理一是H+借助________顺浓度梯度从细胞膜外运输到________形成的势能,为Na+从细胞质基质运输到细胞膜外提供了动力;二是H+借助转运蛋白NHX顺浓度梯度从________内运输到细胞质基质形成的势能,为Na+从细胞质基质运输到液泡内提供了动力。
33. 胰脂肪酶是肠道内脂肪水解过程中的关键酶,板栗壳黄酮可调节胰脂肪酶的活性进而影响人体对脂肪的吸收。为研究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下列实验:在酶量一定且环境适宜的条件下,检测了加入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曲线可知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活性具有________作用(填“促进”或“抑制”)。
(2)下图3中A显示脂肪与胰脂肪酶活性部位结构互补时,胰脂肪酶才能发挥作用,因此酶的作用具有________性。图3中的B和C为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作用机理的两种推测的模式图。结合图1曲线分析,板栗壳黄酮的作用机理应为________(填“B”或“C”)。
(3)为研究不同pH条件下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上图2所示。
①本实验的自变量有_________。
②由图2可知,加入板栗壳黄酮,胰脂肪酶的最适pH变_________。
③若要探究pH为7.4条件下,不同浓度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的基本思路是:在pH7.4条件下,设置一系列板栗壳黄酮的________,分别测定对照组与加入板栗壳黄酮组的酶活性,并计算其差值。
34.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洋葱鳞片叶为实验材料进行相关实验。取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重复几次后,观察到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该细胞发生_________现象,这是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渗透作用_________(填“吸水”或“失水”)的结果。
(2)欲判断上图所示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是否为活细胞,可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重复几次后,根据是否发生_________现象来判断。
(3)上图细胞中的结构_________(填序号)组成原生质层,图⑥处的溶液为_________。
(4)若将洋葱鳞片叶放在0.35g/mL蔗糖溶液中,细胞发生上图所示的现象;若放在0.25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有胀大趋势;若放在0.29 g/mL蔗糖溶液中,细胞似乎不发生什么变化,这表明细胞液浓度为_________左右。
(5)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观察到上图所示的现象,然后用清水处理后再观察,实验结果下图所示。
据上图分析,T1组经蔗糖溶液处理后,有52%的细胞原生质层的收缩程度大于细胞壁,此时蔗糖溶液浓度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或“约等于”)细胞液浓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试题
高一生物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在抗疟药物研发中,发现了一种药效高于青蒿素的衍生物,结构如图所示。下列与该物质的元素组成完全相同的物质是( )
A. 纤维素B. 磷脂
C. 血红蛋白D. 甲状腺激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在抗疟药物研发中,发现的一种药效高于青蒿素的衍生物蒿甲醚的元素组成只有C、H、O三种,其分子式为C15H22O5。
【详解】A、图示蒿甲醚的元素组成只有C、H、O,纤维素的组成元素只有C、H、O三种,A正确;
B、磷脂的组成元素包括C、H、O、N、P,与蒿甲醚不完全相同,B错误
C、血红蛋白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元素组成是C、H、O、N、Fe等,与蒿甲醚的元素组成不同,C错误;
D、甲状腺激素的组成元素包括C、H、O、N、I,与蒿甲醚不完全相同,D错误。
故选A。
2. 下列关于细胞中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有利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性
B. 水是极性分子,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
C. 镁是构成叶绿素的元素之一,缺镁会导致叶片变黄
D. 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因含量极少而不如大量元素重要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于水分子的极性,当一个水分子的氧端(负电性区)靠近另一个水分子的氢端(正电性区)时,它们之间的静电吸引作用就形成一种弱的引力,这种弱的引力称为氢键。每个水分子可以与周围水分子靠氢键相互作用在一起。氢键比较弱,易被破坏,只能维持极短时间,这样氢键不断地断裂,又不断地形成,使水在常温下能够维持液体状态,具有流动性。同时,由于氢键的存在,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这就意味着水的温度相对不容易发生改变,水的这种特性,对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性十分重要。
【详解】A、由于氢键的存在,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使水具有缓和温度变化的作用,有利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性,A正确;
B、水分子的空间结构及电子的不对称分布,使得水分子成为一个极性分子,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分子(或离子)都容易与水结合,因此,水是良好的溶剂,B正确;
C、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叶绿素使植物呈现绿色,故缺镁会导致叶片发黄,C正确;
D、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但两者的作用都同等重要,D错误。
故选D。
3. 下列关于细胞中糖类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单糖可以被进一步水解为更简单的化合物
B. 糖类是大多数植物体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C. 素食者主要通过分解植物中的纤维素获得能量
D. 葡萄糖被称为“生命燃料”,在动物细胞中可聚合形成糖原和淀粉
【答案】B
【解析】
【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形成的,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形成的,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形成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详解】A、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类,二糖和多糖可以水解成单糖,A错误;
B、糖类是大多数植物体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动物体干重最多的是蛋白质,B正确;
C、人体消化道内没有能分解纤维素的酶,也没有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不能利用纤维素中的能量,C错误;
D、葡萄糖在动物细胞中可以聚合成为糖原,不能形成淀粉,D错误。
故选B。
4. 俗话说:“秋风起,蟹脚肥;菊花开,闻蟹来”,蟹肉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磷脂、维生素等,营养丰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组成蟹细胞的钙、铁、磷、氮等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B. 蟹壳含有几丁质,能与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用于废水处理
C. 秋季母蟹因其含量较高的脂肪而黄多油满,因此脂肪是蟹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D. 蟹肉中丰富的蛋白质经高温蒸煮后,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
【答案】C
【解析】
【分析】多糖:糖原、淀粉、纤维素、几丁质。其中纤维素和几丁质不供能,而是合成细胞结构;氨基酸在核糖体上合成多肽,在内质网、高尔基体上加工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蛋白质在高温、强酸、强碱条件下,会导致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失活。
【详解】A、构成细胞中的元素大多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A正确;
B、几丁质是一种多糖,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体的外骨骼中,可以与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用于废水处理,B正确;
C、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C错误;
D、蛋白质会在高温条件下导致空间结构遭到破坏,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肽键暴露,更易被蛋白酶水解,D正确。
故选C。
5. β-淀粉样蛋白在脑部细胞间隙的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诱因,关于该蛋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B. 具有肽键结构
C. 在核糖体内合成D. 空间结构破坏不影响其功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2、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
【详解】A、β-淀粉样蛋白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A正确;
B、β-淀粉样蛋白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多个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连接形成长链,B正确;
C、该蛋白的合成场所在核糖体,C正确;
D、高温使蛋白质变性,即空间结构改变,空间结构破坏,影响其功能,D错误。
故选D。
6. 流感病毒、支原体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
A. 细胞壁B. 核糖体C. 细胞核D. 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支原体是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遗传物质储存在拟核中,也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拟核;真核细胞含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各种细胞器,遗传物质储存在细胞核中;流感病毒主要由RNA和蛋白质组成。
【详解】A、流感病毒、支原体没有细胞壁,A错误;
B、流感病毒没有核糖体,B错误;
C、流感病毒、支原体没有细胞核,C错误;
D、流感病毒、支原体和酵母菌都具有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D。
7. DNA和RNA的相互关系可用右图表示,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阴影部分的是( )
A. 磷酸、鸟嘌呤B. 核糖、胸腺嘧啶C. 腺嘌呤、鸟嘌呤D. 胞嘧啶、腺嘌呤
【答案】B
【解析】
【分析】1、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是由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构成(A—腺嘌呤、T—胸腺嘧啶、C—胞嘧啶、G—鸟嘌呤)。
2、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是由磷酸、核糖和含氮碱基(A—腺嘌呤、U—尿嘧啶、G—鸟嘌呤、C—胞嘧啶)。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阴影部分为DNA和RNA相同的部分,即磷酸和A、C、G三种含氮碱基(A—腺嘌呤、G—鸟嘌呤、C—胞嘧啶),所以不属于阴影部分的是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核糖和尿嘧啶,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8.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组成蛋白质、核酸、糖原的单体都具有多样性
B. 脂肪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但过多的脂肪会增加内脏器官的负担
C. 在鸡蛋清中加入一些食盐,会看到白色的絮状物,这是蛋白质盐析的结果
D. 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有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并不是漂浮于细胞质中的,细胞质中有着支持它们的结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详解】A、构成糖原的单体是葡萄糖,不具有多样性,A错误;
B、脂肪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保护内脏器官,但过多的脂肪会增加内脏器官的负担,B正确;
C、蛋白质在一定浓度的盐溶液中溶解度低,处于析出的状态,即蛋白质的盐析,C正确;
D、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构成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有关,D正确。
故选A。
9. 下列关于细胞中生物大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的多聚体
B. 生物大分子及其单体均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C. 生物大分子的主要功能是为细胞提供能量
D. 生物大分子的含量和比例既不断变化又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的单体分别是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等单体都以碳元素为核心元素,因此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详解】A、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的多聚体,如DNA是由脱氧核苷酸组成的多聚体,A正确;
B、生物大分子及其单体均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碳是核心元素,B正确;
C、生物大分子主要有蛋白质、核酸、多糖等,蛋白质、核酸均不为细胞提供能量,多糖(纤维素除外)是重要的储能物质,C错误;
D、生物大分子的含量和比例既不断变化又保持相对稳定,共同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D正确。
故选C。
10. 下列叙述中,不能体现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的是( )
A. 不同生物体所含的基本元素种类相同
B. 脂肪和淀粉是所有细胞的储能物质
C. 生物膜都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
D. 除病毒外,所有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1、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是一种很好的绝热体,可以起到保温作用,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
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
【详解】ACD、不同生物体所含的基本元素种类相同,生物膜都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和除病毒外,所有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都能体现生物界具有统一性,ACD错误;
B、淀粉是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动物细胞中不存在淀粉,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所以不能体现生物界具有统一性,B正确。
故选B。
11. 关于下列四种细胞器的叙述,不正确是( )
A. 甲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场所
B. 乙是动、植物细胞都含有的细胞器
C. 丙细胞器中含有叶绿素等色素
D. 丁与动物细胞的的有丝分裂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甲是内质网,乙是高尔基体,丙是液泡,丁是中心体。
【详解】A、甲是内质网,粗面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场所,A正确;
B、乙是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中都由分布,B正确;
C、丙是液泡,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与酶在叶绿体中,C错误;
D、丁是中心体,中心体分布在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D正确。
故选C。
12. 采用差速离心法,从某真核细胞中分离到三种细胞器,经测定其中三种细胞器的主要成分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甲含有核酸,可能是叶绿体
B. 乙含有脂质,可能是高尔基体
C. 丙不含脂质,可能是中心体
D. 甲、乙的膜是生物膜系统的构成部分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甲有膜结构和核酸,可推断甲细胞器为线粒体、叶绿体;乙的脂质含量不为0,说明乙细胞器有膜结构,但无核酸,可推断乙细胞器可能为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丙的脂质含量为0,说明没有膜结构,但含有核酸,可推测丙细胞器为核糖体。
【详解】A、甲有膜结构和核酸,可推断甲细胞器为线粒体、叶绿体,A正确;
B、乙的脂质含量不为0,说明乙细胞器有膜结构,但无核酸,可推断乙细胞器可能为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B正确;
C、丙的脂质含量为0,说明没有膜结构,但含有核酸,可推测丙细胞器为核糖体,C错误;
D、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故甲、乙的膜是生物膜系统的构成部分,D正确。
故选C。
13. 细胞可以清除功能异常的线粒体,线粒体也可以不断地分裂和融合,以维持细胞内线粒体的稳态。下列有关线粒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内、外膜均为平整的椭球形
B.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的“动力车间”,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 细胞可通过溶酶体清除功能异常的线粒体
D. 细胞内的线粒体数量处于动态变化中
【答案】A
【解析】
【分析】线粒体:真核细胞主要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含量多。呈粒状、棒状,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和基质中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
【详解】A、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外膜均为平整的椭球形,内膜向内凹陷形成“嵴”,因此内膜不是平整的椭球形,A错误;
B、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真核细胞的“动力车间”,能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正确;
C、溶酶体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因此细胞可通过溶酶体清除功能异常的线粒体,C正确;
D、题意显示,细胞可以清除功能异常的线粒体,线粒体也可以不断地分裂和融合,以维持细胞内线粒体的稳态,因此,细胞内的线粒体数量处于动态变化中,D正确。
故选A。
14. 下图是细胞质膜部分功能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功能①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
B. 功能②表示膜具有流动性的功能特点
C. 胰岛素调控生命活动可用功能③表示
D. 相邻的植物细胞间可通过④进行信息交流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可以保护细胞内部,如①所示;细胞膜能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如②所示;③表示信息分子与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④表示高等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
【详解】A、细胞膜是系统的边界,功能①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将生命物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产生了原始的细胞,并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A正确;
B、功能②表示物质进出细胞,一般是吸收有利物质,但有些有害物质也能进出细胞,说明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是相对的,B错误;
C、激素调控生命活动需要靶细胞进行信号检测,C正确;
D、高等植物细胞可通过功能④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D正确。
故选B。
15. 下列有关细胞生物膜及生物膜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膜系统是生物体内的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B. 构成生物膜的脂质和蛋白质分子都能够运动
C. 生物膜的结构完全相同,彼此之间都是直接联系的
D. 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同时、高效、有序地进行
【答案】D
【解析】
【分析】1、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生物膜系统在组成成分和结构上相似,在结构与功能上联系。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
【详解】A、生物膜系统是对细胞内(包括细胞膜在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并非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如大网膜、肠系膜都不属于生物膜系统,A错误;
B、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能够运动,B错误;
C、生物膜的结构不完全相同,高尔基体和内质网没有直接联系,C错误;
D、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有利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高效、有序地进行,D正确。
故选D。
16. 如图为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②为核膜,是双层膜结构
B. ⑤为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
C. ③为核仁,与中心体的形成有关
D. ④为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①是内质网,②是核膜,③是核仁,④是染色质,⑤是核孔。
【详解】A、②为核膜,核膜双层膜结构,上面由核孔,A正确;
B、⑤为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但核孔具有选择透过性,DNA不能通过,B正确;
C、③为核仁,与细胞中某种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有,C错误;
D、④为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DNA的主要载体,D正确。
故选C。
17. 下列有关动植物细胞渗透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发生渗透作用时,水分子只能单方向运动
B. 动物细胞在浓度为1.2%的NaCl溶液中不能发生渗透作用
C. 存在半透膜和膜两侧的浓度差是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的必要条件
D. 在含有红墨水的0.3g/mL 的蔗糖溶液中,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液泡显红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吸水和失水:
1、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
2、已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当把它置于低渗溶液中时,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会变大。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原生质层比细胞壁变化更快,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之间间隙越来越小甚至重新贴合在一起,即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A、发生渗透作用时,膜两侧的水分子都能向对侧运动,只是水分子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运动更快,A错误;
B、0.9%的氯化钠溶液是动物细胞的等渗溶液,动物细胞在浓度为1.2%的氯化钠溶液中发生渗透失水,B错误;
C、具有半透膜和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是发生渗透作用的必要条件,所以动植细胞要能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也要具备这两个条件,C正确;
D、红墨水中的色素分子不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所需要的物质,会被细胞膜选择性阻挡在细胞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液泡中不含色素,呈无色透明状,D错误。
故选C。
18. 如果使用药物抑制细胞膜上蛋白质的活性,则物质X的跨膜运输速率迅速下降;如果抑制能量的供应,却对其运输速率没有影响。对该物质运输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该方式是协助扩散
B. 与甘油进入细胞的方式相同
C. 该方式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的
D.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通常为该种方式
【答案】B
【解析】
【分析】借助载体蛋白或通道蛋白顺浓度梯度运输的,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叫作协助扩散。水分子的跨膜运输既可以通过自由扩散,也可以借助通道蛋白进行协助扩散。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都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因此属于被动运输。借助载体蛋白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细胞提供能量的运输方式称为主动运输。蛋白质和多糖等有机大分子由于分子太大,靠转运蛋白无法运输,它们进出细胞则通过胞吞或胞吐。
【详解】A、使用药物抑制细胞膜上蛋白质的活性,则物质X的跨膜运输速率迅速下降;如果抑制能量的供应,却对其运输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该方式为要载体不需细胞提供能量的协助扩散方式,A正确;
B、甘油进入细胞是自由扩散方式,B错误;
C、协助扩散方式是属于被动运输,顺浓度运输,C正确;
D、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D正确。
故选B。
19. GLUT2是肝细胞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其作用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GLUT2逆浓度梯度转运葡萄糖
B. GLUT2的转运功能具有专一性
C. GLUT2的状态A变B时空间结构不变
D. GLUT2的数量与转运葡萄糖速率无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葡萄糖分子的运输方向是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详解】A、GLUT2起载体的作用,转运过程不消耗能量,为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转运葡萄糖,A错误;
B、GLUT2属于转运蛋白,转运蛋白的功能具有专一性,B正确;
C、对比GLUT2的状态A与状态B说明GLUT2的空间结构可发生改变,即GLUT2的状态A变B时空间结构改变,C错误;
D、协助扩散的转运速率与转运蛋白数量有关,在一定范围内,转运蛋白数量越多,转运速率越大,D错误。
故选B。
20. 下图甲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示意图(①~④表示物质运输的方式),图乙表示方式②的运输速率与能量的关系。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性激素以①方式进入细胞
B. ①③④三种物质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
C. 与方式③相比,方式②逆浓度梯度运输并消耗能量
D. 图乙中a、b两点运输速率的限制因素分别是载体蛋白的数量和能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甲中①表示自由扩散,②表示主动运输,③④表示协助扩散;图乙运输方式,与能量有关,属于主动运输a点限制性因素是能量,b点限制性因素是载体的数量。
【详解】A、性激素的本质是固醇类,脂溶性物质,主要通过①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A正确;
B、①表示自由扩散,③④表示协助扩散;故①③④三种物质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B正确;
C、③表示协助扩散,②表示主动运输,与方式③相比,方式②逆浓度梯度运输并消耗能量,C正确;
D、a点随着能量增加,运输速率增加,则a点转运速率的限制因素是能量; b点能量供应增加运输速率不再增加,因为载体数量有限,D错误。
故选D。
21. 下列关于“比较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肝脏研磨液中的过氧化氢酶能为过氧化氢提供能量
B. 试管中H2O2分解速率属于自变量
C. 肝脏研磨液和FeCl3溶液的滴加量属于因变量
D. 各试管中的H2O2溶液的量属于无关变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实验中,自变量是过氧化氢所处的条件,因变量是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观测指标为冒泡速率,无关变量有过氧化氢的量、酶的用量等。
【详解】A、肝脏研磨液中的过氧化氢酶不能为过氧化氢提供能量,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错误;
BC、试管中H2O2分解速率属于因变量,肝脏研磨液和FeCl3溶液的滴加量属于无关变量,BC错误;
D、各试管中的H2O2溶液的量应该相等,属于无关变量,D正确。
故选D。
22. 生物学上常用制作模型的方法帮助人们加深对结构和功能的理解。下图为某同学所制作的酶催化作用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同学制作的概念模型体现了酶具有专一性
B图中A一定含有碳、氢、氧、氮、磷等元素
C. 若图中的B表示二糖,则C、D可以表示单糖
D. 若图中的B表示氨基酸,则该生理过程表示脱水缩合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A反应后空间结构未改变,所以A是酶,B是底物,底物B在酶A的催化下分解成物质C和物质D,据此答题即可。
【详解】A、该模型是物理模型,表示有底物与酶结合的特殊位点,能解释酶的专一性,A错误;
B、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不一定含有磷元素,B错误;
C、二糖由两分子单糖缩合而成,若图中的B表示二糖,则C、D可以表示单糖,C正确;
D、脱水缩合是氨基酸结合的过程,图中表示的是物质B的分解,D错误。
故选C。
23. 下列有关酶的作用及本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胃蛋白酶离开胃后仍能发挥作用
B. 能够促使唾液淀粉酶水解的酶是蛋白酶
C. 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脱氧核苷酸
D. 酶催化效率高的原因是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答案】C
【解析】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详解】A、胃蛋白酶离开胃后,只要条件适宜,仍能发挥作用,A正确;
B、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能够促使唾液淀粉酶水解的酶是蛋白酶,B正确;
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因此,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酶,C错误;
D、酶催化效率高的原因是与无机催化剂相比,能更加明显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D正确。
故选C。
24. 实验操作顺序直接影响实验结果。表中实验操作顺序有误的是( )
A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相关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糖类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因此,可以根据有机物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反应,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或蛋白质的存在。
【详解】A、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先加入A液,再加入B液,A正确;
B、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时,需要等量混合后,现配现用,B正确;
C、用苏丹Ⅲ染液对花生子叶切片染色后,要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C正确;
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过程中,需要对底物和酶在设定的温度下分别保温,达到设定温度后再混合保温,D错误。
故选D。
25. 下列关于生物研究方法及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质膜中脂质分子的排布
B. 采用差速离心法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途径
C. 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分离各种细胞器,研究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D. 采用荧光蛋白标记法通过人鼠细胞融合实验验证细胞质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1、科学家利用3H标记亮氨酸来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该方法称为同位素标记法。
2、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详解】A、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细胞质膜中脂质分子的排布,A错误;
B、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途径,B错误;
C、采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各种细胞器,研究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C错误;
D、采用荧光蛋白标记法通过人鼠细胞融合实验验证细胞质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
故选D。
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4题,每题3分,共计12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26. 生物学实验常呈现“五颜六色”的变化。下列鉴定所用试剂与现象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B. 氨基酸—双缩脲试剂—紫色
C. 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D. 死细胞—台盼蓝染液—蓝色
【答案】ACD
【解析】
【详解】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淀粉遇碘液变蓝。
(5)线粒体可被活性染料健那绿染成蓝绿色。
(6)在酸性条件下,酒精与重铬酸钾呈灰绿色。
(7)DNA可以用二苯胺试剂鉴定,呈蓝色。
(8)染色体可以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9)台盼蓝染液用于鉴别细胞死活,死细胞被染成蓝色。
【分析】A、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A正确;
B、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氨基酸不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B错误;
C、苏丹Ⅲ染液将脂肪染成橘黄色,C正确;
D、台盼蓝染液用于鉴别细胞死活,死细胞被染成蓝色,D正确。
故选ACD。
27. 对图示的生物学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将图①中显微镜镜头由a转换成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
B. 若想观察清楚图②中c细胞的特点,则需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C. 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图③中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上细胞质逆时针流动
D. 当图④视野中的64个组织细胞变为4个时,视野明显变暗
【答案】ABC
【解析】
【分析】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和基本操作:(1) 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2) 显微镜放大倍数与观察的细胞数呈反比例关系,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细胞数越少,视野越暗,反之亦然。(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x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小;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的距离也越近,反之则越远。(4)反光镜和光圈都是用于调节视野亮度的;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是用于调节清晰度的,且高倍镜下只能通过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
【详解】A、若图①为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若将显微镜镜头由a转换成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A错误;
B、若图②是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某视野中的图像,显微镜呈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c细胞位于视野的左侧,要想将c细胞移到视野中心应将装片向左侧移动,B错误。
C、若图③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流动时,发现细胞质的流动是顺时针,则实际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顺时针,C错误;
D、当图②视野中的64个组织细胞变为4个时,放大倍数变大,显微镜在放大倍数越大的视野中,光线通过越少,视野越暗,D正确;
故选ABC。
28. 线粒体自噬时,内质网膜包裹损伤的线粒体形成自噬体,此时胞内LC3-Ⅰ蛋白被修饰形成LC3-Ⅱ蛋白,后者促使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降解损伤的线粒体。研究人员选取周龄一致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中等强度运动组和大强度运动组。训练一段时间后,测量大鼠腓肠肌细胞LC3-Ⅰ蛋白和LC3-Ⅱ蛋白的相对含量,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线粒体自噬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结构的统一性
B. LC3-Ⅱ/ LC3-Ⅰ的比值随运动强度增大而增大
C. 运动可以抑制大鼠细胞的线粒体自噬
D. 细胞自噬有利于维持细胞内的稳态
【答案】AB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LC3-II蛋白促使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完成损伤的线粒体降解,实验数据显示随运动强度增大,LC3-II的含量增加。
【详解】A、自噬体可以与溶酶体融合,说明两者能够相互转化,这依赖于生物膜结构的统一性,A正确;
BC、据图可知,随运动强度加大,LC3-II/LC3-I的比值变大,因“LC3-II蛋白促使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完成损伤的线粒体降解”,故运动可以促进细胞的线粒体自噬,B正确、C错误;
D、细胞自噬能够清除自身衰老或损伤结构,有利于维持细胞内的稳态,D正确。
故选ABD。
29. 某实验小组从热泉的芽孢杆菌中获取了某耐热蛋白酶,并探究了该酶在60℃和80℃两个温度条件下pH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不正确的的是( )
A. 芽孢杆菌合成的耐热蛋白酶在高温条件下不会变性
B. 该酶适合在pH=7、温度60℃的条件下长期保存
C. 与80℃相比,60℃条件下该酶对碱性环境的适应性更强
D. 当pH=7时,80℃和60℃下该酶为反应提供等量的活化能
【答案】ABD
【解析】
【分析】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在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条件下酶会变性失活,而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详解】A、芽孢杆菌合成的耐热蛋白酶在高温条件下也会变性,A错误;
B、根据结果可知,在pH=7的环境中该酶活性最高,但60℃条件不适合长期保存,长期保存酶应置于低温、适宜pH条件下,B错误;
C、结合图示信息可知,与80℃环境条件相比,60℃条件下该酶在碱性环境下的活性较强,说明该酶对碱性环境的适应性更强,C正确;
D、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能提供活化能,D错误。
故选ABD。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共计38分,除备注外每空1分。
30. 肌红蛋白是由153个氨基酸分子构成的一条肽链盘绕一个血红素辅基形成,血红素辅基和肽链间不发生脱水缩合,下图甲、乙分别为血红素辅基、肽链结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肌红蛋白的元素有_______。
(2)由图推知,肌红蛋白至少含有_______个肽键,至少含有_______个游离的羧基,形成肌红蛋白的生理过程称为_______。
(3)血红蛋白与肌红蛋白两种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数目、种类和排列顺序不同,但它们的主要功能却具有相似性,试分析原因:________。
(4)某种肽酶能专门水解位于第26、71、72、99、153位氨基酸羧基端的肽键(图乙),则该肽酶完全作用于该肽链后的产物有_______种,这些产物中的所有多肽链之和与原肽链相比,氧原子数目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或“不变”)。
【答案】(1)C、H、O、N、Fe
(2) ①. 152 ②. 3 ③. 脱水缩合
(3)可能是两者的空间结构相似且都含血红素辅基
(4) ①. 5 ②. 增加
【解析】
【分析】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是主要承担者,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
2、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脱去水分子数×18。
【小问1详解】
分析题图可知,构成肌红蛋白的元素有C、H、O、N、Fe。
【小问2详解】
已知肌红蛋白由一条肽链盘绕一个血红素辅基形成,血红素的结构中不含肽键,但有2个羧基,且血红素辅基和肽链间不发生脱水缩合,肌红蛋白的肽链由153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可知一个肌红蛋白中至少含有153-1=152个肽键;一条肽链的一端至少有1个游离的羧基,故肌红蛋白中至少有1+2=3个游离的羧基,形成肌红蛋白的过程称为脱水缩合。
【小问3详解】
蛋白质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的条数不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而血红蛋白与肌红蛋白中氨基酸的数目、种类和排列顺序不同,但它们的主要功能却具有相似性,结构决定功能,可能是两者的空间结构相似且都含血红素辅基。
【小问4详解】
已知肌红蛋白的肽链由153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若某种肽酶能专门水解位于第26、71、72、99、153位氨基酸羧基端的肽键,则该肽酶完全作用于肽链后的产物有一个二十六肽、一个四十五肽、一个丙氨酸、一个二十七肽、一个五十四肽,共5种。形成这些产物需要破坏4个肽键,需要4分子水,形成4个多肽,1个氨基酸,故这些产物中的所有多肽链之和与原肽链相比,氧原子数目增加。
31. 下图为动物、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植物细胞结构的是图_______,判断的依据之一是有________。
(2)若某细胞同时含有1、2两图中各种细胞结构,则为________细胞。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结构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
(3)不含磷脂分子的细胞器有________(填序号)。与口腔上皮细胞相比,心肌细胞含量明显增多的细胞器是【】________(括号里填序号,2分)。
(4)如果1图是可以产生分泌蛋白的细胞,向该细胞内注射有放射性同位素3H标记的氨基酸,放射性同位素将在细胞器中出现,分泌蛋白在合成和加工过程中,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________(填名称)。
【答案】(1) ①. 2 ②. 细胞壁或叶绿体或液泡
(2) ①. 低等植物 ②. 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3) ①. ①③ ②. ⑥线粒体
(4)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解析】
【分析】①是中心体,②是内质网,③是核糖体,④是细胞核,⑤是细胞膜,⑥是线粒体,⑦是高尔基体,⑧是细胞壁,⑨是液泡,⑩是叶绿体。
【小问1详解】
图2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表示的是植物细胞。
【小问2详解】
同时含有各种细胞器,即同时含有叶绿体、液泡和中心体,该细胞为低等植物细胞;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是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
【小问3详解】
①中心体和③核糖体没有膜结构,不含有磷脂分子;心肌细胞需要的能量多,含有的⑥线粒体多。
【小问4详解】
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故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32. 海水稻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野生稻资源,与传统耐盐碱水稻相比,海水稻具备更为优良的耐盐碱性,其能在土壤盐分为3‰~12‰、pH为8以上的中重度盐碱地生长。下图是与海水稻耐盐碱性相关的生理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注:SOS1和NHX为膜上两种蛋白质
(1)据图分析,Na+进入细胞和液泡的运输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2)海水稻通过调节相关物质的运输,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细胞液的渗透压,有利于细胞________,从而提高其耐盐碱性。
(3)盐碱地的土壤pH呈碱性,但海水稻根细胞的液泡中pH却呈酸性,原因是________。
(4)过量的Na+进入根细胞会对其产生毒害,由图分析海水稻能缓解该毒害的作用机理一是H+借助________顺浓度梯度从细胞膜外运输到________形成的势能,为Na+从细胞质基质运输到细胞膜外提供了动力;二是H+借助转运蛋白NHX顺浓度梯度从________内运输到细胞质基质形成的势能,为Na+从细胞质基质运输到液泡内提供了动力。
【答案】(1) ①. 协助扩散 ②. 主动运输
(2) ①. 增大 ②. 吸水
(3)H+能够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根细胞的液泡中
(4) ①. 转运蛋白SOS1 ②. 细胞质基质 ③. 液泡
【解析】
【分析】1、不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不同,包括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其中被动运输包括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
2、主动运输的特点:①消耗能量(来自于ATP水解或离子电化学势能),②需要转运蛋白协助,③逆浓度梯度进行。
3、协助扩散的特点:①不消耗能量,②需要转运蛋白协助,③顺浓度梯度进行。
4、自由扩散的特点:①不消耗能量,②不需要转运蛋白协助,③顺浓度梯度进行。
【小问1详解】
Na+由细胞外进入细胞的过程是由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转运蛋白,为协助扩散;Na+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液泡的过程是由低浓度到高浓度,属于主动运输,能量来自H+跨膜运输的电势能。
小问2详解】
海水稻通过调节相关物质的运输,减小细胞内的渗透压,增大液泡内的渗透压,有利于细胞吸水,从而提高其耐盐碱性。
【小问3详解】
由于H+能够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根细胞,因此可出现盐碱地的土壤pH呈碱性,但海水稻根细胞间的pH却呈酸性。
【小问4详解】
过量的Na+进入根细胞会对其产生毒害,结合题图可知,海水稻缓解该毒害的作用机理是H+借助转运蛋白SOS1顺浓度梯度从细胞膜外运输到细胞质基质形成的势能,为Na+从细胞质基质运输到细胞膜外提供了动力;H+借助转运蛋白NHX顺浓度梯度从液泡内运输到细胞质基质形成的势能,为Na+从细胞质基质运输到液泡内提供了动力。
33. 胰脂肪酶是肠道内脂肪水解过程中的关键酶,板栗壳黄酮可调节胰脂肪酶的活性进而影响人体对脂肪的吸收。为研究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下列实验:在酶量一定且环境适宜的条件下,检测了加入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曲线可知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活性具有________作用(填“促进”或“抑制”)。
(2)下图3中A显示脂肪与胰脂肪酶活性部位结构互补时,胰脂肪酶才能发挥作用,因此酶的作用具有________性。图3中的B和C为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作用机理的两种推测的模式图。结合图1曲线分析,板栗壳黄酮的作用机理应为________(填“B”或“C”)。
(3)为研究不同pH条件下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上图2所示。
①本实验的自变量有_________。
②由图2可知,加入板栗壳黄酮,胰脂肪酶的最适pH变_________。
③若要探究pH为7.4条件下,不同浓度的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的基本思路是:在pH7.4条件下,设置一系列板栗壳黄酮的________,分别测定对照组与加入板栗壳黄酮组的酶活性,并计算其差值。
【答案】33. 抑制 34. ①. 专一 ②. B
35. ①. 是否加入板栗壳黄酮和不同pH ②. 大 ③. 浓度梯度
【解析】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2、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小问1详解】
据图1实验结果显示,加入板栗壳黄酮后酶促反应速率比对照组低,说明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小问2详解】
图3中A显示脂肪与胰脂肪酶活性部位结构互补时,胰脂肪酶才能发挥作用,这说明酶促反应的发生需要酶与底物发生特异性结合,因此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图3中的B的作用机理显示板栗壳黄酮与酶结合后导致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进而使脂肪无法与脂肪酶发生结合,从而实现了对酶促反应速率的抑制,该抑制作用会导致脂肪的分解终止,此种抑制不可以通过增加底物浓度而缓解,C图显示的作用机理为板栗壳黄酮和脂肪竞争胰脂肪酶上的活性位点,从而减少了脂肪与胰脂肪酶的结合几率,进而是酶促反应速率下降,此种抑制可以通过增加底物浓度而缓解,据图1可知,加入板栗壳黄酮组的酶促反应速率低于对照组,且增加脂肪浓度,反应速率依然比对照组低,因此板栗壳黄酮的作用机理应为B。
【小问3详解】
①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pH条件下板栗壳黄铜对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根据实验目的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有是否加入板栗壳黄酮和不同pH。
②由图2可知,胰脂肪酶作用效率最高的pH值约为7.4,加入板栗壳黄酮,胰脂肪酶的最适pH变大,即由7.4变成了7.7。
③若要探究不同浓度的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则实验的自变量为板栗壳黄酮浓度,因变量为酶促反应速率,因此实验的基本思路是在pH7.4条件下,设置一系列板栗壳黄酮浓度梯度,分别测定对照组与加入板栗壳黄酮组的酶活性,并计算其差值。
34.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洋葱鳞片叶为实验材料进行相关实验。取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重复几次后,观察到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该细胞发生_________现象,这是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渗透作用_________(填“吸水”或“失水”)的结果。
(2)欲判断上图所示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是否为活细胞,可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重复几次后,根据是否发生_________现象来判断。
(3)上图细胞中的结构_________(填序号)组成原生质层,图⑥处的溶液为_________。
(4)若将洋葱鳞片叶放在0.35g/mL蔗糖溶液中,细胞发生上图所示的现象;若放在0.25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有胀大趋势;若放在0.29 g/mL蔗糖溶液中,细胞似乎不发生什么变化,这表明细胞液浓度为_________左右。
(5)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观察到上图所示的现象,然后用清水处理后再观察,实验结果下图所示。
据上图分析,T1组经蔗糖溶液处理后,有52%的细胞原生质层的收缩程度大于细胞壁,此时蔗糖溶液浓度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或“约等于”)细胞液浓度。
【答案】34. ①. 质壁分离 ②. 失水
35. 质壁分离复原 36. ①. ②④⑤ ②. 细胞液
37. 0.29 g/mL
38. 约等于
【解析】
【分析】 1、据图分析,①表示细胞壁,②表示细胞膜,③表示细胞核,④表示细胞质,⑤表示液泡膜。
2、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3、质壁分离复原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生物(解析版),共6页。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含解析,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